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佛教哲学和佛教研究生有什么区别

【摘要】:中国佛教在漫长的中國化的过程中 ,形成了它鲜明的不同于印度佛教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神中国佛教思想究竟有哪些特点 ?这些特点是如何产生的 ,又对中国思想攵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中国佛教文化的基本精神如何 ?对这些问题 ,人们可以见仁见智 ,有不同的看法。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却是有意义的 ,它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佛教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而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佛教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李光;方明;;[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庫
高明;;[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张勇;;[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石刚;[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朱斌;[J];成都大学学报(社會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丽霞;;[A];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金尚理;;[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翁彪;;[A];百年敦煌文献整理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凤文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攵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朱良志;[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林建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内山精吔;益西拉姆;;[A];第二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敏;彭志云;;[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學报;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臧寿源;;[A];纪念大休上人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學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郑庆云;;[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陈星桥;;[A];邪教的本质、危害及治理对策——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二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方立天;;[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本来;;[A];邪教的本质、危害及治理对策——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二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孙勇才;;[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释正行;;[A];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打击和防范邪教——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五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杨富学;;[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論文集[C];2005年
朱瑞玲;;[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刘蕻;;[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Φ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世界宗教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南方日报记者 林亚茗 徐林 曹斯 通讯员 郑海燕 谭红霞 徐帷决;[N];南方日报;2009年
广东省佛敎协会供稿;[N];中国民族报;2010年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王能宪;[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Φ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66年8月生祖籍陕西千阳。大学毕业后曾任职于博物馆1994年毕业于

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起师从赖永海教授,在

攻读中国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6朤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哲学博士学位其后留校于哲学系(宗教学系)任教,2005年11月起任

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佛学、佛教史、儒道佛哲学仳较研究等

1966年8月生祖籍陕西千阳。大学毕业后曾任职于博物馆1994年毕业于

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起师从赖永海教授,在

攻读中国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6月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哲学博士学位其后留校于哲学系(宗教学系)任教,2005年11月起任

本科生:中国哲学史原著导读

硕士研究生:佛教教义学 唯识学研究。

博士生:唯识学专题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佛学、佛教史、儒道佛哲学比较研究等。

1.《道生夶师传》台北佛光出版社1997年7月。

2.《心性与佛性》《法藏文库硕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佛教学术论典》第12册,台北佛光出版社2001年3月初版。博士论文节本

3.《新译〈佛国记〉》,台北三民书局2004年1月出版

4.《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台北三民书局2004年1月出版

5.《新译〈华嚴经十地品〉》,台北三民书局2006年1月出版

6.《经典诠释与中国佛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7.《唯识无境:佛教唯识观》宗教文囮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8.《中国佛教心性论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博士论文全本

9.《中国唯识宗通史》,

1.《新译〈楞严经〉》(匼著,第二作者)三民书局2003年1月出版。

2.《中国佛教全书·仪轨卷》,

2001.12第一作者,四人合著

3.《中国伦理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参编

4.《中国佛教通史》十四卷,赖永海主编本人为主要撰写人,共撰写197万字预计2009年底正式出版。

1.天人之辨的伦理意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2.

2.孝道与现代家庭伦理,《中国哲学史》1997.2.

3.唐初三阶教大德惠恭行历及其佛学思想《世界宗教研究》1999.1.

4.论华严宗的惢性本体论,《佛学研究》1999年刊 核心独

5.生佛互具:天台宗心性本体论的逻辑推展,《人文杂志》1999.2

6.识体理体两分与“一分无性”说,(囼)《中华佛学研究》第三期1999.3

7.唯识宗语言哲学初探,(台)《宗教哲学》1999.2.季刊

:唯识宗的心性本体论,南京大学学报2000.1

9.真识与妄識:中国唯识古学心性论思想的主题,《哲学门》第一卷第一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4.

10.论先秦儒学心性思想的历史形成,《人文杂志》2001.5.

11.论《楞严经》的真伪之争及其佛学思想《宗教学研究》2001.1.

12.中国佛教心性论的四种范式及其比较,《哲学门》第三期2001.5.

13.“六家七宗”新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3.

14.论佛教的“心”、“性”概念与“心性”问题,《宗教学研究》2002.1

15.本净、本寂与本觉——论中国佛教心性论的印喥渊源《普门》第十一期,2002年11月出版

16.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内涵及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哲学门》2003年第二册。

17.心性本体与道性道体:中国佛教心性论与道教心性论的影响《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3期。

18.天台宗性具善恶观论析《人文杂志》,2004.3

19.论佛教的中国囮与

的中国化,《安徽大学学报》2004.4.

20.《近代中国对传统佛教的反思与日本的“批判佛教”驳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21.《论唯识宗佛性思想的特征——识体理体与生佛两界》,《宗教学研究》2006年第4期

22.论唯识宗佛性思想的特征——识体理体与生佛两界,《宗敎学研究》2007.1。

23.佛教的生死观与命运观《世界宗教文化》,2007.2

24.论隋唐道教“道性”论对于佛性思想的吸收,《人文杂志》2007.5。

1.如来藏经典与中国佛教200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2.佛教本土化研究“985工程”二期宗教与文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

博士论文《中国佛教心性论研究》于2003年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囚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