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有人设计出了这样的象棋高手出棋步骤,一方是中象一方是国象。请问真正下起来是中象占优还是国象占优?

中国象棋术语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国象棋术语
象棋术语,又称& 弈语&。是我们在实战对局中或阅读棋谱时,经常遇到的一种专用语。了解象棋中的基本术语并正确的使用会让我们显得更专业,更有内涵,和一些专业人士交流起来也更加方便。
中国象棋术语分类
中国象棋术语局面术语
开局:是指双方按各自的战略思想把棋子布成一定阵势的阶段,通常在10回合之内,但当前棋手门对开局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某些明属于开局的变化已达到前15回合,开局后期和中局前期交织;
:是阵势布列后双方棋子接触,进行扭杀的阶段,介于开局与残局之间;
:是尾声阶段,主要特点是兵力大量消耗,盘上特点从中局大量子力的扭杀转变为少量子力间互动,残局阶段直接性的战斗接触减少,子力的调运最为关键;
先手:开局时红先,对局中的主动者。
后手:开局时黑后,对局中的被动者。
:开局第一着。
:对局中,一方走出出人意料的棋,从而取得战术上的成功,或棋局的主动权。
:当时棋局下必须走的一着或数着,也指正确着法或官着。
:一方弈出着法无全局观念,或进攻不当,防守不力,往往导致局势不利或失败。
均势:双方局势均衡、兵力相等。
:在双方纠缠阶段,一方组织子力对另一方产生一个战术打击并且此打击直接获胜的过程,入局可能是连杀,也可能只是小兵开始渡河,但必须是能产生胜利的过程。
优势:一方兵力多于另一方,或掌握了棋局的主动,明显好走。
:一方多子占优,局势大局已定,胜利在望的一方称胜势。
中国象棋术语棋盘术语
:将帅活动区域棋盘的“米字格”,当对方棋子逼近时,通常要转为防守;
中线:棋盘中第五条直线,五(5)代表中路;
:中线左右的四、六(4、6)路,属于攻防要道;
:棋盘的一、九(1、9)路纵线;
: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五条横线;
():双方从下向上数第四条横线,兵(卒)的初始位置所在横线;
: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三条横线,九宫的最高位置;
:双方从下向上数第二条横线;
:双方最低的一条横线;
:一方的棋子(一般指车、炮)在己方河界上。
:一方的棋子在对方河界上称骑河。
中国象棋术语行动术语
将:称将军、照将等,攻击敌方帅(将)。
:亦称双照将,一方走动棋子后由两个字力同时攻击对方帅(将)。三照将同理。
(解将):对于将军采取反击、躲避、防卫的办法。
:照将无法应将称将死。
:走棋一方无棋可走,称困毙。
杀:走子企图下一步将军,将死对方者,称杀着,简称“杀”。
捉:走子后造成下一着吃掉对方某个无根子。
打:将、杀、捉等攻击手段统称打。
兑:走子与同等子互换吃者,称“兑”。
闲:不属于打的棋,统称闲。
献:凡走子送吃者,谓之“献”。
拦:凡走子拦阻对方子力之左右进退移动者,谓之“拦”。
解杀:凡走子直接化解对方之杀着者,谓之“解杀”,若“解杀”同时给予对方“杀”,则称“解杀还杀”(“解将还将”同理)。
:凡被捉子如有另子保护,可以反吃者,谓之“有根”,否则谓之“无根”。
象棋根:若棋子甲被吃后、棋子乙能在下一步吃回对方同一位置上的棋子,乙就是甲的“根”。甲则称为“有根子”,反之,则叫做“无根子”。
中国象棋术语棋子术语
:位于一路或九路上的车。
肋车:位于四路或六路上的车。
沉底车:车移动到对方底线。
贴身车:贴着将帅的车。
兵(卒)行车:位于兵(卒)林线的车。
花心车:位于九宫中心的车。
高头车:位置高而出路开扬的车。
重线车/同线车:横排无阻隔的两只车。
守丧车:被牵制而动弹不得的车。
:位于己方河头线的车。
骑河车:位于对方河头线的车。
篡位车:“车”置于将帅的原位。
屏风马:指马二进三或马八进七。
边马:位于一路或九路的马。
盘河马:开局时指位于三路或七路己方河头线上的马。
高钓马(侧面虎):位于三路或七路对方卒林线上的马。
钓鱼马:位于三.七(3.7)或七.七(7.7)两点上的马。
卧槽马:位于三.八(3.8)和七.八(7.8)两点上将军的马。
窝心马/归心马:位于九宫中心的马。
连环马:两马互为根,互相保护。
穿宫马:马从九宫的一边跳到九宫的另一边;开局泛指飞象后马由底线穿过九宫中路到士角位。
反宫马:以双正马士角炮为主体的开局阵式,亦称“夹炮屏风”。
士角马/挂角马:位于四.八(4.8)或六.八(6.8)两点上的马。
绊脚马:去路被阻的马。
八角马:指进到对方士角挂角将军,并将对方的将(帅)逼到与“挂角马”成对角位置的马。
边炮:位于一路或九路的炮。
叠炮:炮二进一。
巡河炮:位于己方河头线的炮。
担子炮:又称“肩担炮”,“担竿炮”;指两炮中间有一子(通常为相),互相保护。
空头炮:炮和对方将帅中间没有任何棋子。
窝心炮:位于九宫中心的炮。
沈底炮:炮移动到对方底线。
冷巷炮:位置隐蔽的炮。
中国象棋术语兵专用术语
兵(卒)行车:位于兵(卒)林线的车。
高兵:泛指不低于对方卒(兵)林线的过河兵(卒)。
低兵:泛指低于对方兵行线(卒林线),但还没到底线的的兵(卒)。
底兵,老兵,弱兵:位于对方底线的兵(卒)。
两头蛇:一方把三路兵和七路兵都挺起的阵式。
过河兵:高于己方河界线的兵(卒)。
兄弟兵:双兵(卒)联在一起。
对头兵:双方未过河的兵卒在同一路上向着对方。
花心兵:位于九宫中心的兵(卒)。
咽喉兵:在宫心线上接近九宫的兵(卒)。
小刀剜心:以兵闯入宫心的一种弃子入局着法。
三进兵:兵(卒)类杀法的一种。兵(卒)在接近九宫,以三歩连续进兵(卒)的着法杀棋。
三仙炼丹:在残局中以三兵(卒)破对方士象全(仕相全)的杀法。
太监追皇帝/月下追信:兵(卒)借其他子力连续向对方进行将军,并将死对方。
仙人指路:首着走兵三进一(七进一)的兵类开局方式。
九尾龟/独角兽:首着进边兵的开局,进一路兵(卒)称“独角兽”,进九路兵(卒)称“九尾龟”,
铁兵:在“让双马”对局中的一种特别规则:在受让方走棋时,除将军外,是不能吃让子方未走动过的中兵。
中国象棋术语车专用术语
边车:位于一路或九路上的车。
肋车:位于四路或六路上的车。
沉底车:车移动到对方底线。
贴身车:贴着将帅的车。
高头车:位置高而出路开扬的车。
低头车:“低头车”是通头车的反意词,也叫“暗车”。泛指位置不佳、至少要走一步或多步之后才能投入战斗的车。
重线车/同线车:横排无阻隔的两只车。
守丧车:被牵制而动弹不得的车。
巡河车:位于己方河界线的车。
骑河车:位于对方河界线的车。
篡位车:“车”置于敌方将帅的原位。
花心车:位于九宫中心的车。
双车错:同一方双车在部局范围内交错移动。
二鬼拍门:双车逼近对方九宫的一种战术。
大刀剜心/大胆穿心:以车闯入宫心的一种弃子入局着法。实际上“小刀剜心”只是大刀剜心的局势下把一条“车”换成了“兵(卒)”。
中国象棋术语马专用术语
屏风马:指双马位于原位时,走马二进三及马八进七。
边马:位于一路或九路的马。
盘河马:开局时指位于三路或七路己方河界线上的马。
高钓马(侧面虎):位于三路或七路对方卒林线上的马。
钓鱼马:位于三.七(3.7)或七.七(7.7)两点上的马。
卧槽马:位于三.八(3.8)和七.八(7.8)两点上将军的马,是将军抽车的常见杀着。
窝心马/归心马:位于九宫中心的马。
连环马:两马互为根,互相保护。
穿宫马:马从九宫的一边跳到九宫的另一边;开局泛指飞象后马由底线穿过九宫中路到士角位,又称拐角马。
反宫马:以双正马士角炮为主体的开局阵式,亦称“夹炮屏风”。
士角马/挂角马:位于四·七(4·7)或六·七(6·7)两点上的马。
绊脚马:去路被阻的马。
拔簧马/梭里拔簧:在马后车的配置中,跳马露车的一种战术。
八角马:指进到对方士角挂角将军,并将对方的将(帅)逼到与“挂角马”成对角位置的马。
双马饮泉:双马逼近九宫的一种战术,亦为一著名残局的名称。
中国象棋术语炮专用术语
边炮:位于一路或九路的炮。
叠炮:包2进1守住中卒,下一步再包8平2封红方八路直车。
重炮:两只炮于前后排列威胁将军,使对手之将军设防也不行,不设防也不行。
巡河炮:位于己方河界线的炮。
担子炮:两炮中间有一子(通常为相),互相保护。
辘轳炮:和担子炮相若,都是两炮中间有一子,不过,担子炮是在同一横线上,辘轳炮是在同一直线上。
空头炮/空心炮:炮和对方将帅中间没有任何棋子。
窝心炮:位于九宫中心的炮。
沉底炮:炮移动到对方底线。
冷巷炮:位置隐蔽的炮。
当头炮/立中炮:运炮平中线直指对方阵营。
敛炮/一声雷/兵(卒)底炮:首着炮二平三(2平3)或炮八平七(8平7),通常是对方走仙人指路的应法。
仕角炮:首著炮二平四或炮八平六的布局手法。
过宫炮:首著炮二平六或炮八平四的布局手法。
雷公炮:双炮均处于5路,成双中炮之态。
中国象棋术语士专用术语
羊角士:二士俱支在九宫上角。
中国象棋术语相专用术语
边相(象):处于一、九路(1、9路)的相(象)。
中国象棋术语帅专用术语
山顶帅/山顶公:位于宫顶线的将/帅。
光帅:无守备的将/帅。
剥光猪:一方棋子被吃光,只剩下将/帅而没有其他棋子。
中国象棋术语联合子术语
花士象:士(仕)和象(相)由不同方向支起。
士象全:残局中,一方士(仕)和象(相)均未被吃掉的局面
单缺士:有双象(相)而缺一士(仕)。
单缺相:有双仕(士)而而缺一相(象)。
夹车炮:车炮或车双炮前后互相配合的一种战术。
炮碾丹沙:车炮在底线成将,从而杀去障碍(主要是士象)成杀势。
三进兵:在其它子力的保护下,兵(卒)步步推进将军的进攻方法。
双将:同时有两个组合作出照将,使得对方无法应将,或只有很少选择。
中国象棋术语三方寻路
将死:照将无法应将称将死。
困毙:走棋一方无棋可走,称困毙。
杀:走子企图下一步将军,将死对方者,称杀着,简称“杀”。
捉:走子后造成下一着吃掉对方某个无根子。
打:将、杀、捉等攻击手段统称打。
兑:走子与同等子互换吃者,称“兑”。
闲:不属于打的棋,统称闲。
献:凡走子送吃者,谓之“献”。
拦:凡走子拦阻对方子力之左右进退移动者,谓之“拦”。
中国象棋术语象棋杀招
:泛指炮在马后,以马限制对方将帅的退路,兼以炮向对方叫将。
:一炮从中路牵制对方中士中象,另一炮从底线牵制对方底士底象。
:以炮镇中路限制对方士象的活动,兼以车或兵(卒)守着对方的将(帅)门。
:车炮或车双炮前后互相配合的一种战术。
:车炮在底线成将, 从而杀去障碍(主要是士象)成杀势。
车炮抽杀:泛指炮在车后时,一面跳炮吃子,一面露车叫将,令对方顾此失彼的一种战术。
:车炮或车兵在对方底线逼使对方将帅离开中路的一种战术。
:把三路兵和七路兵挺起的阵式。
:泛指不低于对方卒(兵)林线的兵(卒)。
:泛指低于对方卒(兵)林线的兵(卒)。
底兵/老兵:位于对方底线的兵(卒)。
过河兵:高于己方河头线的兵(卒)。
:双兵(卒)联在一起。
:双方未过河的兵卒在同一路上向着对方。
:位于九宫中心的兵(卒)。
咽喉兵:在宫心线上接近九宫的兵(卒)。
:双车逼近对方九宫的一种战术。
:一士支在九宫上角,一士守在宫心。
:士(仕)和象(相)由不同方向支起。
山顶帅/山顶公:位于宫顶线的将帅。
光帅:无守备的将帅。
======================================================
炮可以隔着己方的将(帅)打击对方将(帅),当己方的[炮]给对方老将架上空头炮的局面下,己方将(帅)可以主动飞将对方将(帅),形成[炮]隔将?(帅)打击对方将(帅)的局面,这样,单炮可以胜单将(帅),注意,将(帅)给己方的[炮]做炮架“飞将”对方将(帅)时为特殊“双将”,名曰“宫廷炮”,这时对方不可以闪[将(帅)]解将。其他情况下此局面,即使有其他的兵种也只能垫子等等其他方式解将,例如吃对方宫廷炮后,炮方要立刻解除将帅照面,否则为输。
(明确了开局炮打马的利弊,解除了单炮不能胜单将(帅)的残局)。
5、王者士  
.人人网.2011[引用日期]
.5068小游戏.2011[引用日期]
.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2011[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中国象棋中为什么一方是将,另一方是帅?
标签:运动户外&棋牌、休闲运动&象棋、围棋
浏览数:393
据我所知帅应该是领导将的,难道设计者将这款游戏的故事背景假想为大将夺帅&&而中间区域又是以楚河汉界相隔&&难道与刘邦项羽有关?那么将和帅是不是代表着这两个人某段时期的身份呢?
关于象棋名称的来源,历来说法很多。有人根据汉代刘向《说苑》里的&燕居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等著述,认为象棋的名称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也有人以晋末北周武帝于天和三年(公元568年)制成的《象经》为据,认为象棋是周武帝宇文邕所发明,等等不一。这些看法,我认为是棋史专家和历史学家所探讨的问题,但对于一般的象棋爱好者来说,则不必下功夫去钻故纸堆去搞什么研究考证。其实,形象地解释什么叫象棋,我认为更有道理,也更有意思。有人曾说:面对棋盘,细看棋子,一边有相,另一边也有象,二字相连,就是相象,再取象字,即为棋名。这种解释似为戏谈,但也不是毫无道理,因为象字在古代有天象、气象、物象、形象、象征等多种含意。所以象棋这个名称中的象字,表示着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驾驭万物表象之意,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综合性的表示。
象棋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了兵战形式,由双方互相攻守,这是古代战斗生活的一种形象反映,也是我国古代兵战和兵种名称所留下的宝贵史料。例如:车、马,就因古人有车战和马战而产生,也可以笼统地说它们代表着古代的骑兵,卒就是步兵,数目为五,可能是因春秋时代战国兵制上有五人为一伍之制,并规定作战时士兵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法令,因而决定了象棋盘上的兵卒有进无退的步法。将(帅),原是古代帝王的代称,将(帅)要亲自冲锋陷阵,担任千军万马的总指挥,这却与象棋中的将(帅)不能出城有些对不上号了,其实这样的规定也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古代帝王居于宫中权力极大,协助他治理天下的官员,如相、士之类,谁敢冒犯帝王呢?谁又愿招来杀身之祸呢?因此,创制和改革象棋的人就不让将(帅)出城了,否则皇帝被人杀来砍去的,实为封建社会伦理上的大不敬。如此,谁还敢下棋?
由于象棋的制作是根据古代兵战的形式演变而成,因此,棋子的设计上还保留了显示武器发展变化的标记,炮和炮的分别,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秦汉时期,象棋只有将、车、马、卒等兵种,到了唐代,象棋中才有了炮这个兵种的出现。据《唐书》记载,那时打仗以机发石为攻城,象棋中也根据这一特点而出现了石炮,到了宋代,出现了用火药制成的火炮,象棋的炮也就改成了炮了。据此,有人认为:炮是象棋中最后出现的一个兵种,这话不无道理。
象棋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至宋代形成定制。别看它只有32个子和64个格子,这其中蕴藏着无尽的机巧和风云变幻,它是我们祖先机敏和智慧的结晶,小小的一副象棋,能使人废寝忘食,能使人为它的风采痴迷一辈子呢。Copyright (C) 2018 TOM.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举报邮箱:jubao@tomonline-inc.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B2-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京ICP证010287号&&&&&京公网安备
&&&&&雷霆万钧测绘资质证书【技术贴】什么叫真正综合三大象棋【新棋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598贴子:
【技术贴】什么叫真正综合三大象棋
中象,国象,,是世界三大象棋,(韩国那个跟中国象棋太过接近,小国的象棋又太接近国际象棋,象棋倒是特殊的,但影响力太小,不算为一类)分别发展了n年。由于这三个象棋影响力不小,很多新棋设计者,都在考虑怎么综合三大象棋。时至今日,很多新棋都声称自己综合了三大象棋,然而,扪心自问,他们真的做到了吗?
中国象棋的特长:中国象棋讲究直线,而且是三大象棋里唯一有地形和专司防御的棋子的棋,也是三大象棋里棋盘最大,不放格子而放点的棋,中国象棋屏弃了斜线进攻棋子,增添了炮这个棋子,事实证明,炮对于中象的贡献不是一点半点,简直是棋子的灵魂,主要原因就是九宫,以及专司防御棋子的存在,中象的各种别腿塞眼,表面上看增加了复杂度,其实是带来了各种多变的战术,这里不再叙述。中象的兵也是很有意思,中间的开放线,让车炮价值得到提升,过河兵在对付九宫内的家伙的时候有天然优势,另外将帅助攻作用比国象还强,由于将帅只能直行,再配合防御子力和九宫,让中象一些特殊的杀法难以复制,楚河汉界的存在,甚至都不需要专门准备升变棋子(兵过河其实等于升变,只是名称不变而已)综上可得:中象=直攻斜防,直线开放的兵阵,炮,攻守分明,九宫,河界,将帅对脸,各种削弱跳跃类棋子的特殊规则。
国际象棋的特长:与中国象棋讲究直线相反,国际象棋一半以上的棋子火力都是斜线。兵阵是封闭的,对于车而言,无法出去,反而是象和后以及无视棋子的马可以出去,国际象棋的理念是全民皆兵,所有棋子都可以直接跟敌人一对一厮杀,但是国际象棋不放炮,原因就是开局的国象那封闭的兵阵,以及密度,使得炮一开局可以拼命抽吃,到残局由于王满盘跑,又没有专司防御棋子给炮发挥,此时炮的威力无限接近于0。国际象棋也是三大棋子里最注重火力的,为此在历史到今天的改革中,还增加了大杀器
皇后,这个棋子好是好,但是,一旦它被兑掉,国际象棋的精彩度也会下降的很厉害,同时它的存在还无法复制到将棋和中象里。国象象命运要好一点,将棋体系还是接受的了它,但是中象并不欢迎它。另外马没有别腿,但是马要攻击的是一个跟它走同样格子的王,所以发挥如何你们都知道的,在这里不多阐述。兵是国象灵魂,但却不是后期主力。由于兵本身的移动并不像过河兵那样子移动,吃子是斜线,后期往往看的是它的升变,而不是靠它去将军,它的升变非常丰富多彩,缺点也很明显,你们有见过实战变车象的吗综上所述,国象=全民皆兵,讲究斜线,斜线开放的兵阵,后,国象象,无别腿马,以及升变兵。
将棋的特长:这里说的将棋指的是本将棋,本将棋之前的将棋顶多是披着升变外衣的国际象棋前身而已。(不是我贬低人,因为之前的将棋跟国际象棋的理念简直一模一样 )本将棋并不讲究什么直线斜线,它全都有,但是本将棋的棋子单独拉出来,战斗力都是不够看的,唯独龙王龙马战斗力还是可以。本将棋有一个难以被复制的规则——持驹打入,这个规则让那些单独战斗力不够看的棋子变废为宝。升变只是锦上添花,有时候升变不是锦上添花,反而是一个选择,比如金将虽然比银将多一个控制点,但是由于直线的尿性,它退回的速度根本就不够快,银将只比金将少一个点,但是它的攻击速度和撤回速度都比金将快的多。而升变上银将变金将,假如你就为这一个火力点去变金将,那我估计你这个金将是不想要了。本将棋没有兵阵可言,步兵全是单兵作战,无法互相支援,这在将棋体系中,反而成了一种特色,正因为有脆弱的步兵,才有了各种切入,长距离棋子虽然有持驹打入存在过的不好,但也不至于低到哪里去。将棋某种意义上也是全民皆兵,还是全民皆(金)综上所述:将棋=全民皆兵,升变,持驹打入,单兵削弱
再说说三者的横向对比,很明显:国象增强火力,将棋弱化火力,中象则是通过削弱王的方式变相强化直线火力,同时增加专司防御棋子来对付这种增强。再细分:国象赢在火力和兵阵,中象赢在九宫河界,日将都不同,首创持驹打入使得它脱胎换骨。
那么问题来了,发明新棋的人都有想过对三大象棋进行融合,结果呢?
爱国者象棋,只是在国象兵阵位置上加了两个炮,不但破坏了美感,炮的存在也只是个鸡肋,开局轰轰轰一下后残局变成送吃也不要的废物,最终被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在中象里引入国象或皇后,引入皇后绝对是玩不了的,这一点毫无疑问,皇后难防,火力又大,将帅禁不起这么大的火力,国象也差不多。由于国象的斜线攻击对于九宫的直线将帅来说过于致命,一下封死一条线,也不好,飞龙象棋做过这方面的挑战,对国象象问题有了改进。至于别的棋引入持驹打入吧,有一个叫什么双狂象棋的做过,你可以想象一下,兵打入到你次底线,然后进一步升级为皇后,请问弱势一方怎么玩?怎么玩?将棋倒是可以跟国象相融,但是皇后的问题还是无法得到解决。
下面盘点历史上出现的号称综合三大象棋的棋(很抱歉,我的棋也是)8 车马象士王士象马车【底线】7 囗▉弓▉囗▉炮▉囗6 兵囗兵囗兵囗兵囗兵 5 囗▉囗▉囗▉囗▉囗4 ▉囗▉囗▉囗▉囗▉3 兵▉兵▉兵▉兵▉兵 2 ▉囗炮囗▉囗弓囗▉1 车马象士王士象马车【底线】王:向八个方向走一格士:向八个方向走一或俩格,到底线升级成“后”后:向八个方向走多格象:向斜前方,斜后方走,到底线升级成“虎”虎:“象”的走法加“王”的走法马:直走两格,横走一格,前方第一格为马脚,到底线升级成“骑”骑:直走两格,横走一格,取消马脚车:前后左右走多格,到底线升级成“龙”龙:“车”的走法加“王”的走法炮:和中国象棋一样,到底线升级成“火”火:将“炮”的走法扩大到前,后,左,右,斜前,斜后,八个方向兵:向前左右走一格,到底线升级成“将”将:走法同“王”弓:斜走一格或直走两格,到底线升级成“弩”弩:向八个方向走两格(不可越子)加“马”的走法(有马脚)名字不祥,发明者为
发明者对自己的棋的评价:特长总结国相:后的强力攻击,王的全盘通行,骑士的灵活中象:炮的特殊吃子方式,兵的过河横走将棋:龙王龙马的强力攻击,棋的升级我对此的评价:很抱歉,没有持驹打入不能称为融合将棋,龙王龙马也不是将棋的特色,升级只是将棋的皮毛。此其一。没有河界九宫,不能称为融合中象,炮在这里没有士相做搭档或对手,面对的还是一个满盘王,毛病跟爱国者象棋一模一样。一句话,这个棋就是一个打着号称综合国象日将中象的噱头,本质上还是国际象棋,顶多是日将前身。
的龙虎象棋,具体规则不再阐述。老林的龙虎象棋,并不能称为融合三大象棋,中象缺了九宫,国象没了兵阵,将棋没了持驹,但是老林的棋其实比较接近了,目前龙虎应该是一种融合了国象,日将前身,中象变体的棋。
最后说说我自己的帝国象棋,也是一样的,没有持驹不能称为融合日将,没有河界九宫不能称为融合中象,也是一个国象和日将前身的混杂体。
至于金骑土的lhxq就更不用说了,随便拼凑一个棋子就号称综合了xx的特长,那抓个炸弹是不是叫综合了军棋的特长??
由此可见目前融合的最好的还是龙虎象棋,只可惜这个融合还是有限的,无法完全融入。至于大擂棋这种吹牛逼的棋还是算了吧,几年不见规则的棋好意思称融合了三大象棋?还有一个吧友
他也号称做出了,不过不知道他的棋是啥样子。在没见到棋本身前不做评价。
由此可见,历史上就没有一个新棋真正综合过中日国三大象棋,最多打了个擦边球,好点的也只是切入了一点,没有切进核心内。不服的可以下面发表意见,我欢迎,目前终极帝国象棋就在做这方面的挑战,目前设计的我还是挺满意,具体问世要过一段时间
@avrital777
我的棋算是国象为主体,加入适量中象(炮,飞将)日将(纯近战棋子圣,龙越过名誉值低的棋子)元素
那么您认为对中象变体 引入国际象棋的象(还是走斜线的格或点 类似龙虎象棋的那种构思) 这个想法成立么
各种杀王新棋里头我就服刚果
刚果象棋?没见过,有规则吗?
组合综合国象和中象,组合里面炮跟国象棋子完美融合。。。
如图,红线为河界,王旁边九格为九宫,也可划上红线(图中没划,借用洲际朋友的图片),王的下面还有一个王,下面是小王,上面的是大王,大王就是国象王,可以出九宫,小王是中象的将帅,不能出九宫,在九宫里面两王可一起行动,也可分开,把对方大小王都杀死才算胜。这样的新组合算融合国象中象吗?这可是有九宫和河界啊。。。
把所有失败案例说完后,不举出几个成功的?
我以前上大学的时候也想过一个综合中象和国象的方案,虽然后来毕业后就没下文了,但原始方案我还一直保存着。今天看到这篇讨论,我发现我的一些思路是各位都没有采用过的,因此斗胆发出来给大家看一下,如果有借鉴的价值更好,如果没有就当娱乐一下了。
我认为要综合中象和国象首先一个绕不开的地方就是“王“的设定,包括其他杀王棋也一样,王的移动能力、移动限制决定了其他棋子的配置是否合理。以中象和国象举例,楼主也提到了,如果王按中象设定,那么国象中的后和象就过于强大而不适合引入。如果王按国象设定,那么中象中的士和炮就注定成为鸡肋,这是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
以我当时想到了引入多王的方法,即把国象的王和中象的将帅同时放到棋盘上,同时把中象的将帅硬性不能出九宫改为软规定,王可以出九宫,但要付出一定代价。当然胜负规则要做一些变化。
我把我当时写的一部分方案发出来,我自己已经没精力完善它了,如果有高人能够借鉴其中部分思路,我也会很欣慰。规则一、棋盘同中象,9×10,有皇城,在中象九宫基础上再增加左右各2格,共11个点位。一、 旗子1. 王1、卫1、士3;兵9;马2、炮2、象4;车2。每方共24个棋子。初始位置如图。二、 输赢与计分1. 对方的王、卫、士位于王城内时,吃掉对方士得1分,吃掉对方卫得2分,吃掉对方的王得3分;对方的王、卫、士位于王城外时,吃掉对方士得2分,吃掉对方后得3分,吃掉对方的王得4分;游戏结束后,得分高者胜,胜者得分减去负者得分为本局胜者最终得分。2. 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游戏结束:(1)一方领先3分;(2)一方的王、卫、士全部死亡;(3)60步内双方都没有吃一个子且没有兵升变;(4)出现循环局面,不变的一方扣2分,游戏结束。三、 行棋与吃棋1. 王:直线、斜线方向走一格,吃子同走子。(同国象王)2. 卫:直线方向走一格,吃子同走子。(同中象将、帅)3. 士:斜线方向走一格,吃子同走子。(同中象士)4. 王、卫、士3种棋子不能相互照面:双方的王不能处在同一直线、斜线上且中间没有其他棋子;双方的卫不能处在同一直线上且中间没有其他棋子;双方的士不能处在同一斜线上且中间没有其他棋子。其他部分很不完善,就不发了,主要是想问下各位对于多王的思路有什么看法
我在考虑引入“公主”,以把皇后的出现时间延后
一夜60回帖,加精
我觉得,国象中后太强使得其他棋子的存在感相对变弱了,特别是兵没升变比中象兵还弱,除了兵阵防守和后期升变就没什么存在感,而升变理论上课选多种棋子,实际上99.9%都会选择升后,又再一次压缩了其他棋子的存在感。我个人建议各位吧友在设计新棋时,不同棋子之间的强度不宜分级太多,不然不可避免会出现弱子存在感变低的问题。如果能设计出较少的强度级别,但同一级别多个棋子相对平衡(如中象的马炮、国象的马象),才是好的设计。
毫不掩饰,我的棋,完美结合中象,国象,将棋,棋组制,chess960,暗棋,韩象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象棋名手出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