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评估报告时所运用的时间,多少较适宜

当前位置:
>>>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与提出的概念所用的时间x(单..
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与提出的概念所用的时间x(单位:分)之间满足函数关系y=-0.1x2+2.6x+43(0≤x≤30),y值越大,表示接受能力越强.(1)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2)第几分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y=-0.1x2+2.6x+43=-0.1(x-13)2+59.9∴当0≤x≤13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当13<x≤30时,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2)由(1)得出:当 x=13时,y有最大值,即第13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与提出的概念所用的时间x(单..”主要考查你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二次函数的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二次函数的应用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最常用的方法是待定系数法,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1)已知抛物线上三点的坐标,一般选用一般式; (2)已知抛物线顶点或对称轴或最大(小)值,一般选用顶点式; (3)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一般选用两点式; (4)已知抛物线上纵坐标相同的两点,常选用顶点式。 二次函数的应用:(1)应用二次函数才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 理解题意;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题目提出的问题。 (2)应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 即解二次函数最值应用题,设法把关于最值的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然后按求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求解。求最值时,要注意求得答案要符合实际问题。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形式:①一般式:y=ax2+bx+c(a≠0,a、b、c为常数),顶点坐标为 [,]把三个点代入函数解析式得出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就能解出a、b、c的值。
②顶点式:y=a(x-h)2+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直线x=h,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2的图像相同,当x=h时,y最值=k。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例:已知二次函数y的顶点(1,2)和另一任意点(3,10),求y的解析式。解:设y=a(x-1)2+2,把(3,10)代入上式,解得y=2(x-1)2+2。注意:与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不同,二次函数平移后的顶点式中,h&0时,h越大,图像的对称轴离y轴越远,且在x轴正方向上,不能因h前是负号就简单地认为是向左平移。具体可分为下面几种情况:当h&0时,y=a(x-h)2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当h&0时,y=a(x-h)2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2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a(x-h)2+k的图象;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③交点式:y=a(x-x1)(x-x2) (a≠0) [仅限于与x轴即y=0有交点时的抛物线,即b2-4ac≥0] .已知抛物线与x轴即y=0有交点A(x1,0)和 B(x2,0),我们可设y=a(x-x1)(x-x2),然后把第三点代入x、y中便可求出a。由一般式变为交点式的步骤:二次函数∵x1+x2=-b/a, x1?x2=c/a(由韦达定理得),∴y=ax2+bx+c=a(x2+b/ax+c/a)=a[x2-(x1+x2)x+x1?x2]=a(x-x1)(x-x2).重要概念: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a的绝对值可以决定开口大小。a的绝对值越大开口就越小,a的绝对值越小开口就越大。能灵活运用这三种方式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能熟练地运用二次函数在几何领域中的应用;能熟练地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二次函数的其他表达形式:①牛顿插值公式:f(x)=f[x0]+f[x0,x1](x-x0)+f[x0,x1,x2](x-x0)(x-x1)+...f[x0,...xn](x-x0)...(x-xn-1)+Rn(x)由此可引导出交点式的系数a=y/(x·x)(y为截距)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双根式y=a(x-x1)*(x-x2)若ax2+bx+c=0有两个实根x1,x2,则y=a(x-x1)(x-x2)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x1+x2)/2。③三点式已知二次函数上三个点,(x1,f(x1))(x2,f(x2))(x3,f(x3))则f(x)=f(x3)(x-x1)(x-x2)/(x3-x1)(x3-x2)+f(x2)(x-x1)*(x-x3)/(x2-x1)(x2-x3)+f(x1)(x-x2)(x-x3)/(x1-x2)(x1-x3)与X轴交点的情况当△=b2-4ac&0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x1,0), (x2,0);当△=b2-4ac=0时,函数图像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b/2a,0)。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b±√b2-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二次函数解释式的求法:就一般式y=ax2+bx+c(其中a,b,c为常数,且a≠0)而言,其中含有三个待定的系数a ,b ,c.求二次函数的一般式时,必须要有三个独立的定量条件,来建立关于a ,b ,c 的方程,联立求解,再把求出的a ,b ,c 的值反代回原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到所求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1.巧取交点式法:知识归纳:二次函数交点式:y=a(x-x1)(x-x2) (a≠0)x1,x2分别是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已知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时,用交点式比较简便。①典型例题一:告诉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和第三个点,可求出函数的交点式。例: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2和1 ,且通过点(2,8),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点拨:解设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x-1),∵过点(2,8),∴8=a(2+2)(2-1)。解得a=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2)(x-1),即y=2x2+2x-4。②典型例题二:告诉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和对称轴,可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求解。例: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3,-2),并且图象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4,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点拨:在已知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的距离和顶点坐标的情况下,问题比较容易解决.由顶点坐标为(3,-2)的条件,易知其对称轴为x=3,再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图象与x轴两交点的坐标分别为(1,0)和(5,0)。此时,可使用二次函数的交点式,得出函数解析式。
2.巧用顶点式:顶点式y=a(x-h)2+k(a≠0),其中(h,k)是抛物线的顶点。当已知抛物线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能够先求出抛物线顶点时,设顶点式解题十分简洁,因为其中只有一个未知数a。在此类问题中,常和对称轴,最大值或最小值结合起来命题。在应用题中,涉及到桥拱、隧道、弹道曲线、投篮等问题时,一般用顶点式方便.①典型例题一:告诉顶点坐标和另一个点的坐标,直接可以解出函数顶点式。例: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2),且通过点(1,10),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点拨:解∵顶点坐标为(-1,-2),故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1)2-2 (a≠0)。把点(1,10)代入上式,得10=a·(1+1)2-2。∴a=3。∴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3(x+1)2-2,即y=3x2+6x+1。②典型例题二:如果a&0,那么当 时,y有最小值且y最小=;如果a&0,那么,当时,y有最大值,且y最大=。告诉最大值或最小值,实际上也是告诉了顶点坐标,同样也可以求出顶点式。例:已知二次函数当x=4时有最小值-3,且它的图象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6,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点拨:析解∵二次函数当x=4时有最小值-3,∴顶点坐标为(4,-3),对称轴为直线x=4,抛物线开口向上。由于图象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为6,根据图象的对称性就可以得到图象与x轴两交点的坐标是(1,0)和(7,0)。∴抛物线的顶点为(4,-3)且过点(1,0)。故可设函数解析式为y=a(x-4)2-3。将(1,0)代入得0=a(1-4)2-3, 解得a=13.∴y=13(x-4)2-3,即y=13x2-83x+73。③典型例题三:告诉对称轴,相当于告诉了顶点的横坐标,综合其他条件,也可解出。例如:(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2)和B(1,0),且对称轴是直线x=3.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1,图象交y轴于点(0,2),且过点(-1,0),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且通过点(1,4)和点(5,0),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4)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x=-4,且过原点,它的顶点到x轴的距离为4,求此函数的解析式.④典型例题四:利用函数的顶点式,解图像的平移等问题非常方便。例:把抛物线y=ax2+bx+c的图像向右平移3 个单位, 再向下平移2 个单位, 所得图像的解析式是y=x2-3x+5, 则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点拨:解先将y=x2-3x+5化为y=(x-32)2+5-94, 即y=(x-32)2+114。∵它是由抛物线的图像向右平移3 个单位, 再向下平移2 个单位得到的,∴原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32+3)2+114+2=(x+32)2+194=x2+3x+7。
发现相似题
与“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与提出的概念所用的时间x(单..”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276829058468925165481101691929013931、应激;2、急性应激反应;3、创伤后应激障碍;4、应对;5、应激反应;6、心理性应激源;7、成熟的防御机制;三、简答题;1、应激源的类型有哪些?;2、如何理解防御机制的概念?;3、防御机制的特征是什么?;4、简述应激心理模型?;5、简述应激生理模型?;6、简述社会支持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第四章心理康复的常用技术;一选择题;(一)单选题(A型题);1.主要
2、急性应激反应
3、创伤后应激障碍
5、应激反应
6、心理性应激源
7、成熟的防御机制
三、简答题
1、应激源的类型有哪些?
2、如何理解防御机制的概念?
3、防御机制的特征是什么?
4、简述应激心理模型?
5、简述应激生理模型?
6、简述社会支持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
第四章 心理康复的常用技术
(一) 单选题(A型题)
1. 主要用于评估正常人和脑损伤患者脑功能状态的心理测量是
D神经心理测验
E精神病学评定量表
1. 研究者可在较短时间内搜索较多信息资料的评估方法是
2. 哪种咨询是心理咨询中最主要的形式
3. 心理评估时所运用的时间,多少较适宜
A不超过1小时
B随评估的方式而定
4. 以言语或文字材料呈现刺激,被试者必须用言语或文字材料做出反应的测验属于
A非言语测验
E无结构测验
5. 为防止患者察觉被观察后出现行为掩饰,可采用
A隐蔽性观察
C连续性观察
D轮换性观察
E多情境下观察
6. 被访者较少受约束,能自由表述见解,但话题比较松散,费时,该访谈方法属于
A结构式访谈
B非结构式访谈
C半结构式访谈
7. 那种测验不易受文化程度的制约
C非言语测验
8.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主要测量
A被试者的性格
B被试者的气质
C被试者的情绪
D病理性人格
E被试者的动机
9. 心理测验的最基本要求是
10. 对常模描述正确的是
A指一种可供比较的某种形式的标准量数
B一般指均数
C指标准分数
D指百分位常模
E指划界分常模
11. 对信度描述正确的是
A绝对值越大,说明一致性越低
B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程度
D数值在-1~0之间
E能力测验的信度(0.70以上)较低
12. EPQ人格测验中的内外向分量表得越高,说明
B生活有秩序
C表示外倾,可能好交际
13. EPQ人格测验中的神经质分量表得越高,说明
A喜欢干奇特的事
C缺乏同情心
D情绪表现稳定
E焦虑,担忧,受到刺激后情绪反映强烈
15. 被广泛应用于病理性人格测试的量表是
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B艾森克人格问卷
C加州心理调查表
D16项人格因素问卷
E神经心理测验
16. 在心理康复过程中具体的心理治疗方法是由
A治疗师确定
C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D患者家属来确定
E一经确定不可改变
17. 支持性心理治疗中的保证是
A向患者客观明确地说出疾病的可能预后
B向患者说明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C向患者承诺疾病是完全可以康复的
D向患者肯定疾病是无法治愈的
E向患者肯定疾病是无法康复的
18. 厌恶疗法的特点是
A 不良行为出现时给予愉快刺激
B不良行为出现时给予不愉快刺激
C良好行为出现时给予愉快刺激
D良好行为出现时给予不愉快刺激
E经常给患者厌恶刺激
19. 首次就将恐高症患者带到30层楼的楼顶,属于哪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A系统脱敏疗法
C支持性心理治疗
20. 在治疗患有冠心病的恐惧症患者时忌用
A支持性心理疗法
B系统脱敏疗法
21. 对暗示疗法描述错误的是
A可以在觉醒状态下进行也可非觉醒状态下进行
B有直接暗示疗法和间接暗示疗法之分
C暗示方法多种多样
D治疗者的权威性对暗示治疗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E暗示疗法对每个患者都有效
22. 系统脱敏治疗中的关键因素是
A通过松弛训练学会放松
B划分焦虑等级
D循环进行上诉步骤
E改变患者的认知
23. 下列哪项不是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
24. 支持性心理治疗最根本的是
A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B让患者彻底地放松
C给患者讲解疾病的知识
D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E针对病情合理用药
25. 关于集体心理治疗描述正确的是
A小组人数可以无限制
B适用于所有的康复患者
C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组长角色 D有1~2名组长主持
E小组内非常安全
26. 关于家庭治疗描述正确的是
A患者的康复与家庭其他人没有什么关系
B治疗师不与家庭成员一起座谈
C治疗师要与家庭中的成员一起座谈
D家庭治疗就是治疗师布置作业在家庭中完成
E家庭治疗的目标很单一
27. 对催眠暗示治疗描述正确的是
A催眠治疗非常神秘
B任何人都是催眠治疗的适合对象
C催眠治疗的疗效非常可靠
D催眠治疗很好学习和掌握
E催眠治疗具有疗程短,疗效快得特点
(二)多选择(X型题)
心理评估的功能有
A了解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B为康复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依据
C评估康复治疗的效果
D了解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E起到心理干预的作用
心理评估实施的原则是
A随机性原则
B动态性原则
C主试者必须是医师
D综合性原则
E被试者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程度
3. 行为观察的优点是
A结果比较客观真实
B简便,易于操作
C观察指示易于定量
D应用范围广
泛E受医护人员自身能力的制约
4. 访谈的形式包括
C非结构式访谈
D结构式访谈
E半结构式访谈
5. 心理测验的特点是
6. 根据心理测验的目的分类,主要的心理测验类型有
D神经心理测验
E适应行为评定量
7. 下列测验哪些属于人格测验
8. 心理咨询的范围包括
A发展心理咨询
B社会心理咨询
C临床心理咨询
9. 心理咨询的原则包括
D重视预防宣传
E整体性与发展性
10.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不同之处在于
A工作对象的不同
B处理的问题不同
C所需时间不同
D涉及意识的深度不
同E目标不同
11. 心理评估对主试者的要求包括
A主试者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有一定心理学基础
B必须按标准化程序操作
尊重被试者
D必须使用多种评估方法
E仔细观察被试者的表情和反应,建立好主被试者关系
12. 心理评估对被试者的要求包括
B意识清醒,能控制自己的清绪和行为以适应测验要求
C精力充沛,
D符合测验所规定的其他要求
E对他人的表情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13. 行为观察法的设计要考虑哪些因素
14. 访谈的技巧包括
A采用结构式访谈
C不要偏离主题
D理解和记录的技巧
15. 标准化测验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16. 下列属于投射测验是是
A文字联想测验
B洛夏墨迹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运动完形测验
17. EPQ测验包括哪几个维度
18. 下列哪些属于神经心理筛选测验
A Bender格式塔测验
B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C本顿视觉保持测验
神经学甄别测验
E触觉操作测验
19.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同之处在于
A心理咨询师就是心理治疗师
B两者所采用的理论方法没有明确的界限
C两者所工作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D两者都强调帮助求助者成长和心理发展与改变
E两者都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20. 心理咨询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哪些
A摄入性会谈
D实验室记录
21. 心理咨询收集资料的内容主要有
C求助者的一般情况
D求助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E求助者的背景资料
22. 观察法的注意事项是
A采用描述记录时避免使用解释方式
B观察记录中尽量使用日常用语
C观察者要有明确的角色意识
D观察者应在分析结果是尽可能从被观察者的角度理解其行为
E尽可能客观,完整和准确地观察事件或目标行为
23. 团体心理测验的特点是
A对被试者观察详细
B主试者可在较短时间内收集较多信息资料
C适用于集体心理的研究
D一位或几位主试者同时测量多名被试者
E容易控制实测过程
24. 心理测验的标准化主要包括
A测验的编制
B测验的实施
D测验分数的解释
E严格按照同样的程序进行
25.康复心理咨询的对象包括
B康复患者的家属和亲友
D各级基层保健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
E康复患者的单位负责人和同事
26. 符合团体心理咨询的描述是
A根据求助者问题的相似性进行小组咨询
B团体成员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影响而使成员调整自己
C咨询师与来访着之间一对一的咨询
D针对性强,保密性好
E咨询效果明显,但成本较高
27. 哪些情况下咨询师适于进行现场咨询
A针对各种灾难性事故,咨询师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心理干预
B深入到社区,学校等,针对性地进行集体或个体的心理咨询
C路途遥远,通信工具缺乏
D帮组受害者度过心理危机期
E对公众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8. 能力测验的用途有
A研究智力水平
E特殊工种人员的筛选
29. 为保证常模样本的代表性,取样时需考虑哪些因素
A样本的年龄范围
E采用随机方法
30. 康复心理咨询的内容包括
B解决康复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存在的心理问题
C指导各类参与康复计划实施的相关人员
D提供康复治疗的信息
E介绍有关康复的政策和法令
31. 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方法有
32. 系统脱敏治疗的步骤是
B划分焦虑等级
C生物反馈训练
33.放松训练的方法是
B渐进性肌肉放松
34. 常用的生物反馈训练有
A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B脑电生物反馈训练
C皮肤温度反馈训练
D皮肤电反馈训练
E每次活动目标
35.集体心理治疗的目标主要有
E每次活动目标
36. 集体心理治疗的具体操作程序有
A促进集体互动
B 确定小组的性质
C确定小组的规模
D确定小组的活动时间E协助小组成员投入集体
37. 以下哪些情况适合做家庭治疗
A家庭成员之间有冲突
B经个别心理治疗为无效
C家庭成员对患者过分焦虑
D家庭对个别心理治疗起到阻碍作用
E家庭成员必须与患者一起治疗
38. 常用的暗示方法有
二 名词解释
1. 心理评估
2. 心理咨询
3. 事件记录法
4. 神经心理测验
5. 心理测验
7. 个体心理测验
8. 心理治疗
9. 行为治疗
10. 认知治疗
1. 行为观察法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2. 简述访谈技术的概念及访谈目的?
3. 如何评价访谈的信度?
4. 什么是常模,常模的形式有哪些?
5. 康复心理咨询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知识?
6. 简述心理咨询的过程?
7. 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8. 简述脱敏疗法的操作方法及程序?
9. 简述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的操作方法?
10. 简述集体心理治疗的操作方法及程序?
第五章 心理康复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关于心理康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专业论文、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76康复心理试题等内容。 
 关节牵引 一、A1 题型 (共 29 题,共 64.4 分) 板 C. 书写 E.识别环境标志 7.家庭集体心理治疗的目的是 1.关于康复评定的意义如下, A.协助家庭成员重新...  康复试题库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专业实践...11. 对于退缩或攻击性行为的心理治疗,关键是首先应 A.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B....  第一章 绪论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关于康复心理学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 交叉学科 B 边缘学科 C 思想教育学科 D 心理学的分支 E 康复学的重要分支 2...  2011 年郑州市卫校康复治疗专业 康复心理学》 《康复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姓名: 姓名: 名词解释( 一、 名词解释(共 20 分) 1、 、 2、 、 创伤后应激反应―...  康复心理学考试题目 (1)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康复心理学考试复习题 1、 家庭心理康复:是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心理治疗,治疗者通过与家庭全体成员有目的的接...  8、康复工程中常用的器械有 、、 和轮椅。 三、单项选择题(20 分) 1、现代医学模式是 A.生理医学模式 B.生物医学模式 C.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D.生理...  康复心理学习题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章 绪论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关于康复心理学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交叉学科 B 边缘学科 C 思想教育学科 D ...  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心理康复、社 会康复 E.理疗、体疗、心理、言语、社会服务 24.什么是康复 二、判断题 (共 11 题,共 24.4 分) 1.应用现代...  康复试题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4、周围神经损伤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包括: ...社会心理功能评定 E、以上都对 E、以上都对 5、颈椎牵引的重量为体重的 a 2...心理卫生评定量表
第 1 页 共 385 页第一章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概论 ..................................................................................................... 7 第一节 心理卫生评估的任务、手段和作用 ......................................................................... 7 一、 心理卫生评估的任务 ............................................................................................. 7 二、 心理卫生评估手段 ................................................................................................. 7 三、 心理卫生评估的作用 ............................................................................................. 9 第二节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的概念 ......................................................................................... 9 一、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的性质 ..................................................................................... 9 二、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的形式和种类 ....................................................................... 10 三、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发展简史及其价值 ............................................................... 12 第三节 评定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评定量表的特征 ........................................................... 13 一、 评定量表的主要编制方法 ................................................................................... 13 二、 标准化评定量表的特征 ....................................................................................... 14 三、 评定量表的基本内容 ........................................................................................... 17 第四节 心理卫生评定 l 表的选择和评价方法 .................................................................... 18 第五节 评定量表的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 ........................................................................... 21 一、 施过程................................................................................................................... 21 二、 评定结果的常见误差 ........................................................................................... 22 三、 如何提高评定,表的使用效用 ........................................................................... 23 四、 关于一致性检验的问题 ....................................................................................... 24 第二章 心理卫生综合评定量表 ................................................................................................... 26 第一节 康奈尔医学指数(CMI)............................................................................................. 26 一、 CMI 的特点 .......................................................................................................... 26 二、 CMI 的使用和计算方法 ...................................................................................... 26 三、 CMI 的适用范围和用途 ...................................................................................... 27 四、 CMI 的应用价值 .................................................................................................. 27 第二节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 33 第三节 自测健康评定级表(SRHMS)................................................................................... 37 一、 前言....................................................................................................................... 37 二、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特点 ................................................................................... 38 三、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评分及测试注意事项 ....................................................... 38 四、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结果解释及应用价值 ....................................................... 40 五、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信度、效度及人群测试结果 ........................................... 40 第四节 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CBCL) ........................................................................... 43 第五节 Conners 儿童行为问卷 ............................................................................................ 51 第六节 Rutter 儿童行为问卷 ................................................................................................ 54 一、 前言....................................................................................................................... 55 二、 Rutter 儿童行为问卷适用范围 ............................................................................ 55 三、 问卷种类和使用方法 ........................................................................................... 55 四、 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 55 五、 Rutter 儿童行为问卷的评价 ................................................................................ 56 第七节 NYLS 3-7 岁儿童气质问卷 ..................................................................................... 58 第八节 Carey 儿童气质量表系列 ........................................................................................ 63 第三章 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测查 ........................................................................................... 65 第一节 生活满意度量表 ....................................................................................................... 70 第 2 页 共 385 页第二节 情感量表: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情感平衡 ....................................................... 74 第三节 费城老年中心(PGC )信心量表 ............................................................................... 75 第四节 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 ................................................................................... 76 第五节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 77 第六节 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 ................................................................................... 79 一、 量表产生的背景: ............................................................................................... 80 二、 量表的理论结构及评分: ................................................................................... 80 三、 MUNSH 量表在中国老人中的应用 .................................................................. 80 第七节 生活质且综合评定问卷 ........................................................................................... 81 一、 理论框架............................................................................................................... 81 二、 问卷结构与评分方法: ....................................................................................... 83 三、 应用评价与注意事项 ........................................................................................... 86 第四章 应激及相关问题评定 ....................................................................................................... 91 第一节 生活事件量表 ........................................................................................................... 91 一、 LES 的目的和背景............................................................................................... 92 二、 LES 的适用范围................................................................................................... 93 三、 LES 的信度、效度............................................................................................... 93 四、 LES 的使用方法和计算方法 ............................................................................... 93 五、 LES 结果解释及应用价值 ................................................................................... 94 第二节 青少年生活事件且表(ASLEC)................................................................................ 95 第三节 应付方式问卷 ........................................................................................................... 98 一、 背景和目的: ....................................................................................................... 98 二、 量表编制与信度和效度检验: ........................................................................... 98 三、 适用范围: ........................................................................................................... 99 四、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 99 五、 计分方法与结果解释: ....................................................................................... 99 六、 应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 100 七、 “应付方式问卷”存在的问题: ..................................................................... 101 第四节 防御方式问卷(DSQ) ......................................................................................... 103 第五节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 107 第六节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 109 第七节 医学应对问卷(MCMQ) ......................................................................................... 111 第八节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 113 一、 量表设计的理论基础 ......................................................................................... 113 二、 量表的研究应用 ................................................................................................. 114 三、 量表计分方法 ..................................................................................................... 115 第九节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 ..................................................................................... 117 第五章 家庭功能与家庭关系评定 ............................................................................................. 118 第一节 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 ............................................................................ 118 第二节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表中文版 ......................................................................... 125 第三节 家庭功能评定 ......................................................................................................... 130 一、 编制背景: ......................................................................................................... 130 二、 目的:................................................................................................................. 131 三、 适应范围: ......................................................................................................... 131 第 3 页 共 385 页四、 信度、效度检验: ............................................................................................. 131 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131 六、 结果的解释: ..................................................................................................... 132 七、 应用价值及理论意义: ..................................................................................... 132 第四节 Olson 婚姻质问卷(ENRICH) ................................................................................. 134 第五节 Locke-Wallace 婚姻调适测定 ................................................................................ 140 第六节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 141 一、 EMBU 的编制背景和目的 ................................................................................ 142 二、 EMBU 的构成与修订 ........................................................................................ 142 三、 EMBU 的应用 .................................................................................................... 144 第六章 人际信任以及对人性的态度 ......................................................................................... 147 第一节 马基雅维里主义量表 ............................................................................................. 149 第二节 人性的哲学量表 ..................................................................................................... 154 第三节 人际信任量表 ......................................................................................................... 159 第四节 特定人际信任量表 ................................................................................................. 161 第五节 信任且表................................................................................................................. 163 第六节 信赖他人量表 ......................................................................................................... 165 第七节 信任他人量表 Trust in People................................................................................ 166 第八节 容纳他人量表 ......................................................................................................... 168 第七章 抑郁及相关问题的评定 ................................................................................................. 169 第一节 Beck 抑郁问卷 ....................................................................................................... 170 第二节 自评抑郁里表和抑郁状态问卷 ............................................................................. 174 第三节 Carroll 抑郁量表 .................................................................................................... 176 第四节 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 ............................................................................................. 179 第五节 抑郁形容词检查表 ................................................................................................. 181 第六节 抑郁体验问卷 ......................................................................................................... 183 第七节 认知偏差问卷 ......................................................................................................... 188 第八节 自动思维问卷 ......................................................................................................... 193 第九节 老年抑郁量表 ......................................................................................................... 195 第十节 汉密顿抑郁量表 ..................................................................................................... 197 第十一节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 201 第八章 焦虑及相关问题的评定 ................................................................................................. 204 第一节 惧怕否定评价量表 ................................................................................................. 204 一、 简介..................................................................................................................... 205 二、 信效度................................................................................................................. 205 三、 应用与评价 ......................................................................................................... 205 第二节 交往焦虑量表 ......................................................................................................... 206 一、 简介..................................................................................................................... 207 二、 信效度................................................................................................................. 207 三、 应用与评价 ......................................................................................................... 207 第三节 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 .............................................................................. 208 一、 简介..................................................................................................................... 208 二、 信效度................................................................................................................. 209 三、 应用与评价 ......................................................................................................... 209 第 4 页 共 385 页第四节 焦虑自评工表 ......................................................................................................... 211 一、 项目、定义和评分标准 ..................................................................................... 211 二、 适用对象............................................................................................................. 211 三、 评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 212 四、 结果分析............................................................................................................. 212 五、 应用评价............................................................................................................. 212 第五节 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 ............................................................................................. 213 一、 简介..................................................................................................................... 214 二、 STAI 的内容、评定与计分方法: ................................................................... 214 三、 测试结果: ......................................................................................................... 214 四、 评价:................................................................................................................. 215 第六节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 216 一、 简介..................................................................................................................... 216 二、 信度及效度 ......................................................................................................... 217 三、 应用与评价 ......................................................................................................... 217 第七节 社交焦虑量表 ......................................................................................................... 218 一、 简介..................................................................................................................... 219 二、 信度及效度 ......................................................................................................... 219 三、 应用与评价 ......................................................................................................... 219 第八节 羞怯且表................................................................................................................. 220 一、 简介..................................................................................................................... 220 二、 信效度................................................................................................................. 221 三、 应用与评价 ......................................................................................................... 221 第九节 儿童社交焦虑量表 ................................................................................................. 222 第十节 演说者信心自评量表 ............................................................................................. 223 一、 简介..................................................................................................................... 223 二、 信度与效度 ......................................................................................................... 224 三、 应用与评价 ......................................................................................................... 224 第十一节 贝克焦虑量表(BAI) ........................................................................................... 225 一、 项目和评分标准 ................................................................................................. 225 二、 适用范围............................................................................................................. 225 三、 评定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 226 四、 结果分析............................................................................................................. 226 五、 应用评价............................................................................................................. 226 第十二节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 227 第九章 精神障碍评定工具选介 ................................................................................................. 230 第一节 神经精神病学临床评定表 ..................................................................................... 230 第二节 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表一核心本 ................................................................. 232 第三节 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 ............................................................................................. 232 第四节 简明精神病量表 ..................................................................................................... 234 第五节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 239 第六节 Bech 一 Rafaelsen 躁狂 l 表 ................................................................................... 247 第七节 人格诊断问卷 ......................................................................................................... 249 第十章 孤独的评定..................................................................................................................... 251 第 5 页 共 385 页第一节 UCLA 孤独量表 ..................................................................................................... 253 第二节 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 ......................................................................................... 256 第三节 孤独量表................................................................................................................. 258 第四节 Rasch 型孤独量表 .................................................................................................. 260 第五节 孤独分类量表 ......................................................................................................... 263 第六节 感情与社合孤独量表 ............................................................................................. 266 第七节 情绪一社交孤独问卷 ............................................................................................. 268 第八节 儿童孤独量表 ......................................................................................................... 270 第十一章 自我意识与自尊的评定 ............................................................................................. 272 第一节 Piers-Harris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 272 第二节 自我描述问卷(SDQ) .............................................................................................. 275 第三节 自我和谐量表 ......................................................................................................... 280 第四节 自尊量表................................................................................................................. 283 第五节 缺陷感量表............................................................................................................. 285 第六节 自尊调查表............................................................................................................. 287 第七节 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 ......................................................................................... 289 第八节 个人评价问卷 ......................................................................................................... 291 第十二章 心理控制源评定 ......................................................................................................... 293 第一节 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 ................................................................................. 294 第二节 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 ..................................................................... 296 第三节 控制圈..................................................................................................................... 298 第四节 儿童控制知觉多维度测查表 ................................................................................. 300 第五节 婚姻心理控制源量表 ............................................................................................. 302 第六节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最表 ..................................................................................... 304 第七节 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 ......................................................................... 307 第八节 精神卫生心理控制源量表 ..................................................................................... 308 第九节 双方性调节量表 ..................................................................................................... 310 第十三章 烟草与酒精依赖 ......................................................................................................... 311 第一节 酒精依赖疾患识别测验(AUDIT) ....................................................................... 311 第二节 密西根酒精依赖调查表(MAST) ........................................................................... 314 第三节 饮酒问卷(ADS) ...................................................................................................... 317 第四节 Russell 吸烟原因问卷(RRSQ) ............................................................................... 319 第十四章 其他相关评定工具 ..................................................................................................... 322 第一节 自杀态度问卷(QSA) .............................................................................................. 322 第二节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 324 第三节 患病行为问卷 ......................................................................................................... 328 第四节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 332 第五节 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 ............................................................................................. 335 第十五章 应答偏差的测量与控制 ............................................................................................. 337 第一节 社会期望性回答 ..................................................................................................... 337 一、 爱德华社会期望量表 ......................................................................................... 340 二、 Marlowe-Crowne 社会期望量表 ....................................................................... 341 三、 MMPI 说谎(L) 量表 .......................................................................................... 343 四、 MMPI K 量表 ................................................................................................. 344 第 6 页 共 385 页五、 期待性回答平衡问卷 ......................................................................................... 345 六、 态度与意见调查中的期望性作答 ..................................................................... 347 七、 儿童社会期望量表 ............................................................................................. 348 第二节 趋同应答................................................................................................................. 350 第三节 极端应答偏差 ......................................................................................................... 351 第 7 页 共 385 页第一章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概论第一节 心理卫生评估的任务、手段和作用当代心理卫生工作始于本世纪初,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基本宗旨为: “完全从事 慈善的、科学的、文艺的、教育的活动,致力于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健康,增强对精神 疾病与心理缺陷的研究、治疗和预防,增进全人类的幸福” (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美 国华盛顿,1930)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广大心理卫生工作者作了持续不懈的努力,在各方 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心理卫生评估工作者研制了各种系统的评估方法,从生理、心 理和社会诸方面了解个体或群体心理卫生状况, 为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系统性科 学依据,使心理卫生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更具科学性。一、心理卫生评估的任务心理卫生评估对象是人,包括了病人和健康的人,故评估的范围既涉及了疾病,又涉及 了健康,而且更重视健康的评估。心理卫生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评估的内容必须涉 及这三个方面及相互间影响。当然在某项具体临床工作或研究中,常常需有所侧重,但在分 析结果时应全面考虑其他方面的影响。具体而言,心理卫生评估任务包括如下方面: 1. 描述个体或人群有关疾病的特征,主要是从疾病的行为表现或精神病理学水平进行 评估,协助临床诊断分类,作为科研病人入组标准,寻找各类疾病的特征性表现。 2. 描述个体或人群的健康状况,全面地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对构成健康的诸要 素进行评估,为研究增进各种人群的健康机制和方法提供依据。 3. 评估日常健康行为习惯和日常功能有效水平。 4. 评估疾病发展中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行为、社会、情感等诸心理过程。 5. 评估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自然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6. 评估个体对不同应激刺激的反应,主要指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观察个体对各种应 激事件的心身反应性质和程度。 7. 评估疾病康复过程中的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及其与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 8. 评估生活方式对防治疾病和增进健康的影响。 9. 评估个体或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健康的影响。 10. 评估各种生态学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既包括了象噪音、环境污染、建筑风格等 自然环境因素,也包括人际关系、群体气氛、家庭结构和关系、人口流动、城市化 等社会环境因素。 11. 评估卫生保健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各种卫生保健设施和方法对提高人群健康的作 用。 12. 评估医嘱依从性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二、心理卫生评估手段心理卫生评估方法众多,有传统医学检查方法,也有心理测量学技术,还有社会学及其 他学科检测手段,多种方法结合使用,收集的资料更为全面,评估结果更具科学性,从而在 心理卫生工作中更有价值。 1. 健康史的自我报告 第 8 页 共 385 页通常采用一些有关既往健康问题的定式报告清单,让受检者自己填写。报告内容主要涉 及了心身问题, 早年心理发展情况及社会功能情况等。 这种方式对在人群中大面积调查较为 适用。 2. 收集档案记录 对某些特定人群如某一类型疾病患者、某种职业人群、某一特殊个案的医疗、工作及生 活中记录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便发现与疾病或健康有关联的资料。有些记录可是官方 的,如工作档案和司法记录;也有些是民间团体的,如病历、名人传记等;还有些是个人生 活记录,如日记等。不管档案是何种来源,公开的或者非公开的,资料收集者都应严格遵守 其职业道德,注意保密,保护当事人利益。 3. 观察法 包括自然观察和标准情境中观察两种,前者是指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对受检者行为进行观 察, 后者则在特殊的实验环境下观察受检者对特定刺激的反应。 自然观察可观察到的行为范 围较广,但需要更多的时间与受检者接触,观察者要有深刻的洞悉力;而标准情境中观察是 预先精心设计的,按一定程序进行,每个受检者都接受同样的刺激材料,故称之标准观察, 观察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比性,从某种意义讲,更具有科学性。虽然实验环境下可观察到 的行为范围有限, 但个体某些特征如个性特点或适应方式此时表现更为明显, 故而更为有效。 实验环境只不过是自然环境的模拟,从这一点看,二者之间并无显著的鸿沟。 4. 晤谈法 晤谈(interview)是一种有目的会话,如果按照一定的固定程序进行,则称之定式晤谈 (structured interview) 。 晤 谈 是 心 理 卫 生 评 估 的 一 种 基 本 技 术 , 其 目 的 是 为 了 面 谈 者 (interviewer)与受谈者(interviewee)之间进行感情思想方面沟通。 沟通有言语方面的如听和谈; 也有非言语性的,如表情、手势和姿势等。晤谈在不同学科有不同分类,比如精神病学有人 院晤谈、诊断晤谈等;临床心理学有评估晤谈和治疗晤谈。这些分工一般都是相对的,并无 绝对的区分。在心理卫生评估中,晤谈主要有如下作用: (1)建立相互合作和信任的关系(rapport)。 (2)获得受检查者问题的初步信息。 (3)收集个人的健康史,对受检者的生活以及他的社会关系做出全面的和尽可能详尽 的估计,尤其对其心理应激情况做出评价。 (4)对受检者的心理症状和有关精神病理问题进行精确的描述。 (5)向受检者介绍有关心理卫生的知识。 (6)支持受检者追求改进的信心,并且提供解决心理卫生问题的具体办法。 5. 心理测验方法 包括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是心理卫生评估主要的标准化手段之一。这一方法将在以后 各节中做详尽介绍。 6. 生物医学检查 包括体格检查和各种实验室检测,详见有关医学专著。 7. 其他手段 随着人们对心理卫生工作质量要求的提高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心理卫生评估也 开始注意到其他学科一些最新技术,如环境遥控技术、人口流动生态学检测等。 本书为介绍各种心理卫生评定量表之工作手册,较少涉及心理卫生评估其他方法。在心 理卫生评估中评定量表固然重要, 但其他方法更不能忽视。 只有对心理卫生评估方法有一全 面了解, 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综合所有方法收集的信息并结合评估的人群或个体的具体情况, 才能对评估对象各个方面做出全方位的分析研究,较好地完成心理卫生评估的任务。 第 9 页 共 385 页三、心理卫生评估的作用心理卫生是增进人的健康工作,其服务对象有各种各样的人群(population),也有具体的 个人(individual) 。对人群的心理卫生状况的了解,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提高人群健康 计划和防治疾病措施的重要依据。对个体的服务可能是病人(patients),也可能是来访者 (clients)。前者是生理上或精神上有障碍,需要治疗;后者只在情绪或适应环境上遇到困惑, 需要帮助。在帮助或治疗前,就要全面了解其心身状况。心理卫生评估在这些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 现代的医学模式已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过渡。生物、心理和社会这三方面 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包括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 道德四个方面,而心理卫生评估内容涉及了这全部的四个方面。 当今的心理卫生工作范围远远超出了传统医学界限,并冠以健康心理学这一新的名称, 更加重视人类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及各种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并涉及了与 人类键康有关的所有领域,已经走向各种健康保健单位、学校、工厂、农村等等。在这些领 域,心理卫生评估是心理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 心理卫生评估在不同领域其作用大同小异,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 1.作决定 通过心理卫生评估,使我们全面了解了某一人群或某一个体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而制定 心理卫生计划,或者对个体作出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向来访者提出忠告或建议等。 2.形成印象 评估的第二个意义是心理卫生工作者形成对来访者或病人的印象,这具有个别化意义, 印象正确与否,取决于评估时获得的信息。第一印象很重要,因其形成后常很牢固。研究表 明,三次晤谈后形成的印象与第三十次晤谈时的相关极高。社会心理学家也指出,第一印象 往往有“贴标签”的作用。 3.核实假说 任何科学研究或者临床医学诊断都是不断地修正假说、核实假说过程,心理卫生评估作 为其中一种方法而发挥作用。比如冠心病与“A 型个性”的关系就是一很好的例子,早先人 们只是通过自然观察或其它一些渠道得来的信息, 形成了成功型的管理人员与冠心病具有某 种联系的初步假说,通过采用全面的心理卫生评估方法作了大量研究证实“A 型个性”与冠 心病具有肯定的关系,后来进一步研究表明只是某几种“A 型个性”行为特征(如敌意、攻 击性等)与冠心病关系密切。第二节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的概念 一、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的性质心理测量学(Psychometrics)上, 评定量表(rating scales)是用来量化观察中所得印象的一种 测量工具,为心理卫生评估中收集资料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心理卫生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常常需要对群体或个体的心理和社会现象进行观 察,并对观察结果以数量化方式进行评价和解释,这一过程称为评定(rating)。而评定决非漫 无目的,需要按照标准化程序来进行,这样的程序便是量表(scales) ,例如症状自评量表 (SCL-90)、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等等。这些量表之所以标 准化,一方面在于量表的内容(项目)只是所研究现象的部分有代表性标准样本,正如对水 文、空气和人体血液等进行物理化学分析时的取样研究一样,取部分代表全体;另一方面对 第 10 页 共 385 页所有受评者进行同样的内容评定,按照相同的评定规则进行结果描述,或给予一具体分数, 或划分某一范畴,并进行解释评价。 评定量表是以自然观察为基础的,与自然观察一样,其依据的资料也是在自然情景下收 集的,但却是在真实条件下获得的,因此评定量表可以看成是自然观察的延伸。但是,评定 不是现场观察的直接记录,而是较长时间的纵向观察印象的综合,包含了解释和评价过程, 因此收集的资料更接近实际情况。 从狭义上理解,评定量表不是一种测验(testing),是由他人作出的评价,而不是由受测者 本人对测验项目作出的反应, 这里似乎仅指他评量表。 由于他评量表是评定者对受试者进行 主观的评价,在这种意义上又称为主观量表。实际上,现在对评定量表的理解要广泛得多, 在人格测验中应用较多的自陈方式,各种各样的行为问卷、调查表也归类于评定量表,只是 这类量表资料主要来于受评者自己的评价,故称为自陈量表,也叫客观量表。这样,评定量 表和测验在性质上越来越接近,二者之间并无绝对划界。如果要对二者作出区别,只是测验 方法更接近实验室方法,是用标准的测验手段,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上,从横断面对受试者行 为取样;而评定方法偏向观察、晤谈这样的临床方法,是纵向地作行为取样,因此可以把评 定方法看作是观察法与测验法的结合。 有些量表如人格自陈量表、 心理发展量表等可作为测 验,也可当作评定量表,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评定量表标准化程度不如测验,其信度、效度 也远非测验那样经过了严格的考验。 评定量表不仅在心理卫生评估中广泛应用,在心理学、社会学、医学、教育、工业、商 业、行政管理等领域应用历史更为悠久,范围也更为广泛。心理卫生评定量表范围极广,要 准确界定是困难的,常用于心理卫生评估的评定量表便成了心理卫生评定量表 (Rating Scalesin Mental Health) 有些心理学、 , 社会学及精神病学评定量表与心理卫生评估关系密切,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自然也包括了这些种类的量表。 评定量表的使用, 使心理卫生临床工作和 理论研究更加快速和简便,研究结论更具科学性。二、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的形式和种类1.形式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形式有多种多样,除具有他评量表性质的主观评定量表外,常见的形 式还有陈量表(self-report scales)、 问卷(questionnaire)、 调查表(inventories)和检核表(checklists) 等,这类量表均有评定量表的性质,但其内容、结构及功用稍有不同。 (1)评定量表(主观量表)过去在心理学和教育学使用较多,其特点是结构明确,量表 各项目描述精细,通过知情人对受评者心理特点、行为等项目根据其观察印象逐项判断,不 仅要判断每一项目被评定者是否出现, 而且要按照量表项目程度等级标准作出程度估计。 虽 然评定者的评价是主观的,但评定依据来源却是客观的,故具有相当的真实性。 (2)自陈量表较早用于人格测量,后来发展起来的用于调查个体情感、兴趣及行为的各 种问卷、调查表等均属同一性质,总称为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s)。此类量表均是让受评 者自己按照量表内容要求提供关于自己心理(内隐行为) 、行为及个人社会经济背景材料的 报告,量表的内容通常为一系列陈述句或问题,每个句子或问题描述一种行为特征或现象, 要求受试者作出是否符合自己情况的回答。量表的项目以“是”或“否”回答方式最常见。 也有折衷是非式(是、否、不一定) 、二择一式、多项数字选择式、文字量表式等方式。自 陈量表主要特点为其项目数量多,项目描述清晰,内容较全面,了解的信息量大,而且可以 团体实施。但受评者报告自己行为时常常会带有某些偏向。 (3)检核表常作为了解个体行为特征,尤其是异常行为的调查工具。在性质上通常属于 他评量表,也有少数属自评量表。量表项目具体,通常包含一系列行为描述语句;量表操作 简便,评定者仅只需确定各行为项目是否在受评者身上出现即可。 第 11 页 共 385 页2 .种类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分类可按量表项目编排方式,也可按评定者性质进行,而最常见的为 按量表内容进行分类。此外,还有按量表功能分为特征描述性量表和诊断性量表,由于心理 卫生评定量表主要是对心理健康状态各个侧面作出评定,故前者居多,后者虽有包括,但使 用范围有限。即使是诊断性量表,也主要是指“心理特点诊断” ,如对受评者人格结构、尚 保存的和受损的能力或心理功能加以评估,而不是临床医学的疾病诊断。 (1)按量表项目编排方式可以分为以下 5 种: ①数字评定量表:提供一个定义好的数字序列,由评定者给受评者的行为确定一个数值 (等级) 。例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就是由受评者自己对每项症状陈述作出从无至极重 的程度选择,其数字序列为 0-4 五个数字序列。 ②描述评定量表:对所要评定的行为提供一组有顺序性的文字描述,由评定者选出一个 适合受评者的描述。也可将描述量表与数字量表综合起来,给每个描述一个等级。这种方法 简单易懂,较为常用。例如: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评定儿童穿衣技能时,由评定者根据知 情者对受评儿童观察情况,在下列定义的六级数字序列中选择一个: 自己能穿各种季节衣服 稍加提醒,自己能穿各种季节衣服 在提醒下自己能穿夏天衣服 在帮助下东拉西扯地穿衣服 被穿衣服时能伸手脚给予配合 完全靠别人穿衣服 5 4 3 2 1 0③标准评定量表:呈现一组评定标准让评定者判断受评者。例如对住院病人出院时疗效 判断,就是根据痊愈、近愈、好转、无效、恶化的工作用标准而选择其一种情况。 ④检选量表:提供一个由许多形容词、名词或陈述句构成一览表,评定者将表中所列与 被评者的行为逐一对照,将适合受评者行为特征的项目挑选出来,最后对结果加以分析。此 类量表常用于人格自陈量表的效度检验。 ⑤强迫选择评定表量:评定者在各项目中强迫选择一种与受评者状况最接近的情况。例 如: 要求中学老师使用强迫选择方法来判断其学生在校行为, 在下面五个陈述中只能选择一 个。 对该学生最好的描述是: 友善 合作 有领导才能 学习努力 踏实肯干 (2)按评定者性质可分为自评量表和他评量表。 ①自评量表:量表的填表人为受评者自己,受评者对照量表的各项目陈述选择符合自己 情况的答案并作出程度判断。量表实施方便,可作为团体测评,但要求受评者有一定的阅读 和理解能力。 ②他评量表:量表填表人为评定者,一般由专业人员担任,如心理评估工作者、医师或 者护士等。评定者既可根据自己的观察,也可询间知情者意见,或者综合这两方面情况对受 评者加以评定。 评定者要具有与所使用量表内容有关的专业知识, 并且需要接受严格的训练。 (3)按量表内容分类,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种类颇多,本书介绍了十一大类评定量表,尽 管不能包括全部,但常用的均有所涉及。 ① 心理卫生综合评定量表。 ② 生活质量和幸福度评定量表。 ③ 家庭功能与家庭关系评定量表。 ④ 人际关系与人际态度评定量表。 ⑤ 抑郁评定量表。 第 12 页 共 385 页⑥ 焦虑评定量表。 ⑦ 狐独评定量表。 ⑧ 自尊与自信评定量表。 ⑨ 心理控制源评定。 ⑩ 烟草与酒精依赖的评定。 ? 应答偏差的测评。 除上述这些分类方式外,还有其它多种形式,如按记分方式划分等,这些划分不是绝对 的,某一量表可能划人多种类别中。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发展简史及其价值1.评定量表发展简史 评定量表是从心理计量学中衍生出来的,追溯评定量表发展的历程,要找出第一个使用 评定量表的研究是相当困难的。 十九世纪末, 克雷丕林(Kraepelin,1892)的自由联想测验(free association test)据认为人格量表的先躯(Anastasi,1988) 。该测验为检查者给受检者呈现一些 特殊选择的刺激词, 记录受检者对该词在脑中联想到的第一词。 当时采用这种技术研究疲劳、 饥饿及药物的心理学影响, 也有些早期研究表明该技术能区分不同种类的精神障碍。 另有一 些早期学者如高尔顿(Galton )、皮尔逊(Pearson)及卡特尔(Cattell)等在发展标准化问 卷与评定量表技术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这些先躯性工作为当代评定量表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 基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武德沃斯(Woodworth )编制的 “个人资料单” (Personal Data Sheet) 算是当代最早的与心理卫生有关的评定量表, 该量表设计为自陈量表形式, 量表列举了一些 与精神病有关的症状,如“你常作白日梦吗?” “你尿床吗?”等,用于考察±兵对军队生 活的适应情况,并甄别不宜服役的精神病人。尽管该量表在战争结束时尚未完成,未能投人 正式使用,但战后却发展为多种用于平民的版本,并成为当代各种客观评定量表的雏型。以 后各种情绪适应调查表(emotional adjustment inventorise)相断涌现, 并朝向专一化发展, 如专 用于家庭适应、学校适应、职业适应等。另有一些量表是专门评定人际关系。兴趣(interests) 和态度(attitudes)评定量表在客观评定量表家族中发展最晚,但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 三十年代初,随着行为评估的兴起,主观的评定量表开始受到重视。与观客的自陈量表 不同,这些量表着重评定可观察的行为(外显行为)和日常生活中各种情景下的行为表现, 如儿童的欺骗、说谎、偷窃、合作性、持久性等。这方面 Haggerty Olson 和 Wickman 于 1930 年出版的“行为评定量表”被认为是最早的(Wrigh, 1960)。 二次世界大战后, 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得到迅速发展, 对心理评估工具有更大的要求, 大量的精神病理学及异常行为评定量表相断出现,如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精神病症状量表 等。这些量表极大的丰富了后来的心理卫生评估手段。事实上,这一时期的心理卫生评估工 作与这些专业是未加区分的。 进人七十年代, 评定量表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编制方法不断完善, 种类迅速增加, 在各个领域应用之广,已超过了心理测验,这标志着评定量表已开始进人成熟期。同时,心 理卫生评估也开始具有富于自己特色的手段, 例如评定 “A 型人格” “詹金斯活动调查表” 的 (Jenkins Activity Surey),Holmes 等编制的评定生活事件的“社会重新适应评定量表”等, 就是这一时期产物。大量评定影响人类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的量表也开始相断出现。 目前,评定量表已在心理卫生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在心理卫生 评估工作中断续占有重要地位。在欧美,基本上很少发表不应用评定量表的研究性论文。我 们近年来已引进国外很多常用量表, 有些进行了修订; 同时也编制了一些我国自己的评定量 表,为我国心理卫生研究提供了一批可靠工具。同时,应该看到我国这方面工作起步较晚, 第 13 页 共 385 页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无论是在量表的种类和数量、 还是在量表应用质量上还有待 进一步的提高。 本书介绍了国内外心理卫生评估中常用的评定量表, 希望对提高我国心理卫 生评估工作者的量表编制和使用起到推动作用。可以相信,在下个世纪,我国的心理卫生评 估工作者定能编制、 修订和使用大量的反映我国社会文化背景的评定量表, 对我国的心理卫 生评估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评定量表在心理卫生评估中的价值 评定量表之所以广泛使用,主要在于其如下价值: (1)客观一般每个评定量表都是一定的客观标准,不论是何人、在何时、何条件下来评 定受评者,均应根据这个标准来收集资料,作出等级评定,因此所得结果比较客观。即使就 他评量表而言, 尽管评定者作出的评价是主观的, 但其依据来源是真实的, 从这种意义上讲, 同样具有相当的客观性。 (2)数量化对影响人们健康的心理和社会因素描述,如果没有一定的数量,而只有文字 描述,那么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的观察结果便难以比较。评定量表使观察结果数量 化用数字语言代替文字描述, 是研究样本较理想的人组指标和研究因素的变量形式, 有助于 分类研究,便于将观察结果作统计学处理,更有利于计算机分析,研究的结果表达更符合科 学要求。 (3)全面评定量表的内容全面而系统,等级清楚。用它来观察受评者,收集个体一般资 料,评价心理卫生各个方面,估计防治效果,一般不会遗漏重要内容。其功能相当于一份详 尽的观察和晤谈大纲,并能协助评定者发现其他评估方法如观察、晤谈等所遗漏的内容,并 弥补如心理测验等方法的不足之处。 此外, 评定量表适用范围几乎涉及心理卫生状况的所有 侧面,各种心理卫生调查和各种研究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课题均可应用。 (4)经济方便评定量表能够广泛运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各类人员较易学会操作方法, 且无需象心理测验那样的特殊器材和条件, 完成每一份量表评定通常只需 10 至 30 分种, 省 时、省力、省钱。评定者和受评者一般都乐意接受。第三节 评定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评定量表的特征 一、评定量表的主要编制方法评定量表的编制方法因量表的种类和编制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按心理测量学原理,主 要有下面四种方法: 1.推理法 早期的评定量表编制者,尤其是早期人格自陈量表的编制者,常用此方法。编制此类量 表时,首先要确定所评的内容(某种心理特质或行为)和理论依据,然后推论出能测评这些 内容的题目,这些题目组合便构成一评定量表。该方法重视理论根据,但量表的项目却是出 自编制者个人的经验推论。 量表的项目表面上反映了所评定的内容, 实际上可能并不一定测 量这些内容,即量表的表面效度并不能保证其真正效度。 2.实证法 推理法依赖内容效度,而实证法却依据实证效度,即以量表项目与校标间的关系来编写 项目。 实证法编制量表一般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挑选一个由具有所评定特质或特征的人组 成的校标组以及普通人组成的对照组。例如,我们要评定癌症病人的行为特征,显然癌症病 人就是校标组,而对照组则可为良性肿瘤病人。 第二步要确定哪些行为特征可以区分癌症病人和良性肿瘤病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 这方面资料: 第 14 页 共 385 页查阅有关文献及病历档案等; 对癌症病人行为进行研究分析; 请有经验者列出一些能够反映癌症病人行为特征的陈述语; 参考其他测验或评定癌症病人的量表。根据这方面的材料,就可以编写和选择量表 项目。 第三步是将编好的项目施评于校标组和对照组,将能区分两组人群的项目保留,这些保 留下来的项目组合即成为量表。 采用实证法编制的量表有较好的实证效度, 如果只评定特定 的校标人群,结果是合理的。但如用于与校标人群稍微不同的个体,如不同性质癌症或不同 病期癌症病人,其结果解释则有其局限性,即结果解释受原始校标的影响。 3.同质法 所谓同质就是指量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更具体地讲,就是同一量表的所有项目之间具 有较高的相关。 采用同质法编制量表就是要把量表中没有相关的项目删除, 以保证量表各不 相同的项目都能测量相同的品质(以心理现象为例,如心理特质或行为特征等) 。同质量表 的编制按下列步骤进行: (1)对标准样本某一人群施评大量的项目。 (2)采用因素分析或其他相关分析,把项目归为若干同质性类别,将与各类别相关很低 的项目,或者各类别都有较高相关的项目删除。 (3)对各类别项目的内容进行分析、重新排列、并命名、便得到若干个同质量表(分量 表或因子) ,这些同质量表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评定量表。 同质法编制的量表虽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但有时难以保证实证效度。 4.综合法 事实上,现在评定量表编制者大都不是采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的综合。常常采 用推理法编写大批项目, 用实证法和同质法对这些项目进行筛选和编排。 如果量表的目的主 要用于预测或作实际决定,项目的筛选则偏重实证法;如果主要用于理论研究,则偏重同质 法。这样编制出来的量表既具有理论依据又有实用价值。 具体编制一个评定量表时,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需大量的心理统计技术,这里暂不作 介绍,请读者参阅有关心理测量专著。① ② ③ ④二、标准化评定量表的特征一个评定量表采用上述的编制方法完成后,只是完成了部分工作,即量表的行为样本标 准化工作。这样的量表还需进行一系列标准化过程,量表的编制才算正式完成。编制后的量 表能否投人使用,其品质如何,主要根据其标准化特征和程度来衡量。 1.取样(sampling)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就是对所观察的个体心理卫生各个侧面(心理的、社会的、环境的因 素)进行评价,评价则需一定的标准(或称标尺) ,这个标准产生于样本。按传统的测验学 理论, 对测验或评定的解释是以被测或被评者的所属群体为标准, 但在编制测验或量表时无 法测量这个群体中所有成员,便只能取样,即以样本代表全体。样本必须有代表性,否则这 个测量或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便不高,结果解释不准,可见取样代表性的意义。如何提高取样 的代表性, 不仅是要有足够的样本量, 同时要能反映能影响所测或所评的品质 (以心理为例, 如智力、人格、行为等)的所有有关变量(按前例,有年龄、性别、民族、生活地区等等) 。 取样方法分多种,如随机、整群和分层比例取样等。不管用何方式,都要使样本有足够 代表性。应根据群体各变量的分布特点来决定取样方式,若诸变量在群体中分布均匀,随机 样本有代表性;在群体中若某一整群所含诸变量能代表全体,则比整群可做样本,上述变量 第 15 页 共 385 页分布均匀和某一整群有足够的代表性一般不多得, 那么按分层比例取样是可取的。 以取样人 群代表全体,再按全体中各变量的人数比例来分配各层人数。 因此,在选择测量工具时必须注意编制此工具的样本代表性和所要评估的对象情况是否 在样本内。受评者的情况在这些方面与标准样本相应,所测结果与标准样本才有可比性。在 临床上,某些评定量表,项目数少,功能单一,仅用于某些特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评估自己的心理发展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