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责任和正义感的人有何现实意义

你的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我们,至少是我,没有经过一个个的调查研究,没有做统计。不过就我的认知,你说的有这些心理的人,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产生这些心理的原因。不会是一样的。而且我相信:知道自己做错了,不该做,且做的没有意义,还坚持做的人,不多,甚至极少到近乎没有。在这极少数的人里,还有患强迫症的病人。——这些认识是建立在我对人类社会、人性的了解认识之上的。我的这些认识你可能很难接受,但是我还是不想迎合你说违心话。

我的意思是说,你说的“有这些怪癖”的人,“有可能”是作为外人的我们看问题角度偏差,了解的事情的面不够,对事件进行善意或是恶意的形容、解释不一致……而得出来的。真正纯粹的坏人,少,且一般都是有自己的理由的。

我承认,会有人能拿出很多“实例”,否定我的正确性。但是我知道那可能是因为这些反驳我的人无知。他/她(们)拿出的实例,录音录像、人证物证、犯人口供,(1)要么是刑讯逼供得来的,要么是犯人们由于什么原因故意编造的。还有可能是某些人凭想象、“推理”,甚至是杜撰、错误剪接,得出来的。——总之是假的。(2)如果是真的,一般也会有各种各样存在的理由,就是自己觉得自己是对的才做的。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社会、我们的国家还远不美满,还需要时日才可能美满。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这个故事很有趣,很吸引人,相信很多小朋友都曾经看过。我利用暑假反复读了好多次,从中受到很大的教育。朋友,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从中参透到什么道理吗?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做人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正义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具有正义感的人,会锄强扶弱,打抱不平。在朋友被欺负时,大胆站出来帮助朋友,这就是正义的表现。正义的反面就是邪恶。“邪”这个字在人的眼里就是坏,或比坏更坏一些。邪就等于黑暗势力,例如:强盗,恶霸。 正义的人终究会有好的结果,所谓“邪不能胜正”就是这个道理。在《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这个故事中,马奇娜就是正义的代表。

她是阿里巴巴哥哥家聪明、美丽而又勇敢的佣人,她用她的聪明才智打败了邪恶势力——四十大盗。四十大盗在与马奇娜的多次较量中屡屡失败。四十大盗头目先派人假扮游客混进村子暗中查出阿里巴巴的家,然后在阿里巴巴家门上做标记,企图晚上夜深人静时来加害阿里巴巴一家。他们这一阴谋诡计被聪明的马奇娜识破了,她在黑夜来临前把强盗留下的标记全擦掉,四十大盗来到发现没有了标记,只好无奈地回去了。四十大盗头目并没有罢休,他亲自领假扮成卖油的商人,把强盗们装在油罐里混进阿里巴巴家,这次还是被美丽的马奇娜识破了,她勇敢地用烧滚热的油倒进油罐里罐里把强盗都烫死了。

最后一次,强盗头目假扮商人在阿里巴巴家投宿,想借机杀害阿里巴巴。这次还是被勇敢的马奇娜识破了。在强盗头目和阿里巴巴在喝酒时,马奇娜假装表演跳舞,强盗头领一不留神就被马奇娜用刀刺死了。马奇娜为正义而战,阿里巴巴一家都很喜欢她。后来,她嫁给了阿里巴巴的侄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可以说一个人丢弃了正义,走向邪恶,就等于失去了灵魂,失去了人性,就等于行尸走肉,那些恶霸也该醒醒了!他们利用别人的的善良逍遥法外,为所欲为,真是可恶!可憎!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让我更甚了解人性的真、善、美、恶。但愿每个人都是正义之士,这样,世界才会更加和平。

4月28日,全省第五届优秀公诉人比赛落下帷幕,叶县人民检察院青年检察官崔晓鹏荣获全省优秀公诉人称号。虽止步于十佳,但这样的荣誉对于这位年轻的检察官而言,已是不易。

4月29日一早,崔晓鹏准时出现在自己的办公室,当领导和同事纷纷为他道喜时,这个腼腆的大男孩羞涩地笑了。

“通过比赛,让我看到了跟那些老公诉人的差距。”提及这次比赛,崔晓鹏收获颇多。在和身边的同事聊天中,他没有提及备考时的艰辛,而是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考试学习到兄弟检察单位的先进工作经验。

两年前,就像所有的青年检察官一样,刚刚走进检察队伍的崔晓鹏心中也曾经充满期待和迷茫。

人生总是充满了意外和惊喜,上大学时,自己填报志愿时随手勾选的“服从调剂”,让他从一个自己都记不得的专业调到了法学。直到期末考试刑法挂科,崔晓鹏才终于惊醒:法学是一个严肃的学科,你怎么对待他,他就怎么对待你。勤往图书馆跑的崔晓鹏终于发现了法学的乐趣:我们如何用法律去均衡利益,又如何用法律去定纷止争?我们如何立法才能实现公平正义?又如何司法才能实现法治目的?这些理性的思考让他的眼睛中多了几分睿智,少了几分张扬。

大二那年崔晓鹏参加了校辩论队,他惊奇地发现,凭借着对法律的理解,几乎所有需要明辨是非的问题都可以从法学的理论中寻求答案。他开始逐渐地像一个法律人一样去思考,法治的信仰在他的心中萌芽。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法律人。

2011年,崔晓鹏参加了全省检察机关统一招录考试,以笔试面试双第一的优异成绩通过了这次招考,来到了叶县人民检察院。

“法律人知道得再多都不算多。”工作中,大学民法老师的一句话让他时刻保持着法律人的求知态度。上学的时候,法律是无穷无尽的,似乎摸不到,抓不着,但工作中,法律就是眼前的卷宗,是嫌疑人的狡辩,是被害人的意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崔晓鹏用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坚守着做好一个有正义感法律人的初心。

崔晓鹏善于在枯燥烦琐的工作中找寻工作的乐趣。他不喜欢千篇一律,他不喜欢墨守成规。他希望进步,他热爱学习。在成为一名公诉人后,他更加喜欢钻研,而公诉工作也给了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遇到违背法治本意的案件时,他总喜欢和同事讨论,如果讨论不出个结果,那他自己也非要查个明白。从事公诉工作两年来,他先后撰写十余篇论文并发表在省级期刊上,独力撰写的《对涉及公民人身和财产权利的行政强制措施实施法律监督的实践基础及制度构建》一文,被省检察院立项审核。

这样的工作习惯让他进步很快,他先是参加了2015年9月的全省首届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业务竞赛。一番艰辛努力后,小崔在该竞赛中获得“省级十佳标兵”的荣誉称号。2015年底,他又在全市优秀公诉人比赛中荣获全市“十佳公诉人”的荣誉称号。

2016年4月,省检察院举办全省第五届优秀公诉人比赛,永不止步的小崔再次报名参加。全省公诉人强者如云,小崔这次没能挤入十佳行列,但仍然以第十七名的成绩获得全省优秀公诉人称号。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秉持着对法律的尊重,崔晓鹏正沿着他的成长之路砥砺前行。

(本报记者 何思远 通讯员 郑鹤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