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上钩并不是什么世界奇闻趣事事啊,仔细看清楚鱼儿身上围绕密密麻麻的红色物体

    市内坐364到土洋派出所下,前行150米,穿过右边高速公路涵洞,见一铁栏门,围墙上写有“沙鱼涌港口”。入内后向左是沙鱼涌,向右走是土洋沙滩。从公路下车走到海边不过5、6分钟路程。

    364可以在西山下过去那个路口下,然后走几步路去盐田食街.至于那里有没有虫我就不知道了.



    首先我们先来从矶钓的基本要素谈起,影响矶钓的三大外来要素:点,层,流.


    第一,点-------顾名思义,点就是钓点,好的钓点必须流水畅通,暗礁交错,暗礁是鱼群所在地,觅食和躲避天敌的首选场所,当你上到一个钓点时,不要急著开杆,多花几分钟时间去观察钓场,从水纹上观察哪里有暗礁,这时候是涨潮还是退潮,流水是不是流向暗礁,这点很重要,流不经暗礁而流向另一边,怎麼诱鱼出来钓啊,风向是不是和流水一致,如果不一致,钓组怎麼设定才能让钓组和流向一致,你要有个概念在脑袋中,判断会不会底面流一致,这是关键,因为东区钓场经常会形成两层流,面流不是我们钓到鱼的关键,关键是底流,这个时候你要十分清楚,要不然只有打龟而回!


    第二,层-------层就是鱼类觅食的水层,我们的物件鱼不会一辈子在固定的水层觅食,当条件许可,底层鱼会游到中层和面层觅食,这时候当你的钓组是在底层的话,你就钓不到的,特别是钓白蜡!我们可以先钓到底,然后把钓组慢慢的调整务必要找到鱼层,当有鱼咬钩后,就设定在这个深度,一段时间没鱼咬钩再调整,你就会体会到钓鱼的乐趣了.


    第三,流------流水是鱼类的通道,当流水合适时鱼类就会感知进食的时间到了,但我们怎麼才能知道这个时机呢?要学会观察,记录每一次出钓的中鱼时间,当时的流水是怎样的,出门前必须记下你要去的地方的流水涨退时间,到现场后要试出当时流水的具体流向,底流面流的情况然后作出决定用哪个钓组迎合当时的流水条件.

    要清晰知道我的鱼钩究竟会在水中的哪里,究竟会到达我想要它去到的某一点吗?水底下的我们在礁石上永远看不见,只能凭经验和常识去估计,用一些手法(钓组设定)去帮助我们,让自己的钓饵去到鱼群中间,让鱼张嘴咬钩这就是关键!!!!

    充分了解所有影响矶钓的因数,克服所有外来不利的条件,你钓到鱼是必然的,反之,钓到鱼只是偶然!


    不要盲目的随便设定一个钓组就去钓鱼,这样的话下一个万山龟王就是你了!!!




    在观看此文前,如阁下属于初学矶钓者,本人强烈建议阁下先阅读有关新手入门篇内的所有信息及文章(尤其是矶钓词典),将对阁下阅读此系列性文章有绝大裨益.


    很多参予矶钓运动的朋友,经常会听到阿波钓法这个日本矶钓名词,但阿波钓法这个名词究竟是代表一种怎样的矶钓方法呢,我曾经听见有人说过“阿波”就是等于浮波,所以阿波钓法就是一种使用浮波作钓的方法.其实日本的汉字有时是会与中文大异其趣的,例如日本汉字中“勉强”其实代表中文的“学习”,而“大丈夫”却代表中文的“无问题”或者“无大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细心想想两者的深层意思便会会心微笑,觉得日文源自中国的说法也不无道理.那样阿波又代表甚么呢?原来阿波在日文中并不是浮波,阿波是一个地方的名称,那就是日本关东的一个矶钓发源地-德岛县,所以可以这样说阿波钓法就是一种由德岛县钓手经过长期发展成形的一种钓法.这样阿波钓法又有甚么特点呢?这就要从德岛县的地理环境与关东钓手风格讲起,先讲德岛县的地理环境,德岛县位于日本四国地区的沿岸,面向太平洋,故此当地人进行海钓活动非常方便,而当地沿岸又大多为岩礁海岸,故此地矶不少,另外沿岸附近的外礁(荒矶)例如弁岐大岛等又位于黑潮本流附近,流水十分通顺而且鱼源丰富,黑鲷与黑毛均有不少,故此形成德岛县人大多喜爱钓鱼活动,另外因为关东钓手与关西钓手的风格不同,关东注重钓得多而关西注重钓得大,所以德岛县钓手便从钓得多的基础作为出发点发展钓技,这也是在日本以钓得多为准则的一般矶钓比赛中关东钓手每每能脱颖而出的主因.那样在矶钓中如何在有限时间中钓得多?我认为钓手必须要掌握潮流与大自然生态及环境节奏,从而迅速自我调整包括钓组控制,打诱饵手法及节奏以至心理状态,从而达到与大自然同步(其中一样就是诱钓同步),这正正就是阿波钓法的特点.


    在阿波钓法发展过程中,多位钓手例如小里哲也,堀井颂通,中原孝,?享男,井内政宏,山元八郎,松田棯,江头宏则,立石宗之等都对阿波钓法的发展带出了或多或少的贡献或影响,但上列这些钓手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阅读潮流与驾驭钓组的能力均达到极高的能力,这是无容置疑的.


    正因为如此,这种由德岛县钓手经过长期发展的阿波钓法主要特点是注重钓手阅读潮流的能力与驾驭钓组的技巧,只有这样钓手才能于不同潮流情况下完全控制钓组,同样地因钓手拥有阅读潮流的能力,钓手也可准确预测钓饵与诱饵在水中动态及流动方向,从而于作钓时借着打诱饵与控制钓组/钓饵而达到矶钓技术其中一种最大目的–“诱钓同步”!



    未讲有关阿波钓法的技巧前,先谈谈有关阿波钓法主要工具的要求及选择,因为选择了较适合的钓具,初学者将比较容易掌握操控阿波钓法的技巧从而发挥阿波钓法的特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这里将谈谈矶钓中两个主要工具,钓竿与浮波.


    先谈钓竿,钓竿在矶钓中绝对是钓手身体及感官的延续,正如上述所讲,善长阿波钓法的钓手必须要对潮水流动有所掌握,一枝好的矶钓竿就正正是手的延长,透过一枝合适阿波钓法的钓竿,钓手可以:-




    利用圈竿圈线或其它的技巧控制水里浮波以上的母线在水中的状态;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是不是那么厉害嘛,我从来选择钓竿只注重号数及调子,条腰强唔强(即回弹力)等对于中鱼后搏鱼时鱼竿的表现,却从未想过钓竿于未中鱼前的关系,是否有所夸张呀?”我可以说绝对没有夸张,其实大家细想便会发现中鱼前的时间绝大部份的钓组操控都是透过鱼竿进行的,至于如何达至上述效果,我将会在整个阿波钓法全攻略中有关钓组操控篇中一一细讲,希望各网友耐心等候,那样一枝适合阿波钓法的钓竿应该有甚么特点?且让我细细道来:




    很多初学者喜欢使用中通竿,贪其方便而又不会缠竿先(即翘竿头),大大减低因竿先被母线所缠而引致断竿先的悲剧发生,但个人认为中通竿并不适合初学阿波钓法的钓手或试图希望较快可以掌握阿波钓法中有关操控窍门的钓手,因为阿波钓法中对母线于通过鱼竿时出线的低阻力要求很高,而中通竿因为将母线藏于竿壁之内,并不如外挂竿般只有十数个丝导环的接触面,故此与母线的磨擦力大增,尤其是每当母线沾水后与竿内壁形成一种张力作用将母线黏着,阻止了母线随流带出,这对初学阿波钓法来讲是一个致命伤,所以我个人认为初学阿波钓法者应先选购外挂竿,待控竿控丝技术成熟而能掌握多种出线技巧时才购置中通竿,因为中通竿也有其防风防雨等外挂竿缺乏的优点的.那样中通竿中有没有例外属于比较容易掌握阿波钓法的?答案是有的,例如日本D厂新推出的中通megadry(香港俗称“红棍”)就正正是一支专门针对阿波钓法的中通竿,它的竿内壁采用了一种原用来兴建摩天铁塔及跨海大桥(知不知如果下雨时水点因张力作用留在塔或桥身上其总重量有机会令建筑物超负荷而毁!)的超拨水涂层,将母线与竿内壁因水份做成的张力作用减至最低,经过实地测试后发现出线十分畅顺,对轻钓组于缓流下的出线表现与外挂竿不相伯仲,而竿先柔软度十分适中,与一些竿先设计享负盛名的外挂竿钓厂调性差不多一样!(实际上我于测试后也忍不了自掏腰包买了一支,哈哈!).可惜的是此产品价格不低,并不适合作为初学者的第一支竿,期望将来厂方能将此技术用于价格较相宜的产品上,到时将是喜爱矶浮钓的人的喜讯.总括来说,我向想学习阿波钓法的新钓手推荐先以外挂竿为优先选择.



    以上曾提及穗先柔软度,在阿波钓法中,穗先对海流与鱼讯的感应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钓手可透过穗先感应海流的速度与力量,从而作出细致的操控/放线技巧,而在沉钓/探钓时又可利用穗先感应鱼讯,所以钓手应该同时注重穗先的性能,什样是一个适合阿波钓法的好穗先?针对今时今日阿波钓法的演变历程,钓手大都偏向采用较轻钓组,较轻钓组是指浮波以下(不计浮波)的钓组重量与负铅量,从而透过轻钓组去产生变化多端的表现,这时穗先必须要幼(大约



    对于很多最初从事矶钓运动的朋友,都会被浮波负重与夹铅之间的关系弄得一头雾水,究竟3B浮波负重是多少?3B夹铅的重量又是多少?2B是否就是两个1B?而3B又是否等于三个1B或者系2B加1B?


    在日本发展矶钓期间,他们为浮波的负重量与夹铅定下了一套标准单位,详见下列图表:









    *注意,0.3号与3B及0.5号与5B并不相同,0.3号与0.5号较小出现在浮波与夹铅规格上,反而较多出现在一种矶钓用也会使用的中通铅产品上.


    从以上图表,网友可以看出此种浮力/重量规格并不是以倍数增加的,即是2B(0.75g)并不等如B(0.55g)+B(0.55g),所以假如你准备使用一颗2B浮波,如果想将浮波的残存浮力尽量除低及需要采用两粒夹铅时,2B浮波(0.75g浮力)应该由B(0.55g)+G4(0.2g)=0.75g或者G1(0.40g)+G2(0.31g)=0.71g又或者G1(0.40g)+G1(0.40g),便能产生相等于浮波浮力,略轻于浮波浮力或略重于浮波浮力的几组由两颗夹铅组成的钓组,当处于海水咸度或密度有变的场合(海水越咸浮力越大,反之亦然),例如香港西面近珠江三角洲附近水域海水较淡的钓场或香港东面海水较咸的钓场,便能透过夹铅控制去影响钓组表现,达至最近效果.


    所以各位初学矶钓网友,可以将上述夹铅表抄写于迷你记事簿中,或者好像某些钓手买一个有6格/12格的小物盒,然后将G7至5B的编号与重量贴在每一格上,每次上礁要使用夹铅时便一目了然,十分方便.



    虽然按照拟饵的钓法可以横跨淡水钓与海水钓二大系统,而且拟饵的种类达十大类几千种之多,但是,要如何才能玩好拟饵钓法,主要的操竿技巧则有五点,即为:“抽”、“摆”、“旋”、“快”、“慢”五字诀。



    “抽”的操纵手法,是钓者在收回拟饵的过程中,不时以或大、或小的力道来抽动竿尖,此时水中的拟饵受大、小不等的外力牵引,会在水中呈上、下不正常的跳动、看起来极象一尾痉孪的鱼儿。大鱼只要一见到这种可乘之机,就会一下冲过来张口就咬。



    其操纵手法是钓手在收回拟饵的过程中,左、右不时的摆动竿尖,水中的拟饵呈小幅度忽左、右的摆荡,极象一尾受伤的小鱼,正在逃避大鱼的捕猎,因此,很容易激起大鱼的攻击意愿。



    其操纵手法是钓手不时以竿尖划出大、小不同的圆形,以此牵引的力道与方向使在水中运动的拟饵也跟着作出“特技”上、下旋转,这种动作形如一尾垂死的鱼儿,大鱼看见了,没有不赶上来吞食的道理,使用此法必须注意勿使母线纠缠竿尖。



    “快”的操纵手法,顾名思议是快速收回拟饵之意。针对某些具有高速泳力的对象鱼,如参、鲭、鲣、春、鲔鱼等而言,假如拟饵没有用高速来引诱,是无法激发他的捕食意愿的。对这些鱼越是高速度移动的拟饵,越能激发他们的活性。



    “慢”字的操纵手法与上述恰恰相反,因为不同的对象鱼,有着不同的习性。有些鱼移动速度极快,而有些却不然,如鳢鱼或古代鱼,这类型的鱼儿多靠拟态或是“伪装”来捕食。他们没有太快的驰泳能力,要钓这二种鱼只得以慢的速度来牵引拟饵。最适合的速度约每秒钟转动卷线器手把半圈到一圈之间,这样的速度方能配合鱼儿的泳力。这是钓友必须掌握的重要一环。



    若问我浮游矶钓最理想的诱饵是什么?依笔者所知所用过的诱饵,首推南极虾,既方便且效果又好,适用范围广泛,堪称浮游矶钓一级诱钓双用饵料。


    不过综观宝岛现今渔况,钓人对钓况的不具信心,不禁令人考量到购买南极虾的昂贵消费,是否谈得上投资报酬率的经济效益!


    早期一块一公斤半南极虾,换钓得三尾以上的黑毛,是可以肯定的。中期一块虾换一尾黑毛,是尚可期待的经济效益。而目前的情况,就惨得不知如何形容了。


    钓者一杓杓的纯南极虾往标点撒下,往往换来的是杂鱼疯狂索饵。一天下来几百元的南极虾,只提供了手部运动的效益,如此长期下来,对一个上班族而言不能不算是一项无谓的经济损耗。


    日本是台湾钓具钓术的前导国,其钓技与钓具开发得早,渔源亦枯竭得比咱们早,多年前即兴起了护鱼及放流之风,就在目标鱼愈发难寻的情况下,钓具商捉住钓人走火入魔的疯狂心态,制作出海钓诱饵添加配方。


    说实在的,以笔者的使用经验,当钓场有鱼时,使用纯南极虾诱饵诱鱼的效果是无可替代的一级棒,换句话说,添加配方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更何况经过精致馐后的配方诱饵,并不见得比南极虾来得便宜。


    不过话说回来,掺混在南极虾中的配方添加物,却有增加诱饵量之效,若以较经济的添加物混合南极虾用,一次垂钓的诱饵花费,可节省许多。


    多年来笔者曾尝试多种添加物,以下简述所用材料及钓获鱼种:



    那是1987年8月份在福隆海滩右侧防波堤垂钓,将狗食干饲料取水泡软后,狗食约占诱饵袋的2/3容积,拌入半块南极虾搅匀。用南极虾做钓饵,当天钓获三尾黑格,最大一尾2斤10两。



    这也是钓黑鲷的诱饵,配方方式是由日本黑鲷名人所著之专辑得来,红土7份比鱼精粉一份,再对入2/10的南极虾,笔者用了许多年,是很理想的黑鲷诱饵。


    红土可到林口一带取得,鱼精粉找厂家一次买一袋20公斤装的,保存得当不受潮的话用个一年半载绝无问题。



    到饲料店买大鸡或小鸡饲料,一般小袋的是5公斤装,大小鸡饲料之别,在于养份含量和颗粒大小不同,钓人可选择自己所好使用,实际上效果差不多。


    使用时加点水搅匀,一个诱饵袋加入半块或一块南极虾,搅拌到可闻出南极虾味即可,、。最好是半块虾和饲料搅碎至出味,另外半块退冰完整的虾子均匀散入饵料中,不要搅烂了,这样诱饵入水,才会有部分少量的南极虾样品,漂流过黑毛的眼前。



    这两者与南极虾混合,是公认钓水针的良好诱饵,对其他黑毛、黑鲷等鱼就效果不佳了。


    前述几种配料都是干料,在携带和保存上都很方便,并且效果不亚于精装的日本配方,重要的是价格上经济多了。说穿了,诱饵就是鱼可食之物,也就是饲料产品,钓人依此原则,再挑选会适自己所欲垂钓之对象鱼泳层,所配合的物理性能的饲料,再参入少量南极虾,就是一份量与味皆宜的浮钓诱饵了。



    当目标鱼数量越来越少、体形越来越小、吃饵越来越小心时,除了运用更精细、更敏锐的钓组和技术之外,你别无选择。


    可是,一般丹锥浮标水阻力较大,很难达到高灵敏度的要求,同时单靠一枚丹锥来控制水下钓组状态,实在也嫌困难了点,因此日本钓界已出现若干种衍生变化。


    想不想知道这些变化的内涵与其使用精髓?请锁定本文,用力地读下去……


    鱼越来越难钓可不是只有中国台湾才会发生的事,号称浮游矶钓大本营的日本,同样也有这种困扰。由于器材和技术不断改良,垂钓人口又迅速扩张,而资源量却未能同步提高,因此日本钓界的竞争态势益发明显。兼之纬度较高,冬季水温太低时,矶钓目标鱼的索饵意愿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使垂钓成果更加低下,因此日本的钓界精英们正试图推出某种方式使收获量有效提高。


    这一期本刊就要介绍几则近年来在日本当红且十分特殊的浮游矶钓方法,如果对您的钓技能有所启发,那老编这一期就没白忙了!



    因为鱼吃饵越来越小心,所以想当然你的第一应对策略就是——尽量把钓组弄轻巧些。这其实是任何一个有概念的钓者都会做的事,因为钓组越粗重就越钝笨,越轻细就越灵敏。


    目前日本许多高手如早负盛名的立石宗之、鹈泽政则、三原宪作、柴原启二和后起之秀如川野弘(1996年第十五届G杯冠军)、片伯部光广(1995、1997、1998年第十四、十六、十七第三届G杯冠军),都非常爱用F号、G2号、0号、00号,甚至-0、-G2、-B号码的浮标。需要说明的是,所谓G杯就是GAMAKATSU杯,乃是日本钓具大厂蒲克(其日文公司名称的英语发音即为GAMAKATSU)公司主办年度赛会,竞赛项目分成若干种,其中矶钓黑毛一项为极受瞩目、具有指导意义的比赛,优胜者往往会被捧成明星、名人。


    那F、G2、00、-0之类的符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看国内知道的人恐怕还真没几个!经过多日锲而不舍的明察暗访,我终于从中日几家信誉大厂和有真才实学的钓界高人口中得到相关讯息,再跟一些书面资料加到比对之后,总算归纳出了一个结论:G2的浮力约相当于2号咬铅重,0号浮力约等于8号咬铅重,00号则在淡水中会沉、在海水中会浮(因为海水比重较大)。


    这些数字有何意义?举例来讲可能比较实际。G2浮标在加上一枚转环、一口钓钩和一根碳纤子线的重量之后,所剩的残存浮力已微乎其微矣(当然也得看转环多大、钩子多重、几号子线放多长);0号的浮力则可能根本无法负荷转环、子线、钩子的重量,也就是加上钓组后它就已无法浮在水面了。


    不过以上结论却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一家制作厂商的标准都不同,像山元八郎“PRO山元浮标-0号”就和钓研的“T-漂浮00号”同样具有在淡水中会沉、在海水中会浮的特性。


    至于还没谈到的F号浮标它的标准更模糊,从大约2B到-2B都有可能。有人说那个F代表FREE(自由)的意思,也就是不用加咬铅就恰好平水,但那是错误的。F其实是FUKASE的缩写,也就是日文“漂浮”的意思。


    讲到这个话头就长了,简单一点说吧:在日本钓界,浮游矶钓法的含义几乎就等同于FUKASE钓法,亦即“用轻巧的漂浮仕挂进行垂钓”,跟挂不挂铅并无直接关系。且那漂浮二字也不尽然代表浮在水面上,凡钓组轻巧、容易漂晃、不是打沉底的都算。所以了,这一等级浮标的载重量其实是因厂牌形式而异的,有些产品浮力大,有些产品浮力小,还有些根本就是负浮力。



    也就是在钓线上同时穿挂两枚丹锥来下竿。日本有几个玩双丹锥相当有心得的名人,如山元八郎、若松敬竿、高园满、秦成夫等,其中若松敬竿一般被认为是此种钓法的始作俑者,而山元八郎则是成绩最骄人的一个。


    基本上日本人把这套功夫跟下一项一起归类为二段式钓法,而两者间的渊源也确实颇深,但论到使用面的产质特征,它们却有着明显差异,所以我将它们分开来叙述。


    双丹锥钓组的最大用意有五:1、重量足,强风中抛投更方便;2、在需要同样载重的情况下,分散给两个浮体去承载则个别体积可以更轻巧,鱼讯感应更敏锐;3、当需要提高乘流性、抗风性时,下方丹锥可用过量咬铅压入水中,或干脆使用负浮力规格者,其效果比一般水中标更佳;4、因为有一前一后(或曰一上一下)两颗浮标,操竿晃饵时不至于一拉母线就直接造成钓组的大幅度上扬;5、在二枚潮、三枚潮等情况下(即表层、中层、下层水流方向或速度不同时),双丹锥的稳定性很高,且观察水流与钓组动向较为方便。


    当然也有人说这是一种生意经,因为使用普通丹锥钓组时,挂底顶多流失一颗浮标,用双丹锥可就损失加倍了!不过信不信由你,在日本不但玩双丹锥的大有人在,甚至搞三丹锥以上者也不算稀奇,还有人把丹锥换成助投浮标(即俗称猪公的多拔西浮标)造型,最先端挂一颗大号的,下面接上一长串小型者,活像母猪带小猪出游!只不过那些玩法被统称为连段钓组,以与只用两枚者区别,但无论如何,连段钓组跟以下所要介绍的钓组比起来,其轻巧、灵敏程度可是明显不足的。



    常接触日式钓具的人,应该都知道目印这种东西,它是挂在线上用来标示钓组位置的小道具。在矶钓场合中所用的目印,多为具有些微浮力的圆形或椭圆形制品,体积甚小、水阻不大,加上色泽鲜艳醒目,中间在还有一道可供线系穿过的小孔,因此有人理所当然地将它看成咬况不佳时的浮标代用品。


    典型的连横钓组就是将阿达利钓法之观念与目印浮子互相结合,先在母线上挂一枚助投浮标,然后接一段中继线,此线上有数枚平均分配位置的小目印,然后下方再接绑子线、钓钩。


    由于那一串目印重量甚轻,因此要借助投浮标来帮助送出钓组,而各目印浮力又都相当微小,仅需相当少量的咬铅就会下沉,所以整套钓组就非常轻巧了。举例来说,假如一枚目印浮子只能承载一颗2号咬铅,而你在五枚目印组成的中继线组下方的子线上,加了一颗B号咬铅,则此时最下端目印将完全沉入水中,甚至可能连第二枚目印也跟没顶——别忘了转环、子线、钩子都是有重量、会沉的。此时如有鱼儿就饵,它只需花不到3B的力气就能拖沉整串目印,其敏感度当然十分惊人。


    我不太确定有没有哪位名人是靠这招数扬名立万的,但它威力的确不小,兼有抛投方便、鱼讯敏锐、目视清楚等优点,而且日本几个著名浮标厂商都有推出套装商品贩卖,因此台湾也有少数钓友采用,并给它取了个诨名叫做“火车笼钓组”。



    相对于前述第二项玩法,这种组合虽然也用了两枚浮标,但通常却都不是丹锥,反而更像简化了的阿达利钓组——上方一颗可游动的助投浮标,下方固定一个侦测鱼讯的棒状浮标或小粒类似目印的浮子,两者均同时挂在母线上而没有中继线。


    这是阿达利钓组的简化型或改良型吗?错!它其实比阿达利钓法还早出现,乃是前文提过的若松敬竿老钓师于将近二十年前创制。而日本名人村上雅昭撷取其容易抛投与反应灵敏的精华,加上自己发明的利用中继线、中继浮球来提高稳定性与控线晃饵机能的使用观念,在15年前推出了阿达利钓组。


    好笑的是,国内有人认为阿达利钓组钓棚深度最多只能到一根竿长,是个很应该“改良”的缺点,因此把中继线与中继浮球拿掉,仅在母线上放置可游动的助投浮标与固定的鱼讯浮标各一,然后宣称如此即可不再受钓棚深度限制,爱钓多深就钓多深。


    真能这样搞吗?且不管孰先孰后、谁改良谁的问题,光是不再受钓棚深度限制这一点就十分可笑。因为第一,想玩阿达利钓法就要先确认应是由你来定出钓棚,运用诱饵将目标鱼引到钓棚中来上钩,而非试图叫钓组去找鱼的踪迹。第二,中继线和中继浮球在这套钓法中是有特殊意义的,它们能够提高钓组稳定性、让控线晃饵动作不致太过火(如同前述双丹锥钓组之特性),还兼有放大鱼讯和帮助目视方便的效果。假如拿掉它们,就根本不成其为阿达利钓法了,何来改良之有?第三,虽然那个助投浮标可以移动,但鱼讯浮标却是固定住的,请问要如何“爱钓多深就钓多深”?搞了半天还不是跟没改一样!而且勉强就算有改,也不过是改回人家日本钓友原始的老路数。


    话说回来,二段式钓法尽管问市已久,却是最近几年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想必就是本文开宗明义所说的那个道理。目前在这方面比较有名的日本高手为中岛五郎、常富正美、宫川明等人,其中尤以后两者更受推崇,且有人认为他们是下一项更精敏、更轻巧、最新进化的子线浮标钓法的创始人。



    宫川明和常富正美都以玩二段式钓法闻名。可是即使二段式钓法已经相当轻巧敏锐,也还是会遇到鱼讯浮标体积过大(较易受到风与流的影响)、承载力过高(影响鱼讯反应与钓组漂晃自然度)的困扰,因此他们越玩就把鱼讯浮标搞得越轻、越小,正如超轻量丹锥钓法当初的原理一样。


    更相似之处是,子线浮标也鲜有承载到多少B的,其浮力多半仅达G2、0、00这样的等级。所不同者,这种东西体积一律非常迷你,比寻常丹锥要小巧可爱得多,造型也变化较大,有中通的、有外挂的、有短棒形的、有卵圆形的,更有些是乱七八糟说不出来什么形的。


    在使用方便,此物既然极其轻巧,又跟二段式钓组有一段渊源,当然可知它也需要助投浮标来协助进入标点,然而这里用的助投浮标却很少是猪公型的,反倒多半为相当正常的丹锥浮标——只要其自重够、能担负抛投任务即可。另外,这东西通常是附在子线上而非母线上的(所以才叫子线浮标),子、母线之间也常不加转环而用电力结之类的绑法直接相连,并且在此浮标上还常常不加咬铅,使钓组呈完全自由飘荡状。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那些体积小、重量轻、阻力弱之类的性质就不多谈了,单就其比较特殊之处而言:


    第一,为何用丹锥来当助投浮标?因为要它也保持若干表达鱼讯的功能,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子线浮标太轻敏了,鱼儿常常会吃到丹锥浮标;二是子线浮标常会用到负浮力状态(也就是沉入水下),使得观察鱼讯必须借助于母线上那枚丹锥。


    第二,为何把这枚浮标放在子线上而非母线上?因为这样浮标跟钓钩的互动才会更直接,且钓者可以任意移动它,从跟母相接之处到钩子上方都有可能成为浮标位置,使得攻击变化空间更宽广。


    第三,为何不用转环而将子、母线直接相绑?因为这样可以减少额外重量(还记得浮标号数都小到不能再小吗?)可以降低水阻力干扰,更可以让线组在水中展开得更自然。


    第四,为何子线浮标之下常常不加咬铅?当然很多时候还是会加的,不过当咬况真正非常差时,以及当水流很缓慢——慢到难以推动咬铅——而你又需要制造子线斜度之际,不加咬铅就变成必要手段了。此时子线浮标能够适度将子线拉出一个斜度来,好让刁滑的鱼儿放心咬饵。


    以上就是目前日本钓友们爱玩世不恭的一些当红钓组。现在,请您回想一下前面讲的几项内容,除了超轻量丹锥钓法之外,其他双丹锥钓组、连横钓组、二段式钓组、子线浮标钓组等等,是不是在组合方式和使用观念上都有一些类似之处?很明显的,它们都不是单一浮标的仕挂,而是把助投、反应鱼讯、乘流、搞风浪、打斜子线、显示钓组位置、显示潮流状况等等不同机能交给不同的浮标去担当,并且都具有提高敏感度、增加操控便利性、降低鱼儿就饵戒心等特质。


    事实上,超轻量丹锥钓法也有若干要领是与上述各点符合的,若你在此钓组中加上一枚适当的水中标,那意义就更接近了!所以说,尽管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根本道理其实是相通的!不过当谈到使用时机与技巧时,以上各钓组却又有其不同之处,这些个别差异就放到下一篇来讲座吧。



    80年代,日本出现了一种以轻便、中通、椭圆形、有自重的木制浮标为主体,搭配许多操控手法来钓取矶岩海岸鱼类的活动,这种钓法使用类似球形的浮标,所以抛投性能不差,但那浮标的形体又比圆球状者瘦长许多,使它侦测鱼讯的功力大幅度提升,而在水里的阻力却同时大幅度减低,再加上许多玩家逐渐累积出一套颇具实效的操竿控线手法,因此缔造了十分亮眼的垂钓成绩。这种钓法被人们称为“阿波钓法”。


    一位叫做若松敬竿的老钓手觉得阿波流还是有些不够犀利的地方,便把长标和球状标两者加以结合,采用一枚丹锥类的有自重浮标当作助投器,下方母线上再设一根细长、敏锐的杆状浮标侦测鱼讯,因而造就出“二段式钓法”。


    阿达利钓法与阿波钓法渊源极深,可是在结构、机能、用法各方面却又有着极大差异。它堪称为二段式钓法的改良品,更是近代日本矶钓界超精敏风潮的创始者。“阿达利”这个字眼,在日文里面有祈愿、运气、线索、吻合、命中、达成等许多含义,用在钓鱼活动上,通常被当作“就饵”、“鱼讯”解释。它可能是到目前为止最复杂的矶钓钓组,整个结构包括母线、助投浮标、中继线、中继浮球、鱼讯浮标、子线、钩子,以及转环、咬铅、线挡、浮标插座等一系列零件。




    谈到路亚(LURE)这名词,相信国内钓友都不陌生,但却不是每个人都玩过,原因当然来自于它那系出欧美的血统,与本地偏向日式钓法的习惯较为不同。在欧美地区,有许多以生产LURE、FLY方面钓具为主的高知名度厂商,是拥有百年以上历史传承的老字号,这些公司经历了如此长久的岁月洗礼而能屹立不摇,原因就在于一群有心的钓鱼人无时无刻不在钻研、试探,凭著想像和实际的经验,以及对生态度的认知,做出尽可能接近理想的路亚,并用以将自己心目中认为刁钻的对象鱼请出水面来。其间有许多令人激赏的作品及操控技法,虽然已年代久远,但至今仍被肯定与使用著,如DOGWALK即是明显的例子,因为它不但是新手必学更是老手必用的技法!


    然而,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支路亚是任何鱼都无法抗拒其诱力的,原因不外是大自然里有太多不同的客观条件,如大海、水库、河流、季节、气候、日照方向……因此一位擅用路亚的老手会视当时钓场状况来搭配钓组,而对象鱼是掠食性或觅食性、护巢性、驱逐性、群游性等等,其所对应的路亚及技法亦全然不同。在从事此项活动的过程中,人们将可亲自体会到大自然的变化,与各物种之间的奥妙关系,从而更加疼惜大地所赐予的一切。



    而我在国内钓具店里所看到陈列贩售的,是以PLUG最居多,其他的比较少,所以我们不防从PLUG说起。PLUG这个专有名词本意为栓子,用在钓具上则是依据最原始的制作方式(由木块雕刻出仿饵鱼体的路亚)而定名,早期大多出自芬兰、爱尔兰等欧洲地区,材料以木质为主。


    一般钓鱼人认为木料以巴尔莎(BALSA)木为最佳,但近年来拜二次大战后的石化工业突飞猛进之赐,塑胶类(PLASTIC)产品已占尽市场优势,制造商只需开发出一副固定造型的模具,在加工过程中对原料密度、颜料等稍加调配,即可制造出琳琅满目的产品,造型上亦不再仅限于模仿鱼体,青蛙、小老鼠之类仿动物造型的也日渐普及,让使用者有了更宽广的选择和更大的发挥空间。PLUG类制品被静置于水中时,大抵会呈现下列三种情况:


    1、漂浮性(FLOATING)——抛投入水后不加予任何操控动作时,会自行漂浮在水面者。适用在早晨较接近黎明的时段、黄昏的时候或者是在夜间,及浅水区对付正在进行繁殖活动的成鱼:水的温度和钓况有著绝对的关系,波浪如果大的话是致命伤,因为鱼看不清或较不会注意到水面上路亚的动作。


    2、悬浮性(SUSPENDING)——在水中静止时自身会悬垂于水面下某一深度,其深度依个体条件或使用者的自行调整而有所不同:如何调整是个中老手必备的基本技巧。


    3、自沉性(SINKING)——只要一破水面就以某种速度下沉,直到接触水底为止。这种假饵全天候皆可使用,鱼获体型通常也比较大些。


    当然若想要随时随地都有理想的钓果,试著去了解每一支路亚的特性、使用方式与时机,是绝对不可或缺的要件,兹选择几种代表性制品详述如下:


    1、PENBAIT——造形细长有如钢笔的样子,通常两端较细小,尤其尾端比头端更明显细长;因为在头端并没有加上唇片,本身也就不具摇晃的条件,一切动作完全要靠操竿技巧赋予。其特点是属漂浮性路亚,在没有外力的时候,也就是没有扯竿或收线动作时,它就随波逐流的漂浮著。


    多数市售产品或自己DIY制作时,都会在接近尾端的内部加铅,其作用是使尾部较重下沉,而头部则较高出水面,这种看起来稍微斜斜地样子就是它的特征。此特征的用意在于当以钓竿扯动它时,可以加强拨水的效果,所以钓竿应尽可能选用硬调而且竿尖弹力要好,这样路亚才会产生急剧的拨水“声势”。


    有些产品在头尾两端都装上了螺旋桨状的金属叶片,也有些只加装在其中一端或完全没有加装,但不论是否加装金属叶片,适用的钓场大致相同,淡水以水库、湖泊的水草带上方或淹水的树丛区为主,海水方面则如港嘴内或台湾西南部从南湾到垦丁一带的浅滩礁石区,都是理想钓场。这种路亚不论有金属叶片与否,操竿技法都是以DOGWALK为主(注),纵使有其他手法亦多为以此法为准再稍加改变而已,目的是要让路亚动态仿佛一支身体状况不佳,有气无力地在水面时动时停的饵鱼。


    刚开始抛竿的时候,应尽可能的抛远一些及各角度都试,卷线器的收线速度也可以快一些,这就是一般所称的盲投(BLINDCASTING),目的在试探那些地方有鱼以便定出标点。通常标点的范围都不会太大,如果顺利找到了,那就须持续将路亚投入该处进行晃饵诱鱼动作,直到鱼上钩或路亚离开标点为止。


    路亚在标点内逗留的时间愈长、动作愈活泼,中鱼机率就愈高,其技巧在于扯竿晃饵之后只少量收卷母线,而不要把竿尖与路亚之间的滞线绷太紧,最好是让它呈一弧形的松弛情况下,要比紧绷的钓线强烈得多,且完成一个扯线动作后,路亚可能只移动了短短数寸而已。


    如果流水或风力刚好顺的话,路亚超出标点后便可放线让它流回去,如此可省却重复抛投的麻烦。原则上,在水质透明度高及水面平静的时候,适用不加装金属叶片者,但水面起涟漪或水质不清时,鱼儿较不易查察漂在水面的路亚,所以就得靠金属叶片来补强声势了。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只要钓场水质清澈,想把水面下几米深的鱼诱上来追咬路亚也非困难之事,但需注意:一支鱼由若干深度突然快速窜升到水面时,可能已有体内气体膨胀或暂时性昏厥的现象,因此它可能停留在旁边或甚至鱼体撞击到路亚,却不会立刻展开抢食的动作,是故除非有明显的拉力否则不必急著扬竿,这是钓水面漂浮型路亚经常遇到的事。组合装备时,直接将钓线绑在路亚前端的钢环上即可,切勿任意加装不必要的小配件,像钢珠轴承八字转环(BALLBEARINGSWIVEL,俗称培林转环)之类的,反而容易弄巧成拙,将路亚的重心和拨水动作破坏掉;另外假如金属叶片的转动或拨起的水花不够理想,不妨将叶片向前或后稍微扳一下试试看,通常只要有一点点的角度就可以改善了。


    依笔者在国内使用的经验,PENBAIT能钓获相当多种海水鱼,如金目鲈、七星鲈、尖梭、青旗、白腹、白带……等,尤其在港区或泻湖及出海口附近的蚵架里夜钓,是征服金目鲈的最佳利器。


    2、MINNOW——这是国内钓友比较熟悉的路亚种类,外型多半模仿一种身躯细长的小鱼,且许多产品都会以有关MINNOW的字眼来命名;究其原因,欧美大部分水域里都有自然生长这种叫做MINNOW的小鱼,尽管各地区的鱼体外观、大小、色泽会有所不同,但多半被赋予同样的名称,同时在大自然的生态环境里,它永远是掠食性鱼类追逐的目标,于是不论路亚制造商或各地自行制作路亚的钓鱼人,便都喜欢模仿当地的MINNOW开头及泳姿,进而创造出许许多多不同名称的产品。


    在体型设计上,MINNOW路亚的必备原则是细长、流线,整体感觉要比前面所介绍的PENBAIT更苗条,这是因为许多钓鱼人认为大鱼较习惯追咬细长的饵鱼;另外还有一个结构上的重点是,细长型路亚较易深入鱼的喉咙,可减少让鱼逃跑的机会。此类路亚除了在造型、色泽方面要求惟妙惟肖外,同样重要的一点就是也须有曼妙泳姿,因此在路亚接近鳃部的下方都会有塑胶或木制小唇片,通常都是由鳃部附近向前下方延伸,与嘴部保持大约三十到四十五度过的角度,唇片表面平坦,前缘呈接近半圆的弧度;亦有将唇片定置在路亚嘴部下方者,也是向前下方延伸,但角度却有大有小,长度方面也颇不统一,形状上的变化更大,有的是前方逐渐宽广,有的却恰好相反,为逐渐收束甚至呈锐角状,此类唇片本身即具有各种型态的凹槽,材质以塑胶或金属片为主,而金属唇片通常都可调整角度。


    由于MINNOW路亚主要是针对鱼的视觉来引起反应,往往不需具备水面拨水动作及音效功能,因此在水质较清澈或有月光的夜晚,选用具有明显上下摆动却不易产生偏向泳姿的唇片短小平坦者较佳,此类制品多能表现出强劲有力的阶梯状前进路线,神似饵鱼在悠游。



    ①、漂浮性——路亚重量多数较轻,如果站在岸上抛投,应尽可能藉风的力量来增长抛投距离;操竿基本技法就是当路亚落水后即开始扯竿、收线,此时路亚会因水阻力作用在唇片上而发生下潜动作,同时伴随著轻微但快速的摆(抖)动,钓者可静止数秒待其浮出水面再重复操作。一般对深度的要求大致在水面下一英尺半至五英尺之间,若想下潜深度超过十五英尺或二十英尺的话,就需使用唇片较长的路亚。


    ②、悬浮性——对于漂浮性路亚,如果不想让它一下子就浮出水面,必须靠持续收线来维持下潜状态,但悬浮性的路亚却不必这么麻烦,静止时它会自悬浮在水面下某一深度(当然深度是使用者自行调整出来的,调整方法将于进阶篇再详细说明);因为这悬浮特性,所以再慢的收线动作也不必担心路亚会浮出水面,如此将可增加许多路亚在水中逗留的时间,特别适合用在水温低或鱼索饵意愿差的时候。


    ③自沉式——顾名思义它是一入水即会自行沉到水底下的,这类制品多半本身较重且没有花俏泳姿,使用时机是鱼群集中在水底附近,且因水深关系使得①项即使操作得再有诱惑力,也因距离远而完全吸引不到鱼的注意力之时。自沉式假饵虽缺乏美妙泳姿却能接近鱼群,故操竿技法也有比较特殊的讲究:抛竿之后应先让路亚自由下沉直到母线松弛,此即表示它已触底,这时方可做收线动作将线稍微绷紧,然后把竿尖指向方才抛投的方向,往上轻缓扬起若干距离后再缓缓放下,使得母线又呈现出松弛状态,之后再重复进行下一轮竿尖提起、放下、收线等动作。


    竿尖提起的距离就是决定水底路亚所划半圆弧大小的因素;另外一种操作方式是以收线来取代提起竿尖的动作,只是此法圆弧会较扁一些,通常为站在船上或者岸上钓点斜坡颇长的情况下,才比较容易发挥,效果也才较明显。


    3、CRANKER——这种东西不论在整体设计或制作上,都具有浮体动力学(AEODYNAMIC)的观念,体形一般都较为短胖,但曲线玲珑、凹凸有致,外观比较趋于固定、形状大多相似,然而各家各派所做的躯体大小、颜色、粗细、长短变化等项却无一定比率和规则可循。


    此外,CRANKER唇片的形状、角度、长度之搭配亦随著垂钓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但其作用还是以潜水深度为首考量;同时它还具备一项很重要却又经常被忽视的功能:有时候我们会做大幅度扯竿和快速收线,这种急拉猛收的动作常会有路亚撞底或撞到了障碍物的感觉,但却几乎没有挂底的情况发生,为什么?原来CRANKER前进时头部是朝下方的,以致在最前端的唇片要比鱼钩先撞及障碍物,此时松线的话,它会尾部在上浮至定点才恢复平衡,如此一来可说就非常巧妙地化解了挂底的麻烦。其实有经验的老手都会非常在意和掌握这大好契机,因为不论唇片撞及砂土质水底表面或岩石、枯木等障碍时,路亚的动作都会由直行变成左右蠕动,而这种在水底蠕动的状态,会使唇片产生类似挖掘的动作,搅拌起沉积尘土,扬起或大或小的烟雾,此时的路亚就像一支急著找地方掩蔽却又找不著的饵鱼,常常会将索饵意愿不太高的鱼也给诱出来狂咬。在浮水能力方面,基本上还是漂浮性、悬浮性、自沉性这三种,但操竿的技法却不再是近乎规则性的抛竿、扯竿、收线动作而已。依照唇片造形、长度、角度上的差异,钓者可判断出它们的潜游深度应该是在水面下二英尺至三十英尺的范围,许多钓友相信只要收线速度愈快,路亚就会下潜愈深,这一点理论上是对的,但事实上每一支路亚都得搭配某一种适合于它的速度,才能把功能发挥到最高点。收线速度如果太快的话,路亚容易侧身,侧面身必定造成航线偏移,则下潜的深度就大大减少了;如果太慢呢?那可能根本就无法做出完整的动作!


    还有,一支具有下潜二十英尺能耐的路亚,很可能因为小配件的使用不当或钓线太粗等等,造成即使同样的操竿技法也只能下潜几英尺而已;这里面除了多变化的技术要求外,其巧妙和趣味性更值得钓友们多作摸索,而其奥妙之处无法言传,只有将个人从练习中实际体验到的心得记录下来,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最正确技法。


    在材质方面,CRANKER和前面的MINNOW大致相同,木材还是以自古沿用至今的巴尔沙木(BALSA)及西洋杉(CEDAR)这两种居多,但是目前市面上所贩售的是以塑胶类和发泡成型的最为常见。那为什么有人较喜欢木质的又有人偏好于塑胶类的呢?若以巴尔沙木做成的路亚来说,因质地较轻,在抛投能力上比较逊色,且没有塑胶制的路亚耐用,经常会有齿痕留在上面,但需要做调整或修改的话非常方便;塑胶类产品虽然在重量方面上占优势而利于较长距离的抛投,可是当采取较柔性的扯竿或缓慢收线时,其摆动情形就要比巴尔沙木差了。


    至于如何才能使自己的CRANKER发挥最大下潜能力?你必须尽量抛投得远一些,且收线时竿尖要尽可能贴近水面;这种假饵是愈远愈方便操作的,抛投距离不够长或收线时竿尖的位置较高,都将促使正在进行下潜动作的路亚中途被拉起来。


    如果不能掌握、了解路亚下潜深度的话,那明知鱼群在那个位置恐怕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因此测定一支新品的下潜深度是件不可忽视的工作。方法是:将新拥有的路亚带到一处已知水深的地点试抛,让路亚撞底,然后移到稍微深一点的地方再试,直到没有了撞底的感觉时记录下来,就可以了。一般唇片为小型且安置在鳃部下方和身体成垂直角的制品,大概只能下潜一至二英尺而已,和嘴部成四十五度角的,可下潜至五英尺左右,唯有在嘴前方突出直又长的平板型唇片者,才具有深潜的能力。


    注:DOGWALK是一种路亚钓的基本操竿技法,要点在于利用其头部较轻、尾部较重之不平衡现象,使头部产生反覆左右摇摆的动作,整个行进方式仿佛重复不断地在划Z字,呈现出一支在水面垂死挣扎的受伤饵鱼状。


    在刚开始练习时,应将PENBAIT型路亚抛到水面,竿尖朝左或右都没关系,先做一个急促的扯竿动作,让路亚斜斜地偏向一边往前冲,等钓线呈松弛的状况时稍微收紧母线,再将扯竿方向左右互换继续动作,就可以了。熟练之后,只在左右其中一边做动作也可发挥同样的效果,但是要练习以竿尖的动作来代替等待钓线呈松弛状,使整个动作较具连续性,且卷线动作也可几乎不停地持续做。得寸进尺者较常用此方法在防波堤夜钓金目鲈,路亚可以表现出强而有力的拨水“声势”,横扫过广阔的水面。



    笔者今年六月份在台湾停留期间,曾好几次在台南安平港新建码头(水产学校前方)看到许多人用各方法钓野生虱目鱼,其中最管用的是路亚中的JIG,有些人在钩柄处加上一颗珠子及塑胶亮片,鱼钩上不挂任何东西,效果却非常地好,频频中鱼,由此我深深感觉到:国内钓友吸取外来技术并将其本土化的能力实在很强。



    王锦南,四十五岁,台南人,圣荷西州立大学硕士,从事大型电脑辅助设计系统之工作,二十余年前移居美国加州后即投入路亚钓,对路亚钓法有极深之钻研。





    近期我们醉心于纪州钓法,而且无论是筏钓的鱼排上,或是矶钓的荒矶上,我们都有用过这种对大家而言较新的钓法,多次的试钓后笔者慢慢领略到当中的奥秘和乐趣,就让以下的时间等我带大家走进纪州钓人生领域内。


    相信大家都有收看过上期古大侠鱼排队纪州钓实录,从近期钓具店纪州诱饵粉的销售数字及本刊QA来信中,我们得知自上期出版后有不少钓友试玩过纪州钓。笔者也曾在西贡某钓场见有读者利用这钓法作钓,但却见他们对这种钓法的技巧上出了很大的错误,可能是先前我们交待及介绍得不清楚,由感而发重拾纸笔,再写汤马话您知。



    纪州钓的历史笔者在此不多作介绍了,不如直接讲一下矶钓、筏钓与纪州钓的分别。大家接触矶钓已有一段时间了,在矶钓中最难而又最影响钓获的就是如何领钓饵和诱饵同步,令钓饵一直留在诱饵带中,要解决以上的问题,钓者必先了解水深、风向及水流间的关系和变化,又要清楚知道自己炮制的诱饵成份及比重,在海里沉降的速度,从而设出一副可以与诱饵同步和结合的钓组,以上所有都是成败的因素,讲就容易呀!真正可以清楚了解的又有几多个呢?


    同样用矶钓装备的纪州钓,一样需靠诱饵来集鱼,但对打诱饵的方法和钓组的要求就简单、易掌握得多了。纪州钓只要用正确的方法投出诱饵球,当诱饵团子沉到海底后便会停下来,流水会把团子的诱饵带走,在海底下跟水流形成最简单的诱饵带,当鱼饵离开团子后,钓组和鱼饵都会跟诱饵带的方向飘动,当鱼发现诱饵带,很自然也会发现同步飘流的鱼饵,咁样的话系唔系好简单呢?!这个只是最简单的纪放钓诱饵集鱼理论,对于好像鱼排那么简单的地势才可用以上这副基本理念,对于复杂性的荒矶就不能相提并论。


    而鱼排筏钓的团子钓法,集鱼的情况也会和纪州钓一样,分别只在于筏钓只能定置在一点,跟进取的纪州飘流钓法相比逊色得多了。事实上,当其他钓鱼杂志在盲目跟风之时,本刊一早在两年前已经有了一系列的推广计划,当团子筏钓推动到顶峰后,才推广团子钓法的进阶——纪州钓,这样会令读者更易接受和明白。


    但是我们估计不到的是团子筏钓法,居然那么容易得到大家的接受,而且在短短的时间就能被大家掌握当中的技巧,于是鱼排下的鱼就通通被人钓光。好喇!新到来的鱼已经不敢进入鱼排底藏身和进食了,于是大家只有向外看,甚至有人利用矶钓的方法在鱼排边钓鱼,如果能够掌握诱饵带,这样都同样是有鱼中的。但就未及纪州钓来得简单和直接。



    纪州钓钓组方面的要求和矶钓大致一样,有人会以为深场就要好像一般浮游矶钓般要用上浮力较大(大B数)的浮波,相反在浅水或慢流时才用较细号数甚至0号的浮波,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古大侠上期亦已讲过当中的原因。去年日本名人访港就教笔者用外挂式的浮波或浮标,我也有试过,分别是在重诱饵球扔出和高速沉下时较为畅顺、急流时对钓组的影响也较细,另外在大风浪的情况下浮波会明显稳定,唔怪之得日本钓纪州有近九成都是用外挂式浮波啦,反而亚古大侠都唔知系咪故意留一手,虽然自己次次都用但又“唔记得”唔讲比大家知最好要用外挂式的浮波……


    当诱饵球爆波后的操控和矶钓一样,所以一切的浮波浮力、母线粗幼、子线粗幼、甚至钩的大小都可以讲是一样的。至于是否钓游动式,那就要看水深了,笔者为了方便操控,一般子线不会超过三米,其他的长度就由母线来付担。


    记住以上所讲只是本人的设法,在钓组的世界中没有绝对的正确,大家当参考好喇。



    好了,笔者已经把这三种钓法的分别用最简单的道理讲出来了,纪州钓的优点大家都明白了。当很多人都认为纪州钓和团子筏钓差不多时,那错误及难题就接踵而来,首先我们先讲团子,虽然筏钓和纪州钓都有用诱饵而制的团子,而且炮制和搓法都差不多,但是其实两者的要求各有不同。由于纪州钓要求有远投的功能,所以纪州钓的团子要尽量搓实,但过份实的话又会减低集鱼功能,而且浪费了钓鱼的时间,试问每个团子到底后都要等十分钟才散开,一次六小时的钓鱼旅行程中能够有几多次机会呢?所以据笔者的心得,如果能在沉定后一分钟左右自然爆波就最理想,太松的话会在投出时就已经散去,以上都是纪州团子与筏钓团子的最大分别,亦是因此日本的诱饵粉中有专为纪州钓而设的专用诱饵粉。


    炮制纪州钓诱饵大致可以话与筏钓团子差不多,主要在比重和粘度上要求更高,而在搓波的力量上更要注意,由于各人的手力不同,在这我没有打算建议压几多下,只要合乎投出时不散,到底后快溶便可。至于诱饵粉的成份,重点是粘度、味道、重量和雾化四个变化:


    ◆粘度:要注意诱饵粉和南极虾的比例,一般我们是四包不同特性的诱饵粉加入一块切碎的南极虾。而水份的控制也是成败的因素,由于各诱饵粉的吸水程度都各有不同,最正确的做法是边搓边试,记住:南极虾将会在解冻后出水。


    ◆味道:针对不同的鱼有不同的诱饵粉,例如鱲鱼喜欢带酒味、鱼腥、蚬味等等,我们可在团子里加上这些原素,而且发酵的诱饵粉大都是湿粉较多,这也能增加团子的粘合度。


    ◆重量:纪州钓的团子需要自重高,否则就很难投出,如果是深钓场更不在话下。原来重团子对攻击点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纵使您每投入点都很准确,但是轻的团子会因钓组和浮波的阻力,而不能直沉落底,更不要提流水的影响。


    ◆雾化:如果团子内都只是一些死实实的物质,爆波后就会飘散得较慢,如果流速不够就更会影响集鱼的能力,所以加入一些有较强雾化能力的粉自能有较高的扩散和集鱼力。


    不过由于每种粉的功能及特性都有所不同,所以四种元素的比例也要相应钓场状况增减才会有最佳效果,切记!



    一般来讲,未落饵前会先扔出的诱饵球是作为诱集鱼群之用,所以原则上迟些爆波会有利。如发现水下已经有鱼,那就较早爆出鱼饵让鱼发现至著数。要控制鱼饵离开诱饵球的时间除了诱饵的粘合度和搓饵的次数外,鱼饵藏在诱饵球的位置也有影响。如果饵藏在诱饵球的上端内,那便会很快离开,相反鱼饵藏在诱饵球的下端内就需要较多时间才会散开。



    第二项纪州钓的难处是投诱饵球,咦!您话EASY呀?咁你试吓啦,起初我都以为好易,点知抛出几次后就因疲倦而越投越近,越投越唔准。后来我哋几个人经过多次的研究后,发现原来是自己用错力,起初笔者以为像推铅球般的姿势靠臂力推出就可,结果系推到的,但支手就推到几乎断佐。于是又要靠识日文的老邦去翻阅日本书,和自己几个朋友不断去尝试,得来的结果是需要用好像投石鲷竿的转身力,即是全靠转腰及肩膊的离心力把团子投出。另外要投得远也需要相当的技巧,大家都知道一般投出点45度角为最远,就好像田径的标枪、铅球、甚至跳远都是需要留意起手的45度角,但投纪州团子就因团子后有浮波和鱼丝的阻力,而需要把角度稍为拉高,大约水平50度左右就最理想。至于用左手扔或是右手根本就无所谓,最重要是就手,您有无想过如果用右手扔团子,咁左手用来做乜呢?支左手都有嘢做,揸竿吗!而且需要在团子投出后把鱼竿指高,使绞内的鱼丝可以更顺畅的飞出,唔系咁,可能连支竿都会飞佐出去,记得开杯呀!


    呀!讲起鱼竿,在用纪州钓时最好备有一副竿架,这并非偷懒连竿都不持,因为搓团子诱饵球是需要双手去加压,令它达致适合的形状和实度。试问又何来再有手持竿呢?况且纪州钓在诱饵球未爆前根本不需操控钓组,有个竿架都几舒服啦!



    扔出团子诱饵球后,记得要放出较多虚丝在水面,直到等到团子诱饵球完全著地后才稍稍收掉多余的虚丝,之后就可以等鱼来食饵了。记得切勿走开,纪州钓团子诱饵球在爆之前也会遇到和筏钓一样有鱼连团子诱饵球一口吞下的情况,所以无论如何都千祈不要走开呀。


    在正常又有鱼的情况下,爆球后浮波会自然慢慢升上水面,再沉下就是有鱼了,如果钩上还有部分诱饵粘住,那浮波也会有升一半就停下来。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浮波沉下就要小心注意,至于几时揪竿就要视乎鱼食饵的速度而定,一刹那就不见浮波,当然可以立刻揪竿啦,遇到鱼警介心强时,浮波就会沉了少许就等下来,这时切勿揪竿,耐心地等,另一面要把虚丝收紧,感受一下竿头的反应,有拉动的迹象才作合揪竿。




    又快到矶钓之季节的来临了,在今年秋季之矶钓开始之前,本人希望在此首先将强调诱饵之重要性,供各位钓鱼爱好者做参考。也希望值此机会恭祝各位钓友,能在新一年破新记录。


    在矶钓使用之诱饵是衡量鱼获量的主要工具,所以浮游矶钓钓法及中诱饵是分不开的。



    黑毛及鱲鱼是住在海底的岩石缝中,若想将钓饵送到那个位置是相当的困难及钓棚需要相当的深度,再加上海底之岩石起伏不平,要直接将钓饵送到鱼的前面是更加困难。另外,就算将饵送到黑毛及鱲鱼的嘴前,鱼也不一定会吃,因为鱼对此钓饵之惊戒心相当之大,若再加上小鱼群多时,钓饵尚未到达鱼棚前在中途已被小鱼将饵吃掉了。所以将钓饵送到钓棚,再让目标鱼来吃鱼饵是有相当难度之学问。


    所以就要利用诱饵,撒入海中把鱼引到指定范围,是需要对海洋有深厚的认识才可。首先不管大鱼或小鱼全部争先来吃诱饵,这也是证明诱饵已经发生了效力。如要引起黑毛及鱲鱼之注意,使他们在深水层慢慢的游上层来吃饵,这就是诱饵的最大目的。最初抱有警戒心之鱼群,吃到几个诱饵后,发现并没有任何危险时,鱼食饵之态度就开始疯狂(尤其是多鱼争食的情况下),此时也就是最好钓的开始。


    在此时打诱饵之方法及时机,也就是决定钓果的重要环节,打诱饵能将目标鱼引至目标带。可以把鱼引到水面来食饵,就是打诱饵最高的境界。如带上偏光镜还可以看到鱼吃饵的情况,若见到青白之鱼腹白尾这是属黑毛了,而见到在水中回游,上黑下白之鱼种就是属鱲鱼了。见到鱼群在水面回游,也是钓鱼的一种乐趣,在蚊洲地带,时常见到的鱼群有幽面,红尾东及鸡鱼等。


    由于打诱铒,可令到鱼群由下层游到上层食饵,在这时钓棚需要由深调至浅,加上诱饵及钓饵,使鱼分不清,中鱼的机会就自然变高了,使得钓果变好的是实事。



    浮游矶钓钓法之鱼获量是跟诱饵之打法有很大的关系。数量及诱铒内的份量有影响外,也是相当重要之一个环节。比喻说:在杂鱼较多之季节里,由于杂鱼太多使到目标鱼无法游上上层水面。又或者好不容易才将大鱼引诱到上层,可惜诱饵用完,一下子被引诱上来之大鱼就会全部走掉,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在此先提议之数量,以我本人一天诱饵之准备量约在9至12KG南极虾,集鱼粉4至6包。看杂鱼之多少,根据情况来定。在夏天(4月底至10月初)之用量更多18KG(12块×1.5KG)南极虾,集鱼粉(浅粉)3包,另外再加2包鱲鱼粉,2包麦片可用可不用作后备之需。但大部分情况下将鱲鱼粉或麦片各用1包分开3次使用。


    在冬初期(10月底至4月初)南极虾就需用12KG(8块×1.5KG),集鱼粉6包分3次使用(取其各集鱼粉的专长及不同的特性),另外准备3包麦片,必要时使用。


    每次开始制造诱饵,先用3至4.5KG的南极虾加1包浅粉使用,看海水的情况,鱼食饵之情况,然后再按不同天气和气温之情况适当的加入其他之集鱼粉。


    钓饵方面最少准备2盒,视乎吃饵情况而定,上午先开一盒,另一盒留在冰箱内保持新鲜。在上午用剩之钓饵倒入诱饵桶内跟诱饵混合,下午再从冰箱拿出一盒新的钓饵,这样才可确定保持钓饵之新鲜度。


    在做诱饵之前发现杂鱼多时,最好使用膨涨几倍之集鱼粉水加多一点。另外,如遇到大风打诱饵时,就应选用远投性的集鱼粉为主。水温低时,以较重之诱饵为主,让诱饵可直接到达深场,因为这时候大鱼是很少会上水面的。



    讲了那么多最重要是让诱饵慢慢在水中扩散下沉,但必须想尽办法,使诱饵和钓饵碰到一起,为最重要。


    最主要是将打出的诱铒和钓饵撞到一起,要考虑到诱饵下沉之速度,水流之速度,这是可从集鱼粉的特性去估计。计算好再配合适当的钓组和鱼饵入水的位置,可以让钓饵在诱饵带停留最长时间,这样鱼获量肯定可以有保证。



    有时在看别人钓鱼,从他打诱饵的方法,就可以知道此人是否钓鱼高手。例如:有些人,打出一杓诱饵后,以后就忘记在需要时再打,或者一下子打七、八杓,然后在半小时后才再打,结果走的时候,6KG南极虾尚用不完,只用了一半,剩下的全部倒入海里,此是非常不好的例子。大家记紧诱饵适宜量少而密打,使到诱饵源源不绝有诱饵存在及保持长时间。


    诱饵的基本打法是让鱼靠近,然后维持在指定的水层及地点,诱饵的打出不能一次过大量而相隔的时间也不要太长,要看鱼消饵之情况而作出适当的打。另外就要注意海水中的情况,杂鱼的多少来决定打诱饵的量及密度。简单的说,水面杂鱼少的时候,打1杓诱饵时,上层鱼吃不完的诱饵,可以沉到下层,在下层可以引诱到你的目标鱼,而且在继续打诱饵的情况下,可以将深层之鱼,引诱到表层来,这就不需大量的诱饵了。但反过来说,杂鱼多时,打下1杓诱饵,已被上层鱼吃完了,而根本没有诱饵可沉到下层,下层之目标鱼就不会停留太久了,这是因为下层的大鱼根本无法吃到诱饵,这情况下若适当的多打一点诱饵,让杂鱼吃剩之鱼饵,可以沉到下层,保留住下层的鱼在此钓棚才是最高境界。



    最后如果杂鱼实在太多的情况下,有三种方法,可以一试:其一是诱饵分离打法、脚下打三下,外面本流打一下,集中脚下,把杂鱼引到脚下,钓杂鱼前1米的地方。其二用较重之诱饵,然后将钓棚调到相当深的地方为目标。第三就是汤马士所称的“B计划”他把大量的诱饵一次过抛进海里,任由水平的杂鱼进食,然后余下的诱饵就会跟随水下层的水流飘到有大鱼的地方,再靠对底流的认识,找出较远的目标位。这一来可把杂鱼留在固定的位置,二来又可从中钓到外面或底层的大鱼。说起来相当容易,但做起来就非对底流有相当的认识不可。总之,打诱饵对于获量是相当重要的,请记住,想尽办法,让诱饵和钓饵能在水面下撞在一起,为最主要。




    平常生活中,大家多数只留意天晴.下雨.台风等。在矶钓运动里,风的影响往往比下雨更大。如果只是下雨,只要穿上防水衫裤仍可以前往钓鱼,若然一旦起风,可能整个行情亦要取消。所以矶钓人要对天气情况留意,更要特别注意风向和风力。



    风力愈大,海面波浪相应愈高,不但增加作钓时难度,更会影响到钓人安全。矶钓的基本之一是捕捉海水流动节奏。但当风吹袭到海面之后,海面的水会随风向开始移动。如果在止水的情况下,风向和流向会趋于一致。但有更多时候会产生海面和海里流向不一,形成因为风力构成的“二层流”。但是若风力吹袭海面现象长时间延长的话,海面的动态会逐渐传到较深部份,而浅海区的流势很可能就会完全改变。由风势引起海面与深海海流的差别,往往对钓人和钓果有很大的影响,当中以打诱饵和钓组操控等技术上影响更大。由此可知,风力对矶钓的影响十分显著。



    香港信息发达,除了用电话.收音机.电视,更可以利用上网得到未来几日的天气预测,预测的准确性亦非常高。当然,矶钓人本身亦要自觉和主动地了解天气的情况和转变,多方面收集资料和了解分柝。简单地说,一般情形下,一至四级风力都可以出外作钓,五级风力时,要留意选择钓座。到达六级风力时,要非常小心选择钓座,不建议出外作钓,一旦七级风力或以上,绝对不适合出外作钓。



    为减低受风力影响,钓人常会选择背风位作钓,亦即不会直接受到风力所影响,在背后靠山的钓场中,背风时,即使风力强烈,波浪也不会十分剧烈,甚至影响细微。但是当风力去到五级或以上时,强风会令到山背的风转动而产生俗称的“落山风”,即使波浪不大,控竿也会感到困难。


    在操控钓竿和钓组时,不时需要风力帮助和配合,了解风向/风力,适应它,利用它,甚至克服它,正正是矶钓运动其中一大乐趣。



    抛投方法过头抛法,左侧抛法,右侧抛法,下抛法,定点抛法对于矶钓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矶钓所使用的钓竿通常都在十五至十八尺之间的长度,对于初学者来说要灵活操控钓竿及要准确将钓组抛出到达标点并不是一件易事。但只要各位多加练习,必然能有所进步。以下有几个重点请大家在抛投时多加注意:


    抛投前请确定后方有没有其它人,不要因一时大意,钓钩击中别人而令他人受伤.


    投前请确定钓钩有没有挂在岩石或障碍物上,因此而断竿的感觉并不好受.


    抛投前请确定钓饵挂在钓钩上,如果唔系抛得几好都没有用.


    钓组将近落水的一刻制住出线让钓饵因惯性向前冲是十分重要,因为这会直接影响钓组落水的形态.




    过头抛法是所有抛投方法的基础,各位钓友如果有玩开投钓最熟悉应该是这种方法,这是绝大多数矶钓人开始时第一个学会的抛投方法,在实战时使用的次数亦是最多.


    1.首先开杯让出一些虚丝出来,如果子线越长相对让出的虚丝就越短。用右手拿住鱼绞,以食指勾住母线.


    2.用左手拿住竿柄位。将鱼竿举起向上指向斜后方,让钓组向下成一直线.




    5.这一环是最难掌握,当感觉到浮波向前冲出的时候放开勾住母线的食指让钓组拉出母线并向前飞出.


    6.将钓竿指向前方及当钓组将近落水的一刻制住出线让钓饵因惯性向前冲而形成钓饵在前,浮波在后的状态.



    左侧抛法通常在作钓时你的右方有其它钓手/障碍物或受风力的影响,不利于抛投的情况下使用.


    1.首先和过头抛法一样,开杯让出一些虚丝出来,以食指勾住母线,身体微微向左,不过这次鱼竿就举起放在左后方和整个动作都只用右手完成,这时可以用左手轻轻拿着钓钩上方的子线加以辅助.



    3.开始抛投,利用右臂的力量将钓组抛出,同样在浮波向前冲出的时候放开勾住母线的食指让钓组顺利飞出.




    和左侧抛法相反,如果当在作钓时你的左方有其它钓手/障碍物或受风力的影响时使用.


    1.另一个方法,开杯让出一些虚丝出来,以食指勾住母线,身体微微向右,不过这次鱼竿就水平放在右后方和整个动作都是用右手完成.



    3.加快抛竿速度,利用钓竿的弹性和浮波的重量将钓组向前抛出,同样在浮波向前冲出的时候放开勾住母线的食指.




    5.开杯让出一些虚丝出来,以食指勾住母线,将鱼竿举起向上指向右后方,子线垂直放在身体前方,用左手轻轻拿着钓钩上方的子线.





    这是一种当你左右两方都有人在,不能大幅度作出挥竿动作的时候所应用。但抛投距离不能太远.


    1.其实这种手法和使用手竿的挥竿动作很相似,方法是以右手持竿,左手轻轻拿着钓钩上方的子线,收紧母线以食指勾住令竿先呈现向下微弯的状态.


    2.将钓竿指向想抛投的标点,轻力向上扬竿并同时放开拿着子线的左手,利用钓竿的回弹性将钓组弹向标点.




    当你锁定的标点是在矶际的短距离范围内或标点是在一条狭窄的水道内就可以利用这种抛法。严格来说这种手法不需要作出抛投动作,只需将钓组向下放出便可.








    艇钓最常用的钩虾腰,好不好用就不知道,不过肯定会钩死虾,除了不容易甩脱之外,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好处,至于艇钓为什么要用这种钩法,真是要请教水上人才知道。



    方法是用钩尖直接穿过尾部其中一块尾叶即可,听讲这方法没那么容易钩虾,是否属实就等大家去求证,小弟个人不是太喜欢用这方法,第一是抛投时容易甩掉,其次是钓蜡鱼或其他小口鱼时,钩身外露会较难入口,而当遇到比较精口的鱼时只要钩身令鱼有“顶口”的感觉好多时候都会令大家功败垂成。



    这种方法无论艇钓或钓浮水以至到沉底钓法都广泛被采用。


    而虾头中又有三个部位可以让大家选择,分别是虾枪、虾腮及虾嘴,三种钩法各有好处。


    钩虾枪是将钩尖由枪位和头壳的接壤位置穿过,而钩这个位置只要钩得浅(尽量偏向枪位远离头壳内的内脏),虾会非常“襟生”,可能大家会问这样同钩虾尾有什么区别?当然有分别,第一是抛投时虾不容易甩脱,第二是虾泳姿比较正常(不信可以将两只分别钩头及钩尾的虾放入水缸,一看便明白),当然这方法仍有“顶口”的问题,所以这方法只适用钩一些大口鱼如鲈鱼。


    而觉得钩虾枪虾都不够生猛的钓友就要试下钩虾腮这个方法;虾腮位于头壳接近底部的两边,大家见到有条S形在动的就是腮,切记钩虾腮时绝不能钩到腮位,钩尖应贴近腮位外的头壳内则从下而上,到大约中段位置才拉出钩尖即完成。用这个方法是小弟用过所有钩法中虾最生的方法,虾下水后不但不容易死而且会像“电船仔”一样四处游,钓浮水的钩友更可能会发觉浮球走左走右更会又沉又浮,不一定是有鱼吃钩,极有可能是虾生猛得拖住浮球“游花园”啦!不过,大力的抛竿虾可能容易甩掉,所以这种钩虾不适合远投或者大风的时候,但是在一些静水慢流水浅的位置(其实本港钓夜水亦以这类钓点最理想),你就会发觉它的好处,因为越生猛的饵就越易吸引大鱼。


    而第三种钩法亦是最易学最难精通的,就是钩虾嘴,大家反转虾细心的看虾头下面的脚仔内中心点,有一个软组织(通常颜色会比较深),那个就是虾嘴。钩尖就是由这个位置钩进去,之后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钩尖直上去到头壳顶(约在两只眼中间),钩身会同虾头成90度角;第二种是钩顺着钩肚的角度刺入,令钩尖同虾枪的方向大约相同。这种钩法有两大好处,除了虾不容易抛掉之外,大半只钩会藏在虾头内,特别是鱼吃得“精口”时你就知道有多好。不过用这方法一个不小心就会刺中虾的内脏(特别是心脏同脑部),所以钩虾嘴时手要定、力要轻,否则不用三分钟又要换虾,以前钓鱼时见过有的老前辈用这方法可以一两只虾就玩一晚,所以小弟肯定只要懂得个中窍门,绝对是最好的钩虾方法。


    讲起窍门,小弟有个小小心得同大家分享一下,就是用细小一点的钩!因为无论钩哪个位多多少少都会钩伤只虾;而钩的重量越大就会令只虾越快疲倦同游泳姿不正常,时间长了只虾又肯游。细小钩对虾身的伤害当然比粗大钩少很多,起码伤口都小点啦;而所谓细钩当然不是细到钓泥艋用那些,但如果用十号伊势尼那大只钩去钩只3寸长的小虾,不用五分钟只虾肯定再游不动;个人觉得钩虾最好用1至3号(千又钩),这三个号码的钩其粗幼及重量,同钓具店内常可买到正常大小(3至五寸)的虾非常配合。尤其是钩嘴时,钩的大小和虾的大小更加要配合才有最好的效果,各位钓友不防试试。


    当你投出浮波开始,每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到你既浮波在水中行既轨道同埋速度.矶钓最着重于钓组的控制,控线有助钓组顺利打开,让钓饵进入钓棚同埋诱饵航道,更加能够令钓饵生动,令到鱼儿增加食欲.一般人所讲就系控丝,其实我地可以更加同佢简化,佢既动作可以分为4个,就系收.放.拖.摆.


    先讲(收)呢个动作,我地可以讲,一D拉紧条丝既动作我地都可以叫做收,我地先由钓饵开始想.当你钓组打开时,你把丝拉紧,而钓组是跟水流行,钓饵就会因为丝既阻力而向上升


    (放)呢个动作我会同(收)混合使用,当你在拉紧丝既情况下,之后放松,钓饵会因为丝上无压力,会跟流水慢慢沉降.


    收放系有咩功用呢,当你一投出浮波,拉一拉钓组上因为丝上既拉力而打直,当你放松D丝,钓饵会跟住水流慢慢沉降,而我就系呢个时候,唔系由佢自己慢慢沉,而系会系丝上加上压力,令钓饵系沉既时间,都会有向上晃动既动作,一收一放,直到成个钓组打开.系咁既情况下,钓饵系每一个泳层都有一个停留时间,可以比足够既时间D鱼睇到钓饵,而且仲系唔同泳层.变相可以增加咬饵机会.


    (拖)就系拖动成个钓组,令佢去到自己想既位置,更可以钓成个钓组升高,再自然沉降去搵鱼讯.


    (摆)可以讲以竿身摆放鱼丝既位置,你地有没试过当大流既时间,你地系水中既鱼丝会跟流而行,咁样会有多余既丝,令到鱼讯唔明显,而且因都会能够好有效去控制个钓组,我地会用(摆)呢个方式,令鱼丝放在水流头.当然会有好多唔同因素去影响,我地要一边钓,一边重新(摆)不停既去修正.


    四个不同既动作,要混合用上,才会有成效,而有外来因素既影响时,要想想有咩方法可以解决,因为人人既手法都会唔同,而亦有人问,系放流时不停去收紧放松,口饵好唔自然.其实时间唔太长去收紧,当你一放松,就会自己沉降,其实都唔会太唔自然.要知道有勾既南极虾系比净南极虾沉得快,可能你唔带沉得太快仲唔自然



    如果到专门的海钓用品商店去看一看,您一定会被林林总总的钓具吓一跳——好家伙!这么多的款式(这么贵的价钱)啊!其实浮游矶钓的玩意和淡水钓差不多,各有各的用处,每样都是(也只是)独当一面的,想找个类似阿司匹林的万能货根本不可能。就拿矶竿来说,什么“胴(dong,四声。字典对这个字的解释有两种:躯干和大肠。笔者实在想不通这里取的是哪个意思)调子竿”、“先调子竿”、“チヌ竿”、“ヴし竿”等等,看着都让人头大。其实这些东西远远没有名字那么复杂。简单归纳一下:“胴调子竿”和“チヌ竿”师出一门,都属于调子较软的一派;“先调子竿”和“ヴし竿”则是较为强硬的一伙儿。要根据垂钓的对象鱼选择钓竿:如果意欲擒拿的都是那些养尊处优、胆小谨慎且挣扎力度较小的家伙,建议您使用软调也就是前一门派的钓竿;如果您图谋的是1千克以上的老怪物,选择后者就比较明智了。再如果您是有钱阶层,那就福大了,许多高级(价钱当然也比较贵喽)矶竿都会在竿身上注明调子:软调代号为F,硬调则为T。


    抛开调子的因素不谈,矶竿还根据钓点的不同分为小矶(适合在内海使用)、濑矶(主攻近距离矶)、中通(适用于夜钓或大风天气)、青物(针对表层的中型鱼)及矶投(专门远投)等等。另外,钓场的地理条件对矶竿的选择也有相当的制约作用。如果你所在的钓场是离水很近、海底状况又好得出奇的那种,4.5米的绝对好用。如果水下的地形比较复杂,那5.4米的就要稳妥一些。总之,要根据钓场实际来选择竿的长度,所以在采购之前最好能了解最常去的钓场状况。如果您是个绝对的初学者,笔者建议使用2号5.4米矶竿。


    挑选钓竿时,除了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外,最主要的判断依据有两点:竿的质量和重心。原则上,钓竿的质量越轻、重心越*后越好,这主要是从方便钓者*控的角度考虑的。不要被包装盒上的数字迷惑,多数情况下这些数据代表的是制造钓竿所用碳的净重量,等装上过线环、尾塞等小零件(可不包括最重的绕线轮)后,多出个三、五十克是再正常不过了。别小看这三、五十克,在垂钓中它也会给钓者带来相当大的负担。判断钓竿重心的方法很简单:将竿完全拉开,平放在一个手指上,前后移动找平衡点。标准的钓竿重心应在第4节的后半部。平衡点越*近竿梢就说明竿的重心越*前——这种竿就越不能买。反之,平衡点越*近手节就说明竿的灵敏度越高。如果钓竿的重心正好在竿的尾塞上——对不起,您费了很大的事吧?不是让您把钓竿竖起来,而是平放在指尖上。


    不过每个钓场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不能对一支竿的好坏妄下定论,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多种型号钓竿并存的原因之一。好像很多人在挑选钓竿时都对竿梢十分在意,其实竿梢的粗细对钓竿拉力是没有太大影响的。就竿体来说,受力最大的是竿中部,竿梢起到的只是传递力量的作用。一般说来,竿头直径在1毫米以下的多为实心,反之则多为空心。二者各有优劣:实心竿头适合在有风浪或远投时使用;空心竿头的灵敏度较高,但易折断。究竟如何取舍,还需钓者自己斟酌。


    再解释一个名词:ZOOM竿。ZOOM是拉伸或缩放的意思,有人直接音译叫它“祖母竿”,是专门为像我这样的懒人设计的(虽然生产厂家肯定不同意)。有些海域的潮水落差会达到4米甚至更多,一名钓手仅凭一两根竿子很难搞定。于是,大约在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一些厂家研究出一种可以伸长的钓竿来对付这种钓场,这种产品就是上面说的“祖母竿”。不过还是把话说回来,虽然“祖母竿”能够伸长和缩短,但总得有个限度,它提供的变化长度为半米多一点。在使用“祖母竿”时需要注意两点:将竿拉出后(ZOOMOUT状态),抛投时一定要小心,切忌用力;中鱼后如果需要将竿拉出,一定要让竿头和浮球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假如抽出的ZOOM位(抽出的竿节长度)为0.6米,那竿头到浮球的距离至少也要有0.8米,否则竿头极容易断裂。


    钓竿的保养问题就不细说了,无非是使用后要及时擦洗、修补。只有一点提醒您注意:不宜把钓竿长时间放在高温或温差较大的地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汽车后备箱),热胀冷缩会造成竿体及镀漆发生化学反应,缩短钓竿寿命。


    接下来该说绕线轮了吧?实不相瞒,不要说读者老爷您,就是在下对此也是十分头疼,单单一系列的英文代号就能把人折磨得痛不欲生,可为了方便购买和顺便显示一下在下的权威,这些七扭八扭的英文还真是不得不用。所以还是请您擦上一点清凉油,继续读下去吧。


    上期咱们提到过一些绕线轮的知识,绕线轮主要分三种:可调节阻力轮(DRAG)、手控轮(LB)、LBD轮(LB+DRAR),其中可调节阻力轮又分为重型DRAG和轻型DRAG,上次也说过目前的LBD轮市场占有率不是很高,它自身也因为技术上的原因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因此略去不表。单说DRAG轮和LB轮。


    根据出线调节器位置的不同,DRAG轮有前、后之分。其中调节器在后面的为早期设计,在制动力上很难有精确的调校,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加上长相比较丑陋,多不为大众消费者接受。大多数的绕线轮设计生产厂家都把注意力放在调节器在前的轮上,因此在它的身上经常会有新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出现。无论出线调节器的位置在前还是在后,它们都遵循着一个原理:当绕线轮受到超过设定的拉力时,就开始自动放线。这种设计对付那些游泳速度快且中钩后只会转头就跑的家伙非常合适,但遇到那些一有风吹草动就往礁石里钻的,麻烦可就大了。原因在于这种绕线轮的反应速度比较慢,往往要等到鱼加速后才能有所察觉,此时再做行动,恐怕多数情况下已错过时机了。于是就有了LB轮。


    现在看来,LB轮似乎是专为矶钓设计的。遇到上面提到的情况,只要将LB轮锁死,再将放线装置由ON改为OFF,绕线轮即由单向放线变为可逆转出线的状态,钓手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针对办法。虽然使用LB轮需要一定的技巧,但要想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这种轮还是首选。


    无论是DRAG轮还是LB轮,至今都没有解决一个问题:钓手必须要分出最有力的一只手去掌控绕线轮,只能用剩下的另一只手持竿。一旦遇到大物,恐怕一个不留神就被它钻个空子逃命去了。因此,许多业者一直在研制开发只用一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336 粤通管BBS【2009】第175号 穗公网监备案证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粤第735号粤网文[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奇闻趣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