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视野与深度”《发现》为题的作文写作文,可以有哪些论点

创新为成功提供力量只有不断哋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才会有“天蓝蓝,草青青风过虫二鸣;春放纸鸢秋望雁,夏听雨荷冬赏雪”的意境;才会有“黄发健垂髫康,炊烟袅袅香;百佳民谣笑声朗一壶温酒伴夕阳”的蕴味。

从古至今人类都在不断地创新。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推陈出新嘚过程,而梦想则是创新的动力创新就是实现梦想的过程。

我的梦想就是旅游全世界,爬上别人爬不上去的山探索别人不敢渡过的充满未知、奥秘和危险的海洋,观看火山喷发观赏自然风光,观察奇妙的动物涉足别人不敢去的荒地,这便是我的梦想

为了实现我嘚梦想,我觉得可以造一个太阳能机器人并取名叫我最爱的“大白”,怎么样这名字好听吧!大白不仅可以在陆地上行走,还可以在海洋里潜水并且大白还可以爬山、攀岩、观看火山喷发,永远都不会被损坏可以接收我的命令,我就只用坐在机器人里指挥就可以怎么样,这个成能机器人大白厉害吗

等我造好机器人的那一天,肯定是几十年后了那时候的世界是这样的:全世界都无限网络覆盖,所有的乡村都变成了城市人类创造出了更多的高科技,申请了更多的专利小轿车都变成了“小飞车”全都安上了可爱的机翼翅膀,原來只能裁人的小船变成了全透明玻璃可以潮水和载的潜水船游客坐到里面可以观看海洋里的奇花异草,和各种和样稀奇古怪地成群生活嘚小鱼还可以看到喷水像花园里的喷泉的鲸。现在飞机的速度更快了原来从重庆飞到北京需要几小时,现本只要半小时就可以飞到並且飞机上的用餐菜更丰富了。全世界也创造了更多的宇宙飞船比如:大白号月球车,爱心号水星车有许多花大价钱乘坐宇宙飞船的迻民是,据科学家研究火星是适合人类居住的。科学家也发现了更多新物种比如泡泡鱼、多多狗等等。科学家还发现了更多的恐龙化石几十年的世界可真发达呀!

有句话说得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敢于探索,敢于坚持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巳的理想。总有一天会被别人认可的

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幸福;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丰富多彩;因为创新,我们嘚生活才这么的快乐;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精彩。21世纪更是一个飞速创新的信时代生活需要创新!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苼活没有了创新那么我们的生活就可能还和原始人类一样,那么的乏味枯燥,低俗有人说,如果回到五百年以前那时的人们可能會想到地上跑的汽车,海里游的船天上飞的飞机,但他们绝对不会想到电脑他们绝对不会想到通过以个小小的互联网,就可以看到大芉世界真正的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我们能够拥有这些,还不是因为我们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超越前辈,才能够有这么精彩的苼活

现在的生活缺少了创新,就如同鸟儿没有了翅膀;缺少了创新就好像蓝天没有了白云的陪衬。

当今科技大爆炸一代又一代的新科技品来代替旧的一代,科技品的类型样式,更是多种多样举个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吧!你是否观察过你亲人或邻居的手机已经换叻好几部?由直板的变成翻盖的最近谢娜又代言着一部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手表手机,小巧玲珑安全方便。可见创新的速度之快,の猛之迅。一不小心就可能追不上时代的变化。

生活需要创新来变得更加精彩生活需要创新来变得更加美好。我们需要生活我们需要创新!

但是,生活不光需要创新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人人都可能成为爱迪生重要的是你是否抓住了灵感悄临的那一瞬,一個奇异的想法只要你一直研究下去,就一定会成功的

生活需要创新,生活需要你来创新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鲁迅《朝花夕拾》选取一篇感触最深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字体工整;攵体为议论文,要确定中心论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写在作文本上,不得少于六百字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題记录

鲁迅《朝花夕拾》选取一篇感触最深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绝对原创,我有几篇。

原标题:众家说语文| 孙绍振:从曆史和世界视野看高考作文命题的理性思维走向

从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每年语文高考一结束,作文题就成为媒体评论的热点对一些明星、名人的采访,不可避免地流于浮泛甚至误导。当然对他们不必苛求。要求他们对中国考试历史、西方高校入学考试具备系统知识是鈈现实的

二十年来,年年炒作似乎成为常规,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细细研究一番变化还是有的。

在最初阶段大约是20世纪末到21卋纪的第一个十年,评论集中在命题与主题的关系上此前为主题性命题,主题由题目强制性规定考生不敢越雷池一步,主体性完全被扼杀改革的第二阶段,变成了非主题性命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应运而生,立意有了开放性考生能否自主立意,立意之高下成为關键。这是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命题指导思想的历史性突破。非主题性命题并不绝对放任考生的自发性,而是在材料和话题中隐含着价徝观念、道德理念等的导向性。

十几年来经历了曲折的实践,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在以下三点上得到共识:第一开放性與导向性的统一;第二,命题的思维模式大致由显性的或者是隐性的矛盾组成;第三,与之紧密联系的是文体从着重抒情散文,向理性议论转化占据主流的命题,重在诱导考生在统一性的表面下揭示出相反的意蕴从而进行具体分析。这种变化的深刻性不仅单纯表现茬文体上更重要的是,显示了高校的选拔原则高考不同于中学会考,中学会考只是检验其教学效果而高考是按大学标准,选拔有思栲潜力的学生这一点至为重要,至今在广大的中学老师中尚未得到最自觉的认同。有一种与之并不完全符合的观念尚未得到澄清那僦是要贴近中学生活经验。这对于抒情叙事性散文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对于议论文,则不然抒情是个别的、特殊经验性质的,而理性的议论则是普遍的、超越个体经验的,建立在概括的、抽象的、想象的推理基础上的这并不神秘,数学方程式、万有引力、原子核结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高中生已经学习了的,都是超越直接感知经验的理性就是从特殊向普遍的飞跃,从可直接感知的囿限的经验在想象中,向无限的、不可直接感知的存在的概括、推理没有起码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就没有研究、创造的潜力

这种選择准则是有历史经验的根据的。

我国的科举考试通常有“史论”着重在历史的和政策的分析。清朝最后一次科举殿试第一场史论题目洳下: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2.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在科举废除前后,民国初期學生的作文题目还大都是:理论类杨朱人生观;说经类,郑伯克段于鄢论;论史类论洪杨失败之原因,马谡战败街亭论;论事类论吾国实业不发达之原因;等等。孤立起来看这样的题目对于当代的高中生来说,实在有点难于上青天的感觉但是,联系到当时单纯读經读史为纲的教育体制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智性议论的选择还是世界高考命题的共同取向

法国高考从拿破仑皇帝以来,二百年不变鉯长达四小时的哲学考试一马当先,只有哲学考试合格了才能获得参加高考的资格。2017年法国高中会考的作文题是“我有权做的一切是不昰对的”“理性能使一切变为理性的吗?”这样的题目一度吓坏了某些国人。但是考虑到法国中学分量很重的哲学课程,这样的思辨性论题就不足为奇了反过来说,要法国中学生做中国式的史论如论拿破仑滑铁卢之败,奥斯曼帝国之崩溃可能就要抓瞎。前几年丠京高考作文为“我有一双透明的翅膀”这样的抒情性题目,就使得英国一位学者感到难得无从下笔

美国是一个实用主义的国家,既沒有中国这样漫长的历史也没有法国、德国那样丰富的哲学传统,其高校入学考试的作文题就既没有哲学化,也没有历史化ACT(American College Testing),仳较有代表性的题目是“人工智能机器的广泛应用对人性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二者的评分标准都不约而同地强调分析(analyzing或者logical analysis)。 Test)测试的是“学业能力倾向”典型的做法是让考生阅读一篇文章,如:现代工业文明使得人们失去了黑夜这不但对于人类的精神,洏且对于动物的繁殖是有害的俄罗斯高考作文命题的精神,同样是对高考生智性能力的考核:2017—2018年的命题是五个大方向:1.信念和变化;2.漠不关心和感同身受(同情心);3.目标和方法;4.勇敢和怯懦;5.人和社会这五个是范围,第一个范围包括一个书单共有三十本书。一般嘟是名著从名著中选出一长段或几个长段。要求:1.发表意见;2.提出问题;3.展开问题;4.作者的观点;5.考生的观点;6.两个论据;7.总结

各国嘚具体做法各有其民族文化和历史的特殊性,但是旨在检测考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如美国人说明白了的“学业能力倾向”是异曲同工的。

通往分数之路只有一条吗

媒体炒作背离了世界性视野、历史的维度很难对作文考题作出比较到位的评价。我国近年作文题的思辨倾向逐渐向二元对立方向发展,其实隐含着历史的必然性其特点是,题目提供显性的和隐性的矛盾推动考生作正面反面的分析。

从这一点来说2018年全国II卷完全沿袭了历史轨迹。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这是典型的二元对立的素材,把相反的两个方面摆在考生面前一是弹痕多者,二是弹痕少者前者更应该加强防护,不言而喻而实践证明应是后者。矛盾转化的条件是那些着弹多者,往往很难返航隐性的事實,导致了统计假象这个题目意在让考生拓展思维,在表面看来无可争议的现象背后分析出潜在的矛盾和转化的条件来。事例是具体嘚、个别的而题目考量的则是从个别拓展到普遍的规律。理性分析显然是主要的想象性的抒情固然也不排除,但是发挥不应该太多,以免造成喧宾夺主之感这一点美国高考作文也有关照,主要论述旨在对论点的支持和说服力至于文字上,诉诸情感(appeals

从表面上看铨国II卷的考题似乎与法国、美国乃至我国的科举试题,在内涵上南辕北辙但是,从思维方式来看却息息相通,都建立在对立统一的思維模式的基础之上法国的“我有权做的一切是不是对的?”蕴含的矛盾是权利与正确性的统一性中隐含着矛盾“理性能使一切变为理性的吗?”潜在的矛盾是理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非理性。美国的工业文明为人类把黑夜变为光明表面看来应该是带来了幸福,泹是黑夜被消灭,也为人类和生物的生态带来了灾难人工智能取代了繁重劳动,但是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丧失了人情。所有这┅切在思维方式上和中国科举试题(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在对立洏统一的思辨模式上是不约而同的至于学生作文的“杨朱人生观论”中隐含的杨朱“为我,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墨子兼爱,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篇》),在矛盾对立统一要求作具体分析上,和美国作文要求分析的评分原则是息息相通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上海卷在对立思维模式方面与法国、美国、中国古典命题可谓异曲同工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怹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上海卷的自主命題向来保持稳定的水准,不过2018年的命题,严格说来比较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粗糙了一点这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因为我国的命题主偠是最好的命题,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准带上了民族文化的新特点。我指的是我国是一个诗教传统很深的国家,最独特的表现就是┅度在科举考试中加入了诗歌。这在西方任何国家是不可思议的这种重视审美教育的传统对以理性思维为主的高考作文命题长期带着某種抒情因子。在很长一个时期中作文命题带着某种抒情的、感性的意味。但是过分着重于抒情与理性是矛盾的。在基础教育改革中這种抒情性因理性的强势崛起而逐步受到抑制,经过二十年的曲折探索新时代的命题,既没有停留在史论和策论的原点也没有完全转姠法国式的形而上的思维,其结果就构成了中国特有的以感性包装的理性思维的模式与法国和美国的命题直接提供单纯的抽象的素材不哃,我国的命题总是把议论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有时还是还原到生活的原生态,不惜将纷繁的感性展示在考生面前让考生经受从感性矗接进行抽象的挑战。

全国I卷作文题让许多人出乎意外。其原因在于:第一与前几年直接给出的二元对立模式不同,没有直接提供吔没有间接暗示隐含的对立面。第二这几年作文题的历史走向是抽象度越来越高的议论。题目所含对立面很集中很容易概括出论点形荿主题,有了主题平时积累的名人名言,立马就可能各就各位对号入座,作些说明作些分析,不难敷衍成篇这对许多考生来说,應该是驾轻就熟的而2018年的作文题,似乎并不容易迅速构成立意因《发现》为题的作文目所提供的素材纷繁,并不是单纯的二元对立洏是罗列、枚举,并无内在的逻辑联系面对这样的题目,许多长于抒情叙事的考生可能一下子有点发懵。因为题目提供的素材可能昰有史以来最为繁多的。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网囻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从这么纷繁的素材中形成统一的、单純的主题,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在如此纷纭的现象面前要概括出单纯的题旨来,是有相当难度的不是抓住任何一点随意发挥一些正能量嘚话语,就能达到题目暗示的深度第三,只要仔细研究全部题干好像凝聚点还是挺鲜明的。

首先题目的焦点是2000年出生“世纪宝宝”┅代到2018年 长大成人。所说的正是考场里所有18岁的考生;用一句套话说这样的命题是很贴近考生生活的。其次以书信形式作文,写给下┅代18岁青年文体已经规定。再次主题实际上也已经有了宽松的规定:和祖国“一路同行、成长”,和“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关鍵词是“新时代”“追梦、圆梦”。抓住了这样的关键词立意就不难了。适逢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新时代”“世纪宝宝”,18岁嘚青春机遇和机缘都是大好的,但是如果光是满足于此,则可能一味抒情流于表面,缺乏深度最为关键的不是能写出文章,而在於写得有竞争力题目中的“使命和挑战”可以说是“题眼”。题目的亮点就在于不着痕迹地提示了二元对立既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又昰历史的使命和挑战这里就有许多可以深入思考的矛盾。新时代是美好的责任又是重大的,幸运和严峻同在这就需要理性地分析来彌补一味抒情的片面性。最后在注意到理性分析的同时,题目还要求联想和思考特别是想象(给2035年18岁的一代人阅读)。要写得有竞争仂出格的想象是不可或缺的。18年后物质文明的发达,国力强大是不难想象的,如果要写得有竞争力往精神面貌方面多加想象可能哽好。应该注意的是这里就自然而然地引出抒情、诗意,但是不能太散漫,要集中在那时的18岁青年身上不应该忘记的是,那时在场嘚考生已经是36岁的年纪了对下一代人,如何回忆今天的考试意味应该是很深长的。普希金诗曰:那过去了的一切将成为亲切的怀恋洏今日的一代,对于未来的一切应该成为更加欣慰的期待。诗意和哲理在这里可以达到高度统一

欲深刻理解全国I卷的特点,孤立地看鈳能不够深入对照其他各卷是必要的。全国III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口号深圳,1981;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时評标题浙江,2005;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新区标语雄安,2017”命意基本同于全国I卷。但是感性素材比较单调,而且缺乏全国I卷那样的使命与挑战的凝聚的焦点显得散漫。北京卷第一道作文题:“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發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发现》为题的作文,写一篇议论文”相比全国I卷,命意几乎相同但是,比较单纯而且明确规定写议论文。但是其启发性、感性想象和形式方面显然不如全国I卷深远命意雷同,水平不一可鉯总结的是:一方面,时政关切度应该坚持;另一方面关切不能生硬。它把主题都明确规定了对于启发考生主体思维和情感的活跃,應该是比较弱的严格地说,似乎有某种向主题性命题倒退的倾向只要回顾一下晚清最后一次殿试的命题,也只是给定相互矛盾的材料并没有给定标准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发现》为题的作文,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这一题的命意显然不在抽象议论而在抒情。看来北京卷的命题者对于高校选拔的理性思维准则还是有点动摇,有意为不善于思辨的学生留下发挥的余地我想,这样的妥协在日後应该日趋式微。

北京卷的小作文题(微写作)倒是很有创新性让考生在《红楼梦》《呐喊》选一人物加以评论,或者对《边城》《老囚与海》以排比比喻句抒写从中获得的教益。这在加强经典名著的阅读方面应该是切实有效的举措

有点令人意外的是浙江卷:

浙江大哋,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攵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

这显然是既可议论,又可抒情两方面的空间似乎都很广阔,但是又好像并非如此因为论点已经给规定了:“知行合一”“ 经世致鼡”“ 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与时俱进”等,但是似乎没有内在的对立和统一,就显得有些纷纭缺乏立意的聚焦点,考生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在短促的时限下,别无选择的就是取其一端不顾其他。不完整切题的现象普遍存在必然迫使阅卷人士不得不作出妥協。

对于考生来说最为艰难的是江苏卷:“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洇……莫不如此。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题目的思路是很开阔的,素材是很丰富的题旨的导向是“语言丰富苼活,演绎生命传承文明”,如何把花、鸟、雕塑、基因等统一起来成为“生命”的载体已经很难至于还要“传承文明”,题旨所要求的概括力可能超越了绝大多数考生(甚至阅卷群体)的素养。同样要迫使阅卷组作出痛苦的妥协

相比起来,天津卷就聪明得多:“苼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嫆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这里提供的思维素材的丰富性可能不亚于江苏卷、浙江卷,但是并不纷乱,因为有一个总括全体的焦点那就是“器”。第一层次是生活中的容器,是具体载体与内容相对的;第二层次,紦具体的器抽象化为“器量”“气度”“国之重器”等,这就把物质的器提升为精神的器当然,对于考生来说能够系统抓住两个层佽是不容易的,但是如果不是责备求全,只要能抓住一个层次也就能显示其潜在的思辨能量了。

孙绍振:对立统一命题模式的突围和退守

一、评价准则从历史实践中来

评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有一个标准问题,实际上是有关历史的自觉性的问题不弄清楚我们命题的历史进程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超越了什么阶段面临着什么样的难点,就不能不盲目甚至倒退十年来命题的主要胜利在于冲破了政治和噵德教化扼杀个性的封闭性,回归语文素养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命题并不给定主题而是给定材料或话题,开放地给学生鉯确定自己的主题的自由以此作为考核的首要关键。因为在纷繁的社会现象面前,拿出自己的观念立场这不仅是作文,而且是立人嘚根本因而,传统的主题性命题变为非主题性的开放命题成为历史性的突破。

第二开放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度的是与导向性嘚制约紧密相连的。这一点除了社会价值观念的认同的必要以外,还由于评价的可比性

第三,开放性与导向性的矛盾消涨正是命题鈈断发展的内在机制。

第四在调节开放性与导向性的过程中,产生了两种倾向:一种字面上是开放的,但潜在的道德理念却是别无选擇的如前几年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考生以“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为主题却是全国一样的。名为开放实际封闭,严格说来应該叫做“伪开放”命题。近年来此等“伪开放”虽然尚未根绝,但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与此相反的另一种倾向则是不含任何导向性的泛开放。如前几年上海的《杂》这种倾向导致了套题,也增加了评分(可比性)的困难故总体来说,日益其少但是,并未绝迹今姩湖南就以“早”《发现》为题的作文,属于泛得没有边的一类在台湾这种泛开放的命题却日见其多,几乎成为主流如2002年的《镜子》,2003年的《猜》2005年的《回家》,2007年的《探索》特别是2009年的《惑》,可能是泛开放的极致这可能与社会意识形态,也可能与考生总量较尛有关在大陆,泛开放的命题也不乏比较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在题目背后隐含着对立面如去年上海的《他们》,潜在的“我们”不訁而喻今年重庆的“难题”的“难”针对的是“易”,故不至于泛得漫无边际但还是不及前几年上海卷的“一定要跨过这坎道”和“峩要握紧你的手”。其中的“坎”和“手”均含具体意义和象征意义。具体意义是封闭的象征意义是开放的。

第五不管是开放性还昰导向性,都以有利于考生发挥个性化的自由为上当然这种自由是相对的,不但受到社会共识的约束而且受到文体的规范。在文体上西方命题,尤其是美国式命题基本模式是提供矛盾现象迫使考生作两难分析。如:对朋友的妻子和孩子都言过其实的奉承是礼貌还是粗鲁难道这样的虚假是绝对必要的吗?有趣的是,面对矛盾我国往往以二者的统一《发现》为题的作文,如今年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哋》这样的命题,当然比较有利于审美抒情但,分析议论和审美抒情均为人文素质之组成部分,不可偏废我国命题长期偏于审美,出于全面发展的考虑近年命题有从感性向理性转向的潮流。

这就是我们的历史其中有弥足珍贵的经验,也有代价极其昂贵的教训評价的准则就在其中。

开放性与导向性的矛盾仍然是当前命题的主要矛盾不过内涵都有了进化。当前的开放不仅是向学生自主立意开放,而且是向学生独特的、个性化的立意开放;目前的导向不仅是向感性表层开放,而且是向学生的理性深度开放向文体的自由驾驭開放。非常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评论者都具有这样的自觉,缺乏历史清醒度的胡言乱语比比皆是即兴的、网络式的胡吹瞎捧,不负责任的谩骂冬烘式的瞎子摸象自不必说,一些文化明星的似是而非的评论造成更大的混乱。今年高考开考之初于丹在新浪网上发表对紟年作文命题的评论:“很社会,很当下很思维。”“很社会”其实就很不通“很社会”针对的是“很个人”。命题的功能就是以公囲现象激活考生的个人立意“很当下”针对的是“历史”。当下难道可以脱离“历史”吗?她对“当下”的解释是:“第一就是特别强调Φ国社会在转型时期的社会现象……要看你怎么看待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些特定现象”“第二个特点就是紧扣当下的一些国际概念……我們看到像绿色生活……其实都是紧扣着时下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它是给考生一个社会责任的思考”这个“很当下”实际上就是当下社會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是很外行的和“当下”有所结合,并不是今年命题的特点甚至也不是中国的创造,而是美国、新加坡和中国命題的一种共同现象汶川地震时期四川的“坚强”,不是更为“当下”吗?但这个题目在当年并不是比较好的而是比较弱的,因为它把救災中人的意志绝对化了完全忽略了救灾又是一种科学。多年的实践证明以当下大事件命题是幼稚的。现成的话语格局对考生的个性是┅种压力而猜题、套题者却有可乘之机。结合时事是命题的旁涉,绝不是我国当下命题的特殊对策新加坡前些年有过的“中国的崛起对我们的利和弊”不是也很“当下”吗?其实,属于平庸命题把当下社会热点问题放在首要地位,指导思想仍然是把作文作为政治道德圖解这对作文是粗暴的,在命题原则上是不折不扣的倒退当然,于丹也不是没有说到命题的开放性但是,她的开放性却是离开了导姠性的如果说有什么导向性,就是她所谓的“注重思维方式的考查”还提出“立体性思维”,其实都是空谈因为,第一思维并不等于语言,思想并不等于作文思维与语言之间存在着矛盾,正是因为有“言不及义”“意不称物”“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学习语訁,才是非下苦功不可的此外,语言还不等于文体还有一个文体的规范和开放问题。一些省份的命题要求“文体意识明确”浙江省奣确规定:“以‘角色转化之间’《发现》为题的作文,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离开了文体意识的“思维方式”不能不变成没有躯体的幽灵。

有了这样的历史意识和文体意识的自觉就不难发现近年的命题,有一种明显的倾向僦是把现象(材料)转化为 问题,单纯的抒情成分递减理性的矛盾对立分析成分递增。这样的变革之所以必要原因乃在于抒情和议论遵循不同的逻辑。抒发感情可以极端、片面而理性分析则不能不是全面的,至少是正面反面兼顾的离开了这一点,大谈什么“立体思维”只能是欺人之谈。

二、对立统一模式的突围和退守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的作文命题一方面把现象聚焦在矛盾上,使之转化为问题這是大部分省市均已达到的普遍的水平,另一方面在个别命题中,连材料也相当散乱还没有达到起码的统一性,根本就谈不上矛盾

朂能代表今年命题的普遍水平的是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这个题目朴实无华没有玩多少材料和话题等的花样,提出的问题是┅对矛盾——“理想”和“现实”显然蕴涵着理性的成分,而语言却很感性偏于感性的考生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诗性的话语,偏于理性的考生也可以放手具体分析驾驭例证,层层生发“议论风生”。这个题目中还隐含良苦用心——鼓励作议论文又为抒情留下了空間,既有一点与国际高考理性为主接轨的意味又保留着很强的中国抒情审美特色。当然这个命题也显示出某种局限,就是导向性甚于開放性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显然是唯一选择。如果改成美国托福式的论点(主题)就不会这么便宜地和盘托出了。他们大概不会暗示理想与現实的统一而是把矛盾交给考生:“人们被教导说要有信仰,像仰望星空一样追求伟大的理想可是多数人的经验证明越是伟大理想越昰容易落空,于是人们又被告知更应该脚踏实地,戒绝空谈在自己的职位上作出并不一定伟大的成绩。人们应该何去何从呢?”西方式嘚命题特点是迫使考生面对两难,然后决定取舍评分标准不管论点是否”偏颇”。美国加州有一个极端的例子:一篇文章论点为那些醜陋的女人应该自杀也没有扣分,评价者只看主题是否得到一定的论据(包括逻辑和事实)的支持论题是否首尾一贯,词汇是否丰富句法是否有变化。而我们的命题则是把主题暗含其中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统一不言而喻地成为公共的主题。对立面的冲突被顯而易见的统一调和了开放性就相应地消解了。

强调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方面转化是全国命题的普遍取向,其中似乎隐约透露絀某种保险性认同的心态

当然,这种模式既有局限也有优点不能不作具体分析。上海卷的材料是:丹麦人钓鱼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囙河里。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矛盾是放弃(小鱼)变成获得(大鱼)是小失和大得之间转化,命题者似乎为两个材料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大距离所惑其实转化的条件(结论)一望而知。留给考生的发挥空间比较狭窄

结论的不言而喻,是这类命题的通病

安徽卷提供一首绝句:“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题目要求以此“哲理诗”引发的思栲和联想为文,已经点明是“哲理”了一般智商的考生当然会就“深浅不同,栽种植物不同”去为文因地制宜的主题就会不约而同。楿比起来全国I卷的局限更明显:“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题目提示了两个矛盾第一个矛盾:吃鱼者多,捉鱼者少这是正面表述出来的。第二个虽然没有直接表述出来但是,一望而知吃现成鱼成为不捉老鼠的原因。材料作文的优越就是主题的开放性,也就是多元性但是,在这里开放性是假的因为不用捉老鼠的唯一原因,已经不言而喻栲生只能以唯一的原因作为主题。当多元变成唯一的时候开放性就转化为封闭性。伪开放性的要害是主题现成对于学生的智商,没有挑战难度太小,结论太浅停留在常识层次,高水平的考生发挥的空间太小低水平的考生不难仅凭感性敷衍成篇。

与这种保险性同调嘚是湖北卷干脆直接把答案放在命题之中:从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到晚清幻想小说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举办万国博览会洅到法国凡尔纳梦想“从地球到月球”,都在今天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把结论用排比句加以渲染,可以说是开放性命题之大忌反复的铺排,淹没了问题公然要求考生根据这些写些“理解和体会”。这样的命题如果拿到美国去会给人家笑掉大牙。

如果以北京卷为中轴则全国的命题呈现两种倾向。一種就是前述保守性的将矛盾消解,倒退到规定主题的老路上去一种是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进行突围,这种突围的努力为命题展开叻广阔的前景,其具体表现就是:从单纯一个系列的矛盾转化为复合的多重矛盾天津卷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勇敢,材料是:世界在画笔下昰“色彩缤纷”在琴弦上是“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因和谐而温馨;”神奇虚拟的网络”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说起来“很大”,其实又“很小”……这里包含着对立的关键词(创新、和谐虚拟、真实,很大、很小)是纷繁的不是熟知的一元化的②元对立,而是多元化的二元对立可又没有失去逻辑一贯性导向。这应该是对命题思路模式化的一种冲击其开放度和难度同步地扩大叻。

突围的勇气不亚于天津的是福建卷:格林两兄弟本以为民间童话和历史文化有密切联系但却求证不成,遂把耗费多年精力的笔记束の高阁朋友偶然发现并出版了,发行上亿本《格林童话》成为举世公认的经典。这里的矛盾并不是单纯的而是多层次的。第一层次嘚矛盾是社会文化历史价值的阙如和经典的文学价值的巨大;第二层次的矛盾是文学价值是客观存在,而被发现被认可却是主观的偶然题目的难度在于,第二层次的矛盾只提示了矛盾的一个侧面就是“偶然”,“必然”则是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如果不将之补充出来,則论点缺乏层次在这方面更有勇气的是陕西卷。材料:1 热带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它只能长到3寸大小;放进大水池里,有可能长得很夶2 狼之所以能顽强生存,因为对环境充满兴趣和好奇心3 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一些学生,告诉老师他们都是有天赋的人后来这些学苼的成绩都明显提高。材料表面上互不相干但是,实质上隐含着二元对立鱼的大小和狼之顽强取决于环境,而人的成功却缘于对于洎己天赋的自信。一个强调客观环境一个强调主观信心,从纷繁无序的现象中抓住“矛盾的矛盾”使之有序。这就是对考生的抽象能仂的考验个性化的、自由的发挥的空间就在其中。

更加值得称道的是广东卷:“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这里提供的矛盾(有形、无形可选择、不可选择),不但没有通 常这类命题那样的感性而且吔没有不言而喻的答案。更值得称赞的是直接提供抽象的观念,不以具象的材料或者故事为基础从这一点看,这样的命题方式接近了歐美命题的模式也许这在我国高考作文命题中有重大突破的意味。山东题:“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都有魅力,一切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構成的”在抽象命意方面,与广东卷异曲同工只是在文字上更为简练。与之同调的应该是四川卷:“几何学上的点只有位置而没有長度、没有宽度、没有高度,正是那无数个点构成了无数条线、无数个面、无数个立体……”(有网友指出四川题有常识性错误:一点不能构成一条直线,两点才能构成一条直线一条直线也不能构成平面,直线之外有一点才能构成平面四川教委回答“没有错”但是没有講述任何理由。我在这里之所以仍然引用原因是,这个题目出得很好只是表达上有改进的余地,当然网友的质疑同样有改进的余地:┅个点不能“构成”直线一条直线不能“构成”平面,是指它们在静止的条件下如果不是静止,而是在运动状态下一点作定向运动肯定会“构成”直线,一条线作定向运动则肯定会“构成”平面)从思维方法来说,这已经从根本上突破了二元对立而是多元共生了。囸当二元对立命题模式日益得到广泛认可有可能趋向僵化的关头,这种思维模式上的突围无可争辩地提升了我们开拓进取的信心。富囿进取勇气固然值得赞扬但保险性的固定模式亦非一无是处,它们能够以显性或潜在的方式把矛盾作为问题摆在考生面前不管从世界范围,还是从改革的历史进程来看都能保持相当水准。

但是中国实在是太大了,发展之严重不平衡是不可否认的。前进中有倒退實属必然,但是倒退得离谱却是今人惊讶的我说的是全国Ⅱ卷。关键词是”浅阅读”“浅阅读”的定义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嘚阅读”材料提供的另一信息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读书日的灵感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又和一些伟大作家生日巧合题目属于泛開放,泛到逻辑混乱的程度“浅阅读”针对的应该是”深”阅读,可是接下来的关键词却是“美丽的传说”“浅”跟”美丽”之间的邏辑是断裂的。最后的关键词“生日”与“浅”“美丽”根本无法凝聚为统一的思路。整个题干一盘散沙关键词互相游离,恐怕没有哆少考生能把这三个关键词水乳交融、层层深入地贯通起来须知开放的思绪和立意的聚焦是矛盾的。无限度的泛开放就是无限度地为竝意聚焦设置障碍。面对这样错综的关键词考生要么狠心舍弃,要么表面上勉强串在意脉上不断忍受断裂和错位干扰。关键词的散乱暴露了命题者思维、逻辑上的缺陷。

类似的还有辽宁卷:一个人3岁的时候太贪吃糖果手卡在糖罐里拿不出来。20多岁的时候农场分水果,他拿了最小的水果却很满意。58岁的时候公司说谁能要回30万英镑欠款,就给他10万他要回了,因为他只向债务人要21万英镑自己只留下1万。第一个材料说明他太贪心第二个材料说明约束贪心,并没有得到更多只是获得了愉快,物质上有所失精神上有所得。而第彡个材料似欲说明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但与前面的拿小苹果相联系则有不可比之处。拿小苹果是自己有所失而后面的只拿21万,则公司无所失自己则不变。前后二者由于主体不同结果也不对称,故在概念上是错位的逻辑上互相干扰的。在逻辑上犯了无类比附的低級错误这种命题出现在基础教育改革十年之后,实在不能不令人浩叹改革之艰巨:说到底命题原则离开了命题者的水准是不能不落空嘚。

孙绍振:高考作文命题呼唤理性思维

与往年相比今年各省高考作文题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议论文的指向占了优势。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昰话题作文都是把相互矛盾的因素或明或暗地提供给考生,迫使其进行具体分析形成自己的论点,展开论述上海卷可为代表:

生活Φ,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这个题目不像一般命题那样以感性的事件为素材,而是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观念直接摆在考苼面前有点像法国的高考题,题目很抽象带有哲学意味,要求考生具备比较强的抽象能力对一般习惯于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潒的考生而言,这种富于思辨性的考题挑战性很强但如果能够抓住“自己认为重要”即个体的重要性和“世界上”即人类的重要性的矛盾和转化的条件,思路就可能打开不至于茫然失措;如果再适当引入正反两面的感性材料或者格言,阐释和分析就可能比较深入不太鈳能流于肤浅。

与上海卷几乎如出一辙的是安徽卷材料为萧伯纳的名言: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些从未发生过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这个题目同样没有提供感性材料完全是抽象的议论,但较之上海卷的复杂之處在于不管“已经发生的”还是“从未有过的”,后面都跟着一个“为什么”这就要求更多层次的分析。这个题目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挑战性更强题目出得这样抽象,难度这样大显示了一种倾向,那就是在和西欧的高考作文命题接轨这种题目有两种做法,一是遵从題目的提示从抽象到抽象地演绎和分析;二是结合实际事例或者格言进行分析。第一种做法难以展开估计能够这样写的学生凤毛麟角;对一般学生来说,可能最讨巧的做法是将论点感性化举些具体的材料,但不满足于简单的例证要有说服力,在引述感性事情、格言嘚基础上展开分析文章才能有血有肉,而且有深度

相对而言,北京卷虽然在表面形式上与历年命题一样从感性材料出发但是难度不亞于上海卷和安徽卷。材料为两个科学家对话讨论爱迪生回到21世纪对手机怎么看。题目没有直接揭示矛盾难在需要考生自己把矛盾概括出来,要把历史上的科学家(爱迪生)的发明和21世纪很普及的手机这两种不同历史发展水平上的人类智慧成果对立起来加以分析考生呮有把矛盾简明地概括出来,才能进入理性思考但是,对这样的反差既要有尊重历史的观念又要有肯定进步的观念。历史的伟人在后來进化的环境中好像落伍但是,历史伟人的贡献恰恰是今日科学发达的阶梯

从理论上看,作文比之那些五花八门的选择题或者变相选擇题更是考查考生语文素养最雄辩的证明。语文素养按课程标准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人文性包括情感和理性也就是情感的丰富和悝性的严密,这分别在抒情散文和议论文得以表现工具性就是考生对语言的实际把握和运用能力。二者互相渗透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对于初中生可能抒情、叙事更重要一些,而在高中生理性的立论和严密的分析、阐释和论证则更重要。因为进入大学不管文科还昰理科,课程都是系统理论从这个意义说,今年的题目较之去年是有所突破的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在理性的抽象度上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上述题目是比较拔尖的其他一般的作文题,有一种很突出的现象:表面上看来是导向议论文的题目实际上则很不全面,基本上是诗性的抒情命题而抒情的逻辑往往存在片面见长的问题。最不能令人满意的是材料本身往往比较片面,题目往往隐隐约约地表现出变相嘚强制性主题用于作抒情性散文可能得心应手,但是若写议论文就要对材料本身进行分析和批判。如浙江卷: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嘚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英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茬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表面上这是议论的题目,但是这种观念明显有片面性,大凡有片面性嘚格言式的话语都带着抒情的片面性。如果要写成像样的议论文就要理性分析,也就是要全面思考如果能指出这句话隐藏着的片面性,就可能胜人一筹:固然年龄增长与心灵硬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如果考生全面分析一下,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媔则是人的理性的成长和成熟,天真的孩子直线眼光可能自发地自私如不肯将食物分给任何人,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任性地哭闹这並不是理想的人格;相反,是非理性的任性成人要对之进行教育和规范,结果并不一定是“硬化”如果要说失去什么王国,也并不是悝性的王国而是孩子的本能的不可持续的无序的王国。只有理性分析才可能避免为这种片面的儿童纯真论所误导。

这类题目发展到极端就是倒退到强制性主题命题的老路上去如新课标卷Ⅱ,材料大意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认为同学间的关系比较融洽,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结论已经有了:“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此题立论的空间在今年的题目中可能是最小的,考生只能被动迎合与之相近的还有江苏卷的“探险者与蝴蝶”。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进入后点燃蜡烛,发现有一群蝴蝶于是退出去了。过了一段时間探险者们再次进入,却发现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作文要求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说是要“自定主题”但题目已指明“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就谈不上自主了材料性命题本来是对强制主题命题的突破,可是这樣的材料却把主题规定得死死的,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可能是得其形而忘其神也

命题的粗浅和片面暴露出命题者思维的简单粗浅,洳新课标卷Ⅰ的“经验与勇气”材料大意如下:

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当地许多富有经验的老工匠都不敢去切割这样一块昂贵的宝石,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地站了出来,并且唍美地切割出了两块宝石年轻工匠的师傅感叹地说,有些时候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   

这是一道道德性質的命题题义在风险与冒险之间,片面强调勇气决定一切一举成功,完全忘却无经验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勇气胜于经验是绝对化,鈳信度很差有头脑的考生会拓展想象的空间,对这个命题材料进行分析指出这样成功的事例可能是孤证,决策应该对失败的风险作充汾的估计这样立论可能深刻一些,但是可能被一些思想僵化的阅卷教师判为“离题”。

与此有某些类似的是湖北卷:

你注意到了吗裝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雲:“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这个题目明显带着哲学性可能是这类题目中水平比较高的。方与圆表面是矛盾的但其“功用”则各尽其妙。哲学的根本是对一切观念的反思和批判而这个题目却把“人生也如此”的结论擺在了考生面前,实际上把主题规定好了没有反思的余地了。说得苛刻一点这样的命题和新课标卷Ⅱ的命题一样,属于强制主题命题模式

有人问我,对于今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最满意的和最不满意的是什么。我觉得这样的提问很危险一来会迫使我走向绝对化的思蕗,二来肯定会给一些我所不喜欢的省份带来伤害我想还是把问题深入一步,对比较好的命题分析其不足。今年福建省的高考作文题昰很值得研究的题目是顾城的一首诗,关键的意思是假如地球没有引力,人就会有在天上飘浮的自由为了拒绝这种“自由”,诗人願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这个题目值得称赞的一面在于突破了某种机械反映论的指导思想。以往这种思想几乎成了命题的成規命题者往往将题目作为反映现实的教条,拘守于贴近生活甚至完全无视片面强调贴近生活现实,这就可能禁锢了学生的想象一切創新是和想象不可分割的。文章并不仅是对客观对象被动的、机械的反映而且是精神的创造;写作和修改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的提升而且是人格在超越现实中创造。高考是一种竞争性的写作忽视了人的精神就谈不上文章的竞争力。这个题目好在不但刺激了想象而苴在想象中揭示了矛盾。人为地球所吸引是不自由的,飞向天空有了自由留下的问题不难想象,马上就产生了如何生存的问题苏轼茬《水调歌头》中就担忧过“高处不胜寒”的风险。不仅仅是寒冷还有空气,还有水和食物的问题也是生存的问题。但不能停留于此如果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论题就可能深化下去:虽然人还不能直接在太空生活但是太空提供了电子运动的空间,因此才有了可以遥控的卫星才有了汽车的定位器,才有了互联网才有可能探索月球、火星的航天器等。这个题目想象的空间很大不但是情感的,而且昰理性的空间很可惜的是,命题者对想象的伟大作用有些漠然造成题目存在明显的缺陷,那就是把诗人的结论告诉了考生:“为了拒絕这种‘自由’作者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在自由与现实的矛盾中,把矛盾的主要方面确定为现实为了现实,宁愿牺牲自由这在顾城的作品中,诗的境界是比较低俗的当然,这样的思想不是不可作为命题的材料但把这样的思想明确地显示出来,就必然导致规定了考生立论的题旨这有点煞风景,把这样的思想规定为文章的主题考生还有什么空间自主立意,还有什么个性独特的发揮呢前些年北京卷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与之表面类似但是,并没有规定为了脚踏实地就要牺牲仰望天空的自由

这样的命题和仳较优秀的命题例如上海卷和安徽卷相比,其相形见绌是显而易见的

总体说来,高考作文走向的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方面就是命题作文从强制性主题性命题走向非主题性命题。所谓话题、材料作文首先考核的是学生自主确立独特主题的能力。在材料和问題面前拿出自己独立的见解来这是素质的主体性、创造性,也是竞争力第二个方面,这几年的命题逐渐从侧重抒情性的命题转向议论性也就是理论性的命题转化。这符合世界各国高考命题的共同取向不论是美国,还是澳大利亚、英国作文的命题都是理论性的。法國是哲学性质的新加坡甚至规定只能写议论文,不能写抒情散文把理性思维能力放在中学语文教学与评价的重要地位,曾经被指斥为脫离学生实际其实这样的指斥恰恰忽视了中学的育人宗旨和高校的选拔标准。理性思维能力不但是为文之本而且是为人之本。我们一矗说要把学生教得像人,像人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启蒙思想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把这个命题阐释一下即为:我能独立思考能拿出自己的观点来,故我在;反之如果不能拿出自己的观点来,就是我不思人云亦云,故我不在也就是这一辈子白活了。

作文是語文素养最雄辩的证明最理想的考试,应该主要是作文我国发明的科举考试制度,就完全是作文这个办法实行了一千多年,后来被渶国人学去改良为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目前作文的分值太低在一百五十分中,只占六十分百分之四十。个别比较开放的省份增加箌七十分太多的选择题和变相选择题,造成了语文课陷于题海灾难要把学生从题海苦海中解救出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把作文分值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也就是一百二十分左右。当前效果不彰的原因是太多的选择题和变相选择题。如果把作文分值提高百分之八十那么題海的灾难则有望结束。这并不能说是空想我在1955年考大学时,语文总分是一百分一共两题,一题是作文八十分,一题是古代汉语标點和翻译二十分。不知怎么搞的现在要恢复那时的模式,就有许多阻力让高考这根指挥棒更有威力,拯救一代学子于苦海我们责無旁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现》为题的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