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同一试验室水泥砼抗压强度试验允许误差±5%是什么意思

试件毛体积密度试验的重复性允许误差为0
时间: 9:12:43
试验检测(公路)试验技能及知识储备试验检测试验关键步骤及常见问题 范俊英 2013年度&&&&前言? 学习改变命运 ? 技能改变命运 ? 态度决定价值 ? 细节决定成败&&&&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一、培训的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5年 第 12 号《公路水运工程试验 检测管理办法》 (日实施)第十二条第(三)款规 定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中应检查试验检测机构“采用的试验检 测标准、规范和规程是否合法有效”,第四十一条规定试验检测 机构在运行过程中“试验人员应当重视知识更新,不断提高试验 检测业务水平”。 ?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程序的分组专项考核中规定技术 评分表 档案组的检查内容包括“试验检测项目适用的标准、、规范和规 程是否齐全且现行有效”;技术考核组的现场操作考核通过考察 “试验检测人员能否完整、规范、熟练地完成试验检测项目,从 而评定申请人所具有的试验检测能力”。 ?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换证复核细则(质监综字[2013]7号) 日施行 ? 对标准规范有实质性变化、涉及结构安全及耐久性和有效期内未开展 的试验检测项目(参数)进行能力确认换证复核评分表&&&&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交通部办公厅文件厅质监字[号关于印发公路路 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办法(试行)的通知 ? 第十三条规定继续教育的授课内容应突出实用性、先进性、科学?? ? ? ? ?性,侧重试验检测工作实际需要,注重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一般 应包括: (一)与试验检测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 (二) 试验检测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三)试验检测业务的新理论、新方法; (四)试验检测新技术、新设备; (五)试验检测案例分析; (六)实际操作技能; (七)其它有关知识&&&&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交通部办公厅文件厅质监字[号关于印发公路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办法(试行)的通知? 第十五条规定“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继续教育 周期为2年(从取得证书的次年起计算)。 ? 试验检测人员在每个周期内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 累计不应少于24学时。 ” ? 第十六条规定“试验检测人员在其资格证件有效 期内,未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的,应当补充完成 继续教育后办理审验手续(审验办法另行制定)。&&&&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第十七条 试验检测人员的以下专业活动可以折算为继续 教育学时。每个继续教育周期内,不同形式的专业活动 折算的学时可叠加。 (一)参加试验检测考试大纲及教材编写工作的,折算 12学时; (二)参加试验检测考试命题工作的,折算24学时; (三);参加试验检测工程师考试阅卷工作的,折算12 学时;参加试验检测员考试阅卷工作的,折算8学时; ? (四)担任继续教育师资的,折算24学时; ? (五)参加部组织的机构评定、试验检测专项检查等专 业活动的,折算12学时; ? (六)参加省组织的机构评定、试验检测专项检查等专 业活动的,折算8学时”&&&&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要素内容 ? 二、希望试验人员实现的目标是: ?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19个要素),知道自身在质 量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并发挥作用。 ? 2、明确岗位职责,知道试验员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 ? 3、研读规程、掌握试验细节达到能完整、规范地完成试验参数的测 数字修约规则 定,并给出正确的结果。 (GB/T ) ? 4、依据规定的标准规范,给出客观、正确的结论。 ? 4、对数字修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够正确的运用 ? 5、掌握常用法定计量单位的正确写法。 ? 6、对新实施的《公路试验检测数据编制导则》(JT/T 828-2012) 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 7、对《公路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中常 规试验的加深认识,逐步达到试验完整、操作规范、数据准确、结 论正确的目的。 ? 8、掌握《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主要修订内容和主要变化点&&&&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三、培训的内容 ? (一)试验检测员的岗位职责(质量手册中规定的) ? 1、 试验检测人员必须恪守职业道德准则,认真完成所承担的试验检 测任务。 ? 2. 严格执行试验规程和试验设备操作规程对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 确性负责。 ? 3.遵照试验检测工作程序,认真、规范、及时填写试验检测记录, 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可追溯性。 ? 4. 熟悉所用试验检测仪器的技术性能,能够正确操作、维护试验设 备,保证试验设备的正常使用。当试验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时, 应立即报告主管领导。 ? 5. 要认真编制试验检测报告,报告内容和项目填写完善,保证试验 报告信息的完整、齐全。 ? 6. 认真学习、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文件文件、规程规范、标准,保证 试验检测活动规范统一,试验结果真实有效,结论严谨、正确。&&&&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二)试验检测员应该具备的能力 1、学习的能力:能学习、会学习 2、自我约束的能力:有道德、守纪律、守规则、有原则 3、合作的能力: 4、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态度:有时间观念、有始有终、认真负责 5、操作技能和判断能力: (三)试验检测员应该具备的知识 1、熟悉隶属试验检测机构的质量体系文件及工作流程 2、了解质量体系认证认可、数字修约、检验评定标准、国际单位制的相 关知识 3、了解、熟悉路用材料的形状、用途及技术指标 4、熟悉、掌握所承担领域试验检测项目的规程规范、标准的适用范围、 操作步骤、环境条件、设施、设备技术指标、有效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给出结果的精度和表达形式&&&&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四)试验检测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由程序文件规定的工作流程) ? 1、接受、查看试验检测任务单 ? 查看试验样品名称、数量、性状描述、用途、检测项目及参数、检测 依据的方法(版本号、)、评定标准 ? 2、检查核对试验样品及样品流转单 ? 查看试验样品名称、数量、性状描述、用途、检测项目及参数、工作 状态 ? 3、检查、填写试验环境记录(必要时) ? 日期、时间、温度、湿度(一次、多次) ? 4、检查仪器设备状况,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 、温度、湿度、开展的检测参数的日期、时间、试验编号 ? 5、开展、记录试验检测活动 ? 样品准备、制作的方法、试验现象描述、过程数据和终了数据的及时 记录(实效、真实、可溯源) ? 6、检查仪器设备使用状况,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 7、清理现场,设备日常维护,必要时保存试验样品 ? 8、数据整理、出具试验报告&&&&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五)试验检测人员的涉及的质量管理内容(由程序文件规定的) ? 1、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 ? 有文字记录、有考核结果、有考核结论 ? 2、参加质量控制活动 ? 质量控制活动的形式:人员比对、设备比对、不同方法比对、留样复 测、加样复测、参加试验室间比对及能力验证活动、对已知样品检测、 分析多个检测参数的相关性 ? 3、参与检测方法、仪器设备的确认 ? 4、接受日常监督及内部审核 ? 5、参与机构的质量管理活动 ? 6、学习、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 数字修约规则(GB/T 8170书、记录) 2008) ? (六)数据修约 ? 有效数字修约及运算规则“一次修约到位。四舍六入,五单双;加减 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乘除以有效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 平方或开方比原数多一位;对数与原数一致;化学分析结果:2位小 数。误差取1-2位有效数字。”&&&&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七)公路工程常用参数的法定计量单位制书写 ?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它计量单位。 国际单位制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主体。 ? 常用计量单位的书写方式: ? 质量单位 公斤(千克)------kg ? 吨 ------t ? 长度单位 米------------m 千米----------km ? 毫米---------mm 厘米---------cm ? 时间单位 秒------------s 天------------d ? 分钟---------min 小时---------h ? 力的单位 牛顿---------N ? 千牛---------kN ? 强度单位 帕------------Pa = N/m2 ? 兆帕---------MPa ? 体积单位 升------------L 毫升------------mL ? 密度单位 克/平方厘米-------g/cm3 千克/立方米----- kg/m3&&&&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八)试验记录、报告的编制要求、格式和要素 ? 1、试验记录、报告要格式统一、受控 ? 通过对公路试验检测数据报告格式的统一,达到推动试验检测管理标 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目的。为试验检测数据信息化管理创造条件。 ? 每一种记录、报告都要由检测机构统一编制,要做到格式统一、使用 受控。 ? 记录、报告发生变化时执行文件控制程序,保证记录、报告格式的统 一、唯一。 ? 可实施后以只读文件形式下发,防止文件的随意更改。 ? 记录、报告是文件的一种表现形式,试验人员不能随意更改。试验人 员只能填写相关内容,不能改变记录报告的格式。试验记录报告不能 满足试验工作需要时报告技术负责人,执行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报告的规定格式(JT/T 828-2012)? 2、试验记录、报告格式(JT/T 828-2012) ? 2.1标题区(表头) ? 由表格名称、唯一性标识编码(过去的受控编号)、试验室名称、报 告(记录)编号和页码(第几页共 页)组成 ? 2.2表格区(基本信息区、检验对象属性区(仅用于报告) ? 基本信息区:与被检测对象有关的信息及试验检测条件。 ? 检验对象属性区:与被检测对象、测试过程有关的详细描述,具体内 容与检测样品及检测方法有关 ? 2.3检验数据区 ? 检测项目、技术指标、检测结果、结果判定与检测结论 ? 2.4附加说明区) ? 用于偏离情况的声明 ? 其它需要补充说明的事项;以备注的形式出现 ? 2.5落款区 ? 由试验、复核(审核、签发)日期组成 ? 记录的日期复核时间;报告的日期是报告签发的日期&&&&记录、报告的编制要素(JT/T 828-2012)? ? ? ? ? ? ? 3、试验记录、报告的编制要素(JT/T 828-管理要素 3.1.1标题区(表头) 位于记录(报告)表格区外部上方,是记录/报告的属性信息 3.1.2落款区 位于记录(报告)表格区外部下方,是记录/报告的签署信息 3.1.3基本信息区 位于记录(报告)表格区内部的上部,用于被检测对象信息及试验检测条件 信息的描述 3.1.4附加说明区) 位于记录(报告)表格区内部的下部,用于补充试验检测需说明的信息 3.2技术要素 3.2.1检验对象属性区 报告专有信息位于表格区内部,在基本信息区下方的位置, 3.2.2检验数据区 位于记录(报告)表格区内部,在附加说明区上方的位置。 记录表表样 表样? ? ? ? ? ?&&&&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四、常规试验中关键步骤 ? (一)含水量测定 为什么 ? 1、烘干法 ? 注意:a、应先将烘箱升温到规定温度,再将称量好的试样放入烘 箱中加热至恒重。水泥稳定材料烘箱温度为110 ±2℃,其它稳定 材料烘箱温度为105 ±2 ℃ ? 如果土中含有石膏,烘箱温度不应超过80 ℃ ? 对有机质土应酌情降低烘箱温度(60-70 ℃)。 ? 两次间隔4h以上质量差值<原试样质量的0.1% ? b、选择适宜的天平。(0.01/0.1/0.1g) ? c、称取适应的试样质量。(50/300/2000g) ? 生石灰粉、消石灰、消石灰粉100g ? d、足够的烘干时间(16-24h) ? e、含水量有效数字保留。(2位小数)&&&&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四、 《公路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常规 试验中关键步骤 ? (一)含水量测定 ? 2、砂浴法 ? 当含有大量有机质、石膏、碳酸钙时不能使用沙浴法 ? 沙浴加热时间为1h左右,避免过分加热(加热温度过高) ? 工地快速测定 天平(0.01/0.1/0.1g) ? 含水量结果精确至0.01%。 ? 3、酒精法 ? 当含有大量有机质、石灰质、黏土、石膏时不能使用 ? 酒精含量应不小于95%,不能使用固体酒精 ? 燃烧3次以上&&&&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四、常规试验中关键步骤 ? (二)石灰(水泥)剂量测定(滴定法) GB/T .10) ? 1、混合料的含水量应与工地相同 ? 2、灰剂量曲线与混合料相匹配(材料变化时重新配置) ? 3、EDTA宜多配出一些(与石灰更换相匹配,有效期2月) ? 标准溶液不需进行标定(必要时重新配置的标准溶液重新制 作灰剂量曲线) ? 4、配曲线时考虑石灰和水泥的水的消耗 ? 5、试验时每次的沉淀时间要相对固定 ? 标准曲线的配置 ? 1、配置5个以上那个不同剂量的混合料 湿料质量 ? 1.1 干料质量=( 1 ? 含水量)&&&&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标准曲线图? ? ? ? ? ? ? 1.2干土的质量=干混合料质量/(1+石灰剂量) 1.3石灰的质量=干混合料的质量-干土质量 1.4湿土的质量=干土质量×(1+土的风干含水量) 1.5石灰土中应加水的质量=湿料质量-湿土质量-石灰质量 1.6生石灰要考虑消解过程对水的损耗-增加石灰质量的30%。 2、每个剂量配置2个试样,用0.1molEDTA二钠溶液滴定混合料的氯 化铵浸出液,当溶液由玫瑰红突变为纯蓝色时记录消耗的EDTA二钠 溶液体积 3、以石灰剂量为横坐标, 消耗的EDTA二钠溶液体积为纵坐标,用 5-6个剂量的测定值作图-自然坐标(也可以进行线形回归,y=ax+b) 4、原材料发生变化或一次配置的0.1molEDTA二钠溶液用完后,应 重新作标准曲线 5、10%的氯化铵溶液应随用随配。 6、误差不超过平均值的5% 7、化学试剂的纯度要符合要求。(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 ? ?&&&&化学试剂及滴定设备? 分析纯-红色标签(AR) ? 化学分析最常用的试剂, 主要用于标准试剂、溶液 的配置 ? 化学纯-蓝色标签(CP) ? 主要用于溶剂、溶液的配 置 ? 优级纯-绿色标签(GR) ? 主要用于标准试剂的标定、 精准分析&&&&化学试剂及滴定设备? 酸式滴定管-磨口活栓 ? 用于量取对胶皮有侵蚀作 用的液体 ? 碱式滴定管-内置玻璃珠的 胶皮管 ? 用于量取对玻璃管有侵蚀 的液体 ? 上边数据小(零刻度), 下面数据大(满刻度) ? 滴定管的洗涤 ? 先用洗液洗涤,再用蒸馏 水、标准液洗涤各3次 (每次10mL)&&&&化学试剂及滴定设备&&&&化学试剂及滴定设备? ? ? ? ? ? ?酸管碱管莫混用,视线刻度要齐平。 尖嘴充液无气泡,液面不要高于零。 莫忘添加指示剂,开始读数要记清。 左手轻轻旋开关,右手摇动锥形瓶。 眼睛紧盯待测液,颜色一变立即停。 数据记录要及时,重复滴定求平均。 误差判断看V(标),规范操作靠多练。&&&&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三)石灰有效钙+氧化镁测定测定 ? 1、试样的处理----粉碎后,取1.18mm筛下部分,磨细全部过筛 (0.15mm)、烘干(105℃±2 ℃ 1h以上) GB/T 601? 2、标准试剂的配置和标定(EDTA二钠、0.5N HCI) ,3.6) ? 制备的标准溶液应在标准浓度的±5%以内,2人四平行。 ? 3、有效钙测定时盐酸滴定速度的控制;覆盖蔗糖 ? 使用加热沸腾后冷却至室温的蒸馏水。加水后不能出现试样结 块或粘于瓶壁的现象,否则,试样作废重新称取样品试验。 ? 4、氧化镁测定时要注意各种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不 ? 能颠倒顺序。 ? 5、氧化钙测定时滴定速度要控制在2-3滴/s,至30s内不反色。 ? 6、等级判定时首先要知道石灰的品种、类型。 ? 7、采用减量法称量,平行试验试样的称量量要尽可能接近。 ? 允许误差<30%为0.4%,30~50%为0.5%,>50%为0.6%, ? 8、简易法仅适用于氧化镁含量不大于5%的石灰(镁质灰)&&&&称量瓶? 减量法称量步骤 ? 1、先将带称量样品加入称量瓶 内,敞开盖子进行烘干后,放 入干燥器中凉至室温。 ? 2、将称量瓶放到分析天平的称 量盘上清零。用纸卷套上瓶身, 左手捏住纸卷右手拿着盖子轻 轻敲击瓶壁,使样品倒入进行 化学分析的容器中。盖上盖子 称量称量瓶的质量。反复操作 至达到规定的试样质量为止。 ? 3、从称量瓶中倒出的试样不得 重新放入称量瓶中。倒出的试 样超出规定的质量时称量失败 重新称量。&&&&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四)击实试验 ? 1、击实筒的选择---粒径大小有关(实验开始前筛除超大粒径颗粒并计算质量百分比)? 2、浸润时间(粘性土12-24h,粉性土6-8h,砂砾4h,无土砂砾2h)? 3、水泥稳定时水泥应保证在加入后1h完成击实。 ? 水泥与水拌合会发生水化反应。水泥与水的拌合时间越长水泥的水化作用和板结程度越大。这种作用会影响水泥稳定材料的密实 度,时间越长影响越大。时间间隔越长得到的干密度越小。&&&&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4、最后一层试样击实完成后,试样超出试筒顶的高度不能超过 6mm。 ? 5、平行试验两个试样含水量差值≯1%。 ? 6、烘箱温度应事先调整至110℃(或105 ℃ )。 ? 7、平行试验,最大干密度的差≯0.05g/cm3(细粒稳定) ? ≯ 0.08g/cm3;(中、粗稳定) ? 含水量的差≯0.5% (含水量<10%) , ? ≯ 1.0%(含水量>10%) ? 8、每次完整地完成一个曲线的击实试验后,再做平行试验的另一 个完整试验 ? 8、峰值是画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 ? 手绘或二次曲线拟合。不强求点点在线上。现场压实检验标准试 验的可靠性。&&&&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9、超大粒径颗粒的校正( 质量百分比 5-30%) ? 超大粒径颗粒质量百分比5%以下不校正。(影响在误差范围内) ?30%以上,方法不适用。10、结果精度:最大干密度3位小数,最佳含水率1位小数。&&&&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 ? ?(五)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圆柱形)成型试验 1、最小制件数量与稳定材料的粒径大小直接相关。 稳定细粒材料,6个件;稳定中粒材料,9个件 稳定粗粒材料, 13个件。 2、3、制件的质量与击实结果和压实度密切相关。 考虑制作过程中的损失,称量质量可增加0-2%。 保证成型后试件的实际压实度达到标准压实度的±1%。 试件高度:小试件-1~1mm, 中试件-1~1.5mm, 大试件-1~ 2mm, ? 质量损失:小试件与标准质量之差<5g,中试件25g,大试件 50g ? 否则作废重新制件。? ? ?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圆柱形)成型试验? 3、试件的含水量应与最佳含水量相近 ? 制作石灰稳定材料试件时,加水量细粒土(风干土),可比最佳 ? ? ? ? ? ?含水量低3%中粒土和粗粒土与最佳含水量一致。 制作水泥稳定试件时,浸润时加水量可比最佳含水量低1-2%,预 留出的水待成型前1h之内与水泥一起加入。 计算加水量时要考虑石灰、水泥熟化和水化消耗的水量。 4、试件成型时的加压速率为1mm/min,压平后稳压2min (考虑试 件的反弹),记录最大压力。 5、天平精度(0.01/0.01/0.1g) 6、试验人员的制件水平对结果的影响 7、计算单个试件的质量:&&&&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圆柱形)成型试验&&&&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 ? ? ? (六)无机结合稳定材料养生 1、养护条件 1.1标准养护室:温度20±2℃,湿度≥95% 1.2高温养护:温度60±1℃,湿度≥95% 1.3浸水水槽:温度20±2℃ 1.4中试件和大试件应放入塑料袋中,扎紧包好后放在木架或铁架上, 间距10-20mm,并防止淋水。 2、养生龄期 2.1 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室内养生6天,第7天浸水24小时 规定龄期养生n-1,最后1天浸水24小时 3、养生期间的质量损失 试件的质量损失指含水量的减少,不包括从试件上掉下的混合料。 3.1 7天强度质量损失(1/4/10g) 3.2 90天、180天强度质量损失(1/10/20g) 3.3 养生期间明显缺棱掉角,试件作废? ? ? ? ? ? ? ?&&&&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 ? ? ? ? (六)无机结合稳定材料养生 3.4 养生期间质量是损失超出规定,试件作废 4、浸水前后的测量 4.1称量质量(0.01/0.01/0.1g) 4.2测量高度: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精确至0.1mm 4.3计算吸水率和膨胀量 5、快速养生龄期的确定&&&&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 ? ? (七)无侧限抗压强度 1、选设备 1.1路强仪:破坏荷载落在量程的20~80%内,加载速度1mm/min 压力值能读至1N 1.2压力机:加载速度1mm/min,破坏荷载落在量程的20~80%内, 压力值能读至1N ? 1.3破坏荷载不在量程的20~80%内时,加密设备校准范围 ? 2、测量 ? 2.1试验前的的准备? 2.2称重、量高&&&&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3 进行破坏试验 ? 2.3.1记录破坏荷载时的最大压力(N)? ? ? ? ? ? ?2.3.2自试件内部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量。 2.4计算 2.4.1抗压强度P(2位有效数字) 2.4.2试件内部含水量(小数点后1位) 2.4.3计算试件干密度(小数点后3位) 2.4.4计算强度的标准偏差S, 3倍标准偏差(两位小数), 偏差系数Cv(小数点后1位)&&&&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5结果整理 ? 2.5.1同一组试件试验中,采用3倍标准偏差方法剔除异常值。 ? 小试件允许1个异常值,中试件允许1-2个异常值,大试件允许2-3个 异常值。 ? 异常值数量超出规定时试验无效,重做。 ? 2.5.2同一组试件试验中试验有效的偏差系数Cv控制值 小试件Cv≤6%,中试件Cv≤10%,大试件Cv≤15%。 2.5.3偏差系数不符合规定时? 2.4.5计算95%保证率的值 ? 2.6结果判定 ? RC0.95≥Rd,为合格。&&&&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材料强度评定? ? ? ? ? ? ? ? ?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材料强度评定 试件的平均强度R 应满足下式要求: R≥Rd/(1-ZaCv) 式中:Rd—设计抗压强度(MPa) Cv—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Za—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而变的系数。 高速、一级公路:保证率95%,Za=1.645 其他公路:保证率90%,Za=1.282。 R<Rd/(1-ZaCv)时,评定该组试件代表的路段强度不合格。与公 路等级有关。 ? RC0.95≥Rd时,评定该组试件的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 ? 评定路段内半刚性材料强度评为不合格时相应分项工程为不合格。&&&&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 ? ? ? ? ? ? (八)粉煤灰的细度 1、0.075mm筛孔通过率采用负压筛,0.3mm通过率采用干筛法。 1.1样品处理:过0.9mm筛;105-110℃烘至恒重。 1.2负压筛法试样称量量为10g;干筛法称量量为100g,精确至0.01g 2、负压筛法 2.1工作压力为Pa,时间为3min 2.2低于4000Pa时应停机,清理积灰后再完成试验 2.3筛析过程中应防止粉煤灰吸附在容器上(敲打筛盖) 2.4筛析3min中后,若有颗粒成球,粘筛或有细颗粒沉积在筛框边缘, 用毛刷将颗粒轻刷开再筛析1-3min 2.5筛网的校正 2.5.1采用粉煤灰细度标准样品进行校正 工作压力与标准样标签标注的负压相同 平行试验,标准样不能重复使用 校正应有校正记录? ? ? ? ?&&&&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2.5.2筛网校正系数? 3、0.3mm筛析 ? 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 余质量的0.1% ? 4、结果处理 ? 4.1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 ? 4.2平行试验3次,重复性误差 不大于5%&&&&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九)粉煤灰的烧失量 1、燃烧炉(马弗炉)温度950℃-1000℃(950 ±25 ℃ ) 2、样品处理:过0.08mm筛,105-110℃恒重 3、使用万分之一天平 4、使用瓷坩埚并进行恒重处理(0.0005g) 5、灼烧后应达到恒重才能结束试验(记录每次称量的质量) 6、试验结果精确至0.01% 7、进行2次平行试验,允许误差0.15% 8、问题探讨 8.1由于硫化物燃烧氧化引起的烧失量误差的校正 8.2基层材料的粉煤灰烧失量的控制指标是20%,SO3没有控制要求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的粉煤灰SO3的控制要求是3%,烧失量的控制 指标根据等级分别为5,8,15%。我国粉煤灰SO3的含量范围为1-6%, 平均值1.8% ? 8.3校正后的烧失量=测得的烧失量+校正值 ? ? ? ? ? ? ? ? ? ? ?&&&&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坩埚架?瓷坩埚&&&&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 ? ? ? ? (十)粉煤灰的密度 1、恒温水槽的精度为20℃±0.5 ℃ 2、无水煤油(航空煤油-无色) 3、烘箱精度105 ℃ ±2℃ 4、样品处理:过0.9mm筛,烘干至恒重(恒温时间大于6h) 5、根据室温调节煤油加入量(0-1mL,不在此范围不能试验) 6、李氏比重瓶应烘干并保证加入粉煤灰前颈部保持干燥,加入粉煤灰后内 壁不能沾粘粉煤灰。粉煤灰质量40-50g左右(250mL) 。恒温前应进行排 气 7、李氏比重瓶读数精确至0.02mL,恒温0.5h以上 8、试验结果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粉煤灰密度范围为1.9-2.8之间) 9、平行试验2次,重复性误差0.01g/cm3 10、控制室温在20℃左右,恒温更有保证 11、水的密度参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附录B? ? ? ? ?&&&&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 ? ? ? ? ? ? ? ? ? ? (十一)粉煤灰的比表面积 1、标定试料层体积V 可以自己标定,也可以送出去由计量机构进行校准。 自己标定时注意: 1.1水银有毒,应小心操作,注意安全,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汞中毒 1.2水银填充前底部垫2张滤纸 1.3平行试验2次,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2、标准试样标准时间的标定 2.1标准试样的处理:105 ℃ ±2℃烘箱烘1h干燥器中凉至室温 2.2标准试样质量的确定,空隙率ε取0.5,精确至0.001g m=ρv(1-ε) 2.3试料层制备:试样底、面各1张圆形滤纸(直购),中间填充质量为m的 标准试样 2.4测量标准试样的标准时间(从刻度3到刻度2所用的时间),精确至0.1秒。 重复测量2次,2次时间差不大于1.0s;超过1.0s时测量第3次,以不超过 1.0s的平均时间作为该仪器的标准时间。记录时间和试验温度&&&&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3、试样透气时间的测定 ? 3.1试样处理:过0.9mm的筛孔后,105 ℃ ±2℃烘箱烘1h干燥器中 凉至室温 ? 3.2测定待测粉煤灰的密度 ? 3.3漏气检查 ? 3.4试验试样质量的确定-同标准试样,空隙率ε先取0.530±0.005,精 确至0.001g。当该空隙率确定的试样质量不能满足试料层体积时, 可以调整空隙率,以2000g砝码压实达到标定的试料层体积为准。密 度越大,空隙率越小。 ? 3.5测试样品试料层的制备-滤纸不重复使用 ? 3.6测量被测试样的透气时间 ? 记录时间和试验温度 ? 每次试验应重新制备试料层,透气圆筒外锥面应涂少量凡士林保 证系统的密闭性。&&&&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4、计算&&&&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η与温度有关当温度差3℃时,可忽略其差异?? ? ? ? ? ? ? ? ? ?=5、结果整理 5.1两次试验结果去平均值,结果保留至10cm2/g 5.2两次结果相差超过平均值的2%,重新试验 5.3当手动结果与自动结果发生争议时,以手动勃氏仪的结果为准 6、注意事项 6.1试样捣实应按照规定统一操作 6.2空隙率的调整应一点一点地循序渐进的进行,与试验捣实相比较 6.3应保证整个测试系统的密闭性 6.4该方法的测定范围是cm2/g 6.5U形管的加液量应位于1刻度线位置&&&&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五、&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主要修 订内容及关键步骤 ? 日发布,日实施 ? 对(JTJ 052-2000)修订43项,增补13项,删除2项 ? 主要修订内容: ? 1、完善部分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仪器、工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方 法、步骤 ? 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测定方法取消了真空度标准,统一 采用负压标准,某些个别细节进行了细化 ? 3、对混合料密度的测定方法、体积计算参数进行了补充完善;同时 对试件的保存条件进行了修订 ? 4、增补了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燃烧炉法) ? 5、删除了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的回流式抽提仪法(T 0723)、脂肪 抽提器法(T 0724) ? 6、增补了其它沥青混合料及乳化沥青和稀浆混合料性能试验内容&&&&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 ? ? 允许误差 与国际上通行的方法一致,采用重复性和再现性表述 1、重复性 重复性包括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测量仪器的重复性 1.1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 致性。重复性条件包括: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观测者、在相同的 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的重复测量。 1.2测量仪器的重复性 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个被测量,测量仪器提供相似示 值的能力。重复性条件同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1.3重复性的表示方法 重复性可以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定量的表示---标准差或标准差的倍数? ? ?&&&&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2、再现性 ? 测量结果的再现性指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 间的一致性。可以改变的条件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观测者、测 量仪器、参考测量标准、测量地点、时间、使用条件 ? 2.1重复性试验----可以理解为日常的平行试验 ? 在短期内,同一个试验室,有同一个试验人员,采用同一仪器,对同 一试样,完成两次以上试验操作,所得结果之间的误差。用标准差或 绝对(相对)误差表示 ? 2.2再现性试验----可以理解为通常意义的各种比对试验 ? 两个以上不同的试验室,有各自的试验人员,采取各自的仪器,按照 相同的方法,对同一试样分别完成试验操作 ? 重复性试验是试验人员操作水平和取样代表性的检验;再现性试验在 此基础上还检验仪器设备的性能&&&&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 ? ? (一)沥青试样的制备 1、主要内容没有变化,只是将聚合物改性沥青列入了适用范围 2、严禁使用电炉或明火进行加热 3、将盛样容器带盖放入烘箱中进行加热 试样中含有水分时,烘箱的加热温度定为80℃。试样熔化后进行 脱水。沥青中不含水时,烘箱温度定为软化点温度以上90℃,通常 为135 ℃ 4、试样脱水 4.1将盛样容器放在可控的砂浴、油浴、电热套上脱水。加热时间不 超过30min。应不停地搅拌防止局部过热。 4.2先在100 ℃以下仔细脱水至水分全部蒸发(无泡沫为止),最后 的加热温度不超过软化点温度以上100℃ 5、试样过筛和灌模 过0.6mm的方孔筛后迅速(不在加热)一次灌入各项试验模具中。 当温度下降过多时,可适当加热再灌模。 6、试样冷却后反复加热的次数不得超过2次? ?? ? ? ?&&&&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 ? ? ? ? ? ? ? ? ? ? (二)沥青的密度和相对密度 1、变化的关键内容是去掉了旧规程中25℃和15℃温度下的换算公式 2、试验温度的选择 2.1进行沥青质量检验时,采用15 ℃ 2.2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时采用25 ℃ 2.3沥青体积计算采用15 ℃ 3、恒温水浴 精度0.1 ℃,将比重瓶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内,水的深度必须 超过比重瓶顶面40mm,在烧杯内放入精度0.1 ℃的温度计。 4、水值的校正 4.1烧杯底浸入水浴的深度应不少于100mm 4.2加盖时要防止带入空气,保证比重瓶内没有气泡 4.3擦拭比重瓶时瓶外水分要擦净,速度要快。同时瓶塞顶部只能擦 一次(快速用滤纸擦拭)。 4.4水值的校正要有记录(可以做在记录中),温度同测试温度。&&&&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 ? ? ? ? ? ? ? 5、密度与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等于密度与同温度水的密度的比值,无量纲 15 ℃水的密度为0.9991 g/cm3, 25 ℃水的密度为0.9971 g/cm3 , 6、结果的给出 6.1进行2次平行试验 6.2重复性试验允许误差0.003g/cm3,再现性误差0.007g/cm3 7、液体沥青密度也可以采用适宜的液体比重计测定密度或相对密度 (三)沥青三大指标试验 1、针入度试验 1.1针必须进行检定,检定内容不仅限于质量,还至少应包括粗糙度、 尺寸、形状(长度、角度) ? 1.2每一个针都应有固定的筒或盒保存,针杆上应打印号码标志 ? 1.3恒温水槽的精度为±0.1 ℃,测量过程中应用同精度的温度计进 行验证。&&&&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1.4读数精确至0.1mm,同一试样平行试验3次。各测点间距离及与容 器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0mm ? 1.5针入度大于200的沥青,至少用3根针,每次试验后将针留在试样 上,直至3次平行试验完成后3根针一起取下后进行清洗。 ? 1.6针入度指数试验至少测定3个试验温度条件下的针入度;仲裁试验 时至少为5个试验温度 ? 1.7进行针入度指数与温度的直线方程回归时,必须进行相关性检验。 直线回归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7,否则试验无效。 ? 1.8采用诺模图法绘制的直线方程不能检验针入度指数与温度直线回 归的相关系数,仅供快测算时使用。 ? 1.9允许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取3次结果的平均值。否则重新进行试 验。 ? 1.10试样在空气中和在恒温槽中的最短保温时间(延长0.5h),在空 气中放置时应防止落入灰尘。 ? 1.11针入度对温度非常敏感,必须满足精度要求&&&&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2、沥青延度试验 ? 2.1通常采用的试验温度为25℃、15 ℃ 、10 ℃ 、5 ℃ ,拉伸速度为 5cm±0.25cm。 ? 2.1当采用低温拉伸速度( 1cm±0.05cm )时,应在报告中注明 ? 2.2延度仪试模尺寸图进行了修改—标注节点新旧不一致,尺寸略有 差别,请进行确认。 ? 2.3延度仪的最大测量长度不得大于150cm,保温精度由0.5 ℃提高 至0.1 ℃,恒温时间由1-1.5h变更为1.5h ? 2.4室温下冷却时间由30-40min延长至1.5h ? 2.5试验过程中应中断延度仪的水循环,保证水面不晃动 ? 2.6沥青细丝浮于水面或沉入槽底时应调节水的密度至与试样接近并 重新试验。 ? 2.7平行试验不少于3个,如3个结果均大于100cm,结果记作> 100cm,特殊情况记录单个实测值。有1个以上小于100cm时,允许 误差满足重复性试验要求(20%)时,以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不满 足要求时重新试验。&&&&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 ? ? 3、软化点试验(环球法) 3.1软化点小于80 ℃时(加热介质为水) 3.1.1玻璃杯中的蒸馏水应新煮沸并冷却至5℃ 3.1.2恒温水槽的温度及玻璃杯中水的初始温度为5℃。放入试样架及 试样后水的液面温度应正好在刻度线上 3.1.3调节加热仪器保证在3min内调节水温上升速度维持在5 ℃±0.5 ℃,每分钟记录1次温度值,超出范围时,重新进行试验 3.1.4试验读数准确至0.5 ℃,平行试验允许误差为1 ℃ 3.2软化点大于80 ℃(加热介质为甘油) 3.2.1初始温度为32 ℃ 3.2.2测量过程与软化点小于80 ℃相同 3.2.3试验读数准确至1 ℃,平行试验允许误差为2 ℃ 结果取2次平行试验的平均值,作为软化点结果,准确至0.5 ℃ 软化点高于120 ℃时,试样底板应由玻璃换为耐热材质并将试样环和 底板预热至80-100 ℃? ? ? ? ? ? ?&&&&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 ? ? ? ? ? (四)沥青与粗集料的黏附性 1、检验沥青与粗集料表面的黏附性,评定粗集料的抗水剥离能力 2、粒径大于13.2mm的集料用水煮法(含有大有小的颗粒) 3、粒径小于13.2mm的集料用水浸法 4、水煮法 4.1大于13.2mm的集料5个,在105 ℃±5 ℃的烘箱内烘干,放入干 燥器内凉至室温备用 4.2用棉线将集料在中部记牢,再放入105 ℃±5 ℃的烘箱内放置1h 4.2将沥青加热至130-150 ℃,提着棉线将集料浸入沥青中45s并保 证集料表面全部被沥青膜覆盖 4.3将集料颗粒悬挂于试验架上使多余的沥青流掉并在室温冷却 15min后,将稳定裹附沥青膜的集料侵入盛有 沸腾水的烧杯中央 4.4调整加热炉保证烧杯中的水保持微沸状态 4.5浸煮3min从水中提起集料,放到试验架上冷却只室温?? ?&&&&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四)沥青与粗集料的黏附性 ? 4.6将每一颗集料依次放入盛有常温水的纸杯中,在水中观察集料颗 粒上沥青膜的剥落程度 ? 4.7平行试验5个集料,有2名以上经验丰富的试验人员分别评定取平 均等级作为试验结果(评定结果因人而异有所差别) ? 5、水浸法 ? 5.1取9.5-13.2mm形状规则的集料200g洗净,在105 ℃±5 ℃的烘箱 内烘干后,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 5.2将沥青加热至与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拌合温度一致的温度 ? 5.3将集料100g放入升温至沥青拌合温度以上5 ℃的烘箱中加热1h, 称取沥青每100g集料5.5 ±5g沥青,精确至0.1g将沥青和盛放沥青 的容器一起放入盛有集料的烘箱中,加热15min ? 5.4将集料倒入盛有沥青的容器中快速拌合1-1.5min,使集料完全被 沥青膜裹覆。取其中的20个集料放在玻璃板上摊开,保证颗粒之间 不发生粘连,冷却1h&&&&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5.5将放有集料的玻璃板放入温度为80 ±1 ℃的恒温水槽 中,保持30min。水面上的沥青及沥青浮沫全部捞出 ? 5.6小心地将玻璃板及集料从恒温水槽中捞出,仔细观察 沥青膜的剥落情况&&&&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五)沥青混合料试件制备(击实法) ? 1、公称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26.5mm时,采用标准击实法,1组试件 的数量不少于4个,试件尺寸为101.6×63.5mm ? 2、公称最大粒径大于26.5mm时,采用大型击实法。1组试件数量不 少于6个,试件尺寸为152.4×95.3mm ? 3、拌制温度和击实温度 ? 3.1配合比设计制件---绘制粘温曲线 ? 3.2日常检验制件------与配合比设计一致 ? 3.3常温沥青混合料制件----常温 ? 4、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制作条件 ? 4.1沥青的加热温度不得超过175 ℃ ? 4.2试验室人工配置混合料时,按1组试件备料;配合比设计时按每 个试件备料。集料和矿粉的加热温度为拌合温度以上15 ℃(163 ℃ /180 ℃ ),拌合顺序为集料、沥青、矿粉(沥青和集料拌合均匀后 停止拌合再加入矿粉),总拌合时间为3min&&&&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 ? ? ? 5、成型方法 5.1击实法 5.1.1称量1个试件的混合料用量() 可根据经验,也可以根据混合料已知密度计算(体积采用标准试件尺 寸乘以1.03) 5.1.2击实前试模应提前放入烘箱中加热至混合料相同的温度 5.1.3将试模放在底座上,并放一张与试模直径一致的吸油性小的纸。 小试模一次将混合料全部加入试模(周边插捣15次,中间插捣10次, 并整平表面);大型试模分两次装填 制件温度控制 5.1.3待混合料温度达到规定的击实温度后,根据混合料的类型、公 路等级、使用部位确定击实次数。击实一面后,将试模翻面进行另一 面的击实 5.1.4乳化沥青混合料两面击实完成后,其中1组试件在室温横向放置 24h,另一组防止在105 ℃±5 ℃的烘箱的烘箱内养生24h。养生后 的试件从烘箱取出后,立即双面击实25次??&&&&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5.1.5击实结束后,取下上下面的纸,用带尾翼的游标卡尺测量试件 顶面距离试模上口之间的高度,计算试件高度(试模高度-测量读 数)。 ? 5.1.6标准试件的高度为:小试件63.5 ±1.3mm,大试件95.3 ±2.5mm。高度不符合要求时试件作废 ? 5.1.7试件质量调整公式? 5.1.8击实完成后,将装有试件的试模横向放置冷却至室温(不少于 12h)后,脱模。 ? 5.1.9紧急时可用电风扇吹冷1h或浸水3min(降至室温为准)以上的 方法脱模,但浸水后的试件不能用于密度、空隙率等物理指标的计算 ? 5.1.10新材料的击实、拌合温度应结合实际确定。&&&&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 ? ? (六)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 1、适用于吸水率不大于2%的沥青混合料 2、标准温度为25 ±0.5 ℃,得到毛体积相对密度 3、适用于计算试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等体积指标 4、溢流水箱:能调整水温至25 ±0.5 ℃;有水位溢流装置能保持试 件和网篮入水后水位一定 5、试验前试件保存环境应不高于35 ℃ 6、除去试件表面的浮粒,称取干燥试件的质量ma 7、试件浸水时间3-5min,读数稳定后读取试件水中质量mw 8、用拧干的湿毛巾快速(从试件拿出水面到擦拭结束时间≤5s)擦 去试件表面的水(不包括孔隙中的水),称取试件的表干质量mf。 9、取芯得到的试件可先测水中质量和表干质量,再将试件吹干(不 少于12h,也可以在60 ±5 ℃ 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后再称取干燥试 件的质量? ? ? ??&&&&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10、计算 ? 10.1计算试件的吸水率,取1为小数 ? 吸水率是吸收的水的质量与试件体积的百分比? 10.2计算毛体积相对密度,取3位小数?ρw 25 ℃时水的密度,取0.9971g/cm3&&&&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10.3计算试件的空隙率,取1位小数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γf 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 γt 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 10.4计算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取3位有效数字? sb ?100?1?1??2?2? ?? ??n?n? γ1、γ2、……γn为各种矿料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 P1、P2、……Pn为各种矿料成分的配比,其和为100&&&&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10.4计算试件的矿料间隙率VMA,取1位小数? ?f ? ? VMA ? ? 1 ? ? ? s ? ? ? ? 100 sb ? ??Ps——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之和,? 即Ps =100-Pb,%;Pb为沥青用量 ? 10.5计算有效沥青的饱和度VFA ?VMA -VV ? 100 VMA? 试件毛体积密度试验的重复性允许误差为0.020 g/cm3&&&&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 ? ? ? (七)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水中重法) 1、适用于吸水率小于0.5%的沥青混合料试件 2、得到的是表观密度或表观相对密度 3、标准试验温度为25 ±0.5 ℃, 4、数秒内天平读数稳定才能采用该方法 5、 25 ℃温度条件下的表观密度&&&&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6、以表观相对密度代替毛体积相对密度,分别计算: ? 试件的空隙率VV ? 矿料间隙率VMA ? 有效沥青的饱和度VFA ? 7、施工检验时允许,采用水中重法得到的表观相对密度作为标准密 度,但配合比设计时不得采用该方法 ? 8、特殊情况下可以用水中中法测定的表观密度代替表干法测定的毛 体积相对密度(当 ma ≈ mf ) ? (八)混合料密度试验(蜡封法) ? 1、适用于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碎石混合料 ? 2、标准温度为25 ±0.5 ℃,得到毛体积相对密度 ? 3、石蜡熔化温度为石蜡熔点以上5.5 ±0.5 ℃ 4、浸蜡前在4-5度环境下冷却30min以上 5、浸蜡后在室温环境下放置30min后称取蜡封试件的质量&&&&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6、封蜡试件放入水中1min后读取水中质量 ? 7、如果测定密度后还要进行马歇尔稳定度等其它试验时,要事先在 干燥试件表面涂一薄层滑石粉。封蜡前要称量涂滑石粉后的试件质量 ? 8、采用蜡封法测定时还要测定石蜡对水的相对密度(如已知石蜡的 密度应该能够计算得到) ? 9、计算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10、计算VV、VMA、MFA&&&&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 ? ? (九)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体积法) 1、适用于不能用表干法、蜡封法测定的空隙率较大的沥青碎石 2、适用于大空隙透水性开级配的沥青混合料(OGFC) 3、试件各种尺寸的测定应使用游标卡尺,精确至0.01cm 4、圆柱体试件:直径的测量取上下2个断面测定结果的平均值,高 度取十字对称4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 5、棱柱体试件:长度区上下2个位置的平均值,高度或宽度取两端 及中间3个断面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 6、计算试件的毛体积V ? 7、计算试件的毛体积密度&&&&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 ? ? ? 8、计算毛体积相对密度 沥青混合料密度小结 9、计算试件的VV、VMA、 VFA (十)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1、成型试件: 1.1测定试件高度 试件的高度以十字对称方向测量距离试件边缘10mm处的高度, 以其平均值作为试件的高度。高度不满足标准试件误差范围或两侧高 度差大于2mm,试件作废 1.2测定试件的密度(允许误差0.020 g/cm3 ),计算空隙率、矿料间 隙率和有效沥青饱和度 2、调节恒温水浴至规定温度 2.1石油沥青混合料或烘箱养生过的乳化沥青混合料为60 ±1℃, 空气中养生的乳化沥青混合料或液体沥青为25 ±1℃ 2.2煤沥青混合料为33.8 ±1℃ 3、试样恒温?? ? ? ? ?&&&&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 ? ? 3.1标准马歇尔试件保温30-40min;大型马歇尔试件保温40-60min 3.2马氏仪的上下压头应放入水槽或烘箱中保温 4、测量 4.1从恒温水槽中取出试件至测出最大荷载至的时间,不得超过30s 4.2采用自动马歇尔试验机时,得到的荷载-变形曲线应进行原点修正&&&&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4.3当荷载-变形曲线顶部很平坦即荷载变化很小,变形持续增大的现 象时(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MA经常出现),以最大荷载98%时的变 形作为流值 ? 5、计算 ? 5.1计算马歇尔模数 ? 5.2计算标准偏差S,当试件数量为3,4,5,6个时, ? k值分别取1.15、1.46、1.67、1.82 ? 当某个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大于标准差的k倍时,舍弃该值,以其 它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 5.3计算VV、VMA、VFA的平均值 ? 6、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 保温时间为48h,其它与标准马歇尔一致 ? 7、真空饱水马歇尔试验-更能反映抗水浸蚀的稳定性 ? 先让试件在真空度达到97.3kPa以上的干燥器中维持15min,再 在负压状态下浸水15min后恢复常压,然后同浸水马歇尔试验&&&&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8、计算残留稳定度? 关注: 1、试样加热、击实温度、击实次数与公路等级、混合料品种相符 2、 试件高度、数量符合规定。 3、 试件保温温度满足要求。 4、 试件密度测定采用方法正确。 5、每次试验要校零点,注意测位计的灵敏性。 6、试验要快,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SMA混合料马歇 尔试验技术要求 7、SMA采用改性沥青的不评定流值。 8、考虑偏差对最终结果的影响。AC马歇尔试验技术指 标&&&&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 ? ? ? ? ? ? ? ? ? (十一)沥青含量试验(燃烧法) 1、适用范围 1.1适用于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和矿料筛分 1.2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1.3燃烧后的沥青混合料可以进行矿料级配试验 2、设备和技术要求 2.1燃烧炉: 2.1.1试验最大试样质量大于3500g,内置天平感量0.1g,具有2个以 上试样篮且能够保证空气在试样间充分流动(必要时可以将试样篮叠 放在一起)。 2.1.2燃烧温度可以调至538 ±5℃和482 ±5℃并保持稳定。 2.1.3具有燃烧质量恒重提示功能或恒重结束功能。内置数据自动采 集系统能够自动计算、显示试验结果,能够输入集料损失的修正系数 2.1.4符合环保要求。 2.2烘箱能控制在设定温度(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的±5℃ 2.3天平:感量≤0.1g&&&&沥青含量(燃烧炉法)? 3、试样准备 ? 3.1拌和场取样拌合均匀后,温度下降至100℃以下时,称取混合料 质量,精确至0.1g。 ? 3.2成型后的路面上取样时,在烘箱125 ±5℃温度下加热至恒重后, 称取混合料质量,精确至0.1g。 ? 3.3混合料冷却结团后,在烘箱125 ±5℃温度下加热至恒重后,称取 混合料质量,精确至0.1g。 ? 3.4试样最小试样质量满足规定的数量 ? 3.5预热燃烧炉,先设定燃烧温度为538 ±5℃,设定修正系数为0。 ? 称量试样篮和托盘质量mB3准确至0.1g。 ? 4、标定(确定沥青用量、颗粒级配修正系数) ? 4.1标定的前提条件 ? 4.1.1每一种混合料都要进行标定 ? 4.1.2料源发生变化或单粒级组成变化超过5%时,重新标定 ? 4.1.3配合比发生变化是要重新标定&&&&沥青含量(燃烧炉法)? 4.2标定步骤 ? 4.2.1将各粒级集料在105 ±5℃烘箱中加热至恒重后,冷 却后配出5份与配合比相同的集料素料。 ? 4.2.2燃烧前集料的矿料级配 ? 取2份集料采用水洗法进行集料筛分试验,取各筛孔通过 百分率的平均值作为燃烧前各筛孔的通过百分率。 ? 如果用干筛法进行颗粒级配检验后配置沥青混合料是否更 合理? ? 4.2.3涮锅 ? 取1份集料混合料进行涮锅(沥青加热温度、集料加热温 度和拌合温度与配合比设计时相同),沥青用量比目标配 合比大0.3-0.5%。 ? 目的是消除搅拌锅沾粘沥青及细集料矿粉对沥青混合料的 影响&&&&沥青含量(燃烧炉法)? 4.2.4拌制标准沥青含量的沥青混合料 ? 取2份集料按照目标配合比的沥青用量拌和混合料,记录集料mB1 和加入沥青质量mB2准确至0.1g。以沥青加热温度、集料加热温度 和拌合温度与配合比设计时相同的条件拌合沥青混合料。称量试 样篮和托盘的质量mB3。将拌合好的混合料放入试样篮中。记录沥 青混合料、试样篮和托盘的总质量mB4。 ? 计算混合料初始质量mB5 =(mB4 - mB3) ? 4.2.5校核燃烧炉内部天平 ? 将沥青混合料、试样篮和托盘放入燃烧炉,关闭室门检查燃烧炉 中显示的质量mB2与称量值mB4是否一致(差值≯5g,否则应调整 托盘的位置) ? 4.2.6燃烧试验 ? 启动开始按钮,燃烧结束后燃烧炉自动计算试样损失质量mB6。按 下停止按钮,打印结果,取出试样盘,罩上保护罩冷却。&&&&沥青用量(燃烧炉法)? 4.2.7分别计算每份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损失系数 ? Cfi=(mB 6 mB 2 ? mB 5 mB1)×100? 4.2.8沥青含量修正系数的取值 ? 4.2.8.1当两个试样的质量损失差值≤0.15%时,取平均值作为沥 青用量修正系数。 ? 4.2.8.2当两个试样的质量损失差值>0.15%时,增加2个试样得到 的4个结果取中间2个修正系数的平均值作为沥青用量修正系数。 ? 4.2.9燃烧温度的最终确定 ? 4.2.9.1当修正系数<0.5%时,对燃烧后的集料进行筛分试验,取 各筛孔的通过率的平均值作为混合料的通过率PBi′。试样燃烧温 度就为538 ±5℃ 级配允许差值 ? 燃烧前、后各筛孔的通过率的差值在允许差值范围内时,取修正 系数取Cpi=0,否则各筛孔的取修正系数Cpi= PBi′- PBi&&&&沥青用量(燃烧炉法)4.2.9.2当修正系数>0.5%时,燃烧温度改为482 ±5℃重新进行标定。 当538 ±5℃与 482 ±5℃修正系数差值>0.1%时,以482 ±5℃时的 修正系数作为最终的修正系数;矿料级配筛分修正与修正系数<0.5% 的确定方法相同。沥青混合料试验的燃烧温度也应为482 ±5℃。 当538 ±5℃与 482 ±5℃修正系数差值< 0.1%时,以538 ±5℃时 的修正系数作为最终的修正系数。矿料级配筛分修正与修正系数< 0.5%的确定方法相同。沥青混合料试验的燃烧温度也应为538 ±5℃。 5、标定系数的使用 ? 5.1按照标定的步骤进行混合料的沥青用量测定得到沥青用量P (m/m),修正后的沥青含量 ? P=(沥青质量/混合料质量)-Cf(燃烧炉可直接给出结果) ? 5.2燃烧后的矿料进行筛分得到各筛孔的通过率Pi ′ ,修正后的各 筛孔通过率 Pi = Pi ′-CPi ? 6、沥青用量的重复性试验允许误差为0.11%,再现性试验的允许误差 为0.17%。&&&&沥青用量(燃烧炉法)? 7、探讨: ? 试验室采用燃烧法进行混合料沥青用量时,标定系数是否 可由配合比设计单位给出。 ? 不同燃烧炉个体标定系数有无差异。 ? 考虑标定的可操作性。&&&&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 ? ? ? ? ? ? ? ? ? ? ? 关注: 沥青含量试验: 1、采用正确的取样、测定方法 2、计算结果明确(油石比、沥青含量) 3、保证矿粉和集料不丢失。 4、根据公路等级和混合料品种进行评定。 5、平行试验的偏差满足规定。 6、保证集料上的沥青全部清洗干净。 矿料级配(没有变化还是2000年的方法) 1、采用测定沥青含量后的全部集料、填充物进行试验。 2、试验前后的集料质量满足规定。 3、采用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相符的集料筛。 4、保证每一筛上的满足通过要求的集料全部通过(先机 筛后手筛)&&&&变和不变-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十二)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 1、取消了真空度标准(原规范抽真空时达到97.3kPa-730mmHg或负压 4kPa),现在统一只采取负压标准3.7±0.3kPa。 ? 2、天平没变化(最大量程、感量) ? 3、负压容器的A、B容器容积由1L-2L,其他不变 ? 4、真空负压装置,增加了调压装置(过压和卸除压力的功能) ? 4.1对真空泵的精度有了明确的要求,真空表分度值≤2kPa ? 4.2对负压容器的负压范围要求更精确。由4kPa精确至3.7±0.3kPa ? 4.3对压力表精度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水银压力表分度值1mmHg,示值 误差2mmHg;非水银压力表分度值0.1kPa,示值误差0.2kPa. ? 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密度仪装置各配件的组装要严格按照规范的顺序, 不得倒置。 ? 干燥装置的目的是防止负压容器中的水被真空泵抽至真空泵中。 ? 5、恒温水槽、温度计的精度没有变化 ? 6、增加了一个振动装置(现有设备有此功能)&&&&变和不变-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1、准备工作:增加了冷沥青混合料具体取样方法的样品准 备过程(在125℃±5℃烘箱中加热变软) ? 2、二次加热时加热温度不能超过60℃; ? 2、负压容器的标定 ? 2.1 A类容器增加了25 ±0.5℃恒温10min ±1min后称量 容器水中质量的规定; ? 2.2 B、C类容器按照大、小口分别给出了不同的排气方 法(保证负压容器容积测量结果的准确)。 ? 2.3 B、C类容器增加了恒温10min ±1min后称量容器加 水质量的规定; ? 3、试样最少质量变化不大,增加了31.5mm公称最大粒 径混合料的取样质量。&&&&变与不变-试验步骤、结果修正、报告? 1、负压容器中注入水的高度要高于混合料顶面2cm; ? 2、要求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仪装置在2min内使负压容器的负压压力达 到规定的3.7±0.3kPa,达到压力后开始计时,并同时开动振动装置。 ? 3、增加了抽真空后的减压过程-慢慢卸压(卸压速度≤ 8kPa/s-用真 空表控制速率),防止速度过快影响抽真空结果。 ? 4、增加了修正试验的内容 ? 4.1需要做修正试验的情况-存在表面未裹覆沥青的集料(结果偏大) ? 4.2修正方法-表干质量代替空气中的质量(每15min称量一次,当 △≤0.05%时,认为达到表干状态),重新计算结果。 ? 5、增加了允许误差的要求(重复性误差0.011g/cm3,再现性误差 0.019g/cm3) ? 6、改性沥青混合料不采用真空法测定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通过计算 得到)。 ? 7、真空法不适合吸水率大于3%的多孔性集料的沥青混合料 ? 8、溶剂法不适合集料吸水率大于1.5%的沥青混合料(结果偏大)&&&&变与不变-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 ? ? ? ? ? ? ? ? ? (十三)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总的来说变化不大,主要变化为: 1、适用范围 1.1增加了现场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检验的适用范围 1.2增加了重载交通的轮压可增至1.4MPa的试验条件 1.3混合料试验用板块状试件尺寸厚度延伸至50-100mm;现场切割板 块状试件尺寸没有进行明确规定,由试验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4现场切割的建议尺寸为300mm×300mm(允许误差为-10mm)。 切割试件放入试模后应固定不动。否则应用水泥浆加以固定。 2、设备和材料要求 2.1试验轮取消了链驱动试验轮运动方式,只保留曲柄连杆加载轮往 返运行方式(旧规范是试验轮不动试验台运动)。试验设备和方法对 试验结果影响很大,设备和方法必须严格执行规范要求。 2.2变形测量装置增加了位移测量量程和精度要求(0-130mm, 0.01mm) 2.3恒温室除满足试验要求外增加了至少保温3块试件的条件&&&&变与不变-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 ? ? ? 3、准备工作: 需要测定密度和空隙率时,不能再重复使用试件进行车辙试验。 4、试验步骤 4.1试件在60±1℃的恒温室中保温,最短保温时间没变(5h),最长 时间由24h缩短为12h。 4.2对试验变形较小的试件取消了试件尺寸的限制(旧规范仅指边长 300mm的试件) 4.3试验轮的行走方向必须与试件碾压方向或车辆行走方向一致。 4.4规程中没有给出试件宽度150mm试件的试件系数,仍采用就规范 中的1.5作为试件系数C2。 5注意: 5.1作为配合比高温稳定性检验时,试件必须是新拌混合料配置的, 在未冷却前进行制模。不允许将混合料冷却后再二次加热后制模(造 成结果偏大失真)。 5.2整个车辙试验机都应放在恒温室内,恒温室内必须有足够的空间 养生试件,且必须有通风循环设备使温度均匀(空气不能回流,在烘 箱中养生也会造成结果偏大失真)。? ?? ? ?&&&&变化与影响因素-沥青闪点试验? (十四)沥青闪点试验 ? 1、变化最大的是适用范围取消了煤沥青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 ? 温度计的量程由0-400℃变成0-360℃,精度还是2℃。 ? 2、其它仪器设备与材料技术要求、方法与步骤、报告与允许误差都 没有变化。 ? 3、试验的准确性的主要要素 ? 3.1试样加热温度不能过高(≤闪点以下55 ℃ ,提前预估闪点-可以设 定为技术要求的闪点值) ? 3.2试样高度应恰好到试杯标线处,温度计安装位置严格按规范进行 (高度:距杯底6.5mm,水平方向:点火器对面一侧距杯壁16mm 处)。 ? 3.3严格控制加热速率(14-17 ℃/min ,5.5±0.5 ℃/min ) ? 3.4确保点火器的火焰位于试杯口上方2-2.5mm。 ? 3.5调节点火器火苗形状大小(直径4±0.8mm) ? 3.6控制火焰平扫速率(1s/次往返) ? 3.5观察闪电火苗-蓝色火花最重要(两人配合好) ? 3.6平行试验:人员分工不变,一次灌好模(配2个实验杯)&&&&变与不变-沥青运动黏度试验? (十五)沥青的运动黏度试验 ? 说没有实质性变化,纵观整个试验过程仅仅取消了适用范围1.2中, “为得到粘稠沥青高温时的粘温曲线,以决定等黏温度作为施工温度 时,宜永120℃、160℃、180℃最为试验温度”的内容(现在采用布 氏旋转黏度计测定的沥青黏度确定施工温度),纠正了一个小错误 (N-L) ? 注意: ? 1、粘稠沥青的恒温介质可用甘油,液体沥青采用恒温水槽(精度0.1 ℃ )。 ? 2、毛细管规格应根据适用的运动黏度范围选择。最终结果未在测定 范围的应重新试验。 ? 3、黏度计标定常数一般由厂家给出,必要时送检。 ? 4、只给出了坎芬式黏度计的试验步骤,其它黏度计按说明书操作。 ? 5、流经C、J球的时间不能直接获得。 运动黏度毛细管 ? 6、粒径C、J求得时间<60s,更换直径较小的黏度计 ? 6、流经C、J球测定的运动黏度必须满足要求(二者之差值不超过平 均值的3%)才是有效试验。 ? 7、平行试验必须满足重复性试验的要求(3%)。&&&&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方法? (十六)冻融劈裂试验 ? 测定混合料试件在受到水损害前后劈裂破坏的强度比,以评定混 合料的水稳定性 ? 试验温度为25,加载速率50mm/min,试件采用马歇尔试件(击实 次数为50次/面) ? 制作马歇尔试件8个,测量直径和高度,试件应符合相应规定 ? 测定每个试件的密度、空隙率等物理指标 ? 将8个试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个试件,一组在常温下保存,一 组进行真空饱水,在730-740mmHg真空条件下保持15min,恢复常 压在水中放置0.5h ? 将真空饱水后的试件放入塑料袋中,加入10mL的水,扎紧口袋放 入-18 ±2℃ ,保持16±1h。取出试件立即放入60±0.5℃的恒温 水槽中,撤去塑料袋,保温24h。&&&&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方法? 将2组试件全部放入25 ±0.5℃ 的水槽中恒温不少于2h, 试件间距>10mm ? 将2组试件用50mm/min的加载速度依次全部进行劈裂 试验,记录每个试件的最大破坏荷载P, ? 分别计算每个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 ? R=0.006287P/h ? 以每组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的抗拉劈裂强度 ? 计算动融劈裂抗拉强度比 ? TSR=(R2/R1) ×100 ? 每个试验温度下一组试验的有效试件不少于3个,可疑 数据的取舍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沥青混合料的主要路用性能 ? 1、高温稳定性(用马歇尔稳定度和车辙试验进行评定) ? 主要方法为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 有局限性与路面抗车辙能力相关性不好。 ? 2、低温抗裂性(采用低温弯曲试验,通过破坏强度、破 坏应变和破坏劲度评价) ? 3、耐久性(抗老化性、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评定) ? 影响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是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沥青用量。 ? 表征耐久性的指标是空隙率、饱和度及残留稳定度。 ? 4、抗滑性(构造深度、摩擦系数) ? 5、施工和易性(主要通过控制材料组成和配比,采用经 验调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泥抗压强度计算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