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被什么吸引了我作文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结合新媒体 吸引青少年
编辑:李彤
  本报西安9月28日电(记者方敏)第二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28日在西安正式启动。本届大赛主题为“龙腾梦圆”,取义中国腾飞、中华梦圆。“诗词中国”同名手机客户端也于当天上线。
  本次活动在传播手段上将图书、报纸、刊物等传统媒体和客户端、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相结合,力争打造“最贴心的诗词社区”,让更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到诗词创作和欣赏的行列中。在当天的活动上,第二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青少年分赛也同时启动。青少年分赛是一项专门针对青少年群体的诗词创作比赛,目的是让青少年诗词爱好者有一个独立的相对公平的参赛平台,激发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如今,科技的发展已经使传播媒介呈现越来越多的样态,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愈显如日中天之际,号称“第五媒体”的手机短信又粉墨登场。传播新媒介的不断出现,自然引发人们对原有旧媒介的重新考量。而这其中,报纸这种最传统的大众传播形态如何调适自己的位置,成了一个争论非常激烈的话题。  一、传统报纸的困境  其实,具体争论报纸的印刷纸张形式还能不能发展或者还能存在多久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决定传统报纸是否延续的命脉只有一个,那就是:以这种媒介形态来接受信息的受众需求还能存在多久。有受众需求,它就有存在的意义,否则,就会无可避免地“沦落”到标本的价值。那么,现在受众对报纸的实际需求又是如何呢?作为一种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报纸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虽然它所扮演的传递者角色仍然十分重要,但摆在全球千千万万报纸从业者面前的严峻现实却不容回避:  其一是报纸读者在媒介受众中比例份额在持续地下降。由于媒介的多样性,报纸的市场份额收缩是必然的,市场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以美国为例,最近几十年来美国日报的销量在持续下降,特别是那些发行量大的报纸。美国报纸销量的黄金时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年,到1947年达到顶峰。据1996年出版的《Press and America》称,1947年仅纽约6家日报的星期天刊期发行量就达到1010万份。这个数字比2001年美国十大星期天刊的期发行总量还要多(后者约970万份)。当年纽约《每日新闻》的晨刊期发行量达240万份,如今全国已没有一家报纸达到这个数。1990年美国有5家报纸的平常日刊(指周一至周五的报纸)期发行量超过100万份,如今超过这个数的只有3家,即《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纽约《每日新闻》的数量也跌至73万份,再也难见昔日辉煌。[1]  其二是在一个视觉传播愈来愈彰显的时代,报纸这种以文字传播为主的媒介越来越失去强势媒体的地位,而电视、互联网等电子媒介日益凸显其主导媒体的地位。正如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指出的那样,由于在后现代文化中影像文化的特殊优越地位,使电视在新闻场中的经济实力和符号表达力都占据上风,进而对其他媒介(比如印刷媒介)构成了一种暴力和压制,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生存。[2]  其三,报纸的读者日趋老化,作为维系报纸可持续发展的年轻读者群体数额越来越小。根据美国报业协会统计,成年人有67%阅读报纸,但是18至24岁的青少年人口中只有52%的人读报。欧洲“青少年和出版人长期观察”的主席切凯里尼认为,过去10年里欧洲的报纸失去了大约10%的年轻读者,而来自西班牙的统计则更遭,几乎没有年轻人买报,在家里浏览报纸的年轻人也只有24%。年轻的一代玩电脑、看电视、上网络,但就是不爱看报纸。[3] 日本年轻人平均每天只花10分钟看报纸,而看电视达长达5小时。德国一个专门针对青少年读报情况的调查显示:20年前,有70%多的青少年是报纸读者,而到了2004年,只有51%的青少年愿意看报纸了。20年间,青少年读者流失比例高达20%。[4] 美国著名的报纸发行人威廉·迪安·辛格尔顿(William Dean Singleton)曾这样断言:“如果我们不去吸引较年轻的读者,在全部老读者死光后,我们将会失业。”[5]  二、让报纸走近青少年  从报业的发展来看,历史上报纸的发展都是抓住各个时代青少年读者的结果,报业的萎缩也正是青少年读者不断流失的结果。西方报纸的发行人都认识到,今天的青少年一旦远离报纸,就很难在明天把他们重新吸引回来。而明天的社会经济命脉将掌控在他们手里,所以他们不仅是明天报纸的发行市场,更是重要的广告市场。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像保护生态环境中的物种一样,许多国家发起了保护媒介生态中的报纸的运动,而这场运动的操作核心就在于:千方百计扩大报纸在青少年中的地位和影响,保持报纸的青春和活力,从而使得这一年老的媒介继续绽放新枝。  青少年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如何让报纸走进课堂,在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展的& NIE& (Newspaper in education教育中利用报纸)和& READ ME& (大家来读报)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这其中,以美国的实践最为突出。  美国NIE做得最好的报纸当推《纽约时报》。《纽约时报》早在60年代即开始NIE工程,而当时并无电子媒介的冲击。报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以该报强大的文化科技教育内容影响下一代,同时为自己培养未来读者。《华尔街日报》不仅向大中学生优惠提供半价的报纸及其电子版,也设有专门机构精心编辑出版每月一期的“课堂版”。“课堂版”是一份4开小报,24页,随大报向校园读者免费赠送。报纸内容深入浅出,将身边生活与金融理财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可读性很强。跟随这份“课堂版”送到教师们手中的,还有一份16开12页的教师辅导读物。该读物提供了本期“课堂版”封面故事的内容提要及文章的关键段落、主要文章的主题和关键概念、难题解答、教师提示、针对主要文章的练习题、各类文体写作要求等。发行量在美国排第八的《长岛新闻日报》也被认为是美国& NIE& 做得最好的报纸之一,该报每周星期二、星期四和星期五共3次在报上刊出名为《学生简要新闻版》的彩色教育专版,向学生解读当前重要的或有趣的新闻,很受师生们欢迎。  近年来,美国各类报纸,特别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日报都把触角伸向学校。这些报纸通过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或创办辅助性刊物和印发相关资料,扩大报纸在学校的发行量,千方百计地培养青少年阅读报纸的习惯。这一做法的结果,既扩大了未来潜在读者的队伍,又扩大了报纸现实的发行量,且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因而效仿者不断增多,成为美国报纸运作一个十分有趣的新景观。据美国报纸协会统计,全美国约有一半的日报公司参与了该项教育计划,这些日报公司的报纸发行量占全部报纸发行量的近90%。2000年全美国有950家日报定期开展NIE工程。这些报纸向全国10.6万所学校提供报纸,有38.1万位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报纸提供的内容辅导学生,当年美国日报的学生读者达1450万。报纸教育计划成为报纸产业一项重要举措,报纸产业试图将培养报纸阅读习惯作为确保报纸产业未来发行量的一种手段。[6]
第一页1&&&
我有话要说……
欢迎,&&&已有0条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吸引了我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