糖尿病患者 胖点好男人胖好看还是瘦好看点好

本人消瘦糖尿病吃什么可以胖点_百度宝宝知道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大众普遍存在的两种观点:
  有人说上了年纪应该胖。
  蓝洁瑛:胖了看着怎么样?
  原因是,胖点面色红润,说明精神好、抵抗力好,有个小毛病都能扛得住。瘦了不好,腿脚无力、弱不禁风,啥病都扛不住。
  但又有人说了,人上了年纪,应该瘦点。
  张曼玉:瘦了真的好看吗?
  瘦了腿脚灵活,膝盖没负担,身子骨也显得硬朗。胖了容易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还容易得心脑血管病。
  两种说法争持不下
  ――闺女,我和你爸退休后都胖了不少,你看这个号的衣服都穿不上了。
  ――爸妈,您可不知道,老年人就是要胖点好,这才叫有福气嘛!
  ――儿子,你爸什么都好,就是最近瘦了些。
  ――妈,上了年纪就是要瘦点好,您没听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嘛!
  那这两种说法哪个才有道理呢?老年人究竟是胖点好还是瘦点好呢?
  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只看到体重这个单一因素。
  只看体重判断好坏,有些太片面。
  上了年纪的人情况比较复杂,对体重的要求也会不一样,我们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基础情况做分析。
  比如第一则谈话中的爸妈刚刚退休,如果身体状况不错,那么应该对体重要求更严格一些。
  而对一些年龄较大,或者身体整体情况较差、预期寿命较短的老年人,体重的要求则相对宽松。当存在消耗性疾病时,适当超重的老年人比体重过轻的人甚至有一定的优势。
  就单纯体重而言,很难说谁好谁坏。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到底有什么衡量的标准呢?
  关注腰围和体质结构
  通常身高体重指数「BMI=体重(kg)/ 身高的平方(m2)」来作为一个人是否肥胖的参考,最好将 BMI 控制在标准范围或不超过上下限的 10%(BMI 参考范围为 18.5~25.0)。
  另外,综合腰围、体型和体质结构(肌肉、脂肪含量)的考量,相比于单纯看体重或 BMI,能更全面地反映老年人的身体状况。
  对中国人来说,男性腰围最好不要超过 85 厘米,女性腰围则不要超过 80 厘米。
  再结合血压、血糖、血脂的水平,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加上对心肺耐力和心脑血管风险的评估等。
  我们追求体重控制的目标更多的在于健康,而不单纯为形体优美,对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因此评估综合的健康状况比单纯体重更重要。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对于老年人,除了追求体重的标准化,应该更多地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评估基础上,强调饮食均衡、适宜运动。
  & 饮食方面注意优质蛋白的摄入
  除了少盐少油低糖外,还要要注意优质蛋白的摄入。
  老年人的蛋白质摄入常常有不足。蛋白质的摄入与肌肉维持是成正比的,老年人每日需要摄入蛋白质 1.0~1.2 g/kg 体重(一到二两左右),其中优质蛋白(鱼、瘦肉、牛奶、蛋类以及豆制品类等)需要占到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发挥蛋白质合成,我们需要:
把握蛋白质摄入的时间,均衡分配在三餐比集中在一餐摄入要更好;
在抗阻力运动后摄入蛋白质更好;
在补充适量碳水化合物后摄入蛋白质更好。
  当然,还需要注意,对于有疾病的老年人需要在医生建议下选择蛋白质的摄入。
  & 适宜运动防止肌肉衰减
  肌肉衰减是老年人活动能力下降、容易摔倒、抵抗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抗阻力运动,比如一些基础的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都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
  既往有运动习惯,或者通过医生健康状况评估的老年人,可以循序渐进地开展,运动形式也可以变化多样。保持每周约 2~3 次的频次,结合其他一些有氧运动,时间维持在 30 分钟左右即可。
  体重变化过大别大意
  没有主动进行体重干预情况下,最近几个月体重减轻特别明显,需要警惕是否有肿瘤、糖尿病、甲亢等疾病,需要去医院明确体重减轻的原因。
  当然,体重过度增加,也需要去医院检查是否有内分泌方面的问题。
  概括来说,关注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整、延缓肌肉衰减,要求我们保证蛋白质的摄入以及规律的抗阻力运动,短时间内大幅度变化则需要警惕某些疾病。
  总之,老年人不要纠结于胖点还是瘦点,而更应该关注健康状况的评估,让体重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且相对标准的范围。
  责任编辑:倪佳骅
  图片来源:
  健康转载,注明来源
  哪里的脂肪最可恨,必先除之而后快?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国内最大的医学网站丁香园旗下的科普资讯平台.提供可信赖的医...当前位置:
> 为什么说1型糖尿病患者胖点好
为什么说1型糖尿病患者胖点好
来源:关联博客
时间: 12:11:30
  近日,美国匹兹堡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对于患1型糖尿病的人来说,身体偏胖或超重一点也许并不是件坏事。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逐渐变胖的1型糖尿病人,他们的寿命要长于偏瘦的病人;而那些偏瘦的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增高,即使是医学上被定义为肥胖的1型糖尿病人死亡率也低于消瘦的1型糖尿病人。
  对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韩萍解释说,一般来说,1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偏瘦,体内缺乏胰岛素。胰岛素缺乏时,就会造成人体内血糖增高,离子代谢紊乱等,长期的代谢紊乱会引起许多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除此之外,胰岛素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促进脂肪、蛋白质的合成。那些能让自己增重,或能将自己的体重保持在正常水平的1型糖尿病患者,说明其能有效地维持自己体内的胰岛素含量,控制病情的发展。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胖一点好。
  但是,无论是1型糖尿病患者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都应将体重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日常的饮食当中,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饮食,做到少油、少盐、少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糖友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侵犯到作者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必会24小时内删除!
文章周排行
创立10年,被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访问过870,710,521次!超过3,462,671人在这里学到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
现在,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我们欢迎您的到来,但是,我们衷心希望——您和您的家人,远离糖尿病!
糖友网()独家专稿,欢迎分享,获取授权、投稿及合作请联系:010-
ICP备案号: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97号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糖尿病患者究竟是胖子还是瘦子?
很多人认为只有胖人才会得糖尿病,所以瘦人可以“高枕无忧”;有些人说,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其中这“一少”说的就是体重减轻,所以瘦人才会得糖尿病,跟胖人有什么关系?还有人说糖尿病患者生病后体重会逐渐下降,可是有些患者的体重却一直在增加……有关糖尿病患者身型的说法如此之多,真相究竟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捋捋这里边的错乱关系吧。
1型糖尿病多数为瘦子
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β细胞的损伤和破坏导致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常完全或几乎完全丧失,这些患者具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三多指的是多饮、多食、多尿,一少指的是体重减轻。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体重减轻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被细胞摄取,不能给人体代谢提供能量,机体不得不消耗蛋白质和脂肪来供能,结果就是患者吃得很多,仍然会感觉饿,而体重会持续下降,一些患者初期都是“骨瘦如柴”。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借助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这些外源性胰岛素到达人体后,会充当人体生理胰岛素的角色,恢复正常的糖代谢,当血糖逐渐控制平稳后,很多“瘦子”患者体重会逐渐恢复。
2型糖尿病有胖有瘦
很多胖人为2型糖尿病
人们总说胖子是2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没错,这是因为肥胖会引起人体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能有效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和促进肌肉、脂肪组织从血中摄取葡萄糖,最终出现高血糖。
当然这些胖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减肥,通过减肥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机体对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达到治疗效果。
一些瘦人为2型糖尿病
一些人体型并不胖,但还是得了2型糖尿病。这是因为2型糖尿病的发生除了受体重影响外,还会受精神压力、遗传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一些体型偏瘦的人,如果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也有可能发生糖尿病;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发生糖尿病的几率也会比其他人高一些。所以这些人即使很瘦,但还是可能会得糖尿病。
身型不是评断患病的标准
通过前边的介绍,相信您已经了解到,胖瘦并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患糖尿病的标准,无论胖瘦都有可能患病。如果您想明确自己是否有糖尿病,那就去医院测血糖,测血糖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患病的“金”标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瘦糖尿病患者如何长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