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与八年级地理青藏地区区的自然地理有什么差异

欢迎您,[][]
(您的IP:220.177.198.53)
类型筛选:
地区筛选:
精品/普通:
ID:10-2284256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2重点难点 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压缩包内容: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学设计 (7).doc
ID:10-2284255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产品。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2重点难点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复习提问】请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压缩包内容: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学设计 (6).doc
ID:10-2284254
1教学目标 1、读图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区域概况;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联系已学知识,归纳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说明这两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了解这两个区域的地理差异;4、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初步掌握归纳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2重点难点 这两个区域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区域概况。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压缩包内容: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学设计 (5).doc
ID:10-2284252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区域概况;2.能分析整理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及河流特征,归纳写下自然地理特征的关键词;3.能说出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状况、交通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4.能综合分析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5.能绘制青藏地区"思维导图",归纳青藏地区主要地理特征"高、寒",尝试分析地理特征的成因,找出主导因素"地势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和资料,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提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绘制青藏地区地理特征"思维导图",掌握综合分析、归纳的方================================================压缩包内容: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学设计 (4).doc
ID:10-2284250
1教学内容 本课时内容在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第17-22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变化及其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和河流。通过读图分析,理解青藏地区因"高"生"寒",导致了气候、水文、生物、资源的独特性 ,从而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了解青藏地区交通运================================================压缩包内容: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学设计 (1).doc
ID:10-2284249
教学目标 知道我国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等自然环境。重点难点
掌握本地区在特殊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生产生活方式,知道国家为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以期最终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青藏地区的教学挂图及青藏地区的多媒体风光图片。学生准备:把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请问老师。================================================压缩包内容: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 教学设计 (3).doc
ID:10-2051999
一、教材分析把青藏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已表明了地形是影响本区特征的主导因素,"高"和"寒"成为本区的主要特征。《青藏地区》这一部分内容教材侧重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是本课时所学习的重点内容。
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之一。《青藏地区》的学习,具有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同等的地位,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将为今后的学习和认识各区的具体地理环境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压缩包内容:青藏地区.doc
ID:10-2022054
一、教材分析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作为"中国的地理差异"的内容之一,是中国地理总论部 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 是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 主要作用有两个: ①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②由 于后面区域选择不能过多,且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 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概全。因此,在教学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旨 在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地理区域差异性的理解和认识, 使学生正确认识不同的 自然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同时还能为后面复习第六章《认识省级 区域》中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压缩包内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doc
ID:10-2011306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的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下面我将分别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七个方面说一下我对本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压缩包内容:地理八年级下湘教版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doc
中小学教师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
1、课标呈现: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两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涉及八年级上册“总论”中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中国气候的分布和主要特征、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征、中国的农业生产以及七年级上册的板块构造理论等知识,这些知识学生都已经具备;而且经过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观察、读图、分析、归纳、比较和交流的能力,这都对本节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教材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作为“中国的地理差异”的内容之一,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是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主要作用有两个:①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②由于后面区域选择不能过多,且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概全。因此,在教学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4、课标分解:根据以上分析,可对内容标准进行如图1的分解。
5、根据课标分解,确定教学目标:&&&&&&&&&图1
(1)通过阅读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图,能运用规范的地理术语说出西北和青藏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
(2)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景观的观察分析,能准确归纳出西北地区“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主要自然特征。
(3)通过阅读西北和青藏的位置图和地形图,运用已有气候知识进行分析,用较为规范的学科语言来解释西北和青藏主要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
(4)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分析、板书展示,准确总结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6、教学重、难点
l教学重点:①西北和青藏的主要自然特征和形成原因。这是由本节内容在中国区域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所决定的。②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关系。学习区域地理就必须知道自然地理包含的要素并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准确了解区域的自然优势和不足,才能利于人类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进行生产活动,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l教学难点: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虽然在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已有涉及,但学生的心智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自然环境所包含的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很难有清晰的认识,这就成为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一大障碍,也是通过区域地理的学习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6.教学资源
主要利用多媒体和教材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思路:用典型景观图片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感受祖国壮美的同时,通过质疑,引发学生思考,自然而然进入新课学习。学生由对景观的感受归纳出区域的突出特征(干旱、高寒),并明确地表的地貌、植被、河流、资源等直观景观深受气候的影响,可以说是区域气候的一面镜子,很好的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通过活动设计,分析区域特征的成因(位置、地形的影响)。而位置、地形、气候、地貌、植被、河流、资源等都是自然地理构成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便一目了然。(如图2)
&&&&&&&&&&&&&&&&&&&&&&&&&&&&&&&&&&&&&&&&&&&&&&&&&&&&&
在新课的学习中,为了评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每一教学环节都是师生共同学习西北地区,而把青藏地区设计为学生自主完成的内容。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总结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关系和对青藏地区板书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的评价和落实。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归纳自然特征
情景导入:多媒体呈现西北地区的典型景观图片:辽阔的内蒙古草原、天山牧场、浩瀚的沙漠、一望无际的戈壁、雅丹地貌、楼兰遗址、塔里木河等。
课堂评价: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板书总结学习线索,看学生是否明确一个区域的地貌、植被、河流等这些最直观的自然景观,能准确的反应出这一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特征(与气候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环节二:分析西北干旱的形成原因
多媒体呈现西北地区的位置图和地形图
教学环节三:为我所用(课堂评价)
在学习西北地区干旱成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完成对青藏地区突出自然特征成因的分析。
形式:教师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展示,相互评价,补充完成,教师点拨,在学生展示过程中也要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给以适时的鼓励和引导。
多媒体呈现如下图:
(1)以拉萨和成都为例,分析青藏地区“寒”的原因。
学生在学习西北时已明确了影响气候的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通过对比拉萨和成都气温差异的原因:它们基本处于同一纬度,都位于内陆,不同的是拉萨位于高原,成都处于盆地,得出地形是影响因素。总结出,青藏地区的“寒”是因为地势“高”。
(2)读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地势高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能否通过计算来说明青藏地区因“高”而“寒”的特点(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这样,学生不仅从海拔高和多高山两个方面认识青藏高原“高”的自然特征,而且通过计算深刻理解了海拔高度对气候的影响。
(3)完成教材P14活动2。看地形图思考青藏地区除太阳能外,还有哪些洁净能源?
明确青藏地区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高寒有关,进一步体会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本环节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各自然要素关系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教学环节四:总结各自然要素间的关系,掌握学习区域自然地理的一般方法
提问“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涉及到哪些自然地理要素?能否用结构图表的形式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板书展示,组间互评、互纠。
最后,学生补充完成青藏地区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属不同的区域,所以它们的地理特征差异性都很..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属不同的区域,所以它们的地理特征差异性都很大.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故答案为:√.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属不同的区域,所以它们的地理特征差异性都很..”主要考查你对&&西北、青藏地区&&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西北、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大兴安岭、贺兰山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北的非季风区。青藏地区: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以南。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对比:
&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
第二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一阶梯,以青藏高原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屋脊”,昆仑山脉、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柴达木盆地
温带大陆气候
高山气候区
自东向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高山草甸
多为内流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发源地;雅鲁藏布江
内蒙古温带草原牧场(三河马、三河牛;宁夏滩羊)新疆山地牧场(细毛羊)
青海和西藏高寒牧场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灌溉农业为主: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绿洲农业
河谷农业:藏南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青稞和小麦&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状况:1.地形特征: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包括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平坦开阔,东部为典型温带草原,中西部多沙漠、戈壁;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都是亚洲中部重要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山麓草场广大。其中天山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艾丁湖海拔-156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地表景观呈环状分布,“绿洲”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中部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的第二大沙漠。2.气候特征: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吐鲁番盆地是我国的“热极”);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气候干燥(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是我国的“干极”)。3.水文特征:水量小,汛期短,河流含沙量大,多内流河,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有大片无流区。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丰。4.主要河流: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5.主要湖泊:罗布泊植被: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温带荒漠。6.土壤:以漠钙土和灰钙土为主。主导因素: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 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状况:1.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大高原,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几乎都在该地区。藏南地壳活跃,为两大板块碰撞处,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之最;藏北海拔超过4500米,地表波状起伏;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农牧业主要集中在湖盆、河谷地区。2.气候特征: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地区差异大;太阳光照强,日照时间长。3.水文特征:冰川融水补给多,冈底斯山脉以南受来自印度洋季风影响,水量较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尤其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能开发潜力巨大。4.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等大河的发源地,雅鲁藏布江。5.主要湖泊:我国内陆湖泊主要分布区之一,青海湖为我国第一大湖,纳木错,色林错。植被:主要以高山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寒荒漠分布。边缘地区垂直分带明显。6.土壤:主要为寒漠土和山地草甸土。7.主导因素:地势高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1.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运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③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不利条件: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灌溉水源不足。③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2.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牧业区。种植业以旱作为主,灌溉农业突出(新疆为绿洲农业)。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南疆)。3.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新疆、内蒙古),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新疆、宁夏、河套),重要的温带水果产地(新疆),重要的糖料作物基地(内蒙古、新疆)4.主要农产品:种植业-小麦、甜菜、瓜果、棉花、胡麻(内蒙古)。畜牧业-三河马、伊犁马、三河牛、骆驼、内蒙古细毛羊、新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宁夏滩羊。 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1.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积温较高,有水灌溉。②草场广阔,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2.农业活动特点:著名的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3.农业在全国的地位: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青海、西藏)。4.主要农产品:种植业-青稞(春小麦)、小麦、豌豆。畜牧业-牦牛、藏山羊、藏绵羊。西北地区的工业发展状况:1.工业发展条件:农业基础-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新疆的绿洲地区通过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是我国重要的甜菜产区,新疆是著名的优质棉花产地。交通运输-陆地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主要干线有兰新-北疆铁路、南疆铁路。资源配置-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资源和以稀土和镍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极其丰富,进一步开发潜力很大,内陆湖泊盛产多种盐类。著名的矿产地:油田:克拉玛依、玉门、南疆。稀土:白云鄂博。有色金属:镍(金昌)。资源主要缺陷为水资源不足。2.工业生产的突出特点:工业初具规模,稀土工业、石油工业、有色冶金、纺织工业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包头(钢铁、稀土、纺织)、金昌(有色冶金)、呼和浩特(毛纺、制糖)、银川(毛纺)、乌鲁木齐(化工、纺织、制糖)酒泉(航天)。工业区:陇海-兰新工业区西段。青藏地区工业发展情况:1.工业发展条件:交通运输,陆地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主要干线有兰新-北疆铁路、南疆铁路。资源配置,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资源和以稀土和镍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极其丰富,进一步开发潜力很大,内陆湖泊盛产多种盐类。著名的矿产地:油田:克拉玛依、玉门、南疆。稀土:白云鄂博。有色金属:镍(金昌)。资源主要缺陷为水资源不足。2.工业生产的突出特点:工业初具规模,稀土工业、石油工业、有色冶金、纺织工业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包头(钢铁、稀土、纺织)、金昌(有色冶金)、呼和浩特(毛纺、制糖)、银川(毛纺)、乌鲁木齐(化工、纺织、制糖)酒泉(航天)。工业区:陇海-兰新工业区西段。塔里木风光:青海湖风光:
发现相似题
与“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属不同的区域,所以它们的地理特征差异性都很..”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33211383702342712884134782125890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283所
24小时更新:2462
总量:5708598

广东省中山市八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新人教版)
广东省中山市八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新人教版)
资料类别:
所属学科:
适用地区:
所属版本:
资料类型:暂无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下载量:935次
文档大小:10.56M
所属资料: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荒 漠 化 千年胡杨树 沙 拐 枣 天山雪莲 沙地合掌消 新疆葡萄 新疆哈密瓜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二、高寒的青藏地区 三、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1、通过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明确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明确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干旱的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阅读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分析出其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由此而形成的其他地理特征。
4、明确西北和青藏地区分布的我国主要的牧区。 学习目标 C D B A 西
区 青 藏 地 区 南 方 地 区 北 方 地 区 观 察 西北地区大体包括哪些省市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肃 宁夏 内蒙古自治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的地形 结论1: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内 蒙 古 高 原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2、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 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是? 3.气候有何特点? 4. 河流分布多还是少? 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 结论2: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 干旱 1、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合作探究: (完成课本12页活动题1) 合作探究: 完成课本12页活动题2。
北朝人民歌道“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而李贺却说“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说明西北地区地理环境也还有差异性的一面 结论3: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自东向西的 (
)的景观变化。 这是由
的逐渐变化所决定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降水 海陆位置 3、①西北地区制约 人类生产、生活的主 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 ②西北地区的西部都是沙漠吗?(
)哪些地方不是呢?(
) ③这里的水资源指的是什么水?(
) ④把沙漠地区,水分条件较好,能生长植物的地方,叫绿洲。
绿洲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降水 合作探究: 不是 绿洲 冰山融水 盆地边缘 青藏地区
二、高寒的青藏地区 思考 我国地势分为哪几级阶梯?
青藏地区位于哪个阶梯上?
青藏地区的海拔大致是多少?
世界屋脊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3 图5.17青藏地区的地形 青藏地区 结论1:青藏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特征(
)。 高 寒 1、比较两地年平均气温 2、归纳两地的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 拉萨年平均比成都低。 地势因素 合作探究: 拉萨 成都 青藏地区的资源 (1)为什么青藏地区气温低、太阳能却非常丰富,拉萨有 “日光城”之称? (
)稀薄、(
)含量少,太阳辐射(
) ——太阳能资源丰富 合作探究: 海拔 空气 水汽 强 长江源头 澜沧江源头 黄河源头 3.为什么是大江大河发源地?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冰雪覆盖的面积大,水向低流,丰富的冰雪融水自然能孕育出众多的大江 大河。(如长江、黄河) 三、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5图5.21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 高寒牧场 温带草原牧场 山地牧场 三河马 三河牛 新疆细毛羊 宁夏滩羊 牦牛 藏绵羊 主要牧区 牧场类型 优势畜种
牧区 温带草原牧场 新疆牧区
牧场 西藏牧区
牧场 藏绵羊、牦牛 青海牧区 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内蒙古 三河马、三河牛 山地 细毛羊 高寒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 (1)灌溉农业区:
宁夏平原 河西走廊
天山山麓 藏南谷底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2)河谷农业区: ①西北地区: 小结: ②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 ③ 深居 内陆 山脉 草原 荒漠 稀少 内流 灌溉 寒 太阳能 河谷 课堂训练
1. 读“西北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
盆地 (2)
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本区的地表植被由东向西演变规律 大致为
,分析原因
。 (3)从地理角度分析,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日光城”之称的是________,有“聚宝盆”之称的是 ________盆地, “聚宝盆”里的“宝”主要是指________。青藏高原内的三条大江(河)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 (2)高原上第一条铁路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青藏铁路通车。 3. 仔细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的省区名称:A图为__________,B图为__________ 。
(2)图中A省区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地区,因此气候的显著特征为__________, B省区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地区,因此气候显著特征为__________。 (3)两省区受气候的影响,A省区的农业为__________农业,主要农作物有__________等; B省区的农业为__________农业,主要农作物为__________等。 (4)A省区内的河流a为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外流河或 内流河),B省区内的河流 b为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外 流河或内流河)。 (5)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在青藏高原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是指(  ) A.长江、乌江、黄河??? B.长江、澜沧江、黄河
C.塔里木河、黄河、通天河?
D.怒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 A B
C 4.读我国西北地区图,回答: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下列地理事物的数码代号:
②准噶尔盆地
③黄河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名称:
(3)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以
为主,耕作业主要
,发展了灌溉农业。 5. 读“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图”,回答问题 西北、青藏地区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 图中反映出在经济发展中所具备的优势是 (
) (2)西部地区草原退化、沙化导致沙漠面积不断扩大,重建西部
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主要是(至少答出2条)
(3)西气东输是我国“十五”计划四大重点工程之一,其天然气资源 主要分布在(
A.柴达木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准格尔盆地
D.河西走廊 1)这两个地区在景观上有何差异?
2)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异? 内蒙古温带草场——草质较好。 青藏地区高原草场——草质较差。
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影响植物生长。
活动1:(课本P16活动1)
游牧民族 住毡房 (蒙古包)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第二产业 (新疆的工业)
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
油气资源的分布
西气东输的伟大工程(输气线路)
西气东输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西 起 塔里木盆地的 轮南油气田 东 到 上
海 (长江三角洲)
途径: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气东输的起点和终点在哪儿?
经过哪些地形? “西气东输”成功跨越黄河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该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 并于2006年7月全线通车 “天路通途”
——冻土筑铁路,
艰难万分 风力作用下的 雅丹地貌 魔鬼城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
这里有一处独特的风蚀地貌, 人们习惯称它为“魔鬼城”。
风 蚀 柱 “雅丹”地貌 * 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地形:山脉阻隔湿润气流 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河流少, 内流河为主 * * * * *
预览已结束,如需查看所有内容,请下载资料!
对不起,此页暂时无法预览!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藏地区地理高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