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词比如SO,but 连词可不可以不用来连接句子,只存在于一个短句里

用户等级:禁止发言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51 小时
金币:13304
<em id="authorposton12-9-7 13:48
查看: 23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Powered by英文句子是否能用And或其他连词开头
作为国人,用英语写作时,我们往往避免不了用And,
But,So等开头写句子。
当下盛行的各种出国考试写作’备考宝典’中,很多’高分能手’们也’教导’大家用’高级词汇(In addition, However,
Consequently)’代替这些家常词汇(And, But, So).
记得在大学英语写作课上,英国教授就指出,不能用And,But,So等连词开头写句子。他给了一个很好地理由:以这类词开头(将要表明的意思与上一句话表达的内容链接起来)的一句话,虽然有完整的意思,但从语法学上来讲,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definition:
A sentence is a group of
words&that&are grammatically
dependent on one another but are not grammatically dependent on any
words outside the
group.)只是一个片段而已。因为并列连词在语法上要依赖其他句子,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对于这样的教导,我一直感到困惑。因为我在阅读英文资料室,时而(经常)碰到句子以And, but, or, for, so,
yet等并列连词开头。直到今天阅读爱华德.强生(Edward &D. Johnson)
先生的著作《优秀英文手册》(The Handbook of Good English) 一书,这个困惑才解开。
在这本著作中他指出:“在一段结构完整的段落中,不管句子时候以连词开头,每句话要表达的意思都应该与上一句的含义连接起来。现今,除了非常正式严肃的写作,以连词开头的句子现在已被接受。
那么,在写作时,我们有没有办法避免以And等并列连词开头的句子呢?Edward
&D. Johnson他老人家似乎给出了一些方案:
1)直接(在前句话打上逗号)讲上一句连接起来,因为居多原因,这样做可能并不合适;2)将这类连词以连接副词或者短语代替(例如,以in
addition 代and, however 代but, alternatively 代 or, consequently 代so
),这样一来,需要在这些副词后加上句号,可能出现过分强调连接部分;3)直接省去连词,这可能会使这句话失去所要表达意思的重要性;4)完全重写(句子)
仔细读读,便知,要想避免这类句子,很难。在某些时候,适当的以And等连词开头写句子,是可以被接受的,这样的句子并非破碎的片段。但是,要记住,有些人还是会限制连词的这种用法;有时也会弄巧成拙,或产生混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浏览的页面不存在
我的图书馆
信息提示:
您要浏览的文章不存在,5秒后将自动跳转到“360doc个人图书馆”的首页,您可以继续浏览其它好文章,也可以&
&当前页面。当前位置:&&&&&&&&&
最新公告:
考研英语翻译备考指南
18:18:18&&
考研英语翻译备考指南:本文笔者就从以下三方面来具体讲述如何攻克这一题型:找准翻译备考的重点、避免翻译练习中的误区以及翻译练习五步走。
考研英语翻译是一种对考生综合语言能力要求较高的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词汇量、语法知识、阅读能力以及汉语表达能力,尤其注重考查考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和短语含义的能力。由此可见,这一题型要求考生不仅要有良好的英语基础,还要有扎实的汉语功底和英译汉的基本技能。本文笔者就从以下三方面来具体讲述如何攻克这一题型:找准翻译备考的重点、避免翻译练习中的误区以及翻译练习五步走。   找准翻译备考的重点   针对考研英语翻译这种较难驾驭的题型,考生在备考时该从何处入手呢?笔者建议考生将备考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如何解读长句、如何把握词汇含义、如何运用翻译技巧准确表述原文。   1. 如何解读长句   解读英语长句经常令很多考生感到头疼,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造成的。英语重&形合&,句中的单词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注重语法形式;而汉语重&意合&,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语法结构相对松散。很多考生在解读英语长句时,难以改变汉语&意合&式思维的影响,认为句子就是单词的排列,认识了单词,就能读懂句子。如果运用这种思维解读英语长句,其结果要么是解读错误,要么是根本读不懂。要克服这一困难,考生就需要把握英语句子&形合&的主要特点。&形合&即形式的逻辑,英语在形式上体现出来的逻辑主要有两种模式:   ① 简单句模式,即&主语+谓语/系动词+宾语/表语的模式。该句型的核心是谓语动词,一个简单句有且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只要能识别动词,就等于识别了简单句。   ② 数个简单句依靠连词连接成长句的模式。   这里的连词包括两类:并列连词(如and、or、but、so等)和连接从句的各类连词。只要能把握住这两个主要模式,解读英语长句就不难了。考生可以首先找出句中有几个谓语动词。如果句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那说明这句话只不过是一个简单句的扩展,之所以显得长,无非是增加了一些作定语、状语或宾语补足语之类的短语。只要能区分这些短语,就能很快找到该简单句的核心结构,从而理清句子的核心意义。如果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语动词,那说明这句话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连接而成的长句,这时就需要找出它们之间的连接点&&连词。找到连词,就可以将长句截分开来。然后根据连词所揭示的逻辑关系将各个简单句的意义串起来,长句的意思就明晰了。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例句:   例:They (指many intellectuals) may teach verywell, and more than earn their salaries, but most ofthem make little or no independent reflections onhuman problems which involve moral judgment. (2006年考研英语翻译第50题)   解析:这句话中出现了四个谓语动词,分别是teach、earn、make和involve,说明这句话包含四个简单句。这四个简单句又分别由and、but和which三个连接词连接起来,只要能解读三个连接词的逻辑意义,整个句子的意思就不难解读。首先来看连词and,这里较难理解的是and之后出现的由more than引导的比较结构,其实这个比较结构中省略了一些成分,完整的表述应该是:&They mayteach very well, and they may teach more than earn theirsalaries&。这样一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明了了,即&知识分子可能教得很好,而且可能不光为了谋生而教书。&再来看由but连接的转折状语从句,这个从句中又包含了一个由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这个定语从句比较简单,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修饰语,置于中心词前翻译即可。整句话可译为:知识分子可能教得很好,而且可能不仅为了谋生而教书,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于涉及道德判断的人类问题几乎或者根本没有进行过独立的思考。   2. 如何把握词汇含义   英汉词汇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于:汉语词汇的含义一般较为固定,而英语词汇大都一词多义,同一单词的含义可能会根据上下文的语境不同而发生变化。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首先要熟悉历年翻译考题中经常出现的一词多义现象;其次要多做练习,训练根据上下文把握词义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根据上下文把握词义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根据词性判断。对于有些词语,词性不同则意义不同,因而可根据上下文判断其词性,进而确定其意义。例如2003年考研英语翻译中出现的&concrete&一词,作名词用时,表示&混凝土&;作形容词用时,则表示&具体的&。   ② 根据搭配判断。这里指通过上下文中与该词意义联系最密切的词来识别该词的具体含义。例如2004年考研英语翻译中出现的&develop the idea&这一搭配,&develop&在这里不能简单地译为&发展&或&培养&了,而是应该根据其宾语&idea&来重新判断其含义,译为&产生&或&形成&。   ③ 根据文章背景判断。如果一个词语按词典中的常用意义翻译出来后,在表达上不符合中文习惯,而根据其所在句的内容也无法确定其意义时,就需要考生参照文章中的其他信息(如文章主题等)来确定其具体词义。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句:   例:Traditionally, legal learning has been viewedin such institutions as the special preserve of lawyers,rather than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intellectual equipment of an educated person. (2007年考研英语翻译第46题)解析:这句话中出现了&intellectual equipment&这一搭配,这时我们就不能把&equipment&机械地译为&设备&了,而是应结合整篇文章的主题来推断其含义。根据文章主题&高校普法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本句中出现的&learning&&intellectual&等词,考生可以推断出&equipment&一词应采用引申译法,译为&能力&。   此外,笔者还要强调一点:考研英语翻译对词汇的考查重点在于词汇的深度,而非词汇的广度。所以笔者建议考生在备考翻译词汇时,不要简单、机械地去记词义,而要真正地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用法。此外,考生还需要熟悉考研英语翻译的词汇考点,尤其要注意以下三个考点:   第一,熟词僻义。考研英语翻译中常常会考查常见词的生僻含义,例如2007年考研英语翻译中出现的&political stories&这一词组,有很多考生想当然地将其译成了&政治故事&。实际上,只要考生根据上下文仔细理解后就会发现,这里的&story&不能翻译为&故事&, 而是上文中出现的&news&一词的同义替换,应翻译为&新闻&。由此可见,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要忽视那些常见词的生僻含义。   第二,专有名词。考研英语翻译常考查考生对一些常见的或约定俗成的专有名词的理解,例如2005年考研英语翻译中考查了专有名词&the Old Continent&,在文中特用来表示&旧的欧洲大陆&。与此类似的一些常见专有名词还包括:Canadian Constitution (加拿大宪法);the New World (美洲大陆);Native American (美洲土著印第安人);the States (美国);the Big Apple (纽约)等。考生在平时备考时,需加强对这些常识词(组)的记忆。   第三,常考难词。一些难词在历年的考研英语试卷中多次出现,例如&intellectual&一词,它在以往的考研英语试卷中出现过至少二十次: 2003年考研英语翻译第62题中考查了&intellectual enquiry&,表示&知识探究&;2006年考研英语翻译中考查了&define him as anintellectual&,表示&知识分子&;2007年考研英语翻译中考查了&intellectual equipment&,表示&知识才能&。对于类似这样反复出现的高频词,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3. 如何运用翻译技巧准确表述原文   有些考生发现,即使已经理解了英文原文,但还是不能用汉语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方面与考生本身的汉语功底有关,但另一方面也由于考生不会灵活地运用翻译技巧。翻译技巧的作用在于定位英汉表达的差异,并解释一些常用的转换原则。考研英语翻译中常涉及翻译技巧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 从句的翻译技巧。考研英语翻译中经常考查从句的翻译,尤其是定语从句的翻译,几乎每年必考,所以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定语从句的一些翻译技巧(包括前置法、后置法和融合法等)。   ② 长短语的翻译技巧。考研英语翻译中经常出现多个短语并列或单个短语构成很长的情况,这时就需要考生根据具体的语境,把短语翻译成汉语短句。   ③ 语序的处理。英语习惯先表态,再说事实;而汉语则习惯先说事实,再表态;所以考生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语序的问题。例如,英语说&Nice to meet you&,而汉语则习惯说&见到你很高兴&。   避免翻译练习中的误区   据笔者观察,考生在平时做翻译练习时存在以下两个误区:   1. 盲目练习   有些考生在备考考研英语翻译时,买了很多模拟题来练习。其实,考生并不需要做太多的模拟题,而应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历年的考研英语翻译真题上。真题是英语专家经过仔细筛选而来的,并经过审题人的层层审查;而模拟题由于出题人的水平参差不齐,所选择的题材和体裁都不一定适合考研英语翻译。而且,考研英语实行这么多年以来,其翻译的选题范围已基本确定,考生只要将这些真题熟练掌握,到真正的考场上时,无论是遇到单词还是长难句,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此,笔者建议考生以历年真题为重点,在熟练把握真题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模拟题练习。   2. &看&翻译   有些考生在做翻译练习时,先看一下英文原文,觉得每一个单词的意思都能理解,然后再对照看一下中文译文,觉得其译文和自己理解的差不多,就认为练习的目的达到了,根本不必真正动手翻译了。但其实事实远非如此。相信大家有过这样的感受:等到了真正的考场上,必须自己动手做翻译时才发现,英文句子中的每个词都认识,其句子意思也大概明白,可就是不能把英语适当地转换成汉语。而之所以会这样,往往是因为考生在平时做练习时只&看&不&做&。   因此,笔者提醒各位考生,翻译是&做&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要真正练习翻译,一定要在不看任何答案提示的前提下,自己动脑动手,把英语翻译成汉语。   翻译练习五步走   笔者建议考生平时采取翻译练习五步走的方法来做翻译训练:即理解、表达、修改、核对和记忆。   1. 理解   正确地理解原文是做好翻译的前提。考生应先略读全文,从整体上对整篇文章的行文结构、主旨大意和基调有个大致的把握;然后再分析所要求翻译的部分,理清句子结构,分析词汇和惯用语,明确句子的整体意思。   2. 表达   用适当的中文把作者的意思再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考生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灵活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使译文准确而通顺。   3. 修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修改的过程和翻译的过程一样重要。考生在将英文原文翻译成中文后,先不要看参考译文,而是自己进行检查和修改,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译文是否完整准确,是否通顺,有无扭曲原文意思,有无错译(如数字、日期等细节信息)和漏译(如插入语)等。考生应对用词进行适当的修改和润色,使译文在忠实原文的情况下,尽量符合中文习惯。   4. 核对   考生修改完自己的译文后,再对照参考译文,分析自己的译文。若自己的译文与参考译文不同,考生要认真核查并找出原因所在。   5. 记忆   对于自己译文中出现的漏译或错译的词,考生要查工具书,确定并记忆其含义。考生还需学习和记忆参考译文中对难点的处理方式。
[&发布:能飞英语网&&&&编辑:能飞英语网&]
能飞英语网欢迎您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能飞视听学习软件
能飞背单词
英语学习方法
英语推荐文章
英语学习工具
版权所有 & . All Rights Reserved.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作连词时,yet和but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最好举例,
云雀你二了271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一、but 用来引出与预期相反的意见,所连接的两个句子的主语可能是同一个人或事物,也可能是不同的人或事物,前后句子的意思顺理成章.* Nearly everybody enters for 'The Nicest Garden Competition' each year,but Joe wins every time.年年几乎大家都报名参加“最佳花园竞赛”,但每次获胜的都是乔.* It's a pleasant dream but everything depends on "if".这倒是个非常令人愉快的梦想,但一切都取决于“如果”.* Sally was amused,but I was very embarrassed.萨莉很开心,但我却很尴尬.二、yet 的含义是:即使作出极端的让步,也不会发生期待的结果,有尽管如此的含义.yet 的特点是——1)词性倾向于副词,常被用作插入语,如:* He worked hard,yet,he failed.他干得很卖力,然而他失败了.2)是一个不太稳定的连词,可以认为它是准连词,在严谨的书面语中 yet 前常用分号与首句隔开,如:* It is well on in May:yet it is almost as cold as midwinter.现在进入5月分已经好长时间了,然而天气还象仲冬一样冷.3)也可以直接用作连词,但被认识是非主流英语,如:* She said she would be late,yet she arrived on time.她说她会迟到,但她却准时到达了.4)前后句子的主语是同一个人或事物,前后意思正好相悖,上面的三个例句就说明了这一点.* 第一句,本来卖力干活应该取得成功,事实上却失败了.* 第二句,进入五月份天气应该转暖.事实上却还象仲冬.* 第三句,自己说会迟到,事实上却是准时到达.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yet引导的是并列句。(主句+主句)but引导的是复合句(主句+从句)He is tired, yet he went on working.He is tired but he went on working.很高兴为你解答!老师祝你学习进步!请及时采纳哦!多谢你的问题!^_^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连接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