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谷歌地球没法搜索添加公众号,搜索出来的东西跟别人搜出来的也不一样,有的甚

“哪来那么多100000+公众号啊?!”昨天终于有了答案,刷出来的……
“哪来那么多100000+公众号啊?!”昨天终于有了答案,刷出来的……
刷量崩溃了……原来这么多大号都在“裸泳”! 近几年的自媒体发展迅速,以前问人都是你有微信号么?现在出门问都是你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么?公众号泛滥的“海洋”,如何让自己浮出水面是每个自媒体从业者思考的问题。但从某一段时间开始这个问题似乎很好解决了,因为随便看朋友圈一篇文章,不管写得如何,下面都有一个闪闪发光的“100000+”。但昨晚一则“刷量崩溃了”的消息一经传出,就揭开了十万加的神秘面纱。
阅读量泡沫有多大? 很多平时阅读量一两万的公号大V,现在只有一两千。有网友指出,靠阅读量赚钱的娱乐号是重灾区。部分常年10W+的帐号依然头条阅读量在10W+,但是另外一些平时阅读量在数万的帐号,今天只有数千甚至几百。
左为昨晚推送阅读量,右为日常推送阅读量 真相总是如此残酷。 昨晚腾讯改了接口,本身接口key为采集个人微信信息和公号信息,刷量就通过post的方式进行模拟阅读,而27号晚上腾讯的接口改为了“cookie”,规则变了,之前的“模拟阅读”变得不稳定,甚至在半个小时会失效,于是导致了水军平台的维护升级这个过程。其实这样的调整在今年已经不是第一次,但想真的完全整治,还是有一定难度。 虽然自媒体的大潮并未退去,但这一次又一次短暂的退潮后,却露出了赤裸裸的真相----自媒体时代的泡沫,或许可窥一二。 刷量背后的生意经 微信文章的刷量生意起源于2014年7月。 当时,微信开始公开公众号文章的流量数据。公开阅读量意味着数据更加公开和透明,读者能从文章的热门程度来判断内容的大致质量和效果,也能为第三方提供决策依据。当时外界解读,这一功能调整对于优秀的内容生产者而言是一大利好,是微信对内容商业化进行探索。 通过阅读量和点赞的数据,第三方机构能够从公众号的海洋中挑出优质账号,优质内容生产者由此具备了更多变现的可能性。但随之而来的情况是,当数量就代表价值后,自然有更多的人开始追求更漂亮的数量数据。微信公众号文章刷量的生意开始兴起。
随着刷阅读的红利被越来越多人发现,刷阅读量的价格也在水涨船高。据某位刷过阅读量的用户透露,之前的微信阅读量的价格大多是1元100个,几分钟就能完成刷量。不过去某宝一搜会发现,这个数字已经远不止这些。根据店小二介绍,半小时内刷1000个阅读量的价格高达258元,慢的则是50元,不过慢的有可能一天都刷不完。店小二特别注明:刷量开始后不支持暂停或者退款。
即使在今天微信打击刷量行为之后,1000次阅读刷量的报价较高的也不到30元左右,之前的价格则低到了10元。但在广告客户那里,1000次的阅读数至少则是1000元人民币,中间的差价可想而知。这无疑刺激了一些营销号和自媒体人铤而走险。 过犹而不及 刷量的背后反应了另外一层事实是,微信公众号的江湖已成红海厮杀格局,用户注意力的流量已经高度分散化,而增量市场则基本枯竭。 一方面,存量市场一片血海。2015年8月份,微信官方披露的数据就已显示,微信公众号的数量突破1000万,当时还在以每天1.5万的速度增加。可以详见,今天这一数字只会更为庞大。用户的注意力被高度分散,分配到单个公众号的流量只会越来越少。阅读数和点击率自然呈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流量的增量市场已经基本枯竭。根据腾讯2016年Q1财报数据,微信与Wechat的月活跃账户数为7.62亿,比去年同期增长39%。而据CNNIC数据,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网民人数为6.88亿人,虽然存在海外版用户,但微信的活跃数据意味着绝大部分国内网民已成微信使用者,公众号很难再找到新的流量来源。 归根到底,还是内容不够好 在见识到了“咪蒙”、“逻辑思维”这类成功自媒体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之后,众多的营销号和自媒体也想来分一杯羹。一篇软文的报价从数千元到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不等,但想获得广告商的青睐,文章的阅读量就成了一个筹码,为了给客户“一个交代”,“大号们”不得不采用造假的方式,获得面上的光鲜亮丽。 另一方面,内容创业的热潮也在助推造假横行。当自媒体没有持续的原创能力和切入角度,已经很难从这波大潮中分得一杯羹。那些寄希望通过一个微信号打造IP的想法越来越不现实。如何将“辉煌”和“人气”延续?走投无路的很多人也就走上了刷量这条“歪路”。 去年下半年以来蜂拥进入自媒体创业领域的人也许该思考一下,从前的刷量保底遮羞布被扯下之后,再看看自己做的东西,真的值得让那么多人观赏么? 无处不在的造假 从早年的出口皮鞋,到后来食品、药品造假,我们似乎总生活在一个不那么“真实”的社会。而互联网,这种数据导向的产物,一旦造假,其影响范围之大更是难以想象。 早在微博时代,刷评论和刷粉丝的现象就曾广泛存在。2011年开始的“僵尸粉经济”,曾经刷红了数名“红人”,刷火了多少话题,新浪微博甚至不得不数次大规模清理僵尸粉。而现在大众的目光与媒体导向到了公众号,这些刷量平台也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着“老本行”而已。 说到刷单,自然不得不提淘宝。前几年在淘宝上想要打造所谓的“爆款”、“皇冠店”并不难。找几个人反复刷单冲销量,不断好评刷信誉,不出几个月,一个无名小店就能“加钻”“加皇冠”,而淘宝的首页也很快会被一堆质量不一的“爆款”所覆盖。为了整治这一现象,阿里巴巴集团甚至专门成立了平台治理部,打击造假刷单行为。但效果如何呢?该刷单的还在朋友圈和QQ空间里刷得热火朝天,很多大学生甚至以其为主要的兼职。 而当下最为火爆的直播也是造假的重灾区。某直播平台对外宣布用户过亿时,就有很多人大呼其数据水分太足。于是有人挖坑在直播时使用黑屏长达三小时,这三小时内竟然有21人不离不弃。“黑屏门”后,直播平台利用机器人账号刷数据的丑闻被接连曝光。 有网友指出直播平台主播显示观看人数实际上是真实在线用户乘以一个相对应的系数得来的。这个系数少则2倍,多则10倍。 此次公众号刷量消息曝光对一些确实有营销需求但不懂公号“猫腻儿”的人而言,刷量真相的浮现对他们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相应的传播与营销规划可能会因之打乱。 然而,还有一些从事企业传播工作的人士,即便知晓刷量产业链,也表示无伤大雅----毕竟很多公号内容并不需要真真切切的结果,而是一个面向领导的面子工程。至于文章质量,以及到底有多少人看了,并不重要。 “无非是各取所需的事,何苦要相互拆穿呢?”一位从业人士说。 另外友情提醒下大家: 不要再去刷量的微信号看阅读了量!你们这是在破坏现场! 围观群众让阅读上10万+就太搞笑!
共&2&条评论
《“哪来那么多100000+公众号啊?!”昨天终于有了答案,刷出来的……》
“如果我的文字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发帖。”
我的剩余溜珠:0个
打赏寄语:
打赏溜珠个数:
需支付人民币:
举报原因&&广告灌水
&&色情暴力
&&危害国家安全
&&错误信息
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浙ICP备号-1 Copyright
&& ICP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 && &&&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李彦宏:别迷信微信公众号 那玩意有大缺陷|百度|李彦宏|微信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李彦宏:别迷信微信公众号 那玩意有大缺陷
  编者按,在今天的“世界大会2014”上,百度CEO李彦宏在现场演讲中,第一次向微信公众号对商家的服务功能提出质疑。随后,百度副总裁李明远以保健服务业的洗脚行业为例,介绍了百度推出的基于移动搜索和地图,帮助企业直接连接用户的“直达号”服务。
  下文为李彦宏的演讲部分,福布斯中文网有删节。
  未来5年,语音和图片搜索请求量会超过纯文字的需求量
  移动时代消费者的行为在发生变化,这是每一个人可能都感受到的。比如说现代的搜索是可以用语音的。我们知道文字的历史大约只有5千多年,语音的历史有多少年?语音的历史至少有20万年,所以它是一个更加自然的、更加容易的、更加低门槛的表达方式。其实我可以告诉大家,现在有10%进入百度的搜索请求,是以语音的形式来表达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的依赖度是非常非常高的。我们看到有些人他每天要进行很多次的语音搜索。 很多次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一天使用搜索次数最多的会多少次呢?我们做了一个统计,是500多次,一个人一天使用了500多次的语音进行搜索。
  而且我们看了一下,每天使用比如说几百次的,绝大多数人是儿童,这也印证我刚才讲的,就是说语音是一个更加自然的、更加低门槛的表达的方式。当一个儿童他可能还不会打字的时候,他可能已经可以用语音来表达他的需求了。
  如果我们用文字来打,你输入这些字之后所需要的这个时间比你自己心算出来的这个答案还要长一些,所以你也干脆不去输入了。但是当语音是一种可能性的时候,你可以很方便的用语言告诉百度说这是你想要的,我们有答案,所以这是语音。
  除了语音之外,还有更丰富的形式,就是图片。现在的百度也支持拍照搜索,或者说你用一个图片去找相似的图片,图片或者说拍照搜索其实也是非常自然、非常低门槛的表达需求的方式。我们甚至可以讲就是说,当一个小孩子在学会语言之前他可以用眼睛认知世界了。他们的这种认知、他们的这种表达,也可以通过现代的科技,也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技术创新来解决。所以我们在支持了拍照或者图片搜索之后,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很多人在用这种方式来向百度表达这种需求。
  我们看了一下,其实表达需求最多的一个类型是跟生活方式相关的,比如说一个包拍下来看看网上哪有卖这个包的,比如说一个家具、用品,有很多人搜索,其实可以看这种搜索价值是非常高的,这种拍照搜索占到了35.5%。
  第二大类,是占15.8%的搜索,是什么呢?是通过人脸进行识别,拍一个照输入看我长的像哪个明星,或者拍一个人输入看网上还有哪些这样的图片。除了人脸之外,还有人的很多其他部位可以进行识别,这个我们就不详细去讲了。
  所以我们看现在人们需求表达的方式可以有语音、可以有文字、可以有图片,那么我们展望一下5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子。未来5年我认为使用语音和图片搜索的请求量会超过纯文字的需求量。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对语音的理解精度越来越高,对图片的识别精度也越来越高,我们就可以让人们用更加自然、更加低门槛、更加方便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需求。
  传统企业渴望拥抱移动互联网,但无奈移动流量质量相对较低
  常见的方式其实就这么三种。第一种,建立一个移动的网站,在PC时代,有一个面向PC的网站,到移动时代,说手机屏幕变小了、带宽变窄了、费用变贵了,就需要有这种方式。还有一个用原生应用的方式来迎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或者说来用这样一个形式去跟他潜在的消费者来进行沟通。
  除了这两种方式还有一个第三方平台。第三方平台是指什么呢?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团购,我们这个商家可以加入一个团购,他通过团购的方式也可以吸引很多移动互联网或者手机的用户。比如说微信的公众号,你不需要在外头建一个什么东西,你直接在他的体系内就可以跟自己的老的客户进行沟通,所以这些我们看到都是我们的传统企业拥抱移动互联网的方式。
  这些方式有什么好处或者有什么用处,我们举一个例子。佳美口腔,这是一个有移动网站的服务商家,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一年当中,佳美口腔他的移动网站增速是PC网站流量增速的4倍。其实百度也一样,我们刚发布的季报也可以看到,移动的某些天在周末或者假日已经超过了PC增长的流量。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移动端的流量质量是相对比较低的,至少现在的人看来质量是相对比较低的,他对于新客户的转化只是不到PC的50%。百度我刚刚讲,有些天我们的移动流量已经超过了PC,但是我们移动的收入占整个收入的比重大概30%,说明他的边线能力还是低于这个PC的,其实30%已经算是很高了。像我们看到其他主流的互联网公司都在20%甚至更低,所以移动互联网给每一个企业带来的挑战都是类似的,我们怎么去解决他,可能对每一个企业都是不同的答案。
  对于佳美口腔来说,他们没有意识到移动可能带来了很多过去PC没有的能力,或者说用户的这种习惯和预期跟PC时代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对于这样一个服务来说,用户可能希望在线的通过手机来跟他的医生进行沟通、进行咨询,用户可能希望看到网上对于佳美口腔的各种各样的评价,消费者的评价,甚至他希望跟佳美口腔预约一个,比如说下星期二早上9点我想去洗牙。
  所以我们看到他的问题就是功能弱和转化率低。
  我们再看一个原生应用的例子,这是一大型的航空公司,他有常旅客会员2千万人,可是我看到他的应用移动端,如果按照日活――日活是我们这个行业特别看中的一个指标,表明用户对你的依赖程度――他的日活是2万人,对于一个年运送量在8千万人次的大型航空公司来说,2万人真的是太少了。
  但是Native APP这种形式对于这样一个航空公司来说并不是那么方便,因为这是一个相对比较低频的应用,不是每个人天天都会坐飞机,是他想不起来去用。即使比如说这家航空公司花了很多精力推广这个Native APP,希望靠它来吸引新的乘客,我们看到这个收效也是会非常非常微弱的。所以Native App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推广难、活跃度低,那些有推广能力的APP Store也好,手机应用商也好,说我捆绑了你的应用给我多少钱,可是只有两个人捆绑你的应用,你想推广成本有多高,因为是一个低频应用,有的不下载,或者下载了也可能应用程度不高,所以Native App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非常低门槛的移动方案。
  也别指望微信公众号,那东西有两大缺陷:需要后台IT技术;个性化服务受限,效率非常低
  我们再看第三方平台,这是一个餐饮业的,新辣道鱼火锅,通过团购吸引客户,现在团购已经占他总的收入比重超过了10%,对他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销售渠道了。但是再仔细看,48%的消费者是到了他的店之后才开始去买团购券的,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将近一半人其实并不是新用户,而是说他已经明确说我在这儿吃饭了,才在这儿买的。我想这不是新辣道餐饮企业想要的情况,他想要的,原来没想在这儿吃饭,结果刺激了一下在这儿吃饭了,原来不是我的客户, 没有在这儿消费,我现在通过优惠让他来了,可是我们看这里面有非常大的折损,不是这一类客户。
  要想刺激那些本来没有的需求,像这种餐饮企业经常干的一件事就是做活动。他最近做的一个活动,小食代的套餐,新辣道是相当大的餐饮企业,吸引了有30万的用户关注他的公众号,所以下了很大的本钱,有一定规模的,他要想通过公众号的方式触达他的用户、触达他的消费者搞这样的活动。这个需要依赖第三方的开发机构,自己没有这样的IT能力,至少要开发一个月。我们知道餐饮这个行业其实竞争非常激烈,市场利润很薄,消费者的口味变化也很快,为了做市场活动这么长时间还要依赖第三方,对他们来说也是有点太难了。
  再看一个公众号的例子,宝泽行,大家知道,这是宝马的4S店,通过公众号吸引到了5千用户订阅他的公众号,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干什么呢,也是两个作用,一个就是说维护他的老客户,宝马的车主什么时候开始需要来换油了,什么时候来开始要维护了、维修了,或者是通过这个东西吸引一些人,过去没有在这儿买宝马的人来买宝马,我们看到只有不到5%的用户通过公众号来预约他的维修服务,我们知道4S店利润最丰厚的就是老客户的维修、维护,他可以挣很多钱,但是这个方面 我们看到,他其实效果是不明显的,只有不到5%的人会这样来用。而真正转化,就是新客户的这种转化是一单都没有,没有一个人是通过这种方式,原来不买宝马去买宝马的。
  所以公众号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个性化服务受限,效率非常低。每个人买车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他需要做保养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个客户需要做保养的时候提醒他说到我们家来做保养吧,就会非常好,这个效果就会大大提升,可是公众号没有这样的功能,不允许他这样做。所以个性化服务受限,效率很低。
  (本文源自福布斯中文网)
文章关键词: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当前位置: >
【组图】微信成立搜索应用部,鹅厂的野心有多大?时间: 19:01:30来源:搜狐媒体平台
原标题:微信成立搜索应用部,鹅厂的野心有多大?
  昨晚,有媒体爆料,微信要成立搜索应用部。经证实,微信搜索应用部包括搜索产品中心、广告用户技术中心、模式识别中心、数据中心等四个产品中心。
  一看到这个消息,果酱妹就很自然地联想起了昨晚小程序可和同主体公众号同名的消息,感觉这一动作,对于进一步打开小程序的线上流量有较大的作用。
搜索调整的背后
也是小程序流量的开闸?
  在昨天企鹅智酷发布的《2017微信用户研究与商家洞察报告》中显示,主动搜索是小程序触发的第一渠道,60%的用户表示有需要的功能时,会在微信中搜索小程序。
  小程序从1月9日正式上线以来,微信搜索作为其第一入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时至今日,小程序也从当初的精准搜索(输对全部名称才能找到一个小程序),到如今开放了模糊搜索,你只要随便输入一个字眼都可能找到相关的小程序。
  再说回昨晚刚更新的功能,在相同主体下,小程序可以和公众号同名,更加有利于小程序借助公众号的力量在搜索时分一杯羹。这杯羹指的是,如果我去搜索一个大号,比如说“科技每日推送”,那搜索框下面就会同时显示同名的公众号和小程序,这时候就很厉害了,相当于把公众号的线上流量分一半给小程序。
  还有即将上线的“附件的小程序”,通过搜索增强小程序连接线下的能力。不过,遗憾的是,小程序的搜索排名至今仍是个迷,没记错的话,微信人员曾在3月30日深圳微信公开课上表示过,会对优质的、打开率比较高的小程序进行搜索扶持。
微信搜索调整的其他原因
  1、细分业务部门,更好地发力搜索。今年春节前,微信优化搜索功能,除了增加了“小说”“音乐”“表情”等分类,还对此前的搜索进行了优化,比如可按时间翻看搜索“朋友圈”扒出朋友的黑历史;搜索“文章”时输入公众号名字+关键词,可精确查找公众号历史文章。
  此外,4月初,微信公众号的历史消息页面上方出现了搜索栏,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查找相关文章。而前段时间,也有用户反映在搜索栏中可以搜到搜狗百科、知乎等外部内容源。
  成立专门的搜索产品中心,对于一步步的搜索优化也将更有帮助。
  2、提升大数据能力。3月23日晚上,微信悄悄上线基于微信大数据分析的“微信指数”,让公众号及时追踪热点,品牌方更好地评估广告效果,移动广告服务商来说接获取用户的兴趣点及变化情况。
  虽然不少运营者表示看不懂微信指数,为什么10W+阅读的公众号也不被收录,但微信指数的上线,无疑显示了腾讯的大数据能力。微信成立数据中心,或许也是希望专人专事,让腾讯的大数据更上一层楼。
  3、做精准阅读推荐,帮助人们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内容。事实上,微信搜索此前的朋友圈热文、朋友分享的音乐等都是在做熟人推荐。去年10月,曾有人传出一张微信话题排行榜的内测截图,但真实性还有待查证。
  目前而言,暂时还不清楚精准阅读推荐会以怎样的形式进行。不过,有不少运营者表示,若微信通过推荐或者排行榜等方式让用户去接受内容,那是否会违背微信去中心化的理念呢?
微信搜索的野心
  不少人说,微信搜索频发招(点此回顾微信搜索历程),搜狗和百度估计都得迷茫了。那么,微信搜索的野心究竟在哪呢?
  1、搜狗、百度都慌了?
  腾讯爆出设立搜索应用部消息的时间,恰巧与搜狗发布2017财年第一季度财报的时间撞上了。财报显示,搜狗收入达到人民币1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整体搜索流量较一年前增长26%,移动搜索流量增长50%以上,这本是让人兴奋的消息,但面对腾讯的布局,不少媒体评论,搜狗估计也很彷徨了。
  在微信搜索面前,目前占据国内搜索市场70%以上份额的百度估计也有点胆战心惊。近几年,不少大企业不断增加新媒体的推广费用,比如万达就明确要求新媒体费用需达到媒体推广费用的70%以上。随着微信搜索的发展, 百度在移动端流量的优势似乎也在逐步被消解。
  2、微信搜索意在“占用用户更多时间”?
  果酱妹看来,微信对于搜索功能的不断更新以及微信指数的推出,似乎都是为了“争夺用户更多的时间”。信息化时间,能抢夺用户时间的,就能获取流量,就能成为赢家。
  根据腾讯3月22日公布的财报,微信月活跃用户已经达8.89亿。而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6.02亿,手机搜索用户数达5.75亿——微信用户甚至超过搜索用户数,微信无疑是移动端最大的流量池。
  看回微信的布局,微信聊天、朋友圈满足大家的社交需求;公众号提供优质内容,满足大家获取知识的需求;小程序连接线上线下,连接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服务;微信指数提供大数据,助力公众号以及品牌主进行精准营销……不得不佩服其眼光之独到。
  微信搜索狂发力,估计有不少人在研究如何提高搜索排名了。你又是怎么看微信成立搜索事业部的呢?
本文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除非注明河南头条网,否则均为网友转载,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电脑没法搜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