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53个数可以写出几个表示看的词语两位数

2015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最新苏教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5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最新苏教版)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5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最新苏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估算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口算方法。2.在具体的情景中,应用口算和估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口算、估算方法难点:能正确进行口算、估算设计课前预学1.口算下面各题40×4&&&&& 60×5&&&&& 30×3&&&&& 300×7& 12×4&&&&&&& 24 ×2&&&&& 13×3&&&&&& 32×3选择其中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必要的铺垫。)2.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1)69,71&&&&& (2)24,87选择其中一组分别说一说各个数是怎样求近似数的。课堂导学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李叔叔培育出一批新品种菜椒,他送给敬老院一些,请看有关信息。2.&出示主题图。学生说信息。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例题(1)列算式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学生讨论,根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注意每盒有12个这一信息。(2)探讨12×10的算法。学生可能运用的算法有:①12×9=108&& 108+12=120②12×5=60&&& 60×2=120③把每盒12个分成10个和2个,10盒10个是100个,10盒2个是20个,一共是120个。即:10×10=100&&& 10×2=20&&&& 100+20=120④由12×1=12,可以想到12×10=120.(3)提炼口算方法。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说说喜欢的理由。2.第1页“试一试”说出是怎样计算的,在小组中讨论,说说自己的算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归纳方法师: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学生:两位数乘整十数,只要把0前面的数乘两位数,再在乘得的积德末尾添上一个0即可。3.教学例题2.你能估算一下王伯伯60袋蒜头大约重多少千克吗?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全班交流估算方法。(教师肯定学生合理之处,指导改进不合理之处)这5袋基本上是比30千克多一些或少一些,因为是估算教学,这里并不是特别强调准确数,可以按每袋30千克计算。三、&复习巩固,综合应用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第1题中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学生总结出整十数乘整十数的方法。2.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比比谁做得又对又快。学生回答。3. 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明确其中的算法和数量关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四、课堂总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课后练学:1.算一算,比一比21×4=&&&&&&& 7×11=&&&&&&&&&&&& 20×5=&&&&&&&&& 7×8=&&&&&&& 21×40=&&&&&& 70×11=&&&&&&&&&&& 20×50=&&&&&&&& 70×80=&&&& 2.口算50×60时,可以先算(& )乘(& )得(&&& ),再在积的末尾添上(&& )个0,结果是(&&&&& )3.在○里填“>”“<”“=”80×20○30×60&&&&& 7×50○50×7024×20○20×24&&&&& 30×23○800÷2÷24.张阿姨录入一份稿件,每分钟打字48个,打了30分钟。这份稿件大约有多少个字?&
第2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的方法验算乘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难点:理解笔算算理及乘法验算的方法。教学设计课前预学1.口算:21×40=&&&&&&&&&&&& 46×20=&&&&&&&&&&&& 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计算的?答:&&&&&&&&&&&&&&&&&&&&&&&&&&&&&&&&&&&&&&& 2.列竖式下面各题,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24×2=&&&&&&&&&& 124×5=课堂导学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出示:例题的教学挂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并口头列式。学生多数提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迷你南瓜。列出算式,交流列式的理由及算理。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明确问题。师:你能算出24×12的准确结果吗?学生尝试解决。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汇报自己的算法。学生可能的算法:A.24×2=48&&&&& 48×6=288B.24×10=240&&& 24×2=48C.24×6=144&&&& 144×2=288D.有的学生可能用竖式计算。2.竖式计算。(1)教师让用竖式计算的学生把竖式写在草稿本上,用白板投影交流。(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让这些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总结出正确的竖式。(2)把竖式和方法B作比较。让学生明白列式计算就是把三步合在一起。24&&& ×12&&&&& 48&&&& 24&& &&&& 288学生说说48表示什么,24表示什么。(3)教学竖式的简便写法。3.归纳笔算方法。第一步算的是什么?(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末位和第二个乘数个位对齐)第二步算的是什么?(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末位和第二个乘数十位对齐)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师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注意数位对齐的位置。特别是第二步。4.教学“试一试”把24和12交换位置让学生计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明白用这种方法可以对题目进行验算。三、复习巩固,综合应用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2.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3. 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四、课堂总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课后练学:1.&&&&& 31&&&&&&&&&&&&& 24&&&&&&&&&&& 23&&& ×22&&&&&&&&&& × 22&&&&&&&&& ×11&
2.张老师买了13本书,每本21元。根据下面的竖式,在(&&& )里填适当的数。&&&&&&&& 21&&&& ×13 &&&&&& 63 ……买(&&& )本花了(&&&& )元&&&&& 21& ……买(&&& )本花了(&&&& )元&&&&& 273& ……买(&&& )本花了(&&&& )元3.用竖式计算,并验算19×11&&&&&&&&&&&&& 32×23
4.1只羊一天吃14千克,照这样计算,12只羊一天共吃草多少千克?1只羊22天吃草多少千克?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的方法验算乘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难点:理解笔算算理及乘法验算的方法。教学设计课前预学1.口算:11×30=&&&&&&&&&&&& 40×12=&&&&& 16×10=&& 27×40=&&&&&&&&&&&& 30×40=&&&&& 50×60=2.列竖式计算并验算:44×12=
课堂导学一、导入新课1.出示《数学书》第5页例4,让学生思考列式。要求53箱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求53个2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4×532.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计算时先用53个位上的3去乘24,得到的积表示3箱迷你南瓜的个数,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再用53十位上的5去乘24,得到的积表示50箱迷你南瓜的个数,积的末位与乘数十位对齐,最后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位与乘数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需要注意的是:在相乘的过程中,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3.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
二、复习巩固,综合应用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2.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3. 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三、课堂总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练学: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35×14&&&&&&&&&&&&&& 43×35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22&&&&&&&&&&& 23&& ×34&&&&&&&&& ×46&& &&&& 88&&&&&&&&&& 138&& &&&& 66&&&&&&&&&& 82&& &&& 154&&&&&&&&&& 958&&& 3.每箱苹果重15千克,26箱苹果一共重多少千克?如果每箱苹果48元,那么买这些苹果一共需要多少元?
教学反思:&
练习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会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有关运算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有关运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课前预学1.完成《书》第7页,第1题第一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法:&&&&&&&&&&&&&&&&&&&&&&&&&&&&&&&&&&&&&&&&&&&&&&&&&& 整十数乘整十数的算法:&&&&&&&&&&&&&&&&&&&&&&&&&&&&&&&&&&&&&&&&&&&&&&&& 乘加运算顺序:&&&&&&&&&&&&&&&&&&&&&&&&&&&&&&&&&&&&&&&&&&&&&&&&&&&&&&&&&&& 2. 完成《书》第7页,第2题第一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 &&&&&&&&&&&&&&&&&&&&&&&&&&&&&&&&&&&&&&&&&&&&&&&&&&&&&&&&&&&&&&&&&&&& 。3.完成《书》第7页,第6题前2题。估算方法:&&&&&&&&&&&&&&&&&&&&&&&&&&&&&&&&&&&&&&&&&&&&&&&&&&&&&&&&&&&& 课堂导学 一、巩固基本运算【练习和核对】1.《书》第7页,第1题第二行& 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的对算得快。总结:1.两位数乘整十数,只要把0前面的数乘两位数,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即可。2.整十数乘整十数,只要将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0就行了。3.乘加混合运算先乘后加补充:口算&& 30+20×4=&&&&&&&&&&&& 900―20×30=2.《书》第7页,第2题第二行&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总结:笔算时,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是多少个“十”,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哪一位上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3.《书》第7页,第6题后2题& 先估算& 再用竖式计算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看两个乘数时个位哪个与0或9最接近,则采取“四舍五入”法将这个乘数近似为整十数,与另一个原乘数相乘,这样估算的结果最接近准确值。列竖式计算注意点见2中总结。二、解决实际问题【分析、练习、点评】【凡是不能口算的题目,都要求列竖式计算】第3题& 填表,并写出发现什么。第4题& 分析题意&& 列式计算第5题& 分析题意& 利用 “销售额=售价×数量”分别算出足球、排球、篮球的销售额,再比较大小,找到哪种球的销售额最高。第7题& 关键是要理解什么是“超载”&& 本题中& 超载:所装货物重量大于卡车载重3000千克& 不超载:所装货物重量小于卡车载重3000千克或者正好等于卡车载重3000千克第8题& 一定要审题正确,文字和图。还有要弄清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估算并判断租5辆客车够吗。二是不够至少要租多少辆车。第9题& 要根据条件分别算出三种地砖80块的钱数,再根据付出4000元,找回一些。最终确定买的是哪种,实际用了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第10题 本题关键要理清,王大伯一共收获苹果筐数=装在车上的+还剩下16框。第11题 这题关键&& 先要弄清楚一幢小高层住户=24户+64户=84户,12幢这样的小高层楼房一共住户:12×84=1008户&&&&& 第12题& 本题是明确的两步计算。总结:解决问题,关键是要理解题目的意思,根据题意解决问题;还要注意题目有几个问题就要解决几个问题。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要注意什么?课后练学1.直接写出得数10×32=&&&&&&& 20×50=&&&&&& 80×11=15×10=&&&&&&& 7×8+2=&&&&&&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12×34&&&&&&&&&&&&&&&&&&&&&&&&&&&& 56×42&
3.统一超市有36箱牛奶,平均每箱牛奶卖42元。根据下面的竖式,在(&&&& )里填适当的数。&&&& 42&& ×36& 252&&& ……(&&&& )箱卖(&&&&&& )元&&& && 126&&&& ……(&&&& )箱卖(&&&&&& )元&& 1512&&& ……(&&&& )箱卖(&&&&&& )元4.张奶奶家有一个养鸡场,平均每天卖出25筐鸡蛋,每筐鸡蛋重14千克。张奶奶家平均每天卖出鸡蛋多少千克?
教学反思:
第2节&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目标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重难点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难点: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教学设计课前预学1.&口算0×8=&&&&&&&&&&&& 11×0=&&&&&&&&& 104×2=2.&列竖式计算106×5&&&&&&&&&&&&&&&&&& 36×23
课堂导学一、情境导入1.为了提高体育课的质量,体育老师买来足球。出示例题的情境图。你能从图上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买30个这样的足球要用多少元?列出算式:32×30=&&&& (元)二、探究算法1.你你能算出它的积吗?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积,并在小组里交流。2.全班交流算法。A.口算:先算32×3,再在积的后面添0.32×3=96,&& 32×30=960 B.用竖式计算。(教师请学生扮演)方法一:&&&&&&&&&&&&&&& 方法二:&&& 23&&&&&&&&&&&&&&&&&&&&& 23& ×30&&&&&&&&&&&&&&&&&&&& ×30 &&& 00&&&&&&&&&&&&&&&&&&&&& 960&& 96&& && 9603.讨论这两种笔算方法算法合理,哪种方法比较简便。4.教师整理得出简便方法的过程。强调:因为计算可以先算0前面的数,所以把0放在外面,最后在积的末尾添上0.三、专项练习请列出下面各式的竖式,不需要计算。(注意对位)32×30&&&&&&& 40×27&&&&&& 360×7&&&&&& 39×27&&&&& 5×240&&&& 502×6
×&&&&&&&&&&& ×&&&&&&&&&& ×&&&&&&&&&& ×&&&&&&&&& ×&&&&&&&& ×&&&&&&&&&&&&&&&&&&&&&&&&&&&&&&&
四、巩固新知1.计算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扮演。(2)“想想做做”第2题。讨论像70×52、90×18这样第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题该怎样列竖式。(3)“想想做做”第4题。连乘计算时运算顺序是什么样的?先思考再,计算。(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先算一算,再比一比,有什么发现。2.解决实际问题。(1)“想想做做”第6题。看图收集信息,小组交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再全班汇报。(2)“想想做做”第7题。先让学生根据所求的问题,找一下相关的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要注意什么?课后练学1.用竖式计算15×60&&&&&&&&&&&& 40×38&&&&&&&& 8×790&
2.某物流公司急需运出一批货物,现有14辆货车,每辆货车最多可装40箱货物。这些货车能一次运完500箱货物吗?&
教学反思:&
第3节&&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设计课前预学1.口算下列各题40×20=&&&&&&&& 300×8=&&&&&& 63×10=&&&&& 50×80=2.用竖式计算46×50&&&&&&&&& 40×25&&&&&&&&& 240×3&&&&&&&&&& 79×38
3.&每个茶杯售价5元。买4盒这样的茶杯一共要多少元?&
课堂导学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1.谈话: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2.创设情境 出示《书》11页例题图片。(图意:豆豆买了6袋乒乓球,每袋5个,一个乒乓球2元)收集信息: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图意,找出条件,自由发言。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板书:6袋乒乓球共有多少个?&&&&& 买一袋乒乓球要多少元?&&&&& 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问:哪个问题以前没有学过?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出示完整的例题:豆豆买了6袋乒乓球,每袋5个,每个2元,豆豆一共用去多少元?问:你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交流重点:每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明理由。学生尝试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方法可能有:(1)先求买一袋乒乓球要多少元?5×2=10(元)再求买6袋乒乓球要多少元?10×6=60(元)(2)先求一共买了多少个乒乓球?6×5=30(个)再求买6袋乒乓球要多少元?30×2=60元2.质疑:6×2=12(元)12×5=60(元)这种做法有没有道理?学生自由争论,分析对错,形成认识。说明:这样算也能算出正确的结果,但道理比较难理解,在想不通的情况下,最好不采用。3.归纳反思。(1)今天学了什么?(揭示课题:两步连乘应用题)(2)解答时怎样观察和思考?(先要仔细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然后用有直接联系的条件看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进行解答)学生适时反思,理解并初步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分析方法。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1.完成《书》12页“想想做做”第1题。根据信息,小组合作,说说可以算出什么,怎样算?2.完成《书》12页“想想做做”第2题。收集信息:小松鼠、小兔、小狗、小猫每只小动物运了2筐苹果,每筐20千克。哪些信息之间有直接联系?根据两个信息能求出什么问题?现在要求4只小动物一共运走多少千克,你你能解决吗?学生观察图意,找出条件,再分析哪两个条件之间有联系,提出问题口头解答。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重点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3.完成第12页“想想做做”第3题。先组织学生看懂图意,组成完整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正正。4. 完成第12页“想想做做”第3题。组织学生根据问题,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小组内说说,先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你还有其他不同算法吗?四、&回顾总结,汇报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解答两步乘法应用题?课后练学1.小明每天写14个毛笔字,5周一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每周按7天计算)
买5件大衣一共要多少元?
教学反思:第4节&&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目标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重难点重点:着重引领学生经历规律的探究过程。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体会计算规律的“有趣性”。教学设计课前预学1.列竖式计算(1)21×11=&&&&&& (2)42×11 =&&&&& (3)48×11=&&&&&& (4)98×11=
规律:A.一个两位数乘11,从(1)(2)发现:积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 ;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 ;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 。B.由(3)(4)发现:当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百位进&&& 。课堂导学 一、导入谈话,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一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让我们一起出发。板书:有趣的乘法算式。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1.第一关:一个两位数乘11.(1)课间呈现:24×11,53×11,62×11三个算式。(2)请学生迅速算出答案。(3)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乘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小结:一个两位数乘11,积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4)讨论23×11的结果。(5)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23×11=253(6)根据规律填写得数。64×11=(70)4&&&&&&&&&&& 注:当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百位进一。59×11(64)92.第二关:奇怪的乘数。(1)让学生迅速及时22×28&& 35×35&& 56×54(2)反馈计算结果22×28=616&& 35×35=1225&& 56×54=3024(3)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乘数的关系。小结:两个乘数十位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等于10,它们相乘的积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德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加上一个十位上的数。三、拓展延伸,反复验证1.完成教材19页剩下部分的题目。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3.全班利用规律交流。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1.一个两位数乘11,积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当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百位进一。2. 两个乘数十位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等于10,它们相乘的积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德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加上一个十位上的数。
课后练学1.运用规律,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34×11=&&&&&& 78×11=&&&&&&& 39×11=11×31=&&&&&& 98×11=&&&&&&& 48×11=2.仔细观察下面算式中数的特点,直接写出结果。34×36=&&&&&&& 45×45=&&&&&&&&& 63×67=51×59=&&&&&&& 37×33=&&&&&&&&& 92×98=教学反思:&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简单的排列(二)
来源:101教育
字体大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
  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
  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
  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6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
  小朋友们回答能写6个。
  请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2、3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
  (2)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
  (3)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课本113页例2,小组讨论完成。
  (三)拓展应用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名师1对1 限额免费辅导
小学数学金牌名师&5.0
小学一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市级数学学科带头人,县级优秀教师,教研组长,经常指导学困生,使学生的成绩有大幅度的上升。
小学数学及奥数名师&5.0
以优异地成绩毕业于985、211重点大学。多年从事教学工作,能针对不同性格和基础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每一堂课都是“私人订制”,针对不同学生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中小学语文&5.0
小学一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市级数学学科带头人,县级优秀教师,教研组长,经常指导学困生,使学生的成绩有大幅度的上升。
中小学英语&5.0
在任教期间,曾被评为英语骨干教师。在英语基本功竞赛中,荣获市级奖状二等奖。英语教学课件设计荣获市级奖状二等奖。
小学数学高级讲师&5.0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05年获得市赛课一等奖,擅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一直担任毕业班教学,擅长奥数类习题的解答。
小学数学金牌名师&5.0
小学一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市级数学学科带头人,县级优秀教师,教研组长,经常指导学困生,使学生的成绩有大幅度的上升。
小学数学及奥数名师&5.0
以优异地成绩毕业于985、211重点大学。多年从事教学工作,能针对不同性格和基础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每一堂课都是“私人订制”,针对不同学生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中小学语文&5.0
小学一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市级数学学科带头人,县级优秀教师,教研组长,经常指导学困生,使学生的成绩有大幅度的上升。
(责任编辑:101教育小编)
相关文章推荐
三年级导航
名师1对1考后“捞分”课程免费领
*图形验证码
101教育订阅号
随时获取学习资讯
101家长营服务号
领取提分福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java保留两位小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