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算职称吗”是头衔还是职称

> 北大博导制度变革 博导仅仅只是一个工作岗位
北大博导制度变革 博导仅仅只是一个工作岗位
博导不是职称,也不是荣誉称号,仅仅只是一个工作岗位
2005年7月初,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一经公布,北大研究生院便不断接到咨询电话,为何在今年的简章上找不到一些博士生导师的名字?
7月9日,北大研究生院副院长王仰麟向外界宣布,北大在历史系、教育学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等4院系实行试点改革。从2006年开始以上各院系新生入学后由自己选导师,没有学生选的不再是博导。人事部门对博导进行一年一度的审查时,发现学术成果不突出,又没有科研项目的博导,可以不准他招生。
在中国实行了25年的博导制度,今年夏天终于出现一丝改革的迹象。
  博导到底是什么
事实上,据《瞭望东方周刊》了解,从今年3月起,这项改革就已经悄悄在一向得风气之先的北大拉开帷幕。《北京大学遴选博士生导师办法》在当月出台,目的是“打破博士生导师固定资格制”。
通俗地说,就是过去一旦被评为博导,即使没有可“导”的学生,仍然是博导,但是现在招不到学生就不再是博导。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钱振刚,已经做了两年教授,明年就可以带博士。对于他来说,做博导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一种荣誉感”。除此之外,从教授到博导,他切身感到了荣誉之外的“实惠”。
“有了权力,就是取舍学生的权力。”他对《望东方周刊》说,“还有工作量差别,带一个博士一学期相当于十个课时的工作量,有的导师多带几个博士,就不用辛辛苦苦地给本科生去讲课了。”
“看一下博导的审批手续就知道,跟教授差不多,博导一直被当作职称来用,而且是比教授更高级的职称,因为一般只有先当了教授才有资格申请博导。”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联芬说。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志光认为,“实际上,博导被认为是介于教授和院士之间的职称。”这是高校教授们对“博导”的一般看法。
在管理部门那里,“博导”这个词汇却有另外一番解释。“博导不是职称,也不是荣誉称号,仅仅只是一个工作岗位。”教育部学位办公室马玲女士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不仅在名誉上博导享有其他教授不能企及的地位,在实际待遇上博导也较普通教授为优。
北大学位办主任郑兰哲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北大岗位津贴分为ABC三个等级,每类又分为三个等级,A1年津贴5万元,A2是4万,A3是3万,B1是2.5万,B2是2万,……以此类推。一般情况A类要求是博导或教授,B类是副教授,C类是讲师,如果副教授成为博导就有可能从B类升到A类,如果失去了博导头衔,就有可能从A类降到B类。博导的特殊地位在各高校招聘教师时表现得更突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人事处劳资科居老师介绍,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分为三种岗位,博导才有资格竞聘二岗,一般教授只能去三岗。二岗比三岗一年的岗位津贴多7000块钱。该校人事处的张老师还透露,博导和一般教授的待遇差别在住房和科研启动基金上也有体现。
对于学者来说,不给本科生上基础课,就可以腾出时间来搞科研,有了成果就容易申请到项目,有了项目也就有了钱,这在中国高校中是个公开的秘密。
马玲说,“博导享受什么待遇教育部没有统一规定,具体的由各个学校自己把握。”
  谁让博导闪着金光
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博士生导师资格由国务院学位办审批,只说任命不说罢免,就有了终身制的意味。从1993开始,博导审批权逐步下放到有博士点的各个高校。
“博导是一个工作岗位,但事实上被当作资格和身份使用,代表权威的学术地位。在学术会议上介绍学者时会说,‘这是某某教授,博士生导师’,学者的名片的名字后面也标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专门研究高校管理的周海涛对《望东方周刊》说。
周海涛认为,博导的总量比教授少,物以稀为贵,所以就显得比一般教授高级了。国外从来不会有人自称是博导,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荒唐可笑。
以美国为例,讲师只要有成果和项目就可以带博士,而且相对来说,审批也容易。美国是由独立的学术机构审批博导,而中国由学术机构和行政机构共同审批,而专家的一票和校长的一票分量是不一样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分析了博导“奇货可居”的原因:教育部对高校科研能力的排名是按博士点的多少为标准的,所以各高校拼命申报博士点。今年全国新申报的博士点就有2600个,申报博士点需要有学科带头人,一般学科带头人要求是博导,所以有些学校为此去其他院校挖或者借博导,有了这个需求,博导自然更值钱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一个学者从博士到教授,最快只需要7年时间,之后从教授到退休,漫长的三十年学术生涯,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博导就承担起了与教授的分层作用。而美国的教授分为8个等级,每过几年根据学术成果就可以提高一级,这个等级又与工资待遇挂钩。”许纪霖说。
刘志光认为,当前的博导制度造成了学术界权力和利益的结合,审批权掌握在学校手中,这样大学里当权的人都可以挂一个博导的头衔。“当博导的好处不容置疑,当了博导争取基金和项目就容易,就拿分房子来说,同等条件肯定是博导优先。”
“良莠不齐的人变成了象征学术权威的博导,而且是终身制的,学术评价的科学性就会降低。学术评价本来是由学术成果衡量的,现在是被博导制度格式化了。这样下去学术创造力会慢慢消失。”刘志光不无担忧。
  博导制度改革前景预期
按照北大此次博导改革的说法,招不到博士的老师就不再是博导。
“北大从来就不缺学生,博导能招不到学生吗?再差的博导在北大,也有一排的学生求着做他的学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张丰表示怀疑。
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北大学位办主任郑兰哲解释了这个问题。
以前是博士入学前选导师,有可能出现张丰说的情况,现在是入学后选导师,北大平均每个博导招1.2个学生,按这个比例,比如一个教研组有5个博导,就可以招6个学生,如果其中两个博导带两个学生,就必然有一个博导没有学生。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仰麟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北京大学这次博导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淡化博导的光环”,放松博导的门槛,让有能力的人进去,让没能力的人出来。引进博导的竞争机制,提高博士生教学质量。
也有人认为,北大的博导改革实施起来肯定有阻力,在院系掌握实权的博导,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而有些学生又愿意找个不太严格的导师混学历,二者也能达成默契。
因为博士生学制一般是四年,如果一个博导今年招了一个博士,即使以后连续3年招不到学生,只要这个博士还没有毕业,博导身边还有学生,就仍然是博导。只有连续四年招不到学生才会失去“博导”光环。
博导的入口放松了,就要有相应的退出机制。北大每年招博士生名额限制在1400名,每年又有很多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到博导行列,就必然要求一部分博导退出。
周海涛认为:“打破博导终身制,有利于提高博士生的质量,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秩序。”
“学校的评比制度和教授的激励机制是改革的根本,这是个良好的开端,但是还要一步步改下去。”许纪霖说。
郑兰哲也表示:“因为博士的学业周期长,改革的效果要几年才能看出来。”王仰麟认为,北大的改革没有普遍推广的价值,“我不赞成其他院校都来效仿,因为不同的大学、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情况不同,所以北大也是在部分院系试点,不搞一刀切。”
郑兰哲觉得这个办法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导师对自己的学生要求很高,宁缺毋滥,就有可能招不到学生,还有一些冷门专业的,也有可能不被学生认可,招不到学生,而这些导师的实际水平都很高。
周海涛评价说,“虽然还有很多问题,毕竟是一个进步。”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作为互联网信息传播之用,版权与马可资讯无关。文章观点及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文章内容有误需做稿件删除处理,请发邮件至
财富稳涨!这些你需要知道
房地产网络人气榜!
宝马7系 2016款 750Li xDrive
选房看房 买房无忧!
长安CS75 2014款 1.8T
有面子!DS 6 尊享版 SUV(图)讲师、教授、副教授、荣誉教授这些职称头衔区别到底在哪?!-微众圈
微众圈,我的微信生活圈!
讲师、教授、副教授、荣誉教授这些职称头衔区别到底在哪?!
摘自公众号:发布时间: 16:17:20
前几天诺贝尔奖一出炉,各校纷纷报道“我校Professor.XXX获诺贝尔奖”,“我校Honorary Professor.XXX获诺贝尔奖……”不禁傻眼,到底什么是Full Professor, Associate Professor, Honorary Professor?小编本着勤学好问的精神调查了一番,现在将学术圈里的各种title整理后,也给大家做个基本介绍。 英国大学、美国大学与中国大学职称的对等关系:关于英国大学里的职称介绍 在英国大学的课堂上,你会接触到Professor,Reader,Senior Lecturer和Lecturer等,他们遵照严格的体系一级级往上晋升: Professor 意为教授,是英国大学向资深学者授予的最高学术头衔。有的Professor在院系里担任院长或者系主任,又被称作Chair Professor;有的不担任院系的行政职位,被称作PersonalProfessor。英国的professor并不等同于中国的教授。在英国当上Professor要比在中国当上教授难度大得多。Reader 字面意思是读者,是英国大学授予研究或学术成就名扬海内外的资深学者的头衔,它比Senior Lecturer高一级,比Professor低一级。要想成为Reader,需要具有优良的学术出版物,获得过研究资助并有外部推荐。Senior Lecturer 字意是高级讲师。在英国大学里,SeniorLecturer需要具有良好的教学和行政能力,又要展示出很强的研究能力。从级别上看,它介于普通的Lecturer和Reader之间,需要先晋升为Reader,然后才有机会成为Professor。 Lecturer 字意是讲师,但并不等同于中国大学里的讲师。在英国大学里,它是初级的学术头衔,负责开设讲座课程,带领研究小组和指导研究生。 英国大学里还有一些教学头衔,如Assistant Lecturer(助理讲师),Demonstrator(指导人员),Seminar Leader(研讨主持),Associate Lecturer(副讲师)和Graduate Teaching Assistant(本科生助教)等,它们比Lecturer低,不算是正式的学术头衔。 英国大学里还有一类走纯粹研究道路的人,他们的头衔如下:Professor Fellow 意为教授级研究员,是授予研究者的最高头衔,相当于走研究道路的Professor。拥有该头衔者一般只进行科研,不从事教学。 Senior Research Fellow 意为高级研究人员,是一种高级研究头衔,相当于教职头衔中的Reader或Senior Lecturer。拥有该头衔者往往是有名气的学者,只从事科研,不进行教学。 Research Fellow 一种博士后研究人员,是初级的研究头衔,相当于教职人员中的Lecturer。一般来说,Research Fellow需要具备博士学位。 Fellow 这个头衔往往跟金钱有关,如研究者拿到一笔研究经费,或者获得大学里长期设立的某项研究捐赠等,在往上晋升时,还需要拿出国际知名的研究成果。 除上述三种外,英国大学里还有一些研究头衔,如Research Associate(助理研究员),Research Officer(研究人员)和Research Assistant(研究助理)等,他们等于Research Fellow,不算是正式的研究职称。 介绍完了英国大学里的各种职位,那么小YUN再给大家介绍下中国大学里的职称~ 关于中国大学里的职称介绍 中国大学里教师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级别助教 新教师在未受聘为讲师以前先从事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教学辅助工作,以熟悉大学的基本教学条件和教学的组织。助教也可以由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担任。在很多国家都由博士研究生承担助教的工作,而不再专门设置助教这一级别的教职。 助教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教学。助教辅助大学教育的主导方面是协助由教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课程教学系统正常工作。他的工作方式主要呈现为两种:一种是协助教授工作;另一种是协助一门课程的展开,而这门课程可能是由多个教授共同承担,也可能是由教授指导,由助教本人开设的。教授从自己的研究生里挑选两位来协助备课、整理资料和组织课堂教学,这种是最初级的“助教”。 讲师 能够独立开设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的大学教师。讲师也有不同的等级。优秀的讲师完全可以把他的课程开设成对本门学科有巨大贡献的基础课,而他的教学方法、实验方法和基本规范将成为学生必修的一级台阶,借以达到大学教育的基本要求。讲师也可以做一些初级的工作,基本上是去填补教授和副教授正常教学所遗留下来的空缺,来使整个教学系统趋于完善。另外,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完整的教学单位,会特聘讲师来讲授一些自己的教授不能承担而学生又必须学习的课程。比如,当年的北大,只有专职教员才可能成为教授,而兼职的一律称为讲师。在当时著名的讲师中有梁漱溟、鲁迅等。这就说明,讲师的水平不一定比教授差,只是他们承担的任务有所不同。 副教授 副教授原则上不仅具有开课的能力,对本学科的整体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自己主持研究项目,而且能把最新的研究用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不断开设成新课。他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授业,一方面训练学生去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传道。所以严格地说,一个副教授既然已经是一个“教授”,他就必然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能力指导他本专业所有“求学的人”包括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并完成毕业论文。上面提到,副教授在知识水平上未必要求比讲师高,但其任务的性质不同,在知识和方法的教学中,他也比讲师在大学系统中有更大的责任。在知识上,要求他对本专业的全部知识有通盘的了解,同时在一个问题上有专深的研究;在方法上,要求他对本专业的所有方法都了解,而他自己对其中一种方法有着熟练的掌握。他不仅可以指导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完成研究,而且在博士研究生所采用的方法略超出本学科已有的方法甚至是采用全新的方法时,同样能够根据本学科方法的规范保证论文高水平的完成。 教授 教授是大学里的主体,大学里主导性的工作是由教授承担的。教授的职能与副教授不同。在知识上,对教授的要求与副教授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在方法上有个重大的差别:一个教授不仅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本学科已有的方法,并且他必须对本学科的方法论作出过贡献,也就是说,他在遇到一个课题时不仅知道如何运用已有的方法来解决它,而且能够或者已经创造出某种方法来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思路和手段。教授和副教授一样要承担本科生教学和指导研究生的工作,特别是指导研究生在现有的知识、方法储备中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利用时,去完成开创性的工作。除此之外,教授还要促进本学科全世界范围内 的发展。他必须对本学科有清晰的了解,和本行的专家有便利的交流,通过定期主持学术会议和学术项目的方式来培养和训练本学科的高级研究人员,领导他们进行集体协作,以完成科学所提出的任务。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学位办公室对博导的解释是:博导不是职称,也不是荣誉称号,仅仅只是一个工作岗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联芬这样定义博导:“跟教授差不多,博导一直被当作职称来用,而且是比教授更高级的职称,因为一般只有先当了教授才有资格申请博导。”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志光认为:博导被认为是介于教授和院士之间的职称。这是高校教授们对博导的一般看法。除了那些真正在大学里面有编制的职位,大家肯定也听说过一些其他教授的名称,如“客座教授”,“荣誉教授”……那么跟着小YUN一起来看下吧。 关于一些其他与“教授”相关联的职称 1、现下“教授”都是聘任制的;2、“特聘教授”,顾名思议,是特殊(特别)聘任的教授,本身是教授;3、“客坐教授”,是“客情”聘请的学者,不定期的来作报告,搞讲座。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员、企业家、发明者,等等;4、“兼职教授”,校际间、学校与社会间,互相聘请讲课的教授。本身是教授,实际讲课或搞科研、带研究生。5、“荣誉教授”,是对知名的老教授、有成就的老领导,授予的荣誉称号;6、一般教授,是大学聘任的正高级职称,既上课、又搞科研、带研究生,也是学术带头人。 01特聘教授 |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特聘教授应聘条件1. 一般具有博士学位,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自然科学类原则上45周岁以下,人文社会科学类原则上50周岁以下,特别突出和紧缺的人才,年龄可适当放宽。2.国外应聘者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国内应聘者应担任教授或相应职位。3.胜任核心课程讲授任务。4.学术造诣高深,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5.具有发展潜力,对本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领导能力,善于培养青年人才,注重学术梯队建设,能带领一支创新团队协同攻关。 02荣誉教授(名誉教授)| Honorary Professor 荣誉教授通常是高校授予在学术界有突出贡献的学者,是一种荣誉称号。一般是给在学术界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来表彰他们的成绩。这是一种很高的荣誉,授予者和被授予者也没有合同上的约束。荣誉教授只有名誉没有义务,只需要“授予”称号就行了,一所大学授予某人这一称号以后,这个人可以永生不再去那所大学。国外一般只授予荣誉博士,较少授予荣誉教授的名称。基本上荣誉教授都是一些诺奖得主。 03客座教授 | Adjunct Professor 与荣誉教授、名誉教授性质一样,是一个荣誉称号,但不同的是,荣誉教授只有名誉没有义务,只需要“授予”称号就行了,一所大学授予某人这一称号以后,这个人可以永生不再去那所大学,客座教授是有义务的,要为对方做事,通常是做报告,或者是合作研究,因此需要资格审批。 目前国家对客座教授的资格并无统一规定,但各校自己有规定,严肃的大学,要求对方首先要有教授职称,因此周星驰这样的名人不能被聘请,对方仅仅是副教授,或者讲师,也不能聘,还要有二人以上的本校正式教授推荐等等。最后,要签订合同,签订合同以后发给证书。不严肃的大学,明星一类人都是可以请的。 04讲座教授 | Chair Professor 讲座教授是法定大学颁授予全职教学人员中拥有崇高学术地位或重大研究成就的教席名衔。虽然在各大学规定不同,但作为荣誉性质的名衔,讲座教授常可不受一般教授授课时数,以及退休年龄的限制,是一所高等大学具有最高学术地位的学者。 在一所高等学府里,很少有讲座教授,主要是真正的“牛人”没有。如果大学里的某个专业或学院拥有一位讲座教授,就是最令人羡慕的专业了,这专业和学院在学校的地位一定是赫赫有名的。 05兼职教授 | Adjunct Professor 兼职教授就是在自己学校是专职教授,接受其他学校的聘请,业余时间兼职做其他学校的教授,跟社会兼职工作一个概念。 但是与客座教授、荣誉教授等不同,客座教授有责任有义务为其被聘用的学校进行教学及科研活动,同时也收取酬劳。 06助理教授 | Assistant Professor 你可千万别以为这助理教授是教授秘书或是给教授改作业的...... 助理教授就是评终身教授前的一个职称。这些人可是正儿八经地奔着评终身教授去的,只是因为还“在路上”,所以只能顶着“助理”的头衔。 这些人一般都拥有博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后还被学校继续剥削,干过若干年“博士后”。如果是在比较好的研究性大学(排名50 以前吧),助理教授往往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学的博士,什么哈佛,麻省,斯坦福,司空见惯哦。 这些人一般年纪比较轻,干劲十分足,他们是各大高校教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新生力量。 07科研教授 | Research Professor 科研教授。他们的主要任务当然是科研,基本不用参与一线教学。科研教授一般在学校的各大实验室或是在教授们的研究组里工作。他们虽然不从事一线教学,但是也经常要指导学生做科研,同样担负着育人的工作。他们是各大研究室的主要科研力量,也是教授的重要帮手,带领组里的科研。他们中的不少可以独立申请科研经费。他们也都拥有博士头衔。 科研教授也会分为助理科研教授(Assistant Research Professor),副科研教授(AssociateResearch Professor)和正科研教授(Full Research Professor)。 10、11月份骨干教师培训课程推荐主办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中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解析暨班级管理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时间地点:-24日?南京特邀专家:汪永智丨李国龙丨余国良 “职业院校实践教学‘双师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时间地点:-31日?杭州特邀专家:傅水根丨邓北星丨张玉洲丨马玉田 “职业院校基于真实工作岗位的课程开发”高级研修班时间地点:-15日?杭州特邀专家:赵志群丨王文槿丨张桂春 查看课程详情请回复数字“1”,获取课程简章请留下您的个人邮箱 ◆ ◆ ◆ ◆ ◆ 每日奉上职教新鲜事儿ID:zjteachers商务合作:窦尔
微信号:zjteacher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博导首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