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被困在了外国人从回国后想中国想回国回不去,请帮忙

相关的文章还有:不是不想回国 在加拿大待久了感觉回不去了 - 温哥华天空 -
Vansky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视作侵权
凤尾鱼昨天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边开车边有点走神(小伙伴们不要模仿,凤尾鱼也是很偶尔才会走神的。。。),恍惚的想到若干年前只身来到温哥华求学的情景。想起第一天晚上在homestay家里,倒时差睡不着,又想家,任性的用全球通的手机(年纪够的人都知道尼玛全球通有多贵!)往家里打电话。一边哇哇大哭,一边说着:&我不要在这待着,我要回家!&之类的话。然后默默下定决心,在温哥华这个陌生地方上个半年学就回北京!万万没想到,这半年一下就变成了若干年。陌生的温哥华居然变成了比生我养我的北京还熟的地方。
以前也想过毕业之后回北京,毕竟要说适合年轻人奋斗,北京跟温哥华根本不在一个段位上。可是,在放假回去了几次之后,看着在北京的朋友们一个个都为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小家打拼的不错,凤尾鱼反到有点退却了。
北京已经不是凤尾鱼作为学生时候离开的那个只有学校和家的地方了。虽说是地道的北京大妞,可是在来温哥华之前,北京在凤尾鱼的心理基本就是东三环,顶多往西一点到二环,活动范围基本就是家和学校附近。长大之后,朋友们工作的地方真的是遍布大北京,约见面的地点也出现了一堆凤尾鱼只听说过却没去过的地名。想想,凤尾鱼在北美也是看着地图跟着路标哪都去过,很少迷路的。怎么突然间北京在凤尾鱼眼里就变得如此陌生了呢。不管约在哪,坐车的时候肯定会坐反,到了地方也只能站定等朋友来接,完全没有回家应有的熟悉和潇洒。那个时候凤尾鱼就有感觉,回不去了。
再说说那些努力打拼的朋友们。因为大家都在上班,所以约见面真的很费劲。在温哥华,就算是大家上班,5点左右基本都能正常完事,六点半左右怎么都能见面了。可是在北京,如果是工作日约会,基本都要约在7点以后,因为有人6点下班,有人下班以后常常要加班,加上北京的交通,凤尾鱼的记录是约的7点,结果9点钟才吃上饭&&朋友们见面也会抱怨,可是最后总会变成,加班就是要加啊,你不干有的是人抢着干,北京有能力的人太多,不努力说淘汰就被淘汰了。看着朋友们这种拼搏的小状态,凤尾鱼的感觉就是,完了,回不去了。
朋友们的忙碌也是理由充足,北京的生活成本实在是太吓人,即使是跟贵绝北美的温哥华相比。每次回去吃饭都会被吓到,记忆中只要几块钱的卤煮,什么时候就变成了几十块钱。感觉上一年回北京看电影还只要小几十块钱,什么时候就变成了三位数。看见朋友在朋友圈调侃,现在兜里不揣个一千块钱,出去到个垃圾心里都没底。虽然温哥华在物价方面并不比北京强多少,不过以收入百分比来说还是凤尾鱼可以接受的范围的。记得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句话(好像又暴露年龄了哈&&):你爱他,就带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你恨他,也带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在凤尾鱼心里北京也开始变成这样一样地方,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或者金钱,那么北京就是天堂。反之,在北京可能会过的很辛苦。对于凤尾鱼来说就是,回不去了。
除了这些原则问题,就是一些生活细节。每次回北京,过马路对凤尾鱼来说都是一场生死考验。跟着大波人马不等红绿灯过马路吧,跟不上人家匆匆的脚步,常常一个人被落在马路中间,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乖乖的一个人傻傻等红绿灯吧,就算是变了绿灯,总是会忘记右转的车辆是不会让行人的,经历了多个九死一生的时刻之后才稍稍找回来一点过马路的技巧。再说说帮人开门,如果是先走过去,总是会习惯性的帮后面的人留门,这个时候后面的人就会用异样的眼光上下打量你一番,然后穿过你扬长而去。如果是走在别人后面&&凤尾鱼都不记得有多少次,差点被门拍脸的经历&&说多了都是泪啊,回不去的感觉。
在温哥华时间久了,习惯了不靠别人自己认路,习惯了相对安逸的生活,习惯了相对不那么拥堵的交通,习惯了相对不那么激烈的竞争。曾经跟人半开玩笑说:&决定留在温哥华,从来不是觉得北京不好,而是觉得自己不够好,已经配不上现在这个大北京了。&来源:温哥华天空
分享到微信
- labour nor management
- will leave work at 5pm either
- must work harder?
- 就很后悔浪费宝贵时间回来
- nothing but truth
- 可能要等两三代才可以改变
- 我见过很多国人行为很讨厌
- asfagsgagsgags
- 在加拿大待的时间越长越有体会。
- 悉隨尊便
- 祖国不收普通人
- RayRAyTs
- 中国不好也不坏
48小时内热点新闻
Location: 258 - 5701 Granville St, Vancouver, BC V6M 4J7超大推荐 /1
福利!福利!福利!超大与空中网联合推广的首款潜战手游《战舰猎手》现已开放下载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在国外呆久了,真的就回不到中国了吗?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回国还是不回国?这是萦绕在每个出国党心中的一个严肃问题.国内的经济蓬勃发展,有大把大把的机会等待海归的学子来挖掘;而很...
远航,US Army Soldier在美国六年,从大学到工作进入美军。我的大学几乎全是白人,南方保守派,圈子都是美国人,华人很少,后来工作又在一个很特殊的群体里更几乎没有华人。这些年被太多人问起来关于“故乡”“回国”这类的问题。有人可能说你既然选择了这样的职业,就是不爱国。其实我很爱中国,也非常想要这个国家民族更好。来美国这些年被这里的文化(绝对不全是好的!)和人文所熏陶,我开始爱上这个国家,更因为这里可以实现我的梦想,可以让我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我选择把忠诚献给这个国家。有句话叫:心安之处是故乡。这些年在美国飘着,有时候也觉得隔着家那么远,很怀念一大家子人一起的感觉,可是这些与梦想与我想要的生活还是不同,国内给不了我想要的活着的意义,这里让我更心安,这里就是我的另一个故乡了。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在我出生的地方,我是个过客。人是没有故乡的 所谓的故乡 不过是祖先漫长漂泊的最后一站。美国对我不错,我也对它不错,我选择继续留在这里。推荐一个朋友的一篇文章 黄泓翔:游子回家,物是人非。 摘一些经典的句子来分享:“ 有一些人,他们会选择陪在家人身边,我衷心地羡慕和敬佩这样的选择;有一些人,他们会选择远方,因为在遥远的彼方,有某种旗帜召唤着他们:那旗帜,是自由,是梦想,是志向,是对天下的责任,是广阔的大海,是莫名的执着。我自己属于后者,因而我谴责着这种对家人不负责任的不孝群体,又无法不成为他们的一员。”因为,远方的旗帜,就是那样召唤着我,让我无法不前去。像那首歌一样,很久很久以前,你拥有我,我拥有你。我至今怀念那种世界,也在想我们也许不需要所谓的进步与发展。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走到外面的我们很无奈。世界的洪流还在前行,摧毁着樱花雨下古老而宁静的心灵家园,又创造着新的灵魂殿堂。我对这个困局与其中得失找不到答案,仅仅知道,哪怕此刻,在大年初一的家中,远方飞扬的旗帜和大海都召唤着我前往;而我无论在繁星下的亚马逊河上,还是在非洲大草原充斥象鸣的帐篷中,都会想念远方的家。外面的世界,他们不了解,也不想了解,一旦出去了也很可能像鱼离开了自己的池塘,因为再也找不到那些熟悉的青荇而抑郁。是没错,很多人可以,很多人和你有一样的视野,一样的世界,他们的人数多到可以让你的身边总是有很多人不会寂寞。但是,那些跟你最开始就在一起的人呢?然而,你无可奈何。你要如何对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小城的家人们解释外面世界的精彩和无奈?你要如何向不会英语的亲人们解释美国的大学和生活是什么样子?这个城镇是我生长的地方,但是这里的故人就算是老同学,很多也已经没有太多共同语言。今天,我的朋友已经遍布全球,但是我和绝大多数,尤其是没有走出去的老朋友们却越来越没有共同爱好和话题无名氏写在文前的话:以下这篇文章主要记录我出国前和出国后思想经历上的一些波动。目的只是客观地记录一下我的思想变迁过程。至少目前在我眼里,中国和澳大利亚,我都一样喜欢,没有谁比谁更甚一筹,我的个性同时有两个国家深深的烙印。我的澳洲国籍,不影响我同时喜欢两个国家,也不影响我今后回国工作(只是现在要签证了)。如果你在阅读本文的过程中感到不舒服,认为我是在贬低中国,那就请给这篇文章点一个“反对”,谢谢!
坐标澳大利亚
从小就特别向往外国电影里的生活(据我妈妈说,我很小的时候就说过我要出国),高中第一年被孤立几乎没朋友,并且被班上各种牛人虐到失去信心,国内高考失利只能读本二, 连续哭了三天,心想“我这辈子是废了,读不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也比不过任何人了”,哭过三天后,突然顿悟,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攀比,是享受快乐。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了个2+2 专业,心想“耶!我总算可以逃到国外去了,逃得越远越好,永远别回国了最好”。
所以我刚去澳洲留学那会儿,就打定主意不惜一切代价地要留下来(指的是拿绿卡移民)。读书那会儿从来没有摇摆过,说得不好听点,就是一心一意地崇洋媚外,看澳洲什么都是好的(除了和澳洲高贵冷艳的本地学生玩不来),努力学英语,甚至重新学做人,果断刷新自己世界观人生观。简单来说,我的青年时代几乎就是自愿被西方文化洗脑了。
后来在我坚强的意志驱使下,完成了留学---移民----工作三部曲。有辛酸,但总体来说非常成功,时不时的还有些小骄傲。当我拿到澳洲绿卡的时候,走在马路上,觉得整个国家都属于我了;当找到很好的工作的时候,顿时觉得自己高大上了许多,心里窃喜,表面还装低调;看到别人抱怨澳洲生活的种种,我都表示真心不理解,还要反过来教育“澳洲很好啊你要学会适应blah blah blah”;看到别人提到澳洲的一些丑恶现象,我都表示“从来没有看到过啊,你确定不是你自己太奇葩“,然后对他们提及的事实视而不见。
现在想起来,自己那段时间真是整个一个偏执狂。粗暴的二分法:澳洲就是好的,国内就是不好的。。。。但也不得不承认,没有当时的年少轻狂,恐怕也混不到现在这个地步。工作两年后,一个人慢慢成熟起来,也渐渐学会客观地看问题。不再选择对国内的经济发展视而不见,只是一味贬低,似乎国内就永远在黑暗中。也不再对澳洲的一些丑恶现象视而不见,虽然至今仍未发现任何有实证依据的丑恶现象,但至少接受了一个事实:天下乌鸦一般黑,看到澳洲的丑恶面,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同时,我也学会了客观地看待自己。我开始感觉到,其实以前在国内的诸多不顺,我自己一塌糊涂的性格,至少也占一半原因。回想起来,国内以前有很多性格很好的同学,他们都是那么愉快地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只有我,整天抱怨,也不怎么会和同学相处,还玻璃心,一会儿受冷落了,一会儿经不起竞争压力了,一会儿又妒忌人家了。青少年时代的我毕竟幼稚,总是把所有的责任,推给外部环境。于是就有了“逃离祖国越远越好“的想法。
但是我还有机会回国吗?没有了,我已经在前两年入了籍,我的事业也已起步在国外。同等类型的工作,国内几乎找不到。也就是说,我是彻底出了国了,是真的再也回不去了。
(至于我为什么入籍,澳洲绿卡是要求每五年在澳洲呆满两年,如果彻底回国工作了,是不可能满足这个要求的。所以这样的绿卡,逼着你一定要选择,是彻底在国内,还是彻底在国外发展,不给你脚踏两只船的空间。)
我告诉你,即使崇洋媚外到我这个程度的人,在想到“彻底出了国,再也回不去了”这件事情的时候,也会感到后悔与恐惧。前一阶段,我还因此郁闷了好一阵子呢!甚至有一次和我妈妈通话时泣不成声 “我在澳洲太孤独了,我想回国了”----这对我来说是很非比寻常的事,因为澳洲六年,在此之前我从未流露出回国意愿,一直都是坚持着说澳洲好,从不讨论孤独寂寞这些难言之隐。
结果还是我妈妈比我冷静(虽然她之前其实一直压抑着要我回国的冲动),她对我说 “你之前已经选择了彻底在澳洲,那么就要坚持把这条路走下去&。
过了一段时间,我自己也冷静下来了。我给自己理清了思路:
1. 我和祖国的关系已经“和解”了,我重新拾起了自己的过去,重新拾起了自己对中国古文化的爱好(因为小时候奶奶教我念古文长大的);
2. 我在澳洲,也并非就是高枕无忧,事实上,我在这里也有烦恼。每当面对这些烦恼束手无策时,我就容易想到要回国,潜意识里仍然是逃亡的心态;
3. 我不能再被逃亡心态主宰了。既然我已经选择了澳洲,那同时,我也必然要学会面对澳洲生活中的种种烦恼。
后来我逐渐地想得越来越少了。我开始进一步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我最近迷上了街舞,正好澳洲遍地的dance studio供我选;我又开始学习中国文言文了,在kindle上下载了书专门看;同时,我也继续学习英语,去图书馆借了基本儿童英文书看,增加名词方面的感性认识。。。。
是的,我的确再也回不了中国了。但是,现在的科技如此发达,无论在哪里,我至少可以带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四海为家。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地 define了我们?国籍?家乡?个性?兴趣爱好? 其实最重要的,不管在哪里,我们都尊重自己内心的召唤,找到自己最本真的模样,这才是终极归属感的来源。无论山崩地裂海枯石烂,我,永远和我自己在一起。以上就是我在澳洲六年的心路历程。都是大实话,都是真情实感。可以看到,即使我这样当初很坚定地要留在国外的人,也会对“回不去中国了“感到痛苦,然而我走出了彷徨期,立下了自己的信念。我想每个人最后都会有个很明确的答案,不一定都和我的心路历程一样的结果。
后记:其实过了几天回头看看这段话,感觉自己之前的彷徨,很快就被各种新计划的兴趣爱好给冲淡了。侏罗纪里有句话“生命总会寻找出路”,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同样的,其实我的几个大学好友,回国后,也都很想念澳大利亚。如果从她们的角度来写,一样可以写出一篇情深意切的思念海外的文章。我记得那是有个同学天天抱怨澳洲无聊,回国后,天天说想念澳村的日子。
我觉得,如果你不想有任何后悔情绪,那就索性别出国。只要出国了,你肯定会经历一些思想上的摇摆。人总是想为自己寻找一个确切的答案,但其实,不管哪条路,都始于脚下,根本上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如果人在海外,觉得回不去了,那就坦然接受好了。我不太同意“叶落归根”这个说法,我们不是叶子,我们是种子,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长成一颗参天大树的过程。找到适合你的土壤,你自会生根发芽。最后谢谢你们花时间看我这番胡言乱语,因为现实生活中,我是绝对找不到一个朋友来倾诉这些心里话的。但愿若干年以后,我能以一个更加沉稳淡定的心态,来回答这个问题。鲤鱼旗上斗悟空,留学日本,大爱北海道。观察生活,吐槽日本。坐标日本,瞎谈。非本人经历,更非个人心路历程。只是听过 见过 想过 经历过的东西的总结而已。本人不寂寞,谢大家关心。很多人在国外漂的久了,就不想回去了;很多人在国外漂的久了,即使想回去,却发现自己,真的已经回不去了。不想回去的也好,回不去的也罢,他们大多有些这样的体验和感触:初始:社会 、物质文明的对比和冲击。相信很多刚到国外(大部分发达国家)旅居的朋友,都会由衷地感叹为什么人家的“国”,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社会制度和社会文明层面上都能发展地那么好,那么完善。
去政府、银行、邮局等公共机关办理各种手续,人家的工作人员那么热心、那么体贴地提供服务。鞠躬微笑,一颦一蹙,都能让你感受到何为“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内涵,感受到身为“公民“、“纳税人”而应该受到的尊重。万事皆有条可循,有律可依,法制是天,人治滚蛋。而在我们的故乡,我们要当奴才,看着各位官大爷的B脸,还要被各种训斥,各种踢皮球,各种罚跑腿。有法不依,用法不严,你说依法治国,我说人法胜天。我们只是想活得更有尊严。
终于不用再为买个破iphone卖肾存钱,也不会为身为超市收银员而自卑满满。即使打零工也会活得很好,再也不会感觉自己喜欢的包包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收入差距真的不太大,只要努力,生活都得为我唱赞歌。生活总是那么便捷,设施总是那么完善。景点的门票总是那么便宜,沉浸于美术馆,博物馆再也不会被人说逼格满满。而在我们的故乡,大家都拼命向前,向钱。我靠着双手劳动,他们却笑我只是收银员。省吃俭用只为做梦都想要的包包,到头来,却因为生病住院,离包包越来越远。熬夜去抢性价比超赞的X米手机,拿到手里的喜悦却敌不过看到朋友手中大苹果的自卑感。为什么我那样努力,还是这么苦逼,而岛国的朋友,手里的iphone,却换了又换。我只是问路,人家却把我送到车站,我丢的钱包,每次都会遇到好心人奉还。大家见面会点头微笑,预约、承诺,再也不会用钱当做杠杆。老奶奶摔倒,大家都搀,遇到困难,谁也不会坐视不管。人跟人之间看起来那么信任,连空气都是外国的新鲜。不用害怕PM2.5伤害身体,更不担心毒食品祸害人间。而在我们的故乡,刚想问路,人家却连连摆手,丢的钱包,还回身份证,银行卡已经是谢地谢天。老奶奶摔倒,谁人敢搀,遇到问题,大家都是哑巴聋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骑到我头上,我才不管。
满眼都是国外的好,国外的月亮,圆的逆天。有些人就沉浸在此阶段,不再想回国,有些人,还得继续往下发展。进而:精神上无法回归故土,却又不能融进新乡,精神上两端缺失在国外呆得越久,越发现自己刚开始的认知好像有点牵强,甚至有些愚蠢。物质上富足,却发现自己心里多少缺点营养;跟外国人喝酒,吹牛逼,玩得不亦乐乎,回家后却害怕孤独的冷场。拼尽全力想融进他们的社会,却到处碰壁。吃过亏后才发现:原来,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是披着羊皮的狼崽。好像他们的政府、银行效率有点低额,好像他们的民主选举,好多人都懒得投票哦。他们表面对别人友善,却总感觉离你疏远。原来,他们经济刚刚起步那会,素质也不怎么样。原来中国也没有那么不好,原来中国一直在飞速发展,好像上海跟东京也没什么太大差别,好像故乡的人更重情感,更让人温暖。。
罢了罢了,既然不好融进,我再回头看看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在发展,在进步,也没有我想的那么不堪。我想回去看看,那里有我的朋友,我的亲人,我想回故乡。
买好机票,终于回到了久违的故乡,却发现各种的不习惯。过红绿灯还是要左顾右看,心惊胆战;坐公交车还是争先恐后,你推我赶;商业街上还是遍地垃圾,空气还是那么污浊,让人连呼吸都感觉困难。怎么办,怎么办,原来已经不能适应自己曾经熟悉的故乡,原来还是国外,过得舒坦。不怕不怕,物质上总归会进步,故乡有亲人,朋友,同学,我去看看他们,重拾温暖!!
可是,可是,为什么他们的话题我根本插不进去,我说的话,他们也没什么共鸣。甚至我连他们嘴里蹦出的各种新词都不挑明白,什么是“圣人婊”,什么又是“千斤顶”,等等,等等,那个女孩是“公共汽车”又是什么意思??怎么办怎么办,国外没完全融进,回到故乡,连很多语言,都不太明白!!怕!怕!怕!七大姑八大姨见面还是 “找女朋友没”,“怎么不带个外国男朋友回来?”,爸妈还是絮叨让我赶紧成家立业,不要再漂,看看人家隔壁王小二,跟你一个年纪,都有了二胎哦。
罢了,罢了,看来我已经与故乡脱节,很多事情反倒是我越来越不明白。我说自己的理想追求,他们却说我还是幼稚,年轻。可他们天天嘴里的车啊,房啊,孩子啊,又有什么快乐可言 ?
得,我还是先在外国呆着,再好好规划未来。彷徨:回与不回的挣扎中,却发现,回去这件事情,越来越难又在外国呆了几年,感觉对中国和现在所在国家的认识越来越理性,每个国家都有长处和缺点;中国,也不是那么没有可取之处,中国,也有很多东西,值得留恋。可是却越来越发现离中国的世界越来越远,朋友圈里上映着的电影,我几乎都没看过;那些微商,又是怎么一回事。朋友的孩子都已经会打酱油,高中同桌的二婚生活,好像也满惬意。那些各种与我无关的话题,他们那边下大雨,我这却是晴天;他们晒压岁钱的时候,我还在苦逼地加班。
好像那个世界离我越来越远,想回去,却没有那个勇气;不回去,为什么心里还有一些牵挂和不甘。好吧,那就先保持现状,以不变应万变。
再过几年...
国外的生活还是那样,跟native的关系还是不疼不痒,物质上足够享受,精神上,却总感欠缺;与国内的世界隔阂越来越严重,与国内朋友的联系越来越少,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国内新闻越来越懒得看...甚至说话,都感觉好多词语的汉语说法已经很难想起,还是外语说得上口。
但看着父母慢慢老去,心里总会升起几丝内疚感。可是那个曾经那么熟悉的故乡,那个令我牵挂的地方,我却没有勇气回去,我在害怕什么?
罢了,那就先这样,先继续现在的生活,再看看吧...这一看,就到了终老。一直想找首好诗来配上面写的那种心情,却苦苦没有找到。原来配的余光中的《乡愁》好像不太应景。今天翻看到了一首诗,感觉甚好,在此借用,以飨大家。旅次朔方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一说“无端更渡桑干水”译文:在客舍并州已经过了十年,我回归的心日日夜夜在思念咸阳。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千里迢迢度过桑乾,可现在并州已经成了我的第二家乡。本文系答主授权转载,From 知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 CHINA 诚意推荐一部分人选择在留在海外,而另一部分人却决定回国发展。回复[回国]主页君带你看为什么貌似乱糟糟的中国,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微信抽风了的缘故,有不少小伙伴们没能收到昨天的推送,回复[推送]主页君为你呈上昨日好文(内含AP统计福利哦!)欢迎免费订阅INSIGHT CHINA出国党们最给力的伙伴请按如下的一种方法关注我们:1)搜索并关注微信号:weinsight2)点击并关注标题下方的蓝色小字“INSIGHT CHINA&,如下图所示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weinsight
INSIGHT是由北美留学生所创建的集实体杂志与社交媒体的留学平台.INSIGHT 根据出国党需求定期更新相关文章与经验,并邀请美国顶尖大学的优秀学生与教授撰写文章,分享故事, 立志为中国留学群体带去最高质量的独特...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留学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要不要离婚
因为在这边工作,我和老公结婚后一直住在我亲妈家里,没有搬出去自己租房子。去年10月份好不容易怀孕了,现在怀孕已经8个多月了,33周多了,从怀孕到现在感觉老公都不怎么关心我,例如有时候叫他帮忙洗个苹果他有时候玩着手机都懒得动,不帮我拿叫不动他,所以感觉就是一点不关心我。。一天到晚就是上班,回来就整天就是捧着个手机聊天动也不动,每晚玩到很晚才睡,每天叫他睡觉叫很久都叫不动。今晚晚上11点半多我似乎有点饿,于是就叫他帮我去煮点汤圆吃,其实也不怎么饿,只是想看他到底还关不关心我,他就没去睡觉了。到了零晨1点多我还是睡不着,我就一直抖他叫他起来,他就发火了,还用脚抖我,太伤心了。我就一直哭了好久。。该怎么办?
提出问题 >
收到回答 >
亲,怀孕期间容易出现失眠,情绪化严重,首先考虑你是否爱你老公,如果爱的话,你就要表达出来,让他更爱你。你现在马上面临分娩,为了孩子最好努力改变现状,你也不要一味要求对方付出,大晚上你老公太困了吧,怎么能把你老公调教听话是一门学问,加油哦!怀孕期间不可以离婚,除非是女方提出的离婚申请。
问题没解决?
去同龄帮里和姐妹们讨论
上海丫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B2- 沪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国人回国不适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