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按物体的特征排序数学,怎么解决物体对应中出现的问题

中班数学活动《我的车厢坐几人》
中班数学活动《我的车厢坐几人》
【活动背景】  纲要中提倡鼓励幼儿运用正在发展的数学观念和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使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我班幼儿已经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物体,对10以内物体的总数有了概念,但对于解决游戏和生活中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能力。本班的来园签到墙饰是一列有四节车厢的小火车,每节车厢坐10名小朋友。幼儿对“来园乘车”环节非常感兴趣,因此,我想由此入手来培养幼儿用10以内数学经验解决生活、游戏中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总和10以内的两数相加的方法,会说出结果。  2、通过操作和游戏体会到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  1、“健康快车”操作墙,羊羊插片若干,计数用水彩笔若干、玩具插片若干。  2、幼儿已经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物体,对10以内物体的点数有了概念。  【重难点分析】  把两数用两种不同的物体(事物)表示,数出总和。解决措施:用不同层次的代表两种事物的计数物反复进行实际练习,把两种不同的“羊羊”插片用实际男女幼儿来排排站,体现出总人数,使幼儿接受,认同两种不同的事物数在一起得出总数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孩子们来园时插羊羊了吗?提问:第一车厢的男孩儿来了几个?请举手,让我们数一数:1、2、3,一共来了三个男孩儿。第一车厢的女孩儿谁来了让我们数一数:1、2、3、4、5、6,一共来了六个女孩。请问:第一车厢一共来了多少人?8个、9个、10个幼儿猜着说。我们的答案不一样,怎么办?老师有一个好办法。  二、基本部分:  1、情景再现:  (1)请第一车厢实际幼儿手拿“羊羊”插片,男孩女孩各站一排。  重难点:先各站一排各数出总数,然后合成一排,再数出总数。  2、操作羊羊卡片,算出总数。  (1)喜羊羊和美羊羊各代表男孩儿、女孩儿;  (2)教师用羊羊插片在黑板上演示过程。  (3)老师出题,幼儿操作。  例:第二车厢来了两名男孩儿、四名女孩儿,请幼儿先点数排列出两张喜羊羊卡片,再点数出四张美羊羊卡片,然后合成一排点数出总数。  3、分组操作练习:  (1)分组:喜羊羊、美羊羊卡片计数组、水彩笔计数组、玩具插片计数组、男孩、女孩列车组。  (2)讲清规则和操作方法:用同一种颜色的水(jy135幼儿教育 )彩笔可以代表男孩儿,换一种同样的颜色可以代表女孩儿;同一形状的玩具可以代表男孩,另一种形状的玩具可以代表女孩儿。老师说请几名女孩儿几名男孩儿上火车,你们就从自己的材料中相应地摆出几个,然后再合成一排数出总数。  (3)自由选组。  (4)教师出题,幼儿分别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或本身来算出总数。  三、结束部分。  游戏:我们的火车开动了  老师当火车头,走到哪一桌,那一桌的小朋友就依次上火车。在教室里开上一会儿。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上过托班,比一般中班的孩子有了更多一些的数学经验和年龄上的优势,一半幼儿已经过了5岁了,他们对加法已经有了一些兴趣,例如在平时有的幼儿会在一起提问,几加几等于几的问题,也是家庭的教育的影响,也许是CPM课程的影响,幼儿的表现是猜总数,不明白怎么得出总数,我想如果教给幼儿方法,把代表两数的实物放在一起数出总数反复这样操作、游戏,对幼儿慢慢理解两数相加的实际意义有帮助。但只能停留在用实物帮助下,初步理解的层面上,不能深入地去做抽象的数学题,那样还需要一个不断渗透,反复大量操作和更多的生活体验过程。  “活动目标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定的有些大,不易操作和衡量,于是改成了“通过操作和游戏体会到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中,我设计的物质准备是有层次性的,难易程度不同:用羊羊卡片的方式来代表自己,用红、蓝卡片计数和三角形、方形计数是分别在颜色和形状上增加了难度。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这些准备还是有问题,它们都是纸质的卡片,不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且还需要教师一一去剪裁准备,于是我从活动区中寻找到了两种替代物。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代替红蓝纸片用不同形状的玩具插片代替三角形和方形纸片,既增强了数数时的乐趣,又能减少多余的劳动。  我改变了设计中导入部分的提问方式,直接把幼儿带入问题中,思考中,经过课前试机,电脑上的照片在电视上不显示,看电脑的小屏幕不清楚,美羊羊和喜羊羊的区别不明显,于是就临时改成了直接请某车厢的男女孩分别举手,请幼儿分别点数的形式了,效果良好。  分组操作时,玩具插片计数组并没有按不同的形状来按数取物,而是将同一种形状玩具按颜色不同计数,与老师投放材料的方式有关系,但是我没有去纠正,主要考虑让幼儿获得成功,充满自信更重要。  不足:  在导入部分当幼儿的答案不统一,出现问题时,我没有请幼儿充分地去思考,讨论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就直接说老师有一个好方法,然后引出下面的教学活动,限制了幼儿的思考和发挥想象。  最后的游戏环节,只体现了趣味性,缺少对“我的车厢有几个人”的认识和点数,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设四节车厢和四个列车员,请列车员点数乘客上自己的车厢会更好。中班数学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
一 : 中班数学教案活动内容:数学《哪里一样》活动目标:1、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2、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活动准备:教具:挂图2幅、标记若干。学具:幼儿操作材料、篮子、胶水、小标记。活动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通过教师讲解提问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的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难点:让幼儿通过说、作操作材料,从而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活动过程&:1、集体活动。(1)引导部分,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我请谁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小兔)小兔子告诉我它有好多好朋友是图形宝宝,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可是图形宝宝今天给小兔子出了几个难题,小兔子不会做了,要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帮它。”(2)出示挂图一,概括两个图形间相同点。“你们看图上有什么?(三角形)它们什么地方是一样的?(颜色、形状一样)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你们看我这里还准备了好多小标记,我要把这些小标记送给图形宝宝。请你们再说一说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教师按照先记颜色,再记形状的顺序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色的三角形)。”(3)教师出示图二,让幼儿在现有基础上加以巩固。“看这里还有一幅图,看一看是什么图形?它们哪里一样?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帮忙。记录方法同上。”2、小组活动。“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把小兔字不会做的难题全都解决了,小兔子真高兴,他让我谢谢你们!可是图形宝宝又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了,看看我们班哪一个小朋友最聪明。”第一组:给图形做一样的标记。分别是红色长方形、蓝色梯形。第二组:给图形做一样的标记。分别是蓝色长方形、黄色正方形。“请小朋友们把图形一样的地方用标记记录下来,然后再说说这是什么样的图形?”3、活动评价。请个别幼儿读一读操作材料纸,评价是否记录了两个相同点。4、活动结束“图形宝宝说你们真棒,我们先去喝点水,一会在跟它们做游戏。”&二 : 152010年中班下数学教案1活动名称:数学活动活动内容:数数乐158活动目标:1.继续认识、熟悉数字1-10。2.对数字感兴趣,学会分辨1-10活动准备:1.幼儿一人是数字1-10,会念数字歌。2.油泥每人一小团,糖纸若干,水彩笔人手一支。3.1-10的数字头饰。4.数字操作卡片?想一想、改一改?和?数字大家庭?,儿歌《数字歌》。活动过程:一、游戏?做糖果?(复习5以内的数)1.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制作相应个数的糖球。2.再根据糖球的数量,数出相应数量的糖纸,包裹在糖球上做成糖果,再数数糖果一共有几块。二、玩游戏?数字蹲蹲?。1.介绍游戏玩法:选10名幼儿分别单上1-10数字的头饰,教师清楚一名幼儿为游戏开头:?1蹲1蹲1蹲2蹲??2蹲2蹲2蹲3蹲?以此类推,直至10蹲完。2.幼儿熟悉此玩法后可以改变数字的顺序,增加游戏的灵活性、趣味性。如:?2蹲2蹲2蹲6蹲?,打错的幼儿继推出游戏。坚持到底的幼儿即为胜利。三、说数字,找错字。1.边看幼儿用书,边学念《数字歌》2.在数字操作卡上玩找错字的游戏:将写错的数字圈出来。附:儿歌数字歌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6像哨子,笛笛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勺子,来盛菜;10像灯笼,挂的高。2活动名称:数学活动活动内容:快乐纸牌活动目标:1.会10以内数目的等量配对、比大小。2.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游戏,有初步的规则意识。活动准备:1.放大的纸牌10张,扑克牌两两成对,数量在10以内。2.幼儿已玩过抽乌龟的游戏。活动过程:一、介绍?比大小?、?接龙?游戏规则。1.比大小:两人各拿10张牌,轮流出牌,谁出的牌大,谁就把对方的牌吃掉。如出的牌一样大,则各自收回再重出一张,最后,谁手上的牌多就是胜利者。2.接龙:两人各拿10张,轮流出牌,谁出的牌与前面出的数字相同,就将相同数字之间的牌全部收回,然后由对方继续出牌接龙。二、教师与幼儿示范游戏。1.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摸牌、拿牌方法。2.和幼儿商量规则,决定谁先出牌。3.开始游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的规则。三、幼儿两人一组玩纸牌。1.幼儿自由选择同伴,玩抽乌龟、比大小、接龙的游戏。2.游戏时教师提醒幼儿相互商量解决问题,共同遵守游戏规则。3 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小熊画的房子活动目标:1、促进视觉辨认的能力。2、在活动中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愿意选择数学活动。活动标准:物质准备《我的数学》第一页挂图《视觉辨认》红、黄、蓝、白、黑5种颜色的纸,大张图画纸。经验准备认识基本图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认识各种颜色活动重点:视觉辨认的提高活动难点:幼儿能设计出不同的房子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做拍手动作,引起幼儿兴趣。2、请幼儿介绍自己家的外墙是什么颜色,住几楼,有没有电铃,大门打开后有什么,有几个房间等。二、基本部分1、出示挂图进行教学。a、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小熊画的房子,说一说屋顶是什么颜色,烟囱是什么颜色,门是什么颜色,窗户有几种颜色,它是怎么画的。b、请幼儿比较小熊画的房子与其它房子的异同,鼓励幼儿,一部分、一部分逐一比较,并说出两两不一样的地方。2、请幼儿在幼儿用书上作答。3、用色纸设计房子。a、将色纸分发给幼儿,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用色纸折出屋顶的形状呢?怎么剪出门、窗户的形状呢?如何组合窗户形状呢?b、幼儿用色纸设计出房子造型后,可进一步询问幼儿,用这5种颜色纸,通过不同的变化还可以组合成什么造型。C、鼓励幼儿设计不同的房子,并把设计好的房子贴在图画纸上,让大家交流分享。三、结束部分请幼儿挑选一间最喜欢的房子,再做一间一模一样的,贴在卡片上。请全班幼儿找一找卡片上的房子是哪一间呢?4 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写画数学活动目标:1、学习写画数学2、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活动准备:物质准备1、《我的数学书》2、挂图《数学笔顺》数学卡3、自制亲子活动单4、铅笔、本子经验准备认识1-10的数字活动重点:正确的握笔姿势,会正确书写数字。活动难点:能规范写出1-10的数字。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出示数字卡,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说一说曾经在哪些地方看过这些数字,这些数字代表什么(如门牌、售价、电话号码〃〃〃)二、基本部分1、请幼儿用食指按数字卡上的箭头画出字的笔顺(1-10)。2、请幼儿拿出铅笔,教师指导幼儿握笔。3、请幼儿看挂图《数字笔顺》,并在幼儿用书中练习1和2。三、结束部分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与进度,让幼儿带一张亲子活动单回家,完成后带回幼儿园。5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再来一盘活动目标: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2、体会?加1?的意义。3、初步建立等量观念。活动重点:理解10以内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活动难点:体会?加1?的意义。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我的数学》第3页自制点数卡,数字卡雪花片、盘子、篮子经验准备认识10个数字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请幼儿做好数字卡,从1排至10二、基本部分1、请幼儿自制点数卡,将点数卡排于数字卡下面。2、随意拿出一个数字卡,请幼儿将正确的点数卡举高,看是否答对了。3、幼儿能按数字卡拿出正确点数卡之后,给幼儿分组,在桌子上玩。 ---教师先当主持人,将雪花片放在篮子里。幼儿一人拿一个盘子放在自己面前。----教师先准备1-10的数字卡,随意抽出一张如4即请每个幼儿从篮中拿4个雪花片放在自己的盘中。(检查幼儿是否都拿对了)----4个好像还不够,再来一个,请幼儿再拿来一个雪花片放进盘子里,说说现在盘子里有几个雪花片。----教师随意抽数字卡,请幼儿按数字拿出正确数量的雪花片,放进盘子,再来抽点数卡,请幼儿按点数取出正确数量的雪花片,放进另一个盘子,把两个盘子的雪花片倒在一起,数数看共有几个。三、结束部分请幼儿打开用书第3页,仔细观察并在画面上的盘子里面画出正确数量的圈。6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赛跑喽活动目标:1、学习按照速度快慢进行6以内的正逆排序。2、初步建立快慢的概念。活动准备:1、《我的数学》第4页。2、少字。记录用的小白板和笔。3、为第一名至第六名准备的奖牌。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幼儿先做暖身操。二、基本部分1.带幼儿至草场,5~6人一组;教师吹哨子后各组一起跑,每组请一名幼儿帮忙记录,看谁跑得最快。2.将跑得最快的幼儿集中成一组,让他们在跑一次。看谁跑得最快,谁第2。第3………第6。3.请幼儿按照跑步名次排好队,按第1至第6名一一颁发奖牌。三、结束部分请幼儿看《我的数学》第4页,仔细观察画面,看看小动物们发生了什么事请幼儿再跑得最快的小动物头像旁边圆圈里画?√?在跑得最慢的小动物头像旁边画?×?。7活动名称:数学活动活动内容:认识序数活动目标:1、认识序数第1——第5,知道用第几可以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初 步体验基数与序数的区别。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制作跑道。小羊、松鼠、小猫、白鹅、蜗牛、红旗上有1——5的数字。数字1——5.经验准备:认识1—5的数字。活动重点:认识序数第1——第5,知道用第几可以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 活动难点:初步体验基数与序数的区别。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出示小动物图片,引起幼儿兴趣。二、基本部分小动物比赛:认识序数第1——第5。小动物赛跑。数一数由5个动物参加比赛。它们来到赛场。数一数有5条跑道。告诉幼儿最下面的是第一条跑道,依次类推。5个小动物赛跑:小羊、松鼠、小猫、白鹅、蜗牛、使幼儿知道它们分别跑在第几条跑道上。比赛开始了,跑在最前面的的是小猫它得了第一名,小松鼠得了第二名、第三名是谁?分别给它们插上红旗。比赛结束了。小动物举着小红旗依次排队下场,走第一的是得第一名的小猫,走第二的应该是得第几名的谁呢?走第三的应该是得第几名的谁......。三、结束部分组织小朋友到户外进行跑步比赛,看看谁是第一第二,进一步巩固序数。8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10以内的顺数、倒数活动目标:1、启发幼儿通过自身的尝试操作,发现10以内数量的排列顺序,知 道什么是顺数和倒数。2、让幼儿体验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和传递性。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152010年中班下数学教案_中班数学教案活动重点:发现10以内数量的排列顺序,知道什么是顺数和倒数。活动难点:让幼儿体验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和传递性。活动准备:物质准备1、教具:实物卡片,磁性数字1~5。2、学具:点卡、数卡。经验准备熟知10以内数的正逆顺序。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游戏?拍手?。师:我们来玩拍手的游戏。我说*,幼儿,我拍*。(拍手*下)二、基本部分1、比较10以内的数。(1)拍手次数比说的数多1。如:我说5,幼儿:我拍6,6比5多1,拍6下手。(2)拍手次数比说的少1。(3)游戏?找朋友?。A、教师出示数卡,和数卡上数字一样多的小朋友站起来。幼儿欢呼 ?找到了,找到了?。B、比数卡上数字多1的小朋友站起来。C、比数卡上数字少1的小朋友站起来。2、出示尝试题,引导幼儿发现数字1—5是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 (出示一)师:卡片有什么?数数每张卡片下面贴一数字表示它的 数量。(幼儿唱数一遍)你们读的时候发现数字和实物卡是按什么顺序排 列的?(从小到大)3、将实物卡和数卡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1)小朋友知道实物卡可以从小到大排列,现在请你们也来试一试、 摆一摆,把桌上的实物卡和数卡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2) 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了解情况。4、 教师讲解,建立正确顺数、倒数概念(1)演示:比较两种排列法的不同。A、排列顺序——红点从小到大,蓝点从大到小。b、两组两组数量比较——红点:后面的比前面多1,2比1多1…… 蓝点:后面的比前面少1,4比5少1……(2)教师小结:像这样(指红卡)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 比前一个数多1,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叫顺数。(幼儿唱歌)像这样(指蓝卡)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1,这样排列的一排数叫倒数。(幼儿唱数)三、结束部分将10一内点卡和数卡分别按顺数和倒数排列。师:小朋友真聪明,知道什么是顺数和倒数。那么你们想不想去试一试,排一排10以内的顺数呢?老师为每个人准备了一套点卡和数卡,现在请你们再去试一试,排一排10以内的顺数,看谁排得又对又快。(排好后幼儿可自由唱数)9活动名称:数学活动活动内容:认识序数活动目标:1.能排列表示数字1-7的点卡或数卡,说出相邻数之间多1或少1的关系。2.能与同伴相互检查操作结果。活动准备:1.表示数字1-7长条点卡各1张,表示数字1-7数卡各1张。2.点卡、数卡没人1套。3.数序填空卡若干1.教师牌号表示数字1-3的长条点卡,引导幼儿观察相邻数点间的关系。2.小结:每一张点卡都比前一张多1个点。3.提问:第四张应排表示数字几的点卡?剩下几张点卡又该怎么排?二、玩?接数补漏?的游戏。教师从少到多地排出表示数字1-7的7张数卡,可在其中拿出2-3个数字,提问:这里面少了数字几?谁来补上?为什么要这样放?三、幼儿操作活动。1.读一读数序填空卡,判断漏了点数几或数字几。2.在空格里添上漏掉的点数或数字。四、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10活动名称:数学活动活动内容:排序活动目标:1、指导幼儿按3个或4个一组的规律交替排列物体或图形,体验物 体之间的空间关系。2、发展幼儿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活动重点:幼儿按3个或4个一组的规律交替排列物体或图形活动难点:体验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活动准备:物质准备红、绿、黄三色图形图片若干,白菜、萝卜、玉米、南瓜图片若干。每人大小雪花片若干。经验准备有两组物品排序的经验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观察演示。了解以3个为一组或4个为一组的规律交替排序的方法。出示红、绿、黄红、绿、黄圆形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后,请接着往下排。二、基本部分1、出示白菜、萝卜、玉米、南瓜、白菜、萝卜、玉米、南瓜、的图片后,引导幼儿发现这是以4个物体为一组来排序的,引导幼儿继续排下去。2、操作练习:排雪花片(1)要求幼儿按红大、红小、绿大、绿小大规律把雪花片排好。(2)幼儿自己设计排列规律,给雪花片排序。三、结束部分幼儿整理好操作材料,结束活动。11活动名称:科学活动活动内容:大小、长短排序活动目标:1.学习比较7个物体的大小长短。2.能用不同的方法(大小排序可从大到小,也可从小到大;长短排序可从长到短,也可从短到长)排大小或长短。活动准备:1.贴绒大小圆片7个、长短纸条7张。2.人手1套数量为7个,且大小不同的圆片、长短不同的纸条。3.一、二、三组操作材料:总数为7的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片排序材料及排序板。图一 图二4.四、五、六组的操作材料:总数为7的小棍、长条卡纸、粗绒线排序材料及排序板。活动过程:1.学习排长短。(1) 出示大小贴绒圆片,请幼儿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圆片。(2) 请幼儿给圆片排序。幼儿操作后提问:?你是怎样排的??(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2.学习排长短。(1)出示长短贴绒纸条,请幼儿找出最长的和最短的纸条。(2)请幼儿给纸条排序。幼儿操作后提问:?你是怎样排的??(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3.幼儿分组操作。第一、二、三组给圆片、三角片或正方形片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序,第四、五、六组给小棍、长条卡纸、粗绒线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排好后说一说是怎么排的。提醒幼儿先玩自己小组的材料,收拾好后再换组活动。12活动名称:数学活动活动内容:高矮、宽窄排序活动目标:会用比较的方法区别7个物体的高矮或宽窄。活动准备:1.从高到矮的贴绒娃娃7个、从宽到窄的彩条7张,人手一套。2.数量分别为7的小兔、小树、楼房高矮排序图片,3种排序图片的总套数为幼儿人数的一半。3.数量为7的通畅度不同宽窄的宽窄排序卡片,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活动过程:一、学习排高矮。出示高矮不一的贴绒娃娃,请幼儿找出最高的娃娃和最矮的娃娃。请幼儿给娃娃排序。幼儿操作后提问:? 你是怎么排的??二、学习排宽窄出示宽窄不一的彩纸条,请幼儿找出最宽的和最窄的彩纸条。请幼儿给彩纸条。幼儿操作后提问:? 你是怎么排的??三、幼儿分组操作。第一、二、三组幼儿给小兔、小树、或楼房排高矮(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第四、五、六组幼儿给宽窄排序卡片排宽窄(从宽到窄或从窄到宽),排好后说一说是怎么排的。要求幼儿先玩自己小组的材料材料,收拾好后再换组活动。13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分析图形特征活动目标:1、能尝试分析和标出图形的各项特征,并能按标出的各项特征选取图形。2、发展思维的敏捷性。活动重点:能尝试分析和标出图形的各项特征,活动难点:并能按标出的各项特征选取图形活动准备:物质准备1、教具:图形特征表格2张、几何图形1套。2、学具:每人2张图形特征表格(参照教具图形特征表格)。每人一 套几何图形、笔。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出示图形,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入主题。二、基本部分1、 学习分析图形的特征。(1)、出示第一张表格,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特征 大 小 红 蓝 绿 黄√√√提问:?表格的最上面一行画有什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图 形的大小、颜色和形状)提问:?左边的一行(指竖行)有几个图形?它们是什么样的?如第一个图形是大的、红色的圆形,我们就在表格的第二行在大、 红色、圆形的标记下画 ‘√’,表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请幼儿分析1—2个图形。(2)出示第二张表格,引导幼儿观察。特征 大 小 红 蓝 绿 黄√ √ √ √ √ √提问:?这个表格和刚才的表格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提问:?表格第二行(横行)画了‘√’,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应选一个小的红色的方形)请幼儿分析其他行(如第三行)画的?√?表示什么意思。三、结束部分幼儿操作练习:分析图形特征。14活动内容:图形分家活动目标:1.通过?图形分家?活动,学习寻找不同图形间的某一共同特征。2.增强观察比较及积极思维的能力。活动准备:1.筐子2个,每个筐子中分别摆放不同的图片2.在黑板上画一个大点的分类图152010年中班下数学教案_中班数学教案活动过程:一、将第一个筐中的图形片打乱贴在黑板上的分类图中,引导幼儿观察。1.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些图形,看看可以怎样分类,将图形分成两部分。(如幼儿分类有问题,可以提示:如果按颜色可以分吗?按大小可以分吗?按图形可以分吗?)2.请你上来将这些图形分分家。(引导幼儿将大的三角形放一边,小的三角形放在一边)二、将第二个筐中的图形片打乱贴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观察。1.请你再仔细看看这些图形,又可以怎样分?2.谁愿意上来分一分。三、练习请幼儿仔细观察图形,把一样的图形圈在一起。15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找好朋友活动目标 :1、学习概括图形的两个特征并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2、学习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活动重点:学习概括图形的两个特征并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活动难点:图形的两个特征并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卡纸。复印好的图纸2、经验准备:课前和幼儿一起进行穿鞋、手套比赛。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幼儿跟随老师拍手唱《小猫在那里?》。二、基本部分1、制作配对卡:分给每个幼儿一份复印好的图纸;请幼儿将分到的鞋 子图按照幼儿用书中相应的鞋子着色,并将着好色的鞋子剪下贴在 卡纸上,做成配对卡。2、将配对卡散放在桌面上,请幼儿找一找哪两张一样,一样的就陪成 一对?好朋友?。请幼儿寻找,看看哪些鞋子可以找到?好朋友?。3、请幼儿用他想到的方法作答。4、请幼儿说出自己使用的方法。三、结束部分活动评价,能找到相同图案并配对的幼儿给予表扬其他的幼儿给予鼓励。16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哪一瓶比较多活动目标:1、学习目测数群,学习不受容器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 液体量。2、逐步建立等量观念。活动重点:学习目测数群,学习不受容器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 液体量。活动难点:能用目测比较两瓶水的多少。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粗细不一的瓶子、杯子,漏斗,大盆子。事先确定不 怕湿的场地。2、经验准备:让幼儿活动前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随着音乐进入活动室。二、基本部分根据瓶子大小准备3-4杯水。在瓶口插上漏斗,请幼儿倒一倒,看一看: —─ 4杯水倒到粗瓶子里和4杯水倒到细瓶子里后,两瓶放在一起,它们的 水面差多少,哪个瓶里的水多,为什么。(一样多)—─ 粗瓶子装满水,倒到细瓶子里,会怎么样。—─ 细瓶子装满水,倒到粗瓶子里,会怎么样。三、结束部分放松活动:1、对幼儿的表现予以表扬、鼓励。2、听音乐进行盥洗活动。17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排出花边顺序活动目标:1、学习序列概念。2、了解花边顺序,自己设计照片花边。活动重点:学习序列概念。活动难点:了解花边顺序。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红,黄,蓝三色纸,裁成小方形。幼儿居家照片3张。 图画纸。?玩具卡?:《形状》。2、经验准备:让幼儿观察欣赏老师带过来的有花边的照片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出示幼儿带来的照片,引入幼儿兴趣。二、基本部分1、以整理照片引出问题:平常出去玩时,我们都会拍很多照片。整 理照片的时候,可以画上花边,让照片更有特色。2、介绍花边设计的方法:—─用色纸图形贴:可以剪喜欢的小图型,再次照自己喜欢的顺序贴出花边。—─画:先画出喜欢的小图案,再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画出花边。 —─盖印:选择要盖的图章,再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盖出花边。3、以色纸块为例,介绍花边排列的方法:—─如果选2个循环,如红蓝红蓝(心形、花型),这个花边就是以2 个花样重复使用的。—─如果选3个循环,如红蓝黄红蓝黄(心形、花型、树形),这个花 边就是以3个花样重复使用的。4、请幼儿先将照片贴在图画纸上,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给照片设 计花边。三,结束部分1、请幼儿介绍作品,说说自己设计的规则是什么。2、整理幼儿用过的物品。18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叠方块活动目标:学习用相同的组件做不同的立体组合。活动重点:用相同的组件做不同的立体组合。活动难点:比较出积木体积的大小。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积木或小方块若干。。2、经验准备:让幼儿自己取用搭建游戏活动。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听音乐拍手坐人自己的凳子。二、基本部分1、将积木或小方块整篮放在桌上让幼儿自己取用搭建(根据幼儿人 数确定积木数,每人不少于10块积木)做建构游戏。2、幼儿做好造型后共同分享交流彼此的作品。—─比较彼此的作品,说说那里一样 ,哪里不一样。—─猜猜谁的作品最大,并说说为什么。3、根据幼儿建议,用数一数或拍一拍的方法,比较立体造型大小。看看数出来的结果和猜的是否一样。三、结束部分表扬和鼓励全体幼儿。19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双条件分类活动目标:1.能根据两个条件分类,并计算出总数。2.能按照要求进行活动,并学习按照要求检查自己的活动。3.发展幼儿的观察、判断及思维能力活动准备:《我的数学》第32页。挂图:《双条件分类》。收集幼儿园中游泳圈或用彩色纸剪出游泳圈造型(大的红色和黄色游泳圈、小的红色和黄色游泳圈各数个)。活动重点:能根据两个条件分类活动难点:根据分类计算出总数活动过程:一、数数1——100二、将游戏圈散放于地上或白板上。请幼儿看看共有几个游戏圈,并说说时如何知道的(目测后请幼儿动手排排看)。——这儿共有几个大的泳圈?怎么知道的?——这儿共有几个小的泳圈?怎么知道的?——这里大的而且是红色的泳圈有几个?怎么知道?—─这里大的而且是黄色的泳圈有几个?怎么知道?—─这里小的而且是红色的泳圈有几个?怎么知道的?—─这里小的而且是黄色的泳圈有几个?怎么知道的?三、教师小结20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一模一样的画活动目标:1.能补足缺少的画。2.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彩色纸、剪刀、小方镜。经验准备:认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活动重点:能补足缺少的画。活动难点: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活动过程:1.请幼儿用彩色纸剪住简单的四方形、三角形和半圆形(提醒幼儿注意安全)。2.将四方形、三角形和半圆形依次垂直摆放在纸上。请幼儿拿出镜子分别对准各个图形的边缘,看看镜子里的形状,并把镜子里的图形画在纸上。3.请幼儿看《我的数学》第33页的画面,比较左图和右图,说一说右图少了什么东西。请幼儿将右图中少的地方画出来。21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分豆子活动目标:能认识10以内数的单双数,初步理解单双数的含义活动准备:1、贴绒圆片(红色6个、蓝色7个)1—10数卡1套2、每人豆子若干(数量1—10)活动过程:1、将6个红色圆片片两个两个分,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提问:“6个圆片片两个两个分,分了几次?分到最后有没有剩下的?”2、将7个蓝色圆片片两个两个分,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提问:“7个圆片片两个两个分,分了几次?分到最后有没有剩下的?剩下几个?”3、幼儿分豆子,请幼儿先数数盘子里有几颗豆子,然后将豆子两个两个分,分到最后看看有没有剩下的,剩下几个。4、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记录(如图)1○ 2○○3○○○ 4○○ ○○5○○○○○ 6○○ ○○ ○○7○○○○○○○ 8○○ ○○ ○○ ○○9○○○○○○○○ 10○○ ○○ ○○ ○○ ○○5、小结:两个两个分,分到最后还剩下一个的数是单数,10以内的单数有1、3、5、7、9;两个两个分,分到最后一个也不剩的数是双数,10以内的双数有2、4、6、8、10.教师让幼儿区别10以内的单数、双数。22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谁比较多活动目标: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活动重点: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活动难点: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到超市、蔬菜店去买菜买东 西。物质准备:自制两组钱数卡:1个1元,2个1元,3个1元,4个1元,5个1元,和1个5元,一组钱数卡为红色,一组钱数卡为蓝色。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随着优美的音乐幼儿进入活动室。二、基本部分1、将两组钱数卡弄乱并洗好牌。问幼儿红色和蓝色要押哪一种,如果押红 的就排在红色一边,如果押蓝的就排在蓝色一边。2、让幼儿押牌。-------教师随即各抽出一张红色的牌和蓝色的牌。-------让幼儿猜猜红色的数字大,还是蓝色的数字大。1、教师将牌翻出来,比一比哪一边大。然后游戏继续进行,抽玩为止。2、请幼儿说一说:5个1元和1个5元一样大吗?为什么?152010年中班下数学教案_中班数学教案请幼儿回家后继续认1个1元,2个1元,3个1元,4个1元,5个1元, 和1个5元。23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买玩具活动目标:1、了解数字与数量的实质意义。2、能注意物品的钱数和数量的关系。活动重点:了解数字与数量的实质意义。活动难点:知道物品的钱数和数量的关系。活动准备:经验准备: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买东西。物质准备: 价格牌。收集教室种的小玩具。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请幼儿自制纸钱,每人自制1元10张,5元两张。二、基本部分1、教师当老板,幼儿当顾客,开展买卖游戏。2、教师将要买2的玩具摆在桌上,并放上价格牌(价格牌要与玩具摆在 一起,让幼儿一目了然)。3、扮演顾客的幼儿,将挑选好的玩具拿到教师处结账。结账时幼儿必须告诉老师一共要花几块钱。如果受伤的钱免职比较大可以跟老师换成零钱后再付钱,或者让老师找钱。4、结完账的幼儿可以玩?购买?的玩具,玩好后再将玩具放回原处,让别人?购买?。5、玩几次后,幼儿也可以轮流当老板。三、结束部分鼓励和表扬每一位幼儿。24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形状排排乐活动目标:1、学习用相同的组件做不同的立体组合。2、认识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知道四方形不同折法的一半是什么形状。活动重点:学习用相同的组件做不同的立体组合。活动难点:知道四方形不同折法的一半是什么形状。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形状。物质准备: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色纸若干。?玩具卡?:《形状》。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边听音乐边做小鸭动作进入活动室。1、请幼儿仔细观察玩具卡: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说一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教师边讲述边用色纸演示:正方形对折就是三角形,正方形折一半 就是长方形。2个三角形并再一起,会变成正方形,或变成两边平行的四边形。3、请幼儿用玩具卡拼一拼,做成各种造型(提醒幼儿全部的形状都要用到)。三、结束部分1、完成后请幼儿分享交流彼此的作品,看一看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2、鼓励和表扬全班幼儿。25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比一比,谁比较长活动目标:1、知道比较时要有基准点。2、尝试用自选单位做测量。活动重点:尝试用自选单位做测量。活动难点:知道比较时要有基准点。活动准备:经验准备:课前用各种物品,练习比较长短。物质准备:教师中可以比较长短的东西,如笔,棍子,以及幼儿的长裤,衣服,手帕,围巾,蝴蝶结等。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听音乐入坐。二、基本部分1、请幼儿收集教师中的笔,把笔散乱的放在桌面上。请幼儿说一说哪 一只最长,哪一只最短,时怎么知道的。2、根据幼儿的说法,实际测量一下(如将一头对齐。多出来的越多就 越长)3、示范几种不同的比较方式:-------用小方块,绵线量一量,哪支笔用的小方块最多或绵线最长,就 知道哪支笔最长。-------将笔抓成一把,全部立于桌面,冒出最多的就是最长的。4、鼓励幼儿用各种方法测量教师中的其他物品,如桌椅等,并将测量 结果记录下来。5、不同幼儿测量同一件物品时,可能会有误差。引导幼儿观察彼此的 测量方式,测量的起点与终点等,让幼儿发现问题,并学习解决问 题。三、结束部分1、提供手帕,围巾等,让幼儿比较。熟悉如何测量各种物品后。2、表扬表现好的,鼓励胆小的幼儿。26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糖果够不够分活动目标:1、发展分配数量的概念。2、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数量。活动重点: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数量。活动难点:会运用一一对应的关系。活动准备:物质准备1、《我的数学》的12.23页2、袋子,不同包装的糖果各5个。3、蛋糕模型或用橡皮泥做成的蛋糕若干。经验准备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介绍袋子里的糖果种类。二、基本部分1、随意拿出一种糖果几颗(5以内)放在盘子上。请2位幼儿坐到教师面前,请大家讨论;盘子中的糖果够不够分给坐到前面的幼儿?怎么分呢?2、每次请3~4个幼儿一起玩,教师拿出12个糖果,问幼儿可以怎么分。(幼儿可能建议一次发给一个人1颗,发完为止;也可能有幼儿建议先发两颗,看剩多少再发。)3、请幼儿看《我的数学》第23页画面,帮小动物分糖果。4、取出蛋糕模型或用橡皮泥做成的蛋糕。请幼儿想一想,6片蛋糕分给两个人怎么分,分给3个人怎么分,分给6个人怎么分(幼儿只要会对1对1轮流发放的分法即可)。三、结束部分请幼儿看看《我的数学》第12页的画面并画线连一连,给每只动物分一块蛋糕,看看蛋糕够不够分。27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抢椅子活动目标:1、认识10以内数与量的配合。2、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重点:认识10以内数与量的配合。活动难点:能清楚地知道每次游戏的变化。活动准备:物质准备1、《我的数学》第13页。2、椅子,铃鼓。经验准备有玩抢椅子的经验。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请幼儿将自己的小椅子排成一个大圆形,教师从中拿走一把椅子。二、基本部分玩抢椅子游戏:----请幼儿站起来绕着椅子外缘自由走动,并一起唱歌。----听到铃鼓声停止,就要赶快抢椅子坐下来;没有抢到位置的幼儿就要被淘汰出局,帮大家加油。----每次必须拿掉一张椅子(顶多拿走10张椅子)。游戏结束后,请幼儿数一数共有几个小朋友被淘汰出局,共拿掉了几把椅子。三、结束部分请幼儿看看《我的数学》第13页画面。给每一个小动物一把椅子,请幼儿画线连一连,说说椅子是否够用。28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谁比较多活动目标: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2、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活动重点: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活动难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活动准备:物质准备1、《我的数学》第14页。2、自制两组钱数卡:1个1元,2个1元,3个1元,4个1元,5个1元,和1个5元,一组钱数卡为红色,一组钱数卡为蓝色。经验准备认识人民币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出示人民币,巩固幼儿人民币的认识。二、基本部分1、 将两组钱数卡弄乱并洗好牌。问幼儿红色和蓝色要押哪一种,如果押红的就排在红色一边,如果押蓝的就排在蓝色一边。2、让幼儿押牌。----教师随即各抽出一张红色的牌和蓝色的牌。----让幼儿猜猜红色的数字大,还是蓝色的数字大。3、教师将牌翻出来,比一比哪一边大。然后游戏继续进行,抽玩为止。4、请幼儿说一说:5个1元和1个5元一样大吗?为什么?三、结束部分请幼儿看看《我的数学》第14页的画面,数一数,哪一个储蓄罐里的钱比较多。29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买玩具活动目标:1、了解数字与数量的实质意义。2、能注意物品的钱数和数量的关系。活动准备:物质准备1、《我的数学》第15页。2、价格牌。3、收集教室中的小玩具。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请幼儿自制纸钱,每人自制1元10张,5元两张。二、基本部分1、教师当老板,幼儿当顾客,开展买卖游戏。2、教师将要买2的玩具摆在桌上,并放上价格牌(价格牌要与玩具摆在一起,让幼儿一目了然)。3、扮演顾客的幼儿,将挑选好的玩具拿到教师处结账。结账时幼儿必须告诉老师一共要花几块钱。如果手上的钱面值比较大可以跟 老师换成零钱后再付钱,或者让老师找钱。4、结完账的幼儿可以玩?购买?的玩具,玩好后再将玩具放回原处, 让别人?购买?。5、玩几次后,幼儿也可以轮流当老板。三、结束部分请幼儿看看《我的数学》第15页的画面。在钱数购买玩具鼓的动物下面的方框内打?○?,不够的打?×?。30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双条件家族活动目标:1、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和数量。2、学习概括图形的两个特征并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活动重点:请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和数量。活动难点:学习概括图形的两个特征并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活动准备:物质准备:自制各种交通工具图卡。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和数量。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汽车并说出有几个轮子。二、基本部分1、战士图卡,请幼儿讨论图卡上的交通工具可以怎么分类。每一种分法分出来的交通工具都可以称为一个?家族?。如2个轮子的家族,4个轮子的家族,动物交通工具家族等。2、举例说明两个条件的意思,如轮子和颜色,车门和轮子等都算时两个 条件,让幼儿理解按两个特征分类的意思。3、请幼儿在教师里找一找既时红色也是圆形的东西(如形状板,苹果,幼儿扎头发的发饰),可以吃而且饰四方形的东西(如饼干)等。152010年中班下数学教案_中班数学教案三、结束部分老师小结:“今天小朋友真聪明,轮子和颜色,车门和轮子等都按物体 的两个特征分类。31活动名称:数学(师永红老师)活动内容:生活中的数字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2、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3、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活动难点: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物质准备: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物品。2、教具:0—9数字卡若干套。3、课件资料:如汽车牌照、公共汽车站牌、居民住宅楼、钟楼、红绿灯、邮编……经验准备:了解自己收集的物品上,数字的作用。活动过程:开始部分:游戏:数字记忆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出示完立马盖上。请幼儿迅速说出卡片的上的数字有哪些。基本部分:一、找一找收集的物品上哪些地方有数字。请幼儿找一找物品上的数字,1、食品类(1)教师出示幼儿收集的食品类的展板,请幼儿说说这些食品袋上哪个地方有数字?(2)教师播放食品袋的幻灯,教师和幼儿一起念一念食品袋上的出现的数字,请幼儿说一说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2、交通工具类。(1)教师出示幼儿收集的交通工具类的展板,请幼儿说说这些汽车上哪个地方有数字?(2)教师播放车的幻灯,请幼儿一起念一念车牌号上的数字。教师提问:?这些车牌号有什么用途呢??幼儿进行回答。3、身份证。(1)教师出示幼儿身份证的展板及相应的幻灯片,幼儿请幼儿念一念身份证上的数字?(2)请幼儿说一说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4、人民币。(1)教师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展板,请幼儿念一念人民币上的面值,并说一说人民币的用途。(2)幼儿人手一张人民币,分组请幼儿将人民币根据面值从大到小排序。二、分享教师收集的有数字的物品。教师播放幻灯片,幼儿观看各种有数字的物品,教师和幼儿一起说一说它们的用途。结束部分:1、游戏:电话号码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教师说出一个号码,幼儿要迅速根据自己的数字和其他幼儿进行组合。2、小结:我们生活中的数字到处可见,这些数字都有着自己的用途。还有许多地方的数字等待我们去发现,请小朋友继续找一找,比比谁找的最多。32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好吃的小饼干活动目标:1、认识5以内数字递减的概念。2、能按制定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3、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活动重点:认识5以内数字递减的概念。活动难点:知道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小饼干,数字卡,1~10人手一份。夹子,盘子。 经验准备:活动前让幼儿了解5以内数字递减的感念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随着音乐进入活动室。二、基本部分1、以小饼干当点心时,请幼儿拿出自己的数字卡1~10,并从中抽一张, 如抽到数字5,既拿5块小饼干。2、请幼儿坐好后,将数字5拿出来排在第一位。3、吃一块小饼干,请幼儿数数看,盘子里还有几块小饼干,然后拿出数 字卡放在第二位。4、再吃一块小饼干,请幼儿数数看,盘子里还有几块小饼干,然后拿出 数字卡放在第三位。5、全部吃完后,让幼儿数数看,盘子里还有几块小饼干,拿出数字卡放 在第三位。三、结束部分随着轻松地音乐,整理操作材料。三 : 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大、中、小生活化的数学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更有趣、更易掌握。课题生成:饼干是幼儿常见、喜吃的一种食品,它不仅种类繁多、艳,而且形状各异,味道丰富。遵循“生活即课堂”的宗旨,熟悉的饼干着手,尝试将数学教育的新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其目的是在生活活动中做个尝试,并在充分尊重幼儿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动手操作,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变的。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2、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的。活动准备:1、圆形饼干(大、中、小)每位幼儿三块放人盘中。2、投影仪、电视机。3、课前请幼儿洗手并消毒桌面。活动过程: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1)观察饼干,感知形状与大小,发散幼儿思维。教师,“盘子里的饼干你们喜欢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 “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是圆形状的?”(2)品尝饼干,比较大、中、小。教师:“三块饼干比较一下,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图案、花纹、厚薄等。)“请你挑一块你最喜欢的饼干尝一尝,然后说说你吃的饼干?”(从大、中、小来分。)“你吃的叫什么饼干,你是怎样知道中饼干的?”(让幼中饼干是相对大、小饼干而言的。)小结:“中饼干比大饼干小些,比小饼干大些,安排们叫它中饼干。”2、在探索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教师:“刚才有位小朋友咬了一口饼干,你们看,饼干被口洧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饼干被咬,掰了以后,像什么呢?”……发挥幼儿想像探索大或中饼干的变化。(像船、山峰、扇子……)教师:“饼干被小朋友咬了以后,发生了许多变化,改变的形状。”3、请幼儿继续吃饼干,想像、交流。(先吃完饼干的水、漱水。) 效果分析:本次活动“比较大、中、小”是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常见物“饼干”进行粗浅的数学活动。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亲切、自然。活动过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恰当的设问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育”,让小班幼儿在没有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粗浅的科学道理,从而掌握了有关数学的奥秘。专家点评: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或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外显的物体操作和内隐的智力活动),逐步建立分化和理解认知结构。”对幼儿来说,探索的过程要比探索的结果更为重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的有关数学的探索活动容易引起幼儿兴趣,也更容易掌握要学的内容。因此,隐含在生活和游戏中的数学值得好好开发和利用。反思与讨论:谈谈你对“生活化的数学”的认识,检验一下生活化的数学对幼儿是否有作用。四 : 中班数学教案——甜蜜蜜的聚会目标:  1.感知各种甜食的种类,初步学习分类。  2.体验与同伴共同品尝的乐趣。  准备:  1.每位幼儿带一种甜食来园。  2.桌子排成回字形,室内挂些彩带,以增添气氛。  3.教师自制分类标志(如下图),分别放在每张桌子上。  4.轻松活泼的音乐。  过程:  1.参加甜蜜蜜的聚会。  &&幼儿拿出自带的甜食,向同伴、教师介绍它的名称,并说说是什么味道的,吃起来有什么感觉。  &&为甜食找家。幼儿根据分类标志,将食品分类放在相应的桌子上。  2.交流品尝的感觉。  &&幼儿品尝自己带来的甜食,可以与自己的好朋友交换品尝。  &&你吃的是什么?甜吗?  建议:  1.认识糖果之后,甜食自然成为幼儿探究学习的对象。甜食有不同的种类,将分类与&甜蜜蜜的聚会&的情境相结合,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  2.鼓励幼儿来园后自己保管带来的食品,初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与意志力。  3.根据小班幼儿的能力,可把甜食分成糖类、饮料类、水果类、糕饼类四大类。  4.教师可准备一些不常见的甜东西,如白糖、红枣等放入品尝区,以丰富幼儿的经验。五 : 中班数学〈水果店〉教案  活动目标:  1、在开水果店的过程中感知"8"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了解吃水果对身体有益。  活动准备:  1、水果拼图(数点对应)2、各类水果树、水果等3、货架:(分别贴上随意排列的各种图形)4、灯笼若干(红、黄、绿、蓝)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妈妈要开店了,猜猜要开一家什么店?  2、拼图游戏,知道要开水果店。(要求幼儿数点对应)3、说说为什么要开水果店?  师小结:因为夏天水果的品种非常多,而且营养又好,人人都爱吃,有利于身体的成长,所以要开水果店。  二、买水果请幼儿买水果,说说、讲讲、数数自己买了些什么水果,它是怎样的?  三、送货1、幼儿把自己买的水果送到货架上。(引导幼儿物物对应,不受颜色、形状、排列的影响,只要数量相同就送对了,了解不同方法的对应。)2、每组检查,帮助纠正。  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尽管标记与标记排列的顺序不同,但是数量相同也能够交朋友。‖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四:挂灯笼1、请幼儿说说新店开张怎么庆祝?(幼儿自由讨论)2、幼儿挂灯笼(要求幼儿必须看清楚标记上的颜色、数量、数字进行对应)3、参观灯笼,引导幼儿发现灯笼有规律地排列。  五、延伸活动:  妈妈的水果店开张了,我们一起去品尝水果。
------分隔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年级数学观察物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