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哪所医院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好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翻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报告-翻译系-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邮箱:dti@
您的位置: &&
&&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翻译专业综合改革试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翻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与任何一所高校的情况一样,专业是我院人才培养的载体,是我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专业建设水平和绩效决定着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
  2006年,教育部批准在三家高等院校试办翻译本科专业学位,培养翻译专业人才。截至2013年5月,共有106所高校获得教育部批准,试办翻译本科专业学位。其中独立学院开设翻译本科的院校有9所。四川地区开设翻译本科的院校有6所,包括四川省共有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2011年)、乐山师范学院(2011年)、西南科技大学(2012年)、四川文理学院(2012年)、内江师范学院(2012年)。我院是四川地区唯一一所开设翻译本科的独立学院。
  由于翻译专业为新兴试办专业,与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既有共同之处,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
  因此,我们必须进行专业综合改革。根据我院拥有英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朝鲜语、俄语、越南语、泰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11个语种专业这一特点,进一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创新设计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我院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避免翻译专业与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同质化,为翻译专业的建设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同时引领示范我院其他专业的改革建设。
  我院翻译专业综合改革的子目标主要有: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管理改革。
  1.教学团队建设。 围绕翻译专业的核心课程(如大学语文、古代诗文选、英汉对比、基础笔译、中西翻译理论与简史、基础口译,科技翻译、文学翻译、法律翻译、翻译项目实践、商务口译、金融口译等),以优秀教师晋丹等为带头人,建设一支热爱翻译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科研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要持有翻译资格证书,具备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健全的团队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要有健全的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2. 教材建设 根据我院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教材建设。首先,翻译专业将选用同类教材中高质量的、最新的优秀教材。优先选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和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并适当增加国外原版引进教材的使用。其次,今后五年内,我们将继续进行教材的调研,不断更新各门课程教材,更新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多媒体教学。组织教师,积极开发自编教材,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符合国家本科教学课程和教材要求。针对我院学生特点,编写一套专业方向课的特色教材,突出专业方向的优势。结合选用教材,编写与之配套的教辅用书 1&2 部,提高教学实际效果。
  2.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瞄准翻译专业发展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翻译人才的紧迫需求,借鉴香港大学以及英美高校翻译专业课程建设成果,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更新翻译专业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翻译专业核心课程群。加强协同开发,促进开放共享,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翻译专业教学资源。
  3.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研究社会对于翻译人才的能力要求,以此为据,深化翻译专业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产生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积极探索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翻译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结合翻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大幅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翻译实践,参加翻译志愿活动,发表译文,撰写翻译赏析等学期论文。配齐配强笔译实验室,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实验室,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
  5.教学管理改革。更新翻译专业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有利于支撑综合改革试点翻译专业建设,有利于教学团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建立健全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在专业建设的重要领域进行探索实验。
  6.积极开展翻译实践和科研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争取参加《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的&巴蜀文化学术精品的海外宣传工作&。
二、建设方案
  1、构建&层次化、模块化&课程组合模式。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语言基础+&翻译技能&+&专业综合&三大模块构建课程组合模式。语言基础课指英语精读、高级英语、英语泛读、英语外报阅读、英语听力、外台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语高级写作、大学语文、古代诗文选等课程。&翻译技能&课指专业必修课:英汉对比、基础笔译、中西翻译理论与简史、基础口译、高级口译等。专业综合课指科技翻译、文学翻译、法律翻译、翻译项目实践、金融口译、商务口译等。加强课程内容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加强课程建设,打造一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争取在8年时间内,建设好5门校级特色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
  2、建设一批符合我院学生生源情况的教材。针对独立学院翻译类专业教材缺乏的情况,组织教师编写一批与改革相适应,符合我院学生发展需要的翻译类专业教材,构建独具特色的教材体系。争取在8年时间内,出版4-6本专业的翻译类教材,包括《新视野英汉互译基础教程》、《文学翻译基础教程》、《翻译项目实践教程》等已经开始着手编写的教材。
  3、继续加强&1+N&(一个文凭+多个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推行多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毕业时,不仅要获得学历资格证书,而且要拿到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等级证、翻译资格、证教师资格认证、导游资格认证等多个证书,以此来增强毕业生的综合索质,提高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组织和培训,让更多的学生能拿到翻译资格证书。
  4、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在紧扣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十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教学的应用性、开放性和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采用启发式与互动式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以此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潜能,增强教学效果。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考核模式实现多样化,实行笔试、口试,机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5、加大教学质量建设的力度。以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出发点,加大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力度,加强过程管理,监控培养过程,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同时建立翻译专业的毕业生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实施毕业生质量调査制度,以及时调整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6、加强师资建设的力度。按学科和课程门类设置教师岗位,对现有教师按照岗位要求和业务特长进行学科定向和工作分工,促进专业发展。通过引入、进修及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双师型&教师等。通过几年努力,使每门学科都产生一两名在省内有影响的名师。
  7. 开展教研科研活动。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研科研水平,另一方面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向教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改革,通过五年的努力,产生一批较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成果。
  8、进一步加强翻译研究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我院独具特色的4 C(Center,Contest, Certificate, Cooperation) 实践教学体系为平台,夯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Center指翻译研究中心,Contest指翻译竞赛,Certificate指全国翻译资格证书,Cooperation指校企合作,建立翻译实践基地。深化原有翻译研究中心的各种活动,争取多出成果。在原有翻译实践基地的基础上,通过两至三年时间,再联系7-8个外资企业或翻译公司,作为翻译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签订实习实训协议,开展人才培养合作,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翻译实践能力和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具体工作举措(学年度)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
  1. 结合独立学院特点,对人才培养合理定位
  具有独立学科地位的翻译本科专业应培养何种规格的人才,是关系到学科专业定位是否准确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人才培养是否具有社会适应性的大问题。因此,在充分了解全国翻译专业开设和专业建设的大环境的情况下,结合我院和我系师生的实际情况,对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合理定位。
  独立学院属于教学应用型院校,办学定位以专业教育为主,不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有着很强的&地方性&和&应用型&的特点,其人才培养要为地方经济服务。因此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既要区别于老牌研究型高校偏重科研和理论,又要区别于高职学校和培训班只注重技能的培养。考虑到独立学院的生源和师资等具体情况,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应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有前瞻性,更要从目前的实际出发,正确认识自己与老牌高校的差距,不能拔苗助长。
  2.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
  系部认真学习领会党委书记、院长尹大家教授题为《把握专业建设正确方向,保证规模与质量同步前进》的重要讲话精神,系统梳理系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育人成果、就业、宣传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差距,充分利用系部师资和教学资源,经过请示学院领导,咨询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川外翻译学院祝朝伟院长后,系部会议充分讨论,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制定了2012级首届翻译专业本科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了2013级翻译本科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和系部通过校内培训、专家指导、校外进修,以及加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各种方式,对现有教师从专业水平、教学水平以及科研水平上全方位培养。力争在短期内每个科目都能有至少一个骨干教师。
1. 校内培训
  1)以课程质量监控标准为指导 切实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翻译专业开设一年来,在的主持和领导下,我院开展了非常有针对性的&课程质量监控标准试行&工作。系部在学院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配合,参与课程教学效果微格测试、结合教学大纲要求、专业备考以及在听课中发现的教师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总结,积极讨论改进措施。教师通过学习课程质量监控标准,参加教师发展中心的培训工作,在教学上有了明显改进。同时,系部结合本系翻译专业建设,提出了对高级英语、英语语法、英语泛读、英语听力等课程的改革意见。
  2)&以评促教&&开展优秀教案评选,加强样板教案建设
  本学年学院教务处开展了优秀教案评比,我系把教案撰写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本着&以评促教&的目的,成立了领导小组,拟定了样板教案建设计划,把优秀教案评比纳入样板教案建设的一部分。先后在系部从教研室到备课组,层层开展教案撰写讨论会和教案评比讨论会。通过层层讨论,层层选拔,在评选过程中,教师们进一步学习了教案撰写方法和备课方法,进一步深入对课程教学进行讨论。优秀教案的评比重在过程,通过一次次的讨论,学习,教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们在教案撰写、教学教法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重视青年教师培养 坚持公开课活动
  系部重视青年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的培养,在本学期进一步实施新教师培训计划,坚持&传帮带&,&以老带新,以老带青&,&一帮一&等传统的教师培养计划,坚持开展新教师公开课等课程讨论会。同时,系部为青年教师创造大量实践锻炼的机会,如任用青年教师负责策划指导口笔译大赛等专业赛事;安排优秀的青年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等。经过这一学年的成长,我系五位新进教师以及相当数量的青年教师在业务上有了突出的进步。
  4)口笔译班教师听课制度&
  在常规的听课制度外,鼓励希望在口笔译方面发展的教师长期对我院优秀口笔译教师进行跟班听课,为口笔译的教学培养后备教学力量。
  5)各种校内讲座、培训活动
  为加强翻译专业建设,学院在校内开设针对师生的相关讲座以及培训活动。
2. 专家指导
  1)专家座谈会
  2012年10月,在学院领导支持下,邀请到四川外国语大学廖七一、胡安江、杨全红3位翻译方面的专家为系部翻译专业建设、翻译课程设置、师资培训以及教学科研等进行具体的指导。
  2)课程研讨会
  2013年5月,邀请到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祝朝伟院长、张鹏副院长等五位老师来我系召开&翻译专业建设交流暨课程研讨会&。
  3)教学研讨会
  日,翻译系派系部教师代表参加了法语意大利语系的教学研讨会。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法德文系主任陈跃、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鲁长江教授应邀参加。会上法意系教师代表对于各种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外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川大的专家作了总结和指导。
3.& 校外进修
  派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内相关的校外培训,研修班等。
  1)2013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
  2)2013年外研社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研修班研修通知及教学示范课
  &输入为基础,输出为驱动:教学策略与实践&
  3)2013年高等学校外语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4)2013年8月教育部高校外语教育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三、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核心课程建设
  翻译专业的核心课程分为语言知识与能力模块、翻译知识与技能模块、相关知识与能力模块。一年来,我系加强翻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力争课程组合做到层次化、模块化,使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优化。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我系在中英双语的语言基础课程方面的建设加大了力度;根据翻译专业的学科特点,将语法、泛读、综合英语等科目与翻译类课程进行必要的衔接和体现,改革课程体系和授课模式。相关课程已申请建设院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
2.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配合核心课程建设,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系在本年度展开了相关课程的教材建设,把自编教材作为专业建设的一个重点工作来抓。同时,在口笔译类课程开始进行语料库的建设。
四、教学改革与科研工作
1. 教学改革
  1)建立听力能力培养体系& 将口译能力中对听力能力的要求作为听力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将课程教学目标细化到大学四年听力课程教学的每个阶段,使学生能将听力能力的提高与实际口译能力的提高相结合,能学有所用,而非只是一味地针对专业级别考试去应试;
  2) 开设高级翻译预备班 &专门针对专业基础较好,且有志在翻译上面有更多发展,或是希望考取翻译专业研究生的学生开设,在常规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翻译理论课以及人文知识类课程,弥补学生在常规课堂上吃不饱的现象;
  3) 建立人文素养培养体系 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有广博的知识面,熟悉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中西方两种思想文化的差异,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针对人文类课程课时量不足的情况,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课外阅读书目进行统一部署和规划,针对每个阶段需要掌握的人文知识以及阅读量进行统一管理。针对学生学习自觉性差的情况,实行专业课教师带班制度,对学生的整个阅读过程和阅读效果进行监控,以读书报告,读书会等形式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
2. 科研工作
  1)系部成立了翻译研究中心,加强翻译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科研力度。
  2)定期不定期进行教学策略、学习策略等学习,帮助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3)及时提供科研信息,让教师了解科研动态。
  4)通过校内相关培训和讲座,校外进修,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五、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基础体系的建立
  实践教学是翻译技巧运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课堂上的翻译练习和课后作业远不能满足对于翻译实践的需求。翻译系通过以下途径建立起实践教学基础体系:一是要求翻译专业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口笔译大赛;二是要求并鼓励学生参加口笔译资格证书考试;三是与翻译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建议翻译实践基地;四是进行校企合作,请翻译公司人员为我系翻译专业(翻译方向)高年级学生上翻译实践课,在翻译实验室建立的基础之上,教授翻译公司实际运作流程,翻译项目的承接与处理,以及翻译软件的使用,审校等等直接与市场接轨的翻译实践知识,同时校企双方共同进行语料库的建设,共同申报科研项目等。
2.制度体系的建立
  为配合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需要,制定了相应了政策,以促进翻译专业建设。教师方面,一是系部鼓励所有教师都考取人社部二级以上口笔译证书。教授翻译类课程的教师,三年以内必须考取口译或笔译二级以上证书。二是要求翻译科目教师(鼓励其他科目教师)承接实际翻译任务,要求笔译教师和口译教师每学年应达到相应的翻译字数和口译时数。系部应为教师提供参加口笔译翻译实践的机会,如系部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签订合同,系部教师承接外研社经典文学作品电子书的校译,与文轩集团合作,承接该集团部分口译工作。
学生方面,一是系部鼓励学生考取人社部三级以上口笔译证书。学生口笔译级别考试成绩纳入相应翻译课程学科成绩计算。二是规定高年级学生每学期必须达到一定量的口译实践时数和文字翻译字数。实践量纳入当学期成绩计算。
3.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估体系的建立
  合理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估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以及翻译专业的需要,应建立起贯穿大学四年的一个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除常规的教学规章制度如教学检查、听课制度、立体评教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如每半学期的学生座谈会)、教学评估制度、毕业生就业调查制度等等以外,还应针对翻译专业学生的特点采取翻译实践跟踪,翻译教材及教学材料使用信息反馈等具体措施。在评估体系方面,应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教材建设质量评价、毕业就业情况评价和专业实践质量评价等。此外,针对目前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的现象,结合翻译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毕业论文的撰写与评价进行改革,要求翻译专业学生,除要考取研究生(包括翻译专业研究生和其他专业研究生)的学生以及对翻译研究感兴趣的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撰写外,其余学生可用翻译作品加翻译报告的形式来代替论文写作。这样既有针对性,又避免了不喜欢或无能力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生论文抄袭或论文质量低的现象。
取得的经验成效
一、课程模式得到优化、教学资源建设出现成效
  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了修订和优化,&层次化、模块化&的课程组合模式基本建立。语言基础课、翻译技能、专业综合课等课程建设初见成效。建设起了一批院级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
建设的重点课程、精品课程
正在申报省级精品课
自编教材建设、语料库建设、题库建设
高级英语课文配套练习题库
笔译语料库
人文知识教材
英语四八级练习题库
错误翻译语料库
口译辅助练习册
人文知识练习题库
高级英语拓展读本
二、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1.双师型教师比例增加
  前我系翻译技能、专业综合课程的教师均具有二级口笔译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到60%以上。
2.教师学历职称大幅度提高
  本年度我系新增副高职称5人。
3.专业教学团结建设有成效
  围绕翻译专业的核心课程,以我系优秀教师晋丹、朱江芹、 罗建华等为带头人,已建设起一支热爱翻译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科研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学团队。本系教师邓小燕、罗莉莉、黄梦倩等青年教师,已迅速成长为我系骨干教师。
三、科研工作成效突出
翻译系学年教师科研情况
翻译专业听力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基于&1+N&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以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为例
元分析英语专业英语学习中的合作与自主
文学地理时空信息系统在四川当代作家作品中的应用:以阿来的作品为例
课题负责人
独立学院翻译专业听力&零课时&课程模式研究
高校专职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研究
独立学院英语学习&动机缺失&研究分析
语气词性别差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科技文本翻译过程中的反译问题
试论强化外语教师人文素养之路径
图式理论在英语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卓有成效
1. 翻译实践基地建设
  截止目前,共建设包括四川省翻译协会、成都翻译协会、传神翻译公司、成都语言桥翻译公司、成都译采翻译公司等实践基地5个。
2. 实习实训
  我系始终把课外实践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来抓。结合学院教务处及团委关于社会实践的相关文件精神,确定了本学年度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方案,随后组织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翻译系学年实习实训情况
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大学生就业见习计划以及教学实践、挂职锻炼、公益活动、红色之旅、勤工助学和问卷调查等
实习项目及情况
其余实践活动
与语言桥公司签订实训基地合同;
与传神翻译公司达成实习实训基地合作意向,并有意进一步共同申报科研项目;
大型专利翻译项目活动,参与人数近400人;
志愿者服务包括2012成都国际旅游展志愿者、2013成都财富论坛志愿者、第13届成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与技术展览会志愿者等。
3. 翻译比赛
1)成功举办了学院一年一度的口译大赛和笔译大赛。(附图片)
2)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口笔译大赛,以及其他专业性赛事,,我系有大量学生在比赛中获奖。
译系专业获奖学生举例
获奖学生举例
第九届口译大赛
2009级翻译2班樊皇第一名
第八届笔译大赛
2010级翻译7班谢萌奇汉译英第一名;2010级翻译8班刘旻杨英译汉第二名。
第四届中译杯口译大赛
2009级翻译3班马丽莎三等奖,本科段第一名
第13届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四川省总决赛
2010级金融5班刘茂璐获总决赛季军
第六届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
2011级翻译7班郭梦云获一等奖
英语单词王大赛
2011级翻译7班张静获&英语单词大王&称号
第十届英语快速阅读王大赛
2010级翻译8班刘旻旸同学获竞赛一等奖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海伦&斯诺翻译奖&
2009级翻译2班学生张珊&英译汉&组三等奖
存在的问题
  对于全国第一批开设翻译本科的独立学院来说,翻译专业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以及在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的的制定和完善上,独立学院都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母体学校的资源,以老牌高校翻译专业建设为借鉴,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从独立学院实际出发,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翻译能力培养为目标,探索出一条适合独立学院翻译本科专业建设的发展之路。
下一步工作意见建议
  建议:改革翻译专业学生学籍管理,将翻译资格证的考试和专八考试共同纳入学生毕业成绩和学位成绩计算。以促进学生重视翻译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
附:相关图片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翻译系 &
Copyright &
chengdu institute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中国·四川·成都 & 邮编:611844三峡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学位授予门类
专业情况说明
0203金融学类
经济与管理学院
0204经济与贸易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与管理学院
0301法学类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0401教育学类
教育技术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0402体育学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0501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
校级及省级品牌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
文学与传媒学院
0502外国语言文学类
外国语学院
校级特色专业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0503新闻传播学类
广播电视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
0701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
校级品牌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0702物理学类
校级品牌专业
0703化学类
生物与制药学院
校级及省级品牌专业
化学生物学
生物与制药学院
0710生物科学类
生物与制药学院
生物与制药学院
0802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与动力学院
国家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卓越计划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机械与动力学院
卓越计划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与动力学院
0804材料类
金属材料工程
材料与化工学院
省级产业计划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材料与化工学院
0805能源动力类
能源与动力工程
机械与动力学院
0806电气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国家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卓越计划专业,省拔尖计划专业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0807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省级产业计划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0808自动化类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校级品牌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0809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校级特色专业,省级产业计划专业,卓越计划专业
物联网工程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0810土木类
土木与建筑学院
校级及省级品牌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计划专业
0811水利类
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与环境学院
国家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卓越计划专业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水利与环境学院
省级产业计划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水利与环境学院
0813化工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材料与化工学院
省级产业计划专业
生物与制药学院
省级产业计划专业
0814地质类
土木与建筑学院
0822核工程类
核工程与核技术
机械与动力学院
0823农业工程类
农业水利工程
水利与环境学院
0825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水利与环境学院
省级产业计划专业
0828建筑类
土木与建筑学院
土木与建筑学院
0830生物工程类
生物与制药学院
校级及省级品牌专业,省级产业计划专业,卓越计划专业
1002临床医学类
校级及省级品牌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医学影像学
国家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
1005中医学类
1007药学类
1011护理学类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水利与环境学院
国家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
水利与环境学院
1202工商管理类
经济与管理学院
校级品牌专业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
1204公共管理类
公共事业管理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1206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经济与管理学院
1207工业工程类
机械与动力学院
1209旅游管理类
经济与管理学院
省级产业计划专业
1302音乐与舞蹈学类
1303戏剧与影视学类
播音与主持艺术
文学与传媒学院
1304美术学类
1305设计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
校级特色专业
校级特色专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哪所职业学校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