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请神通的网友帮个忙。山西灵丘机场洛水河是不是有姓来的

资料: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感人故事
&博主按:收录此文,学习其报道一个支教团队的角度和方式,这样的事情在高校很多,但提炼报道还是需要一定的角度。浏览近两年的报纸,通过片段来反映一个团队多年的事迹和工作时,精彩的故事片段是一个比较简便易行也能达到效果的手法。
但也出现了一个问题:是单一的故事凑成一篇文章,还是把精神提炼出来,这就要看报纸采编实力了。一般采编实力强的党报和中央媒体在此方面做的不错,多学习。
中国教育报。
十年支教接力,只为山区孩子
——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感人故事
&&■本报记者&张兴华&通讯员魏海政
&&“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这是山东大学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朴素而又响亮的口号。今天,当山东大学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12名成员来到山西灵丘开展志愿支教服务的时候,虽然支教学校条件依然艰苦,但校园已是一片生机盎然、积极向上的气氛。
&&这一切,都得益于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连续十年坚持不懈的接力奉献。
&&黄土地上的拓荒者
&&1999年,山东大学刘大诚等四名同学作为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同组织的首届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奔赴甘肃、青海等地开展志愿支教服务,拉开了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服务的帷幕。从2000年开始,山东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周飞、孙建德、吕峰、杨凯来到山西灵丘上寨中学开展志愿支教服务,成了这片黄土地上志愿支教服务的拓荒者。
&&支教团的队员们一到上寨中学,就感受到了肩上责任的分量。上寨中学因办学条件差,校舍短缺,师资水平较低,学生生活也非常困难,在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到来之前,很多学生自卑情绪严重,流失率高达6%,教育教学工作步履维艰。
&&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张婷婷的第一堂英语课,是从领着学生读《我很重要》开始的:“我很重要,我对我的学习、未来的生活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像张婷婷这样的支教团成员承担了大量的英语教学工作,在他们的带领下,学生们由以前的怕学英语变为了喜欢英语。
&&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杨文娟在与孩子们长谈之后,让大家写两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和《我为什么上学》,以此了解孩子们真正的“理想”和“上学的原因”。在作文中,孩子们敞开了心扉。初三(11)班的李冬冬在日记中写道:“和支教老师在一起,真是快乐极了!要是一辈子都这样,那该多好啊!”
&&山区孩子经历无数第一次
&&拓荒者的艰辛努力为支教服务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而后来的接力者为支教学校带来了更多的变化和喜讯。
&&2002年,当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刘奇耀和他的“战友”们到达灵丘的时候,山里的老师和孩子像迎接自己的亲人一样迎接他们的到来。
&&在刘奇耀和“战友”们的辛勤组织和带领下,上寨中学成立了学生会,校园文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往日不善言谈的山里孩子开始活跃了,现代校园生活的气息逐渐在这里生根发芽。山里的孩子经历了无数尝试“第一次”的激动时刻:第一次举行了升国旗仪式,第一次走进现代化的微机室,第一次成立合唱团,第一次参加夏令营,第一次组成团队进行拓展训练,第一次走进爱心图书室,第一次建起孩子们自己的学生会、英语角、文学社……在支教团牵线搭桥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如今,上寨中学、洛水河中学、平型关寄宿制学校的孩子们都陆续走出了简陋的校舍,走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
&&每年40支队伍奔向全国
&&十年来,在研究生支教团感人事迹的影响下,山大学生参与支教和支援奉献活动的氛围日益浓厚,发生在山西灵丘大山里一点一滴的细微变化,无不牵挂着所有山大人的心。
&&历届研究生支教团、学生会等十年如一日组织举办以“用奉献燃起青春之火,以爱心点亮希望之灯”为主题的支教论坛,长期宣传支教团的感人事迹,举办爱心募捐活动,号召广大师生为支教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到西部和山东省内欠发达地区开展爱心支教服务,已经成为山大学子社会实践的品牌项目之一。自2007年以来,每年山东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中以支教为主题的就有40支以上,支教服务已遍及贵州、安徽、宁夏、甘肃、山西、陕西、四川、重庆、云南等省市区及山东省内各地。
&&十年支教,十年奉献,十年收获,十年成长。目前,山东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招募组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志愿者精神将让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一如既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西大同灵丘县穷不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