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中,哪些细胞能特异性或免疫组化非特异性染色杀伤靶细胞

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299所
24小时更新:2825
总量:5721742
2016高考生物一轮随堂精练:30《免疫系统的组成及特异性免疫过程》课后训练
2016高考生物一轮随堂精练:30《免疫系统的组成及特异性免疫过程》课后训练
资料类别:
所属学科:
适用地区:全国
所属版本:通用
资料类型:暂无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下载量:3912次
文档大小:745KB
所属资料:无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小题对点练
考点一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2014·南昌调研)早在公元1 000年宋朝真宗年间,我国劳动人民已会用患轻微天花病人的痘痂接种给健康人的方法来预防天花。这里所说的痘痂和这种方法分别属于(  )
A.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 特异性免疫
C.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D.抗原 特异性免疫
解析 患轻微天花病人的痘痂含有天花病毒,给健康人接种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此过程中天花病毒作为抗原。
2.(创新题)如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吞噬细胞加工、处理、传递抗原的过程(注:数字代表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如果能够在溶酶体作用下彻底分解清除,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MHC-Ⅱ是细胞质基质中游离的核糖体合成后,再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的
C.吞噬细胞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
D.MHC-Ⅱ与吞噬溶酶体中的抗原形成MHC-Ⅱ抗原复合物,该复合物最终移动到细胞膜的表面,被T细胞识别,启动特异性免疫
解析 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中,吞噬细胞能吞噬病原体并将部分病原体彻底分解清除,这个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从图可知,MHC-Ⅱ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B错误。吞噬细胞加工处理抗原后呈递给T细胞,两个细胞之间发生了信息传递,C正确。由图可知,MHC-Ⅱ与经吞噬溶酶体处理后的抗原结合,到达细胞膜的表面,被T细胞识别,从而启动特异性免疫,D正确。
3.下图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则图中①②③④⑤⑥依次是(  )
A.B细胞、浆B细胞、T细胞、浆细胞、淋巴器官、抗原
B.T细胞、效应T细胞、B细胞、浆细胞、淋巴器官、抗体
C.T细胞、效应T细胞、B细胞、浆细胞、淋巴器官、抗原
D.效应T细胞、T细胞、浆细胞、B细胞、淋巴器官、抗原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经过胸腺形成的淋巴细胞是T细胞,在骨髓中直接形成的是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形成效应T细胞和相应的记忆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形成浆细胞和相应的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参与特异性免疫。
4.(2014·郑州质量预测)如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过程的图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胸腺和骨髓为免疫器官,物质①②分别为淋巴因子和抗体
B.细胞一在抗原和物质①的共同作用下可增殖分化成细胞三和细胞四
C.当自身产生的物质②攻击自身正常细胞时会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
D.注射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二和细胞三,但这两类细胞在初次免疫中不起作用
解析 根据图示所给信息可以推出,细胞一、细胞二、细胞三、细胞四分别为B细胞、记忆T细胞、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淋巴因子和抗体分别是由T细胞和浆细胞分泌的,A正确。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会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B正确。
自身产生的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细胞属于自身免疫病,不是过敏反应,C错误。初次免疫过程产生的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过程中才能发挥作用,D正确。
5.(2014·甘肃张掖中学二模)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是⑤有破坏作用
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细胞a为吞噬细胞、细胞b为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效应T细胞、细胞e为记忆T细胞、细胞f为浆细胞、细胞g为记忆B细胞。其中对抗原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有b、c、d、e、g,⑤代表的是细胞免疫、⑥代表的是体液免疫,A、B错误;HIV主要破坏T细胞,没有T细胞,细胞免疫将不能进行,但还可保留部分体液免疫,C正确;记忆细胞发挥作用,至少是相同抗原第二次入侵机体,D错误。
6.(2014·河北衡水中学二模)某健康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了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与该过程的相关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现了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
B.该过程中参与的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再次进入血浆参与体液运输
C.该过程中机体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进入细胞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D.该过程中效应T细胞会裂解被病毒入侵的细胞
解析 激素与神经递质一样,被受体识别后立即被分解,不再参与体液运输,B错误。
考点二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及免疫失调症
7.下图表示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 ②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总表现出负相关关系
③HIV攻击T细胞,这不会影响人体体液免疫能力
④艾滋病患者若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9年时间
解析 HIV攻击T细胞,随着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使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丧失,体液免疫能力降低,最终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由图可知,在HIV最初侵入人体时,随着HIV浓度的升高,T细胞浓度升高,二者并不完全表现负相关关系。
8.下面为过敏反应的原理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为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B.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
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
解析 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并不能引起过敏反应,而是产生抗体结合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形成致敏靶细胞,A错误;图中再次进入的过敏原与首次进入的应是相同的,否则不能引起组织胺的释放,B错误;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其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C错误。
9.下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①~⑦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④⑤⑥⑦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
C.图乙中曲线在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斜率
D.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B细胞
解析 记忆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产生;细胞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分析题图可知,de段属于二次免疫,bc段属于初次免疫,bc段的斜率小于de段的斜率;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记忆细胞。
10.(2014·武汉调研)如图是某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该病原体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B.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是非特异性的,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D.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反应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在核心知识理解和获取信息方面的能力。难度适中。由图示可知,人体对该病原体的免疫是有吞噬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A错;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受体(或糖蛋白),D错。
11.下图为人体内几种免疫细胞参与机体免疫的机制的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某种物质,④⑤⑥⑦⑧⑨⑩代表某种细胞。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与细胞⑩具有相似作用的细胞还有吞噬细胞等
B.图中细胞④⑤分别代表T细胞和B细胞
C.③是受体,其化学本质一定是糖蛋白
D.初次感染病毒时,机体可同时产生⑦和⑨两种细胞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细胞⑩的作用是呈递抗原,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A正确;由图可知,②为抗体,由此可知,左侧为体液免疫过程,而④⑤分别代表T细胞和B细胞,B正确;③为T细胞表面的受体,受体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糖蛋白,C错误;感染病毒后,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参与,因此可同时产生⑦(记忆B细胞)和⑨(记忆T细胞)两种细胞,D正确。
12.(2014·北京东城二模)下图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1和B细胞都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B.细胞2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暴露病原体
C.合成a所需原料及合成场所都是由人体细胞提供的
D.注射的疫苗可直接刺激细胞3产生大量物质b
解析 由图可知细胞1是T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有分裂能力,故A正确。细胞2是效应T细胞,可以使靶细胞裂解让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场所,故B正确。合成a需要的原料和场所都是由人体细胞提供的,故C正确。细胞3是分泌抗体的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能力,故D错误。
大题冲关练
13.(2014·南昌调研)人体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是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以下是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请回答:
(1)该图示意了特异性免疫的________过程,细胞A分泌的物质Ⅰ是________。
(2)细胞B可由________(填细胞名称)增殖分化形成,在细胞B中对物质Ⅱ加工的细胞器是________,试写出在物质Ⅱ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用→表示)________。
(3)免疫细胞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组成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示知,A为T细胞B为浆细胞,Ⅰ为淋巴因子,Ⅱ为抗体,该图表示体液免疫过程。(2)浆细胞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对抗体进行了加工,抗体合成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其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物质Ⅱ。(3)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等功能。
答案 (1)体液免疫 淋巴因子
(2)B细胞或记忆细胞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NA→RNA→物质Ⅱ
(3)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 防卫、监控和清除
14.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图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DC细胞能通过________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取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
(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表面具有_______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_______。
(3)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_________可刺激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也能直接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发生________免疫。
(4)DC细胞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医学,DC细胞免疫疗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获取患者的DC细胞,经________技术体外增殖后,回输入该患者体内,提高清除抗原的效果。
解析 DC细胞通过胞吞的方式对外来抗原进行吞噬处理,体现了免疫系统具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相应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结合并使之裂解死亡。对细胞进行体外增殖的技术是动物细胞培养。
答案 (1)胞吞 防卫、监控和清除 (2)识别 信息交流 (3)淋巴因子 B 细胞 (4)动物细胞培养
15.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可以来自________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就是依靠效应T细胞来杀伤靶细胞的。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________细胞分泌________。
(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________(填“流入”或“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
①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②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情况是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③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目前,应对排斥的做法主要是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请根据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解决免疫排斥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由T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体液免疫依赖浆细胞产生抗体来抵御外来病原体。(2)穿孔素属于大分子蛋白质,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3)Fas和FasL都是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二者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控制两种物质合成的基因同时存在于人体细胞中,但在不同的细胞中进行选择性表达。癌细胞为不死的细胞,死亡因子受体表达水平降低,从而实现恶性增殖。器官移植中可通过降低死亡因子受体的表达,从而降低免疫排斥现象。
答案 (1)T细胞或记忆细胞 浆 抗体 (2)胞吐 流出 (3)①信息交流 能 ②降低 ③降低移植器官Fas基因的表达水平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预览已结束,如需查看所有内容,请下载资料!
对不起,此页暂时无法预览!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免疫系统中,哪些细胞能够特异或非特异的杀伤靶细胞?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巨噬细胞会非特异性的吞噬分解靶细胞效应T细胞会特异性的杀灭靶细胞,使其裂解效应B细胞会分泌抗体,抗体与靶细胞结合,使其失去致病性,然后巨噬细胞会将其吞噬分解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效应T,吞噬细胞只是溶解掉伪装的表面糖蛋白或者利用溶酶体杀死病原体,不能识别靶细胞
免疫系统中,哪些细胞能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地杀伤靶细胞?杀伤作用的不同点? 如巨噬细胞会非特异性的吞噬分解靶细胞效应T细胞会特异性的杀灭靶细胞,使其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