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竞赛赛对高数究竟有多大帮助

曾经学数学竞赛的现在都过得如何呢?
来源:互联网
【姊妹问题: 曾经学物理竞赛的现在都过得如何呢? 曾经学化学竞赛的现在都过的如何?】
冬令营银牌小弱一枚。我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现在是个靠数学研究挣饭吃的大学教授。:)不过,我冬令营时的朋友们只有一位和我一样在做数学教授了。当时我们主要有三种出路:大部分跟我一样上了pku数学系,小部分去了对门or pku其他系,最后一小部分去了别的学校。pku数学系的有一小部分无法适应大学生活/游戏上瘾,挂科退学了。其余大部分跟我一样出国读博。我们这群人大多读完了phd,做了码工或者在华尔街挣大钱。剩下最轴最轴的,就是我们俩在苦哈哈做数学教授的了!如今我的华尔街同学工资是我的10倍还多。。。相比其他人,我一路上付出了很多,tenure之前也还要再辛苦好几年,但我仍然感到非常幸福。至于竞赛给我的回忆,大体来说很正面。我现在身边的好朋友大都是冬令营出来的,有共同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一起上p大,一路互相扶持鼓励着读完phd,再一起撑过刚工作的煎熬。我非常感谢冬令营这段经历,不但让我去了dream school p大,给了我美好的四年大学时光,还让我拥有了这些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总之,选冬令营,选p大,你不会后悔的!^_^
X 大附中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中一个实验班教室,里面预备着竞赛党,可以随时课都不上。搞竞赛的人,傍午傍晚带着书单,每每花四十几块钱,买一本竞赛书,——这是十多年前的事,现在因为不保送,每本便宜了不少,——带回教室看着,趁热边做题边休息;倘肯多花几块,便可以买一个好本子,或者一根好中性笔,帮助做题了,如果出到十几块,那就能买一个皮质封皮的笔记本了,但这些学生,多是好好学习的穷鬼,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没想着保送只想混自主的,才踱进学校隔壁的麦当劳里,要酒要菜,随意看几页书。我从十四岁起,便在 X 大附中的实验班里搞竞赛,数学老师说,样子太傻,怕是拿不了国一,就随便搞搞混个省队吧。教室里目标 IMO 的,虽然十分聪明,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手证明已经写在书上的定理,看过证明过程有没有纰漏,又亲看将定理套在习题里,然后放心:在这奇怪氛围下,划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老师又说我搞不了竞赛。幸亏我其他课成绩比数学还烂,没得办法,便改为混个保送就行的一种无聊模式了。我从此便整天的坐在竞赛党专门的教室里,随便做几道题。因为没有什么会的,所以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数学老师是一副凶脸孔,竞赛大神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进来,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孔乙己是没什么能力混保送但成天去竞赛专用教室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眉宇间时常夹些伤痕;一头乱蓬蓬的花白的头发。穿的虽然是阿迪,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换,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定理,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竞赛书封底的“数学达人孔乙己”这半炫耀半嘲讽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教室,所有做题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上周模考是倒一了!”他不回答,自言自语说,“今天搞组合数学,不搞数论。”便排出书和皮质本来。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看了学霸的草稿纸!”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能力……”“什么能力?我前天亲眼见你偷看学霸草稿纸,还看不懂。”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参考不算偷看……参考!……竞赛人的事,能算抄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无穷递降”,什么“夹逼”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教室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高二就搞过一年竞赛,但终于只拿了省三,又不会其他科;于是模考越考越差,弄到将要留级了。幸而高三还能再战,便学人家钞钞书,假装竞赛党。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竞赛题也是再不会做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装逼的事。但他在我们教室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吵闹,虽然间或没有忍住,暂时被数学老师警告,但不出一天,定然道歉,从老师心中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孔乙己做了半道题,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懂数学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去年就拿了个省三?”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轨道杂化之类化学竞赛的东西,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教室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老师是决不责备的。而且老师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高一高二党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也搞竞赛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搞竞赛,……我便考你一考。三角形角平分线分两个小三角形,这两个小三角形的外心距大三角形外心距离相等,怎样证的?”我想,省三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证罢?……我教给你,记着!这道题应该记着。将来考 CMO 的时候,题目类似。”我暗想我和 CMO 等级还很远呢,而且 CMO 也从不考这么简单的平几;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连接角平分线到外接圆的点,证明三个等腰三角形相似后证四点共圆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四点共圆有四样证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笔蘸了墨水,想在他的皮质本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有几回,高一高二党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出不等式做,一人一道。学弟们做完题,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孔乙己。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书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会做的题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书,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学弟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有一天,大约是初试前的两三天,老师正在慢慢的总结,取下粉笔,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作业题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竞赛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没脸来了。”老师说,“哦!”“他总仍旧是抄。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抄到张学霸那里去了。他做的东西,抄得对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检讨,后来是骂,骂了大半节课,丢光了人。”“后来呢?”“后来丢人。”“丢人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放弃竞赛了。”老师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讲他的题。初试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做着题,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学生,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做个图论。”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教室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双破鸿星尔克,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书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做个图论。”老师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题没做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再做罢。这一回是原题,要搞懂。”老师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抄了别人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抄,怎么会丢人不来教室?”孔乙己低声说道,“意外,意,意……”他的眼色,很像恳求老师,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老师都笑了。我带了几张草纸,送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书包里摸出一支中性笔,见他满脸涨红,原来他真的是丢人了。不一会,他说他不会做,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偷偷慢慢走去了。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老师取下粉笔对省队的学生说,“孔乙己还欠十九道题呢!”到第二年冬令营完了,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道题呢!”到来年联赛可是没有说,再到冬令营也没有看见他。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放弃竞赛了。
我貌似是我们高中整个年级数学竞赛的人中,唯一一个在纯数学方面继续工作读博的人了。曾经身边有很多有天赋的人,但是他们要么自我堕落,要么环境所迫,要么被父母老师所逼选了不喜欢的专业,要么人各有志不想学数学了,总之都已经远离数学很久很久了。每每想到此,我就特别感伤。===========日9:31:57(赫尔辛基时间)更新============19世纪德国数学家Carl Gustav Jacobi,在纯数学某些领域有所贡献。Fourier建议,这么聪明的头脑,研究点儿应用数学比如heat flow如何?这引起了Jacobi的不满。他在给Legendre信里,以教训人的口气说,像Fourier那样的人,“应该懂得,”研究数学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人类心智的荣耀。谢谢大家的点赞了。其实很多人研究数学,仅仅是因为自己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近乎恋情似地解决问题的渴望。这也没什么高尚或者高端的。我只是喜欢并且继续做了下去而已。“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做数学的人也没有什么厉害不厉害的。做数学也好,转金融也罢,只要能够快乐地活下去,那就是很好的~~
看着好多国一国二省前几名的同学在回答,我就补上一个正常人的数竞的回忆吧。【前方回忆杀预警】这是我竞赛完写的一篇怀念性的文章:---------------------------------------------------------------------------------------------------------------想要磨篇文章来怀念怀念数竞的过往,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起初仍在初中,正是中考备考最热闹的时候。气氛所染,自己也觉得有必要去做做卷子,便买了套中考数学的真题(不过后来也就刷了两三张)。一见到外省的题目,与安徽难易悬殊;于是便淡定不能,去找老师问个所以。她笑着说:“安徽中考不会那样难的。如果有兴趣,高中是可以参加竞赛的。”因此余下的初中的日子,仍以一种轻松的节奏,在灯影的恍惚中流过。……堪堪已是半载光阴,初中于我,成了公交路过的一站。那时刚刚进入高中的心情,很少有人理解,以至于连我自己也开始忘却。无聊的思索究竟被打破,我开始面对更直接的问题——如何处理掉每天的作业。印象里当时的作业怎么写也写不完,尤其是数学。除了同步作业,还有年级里老师编的小卷子和集体定的《实验班》。我向来讨厌超纲的习题,却不排斥超前的学习;也许实在不耐烦那些考求单调性的技巧,我开始自学导数。很快迎来了第一次月考。考完不久,老师找到我,跟我说了数学竞赛的事。他陈述了得奖的情况,意思大致是,做对几题,会有怎样相应的荣誉。当我听说二试一共四题的时候,便有些跃跃欲试,想看看这些能让人困扰一小时之久的问题,究竟长成何样。于是在他的建议下,我买来一本浙大的《培优教程》来看。然而当时的兴趣在高数上,也未花太多功夫于竞赛中。第一个转折点是竞赛辅导的正式开始。我选择了数学。最开始,是隔壁班老师上的集合。这是国内竞赛书的通病,喜欢把最难的集合放在第一章,以和高考同步;然而这就导致许多人在一开始都是在浪费时间。很快轮到我们老师上函数,总算是把难度降到了高考的水平。那时只上课,不留题,没有人知道自己会在这条路上走多久。下半学期我认识了L同学,跟他一起去参加了一个化学知识竞赛。后来搞大合唱,台下休息时,实在无聊,他便掏出一本《实战演练》跟我一起做。口算函数,口算解三角形,累了就下五子棋。由此颇受激励,回到家也忍不住去刷几题。这个解闷之法,到后来改成了成语接龙和做俯卧撑。寒假里,L自学了递推数列的求法。但我如释重负,冬眠去了。第一次月考后,我突然对排列组合产生了兴趣,便从高考入手,买了本高考的资料来看。之后,又入手了一套华师大的《奥赛教程》,开始知道了柯西、琴生,也了解了单墫、熊斌这一干人的存在。第二个转折点是2012年的暑假。我约L去爬山,他便把他最近看的平面几何展示出来,告诉我世界上有叫做梅涅劳斯和塞瓦的定理。口说何以尽兴,我们于是就地开始证明蝴蝶定理。他使用了几何变换法,而我使用了全等和相似,并扬言以后要用复数去证明。几天后,我和L还有Q同学三人去杭州参加夏令营。那是段快意的时光,无忧无虑,每天只需要去和数学打交道。一坐下来刷几个小时的题,对着一家书店逛个七八遍,洗着衣服感受光、流水和风,不着边际地吹牛,在校门口止步看看老奶奶的推车里多了什么书,把食堂打的饭吃到一粒不剩…在那里,我们接触到了正规的代数和组合理论,遇上贴吧的吧主陈计教授来上课。还有灵机十动的几何大王叶中豪,证明金根大定理的斯里炯…纯粹的日子过的太快。回来后,我开始主攻组合,L开始刷《代数分册》。我始终没有买沈文选编的《分册》,以为它纸张不好,图又难看。高二开始后,竞赛辅导开始变得正规,有了专门的竞赛教室,数学这边也开始布置作业。老师的意思是,高一解决知识问题,高二加大难度;只不过,知识学到高三也不够,至于难度也始终上不去。我们还是相信自己的路。整个高二上学期,我都在看组合,从计数,到组合极值,到存在性问题;几乎消耗了一个学期的数学课。这使得后来去南京听课轻松不少。在南京,遇到了李伟固,任韩和沈文选。人们好像只会以自己认识的人为大神,我们老师跟我们说沈文选有多厉害,其实沈不过也只是个见多识广的人(但编的《奥赛经典》确实名副其实)。寒假里,我开始看图论;以至于大年三十的晚上,仍在寻找欧拉的迹。格尼斯堡的七座桥,哈密顿回路,拉姆塞数,星罗的点间连出纷繁的线,留下不尽的回忆。图论看完,已是雪化之时。至此,组合算是告一段落,我开始主攻几何,度过了一个春天。……前一段暑假开始了。L忽然感叹,觉得时至今日,心态已经变了;以往,什么都不会,看到什么都想去学,都愿意去掌握,而现在只能习惯于用已知去解决已知了。我有同感,但也无可奈何。补课之前,我们再一次去了杭州,参加二试的夏令营,顺便作幽梦重温,感受当日的氛围。在那里,还买了几把扇子,在上面用毛笔画上竞赛的图案,以为祝福之意。回到滁州,便开始补课。公共的补课中止后,便是竞赛的补课。接连不断的做题讲题的日子便到来了。期间,我请了一天假,跟家乡的小伙伴他们玩去了;也许是酒未清醒,结果第二天骑车摔了一下,在家躺了一星期。回校时恰巧遇上别的年级的老师来上数论。……预赛结束后,老师说我考的还不错,希望我继续冲击省一。但是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前面的几届,既有二试里做出两题的成功例子,也有困于难题一题做不出的例子。然而我清楚,这种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受年份影响的。难易的差别,命题的范围,可能就直接注定了命运的轨道。夏季轻轻流逝。中秋抽空回到了家乡。从家乡回来后,便开始了竞赛的复习。我开始刷那本《考前辅导》,还买了本《中等数学》的合刊。许多人除了《中等数学》,还买了浙大出的模拟题,难度颇大,但我想买却不得,所以只好专心刷手头的资料,有空就复习或补缺二试的知识。我向来凭感觉使用时间,这次却制定了详细的日程表。尤其对之前不熟的复数、解几、多项式等模块,下了狠功夫。物竞的结果出来后,我们的压力更大了,心里也一度慌乱;好在很快平息,沉于做题之中。眼看倒数日的数字逐渐减少。炮姐第二季完结。最后的最后,轮到我们上场。我第一次跟这么多人一起来合肥。我没有考过合肥一中,也没来过这里的夏令营。我始终在忙自己的,然而这次,必须是集体行动。那天我心情还是相当放松的。晚上,我们去吃了无国界的拉面,买了彩蝶酥,绕着科大的边上边走边吹牛。联赛考完后,我虽说做出两题,心里还是不舒服,因为毕竟不知正误。我也没去对答案,我不习惯考后对照。当成绩初稿出来之后,得知我是二等奖,我仿佛大脑被抽空一般,不知道说些什么。问题出在组合题上。我使用了调整法,而答案是不等式估计法。但我坚信解法没有问题。后来我们年级主任托人让这方面的权威苏淳教授帮忙看看,他也认为没有问题,甚至比标答的要简单。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心,决意去合肥讨分。又一次踏上去合肥的旅程,只不过这次只有我一个学生。在合肥,一切仿佛都十分顺利,遇到的人都乐意帮忙;我也一度相信,我的四十分是加定了。但是回到滁州,第二天晚上,老师就喊我去办公室。这时我已经知道结果了。老师说明原委,说专家们就我这个解法讨论了不少,认为交去中国数学会复审时,未必能通过,于是就不给加分了。我很不解,至今不知道解法有何种问题。老师讲,也许是我不能去努力调整自己以适应考试的要求。去合肥的时候,他们都劝我,如果加不了分,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毕竟题目都“调整”出来了。我感到有些好笑,他们应该不知道调整法是个什么意思。之后,我虽然仍旧去学校,但内心里就跟死了差不多。周围人也很愤慨,纷纷谴责那些教授。我们班主任宣布我们班级竞赛的最终成绩时,我感到一阵血液倒流,感到世界已然坍塌。竞赛后,我一直状态不好,到现在也没恢复完全。我学会了苟且度日,我学会了忘却梦想。我学会了去做我以前所鄙视的人。去年的今天,我尚是一腔热血。今年的今天,已在为取得以前能使自己沮丧几天的名次感到庆幸。但现在一想,这样的结果,不能全怪那些教授,我自己责任也很大。事关信仰,不能如此。前两天,还和
躺在实验的教学楼,吐槽竞赛里的旧事。想来真是一场梦幻。这就是年轻的梦。会实现的。趁我对这些梦还有念想的时候。---------------------------------------------------------------------------------------------------------------后来呢,我高中的末尾基本上是这样了,平时的学业成绩,始终没有恢复到联赛前的水准。受到这些压力的影响,高考时心态又慌张,又把最擅长的数学考砸了,弄了个不及格。之后的暑假,很难熬。但是这又如何呢?我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回到原题:我现在大一,数学系在读,很快乐。
Mather King:
翻了一下六年前的CMO名单。一等奖42个,至少有13个现在还在做纯数,至少有5个现在还在做统计、计算。当然也有废了的。二等奖认识的不多,不过也看到了六七个现在还在做纯数的。高中里十几个数学竞赛党,没一个进省队的。现在还有七八个在做数学相关,其中三个在做纯数。我还在一个奇怪的地方搞概率,也算混的不坏吧。
小萌霜心看到这个问题,就excited的喵~!占坑晚上来回♂答的喵~!……………………这里素萌萌哒分割线酱的喵…………………………米娜桑对不起的说~小萌现在才想到这个问题&.&好桑心的说&&霜心呢,曾经两次参加CMO,也就是数学冬令营,保送P大~O(∩_∩)O~并且参加了一次IMO获得了萌萌哒IMO金奖的喵~我萌身边呢,也有很多CMO、JXD、IMO的大神的说,其实说实话嘛,集训队的孩纸萌和我们国家队的,并没有神马本质差别的说~我萌今年是大四,现在正是offer季的说&&出国的竞赛党们都陆陆续续的收到了各种offer啦,集训队的那些学霸们都收到了各种牛校的offer、霜心好羡慕好羡慕的喵~!~O(∩_∩)O~当然像包括霜心在内的一部分学渣呢&&都选择了保研,保研以后的大四生活各种轻松各种有爱嗯~各种活♂动各种游♂戏玩的不亦乐乎233333^.^在这中间就有择了自己的二次元圈子有一番成就的知乎大v ↖(^ω^)↗对于专业呢,我学的是基础数学,这一届的话、基础数学和概率统计方向的学竞赛的比较多的呢~总之学竞赛的孩纸萌目前都还算不错,还没有听到神马失学的消息的说~wwwwwwwみんな、一緒に頑張りましょう~ !=3=
在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诸如“想像四维流形”之类的天赋后,悲伤的转行做金融了。
说起来惭愧,就我个人而言,最能从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快乐的一段时光竟然要回溯到高中学习数学竞赛的时期。那时也没有什么别的想法,不是为了拿奖保送,也不是为了加分,就是单纯的觉得有意思,所以学起来也不需要什么动力,因为本身就能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那么三,四个月的时光,完全翘掉学校的课,每天睡到8点然后背书包晃晃悠悠去学校专门给数学竞赛学生开的教室自习,后来干脆连学校也不去直接去家旁边的大学自习室。那时候看着周围高三的同学每天6点多就要起床,而自己能睡到8点感觉学竞赛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生活了——而现在8点之前起床的日子寥寥无己,常常睡到9点还不够。
当然也有可能是那个时候如果不学习数学竞赛就要学我厌恶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所以相比之下会给我一种我特喜欢数学的错觉。
但是自从大学进入数学系之后,貌似学习数学的乐趣一去不复返。
个人感觉数学系本科生的课程更倾向于培养对抽象思维和新概念的接受速度和应用,缺少了与实际的联系,大一刚上来的数学分析完全不知所云,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高等代数也只是一味的刷习题,更别提后来的抽象代数了,至今我仍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要把这门课做为必修课。
这种情况直到大三修了概率论和统计推断两门课才稍稍有点改善,这也是为什么我后来选择现在的导师的原因。我觉得理想的顺序应该先修些实际应用的课程再去修基础课,带着目的的主动学习和被动式的接受知识,无论是从动力还是记忆的深度来说真的完全不一样——至今我仍能记得统计里的区间估计假设检验,但是抽象代数里的群环域什么乱起八糟打的完全忘得一干二净。
大一最开始的时候还能兴致勃勃的讨论数学分析书后习题,到后来就渐渐失去了兴致。大一结束时四个室友有两个转去了电子系。从内心深处而言自己很羡慕那些发自内心喜欢数学并且有天赋的人,因为能找到一件喜欢的事做一辈子。我自叹不如,只能默默地转行做应用,也不算是完全背叛了最初的梦想吧。
不过我始终认为数学是最具广度深度的一个学科,如果现在强制要求我未来五十年只能做一件事,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做数学方面的研究——因为我实在想不出能有其他什么事业能让我持续性的从事五十年而仍旧不是特别厌恶,仍旧能从中得到微薄的成就感。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可惜的是现在社会变化太快,我的欲望又太多,想做的事太多,真的沉不下心几十年只做一件事,人生苦短,想要多做几件事。
读博之后情况倒是有很大改善,导师虽然有时push的狠,但是却不会限制自己的小方向,所以现在的方向完全是自己选择的,是自己比较喜欢的东西。
学习的过程,看书的过程是比较喜欢的,因为接受新知识得到的乐趣总是要比自己模仿别人得到的乐趣多——我始终坚信人生来就是有着对新事物的好奇的。人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得到快乐,从这一点来说,科研本身正是对科研最大的奖励,正如教育本身正是对教育最大的奖励一样。
现在我对科研工作的理解是如果只是想做一名合格科研工作者,在大学里混个教授每年发2篇SCI,这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不需要什么天赋,掌握了方法再加上一点点勤奋就够了——确实有很多人就是这么做的,而且这种生活也比公司清闲。但是如果想做出很牛逼的成果,要么需要很好的机遇,要么需要很高的天赋。
从古到今很厉害的数学家不仅有惊人的天赋,而且他们勤奋的程度也是无与伦比的,就是我的导师也经常下班之后仍然在办公室呆到7,8点。可惜人们往往过于关注他们的天赋而忽略了他们的勤奋。
所以我通常不愿意用天才这样的字眼来赞美别人——这会下意识的让人忽略对方的勤奋——我觉得这是很不公平的。
数学界的个人英雄主义也一去不返,一个年轻的数学家仅凭灵感做出跨时代的伟大的数学成果再也不可能,不仅是数学界,现在社会的趋势都是如此。个人的侠客主义早已被团队合作的力量所取代;当年那种求知的感情,似乎再也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
但我还是愿意相信对于有些东西而言,弄清这个东西也许没有用,但是如果我们能弄清,那么肯定不能容忍不设法弄清。
“美丽有两种,一是深刻又动人的方程,一是你泛着倦意淡淡的笑容”
美丽是我们的数学家英雄们永恒的追求。
现在在拍电影,寂寞无聊的时候就在片场拿个八十块的照度计测光,然后口算开平方接着一除,得出光圈值和别人用三千多的世光(Sekonic)测光表测得一样,深藏功与名。---------小学希望杯中学CMO三等奖后来去新加坡 SMO(Singapore Math Olympiad) senior Bronze和 Open Bronze基本上就是对圈外人听上去很屌,但圈内人都觉得渣渣的奖
数学和计算机一等奖 现在做机器学习,感觉貌似是一条明路的样子。
还好呗…姑且还在做着数学…读着phd憧憬着tenure…其实到phd这个层次竞赛党身份的影响已经很弱了,个人觉得竞赛首先是培养对数学兴趣和提供一些基本训练的方式,其次是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手段,至于对后继的数学学习有多大帮助其实没那么重要
看到这个问题。。。怒答!作为数学组很长一段时间唯一一只妹子,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好多话想要说啊。。!正好借这里回忆一下我的数竞经历。我清楚的记得,那是2011年的秋天,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坚定地在老师发的小纸条上写下了数学两个字,从此开始了一段充满狗血的与数学的悲剧恋爱生活。那时进数学组之前我们进行了一场类似数学水平的测试,本萌的成绩被老师表扬了啊。。!表扬了啊。。!扬了啊。。!了啊。。!啊。。!蓝后,我就开始被数学组的大神们狂虐。举个栗子。往往老师在黑板上写一道题,大神们拿起笔就写出来了,本萌等老师讲完了还要反应半天,还是不懂。。。那是数学组还是有除了我之外的妹子的,于是我不耻下问(误)地去请教妹子们,收到了无数鄙视的眼神,仿佛再说,这你丫都不会。。?我的七彩琉璃少女心啊摔!再蓝后,我们迎来了第一次数竞的初赛。初赛很难,我只是努力做出了会做的题目,不会做的题目直接放弃了,甚至没有去仔细阅读。于是我成了我们班少数几个进了复赛的人,也是唯一一只妹子。虽然老师对我评价很高,但我自己很清楚自己的真正实力的,能进复赛只是运气,而非真的有那个能力。之后的一个月,我真的很努力了,真的努力做题刷题看书了,但我依然只拿到了二等奖。数学老师告诉我,女生有省二的话,几乎已经可以保证上科大了。但我不甘心。虽然我知道,自己的智商想要拿到省一,几乎是没有可能的事情。之后的一年,我成为了数学组唯二的女生。自己略微孤僻的性格,让我每次上课都是独自一人,除了问问题,几乎不怎么与班上同学交流。然后又是一年的初赛,考完我就知道自己考的很差。果然,我甚至都没有进复赛。老师用他的名额带我进了复赛,那之前,他和我谈了很久。谈话的内容我已经不太记得了,那天和我选择数学竞赛的那天很像,也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去杭州集训,复赛,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再一次的省二,得知成绩的时候,我甚至是释然的。终于告别持续两年多,占据了我大半高中生涯的数学竞赛了。再然后,自招,高考,去复旦学临床医学,下定决心此生不会在选择任何和数学有关的专业,工作等。只是,那两个秋日的阳光,总是时不时在我的心中浮现出来,或许,一辈子都忘不掉。对了,我高数是A。
国集+走向imo留解答的路过.....=_=目前看高中数学竞赛对大学帮助真的不是很大(也许是刚开始的缘故)被各路大神吊打中也看到好多imo金牌前辈也被吊打安心了_(:з」∠)_
农村,高中靠自学获得省二等奖,大学化学专业。现在做数学教辅编辑。
我是河南人,高考的竞争压力自然不用多说,在2008年就已经突破了100万人。因此在我们学校,班上学习比较好的人统统都在搞竞赛,对自己智商较有自信的一般都醉心于数学、物理竞赛,觉得智商一般但是有点关系门路的一般都是生物竞赛和青年科技竞赛。满打满算我一共上了半个学期的高中,其它时间都在搞竞赛,学了数学,物理,计算机,化学四门竞赛,现在分别说说感想吧。A:数学。我属于从小学三年级就接受数奥培训的那种。从9岁开始,晚上9点前从来没有回家过,总是奔波于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小学拿了市一保送初中,初中拿了省一保送高中,直到高中……第一次数学竞赛我拿了0分!!光荣的0分!!隔壁有个哥们儿居然拿了81分(满分100),真是把我惊呆了有木有!!第一次产生了从智商上被人完全碾压的屈辱感。学数学的日子真的很苦很苦,高一暑假和高二暑假分别在开封和武汉各培训了两个月,平时完全不上课,总是呆在我们教学楼五楼的一些空教室里不停地刷题刷卷子,经常因为状态不好做出0分这样屈辱的成绩。相比学竞赛的苦,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竞赛的腐败。我是2007年参加的数学竞赛考试,在全国统一题目的情况下,河南省的分数线傲视群雄,甚至高过某些省一倍有余。我没有考上一等奖,我们学校一些公认很强的人也没有考上一等奖,而文科班居然考上了两个一等奖。据内部消息,我们学校的一些老师很早就知道了竞赛的题目和答案,在参加竞赛的前一天晚上(所有选手都住在一个宾馆里)秘密的将一些人聚集在一起分发了答案。B: 物理。物理竞赛真的属于竞赛鄙视链的顶端,名额少不说,学的东西还巨难,而且还要考实验。别的不说,光相对论都能把人彻底绕晕。我学了半年物理竞赛,只考了省二,犹记决赛之时只有大题没有选择题,我愣是一道题都没写出来,每道题后面写了若干废话期望可以蒙混过关……C: 化学。化学竞赛背的内容稍多,对智商的要求没有数学和物理高,我大概一共背了几个星期,过了初赛,复赛由于实在没自信就没去考试了。D: 计算机竞赛。个人认为计算机竞赛也是极度依赖智商的,不过比数学物理还是要简单一些。我一共学了半年的计算机竞赛,靠狗运混了个省一(还记得当年我是河南省第五,哈哈),省队一共有4个名额我没有选上,以后就再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算法了。现在偶尔去网上刷一刷当年的题目,都已经有一种沉沉的吃力感,仿佛这个东西离我越来越远了。咳咳,说了好多废话,楼主问的貌似是”现在在干嘛“对吧?嗨,我当年有了保送资格之后报名了某top4大学的计算机系,但当offer出来之后,我却头脑发热,突然又不想学计算机想学生物了!!!真是现在流的泪就是当初选专业时候脑子进的水啊!!!!于是我推掉了offer,另去了一所不怎么好的985大学的生物系。后面呐,大学几年基本荒废疯狂打游戏,趁着生物系保研容易的东风保研本校,一年半以后实在混不下去了主动退学,然后进入某“亚洲第一”高校读水master,权衡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国工作,将要入职某FMCG管培生。
小学数学竞赛省一等奖,大一上高数还不是挂科了……
兴趣这种东西如果不加以维持的话会慢慢冲淡的,也有很多在后来才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如果只是一般参加过数学竞赛的学生过拿过一些奖的最后选择数学系的也不多吧,数学系的学生选择纯数学方向的也很少的。另一方面,如果说高考后的专业选择有相当多的学生考虑到兴趣,那么本科毕业后的选择就不得不考虑生计了。纯数学方向不仅很难做出成果,短期回报也是很低的。
我是曾经学数学竞赛的女生,父亲是数学老师,在HNSDFZ理科实验班就读。数学竞赛学了两年后转为高考。并没有获奖。但在自主招生中凭借数学科目巨大优势拿到SJTU自主招生40分加分。顺利通过高考前往交大。选了英语系。现在翻译硕士在读。曾因数学非常痛苦,也非常幸福。觉得能拥有非常好的数学思维,即使不在相关领域工作,也能明显感受到数学带来的裨益。
初中数学竞赛,高中物理竞赛。不算好不算差,拿了省的一等和二等。现在在学金融,副业写书。其实很多人都跟我一样,现在从事的和高中初中学的完全不一样。而且大多数人在后来就把当年学的知识忘记了,我就是。现在让我做三角函数我都得反应老半天。但竞赛的日子还是有好处。比如多少学会了应对压力,和附带的一点理性思维。所以依旧感谢那些日子。
就这么献出了我的知乎第二答....小学数学竞赛,初中数学竞赛,高中数学竞赛大学专业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不知道题主“过得如何”是啥意思.....是在问过得开不开心吗?挺开心的学数学最大的好处就是,“反正这么多题我都不会做,别的东西都不会也无所谓吧”心态特别好
区奖无数上海一等奖全国二三等奖都得过。高数就没超过80分。何来天才一说?现在就是一喷子,仅此而已。你问我过得怎么样?当然很幸福,不过这和数学竞赛好像没什么关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竞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