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念到行为走向行为,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

新时期的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_百度宝宝知道您现在的位置:&&>>&&>>&&>>&&>>&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化――就一则教学案例看教师教育行为
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化――就一则教学案例看教师教育行为
分类:&& 更新:&& 阅读:&&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化――就一则教学案例看教师教育行为
&&&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为孩子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的重要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明显的转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新的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之间搭起了过渡的桥梁,但它不可能达到供幼儿园教师直接运用的操作性水平,其间的转化尚需我们在认识层面进一步加强对《纲要》本身的理解与认识,更需要我们在操作层面上有对蕴含着某一观念的实践的运用策略和智慧。这种理解与认识,是在实施教育教学行为过程中逐渐深刻与巩固的;这种策略与智慧,是在实施教育教学行为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拥有的。对教育教学行为的分析反思与不断改进是这种转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文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反思,来审视新的教育理念在具体落实到操作行为时,教师所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 一、 案例实录&&& 日。&&& 为参加J市举行的“素质教育”展示活动,C老师在认真学习《纲要》后,决定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来组织一个综合活动“燃烧的小蜡烛”,参与选拔。&&& 片断1:&&& 30名孩子站在光线暗淡的教室里,眼中闪烁着好奇、迷茫和些许不安,教师问:“小朋友,你们觉得这儿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很暗”――在孩子们的回答声中,悠扬的音乐轻轻响起,环墙四周的60支蜡烛次第亮起,映亮了孩子们惊奇、激动的眼睛、兴奋的笑脸,孩子们从心中进发出“呀――呀”的赞美声。他们目不转睛地望着烛火,生怕打破了这浪漫而更好的意境。教师问:“你们是喜欢进来的时候,还是现在,为什么?”幼儿抢着回答:“现在太漂亮了。”“我喜欢现在亮堂堂的”。有了幼儿这份对烛火漫溢的喜爱,教师问:“远远望去,这些小火苗像什么?”盈盈烛火中,举起了无数双小手,传来孩子童稚的声音:像小笋、像温暖的太阳、像花蕊、像水晶球、像天上的星星排着队伍、像一亮一亮的萤火虫……&&& 片断2:&&& 幼儿纷纷拿起自己面前的小蜡烛,到燃烧的烛火上点燃,有些幼儿观察了一下烛火后,慢慢将小手伸出去,有的幼儿则迫不及待地冲向烛火,不假思索地伸出小手,这时,女孩思思大声哭叫起来{课后访谈时思思说火烫到了手),教师忙到她身边,对她说“思思不哭,下次小心点”,并安顿思思坐到座位上。&&& 片断3:&&& “你能让烛火跳舞吗?”“你能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烛火的舞蹈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小朋友们纷纷随着音乐摆动着肢体,表现烛火的跳动。而一旁的座位上,却默默地坐着一个男孩――晓畅,他丝毫不为同伴的舞动和欢乐所感染,神情茫然地看着自己面前燃烧的蜡烛。&&& 片断4:&&& “小口杯也想和小火苗玩,我们让它们一起玩一玩吧。”老师话音刚落,小朋友个个迫不及待地拿出椅子下的口杯,与小火苗玩起了游戏:大部分小朋友第一个举动就是将口杯倒扣在燃烧的小蜡烛上,小火苗像生病似的,越来越小,奄奄一息。小朋友发现火灭了,很惊奇,又去后面桌子上重新点燃蜡烛,再次试用上述方法。第三次,小朋友手拿杯子悬空罩在小火苗上,奇怪,小火苗却不灭,口杯与小火苗成了好朋友。于是,在教师的鼓励下,小朋友们又玩出了很多花样:把蜡烛放进口杯里,明亮的烛光透过色彩艳丽的口杯,朦朦胧胧,显得格外漂亮。这不就是一盏不灭的台灯吗?……&&& 片断5:&&& “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让小火苗与口杯玩的?”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交流着自己的发现:&&& “我拿口杯倒过来盖在燃烧的小蜡烛上,过一会儿小火苗灭掉了。”&&& “我把小蜡烛放在口杯里,火不会灭的。”&&& “我把口杯倒过来盖在燃烧的小蜡烛上,火越来越小时,我很快把口杯拿掉,火又大了。”&&& “杯子罩住燃烧的小蜡烛,火好像要没有的时候,我把杯子拿起来一点,火又开始大了。”&&& ......&&&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教师问。&&& 这个问题有点难,大多数幼儿不吭声,好好却抢着回答,“没有气了”。这时,兵兵和洋洋也举起了手,兵兵说:“杯子拿掉,有空气了,火又亮了。”洋洋说:“杯子盖住,没有空气,所以火灭了。”......&&& 二、分析与研究&&& (一)改革传统,把握发展&&& “火”是成人不允许孩子接触的事物之一。孩子们经常怯生生地眨巴着大眼睛听着成人的吓唬与告诫,产生了对“火”的认识偏差,只知道“火”是很可怕的,这种对“火”的恐惧在孩子心中留下了阴影。而这种孩提时的直接或间接恐惧体验,都是日后形成惊恐症等不良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纲要》明确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C教师正是基于对这种新理念的理解和认识,突破传统观念上的束缚,选择了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教材,从另一个角度挖掘出“火”温暖、明亮、浪漫的特征,设计了“燃烧的小蜡烛”活动,引导幼儿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纠正幼儿认识上的偏差,消除幼儿恐惧的心理干扰,体现“身心健康相统一”的理念。&&& 《美国幼儿园环境安全评估标准》第24条为“每月进行一次火灾、暴风雨等灾难的逃生演习”;在一次有多个国家孩子参加的夏令营中发生了火灾,日本孩子能逃离现场,也是因为日本孩子有“到了一个地方,先观察消防通道”的经验。日美等国家采用的教育方法给我们不少启示:在对待幼儿的安全问题上,他们注重的是对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有利于孩子终生发展的教育,而不是一味地回避和保护。C教师能以发展的眼光来设计此次活动,通过远看、近看、亲自点燃烛火;表现烛火动态;使用茶杯来探究烛火的亮与灭;让孩子感受体验火的特性,形成对火的正确认识,并在课后的延伸活动中开展防身训练,提高幼儿的生存能力等等,这些正是C教师将正确健康观念落实到行为的有力体现,是改革传统教育,落实“幼儿身心发展相统一”观念的行为策略。&&& (二)摒弃驱使,注重情感&&& 积极的情感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纲要》强调“凡是包含教育目标的地方,几乎总是关注引导而不是驱使孩子去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快乐情绪对记忆与学习的影响是重要的:孩子更有可能学会或记住他们对之有一种积极情感的材料”。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曾生动地比喻教育如同一个人用一个梯子爬墙壁,梯子的间距太大,以致一步一级攀登不方便,这时并排放上一个情感的梯子,使情感的梯子的每一级正好在另一个梯子每一级的中间,通过交替地攀登这两个梯子,从这个梯子上的一级踏到另一个梯子上够得着的一级,就有可能达到某些复杂的目的。C老师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利用小蜡烛这一题材作为培养幼儿良好情感的一次尝试。通过创设温馨而朦胧的烛光氛围,让幼儿感受美的意境,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感受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从而发展幼儿探索能力、观察力与思维力,使那支燃烧的小蜡烛成为培养良好情感、发展幼儿能力的有效载体。如在“片断1”中,教师创设了诗一般的烛火意境,以情激趣,幼儿随即发出赞美和喜爱的“呀呀”声,他们目不转睛地望着烛火,融入到浪漫而美好的意境中,说出“烛火远看像天上的星星排着队伍”“像一亮一亮的萤火虫”等客观而富有创意的语句。“片断2”通过让幼儿亲自点烛火,观察描述烛火的特征,进一步创设了一个真正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情促学;幼儿在“片断3”中兴奋地用各种动作表现烛火的跳动,在“片断4”中用口杯和烛火玩出美丽的台灯、朦胧的彩灯,都是因情感而激起的创造行为。这一切,就真正使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中的美。&&& 创设优美意境,利用身体语言,激发创造欲望的行为策略,紧紧抓住了幼儿的情感支点,引领幼儿愉悦地投入富有内在兴趣的活动,使幼儿自然地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三)学会学习,发展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说给人知识不如教人自己获取知识的本领。这种本领落实到《纲要》的不同领域,就有不同的关键能力,如艺术活动的创造能力、语言活动的表达能力、科学歇的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而获取知识的过程未必一定发展了能力,关键是这个过程是强调让幼儿自己建构知识还是记忆模仿知识,是强调“会学”还是“学会”。“片断4”中C教师以让口杯和小火苗做朋友的游戏让幼儿主动尝试与材料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仅仅将空气与小火苗的关系作为知识载体,看重的是幼儿如何在操作尝试中思考,如何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去发现。幼儿在建构“没有空气――火灭”的认知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并创造了朦胧的台灯、快速来回移动口杯使小火苗跳舞的新奇玩法。教师使用的行为策略是设置游戏情景,充分提供幼儿探索的时间(12分钟),引导幼儿亲历探究的过程。“片断5”则通过讨论、交流,使幼儿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梳理,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实现了让幼儿学会学习的目的。&&& 三、反思与讨论&&& (一)改革传统不等于放弃传统&&& 从C教师的选材、设计上来看,这是大胆改革传统教育的一项行为策略。但任何事物都是辨证的,火也有它的两面性。小小的烛火展现了美好的意境,给人以遐想、温暖与创造,可是烛火一旦使用不当,就具有危险性。片面地强调挑战传统教育,以发展的眼光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而置传统的安全教育于不顾,也是不完整的。《纲要》明确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我们不能因为烛火危险而抛弃它,也不能因为挑战而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幼儿认知上的不完整和安全上的忽视。传统教育中也有我们要沿用的东西,所以改革的过程也是扬弃的过程,挑战改革传统决不等于放弃传统。C教师在这一理念的落实中发生了失误。她忽视了通常我们所注重和强调的安全教育,没有在整个活动中,在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然地溶入安全教育,甚至在孩子被火烫到的教育契机面前(“片断2”),她都未能把握。这是值得该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改进和提高的。&&& (二)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集体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预设了方案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是消极抑制、不予理睬还是关注生成,体现了一位教师的幼儿观、课程观和教学机智,也是教师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恰当使用行为策略的时机。正因为如此,《纲要》指出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片断2”中,当女孩思思因为在点燃小蜡烛时不小心被火烫了一下,哭了起来,以至于整个活动都游离于教师预设的集体教学之外时,教师完全可以留一点空隙来给思思以应答,抓住随即出现的幼儿反应临时生成安全教育的环节,引导幼儿在自然形成[1]&&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网友同时还浏览了:
幼儿园教师成长相关子栏目
&&&&&&&&&&&&&&&&&&&&
本站最新幼儿教育
&&&&&&&&&&&&&&&
本站推荐幼儿教育
&&&&&&&&&&&&
网友热评幼儿教育
&&&&&&&&&&&&五、加强师生的法制教育,推进学校依法治校的工作进程。1、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如《教育法》、《教师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通过学习,教师透彻领会了教育方针政策和思路,增强了教师的法制观念。2、重点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持做到集中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辅导相结合,法制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通过班会、国旗下讲话、板报、标语等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通过一系列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3、严格收费管理,加强校务公开,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我们的收获:新课程实施以来,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校的新课程实验工作比较扎实,进展情况良好,主要体现在:1、理念得以更新。通过广泛的宣传,深入地培训和积极的实践,有效地更新了全校教师的教育理念,对促进教师成长和教育行为的转变具有意义,我们的教师正在从理念走向实践。2、教师正在成长。教师普遍认同新课程,课改实验热情高,自我反思能力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强了,教师间合作交流的现象经常出现了,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正在成长。3、课堂更趋活跃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课堂正由封闭走向开放,从重教案到重生成,从重传授知识到重学生发展,从重教学结果到重活动过程和情感态度,师生关系更趋和谐,学生主体更显突出。4、学生兴趣浓厚。课程改革中教材的变化、教法的改变、学法的更新,使实验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学习行为由&被动&转向&主动&,学习情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实践体验让学习走向生活,合作学习使学生分享学习的快乐,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尝试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2017年最新第二学期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本学期,我校少先队在镇教育办公室少工委的领导和帮助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和创造性的拼搏,少先队工作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本学期,我校少先队根据镇教育办公室工作计划和学校工作安排,少先队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活动计划于实施方案,围绕镇少先队工作的中心,创造性地展开多方面的活动。在本学期我校组织开展的&安全教育&&讲文明懂礼貌教育活动&、&尊老敬老教育活动&、&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活动&&感恩教育&、&勤奋教育&等教育活动。各个中队辅导员和队员主动想办法出主意,寻找自己的位置,依据自身特点,个性化地组织开展,使活动有声色地开展下去,少先队员们能乐在其中,懂得了参与的快乐,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了队员们的组织能力,深化了他们的合作意识,营造出生机、和谐、欢乐的校园气氛。二、活动开展情况: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工作总结:
48小时热门成功的教师应具备哪些技能;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技;一、教师应具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1、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2、教师在课堂上要建立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3、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4、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5、要重视对学生与教师学习效果的研究;二、教师要具有课堂管理能力;研究证明,教师能
成功的教师应具备哪些技能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技能的发挥程度,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要想成为成功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
一、教师应具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1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 、教师在课堂上要建立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民主、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做到思维共振,情感共鸣,活动默契,具有构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课堂氛围的能力。
3 、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应自觉主动地把教室作为活动室,把讲堂作为学堂,时时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同时,在这个教学第一阵地,不断的提高、锤炼自己,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学习提升。
4 、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等。尤其是课堂语言要做到提问有方,表达有情,评价有度,学会抑杨顿挫,激情流淌。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语言若富于激情,便会时刻撞击学生的情感,师生间便于充分展开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接纳,情感的交融,从而创造出一种情感撞击后心灵的开阔,让学生学习激情始终都保持在兴奋点上,课堂活跃而适度,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心灵成长的愉悦。这样真正创造出一种师生互动,心灵倾听的分享方式,实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
5 、要重视对学生与教师学习效果的研究。评价一节课,除了看教师投入了多少情感,融入了多少课外知识;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花了多少精力,产生了多少兴趣等。
二、教师要具有课堂管理能力
研究证明,教师能否有效地驾驭课堂,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现代教学评价中,首先注意看“主体参与”情况,把学生当作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评价一节课,应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这需要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技能。其次,看教师的“教学机智”。这要看教师能否把握教学情景的教学时机,善于“机智应变”,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学生的不良行为;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和教学。一旦学生对教师上课产生“欲望”,这就证明课堂管理获得成功,进而证明教师具有驾驭和管理课堂的能力。
三、教师要具有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要努力成为反思型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记录自己的教学效果和行为。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前反思,可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中反思,能使教学顺利进行;教后反思,则是有批判、有总结地进行教学反思,能修恶改良,使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反思有助于教师理解与学习教学、课改和评价的动态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成长,最终成为优秀教师。
四、教师要具有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当中。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师生资料来源广,知识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不仅如此,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还会学到不少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如引导学生从网上下载并打印相关资料;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图书馆查阅、检索资料;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到书店购买相关书籍等,这些都能表现为一种学习能力,它比纯粹的学科知识更为重要。
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做社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发现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共同开发,让资源的开发过程成为师生互动、共建的过程,增加师生学习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能力便在成长中生成。
五、教师要具有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
在与学生产交往中,教师要学会主动与学生交朋友,放下教师的架子,更多地了解和接纳学生,积极地关怀学生,恰当而开放地进行师生对话,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亲切、友善的良好形象。为学生创建一个理解、关怀的环境,养成学生自觉的学习行为,与教师一同参与到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教与学的活动中。
六、教师要具有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不断整合,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置身于这样的一个高速发展的环境,广大教师正经历着现代教育环境下,人才培养观念、模式、方法的变化、整合与创新。要把提高教师学科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结合起来。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并把它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每一位教师必须从细微处入手,思考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教与学,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并学会在自己的教案设计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七、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要注意把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融为一体,使它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与教研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教育教学研究要立足学校实际,立足教学课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要多反思,对教学进行经常性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研讨与交流。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把新的教育理念真正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最终促进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
从而促进教师主动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学会教学研究。
《非常教师》一书中《优质教学的精髓》这一节对教师有这样一个简单的评价标准:平庸的教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教师解释知识;好的教师演示知识;伟大的教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要树立教学促进者的新形象。
广大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践行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教手段的技能,高效使用新教材,研究新情况,尝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强化和培养自己的教学技能,达到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新的视角看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技能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新课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这一方面,许多老师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比如教师需要具备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技能,教师需要具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技能,教师需要具备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教师需要有课程资源开发的技能。在不断地积极探索中,不少教师产生了新的困惑:清晰的讲解、漂亮的板书,这么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技能都变得不重要了吗?新课程带来了这么多新的技能,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具备?困惑引发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仅仅是简单的增加吗,新的教学技能究竟“新”在何处?
仔细分析,过去的教学技能主要是从教师教的立场出发,要求教师对教材的深刻把握、课堂上语言的流畅等。新的教学技能真正“新”的是视角,即从学生发展的立场出发重新系统建构“教学基本技能”。重新系统构建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本文只是提出这一想法,并就这一视角下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出一些可供思考的方面。
一、了解学生需要的技能
既然要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审视整个教学过程,那么真正地了解学生发展需要自然成为课堂教学技能之基本。学生是带着全部的丰富性进入课堂的,这不仅仅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还包括学生的经验、学生的困惑、学生的情感等。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这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等。
值得强调的是,要想真正地了解学生不能仅仅依靠经验,还需要一定的调研。调研方式包括小测试、访谈、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合理选择。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
教师要养成随时了解学生的习惯。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前对5位学生的访谈记录:
师:判断下面分数哪些可以直接相加减,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你准备如何计算?
学生的想法使这位老师“大吃一惊”,原来以为学生最困难的是分子与分母都不相同的情况,却不知学生对此已经有了不少经验,反而对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情况显得不知所措,5位学生或者不知怎么办,或者干脆把“分母加起来”。与学生的访谈促使这位老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重新思考。
我想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精心设计的活动往往学生“不领情”,不是提不起兴趣,就是难以开展探索。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通过调研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因此,合理的教学一定是基于学生的,科学了解学生应该成为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
二、激发学生思考的技能
好的数学教学活动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这一点教师们已经取得了共识,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的技能。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驱力,所以教师必须爱护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展示所学数学内容与学生经验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自己生活中的作用,吸引他们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展现学习的必要性;教师应多方面展示数学的魅力,如数学发现和证明的全过程,既使学生体会到逻辑思维的力量,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创造的火热思考,又如数学内部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一个整体;教师应鼓励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或者不同的思考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维的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多样化地呈现学习材料,如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第二,营造思考的环境。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充分思考的空间,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活动引起学生的思考。有效的问题是那些学生能够积极回答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教师不能仅仅提出只需要学生简单回忆信息就能回答的问题,还需要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整合、分析已给的或记忆中的信息,需要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并产生独特
的想法或答案,需要学生作出判断或评价。
教师还应注意所提问题类型的多样性,下面介绍几种教师常用的问题类型供参考:
聚集型问题:引导学生注意的方向。当使用提问引出一节课或一次讨论时,使用一个聚集在即将讨论的主题上的创造型或评价型问题是个不错的选择。
提示型问题:对于学生回答不上来的时候,一个好的办法是进行提示性的提问。提示型问题给学生提供回答问题或是纠正先前错误的线索。
追问型问题:旨在纠正、提高或扩展学生的原始答案。它们迫使学生更彻底地思考最初的回答,也同时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思考中。追问型问题可以用来纠正最初的答案、澄清问题、形成批判意识或重新聚集于一个回答。
第三,利用学生的思想。
教师还应能有效利用学生的思想,包括认可、修改、应用、比较和总结学生的想法,从而鼓励全体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并积极思考。具体来说:
l 认可:通过重复学生的语言,来运用学生的思想。l 修改:用你自己的话,或者用其他学生的话来表达思想,以丰富教学。 l 应用:使用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分析其他问题,以鼓励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过程。l 比较:采用学生的思想,并将它和学生先前表达的或其他学生的想法寻找联系。l 总结:用学生的共识,对所教内容进行概述和回顾。
三、指导学生合作的技能
善于与人进行合作与交流在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重要。实际上,思考和交流是交叉在一起的。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交流,学生首先面临向他人清晰而有信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挑战,这就需要他们预先要组织自己的数学思维,这实际上是获得对自己思考过程的深入理解的过程,同其他人的相互讨论是使自己的策略和思想得到详细的检查、提炼和完善的基本方法之一;学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想法中学到东西,在讨论各种各样的想法中,学生将有机会看到别人的观点和方法,评价这些观点和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并加以使用,通过仔细地听取和思考他人的观点,学生将学习成为有着批判眼光的思考者;学生还要将自己的语言与数学语言联系起来,这就为学习数学语言积累了经验和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学生欣赏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和力量。
因此,教师应提供多种机会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并对学生的合作进行有效地指导。比如,小组合作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合作形式,为了有效地指导小组合作,教师应努力思考什么样的活动适合小组合作,通过何种方式能使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发展合作的意识;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合作的目标、合作的任务、合作的时间等;教师还应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技能,如如何合理分工、如何互相倾听,如何记录,如何对小组观点进行整理;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中,应起到使学生集中对主题进行讨论,在需要帮助时提供帮助或提供新的信息,调整学生的观点以使讨论深入等作用,并积极选择有益的资源供全班交流;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应指导小组尽可能清晰地总结观点,并选择代表进行汇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质疑研讨。
四、促进学生反思的技能
据一项研究表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失败常常不是由于数学知识的缺乏,而是由于对于他们所学习的知识的非有效的应用,学生的评价和反思意识和水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教师应通过清晰地讲述、提供合理的练习等手段促进学生反思和应用所学内容,教师还可以经常问及下面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习惯:“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什么活动?为什么要做这个活动?”“在活动中你获得了什么?你有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与以前内容有哪些联系?”“我们是使用哪些方法获得结论的?这些方法在什么地方还能用到?”“通过学习又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你能提出哪些新的问题?”。
五、评估学生发展的技能
评估学生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估,并适时组织对评估进行讨论,下表可以作为小组成员之间对于合作技能进行互评的参考:
小组成员名字
为促进小组进步,提供知识和信息
对整个组的开放和坦率 对需要帮助的成员提供个人帮助和支持
以价值中立、建设性的方式评估别人的贡献
同小组分享物质资源――书、分发材料、书面信息
准确地领会或总结其他组员的话
当其他组员作出重要贡献时,给予承认
接受和欣赏文化、种族及个体差异
从学生发展的立场出发重新系统建构“教学基本技能”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笔者只是提出一些自己的初步想法,旨在抛砖引玉。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学过程的个性,因此,除了具备必要的教学技能外,教师还应了解教学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后面隐藏着每个人对数学、教育等的理解和看法。因此,努力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和对教育的理解,“修炼内功”也许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
面对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国家及时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措施。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简称为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是对广大公民的一种教育。对于小学而言,素质教育的要义可以概括为“二全一活”,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义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是一种和谐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则是着眼长远,从学生终身发展出发考虑,它强调诸方面和谐、协调地全面发展,它关注个性的张场。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师们来说,新的课题带来了新的压力。????一、素质教育给教师的压力????(一)社会变革中的现实“压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除了要面对诸如家庭结构、学生群体等的变化所带来的教育上的新问题,还要应对经济改革带来的更高要求。????经济的开放使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蜂拥而至”。“现代化教育媒体”作为改革的“宠儿”迅速占领传统的学校教育阵地,一时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为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也就成为必须掌握前沿“技术”的生力军,他们为信息、为网络忙得不可开交,无形之中心头又多了一块“病”。????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而这又必须实施素质教育,那么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就在情理之中。这样一来,无论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考虑,还是为了符合国家对教师的要求,都必须对自己的学历提升而努力奋斗。“学无止境”对教师来讲恐怕体会尤为深刻。????(二)教育活动中的“互动”压力。????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与良好的性格,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一分子。如果理想的教育过程或教育结果、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成长结果基本上一致,教师就会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但是,学生不是机器,他是有独立人格的现实个体,发展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实施教育的共性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教育的个性差异,这是教师面对学生的现实压力。事实上,学生并不像教师期望的那样在“控制”中成长。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科研究与教育,则无法适应充满个性的学生在成长中的各种要求。而来自社会、家长的期望“压力”,又使教师的责任心与学生发展差异之间的距离无法缩小,在“互动”过程中加大了负担感。????(三)传统观念中的形象“压力”。????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价值里,“敬业”与“奉献”等价值观念在长期的文化历史积淀中,已经成为社会对教师的职业形象期待,同时也成为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的基本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以及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这种观念无形之中忽视了教师职业的社会性的一面,使教师职业缺少生活性和主体性,不利于教师的个性发展与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二、素质教育对教师心理素质的要求。????一个新世纪的教师,要在激烈的社会变革和社会需求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具有很高的素质,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外,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心理素质是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外来“压力”的排解,直接制约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那么,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有何要求呢?????(一) 教师有要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爱事业、爱学科、爱学生。????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是教师的重要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而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的教总是植根于对学生的爱。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尽心竭力地教学生,才能科学地教学生。爱生爱才是新型师爱的集中体现,这种新型的师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真爱,不能假爱;要公正,不能偏爱;要宽严适度,不能溺爱;要情理交融,不能感情用事。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在于教学生会爱,学生不仅能享受爱,懂得爱、体验爱,而且能自爱爱人,升华为奉献爱,这种新型的师爱,不是母爱,胜似母爱,高于母爱,贵于母爱,是产生“亲师信道”教学效应的心理基础。????(二) 教师要有高尚的审美情操―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美感是人们在欣赏自然景物、文学艺术和社会现实事物是所体验到的崇高、壮丽、优美等产生的情感,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表现出的审美情感,对学生美感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合格的教师应有强烈的美感,教师强烈的美感主要表现在:①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有对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语言、美的环境、美的仪容的自信和追求之情;②教师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浓厚的兴趣;③教师对引导学生鉴赏美、创造美持积极的态度;④教师既有对自己人格美的执着追求,又有对他人人格美的赞赏、钦佩之情。????(三) 教师要有浓厚的职业兴趣―求精、求广、求新。????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在人的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浓厚兴趣。是积极地创造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1、教师的中心兴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兴趣,对所教学科和教学方法探究的兴趣是教师的中心职业兴趣,这种兴趣,不仅能驱使教师去接近和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自觉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而且能促使教师积极地钻研业务,认真地、满腔热情地从事教育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兴趣,常常会引起学生相应的学习兴趣。如陈景润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就源于他的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对数学的兴趣。????2、教师应有多方面的兴趣????教师的兴趣不应仅限于所教学科,教育经验表明,许多优秀教师都有着广泛的求知兴趣,尤其是当今的信息社会、教理科的教师也应懂点文史知识。缺乏文史知识的理科教师往往语言不生动、不丰富、甚至词不达意,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科教师也应该学点自然科学知识,因为,要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对自
然科学有一定兴趣。广阔的求知兴趣既是教师兴趣的特征之一,又是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保证。????3、教师应乐意参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教师不但应积极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还就主动关心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和学生共同活动、共同体验中,建立自然并富有情感的关系,寻求教育学生的新方法,调整工作的新思路,师生的兴趣也可以得到相互补充,协调一致。????(四)教师要有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适时、适材、适用????教育的效果并非全完决定于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它还以学生的“心理背景”与“知识基础”为转换,教师的教育活动只是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育活动必须因材施教,视“材”为“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必须考虑不同的“材”。????因材施教是指依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经验和个别差异,恰当地选择教学措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通过对学生课堂内外和日常生活的观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就可以在掌握学生各自细微的外部行为表现上,调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状况,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个别差异,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发展状况,把握学生认知、情绪、意志及个性方面的特点。②在教育、教学中善于把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教育措施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也不能“迁就”或“迎合”学生。教师应对学生提出可望且通过努力又可及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这需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③在教育、教学中善于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施之以教。④帮助学生设计今后发展方向,提高学习兴趣,全面发展学生个性。????(五)教师要有富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敢想、敢干、敢闯。????富有创造是现代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创造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传道、授业、解惑”对表现出来的敢想、敢干、敢闯的独创精神和独创能力。????教师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把握都有新颖独特之处,具体地说,表现出如下特征:(1)教学思想的开放性。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倾向于把教学看成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不断的往复交替的动态开放系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教学对象,处理教学问题,激发和爱护学生的创造精神、提倡对教学过程的自觉调控,(2)教学设计灵活多样,富有弹性。现代教学强调教师要进行灵活、多样化、独创性的教学设计,提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方法,自主增删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设计富有弹性,可以根据目标达成情况和学生心理接受能力随时调整教学过程。(3)教学信息传输的经济、迅捷性。从信息论观点看,教学是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学的成效主要取决于能否经济,快速地将教学信息传输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这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信息,不断探索既简明迅捷又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信息传递方式,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将计划传输的教学信息准确有效的地传递给学生。(4)重视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5)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人们无论以哪种方式想出新异办法解决问题,都是以一定知识为基础的,但并不是一个人有丰富的知识就具备创造能力。从知识到能力有个转化条件,这个转化条件最主要的是实践活动,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善于选择课内外结合的途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创造能力。(6)不失时机地运用教学反馈信息,机智地进行教学调控。教学过程变化多端,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善于捕捉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教学调控,保证教学过程不受或少受无关变量的影响,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就会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富有创造性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人格特征之一。????总之,教师就应不断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成为新世纪的合格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取得优异成绩。
为人师表――浅谈初中政治教师的素质要求
素质教育对中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执教能力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要求。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以及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则要求初中政治老师不但要善于传授知识,而且要时刻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和形象的塑造。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思想品德、为人修养和矢志不渝的报国理念的重担,而“为人师表”也就成为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所必需的素质要求。本文试图从以下角度来阐述了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相关素质要求。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师风格 为人师表
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能否得到真正的实施与教师本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地位决定了中学政治教师担负着引导初中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思想行为的重要使命,是初中生心灵的启迪者和思想的领路人。“学高为师,身正是范”,要对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初中学生的进行素质教育,初中政治老师自身首先要具备过硬的素质。
基本素质:态度端正,目的明确
端正学习态度是我们一直强调中学生要做好的第一步。当某某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时,作为老师我们往往会予以痛批。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成功的教师应具备哪些技能71等内容。 
 作为一个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作为一个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  优秀教师的调查来看,深深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他们走向成功的首要因 ...四、具备非同寻常的教育教学能力 1、具备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优秀的...  您认为要成为卓越教师、优秀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至少列出五项)?您认为...苏霍姆琳斯基,还是我国近代的陶行知,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都把爱当作教育成功的...  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十大基本素质窦贵君 决定教育工作优劣的是教师的素质,社会对教育...良好的个性是一种优势资源,与创新能力和事业成功关系密 切。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  琳斯基,还是我国 近代的陶行知,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都把爱当作教育成功的法宝...其次,要具备良好的协调管理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前提是维持好课堂秩序...  教师的职业能力是在教师具有“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 自我,不断创新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全部能力”。教学实践...  当一个好老师应具备的能力: 1、 不断提升自己学识的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较快嘛, 教师必须保证自己的学识有一个“活 的水源”,而不再像以前说到“要给...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一. 扎实而深厚的基础知识。1 韩愈《师说》...中很注重教学方式的经常变换, 并认为生动而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教学成功的必不可...  教师要具备新的教学技能和能力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教师要具备新的教学技能和能力 过去,教师很重视教学基本功的练习,语言、板书、绘画 作图等。 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教师教育观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