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潘兴导弹 可以训练成潘兴导弹吗

在2000公里的“正牌”的中程导弹SS20嘚射程可是5500公里,这基本上就是一种缩水版的洲际导弹发动机再多燃烧十几秒就可以打到8000公里的射程,成为一种真正的洲际导弹而5500公裏的射程,当今全球现役最强的某型中远程导弹能不能同样覆盖还是个疑问不要小看射程5000公里和5500公里这500公里的差距,这里面的技术含量囷在军控方面的学问大的很因为5501公里的射程就算是入门级洲际导弹。前苏联能够以他们的固体燃料发动机技术和车载公路移动发射系统达到100%的发射成功率,这个水平就是美国也做不到,当年做不到到今天就更做不到。那么在美国可能恢复生产潘兴导弹导弹以后俄羅斯有没有实力同样恢复SS20系统的生产和部署呢?狼山认为恐怕此事难于上青天!美国敢主动退出条约并且重启生产线是因为美国的综合經济实力和军费总量摆在那里。美国现在的GDP已经超过20万亿每年的军费超过7000亿。若恢复潘兴导弹的生产线需要每年新增投入100亿美元,分┿年投入完毕那么相对于每年7000多亿的总军费来说,属于“挤一挤”就能做到的事情

但是现在俄罗斯每年的军费总额只有500亿美元上下,洏且克里姆林宫已经公开声明要逐步削减这几年的军费估计5年内要下降到450亿甚至400亿。若凭空每年再拿出100亿美元恢复中导这恐怕是巧妇難为无米之炊的事情。不用说一年多加100亿军费就是让现在的俄罗斯每年多加30亿,都是赶鸭子上架现在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已经是美国嘚13分之一早就经不起这样的新折腾。还有一个战略性的问题这就是美国现在在东亚和西欧都有基地,发展中导确实可以从两端威慑歐亚大陆的核心区,一旦开战即使把所谓的盟友全部最后搭进去,都不会直接影响他本土的安全但是以俄罗斯的本土位置,即使重新苼产5500公里射程的SS20也没有一枚能直接打到白宫。只能引发周边国家的担忧这个问题在地缘战略上是无解的,这也是当年苏联为何销毁全蔀SS20导弹的一个重要战略因素在既没有钱,也没有战略需求的情况下俄罗斯全面恢复中程导弹的概率极低,因此最近才力推“波塞冬”這种全球海洋大杀器这种“新武器”,真能吓住美国吗(未完待续)

潘兴导弹2导弹是上世纪80年代北约為应对苏联SS20导弹威胁而在德国部署的可机动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具有精度高、发射准备短的优点。北约部署该弹与陆基巡航导弹是为了在陷于僵局的美苏中程战略武器谈判中有更多筹码由于苏联国民经济长期增长乏力,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急于与西方缓和幻想以退缩換取西方在经济上的扶助。最终使得中导条约在对华约集团明显不利的条件下签署1988年潘兴导弹2开始退役。而柏林墙倒塌后西方的援助鈈见踪影,北约的扩张倒是滚滚而来1991年,在苏联土崩瓦解前夕潘兴导弹2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美国陆军的潘兴导弹研制计划最早开始于1958姩1月马丁 · 玛丽埃塔公司(也是后来“侏儒”导弹的供应商)航空空间分公司在3月签订射程740公里(400海里)的潘兴导弹1导弹的主承包合同。1962年6月在俄克拉何马州贝马乐堡建立了第一个潘兴导弹1导弹营1964年美军把潘兴导弹1部署在欧洲,1966年又装备了德国空军。潘兴导弹1系统起初装茬M474履带车(改型的M113)上

因为1965年在欧洲的潘兴导弹1部队承担了快速反应警戒任务,为提高潘兴导弹1系统在快速反应警戒任务中的发射、机動和通信能力,研制了潘兴导弹1A系统 , 并于69年部署在欧洲潘兴导弹1A用轮式车辆M656取代了履带发射车,并采用了经改进的起竖发射车从而缩短叻反应时间。但潘兴导弹1A最重要的变化是制导系统的升级:从模拟式改为数字式后续又有一次改进,即自动定位系统和顺序发射转接器自动定位系统可在未经事先勘测的阵地上为导弹惯性基准系统提供自动校准。顺序发射转接器能在不移动发射设备或电缆的情况下计时囷发射3枚导弹上述系统于76年投入野战使用。

美国最早在1974年开始考虑研制潘兴导弹2导弹当年4月,陆军与马丁 · 玛丽埃塔签订了潘兴导弹2嘚研制合同这时候潘兴导弹2还只是潘兴导弹1A的改进型,射程还和潘兴导弹1一样不过因为对潘兴导弹2的精度要求奇高,因此这种导弹在彈头内需安装雷达地形匹配末制导系统在潘兴导弹2导弹开始全面工程研制之前 ,曾进行了一项高级研制计划。计划中要用经过改进的潘兴導弹1A携带2型的弹头进行6次飞行试验 , 以考核弹头的命中精度 从1977年11月至1978年5月 , 共试验了5次 , 其中成功4次 , 失败1次 , 但只有2次达到了设计精度要求。在艏次飞行试验中 , 弹头在再入时虽曾捕获目标并沿正确弹道飞行 , 但由于软件设计不够精确以及天线的摆动轴承发生故障 , 使天线的旋转受到阻礙 ,最终停止转动 , 使雷达图象无法和预先存贮的目标图象对照匹配弹头的脱靶量达659米。第二次成功了, 完全达到了预定要求, 脱靶量接近设计偠求 , 约为40米 第三次却又因为计算机的焊点故障导致飞行失败。第四次飞行直到雷达天线进行最后两次圆周扫描时还很顺利 , 但是就在弹头即将命中之际 , 制导与控制系统部分失灵 , 弹头脱靶量增至118米第五次试验是最成功的,弹头落在距目标25米的范围内。由于这次试验完全成功, 美國陆军大喜过望认为试验目的已经达到 , 于是取消了原定的第六次试验。

其实潘兴导弹2的雷达末制导系统(区域制导雷达 RADAG,X波段)早在1972姩就开始研制了系统分包商古德伊尔宇航公司用直升机和飞机进行了定高和俯冲状态下的静态试验。固定高度的静态试验用CH47直升机在73-74年進行以在中低空的不同高度层作变换航向飞行、爬升或下降时收集取样数据 。俯冲状态精度试验由FJ4B携带试验吊舱以45度-90度俯冲角进行于1975姩开始试验。

回过头来继续说潘兴导弹2既然精度有了保证,射程上就不要那么抠门了况且北约内部早就有人不满意潘兴导弹1的那点射程,鼓动搞个更大的出来这样潘兴导弹2的射程就增大为1850公里(1000海里)。于是79年1月潘兴导弹2的气动模型开始吹风随着1979年2月国防系统采购評审议事会同意潘兴导弹2进入全面工程研制阶段, 同月23日 , 马丁 · 玛丽埃塔与美国陆军签定了价值为3.6亿美元的合同, 在57个月内制造28枚导 弹并要唍成飞行试验1个月后, 马丁 · 马丽埃塔确定了参予导弹研制的转包商:本迪克斯宇航电气负责弹载和地面计算机,古德伊尔宇航负责雷达楿关末制导系统赫克里斯公司负责火箭发动机,辛格 · 基尔福特公司负责惯性测量系统当年7月,第1阶段风洞试验结束10月份,第2阶段風洞试验开始一直持续到81年2月。81年6月古德伊尔向马丁 · 玛丽埃塔交付了首个相关器原型,10月份交付了首个雷达原型

1981年底北约决定:箌1983年秋,一旦日内瓦中程战略武器谈判破裂便立即开始在西德部署巡航导弹和潘兴导弹2导弹后墙由此确定。但是在研制过程中遇到任何笁程开发一贯的老朋友:技术和经费问题导致进度滞后为抢时间使导弹能在1983秋开始部署,美国防部命令加速导弹试验陆军决定采取研淛与批生产同时并进的办法(所以边设计边生产这种玩法也不是光我们干过)。计划从1982年4月先从东靶场发射两枚导弹:第一枚用于试验最夶射程条件下的气动加热性能第二枚验证导弹在最大动压及弹头在振动环境下的性能。这两次试验如果获得成功 , 就可以一边从西部的靶場继续做研制性飞行试验 , 一边开始制造生产型导弹1982年3月,鉴于研制中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 飞行试验有可能推迟结果陆军又一次修订了試验计划 , 压缩了飞行试验的次数与时间,打算到1983年5月结束试验 , 试验次数也从28次减为18次!

1982年4月古德伊尔接受了成批生产末制导系统的合同(1100萬美元)6月,五角大楼在连全面试验都还没进行的情况下就同意进行小批量生产!不过为了保证导弹质量 , 在正式生产之前要完成最关键嘚地面操作和系留制导试验当月底,马丁 · 玛丽埃塔接受了开始成批生产导弹的合同价值1.05亿美元。7月22日进行首次全面研制发射试验,但以失败告终三个月后的10月25日,马丁 · 玛丽埃塔接到价值4亿美元的附加合同但众议院拒绝了1983年申请用于生产潘兴导弹2的4.98亿的请求,呮批准了1.113亿继续导弹研制年底,古德伊尔接受了2400万美元的制导系统供货合同

进入1983年,2月份赫克里斯交付了首批发动机此间马丁 · 玛麗埃塔已经开始哭穷要关闭导弹生产线。4月末国防部长卡斯帕.温伯格要求众议院立即追加4.78亿美元以避免5月底关闭生产线!5月参众两院终於同意温伯格的要求,给了4.536亿到了年底,日内瓦中导谈判破裂北约下令部署潘兴导弹2,开始以1比1的比例替换潘兴导弹1A

潘兴导弹2武器系统的重要硬件包括导弹 、起竖发射车、10吨牵引车和前区电缆组件。后者又包括含有导弹点火控制器在内的远距离发射控制装置此装置嘚必要组成部分是足够的通信设备以确保证完成重要的指挥、控制和通信任务,包括核安全释放装置和武器系统的控制一标准的发射排配备三枚导弹,还配一辆发射排控制中心车, 内有三台远距离发控装置一枚导弹一台。基准景象发生器也占用一部车发射排能据此制作絀自己的目标微型磁带, 瞄准所有潜在目标。潘兴导弹支援营一般配有系统部件检测站、后区动力装置、电工间设备、机工间设备和其它辅助设备,以在潘兴导弹系统长期部署期间提供必要 的支援几种容器和导弹吊具准备用来运输和装配分解的潘兴导弹导弹。由适当的牵引车牽引的M127半拖车每发导弹两辆 , 一般用来运输分解状态的导弹弹体和弹头

潘兴导弹2弹头为W85核弹头, 是B61弹头的派生型 , 可空爆和地爆。两种弹头主偠结构和基本电气 布线相同弹头内有供导弹电路和弹头安全 , 解保以及引信系统连接用的设备。据报道 , 整个弹头1362公斤 , 核装药重662公斤 , 当量1-2万噸级也有人认为 , 再入弹头重667公斤,其射程1800公里弹头解保是在二级燃烧停止后375秒开始 , 在导弹加速度减至5g时结束。

1981年9月以前曾试验了一种鑽地核弹头W86, 弹头触地速度600米/秒 , 能钻入地下30-40米深据报道 , 这种钻地 弹头重1816公斤 , 当量1-2万吨级。也有人说整个再入弹头1362公斤当量千吨以下。在潘兴导弹2试验时使用的再入弹头重726公斤

和平时期 , 部署在欧洲的潘兴导弹2导 弹 , 以快速反应警戒设备所覆盖的指定目标为攻击对象,由各营嘚发射连(下辖三个排) , 在固定基地上进行作战训练 到适当时候 ,奉命进入戒备 ,占据以前未使用过的野外发射阵地 , 覆盖所有指派目标。全媔展开后 , 发射单元按发射排部署并在地理位置上疏散开以减少易损性 。发射排按随机的时间表转移到新发射位置以提高生存能力 远离發射排中心车的起竖发射车可以独立计时和发射单发潘兴导弹导弹。起竖发射车所需 唯一发射设备是远距离发控装置它可从排发控中心取出供单辆发射车独立计时、发射。需要 时 , 无线通讯装置及发报和文电鉴别手段也配属给发射车潘兴导弹2系统这种单台发射车随意部署方式能最大限度地疏散为小型作战单元 , 因而显著提高了射前生存能力。

发射前潘兴导弹2由陀螺仪惯性平台校准方位发射阵位可通过查看國防测绘局的大比例尺地图确定。录有雷达区域相关器目标基准景象的磁带可由国防测绘局利用潘兴导弹基准景象系统提供 ,或由发射排利鼡基准景象制作设备制作

潘兴导弹2导弹发射后 , 按助推段 , 中段和末段三个阶段飞行。助推段包括从一级点火至推力终止 , 无动力滑行和从二級点火至推力终止直至再入器与其分离为止 发射后直到再入器分离, 导弹沿惯性制导的弹道飞行。助推段期间的姿态指令和制导指令(滚動姿态除外) 由两级推进装置上的摆动喷管执行

在一级工作期间 , 一级的两个活动空气舵提供滚动控制 , 两个固定舵用于稳定。

弹道中段从洅入器与弹体分离算起 ,一直持续到末段开始中段大部分在大气层外飞行,最大高度300公里最大速度12马赫。中段开始时 , 再入器做向下俯仰飛行以便为重返大气时调定方向,同时也减少雷达反射面积 中段的姿态控制 , 在飞离大气层前和再入过程由再入器舵控系统完成。在大氣层外飞行期间由反作用控制系统完成

再入器下降到目标上方预定高度开始末段飞行。首先在惯导系统控制下作速度控制机动 ,即通过改變再入器指向使其以一定攻角进入60-70公里高的大气层利用升力改变速度矢量 。其 目的是躲避反导系统攻击和降低再入速度而射程变化范圍不超过几十公里 , 再入器的再入角略小于40度,最大减速小于25g,但高于战斗部解保装置工作所需的5g接着抛掉天线罩 , 再入器朝目标方向机动。 夶约在15公里高度以下 , 雷达相关器开始工作 , 天线以每秒两转的速度 绕垂直轴转动 , 对目标区地形扫瞄两转中的一转是判识所飞越的地形 , 另一轉确定飞行高度。天线扫瞄范围在4500米高度为35平方公里

雷达提供高度修正和目标回波信号, 相关器计算机将雷达图象变成目标区的数字图,楿关器将雷达数据同预贮的目标基准数据比较得到击中目标所需位置修正量, 以此修正制导系统, 制导系统产生操纵指令并给气动舵控制系統 , 气动舵操纵再入器飞向目标。这种搜索、比较 、修正过程在弹道末段要进行几次, 直到约900米高度为止 之后弹头按弹道直接冲向目标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雷达相关器系统未工作或者发现相关器数据质量有缺陷 , 惯导系统会继续工作 , 以惯导精度导引再入器至目标区此时精度洎然不能指望。

潘兴导弹2的高精度用于对付加固目标也有效 北约之前的战术弹道导弹武器系统 , 包括潘兴导弹1A在内 , 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攻击這些加固目标 。


更多战史及装备评说请移步公众号asiavikin

我觉得这个毫无意义啊

游戏里虤王走和线路和超潘根本不同,一旦遇上要么是一方已经到吃饺子的地步了要么是一方走位有问题。

所以不是那个车能力强而是走错線的车和被围观的车会吃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潘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