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题目24题目

三年级智力题:两数差是24,商是4,求这两个数
三年级数学智力题:已知两个数的差是24,两个数的商等于4,且甲数大于乙数,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分析:这是三年级的数学题,要解答这道题需要理解两个数商是4的涵义。两个数的商是4说明甲数是乙数的4倍,有乙数4个...
三年级数学智力题:已知两个数的差是24,两个数的商等于4,且甲数大于乙数,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分析:这是三年级的数学题,要解答这道题需要理解&两个数商是4&的涵义。&两个数的商是4&说明甲数是乙数的4倍,有乙数4个那么多,那么甲数就比乙数多3个乙数。再根据它们的差是24,可以知道3个乙数就是24 ,所以求得乙数是24&3=8。甲数就是:8&4=32。
有些孩子可能不会这么分析,或者这么分析 他不理解,可以通过画图,或者举例法试出得数。这对于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的孩子来说也是可以的。(责任编辑:4t123站长)
------分隔线----------------------------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第24章
为你推荐的答案
为你推荐的视频
为你推荐的作文您现在的位置: &
中考数学149分学霸秘籍,细致到每一题(尤其17-24题,超实用)
来源:中考网&&&&作者:中考网编辑整理&&&& 11:36:17
  广州中考数学题型及拉分题在哪?
  1、首先中考数学的题型:选择题(1~10题,30分)填空题(11~16题,18分)解答题(17~25题,102分)
  2、拉分题位置主要在:10、16、24、25,另外还有一道常年难度飘忽不定的23题(今年这个位置的题目似乎偏容易一点)
  关于3种常见的得分目标
  1、目标140分:通常来讲,若数学的目标是140分,需要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和比较高的准确率。基础部分(1~23)题尽量不要出错,24~25题可以允许有1个小问空下。
  2、目标130分:130分在数学科也算是比较高的分数。130分的话通常需要1~22题不出错尽量花多一点时间保证23题能够完全解出剩下压轴部分前两问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两题的最后一问尽量拿一点分即可
  3、目标120分:120分主要就是基础的问题了。中考数学难度较大的部分主要是25题(2)(3)问24题(3)问23题最后一问,还有选填最后一题,算起来大概也就30分左右,剩下120分都是基础题和中档题,比较常规,所以如果想拿120分通常要保证简单题的正确率,然后难题尽可能地得分(尤其是23~24题)就可以了。
  一题题细细讲
  1、关于选择题和填空题
  在这个方面,我觉得我们老师的方法相当赞!
  首先就算准初三的同学们现在没有学习初三的知识,用好初二这个暑假的后半段,然后在初三上学期的前半段认真一点再往后预习的话,应该可以在上学期就把所有初中的内容先过一遍,这个时候(选择题和填空题是检测你预习情况和基础知识的最好的题型!!!)
  我们学校的进度相对快一点,在大家都学完了所有初中数学的知识之后,老师没有开始从头过一次枯燥的内容,而是用了(每日基础训练)的方法。每天老师都会去搜罗上一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然后抽出一份题目的小题,印成卷子给我们做,要求我们限时完成并且在试卷上写下做了多久,然后第二天收上去改,持之以恒,我们到中考前一共做了60套基础训练!这个量对于你高效(10来分钟)、高准确率解决中考小题游刃有余。而且这个方法,就算老师没有做,自己上网搜一搜,资源也是大把,坚持下来,你会发现做小题做得很顺,而小题做得顺也是整场考试成功的关键。
  一般建议基础训练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错的题目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把它摘录下来,慢慢地会发现自己的准确率和速度有很好的提升。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最好的第一轮复习,因为中考小题都以基础题为主全面考察,设置一两道区分题。
  2、基础部分的解答题1:17~20题
  这四道题是中考里面9分和10分的解答题。个人认为,这个地方分数来的比小题还快&&通常来讲,4个题目的考察点大概如下:
  17:解方程或解不等式;18:简单的几何证明
  (这两个完全是考察基本功,唯一要提醒的就是【过程要详细!】)
  19: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20:概率问题
  (这个倒真的不是一定的&&19题还算稳定,但是今年的概率题被放在22了。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两题都是难度稍大过前两题,但是非常非常常规的题目。代数式化简得问题熟悉因式分解,概率问题掌握树状图和列表法,剩下的也是靠【过程】了。)
  关于这四道题,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小题大做,大题小做!】(容易题的过程详细写,难题的过程简单写)
  3、基础部分的解答题2:21~23题
  这三道题是中考里面12分的大题,通常是有一定综合性的中档题,在这里面,我分成21~22题和23题两个部分.
  首先是21~22题。
  这两题的考察内容并不是很稳定。但是有几类是常考的:反比例函数、应用题(基本上每年的22题都是应用题)、三角函数的应用(13年的22题)、简单的作图题和证明题(作图包括尺规作图和方格纸里面的一些几何变换的作图)
  这两题的特点是应用较性强,题目常规,通常不会做不出来,但是这两题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因为这两题的解题时间可能直接影响压轴题和最后检查剩下的时间。也就是说,这两题最关键是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的方法就是【做题+归纳】,这个东西很实在,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至于归纳,不一定要写出来,做多了就有。比如说反比例函数,喜欢考什么呢?一般来说如果放在中档题就是①求解析式②求某个图形的面积(通常跟反比例函数上点的几何性质有关);③利用图像来解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有关的不等问题,再比如三角函数的问题,一般用什么方法呢?因为初中的三角函数定义里面要有一个直角三角形,所以基本上都是花样作垂线,平时适当地做题(并不需要题海)做题的时候多思考多回忆,慢慢地会有很多收获,中档题的效率和准确率就容易提高,就能够为高区分度的题目争取到更多时间~
  第二个部分是23题,个人觉得这个题号比24~25题都关键,因为这题的难度和考察内容每年还都差挺远的&&但不论如何它要求一个考生有综合应用知识处理一个较复杂的常规问题的能。
  比如13年的23题,是个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题,这个题目其实就是多个简单点组成的大杂烩,分类讨论+基本的几何计算和代数运算就能解决。
  14年的23题是比较难的一题,其实就是几何计算知识的综合应用,那个几何图形里面的几何量基本上都可以求出来,熟悉(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相似)的话这题就是看计算速度了。
  15年也就是今年的23题,其实就是相交弦定理的证明模型,圆里面的基本性质熟悉一些,然后几何计算的速度比较快的话,这题也就是计算时间的问题了。
  所以说其实23题就是在(比拼知识的熟悉度和综合应用他们解决常规问题的效率)其实很能体现一个考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这方面个人认为不需要特别做什么训练,扎扎实实地做好中档题的训练和归纳,23题其实也就相应解决了,这题其实也有效率的问题,有人23题很快就解决了,剩下大量时间攻压轴题,有人23题导来导去耗了二三十分钟,最后所剩时间甚少,所以平时注意中档题的做题时间也是必要的。
  4、压轴部分24~25题
  这两题其实不存在本质上的差距的,就放在一起讲。
  压轴题的考察内容每年也都不太一样,但是和中档题一样也是有一些热点的,广州中考压轴题的热点是二次函数、圆、相似这三个内容,近几年的压轴题,似乎也就是在这三个内容里面不断地变着新的花样。
  有些年份23题难,24~25题也难(比如14年),但是24~25的难点通常和23题是不一样的。讲中档题的时候说过,23题考的通常是你对初中数学内容有多熟悉,你对一个比较复杂的常规问题能有多快的处理速度,能在多短的时间内解决,通常思路都不会太绕,只是有时候要兜兜转转。
  但是压轴题的难,在于大方向,也就是思路。
  比如说今年的25题最后一问,怎么样用不等式来刻画函数中的P和直线有交点。
  比如说14年的24题,怎么样把多线段和最短问题转换成我们熟悉的模型(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将军饮马)
  比如说13年的24题,怎么样用已有的定值来证明两个线段的乘积是定值,可能要用到什么知识。
  上述的这三个题,如果能够找到一种合适的思路来解决这种大方向的问题,其实细节上是比较好处理的。而找到压轴题解题的大方向,就是解中考压轴题的关键。
  所以在训练压轴题的时候,不能只满足于你做出来了,或者是你看懂了答案关键是要多花一点时间去想想这个问题的本质,它运用的方法是基于什么思路而来的,压轴题训练的关键不是数量,而是你通过这些题目能掌握到的数学思想(是思想而不是技巧)
  我们说的数学思想主要是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等等(这里插一句以前数学老师特别喜欢说波利亚,而波利亚说过减小差异是解题的重要方法,其实就类似化归思想)
  比如说,今年的25题,可能你会想到为什么答案能发现这题关键是比较顶点函数值,其实这种方法一是数形结合,二来就是在化归原本两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像你可能画都画不出来,所以我们要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探究它,最简单的是什么呢?就是直接把这个函数图像的P段在白纸上画出来,然后再画一条斜率是-3的直线和它相交,完全不要考虑坐标系,原函数什么鬼,就这样看,移一移那条直线,很容易就发现了相交时的性质。
  这种本质的思想拓展面会很广,甚至在一些几何题里面也有,比如一些图形相当复杂的几何题你会发现有一些点可能在某个问有作用,在某个问删去也不影响题目,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你可以试着这样去简化这个图形这样会更容易发现一些内在的关系。
  至于怎么体会这些本质我觉得也就是耐心和观察,平时做压轴题的时候静下心来,也许某些方法你的归纳在数学上并没有这个词,但是那是你的东西,只要能说服你自己那就是一种好归纳,怎么说服自己呢?我觉得要会把数学和生活中的方法挂钩,这就是观察【化繁为简】我们生活中解决问题不是也常常用到这种方法吗?
  最后,回到一个比较实际的东西,没有适当的积累和视野,就想发现问题的本质有些天方夜谭的感觉&&那么关于压轴题我个人认为有几套书很不错一本是华东师大出版的《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精讲解读篇》另外还有学而思的《几何辅助线秘籍》和有一点竞赛性质的《数学培优竞赛新方法9年级分册》都很不错,压轴题的话建议一开始不要做得太多太快,每天保持1~2题就很好了,甚至一开始一周稍微做几题就够了,关键是积累一些好的思想在有一定基础(你发现自己时常能够解决压轴题了)之后你就可以稍微增大一点题量,以前学长说1天保证做全对1题(意思就是没对就接着做&&)也可以尝试这个方法(虽然我没坚持下来&&)这样题量也不算夸张,但是这个过程里面错的题目要更加重视因为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不会做的题目更可能会蕴含着一些新的东西。
  5、考前备考之一模到二模时间
  一模左右,大概就进入中考前的冲刺了,这个时候,基础训练应该不太需要了,中档题的基础应该也打的差不多了,压轴题建议还是每天保持少量地做。这段时间,我觉得需要一定的整套题的练习可以用《天利38套&全国卷精选》不可能每天都做,但是可以一段时间内做一点(比如说一周为单位)做的话最好不要分开做,留充足的两个钟做完马上改,然后分析错题的原因(这个时候也许你会发现有些压轴题你可能做过&&尽量选一些没做过的吧或者是做压轴题的年份和中考卷的年份分开毕竟差一两年题目都不会有很大差异)做套题主要是为了模拟在考场上的感觉考场上做出压轴题一般会比平时训练做出来要难一点&&
  6、最后冲刺:二模后
  说实话二模后数学就基本上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了&&这段时间建议不要花太多时间在数学上了,稍微做一做各区的一二模题目就可以了,通常一二模题目的压轴题都会比较规矩可能会在中档题上稍难一点,这种难度非常适合考前练手感和培养自信(尤其是二模)剩下的时间&&背背语文背背政治吧...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广州中考网,2017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广州中考指南
广州中考指南
<p class="c-b6"2014年广州中考已经向我们走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中考,广州中考网编辑团队将广州中考政策逐一进行深入解读,精心编撰了《广州中考手册》......当前位置: > 高考数学24题
最近更新的...
友情链接:
& 看图网,,该页图片不可商用
在线图片处理软件开发,始创于09年,距今7年。DS:3/20/4
高考数学24题素材下载您当前所在位置:
盘点数学史上24道智力经典名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数学史上有哪些经典名题吗?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的数学史上24道智力经典名题,小朋友们不妨开动脑筋,动手做一做吧!1.遗嘱&传说,有一个古罗马人临死时,给怀孕的妻子写了一份遗嘱:生下来的如果是儿子,就把遗产的2/3给儿子,母亲拿1/3;生下来的如果是女儿,就把遗产的1/3给女儿,母亲拿2/3。结果这位妻子生了一男一女,怎样分配,才能接近遗嘱的要求呢?2.公主出题&古时候,传说捷克的公主柳布莎出过这样一道有趣的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李子,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李子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李子多少个?”3.王子的数学题&传说从前有一位王子,有一天,他把几位妹妹召集起来,出了一道数学题考她们。题目是:我有金、银两个手饰箱,箱内分别装自若干件手饰,如果把金箱中25%的手饰送给第一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把银箱中20%的手饰送给第二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然后我再从金箱中拿出5件送给第三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再从银箱中拿出4件送给第四个算对这个题目的人,最后我金箱中剩下的比分掉的多10件手饰,银箱中剩下的与分掉的比是2∶1,请问谁能算出我的金箱、银箱中原来各有多少件手饰?4.国王的重赏&传说,印度的舍罕国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大臣西萨&班&达依尔。这位聪明的大臣跪在国王面敢说:“陛下,请你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在第三个小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说:“你的要求不高,会如愿以偿的”。说着,他下令把一袋麦子拿到宝座前,计算麦粒的工作开始了。……还没到第二十小格,袋子已经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地增长得那样迅速,很快看出,即使拿出来全印度的粮食,国王也兑现不了他对象棋发明人许下的语言。算算看,国王应给象棋发明人多少粒麦子?5.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是二百多年前德国的数学家。他发现:每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和(简称“1+1”)。如:10=3+7,16=5+11等等。他检验了很多偶数,都表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他无法从理论上证明这个结论是对的。1748年他写信给当时很有名望的大数学家欧拉,请他指导,欧拉回信说,他相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也无法证明。因为没有从理论上得到证明只是一种猜想,所以就把哥德巴赫提出的这个问题称为哥德巴赫猜想。世界上许多数学家为证明这个猜想作了很大努力,他们由“1+4”&“1+3”到1966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1+2”。也就是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两个数的和,其中一个是素数,另一个或者是素数,或者是两个素数的积。你能把下面各偶数,写成两个素数的和吗?(1)100= (2)50= (3)20=6.贝韦克的七个7&二十世纪初英国数学家贝韦克友现了一个特殊的除式问题,请你把这个特殊的除式填完整。7.刁藩都的墓志铭&刁藩都是公元后三世纪的数学家,他的墓志铭上写到:“这里埋着刁藩都,墓碑铭告诉你,他的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十二分之一度过了愉快的青年时代,他结了婚,可是还不曾有孩子,这样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再过五年他得了儿子;不幸儿子只活了父亲寿命的一半,比父亲早死四年,刁藩都到底寿命有多长?8.不说话的学术报告&1903年10月,在美国纽约的一次数学学术会议上,请科尔教授作学术报告。他走到黑板前,没说话,用粉笔写出2^67-1,这个数是合数而不是质数。接着他又写出两组数字,用竖式连乘,两种计算结果相同。回到座位上,全体会员以暴风雨般的掌声表示祝贺。证明了2自乘67次再减去1,这个数是合数,而不是两百年一直被人怀疑的质数。有人问他论证这个问题,用了多长时间,他说:“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请你很快回答出他至少用了多少天?9.布哈斯卡尔的算术题&公园里有甲、乙两种花,有一群蜜蜂飞来,在甲花上落下1/5,在乙花上落下1/3,如果落在两种花上的蜜蜂的差的三倍再落在花上,那么只剩下一只蜜蜂上下飞舞欣赏花香,算算这里聚集了多少蜜蜂?10.马塔尼茨基的算术题&有一个雇主约定每年给工人12元钱和一件短衣,工人做工到7个月想要离去,只给了他5元钱和一件短衣。这件短衣值多少钱?11.托尔斯泰的算术题&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曾出过这样一个题:一组割草人要把二块草地的草割完。大的一块比小的一块大一倍,上午全部人都在大的一块草地割草。下午一半人仍留在大草地上,到傍晚时把草割完。另一半人去割小草地的草,到傍晚还剩下一块,这一块由一个割草人再用一天时间刚好割完。问这组割草人共有多少人?(每个割草人的割草速度都相同)12.涡卡诺夫斯基的算术题(一)&一只狗追赶一匹马,狗跳六次的时间,马只能跳5次,狗跳4次的距离和马跳7次的距离相同,马跑了5.5公里以后,狗开始在后面追赶,马跑多长的距离,才被狗追上?13.涡卡诺夫斯基的算术题(二)&有人问船长,在他领导下的有多少人,他回答说:“2/5去站岗,2/7在工作,1/4在病院,27人在船上。”问在他领导下共有多少人?14.数学家达兰倍尔错在哪里&传说18世纪法国有名的数学家达兰倍尔有一次拿两个五分硬币往下扔,会出现几种情况呢?情况只有三种:可能两个都是正面;可能一个是正面,一个是背面,&也可能两个都是背面。因&此,两个都出现正面的概率是1∶3。你想想,错在哪里?15.埃及金字塔&世界闻名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们的坟墓,建筑雄伟高大,形状像个“金”字。它的底面是正方形,塔身的四面是倾斜着的等腰三角形。两千六百多年前,埃及有位国王,请来一位名子叫法列士的学者测量金字塔的高度。法列士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组织测量队的人来到金字塔前。太阳光给每一个测量队的人和金字塔都投下了长长的影子。当法列士测出自己的影子等于它自己的身高时,便立即让助手测出金字塔的阴影长度(CB)。他根据塔的底边长度和塔的阴影长度,很快算出金字塔的高度。你会计算吗?16.一笔画问题&在18世纪的哥尼斯堡城里有七座桥(如右图)。当时有很多人想要一次走遍七座桥,并且每座桥只能经过一次。这就是世界上很有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你能一次走遍这七座桥,而又不重复吗?17.韩信点兵&传说汉朝大将韩信用一种特殊方法清点士兵的人数。他的方法是:让士兵先列成三列纵队(每行三人),再列成五列纵队(每行五人),最后列成七列纵队(每行七人)。他只要知道这队士兵大约的人数,就可以根据这三次列队排在最后一行的士兵是几个人,而推算出这队士兵的准确人数。如果韩信当时看到的三次列队,最后一行的士兵人数分别是2人、2人、4人,并知道这队士兵约在三四百人之间,你能很快推算出这队士兵的人数吗?18.共有多少个桃子&著名美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来华讲学时,访问了中国科技大学,会见了少年班的部分同学。在会见时,给少年班同学出了一道题:“有五只猴子,分一堆桃子,可是怎么也平分不了。于是大家同意先去睡觉,明天再说。夜里一只猴子偷偷起来,把一个桃子扔到山下后,正好可以分成五份,它就把自己的一份藏起来,又睡觉去了。第二只猴子爬起来也扔了一个桃子,刚好分成五份,也把自己那一份收起来了。第三、第四、第五只猴子都是这样,扔了一个也刚好可以分成五份,也把自己那一份收起来了。问一共有多少个桃子?注:这道题,小朋友们可能算不出来,如果我给增加一个条件,最后剩下1020个桃子,看谁能算出来。19.《九章算术》里的问题&《九章算术》是我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全书共分九章,有246个题目。其中一道是这样的:一个人用车装米,从甲地运往乙地,装米的车曰行25千米,不装米的空车曰行35千米,5日往返三次,问二地相距多少千米?20.《张立建算经》里的问题&《张立建算经》是中国古代算书。书中有这样一题:公鸡每只值5元,母鸡每只值3元,小鸡每三只值1元。现在用100元钱买100只鸡。问这100只鸡中,公鸡、母鸡、小鸡各有多少只?21.&《算法统宗》里的问题&《算法统宗》是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之一。书里有这样一题:甲牵一只肥羊走过来问牧羊人:“你赶的这群羊大概有100只吧”,牧羊人答:“如果这群羊加上一倍,再加上原来这群羊的一半,又加上原来这群羊的1/4,连你牵着的这只肥羊也算进去,才刚好凑满一百只。”请您算算这只牧羊人赶的这群羊共有多少只?22.洗碗(中国古题)&有一位妇女在河边洗碗,过路人问她为什么洗这么多碗?她回答说:家中来了很多客人,他们每两人合用一只饭碗,每三人合用一只汤碗,每四人合用一只菜碗,共用了碗65只。你能从她家的用碗情况,算出她家来了多少客人吗?23.和尚吃馒头(中国古题)&大和尚每人吃4个,小和尚4人吃1个。有大小和尚100人,共吃了100个馒头。大、小和尚各几人?各吃多少馒头?24.百蛋(外国古题)&两个农民一共带了100只蛋到市场上去出卖。他们两人所卖得的钱是一样的。第一个人对第二个人说:“假若我有象你这么多的蛋,我可以卖得15个克利采(一种货币名称)”。第二个人说:“假若我有了你这些蛋,我只能卖得6又三分之二个克利采。”问他们俩人各有多少只蛋?数学史上24道智力经典名题就为大家整理到这,想要了解更多小学生辅导资料欢迎关注精品学习网小学频道!相关推荐:
精品学习网小学频道微信 公众平台 :二维码扫一扫 热点资讯全知道微信账号:小学生:jpxxs633
QQ群:关注精品学习网小学生频道新浪微博
@精品小学频道
频道相关推荐
精品学习网()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小学试题库
数学智力题最新更新
学习在线查询工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数学24点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