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会传染吗结核性脑膜炎请问传染吗

结核性脑膜炎会传染婴儿,小孩或者老人嘛?
病情描述:朋友得了结核性脑膜炎,在检查出来前1个多月,接触过满月的孩子,还抱过,会被传染到嘛?另外当时还有老人和一个2岁的孩子,会传染吗?结核性脑膜炎有潜伏期嘛?还是传染了会立即表现出来?
患者信息:
发病时间:不清楚
副主任医师&
结核性脑膜炎没有传染性的,日常接触不会导致传染的,不必过于担心的
结核性脑膜炎一般治疗要多久?朋友已经在传染病医院待了一个多月,但是一直没有好转,头痛头晕,胃也不舒服。这种病的治疗方式有差异嘛?是不是确诊后治疗方式都是一样的?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就是使用抗结核药物和降低颅内压药物,治疗方案大致相同
疾病常识&·&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肺外结核病型,也是小儿结核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在初染结核1年内...&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常在结核原发感染后1年以内发生,尤其在初染结核3-6个月最易发生结脑。多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约占60%。自普及卡介苗接种和有效抗结核药物应用以来,本病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降低,预后有很大改进,但若诊断不及时和治疗不当,病死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较高,故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发病机制结脑常为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分,通过血行播散而来。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血脑屏障功能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脑亦可由脑实质或脑膜的结核病灶破溃,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及脑脊液中所致。偶见脊椎、颅骨或中耳与乳突的结核灶直接蔓延侵犯脑膜。病理1.软脑膜弥漫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并形成许多结核结节。蛛网膜下腔大量炎性渗出物积聚,因重力关系、脑底池腔大、脑底血管神经周围的毛细血管吸附作用等,使炎性渗出物易在脑底诸池聚集。渗出物中可见上皮样细胞、Langerhans细胞及干酪坏死。2.浆液纤维蛋白渗出物波及脑神经鞘,包围挤压颅神经引起颅神经损害,常见第Ⅶ、Ⅲ、Ⅳ、Ⅵ、Ⅱ对颅神经障碍的临床症状。3.脑部血管在早期主要为急性动脉炎,病程较长者,增生性结核病变较明显,可见栓塞性动脉内膜炎,严重者可引起脑组织梗死、缺血、软化而致偏瘫。4.炎症可蔓延至脑实质,或脑实质原已有结核病变,可致结核性脑膜脑炎。5.室管膜及脉络丛受累,出现脑室管膜炎。如室管膜或脉络丛结核病变使一侧或双侧室间孔粘连狭窄,可出现一侧或双侧脑室扩张。脑底部渗出物机化、粘连、堵塞使脑脊液循环受阻可导致脑积水。6.有时炎症蔓延至脊膜、脊髓及脊神经根,临床上出现截瘫或盆腔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典型结脑起病多较缓慢。根据临床表现,病程大致可分为3期。1.早期(前驱期):约1-2周,主要症状为小儿性格改变,如少言、懒动、易倦、烦躁、易怒等。可有发热、纳差、盗汗、消瘦、呕吐、便秘(婴儿可为腹泻)等。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多轻微或非持续性,婴儿则表现为蹙眉皱额,或凝视、嗜睡,或发育迟滞等。2.中期(脑膜刺激期):约1~2周,因颅内压增高致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或烦躁不安、惊厥等。出现明显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凯尔尼格征(Kem进征)、布鲁津斯基征(Brudzinski征)阳性。幼婴则表现为前囟膨隆、颅缝裂开。此期可出现颅神经障碍,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瘫痪,其次为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瘫痪。部分患儿出现脑炎体征,如定向障碍、运动障碍或语言障碍。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水肿、视神经炎或脉络膜粟粒状结核结节。3.晚期(昏迷期):约1-3周,以上症状逐渐加重,由意识朦胧,半昏迷继而昏迷。阵挛性或强直性惊厥频繁发作。患儿极度消瘦,呈舟状腹。常出现水、盐代谢紊乱。最终因颅内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疝致使呼吸及心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不典型结脑约占6.2%,表现为:①婴幼儿起病急,进展较快,有时仅以惊厥为主诉;②早期出现脑实质损害者,可表现为舞蹈症或精神障碍;③早期出现脑血管损害者,可表现为肢体瘫痪;④合并脑结核瘤者可似颅内肿瘤表现;⑤当颅外结核病变极端严重时,可将脑膜炎表现掩盖而不易识别;⑥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脑膜炎时,常表现为顿挫型。分型1.浆液型:其特点为浆液渗出物仅局限于脑底,脑膜刺激征及颅神经障碍不明显,脑脊液变化轻微。常在粟粒型结核病常规检查脑脊液时发现。多见于疾病早期,病情较轻。2.脑底脑膜炎型:为最常见的一型。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较弥漫,炎性病变主要位于脑底。其临床特征有明显脑膜刺激征,颅高压及颅神经障碍突出,但没有脑局灶性症状。脑脊液呈现典型结脑改变。多见于疾病中期,病情较重。3.脑膜脑炎型:脑膜和脑实质均受累。脑血管变化明显,可出现脑局灶性症状,如肢体瘫痪或偏瘫,语言障碍,甚至失语,手足徐动或震颤,颅高压或脑积水症状显著。脑脊液改变较轻,恢复较快,与临床表现不平行。此型病程长,迁延不愈或恶化、复发,预后差。4.脊髓型:炎症蔓延至脊髓膜或脊髓,除脑及脑膜症状明显外,尚出现脊髓和神经根障碍,如截瘫、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因脑脊液通路梗阻,脑脊液可呈黄色,有明显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此型病程长,多见于年长儿,临床恢复慢,常遗留截瘫后遗症。诊断早期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周密的临床观察及对本病高度的警惕性,综合资料全面分析,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脑脊液中查见结核杆菌。1.病史:①结核接触史,大多数结脑患儿有结核接触史,特别是家庭内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接触史,对小婴儿的诊断尤有意义;②卡介苗接种史,约大多数患儿未接种过卡介苗;③既往结核病史,尤其是1年内发现结核病又未经治疗者,对诊断颇有帮助;④近期急性传染病史,如麻疹、百日咳等常为结核病恶化的诱因。2.临床表现:凡有上述病史的患儿出现性格改变、头痛、不明原因的呕吐、嗜睡或烦躁不安相交替及顽固性便秘时,即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眼底检查发现有脉络膜粟粒结节对诊断有帮助。3.脑脊液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极为重要(1)常规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呈毛玻璃样,蛛网膜下腔阻塞时,可呈黄色,静置12~24小时后,脑脊液中可有蜘蛛网状薄膜形成,取之涂片作抗酸染色,结核杆菌检出率较高。白细胞数多为50×10的6次方/L-500×10的6次方/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但急性进展期,脑膜新病灶或结核瘤破溃时,白细胞数可&次方/L,其中1/3病例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均降低为结脑的典型改变。蛋白量增高,一般多为1.0~3.0g/L,椎管阻塞时可高达40~50g/L。对脑脊液改变不典型者,需重复化验,动态观察变化。(2)其它检查1)结核菌抗原检测:以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脑脊液结核菌抗原,是敏感、快速诊断结脑的辅助方法。2)抗结核的抗体测定:以ELISA法检测结脑患儿脑脊液PPD-IgM抗体和PPD-IgG抗体,其水平常高于血清中的水平。PPD-IgM抗体于病后2-4天开始出现,2周达高峰,至8周时基本降至正常,为早期诊断依据之一;而PPD-IgG抗体于病后2周起逐渐上升,至6周达高峰,约在12周时降至正常。3)腺苷脱氨酶(ADA)活性测定:ADA主要存在于T细胞中,有63%一100%结脑患者脑脊液ADA增高(&9rt/L),ADA在结脑发病1个月内明显增高,治疗3个月后明显降低,为一简单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4)脑脊液淋巴细胞亚群:用混合花环法检测结脑外周血及脑脊液中T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和正常人,且结脑患者脑脊液淋巴细胞经PPD刺激后的转化率高于自身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述改变提示结脑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局限性细胞介导免疫反应。5)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中IgG、IgA、IgM均增高,以IgG为显著;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IgM明显增高,IgA基本正常;病毒性脑膜炎Ig变化不大。故免疫球蛋白测定对三者的鉴别有一定价值。6)脑脊液乳酸盐测定: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乳酸炎值均小于30mg/dl,结脑多大于30mg/dl,化脑最高,多大于50mg/dl,且动态观察恢复较结脑为快,因此脑脊液乳酸盐测定对鉴别诊断也有一定价值。7)脑脊液结核菌培养:是诊断结脑可靠的依据。8)聚合酶链反应(PCR):应用PCR技术在结脑患儿脑脊液中扩增出结核菌所特有的DNA片段,能使脑脊液中极微量结核菌体DNA被准确地检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超过目前使用的各种实验手段。4.X线检查、CT扫描或磁共振(MRl)约85%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胸片有结核病改变,其中90%为活动性病变,呈粟粒型肺结核者占48%。胸片证明有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对确诊结脑很有意义。脑CT在疾病早期可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基底节阴影增强,脑池密度增高、模糊、钙化、脑室扩大、脑水肿或早期局灶性梗塞症。5.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对诊断有帮助,但高达50%的患儿可呈阴性反应。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1.化脓性脑膜炎:婴儿急性起病者,易误诊为化脑;而治疗不彻底的化脑脑脊液细胞数不甚高时,又易误诊为结脑,应予鉴别。重要鉴别点是脑脊液检查:化脑脑脊液外观混浊,细胞数多&/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涂片或培养可找到致病菌,鉴别一般不难,但治疗不彻底的化脑脑脊液改变不典型,单凭脑脊液检查有时难与结脑鉴别,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其它检查综合分析。2.病毒性脑膜炎:起病较急,早期脑膜刺激征较明显,脑脊液五色透明,白细胞50×106/IL~20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一般不超过1.0g/L,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3.隐球菌脑膜炎:起病较结脑更缓慢,病程更长,多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或)免疫抑制剂史。病初多无明显发热。颅高压症状显著,头痛剧烈,与脑膜炎其它表现不平行。视力障碍及视神经乳头水肿较常见,症状有时可自行缓解。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糖显著降低,脑脊液墨汁涂片可找到厚荚膜圆形发亮的菌体,结核菌素试验阴性。4.脑肿瘤:尤其是婴幼儿较常见的髓母细胞瘤可经蛛网膜下腔播散转移,易发生颅神经障碍、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改变,易误诊为结脑。但脑肿瘤一般无发热史,少见抽搐、昏迷,颅高压症状与脑膜刺激征不相平行,脑脊液改变较轻微,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脑部CT扫描或磁共振(MRl)有助于诊断。治疗应抓住抗结核治疗和降低颅高压两个重点环节。1.一般疗法:应卧床休息,细心护理,对昏迷患者可予鼻饲或胃肠外营养,以保证足够热量,应经常变换体位,以防止褥疮和坠积性肺炎。做好眼睛、口腔、皮肤的清洁护理。2.抗结核治疗:联合应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结核杀菌药物,分阶段治疗。(1)强化治疗阶段:联合使用INH、RFP、PZA及SM。(2)巩固治疗阶段:继用INH,RFP或EMB。RFP或EMB9~12个月。抗结核药物总疗程不少于12个月,或待脑脊液恢复正常后继续治疗6个月。早期患者可采用9个月短程治疗方案(3HRZS/6HR)有效。3.降低颅高压由于室管膜炎症的刺激,脑脊液分泌增多,压力增高;加之脑底大量炎性渗出物及肉芽充填后,使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而产生各种类型脑积水。最早于10天即可出现,故应及时控制颅内压,措施如下:(1)脱水剂:常用20%甘露醇,一般剂量每次0.5~1.0g/kg,于30分钟内快速静脉注入。4~6小时一次,脑疝时可加大剂量至每次2g/kg。2~3日后逐渐减量,7-10日停用。其作用机制为使脑脊液渗入静脉而降低颅内压。(2)利尿剂:乙酰唑胺(diamox)一般于停用甘露醇前1~2天加用该药,每日20~40mg/kg(3.0g/L以上。方法为:根据颅内压情况,适当放出一定量脑脊液以减轻颅内压;3岁以上每次注入INH20~50mg及地塞米松2mg,3岁以下剂量减半,开始为每日1次,1周后酌情改为隔日1次、1周2次及1周1次。2~4周为1疗程。(5)分流手术:若由于脑底脑膜粘连梗阻发生梗阻性脑积水时,经侧脑室引流等难以奏效,而脑脊液检查已恢复正常,为彻底解决颅高压问题,可考虑作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4.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炎症渗出从而降低颅内压,可减轻中毒症状及脑膜刺激症状,有利于脑脊液循环,并可减少粘连,从而减轻或防止脑积水的发生。是抗结核药物有效的辅助疗法,早期使用效果好。一般使用泼尼松,每日1~2mg/kg(&45mg/d),1个月后逐渐减量,疗程8~12周。5.对症治疗(1)处理惊厥(2)水、电解质紊乱的处理:①稀释性低钠血症:由于丘脑下部视上核和室旁核受结核炎症渗出物刺激,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导致远端肾小管回吸收水增加,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如水潴留过多,可致水中毒,出现尿少、头痛、频繁呕吐、反复惊厥甚至昏迷。治疗宜用氯化钠液静滴,同时控制入水量。②脑性失盐综合征:结脑患儿可因间脑或中脑发生损害,调节醛固酮的中枢失灵,使醛固酮分泌减少;或因促尿钠排泄激素过多,大量Na+由肾排出,同时带出大量水分,造成脑性失盐综合征。应检测血钠、尿钠,以便及时发现,可用2:1等张含钠液补充部分失去的体液后,酌情补以氯化钠液以提高血钠浓度。③低钾血症:宜用含氯化钾的等张溶液静滴,或口服补钾。6.随访观察:复发病例全部发生在停药后4年内,绝大多数在2~3年内。停药后随访观察至少3~5年,凡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正常,疗程结束后2年无复发者,方可认为治愈。预后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治疗早晚:治疗愈晚病死率愈高,早期病例无死亡,中期病死率为3.3%,晚期病死率高达24.9%;②年龄:年龄愈小,脑膜炎症发展愈快,愈严重,病死率愈高;③病期和病型:早期、浆液型预后好,晚期、脑膜脑炎型预后差;④结核杆菌耐药性:原发耐药菌株已成为影响结脑预后的重要因素;⑤治疗方法:剂量不足或方法不当时可使病程迁延,易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及后遗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积水、脑实质损害、脑出血及颅神经障碍。其中前3种是导致结脑死亡的常见原因。严重后遗症为脑积水、肢体瘫痪、智力低下、失明、失语、癫痫及尿崩症等。晚期结脑发生后遗症者约占2/3,而早期结脑后遗症甚少。
欢迎转载:
推荐:    疾病:小儿结核性脑膜炎
发病机制结脑常为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分,通过血行播散而来。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血脑屏障功能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脑亦可由脑实质或脑膜的结核病灶破溃,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及脑脊液中所致。偶见脊椎、颅骨或中耳与乳突的结核灶直接蔓延侵犯脑膜。病理1.软脑膜弥漫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并形成许多结核结节。蛛网膜下腔大量炎性渗出物积聚,因重力关系、脑底池腔大、脑底血管神经周围...
共找到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 相关的咨询39条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3(1/2)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0(3/7)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6(3/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9(1/18)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3(1/2)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6(3/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6(1/5)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3(1/2)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3(1/2)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5(2/1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2(3/9)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5(2/3)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1(3/8)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3(1/2)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2(1/1)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6(1/5)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
对话数10(3/7)
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结核医生专题
&&&&|&&&&&&&&|&&&&&&&&|&&&&&&&&|&&&&
您现在的位置:&>&&>&
小儿结核临床表现是什么?传染吗?
作者: 点击量: 时间: 11:15:02
内容简介:邻居家的孩子得了结核病,自己的孩子身体也不正常,咨询小儿结核临床表现是什么?小儿结核传染吗?小儿结核病具有肺内形成空洞少,易治疗、易播散的特点。
小儿得了结核病,由于孩子不能表达清楚,大家都特点着急,邻居家的孩子今年四岁了,听说幼儿园里有一个小朋友得结核病,邻居家的孩子这段时间也不正常,到处问:小儿结核临床表现是什么?小儿结核传染吗?
小儿结核与大人的肺结核一样,只有排菌的病人才具有传染性。小儿结核患者若能按照医生的要求不间断地服药,2到3周就没有了传染性,6到8个月90%的病人都能治愈。
临床表现是什么?肺结核发病率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明显下降。但近10年来有卷土重来之势,小儿患肺结核的比例逐渐提高。小儿易患肺结核病,主要特点是肺内形成空洞少,以原发综合征及支气管淋巴结结核为最多见,大多为轻症,缓慢起病。小儿肺结核病容易治愈,但也易播散,在机体内外环境不利的条件下,如:年龄过小、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时,病变可以进展或恶化,易引起血行播散而发生粟粒性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小儿结核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小儿结核临床表现之一:小儿发热, 起病急的可伴高热、热型波动甚大,常为严重的进行性结核的表现,如粟粒型结核、干酪性肺炎等。但大多数病儿表现为不规则低热,以午后为著每日体温波动常超过1℃。发热明显,但全身症状相对不重,为结核病的特点。
小儿结核临床表现之二:呼吸道症状表现为,除肿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可引起阵发性咳嗽,甚至呼吸困难、以及胸腔大量积液可引起相应症状及体征处,一般呼吸道症状不多。可无或甚少阳性体征表现。呼吸道症状、体征与X线改变不一致为其特点。
小儿结核临床表现之三:全身淋巴结肿大 早期结核中毒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结质软。慢性结核中毒症时肿大的淋巴结质硬,可供诊断参考。
小儿结核临床表现之四:小儿的状态,如精神不振、烦躁、哭闹、睡眠不安、以及盗汗、颜面潮红;另外有有慢性中毒症状,如食欲不振、消瘦疲乏无力、性情改变、发育迟缓等。
不论是小儿结核病,还是继发性结核病,只要排菌,结核病就具有传染性。但正规治结核病疗2-3周后传染性减弱,一般情况下,只要按结核病的十字方针: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治疗,95%的患者都是可以治愈的。
原文出处:
山西省运城安国中医结核病医院,隶属于上海建安集团,是一所治疗各种结核病的专科医院。我院的特色是:治疗结核病以“回生灵”系列中药为主,对耐化疗西药等难治性结核病有独特疗效。
主治医生、公共营养师、执业药师,现任9门诊主任,2002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从事结核病和呼吸系统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
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从事结核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难治性肺结核,骨结核,胸膜炎,淋巴结核等各…
长治医学院毕业,主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经验丰富,曾先后到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进修深造学习一年,上海胸科医院进修半年,擅长治疗各种…
主治医师,山西中医学院毕业,现任结核一科一门诊主任,中医结核病专家,擅长中医辨证施治治疗各种难治性结核,特别在治疗肺结核、骨结核、淋巴…
主治医师,毕业于山西职工医学院,从事结核病临床工作十余年,现任结核一科二门诊主任。受全国著名结核病专家肖长生及回生灵疗法学科带头人…
副主任医师,曾任结核二科主任,现任安国医院业务院长。1990年毕业于山西省中医学院。来院工作10年间,致力于中医中药特别是回生灵抗痨的临…
主任医师。1996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大学本科学历。来院工作期间,先后任结核一科五门诊主任、结核一科三门诊主任,住院部…
主任医师,山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临床肺科杂志编委。撰写的《中医抗痨经验谈》等数十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组织召开了九次全国…
主任医师,幼承家学。1981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获医学硕士学位,是我国首届中医研究生。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三十余年…
焦最婵,著名中医抗痨专家,高级健康管理师,回生灵疗法学科带头人,安国医院专家组成员。自幼得其父母真传,具有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中医治…
结核病快速导航小儿结核性脑膜炎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治疗
就诊科室:传染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
利福平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元)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西医治疗
1、一般疗法
必须严格执行下列各项措施:①切断与开放性结核病人的接触,②严格卧床休息,营养必须丰富,③细心护理,改变患儿体位,细心护理眼睛,粘膜及皮肤,预防皮肤褥疮,耐心喂养,保证入量,昏迷患儿应用鼻饲法,④最好住院治疗,只在条件不许可时才可考虑门诊治疗,但应加强随访及督促坚持治疗。
2、抗结核药物疗法
治疗原则为早期和彻底治疗(不间断治疗和长期治疗),目前多采用SM,INH,RFP和PZA合并治疗,其中INH为最主要的药物,整个疗程自始至终应用,疗程1~1.5年,或脑脊液正常后不少于半年。
3、激素疗法
治疗原则为必须与有效之抗结核药物同时应用,剂量和疗程要适中,在需要应用的病例越早用越好,由于激素有抗炎症,抗过敏,抗毒和抗纤维性变的作用,可使中毒症状及脑膜刺激症状迅速消失,降低颅压及减轻和防止脑积水的发生故为配合抗结核药物的有效辅助疗法,激素对脑底脑膜炎型效果最好,如患儿已至脑膜炎型,极晚期或已发生蛛网膜下腔梗阻以及合并结核^鞘保激素的效果即不显著。
激素剂量要适中,强的松(prednisone)或强的松龙(prednisolone)1.5~2mg/(kg&d),最大量不超过45mg/d;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比强的松强5倍,故剂量为其1/5;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在急性期可静滴1疗程1~2周,剂量 5mg/(kg&d);于激素减量过程中可配合促肾上腺皮腩激素(ACTH)为每天12.5~25U肌内注射,激素于用药4~6周后缓慢减量,根据病情在 2~3月内减完。
在已有脑脊液循环梗阻或有发生梗阻趋势之患儿,可鞘内注射激素,介对制剂种类,注入剂量及必要的稀释等问题要特别谨慎。
4、对脑积水的治疗
在小儿结脑抗菌药物治疗中,脑积水的控制常为治疗中首要的问题,在病程的1~2周即可从临床上诊断出脑积水,可经CT检查,侧脑室穿刺及引流证实,对脑积水的治疗除常规使用治疗激素外,可采取以下措施。
(1)侧脑室引流:适用于急性脑积水用其他降颅压措施无效,或疑有脑疝形成时,持续引流时间1~3周,一般作1~2次即可控制,引流量每天可达 50~200ml,引流时应注意固定好侧脑室穿刺针,以免损伤脑组织,并经常观察脑脊液压力,防止压力过低引起脑出血,特别注意防止继发感染。
(2)高渗液的应用:其作用原理为当静脉快速滴入高渗液后,由于血与脑脊液之间渗透压之差而产生降颅压作用,适用于抢救脑疝患儿有严重脑水肿者,以及3岁以上患儿使用侧脑室引流有一定困难者,常用的高渗液有30%尿素,20%甘露醇,25%山梨醇,50%甘油糖浆口服,1~1.5gmg/(kg&d),于 30分钟内快速静脉注入,必要时可吴2~3次。
(3)醋氮酰胺:为碳酸酐酶抑制剂,可能由于抑制脑室脉络丛中碳酸酐酶之作用,从而使脑脊液生成减少,降低颅压,作用较慢,剂量为 20~40mg/(kg&d),分2~3次口服,疗程宜长,可数周至半年,配合侧脑室引流或高渗液静点治疗之前后应用,以弥补二者不能长期应用之不足,对慢性脑积水其他降压措施不易坚持时,更为适用,其副作用在较小婴儿 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必要时可同时服用碳酸氢钠以资预防,少见的副作用有血尿伴腹痛,停药后很快恢复,最严重的副作用是无尿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4)分流手术,如果由于脑底脑膜粘连梗阻致发生梗阻性脑积水时,以上疗法均难以奏效,长期应用侧脑室引流只直到对症治疗的作用,而且难以长期坚持,此时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炎症基本控制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脑室脑池分流术。
5、对症治疗
高热及惊厥不止时可用冬眠Ⅱ号或其他镇静剂,为了改善神经系统代谢过程可用谷氨酸,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12及大量维生素C等,对营养不良小儿或恢复极慢者可行小量(25~50ml)多次输血。
本病以正虚为本,故治疗以扶正为要。临证尚可按卫气营血辨证论治。通常病之初期,邪在卫气,阴虚内热,治以滋阴清热为主。病之中期,邪入营血,治以滋阴养血柔肝为主。病之后期,阴虚阳脱,则宜回阳救逆,益气敛阴。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中医治疗
一、辨证选方
1、阴虚火旺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地骨皮、白芍、柴胡。头痛剧烈加藁本、川芎;呕吐频繁加竹茄、代赭石;潮热起伏,持续不退加功劳叶、白薇。
2、虚风内动
治法:柔肝熄风。
方药:大定风珠汤加减。龟板、鳖甲,白芍、生地、牡蛎、僵蚕、麦冬、全蝎各,甘草。头项强直,角弓反张加天麻、葛根;身热,神昏抽搐加安宫牛黄丸。
3、阴阳两虚
治法:温阳救逆,滋阴熄风。
方药:固真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人参、黄芪、黄精,生地、当归,附子、肉桂。肢体瘫痪加桑寄生、威灵仙、地龙;腹满拒按,便秘不通加大黄、厚朴、枳实。
二、专方验方
1、清瘟止抽方:桑叶,菊花,地龙,蚤休,僵蚕,黄芩,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蒲公英。水煎后均分3份,每次冲服羚羊角粉,日服3次。用于热甚抽搐者。
2、化痰熄风汤:僵蚕,全蝎,地龙,胆星,枳实,菖蒲,郁金,茯苓,远志,竹茹。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神昏抽搐者。
3、熄风开窍汤:龟板,鳖甲,牡蛎,白芍,麦冬,钩藤,生地,蝉衣,全蝎。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阴虚风动者。
4、胆星丸:胆南星,天竺黄,白附子,天麻,僵蚕,丹皮,全蝎,地骨皮,胡黄连,朱砂,牛黄,麝香。共为细面,炼蜜为丸,每丸重0.3g,每服2~4丸,日服2次。用于反复抽搐者。
三、其他疗法
外治法:蝎尾,牙皂,寒水石,细辛,天南星。共研为极细末,然后加入麝香,冰片,研匀。用时取少量药末,吹入鼻内,每日上、下午各3~4次。病情减轻后减少吹药次数。适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头痛。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经典网上问答
回复医生:
回复医生:
回复医生:
回复医生:
回复医生:
咨询在线医生
更多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问白斑病传染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