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课文ppt这一课是中国与什么国的场面

《丝绸之路》教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丝绸之路》教案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建设
2015年4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两千多年前,西汉使者张骞肩负和平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融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以其连接的文明形态之多、跨越历史时期之长而光耀人类文明的史册。 中国论文网 /2/view-6789312.htm  如今,中国以互尊互信、合作共赢、文明互鉴的诚意,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个宏伟的战略构想,赋予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全新的生命,承载着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也符合全球区域合作的时代潮流。   追古思今,我们重温那一页页辉煌,来思考如何继承古代丝绸之路的精神,如何成就今天丝绸之路的伟业。   “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张骞出使西域,可谓家喻户晓,是广为熟知的历史故事之一。   当西汉王朝完成统一时,西域匈奴部落也在漠北崛起,从此匈奴与汉朝的战争连年不断。等到刘彻继位时,汉朝已是空前繁荣,决定联合匈奴的仇敌――月氏,对匈奴进行东西制衡。   月氏王国距离汉朝首都长安的直线距离就有三千余公里,当时汉朝西边势力只到金城(即今天的甘肃兰州)。而且,根据传说,西域犹如死亡之地,有去无回。   可想而知,出使西域要有非凡的勇气、智慧与理想追求。张骞就是这样的人。   公元前138年,张骞和他的使节团从长安出发,进入河西走廊后不久就被抓住了。匈奴军臣单于对汉朝同月氏结交非常不满,将使节团软禁,不过又敬重他们是英雄人物,允许他们娶妻生子。十年之后,不忘使命的张骞找到机会,带领随从逃离匈奴,抵达大宛,后辗转到月氏。但是,月氏已变得非常富有,加上首领已更迭几代,对张骞的建议不予理会。张骞只得失望而归,归途中又被匈奴骑兵捉住。公元前126年,张骞再度逃走。出使时100多人,回到长安只剩两人――张骞与他的仆人甘父。   公元前116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匈奴首领已在4年前投降,汉朝可直接和西域接触。张骞这次把部下分派到西域诸国,大大加强了与西域的和平友好往来以及商贸、文化交流。   司马迁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称之为“凿空”。何谓凿空呢?盘古开天地即是凿空,由此可见此事在司马迁心中的地位。柏杨先生认为,张骞的贡献只有1600年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可以相比。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立群说张骞是“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庞大的物流网络   张骞率先打通西域之后,历经几代人经营,一条东起长安, 途经河西走廊、西域,西至地中海沿岸的商贸通道建立起来了,总长约7000公里。这是一条承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之路,繁荣了1700多年。   1877年,德国历史地理学家希特霍芬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因为丝绸是这条商路上最有代表性的商品。但是,丝绸之路是不是就是指这条古道呢?丝绸之路仅仅就是一条小路吗?可能与希特霍芬的命名获得广泛影响力有关,人们对丝绸之路形成了一些误解。   世界上很多人以为那仅仅是中国古代一条能够通行骆驼,最多能够通行车马的小路,只是面对丝绸那样的轻、薄物资的贸易和运输的道路。其实不然,实际上,它是由不同地区若干条陆地上的和海上的线路以及它的扩散、辐射道路之间联结所形成的物流网络,一个从中国西部开始向西,沟通东西方、甚至通向世界的物流平台。   丝绸之路是指古代起于东亚,途经中亚、西亚,连接亚洲、欧洲、非洲的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它不仅仅是横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也是东西方交融的文化桥梁。   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上主要分为先秦、汉唐、宋元和明清,跨度2000多年。当然,有考古学家发现,早在公元前15世纪甚至更早时期,古代中国和中亚地区就有商贸往来。   丝绸之路根据运输形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根据地理走向,又可分为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同时,根据地理景观,还可分为草原森林丝路、高山峡谷丝路和沙漠绿洲丝路。张骞凿空西域,即是陆上北方的沙漠绿洲丝路,这也是北方丝路的主干道。   北方沙漠绿洲丝路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东段指长安至敦煌,在长安以西又分为北线、中线、南线,三线会合后经张掖、酒泉、瓜州到敦煌。中段指敦煌到葱岭(帕米尔高原),不同的路段有南北线之分,而南北线又有多条岔道。西段指葱岭到古罗马,涉及地域最广、国家和民族最多,所以线路比中段还要复杂。由此可以想象,当年使臣、士兵、商人们该有多大的探险精神和追求,才打通了这样的古道。   日在卡塔尔召开的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这也是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回望历史,马蹄和车轮打通的不只是古道,还有心灵与文化,而一列列驼队所运输的不只丝绸、茶叶、香料、宝石,更是承载着人类共有的文明和精神。   陆上南方丝绸之路主要指的是蜀―身毒(即四川到印度)的路线。张骞首次到达大夏时,就发现了产自蜀地的布匹和竹子,大夏人说这是从身毒买来的。   和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就没那么复杂,大致分为三个航线:东线至日本、朝鲜;南线至东南亚;西线至南亚、欧洲和非洲。和张骞出使西域相媲美的郑和下西洋,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推至顶峰。   “万国博览会”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两千多年来,商品、技术、人才和思想通过丝绸之路互通互鉴实现了充分的交流,沿途各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由此得到了极大的推动。那么,古代中国为何要畅通丝绸之路,它又反映了怎样的开放政策与经济发展思路呢?我们可以选取隋朝这一页来分析。   隋朝是历史上一个短暂的朝代,但其作用举足轻重,单单是结束300年分裂的历史就足以大书特书。隋文帝统一中原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农业大为发展。到了隋炀帝统治时期,人口、疆域、粮食储备急速增长,手工业、商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别看隋炀帝被称为暴君,他可是有着“超越秦皇汉武”的远大抱负,积极拓展丝绸之路就是最好的证明。   隋炀帝主要做了三件事情:第一,派驻官员管理贸易,积极改善软环境。吏部侍郎裴矩被派到张掖,主持丝路“互市”。裴矩在“挂职锻炼”期间,遍访各地商人,了解西方世界的风土人情,撰写出了《西域图记》,还附有地图。书中涉及国家多达45个,最远的是今天的里海沿岸诸国。裴矩还在序言中写道:“皇上应天育物,无隔华夷,率土黔黎,莫不慕化,风行所及,日入以来,职贡皆通,无远不至。”由此可以想象彼时外贸之繁盛。   隋炀帝还下令丝绸之路沿途郡县要做好迎来送往工作,西方使者、商人来到长安,不仅给予好酒好菜招待,还可以报销差旅费。《资治通鉴》上是这样说的:“自是西域胡商往来相继,所经郡县,疲于送迎。”   第二,大力打造国际贸易市场。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张掖就不多说了,那里的各国商人、传教士、使者络绎不绝。长安、洛阳是闻名海外的国际大都市,史书分别描述“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市四壁有四百余店,重楼延阁,互相临映,招致商旅,珍奇山积”。这些场面我们今天在巨资制作的电影里面可以看到。   第三,大大拓展了丝绸之路的规模。隋炀帝下令在大西北地区设立了五郡,并开辟了一条新路线――从敦煌出发,经伊吾、特勒、楚河、锡尔河,抵达咸海。隋炀帝还把目光投向了大海,和日本、东南亚诸国都有频繁的往来。经过隋炀帝的努力,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里程、辐射范围、商贸规模都超过了前代。   需要提及的是,公元609年6月,隋炀帝御驾亲临张掖,登山丹境内的焉支山,参禅天地,接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史称“万国博览会”。据史书记载,道路两旁焚香奏乐、歌舞噪喧,数万名穿着鲜艳服装的侍女夹道欢呼,车辆人群连绵数十里。此举增加了沿途百姓的负担,但它的确让丝绸之路更加闻名。   有人说,隋炀帝打通丝绸之路是为了搜寻奇珍异宝。这个观点有待商榷。不管怎样,不能抹掉隋炀帝对推动丝绸之路作出的贡献,更不能无视中华文化的开放胸襟以及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   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今天的丝绸之路已是另一番繁华景象:油气管道通信设施穿越大漠,公路铁路纵横交错,物流运输夜以继日。   一路向西,不再令人胆寒,而是让人神往。尤其需要点赞的是,“一带一路”建设已让丝绸之路变成一片热土,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将进行更加深度的发展,其文化将会有更加紧密的融合。   在2014年全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表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古丝绸之路赋予了时代的内涵,为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也正在酝酿深刻的调整。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区域内发展的活力与合作的潜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启动了新的机遇之窗。   “一带一路”涉及世界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GDP规模超过21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63%和29%,是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世界性新兴大市场。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人口近30亿,有着巨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力。中国已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大、吉尔吉斯斯坦第二大投资来源国,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额从建交初4.6亿美元增加到亿美元,仅仅21年翻了100倍。   根据最新初步测算,2014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进出口双边贸易值接近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7%左右,占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一。其中,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增长超过了10%,进口增长约为1.5%左右。2015年,随着“一带一路”共建的不断深入,这个数据肯定还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具体来说,共建“一带一路”需要将“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落实到位,给沿途各国人民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在合作方式上,既要重视国家之间的大项目合作,也要重视友好省州(市)的互动合作。只要将政治关系、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就一定能成功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代建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您现在的位置:&&>>&&>>&&>>&《丝绸之路》教学反思正文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
作者/编辑:佚名
  []《丝绸之》设计
教学目标:
1.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了解西部的历史,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感受丝路的,激发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有关丝绸之路的,培养的情感;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
2.课文中重点词句小黑板或课件。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进行适当的圈点勾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师:有一条路,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出示地图根据地图讲述。
师: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驼队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西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今天,让我们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一起认识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解答上课开始提出的简单问题。
师: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开辟了这条丝绸之路。这条路在历史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它在沟通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什么样的重要价值呢?请们认真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依据。
三、问题引领,精读批注
1.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写出自己的体会,《》()。
2.品词析句,激发情感。
课文采用的什么样的叙述顺序?(插叙)
3、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课堂交流: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4.走进“丝绸之路”。
朗读课文第2-11段,思考:课文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讨论交流。
(1):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
(3):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
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隆重,热情)
5.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伦美奂。”)
用自己的话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四、运用,互动交流
1.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2.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3.推荐班级交流展示,配乐朗读。
五、补充资料,升华情感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请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
六、赏读课文,美读悟情
自己最喜欢的有感情地朗读。
七、布置作业
1. 利用网络、了解丝绸之路有关的著物。
2. 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小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板书设计:丝绸之路
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一条繁忙的路
一条伟大的路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2    〖预览〗
成功之处:
1.我直接抓住本文的中心句“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来实施教学。如:这是一条什么样的一条路啊?孩子们很容易就说,它是一条友谊之路,也是一条经济之路,还是一个商贸之路文化之路。并且,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效果还算可以。
2.各小队组长的作用促进了学困生的“成长”。每次,我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组长,很认真地去布置任务。如:汇报生字,组长会分配任务,并且小组内互相读,这对那些学困生来说,是受益的。
不足之处:
1.应对课文的历史背景和相关地图向学生讲述、演示清楚。可是,我没有做到,所以,讲起课来,不仅自己偶尔“短路”情况发生,孩子们似乎也在“梦中”寻找答案。
2.对“伟大的一条路”讲得没有深度。我是通过默读找重点句,分层感悟:商贸之路、友谊之路、文明之路、开放之路。最终让学生深刻领会“伟大的路”的意思。但是在引领学生分层感悟的过程中,学生感悟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还需要提高语文素养,加强语文感悟能力。
改进措施:
1.教学时,我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围绕课文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
2.课前,应让学生多收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教学时,我应恰当地补充有关知识,这样了解祖国丝绸之路灿烂的历史文化有帮助。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3    〖预览〗
“大语文”教学观提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教学《丝绸之路》,可以把了解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结合起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一、这篇略读课文故事性强,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围绕课文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
二、为了增进学生对丝绸之路的了解,课前,我要求学生多收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教学时,我又恰当地补充了有关知识,课后,我又让学生积累有关知识。从而了解祖国丝绸之路灿烂的历史文化。
由于重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理念。本课教学师生收获多多。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4    〖预览〗
成功之处:
1.课文中有一大段的故事,且有很多人物对话,于是我请三名同学上台分角色朗读,并配以闫月的《敦煌》作为背景音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这样一下子将大家带入了2000多年前两国生动交流的一幕,台上的同学非常的大方,有大将军的气势,听得同学思绪飘得很远。
2.各小队组长的作用促进了学困生的“成长”。每次,我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组长,很认真地去布置任务。如:汇报生字,组长会分配任务,并且小组内互相读,这对那些学困生来说,是受益的。
不足之处:
1.应对课文的历史背景和相关地图向学生讲述、演示清楚。可是,我没有做到,所以,讲起课来,不仅自己偶尔“短路”情况发生,孩子们似乎也在“梦中”寻找答案。
2.对“伟大的一条路”讲得没有深度。我是通过默读找重点句,分层感悟:商贸之路、友谊之路、文明之路、开放之路。最终让学生深刻领会“伟大的路”的意思。但是在引领学生分层感悟的过程中,学生感悟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还需要提高语文素养,加强语文感悟能力。
改进措施:
1.教学时,我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围绕课文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
2.课前,应让学生多收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教学时,我应恰当地补充有关知识,这样了解祖国丝绸之路灿烂的历史文化有帮助。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5    〖预览〗
本节课共有三部分内容: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其中,第1和第2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学习时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这两部分内容上。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学习张骞、班超两个历史人物,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学生利用导学案学习,这样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并节约了时间。通过学习,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很高涨,并积极展示自己的成果,不明白的问题能够在小组内交流,消化掉。在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对那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提出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但是,学生们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程度还不够,欠熟练,掌握的不够扎实。
我在本节课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憾,1、知识的延伸不够,如: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谈一谈西部的开发,也可以结合今年的7.5事件等。2、在当堂巩固环节,应多设计一些选择性题目和材料分析题。3、学生会了的问题,不应该再去过多的强调。4、对于班超部分,使用的时间有点过多,因为是小字部分,可以让学生大体的了解一下就可以。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6    〖预览〗今年1月,市政府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商议在我市配合培植中国蚕桑丝绸世界遗产主题园,对蚕桑丝绸文化进行呵护、传承。日前,这个主题园概念性规划方案出炉。5月21日,我市召开该方案专家咨询会,中国丝绸博物馆专家经由过程实地走访和座谈,交流观点,完美方案。据体味,该概念性方案已较完整。方案总体定位为中国蚕桑丝绸文化遗产承载地和文化旅游经济综合体。规划规模东南起盐官镇祝会村、盐官景区,中经周王庙镇、西北至长安镇,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分为九里桑园焦点区、周王庙蚕桑生态呵护区、长安丝绸工业遗产区,力争打造成中国蚕桑丝织身手传承基地、中国蚕桑丝绸文化财富平台,以及培植以此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市率领林毅、孙浩彬、朱海英、田耘加入会议。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7    〖预览〗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整改报告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根据中国证监会《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证监公司字[整改]28号)、深圳证.
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整改报告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根据中国证监会《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证监公司字[整改]28号)、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做好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和中国证监会浙江监管局《关于开展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通知》(浙证监上市字[2010]61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公司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深入开展了公.关键词:活动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8    〖预览〗
陈庄镇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科目:五年级语文上课时间:&年&月&日
第一&单元课题:1《草原》&第&1&、2&课时
1、知识点&
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能力培养:&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问题预设(任务要求等)&
教师点拨、总结等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所属栏目:〖 尚无数据〗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相关:
  〖〗链接地址:
  教学反思提供的《丝绸之路》教学反思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丝绸之路》教学反思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上一篇范文: 下一篇范文:
《丝绸之路》教学反思相关范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丝绸之路课文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