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养成洗屁屁才大便的习惯对孩子有什么害处吗

十天内免登录
>>宝宝每一次大便后都需要用温水洗屁屁吗
宝宝每一次大便后都需要用温水洗屁屁吗
当时年龄:
请问宝宝每一次大便后都需要用温水洗屁屁吗?有人说需要每次都洗,也有人说洗的太勤的话把皮肤自身的脂质保护层洗坏了,到底应该怎么办?
你好,如果宝宝大便是正常的,没有腹泻时,不建议每次都要用温水冲洗,过于用温水刺激,使局部皮肤过于潮湿,更不利于小屁屁的皮肤,每1-2天洗一次即可,如果宝宝有腹泻时,建议经常冲洗,并擦干涂油。
我觉得不必要这么仔细,这样孩子以后到了幼儿园以后怎么办,现在好多孩子为什么上了幼儿园后容易生病,还是养得太精贵了,卫生习惯当然要从小养成,不过大人有每次大便都用水洗的吗,每次用奶瓶消毒的宝宝,你不信去问下,身体基本都是不好的
我觉得不必要这么仔细,这样孩子以后到了以后怎么办,现在好多孩子为什么上了幼儿园后容易生病,还是养得太精贵了,卫生习惯当然要从小养成,不过大人有每次大便都用水洗的吗,每次用奶瓶消毒的宝宝,你不信去问下,身体基本都是不好的
每次都洗!用温热的水给宝宝洗干净.宝宝每天只拉一次到两次,我觉得洗一洗很舒服,不会有残留物
婴儿的皮肤十分娇嫩,被含有酸碱性的大小便刺激后,容易引起红臀,如果大便污染尿道口,还会发生尿路感染。因此,婴儿大便后应及时洗清小屁股,更换尿布。  洗小屁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洗屁股用的水温要适宜,一般在36-37摄氏度左右,大人先用手试一试,不能有烫手的感觉。   2、要采用质地柔软的小毛巾或纱布洗屁股,每次洗后要搓洗干净,并放在阳光下晾晒。   3、洗时要从上向下洗,就是先洗尿道处,再洗肛门周围,以防止肛门部位的细菌污染尿道口。这对女孩子尤为重要,因为女性的尿道口离肛门近,更容易感染。  几种洗屁股的姿势:   1、床边洗:在冬季,婴儿常常被包裹得很严实,在更换尿布洗屁股时要注意保...
婴儿的皮肤十分娇嫩,被含有酸碱性的大小便刺激后,容易引起红臀,如果大便污染尿道口,还会发生尿路感染。因此,后应及时洗清小屁股,更换尿布。  洗小屁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洗屁股用的水温要适宜,一般在36-37摄氏度左右,大人先用手试一试,不能有烫手的感觉。   2、要采用质地柔软的小毛巾或纱布洗屁股,每次洗后要搓洗干净,并放在阳光下晾晒。   3、洗时要从上向下洗,就是先洗尿道处,再洗肛门周围,以防止肛门部位的细菌污染尿道口。这对女孩子尤为重要,因为女性的尿道口离肛门近,更容易感染。  几种洗屁股的姿势:   1、床边洗:在冬季,婴儿常常被包裹得很严实,在更换尿布洗屁股时要注意保暖。上身用小被子盖好,动作要轻、快,用左手提起婴儿两条腿,小盆置于小屁股下,右手用小毛巾从上往下洗净,再擦干。  2、“把尿式”洗:四、五个月后的婴儿最好有两个大人配合进行,一人将孩子抱成“把尿式”姿势,另一人蹲在孩子的对面,从上往下洗。   3、孩子蹲式洗:比较大、已会走路的孩子可采用这种方法,只需一个大人完成。大人坐在小凳上,两腿分开,让孩子蹲在大人的两腿之间,两只小手放在大人的左腿上,水盆放在孩子屁股下,由前向后洗。  每次洗完屁股后,要注意检查尿道口,会阴部和肛门周围,如发现有发红,发炎等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   注意:不能用洗脸水和洗脚水洗屁股,以免感染。
如果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就洗。
没有满意答案?看看相关问答
加入宝宝同龄圈,与宝妈宝爸交流孕育话题
没有合适您的话题?加入同龄圈与千万妈妈交流吧!
宝宝生日或预产期:
妈妈关注的知识
宝妈们看的最多的问题
孕育周刊(每一周适合您的孕育知识)
0-1岁是宝宝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这个阶段每周都有不同的变化和需求。新手父母只有学习和掌握 该阶段的养育知识,才能更好的陪伴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宝宝生日或预产期:
<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selected="selected"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29日30日31日
问答难题榜,是高手就来挑战!
网友帮助了他人
用合作号登录:
5分钟测评,了解宝宝的测全面的发展情况
已有400万摇篮妈妈为宝宝做过测评
宝宝生日: <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selected="selected"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option value="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29日30日31日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http://adpub.yaolan.com/afp/door/;ap=598;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http://adpub.yaolan.com/afp/door/;ap=653;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http://adpub.yaolan.com/afp/door/;ap=674;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SCRIPT&
宝宝每一次大便后都需要用温水洗屁屁吗
北京世纪摇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京ICP证010534号
客服信箱: & 电话:
立即扫描二维码关注摇篮网微信
立即扫描二维码关注摇篮网论坛宝宝每次大小便以后该不该洗屁屁_请问各位有经验的妈妈,新生儿_宝宝树
宝宝每次大小便以后该不该洗屁屁
请问各位有经验的妈妈,新生儿每次大小便以后,该不该洗屁屁,老一辈的说,不能洗,洗多了,以后走路。皮肤疼。我个人觉得现在为了卫生,应该洗,请问,你们是怎么带孩子的?
不能每次洗,屁股那么嫩,我们一天洗一次,其他时候拉了用湿巾擦干净
大便都用湿巾沾温水擦拭,不然弄不干净啊
谢谢,那洗澡呢?一天几次?
回复 &孕期用户15-06-30 16:31:13发表的
不能每次洗,屁股那么嫩,我们一天洗一次,其他时候拉了用湿巾擦干净
擦了肯定比没擦好啊,要不然屁股容易湿疹的
我们是早晚洗一次屁股,洗澡一次,每次大便后用湿纸巾沾上温水擦干净
我们每天擦四五次 洗澡一次 早上还起来洗脸洗屁屁 平时尿尿拉便便就擦一下或者用湿巾
每次大便后都洗。不然多脏
小便不洗大便要洗的
一天一次啊
回复 &树友15-06-30 16:49:31发表的
谢谢,那洗澡呢?一天几次?
每天早上洗脸洗屁股,然后拉粑粑了就用湿巾擦干净,下午洗一次澡
回复 &树友15-06-30 16:49:31发表的
谢谢,那洗澡呢?一天几次?
宝宝每次大小便以后该不该洗屁屁相关的更多内容: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帖子]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需要账号和密码的外链可能是钓鱼网站,为了您的账号和财产安全,请勿提供任何有效信息!
宝宝树孕育宝宝大便时哭个不停,给他洗屁屁就发现一块肉球,后来才知都是婆婆害的宝宝大便时哭个不停,给他洗屁屁就发现一块肉球,后来才知都是婆婆害的孕妇指南百家号宝宝大便时哭个不停,给他洗屁屁就发现一块肉球,后来才知都是婆婆害的我有一个同事是第一胎,她的宝宝刚出生三天,她的婆婆就开始给孩子把尿,说要从小给他养成不尿床的好习惯,从不不给宝宝用尿不湿。同事虽然总是跟婆婆说不能这样,但固执的婆婆总说她的几个孩子就是这样养大的,也没事,轮到这孩子就这么矫情啊!同事拗不过婆婆,只是尽可能少的让婆婆接触孩子。可是也没多大用处。在孩子两个月大的时候,同事的婆婆因为有事不在家,家里就剩下同事跟宝宝两个人了。在宝宝大便的时候,宝宝大哭,等宝宝拉完,同事抱起宝宝来洗屁股的时候,她摸到了宝宝的屁眼上突出来一块东西,她马上把宝宝反过 来看,看见跟宝宝大便一同出来的还有一块红红的跟球一样的肉,顿时傻眼了。同事立马带着宝宝上医院了。在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宝宝是重度脱肛,可以做手术治疗,好的快一点,也可以回去用药加疗养,会好的慢一些。医生还严肃警告同事,这么小的孩子不能把尿。宝宝会脱肛是因为宝宝太小了,肛门局部发育不全,支持直肠的组织较弱,过早地把尿孩子一旦哭闹咳嗽就会引起脱肛。如果脱出的直肠黏膜不能及时回纳,那么局部就会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充血,水肿,溃疡,出血。脱出的直肠黏膜难以复位,还会发生坏死和腐烂。 把尿易导致婴儿脱肛  育儿专家认为给婴儿把尿并不是一件好事。把尿既不利于婴儿髋关节的发育,也容易造成婴儿脱肛、肛裂等现象。1岁半左右的孩子就逐渐有自主排尿意识了,到时因势利导很容易形成排尿习惯,戒掉尿布。有人担心尿布使用时间长,可能影响孩子的生育能力,其实国外已经使用了几十年,也未发现这种现象。  老一辈的观点认为,孩子越早把尿越好,可以从小培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小时候不把尿,长大了老尿床。但是从医学角度来讲,人之所以可以自主排尿,是因为膀胱寄存的尿液满了,就会发出需要排尿的信号,信号到达,括约肌放松,完成一次排尿。  婴儿的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而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之一,所以,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控制排尿排便的。1岁前,与其说把尿是训练孩子,还不如说是训练家长找到孩子比较容易排尿的时间,比如吃奶后5--15分钟,宝宝睡醒后。  1岁前把尿会导致宝宝不能自主排尿  失败的排尿训练在1岁前有很多,后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据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据“把尿”这个动作来反射性排尿,而不是生理性的需求了。比如经常听到家长抱怨说,孩子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泡尿才能接着睡,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为憋尿而哭闹。  太早把尿,可能造成脱肛,肛裂,尿频。太早把尿,不仅能帮孩子更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反而危害很多。  婴儿把尿,会导致成年痔疮  对1岁以下的孩子进行把尿训练,加上自身控制肛门括约肌的韧带相对松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肠黏膜经肛门突出的现象,俗称就是脱肛。脱肛又会造成婴儿排便时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费力程度,这又容易引发肛裂。中国人痔疮发病率高,与婴儿期把尿把便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如果家长频繁地给孩子把尿,会让孩子对大人的指令产生条件反射尿尿,非膀胱充盈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频。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孕妇指南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孕妇常识、孕妇知识育儿知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预防儿童春季疾病基础三步  春季温暖多雨,空气湿润,细菌容易繁殖,再加上幼儿年龄小,抵抗力弱,极易患感冒、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流脑、腮腺炎等疾病。因此,家长应根据春季的自然特点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一、强身健体提高宝宝免疫力  让幼儿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增加心功能,提高免疫力,多吃含碘食物如海带、海鱼等。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摄入,蔬菜和粗粮摄入量偏少是诱发某些皮肤疾病的重要因素。故家长要配合幼儿园采用多渠道,纠正幼儿偏食与挑食,增强幼儿体质,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幼儿每日充足的睡眠。  二、搞好室内外卫生保持空气流通  坚持湿性扫地,防止灰尘飞扬。经常开门、开窗、勤晒衣服、被褥、玩具等。室内外可用食醋熏蒸,防止微生物滋长。避免带儿童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如超市、市场、影院等,不带孩子到病人家串门。  三、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  做到不随地吐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换衣等。幼儿每日清晨刷牙后用盐开水漱喉,保持口腔清洁。按期进行各种预防接种,增强幼儿的免疫力。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宝宝腹泻,一定要及时就医,按医生的处方给宝宝吃药
  初春5种传染病“青睐”宝宝  初春之际,天气日渐转暖,此时人们的外出活动逐渐频繁,这些室外活动的增加也往往让身体免疫系统尚弱的宝宝们更容易染上各种传染病,为此特别提醒父母们:冬去春来,应格外注意预防以下5种宝宝常见的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多见于冬、春两季,发病时宝宝双侧腮腺肿胀,可伴有发烧、头痛、厌食等其他症状,严重者并发脑膜炎、睾丸炎、胰腺炎等。  流行性感冒:多发于冬末春初之时,患病宝宝可有高烧、嗓子干痒、眼睛结膜充血、头痛、周身疼痛以及剧烈咳嗽等临床表现,严重时还会出现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般从11月或者12月开始出现,3~4月为高峰期,初期如同上呼吸道感染一样,随后患儿可能突然高烧,皮肤迅速出现瘀点、瘀斑,继而神志恍惚、抽风、昏迷等。  麻疹:好发于冬、春两季,宝宝一般在发烧的第3至4天,从耳后开始出现皮疹,逐渐波及全身,融合成片,可以合并肺炎、喉炎甚至造成对心脏、大脑的损害。  水痘:一般多见于1~5月,该病潜伏期为两周左右,患病宝宝可有发烧、头疼,身上和头部出现皮疹,进一步就会发展成为水泡一样晶莹剔透的疱疹,容易被碰破,随后结痂、脱落。
  7个坏习惯让你没吃糖也长龋齿  没吃糖却长了龋齿,早晚刷牙,牙齿仍会发黄,不知不觉牙齿就出了问题。近日,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为大家总结了几个经常被忽视的伤牙习惯。  1.喝止咳糖浆不漱口。众所周知,糖会引起龋齿,但大家通常都会忽略一些“隐形”的糖。止咳药大多数含糖,服止咳糖浆、咽喉含片后,一定要刷牙或漱口。  2.冷热交替。热的食物和生冷食物会刺激牙龈,引起牙痛。尤其是有些人习惯嚼冰,刺激牙龈的同时,还会磨损牙齿,甚至使牙齿断裂。  3.睡前喝奶。很多妈妈会在睡前给宝宝喝些果汁、牛奶等,殊不知,这样很伤宝宝的牙齿。  4.用牙齿开东西。用牙齿开瓶盖或塑料包装虽然很方便,但牙齿会产生裂纹,同时还会接触包装上的细菌。  5.磨牙。压力大等会引起睡觉时磨牙,使牙齿严重受损。磨牙的习惯很难控制,在白天避免吃生硬的食物可以减轻疼痛和磨牙造成的损害。  6.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往往会带来过量的糖和酸,导致蛀牙。另外,吃零食时口腔分泌的唾液较少,食物更容易残留在牙齿上。尤其是淀粉类食物,如薯片。吃完最好用牙线清洁齿缝中的食物残渣,以减少对牙齿的损害。  7.常喝咖啡、酒。咖啡和葡萄酒会使牙齿变黄,其中的酸还会使牙齿更容易被染色、
  【健康宝宝】春天心情好有助孩子长得更高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也是孩子运动锻炼、生长发育的好时节。那么,家长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长高呢?专家表示,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生长发育异常,最好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来排除一些疾病;二来能够尽早干预。如果孩子的身高在两岁时还赶不上正常值,将来追上的可能性也不大。   “3岁看大”有一定道理   孩子到底能长多高呢?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张知新教授表示,遗传是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生长速率、性发育启动时间和速度、骨骼的成熟、牙齿的发育等均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对于孩子成人后的最终身高,遗传因素最多占70%;另外30%与环境因素相关。   张知新介绍说,医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遗传靶身高,就是说孩子的身高从遗传来看,大致在这个范围:   男孩遗传靶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6(单位:厘米)   女孩遗传靶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5(单位:厘米)   刚刚出生的婴儿身高多在50厘米左右。影响新生儿身高的不仅有遗传因素,还有母体的营养状况、宫内环境和胎盘因素等。如果孩子出生时身高低于正常范围的最低值,70%的孩子可以在两岁时追赶到正常范围;还有30%的孩子追不到正常值,他们将来的身高基本上也追不到正常值,“因为你蹿个儿的时候,别的孩子也在蹿。”张知新说,“3岁看大”对于身高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压力过大影响孩子长高   怎么才能让孩子长得更高呢?张知新提出了五点建议:   首先,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好好睡觉。“长个儿”离不开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是“脉冲性”分泌,夜间分泌多,白天分泌少。孩子晚上睡好了,生长激素分泌多,个儿也能多长点。白天补觉不会让生长激素多分泌,所以一定要晚上睡足。“最好21时30分就上床睡觉,22时进入深睡眠。”   第二,家长要让孩子多运动,多参加室外活动。阳光能够促进身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第三,家长要给孩子保证均衡的营养。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家长给孩子吃得太油腻,导致孩子体重超重,有可能导致孩子性腺发育提前,影响最终身高。饮食上尽量保证孩子每天喝500毫升的牛奶,多吃些瘦肉。   第四,要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给孩子减压。研究表明,压力大、长期抑郁等都会影响长个儿;而愉快的心情有助于生长。   第五,避开有污染的环境。研究表明,雌激素、类雌激素等对孩子的最终身高都会有所影响。   两岁内每月量次身高   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都存在周期性。总体来说,两岁内和青春期是增长最快的两个阶段。   张知新建议,孩子两岁之内,家长每个月应该给孩子量一次身高。孩子出生后一年内身高平均长25厘米,每个月的变化很大;1岁到2岁会长10至12厘米。两岁之后,孩子身高增长进入平台期,每年长5至7厘米,家长每年给孩子量一次身高就可以。女孩子在8至9岁进入青春期,男孩子在9至10岁进入青春期,这一阶段家长可以每半年给孩子测一次身高。整个青春期,女孩平均长高25厘米,男孩长高28厘米。   现在有些学龄前的孩子身高“特别高”。张知新说,孩子长得太高了,家长也要适当关注,因为有些孩子属于性腺提前发育,这样的孩子相当于“蹿个儿”提前了,长得比别人早,但最终身高很有可能不高,出现“高小孩、矮大人”的情况。目前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孩子具体情况适当进行干预,尽量使孩子的最终身高比较理想。
  欢迎大家加入宝宝馆,QQ群号,进行宝宝早教交流哦!
  春季宝宝护理全攻略  春天的气候乍暖还寒,变化无常,家长应在穿衣、饮食、皮肤护理与常见疾病防治等方面加以注意,助宝宝健康换季。  1、“春捂”要适度  老话说春天要“捂”,这个“捂”是个相对的概念,应当根据室外温度来增减衣服,所以春天宝宝不是穿得越暖和越好。早春气候反复无常,宝宝皮肤的毛孔张开,如不注意保暖,风寒和致病物质得以侵犯宝宝的肌体,容易发生感冒。但是,宝宝活动后容易出汗,如孩子穿着或包裹过多,散汗后更易遭受风寒。  春天宝宝的衣服要注意防风御寒,宜宽松舒展、柔软保暖。宝宝衣服不可骤减,一定要注意随着气温变化加减衣服。春季宝宝在户外的活动量加大,活动中穿得过多容易出汗,一遇冷风会导致感冒,因此,外出活动时着衣以进行一般活动不出汗为标准。如果宝宝面色潮红、手脚心都很热且出汗、手舞足蹈地哭闹,就要考虑是否该给宝宝减衣物;相反如果宝宝手脚心发凉,除了疾病状态外,就要给宝宝增加衣物了。衣服的颜色以淡雅为好。尿布应用干净清洁的旧棉布在尿布外层包垫,以免影响透气、散热,引发婴儿尿布疹。  2、清淡饮食、营养全面  因为春天气温回暖、热空气会使人有燥热的火气,宝宝的身体对气候的感觉反应尤为敏感,所以春天宝宝护理首先要注意饮食宜清淡;但是,春天宝宝护理做到饮食清淡的同时,也要注意宝宝营养的全面,因为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正是孩子长个的好时候。由于冬春季蔬菜以大棚种植为主,营养要大打折扣,且新鲜水果品种相对较少,孩子此时容易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因此,春天更要注意宝宝的营养及膳食平衡。  小婴儿提倡母乳喂养,随着婴幼儿月龄的增长要适时适量地添加辅食以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较大的宝宝食物应多样化,除了要注意适当补充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外,要经常给孩子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菠菜、白菜、油菜、莴笋、绿豆芽等,补充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另外,还要注意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在饮食上应给宝宝多选用豆制品、鱼虾、芝麻和海产品等含钙量高的食物。为了保证钙营养的吸收,除了增加宝宝户外活动的时间外,还要给宝宝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如蛋、奶、动物肝、海产品等。  3、居室要通风  整个冬季,多数妈妈害怕孩子被冷风吹着而整天紧闭门窗,造成室内新鲜空气不足;冬去春来,室内灰尘及致病物质也随着气候的变暖而滋生。这样,势必会造成使宝宝抵抗能力减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家有宝宝应注意常开窗子,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让宝宝呼吸新鲜空气。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房间内及宝宝生活用品的清洁,不要让宝宝在尘土飞扬的场所出入和玩耍,避免接触扬尘、花粉等过敏因子,以避免湿疹的发生。  4、做好皮肤护理  春天保持宝宝皮肤的滋润和营养是不可缺少的,妈妈每天都要给宝宝的小脸以及全身涂上一层婴儿专用的润肤霜。为了避免花粉、细菌对宝宝皮肤的侵扰,爸爸妈妈要做重点防护。  宝宝的脸部在春天最容易受到风沙、花粉和阳光的侵袭,从而引发皮肤干燥、过敏等一系列症状。因此,宝宝晒太阳要在30分钟之内。不能让阳光直射在宝宝身上,也不能晒太久。晒太阳最好是在上午10点到11点之间,时间最好在30分钟之内,晒完后多给宝宝喝水、擦点润肤露。  宝宝的皮肤一般都很敏感,春天正是百花盛开的时节,带宝宝出去玩尽量避开有花粉等过敏源的地方。尤其是过敏体质的宝宝更要注意这一点。  宝宝的屁屁经常接触粪便、尿液,而且不易“通风”,春天里容易细菌繁殖,引起湿疹等皮肤病。因此尿布要换得特别勤快,平常最好每隔1小时察看一下孩子的尿布,保持宝宝的屁股干净。  婴幼儿的皮肤与成人不同,生理和功能也有差别,皮肤的呼吸代谢作用比较强,体内的水分及热量蒸发散失比成人快,易出汗,保温差,皮肤角质层菲薄、娇嫩,自我保护能力差,春季要注意保暖,皮肤的清洁宜用水洗不要用肥皂,保护皮肤,减少刺激。  5、注意防病保健  春天乍暖还寒的天气考验着宝宝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春季也是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感冒、水痘、白喉、麻疹、猩红热多种小儿疾病的流行季节,因此,婴幼儿春季防病保健很重要。  春季气候干燥多风,应保护好婴幼儿的口腔、鼻腔的湿润清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在每次喂奶的间隔时间应喂些温开水,以达到清洁口腔,补充水分的作用,鼻腔有分泌物时,应即时用棉签蘸点苏打水清洗干净。  春风轻拂,使人皮肤腠理逐渐舒展,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流入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种镇静、催眠的作用,使身体困乏、昏沉欲睡。家长不要让宝宝看电视或玩游戏耗到太晚,早一点给他洗漱,躺在床上讲个小故事。春天早睡早起有助于宝宝保持体质健康,抵御疾病。  6、进行户外锻炼  宝宝经过漫长的冬天,太阳照射不多,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降到最低。春归大地,阳光和煦,正是户外活动的大好时节,可带着宝宝接受日光浴、空气浴。多做户外活动可增强宝宝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在天气晴和时应抱孩子到户外活动,使大腿、两臂、臀部、面部适量的接触阳光的照射,促进钙的吸收,维持血中钙、磷的平衡,减少佝偻病的发生。  春天春光明媚、风和日丽,带宝宝去踏青赏花、登山戏水、放风筝、荡秋千、做游戏,尽情的玩耍可令宝宝精神愉快,气血流畅,有利于春阳之气的生发,促使一身之阳气活活泼泼地运行,有利于宝宝的健康发育。另外,要注意不带宝宝去人多空气混浊的地方。
  便便是宝宝健康“哑语”  当我们还怀念着酸梅粉、回力鞋、《黑猫警长》、《家有仙妻》、《婉君》的时候,时光已悄然把我们带入另一个世界:一群期待科学喂养宝宝的菜鸟妈妈,一方面享受着初为人母的兴奋和喜悦,一方面努力寻找适合宝宝的世间上最美好的东东。  菜鸟妈妈们关键时刻要hold住哦!时报财富健康“菜鸟妈妈育儿堂”栏目将同“菜妈”们一起提出问题,找到方法,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成长。如遇疑难杂症大家无法解决时,时报邀请的权威专家们会及时给我们出谋划策,答疑解惑。  “我家宝宝接连几天拉的都是水,听说拉久了还会脱水消瘦。孩子本来就不胖,这样下去还了得?!唉,真是愁死我了。”有两个月大孩子的妈妈——张萌向好友刘真真倾诉。“这的确是个问题,赶紧找懂的人问问,我家宝宝还好,便便跟鸡蛋汤样,怕是要挤肚了!”刘真真也与好友分享着自己宝宝的情况。  其实,很多新妈妈在面对婴儿的“ 便便”方面,无法辨识是否正常或是否健康,各大医院的儿科里,许多家长就“便便”问题咨询医生。  “因为不会表达,儿科被称为医学里的‘哑科’。”市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熊菀教授告诉记者,大便的性状和次数,是判断孩子是否在健康成长的重要依据,监护人一定要留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大便表现有以下几种  ★表现:母乳宝宝,体重增加良好,每天3~5次黄色稀糊状大便。  结论:生理性腹泻,正常,不用理会。  ★表现:牛奶宝宝,体重增加良好,每天1~2次,或隔天1~2次,黄色比较成形的软便。或者大便中含有白色颗粒状的奶瓣。  结论:正常,不用理会。  专家解析:牛奶宝宝比母乳宝宝更快“挤肚”,所以大便间隔时间长些。牛奶宝宝1~2个月“挤肚”,母乳宝宝3~4或7~8个月不等。  “挤肚”是一种民间的说法,意思就是从现在开始小宝宝会在固定期间内拉固定次数的大便。  ★表现:母乳宝宝,体重增加良好,每天3~5次黄色稀糊状大便。  结论:生理性腹泻,正常,不用理会。  ★表现:牛奶宝宝,体重增加良好,每天1~2次,或隔天1~2次,黄色比较成形的软便。或者大便中含有白色颗粒状的奶瓣。  结论:正常,不用理会。  ★表现:大便次数增加,稀水便,里面有菜叶子状的东西、奶瓣。此时宝宝刚添加了辅食,宝宝食量突然增加,或者天气骤冷骤热。  结论:肠胃功能紊乱引起的消化不良。  应对措施:如果有上述情况,但宝宝活泼好动入睡安详,此时只要减少或暂停添加辅食,减少食物摄入量就可以了。如果仍然不行,就给孩子服用益生菌制剂,两三天后仍不见好转,就应该带宝宝去医院就医了。  ★表现:不管大便次数是否改变,小孩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如果有如下三种情况:A。便中有黏液B。便中有脓血C。次数较多的蛋花状大便。  结论:感染性腹泻。  应对措施:取宝宝的新鲜大便装在塑料瓶或保险膜袋中,在一小时内赶到正规医院进行化验,了解腹泻原因,对症治疗。  专家提醒  以上只是一般的情况,宝宝的最终健康,还是应该以科学的医学检验结果为准。
  春季护肤重点在脸和小屁屁  春季,许多父母都迫不及待地想让宝宝到室外感受一下春暖花开的大自然,享受春天的阳光,但他们却忽略了风沙、阳光、花粉、细菌等对宝宝皮肤的不利因素。  另外,春天是花粉和细菌扩散的“高危时期”,宝宝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在这个季节非常容易感染过敏性皮肤疾病。春天里看似温柔的阳光散发出的紫外线,也足以伤害宝宝幼嫩的皮肤。  因此,在春天,父母要尽量避免让宝宝皮肤受到刺激,给宝宝的小脸以及全身涂一层婴儿专用的润肤霜,保持皮肤的滋润和营养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做个“清洁宝宝”,也可以很好地防止细菌对宝宝的侵扰。  春光明媚,孩子与大自然的接触也越来越多,花粉过敏、风吹日晒,都会让宝宝的皮肤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重点防护  脸部  主要问题:宝宝的脸部在春天最容易受到风沙、花粉和阳光的侵袭,从而引发皮肤干燥、过敏等一系列症状。  晒太阳要在30分钟之内  张小燕(女,33岁,女儿5岁)  宝宝的奶奶喜欢带宝宝晒太阳,说有利于宝宝身体的健康成长。宝宝1岁的时候,有一次晒了1个多小时才回来,结果老是哭闹,眼睛也睁不开,没过几天,脸上又开始脱皮。  后来,一个当儿科医生的朋友告诉我,春天带孩子经常晒太阳是对的,但是不能让阳光直射在宝宝身上,也不能晒太久。晒太阳最好是在上午10点到11点之间,时间最好在30分钟之内,让孩子在树阴下或戴个帽子、打个伞晒就可以了,在晒完后给宝宝多喝水和擦点润肤露就更好了。  皮肤敏感要避开过敏原  林妍妈妈(28岁,装饰公司经理助理)  我们家妍妍的皮肤很敏感,别人抱着小猫小狗都没事,她一抱全身就会长好多大大小小的包,打针吃药才能消掉。  所以,我们带她出去玩也会尽量避开有花粉等过敏原的地方,比如玉渊潭公园我们是从来不去的。另外,给宝宝多喝点牛奶,多吃点蔬菜,补充一些营养,增强抵抗力也是很重要的。  屁股  主要问题:宝宝的“隐私部位”空气不大流通,而且经常接触污秽的东西,在春天里容易让细菌繁殖,引起湿疹等皮肤病。  每隔1小时换次尿布  陈宁(男,32岁,女儿1岁半)  想要孩子的屁股干净就得勤快,每隔1小时就要看看孩子的尿布是不是湿了,并且坚持在大致相同的时间里诱导孩子大小便。  尿布这种东西,春天要换得特别勤,不然湿了没及时换,闷得久了,宝宝就容易得“红屁股”。  用婴儿湿巾清洁小屁股  王淑芳(女,27岁,儿子2岁)  给孩子洗屁屁是不能马虎的事情,以前我们按照育儿书上写的,在宝宝拉完以后就用温水给他洗,然后用干净的软布擦干,这其实挺麻烦的,不但在冬天容易使孩子受凉,有时候还会长疹子,估计是不够卫生。  后来我们就改用婴儿护肤柔湿巾,只要擦一擦就能清洁孩子的小屁股,还有消毒滋润的作用,省去了很多麻烦。
  体温低于38.5℃不必吃退烧药  强生日前在国外召回儿童退烧药“泰诺”的事件,再次引发家长对儿童用药安全的关注。宝宝发烧是每位家长经常碰到的问题,发烧时是否一定要马上吃退烧药?吃哪种退烧药比较安全?烧退不下时多久可以再用一次退烧药?我们请来专家帮你解答。  时机:体温≥38.5℃才吃  5岁的小凯,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回家后,额头有点发热。奶奶一焦急,顾不得帮他量体温,拿了两瓶保济口服液给他喝下,但似乎没什么效果。想起上次发烧时剩下的退烧药,奶奶又给他服了几片。过了不久,发现小凯额头反而更烫了,当天晚上还开始拉肚子。妈妈这下子慌了,急忙将小凯送往社区医院。  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中药师丘振文介绍,发烧是人体遇到细菌或病毒侵袭后,对抗病菌的一种保护机制。但是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够成熟,体温调节中枢比较敏感,如果遇到外部感染,经常出现调节过度即高热的现象。当体温达到38.5℃时,才算是发烧。  “中国家长经常担心发烧会烧坏脑袋,只要孩子一发热,不少家长就拿起退烧药给他们吃,一些家长还不按说明书加量给孩子服药,希望这样能马上把体温降下來,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不科学的。”丘振文告诉新快报记者,治疗发烧最关键是找出引起发烧的原因,如果是感冒引起的,吃感冒药症状缓解后,自然也就退烧了。一般而言,只有当孩子体温达到38.5℃及以上时,才需要吃退烧药进行退热。因为退烧药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伴有出汗而达到降温,并不能解决引起发烧的根本问题。发烧的病人往往食欲不好,吃不下饭,喝水也少,服药太积极可能导致虚脱、胃黏膜受伤等消化道症状。另外,退烧药还有一定的副作用。  用药用量:只吃一种药物 给药上限4次/天  丘振文特别强调,目前各医院和药房出售的退热药有数种,剂型有水剂、片剂、栓剂和针剂四型。口服退烧药的作用机理相似,发烧时只需要服用一种药物即可,不同的退烧药最好不要同时服用,也不要自行增加剂量,一天的给药次数上限为4次。过多过量服用,会使患儿出汗过多,反而容易加重感冒症状,体温下降过快,还会导致低体温(≤36℃)、发生抽搐甚至休克现象。  在药物选择上,丘振文推荐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美林、百服宁、布洛芬这4款副作用较小的退烧常用药。他表示,超过2个月大的婴幼儿,发热时推荐服用小儿百服宁滴剂;6个月以上的儿童,则可选用布洛芬、美林溶液。如果孩子不能耐受口服药物,可选择直肠内使用的栓剂,将退热栓剂塞入肛门,由肠道吸收,退热效果迅速,非常方便。  "儿童感冒发烧有一定的规律,正常感冒引起的高烧,若用了退烧药3天之后体温还没有下降的话,就意味着病情较为复杂,需要去医院找儿科专科医生诊疗。"丘振文说。  体温﹤39℃ 物理退烧更安全  “除了服用药物退热外,物理降温其实是更安全的选择。”据丘振文介绍,当儿童体温低于39℃时,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退热,如用低浓度酒精擦拭颈动脉、胸背部;用冰袋或者退热贴敷在额头或太阳穴的位置等。物理疗法还包括多喝水增加排尿、洗温水浴甚至枕冰袋等。
  家长牢记孩子吃饭的9禁  孩子吃饭会有各种各样不好的习惯,需要年轻的父母们注意。  第一“禁”:偏食   “我每天不得不追在宝宝屁股后面喂他吃饭!”、“宝宝吃得很少很慢,喜欢含在嘴里,饭菜全部冷了他还没吃完!”面对许多父母的困惑,中美两国医学专家表示:家长本身的一些不恰当行为,如喂养过度关注、强迫进食、饭桌上的逼哄骗等,都可能加剧儿童挑食、偏食现象。而如果父母本身就挑食的话,孩子就会“有样学样”,更加挑食。  儿童偏食比例高达30%  专家指出,挑偏食现象好发于6个月~6岁各个年龄段的儿童,比例高达30%。  常见问题包括吃得少而慢,对食物不感兴趣、不愿尝试新食物、强烈偏爱某些质地或某些类型的食物等。何少茹强调,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家庭存在喂养过度关注、饭桌上逼哄骗的紧张气氛,孩子在压迫气氛当中进食心理负担沉重、更加厌恶反感其挑剔的食物。  父母挑食宝宝容易“有样学样”  此外父母本身的挑食行为等,都有可能加剧儿童挑食偏食现象。专家就此特别指出,如果家长自身存在偏食行为,儿童下意识“模仿”也会导致偏食行为难以控制。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效应。  专家表示,儿童问题饮食行为,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系列健康问题。而对于挑偏食,药物治疗疗效甚微,行为矫正更加重要。专家就此开出以下“药方”:可以让宝宝适度体验饥饿,如果吃饱可以允许他(她)不吃,减少进餐分心(电视、故事、玩具)。此外,用市面上各种类型的模具把食品做成有趣的形状等能从色香味上刺激孩子食欲。专家指出,必要时,父母应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幼儿口腔运动进行必要训练。  纠正偏食:让孩子体验饥饿  现行条件下,父母可以参考采取以下方法解决儿童挑食、偏食行为:  1。让宝宝体验饥饿,随后获得饱感。  2。限制两餐之间的热量卡路里,餐前一小时不喝饮料和吃点心。  3。进餐时间少于25分钟,每餐间隔3。5~4小时。  4。慢慢调整孩子不喜欢食物和喜欢食物的比例,把不喜欢和喜欢食物从1:1变为2:1或更多,使不喜欢变为喜欢。  5。当孩子推开匙、哭闹、转头等行为时,家长采取暂时隔离法,移开食品,把孩子放进餐椅不理她(他)。  6。到菜场或超市,由孩子决定采购食品。  7。让孩子多次尝试新的或不喜欢的食物,有时需要15次。  8。用趣味名称称呼食品。  9。营造快乐进食气氛,反之要有相应惩罚。  10。不买父母不希望孩子吃到的食物。  第二“禁”:蹲食   在关中,吃饭的时候,村头树下,房前屋后,大人小孩都喜欢蹲着吃饭,这被称为八大怪之一。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不仅会影响胃肠对食物的消化,而且,还容易使食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病从口入”。  蹲着吃饭,腹部受到挤压,除胃肠不能正常蠕动外,还会使胃肠中气体不能上下畅通,造成上腹部胀满,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蹲着时间长了,腹部和下肢受压迫,全身血液循环不畅通,下肢酸痛麻木,胃的蠕动量和张力增加,需要大量的血液,而蹲着血液对胃的供应受到影响,就会直接减弱胃的消化功能。  如果坐在高凳子上吃饭,腹部肌肉松弛,血液循环不受阻,胃肠功能有规律地正常工作,对消化食物是非常有利的。  此外,蹲着吃饭,把碗碟放在地面上,人们走来走去或遇刮风时,都会把尘土扬起来落到饭菜上,尘土上的脏物及其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便会污染食物,极易引起疾病。  因此,从卫生保健角度来讲,蹲着吃饭这种不良习惯应该纠正。
  第三“禁”:暴食   病因:  宝宝因肠胃弱、营养失衡、暴饮暴食和气候湿热等原因引起的肠胃疾病。  表现:  呕吐、腹胀、胸闷、厌食。  食补验方:  脱脂奶——将牛奶煮沸,冷却后去除表面漂浮的脂肪膜,反复几次后即成脱脂奶。可治疗宝宝呕吐,但不太适合婴幼儿。  苹果泥汤——将熟透的苹果捣成泥状,放入淡茶中。苹果纤维较细,对肠道刺激小,富含的果胶有收敛作用。  淡茶水——少量红茶用开水冲泡,每天给宝宝饮4-5次,对急性肠胃炎有很好疗效。  胡萝卜汁——新鲜的胡萝卜洗净捣碎,加少量水煮10—15分钟,过滤后再加水和少量白糖,煮沸后倒入容器中,隔水煮10分钟即可饮用。  山楂、大米、红糖汁——将山楂在沙锅内煎成浓汁,然后放入大米、红糖煮粥,上下午给宝宝食用。切忌空腹食用。  特别提示:  此时需要禁食的食品清单——  ·刺激性和生冷食物,更易伤害宝宝肠胃。  ·油腻食物会导致宝宝呕吐。  ·导致胀肚的食物会加剧宝宝腹胀和厌食。  ·不易消化的食物。  第四“禁”:咸食   百味盐为主,食盐可谓调味品中的老大。在现代膳食中,儿童钠盐摄入量逐渐增加,其中既有家庭一日三餐的盐超量,也有零食中含钠盐增多。最近,儿童保健专家指出,无论是健康儿童,还是病儿,不宜摄入过多的盐,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  太咸引发呼吸道感染据调查统计,儿童患上高血压的越来越多,而这些儿童在婴儿时期绝大多数经常吃过咸的食物。过咸食物导致血压增高,引起水肿。另外,小儿吃盐过多还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诱因。  首先,高盐饮食使得口腔唾液分泌减少,更利于各种细菌和病毒在上呼吸道的存在;其次,高盐饮食后由于盐的渗透作用,可杀死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群,造成菌群失调,导致发病;第三,高盐饮食可能抑制粘膜上皮细胞的繁殖,使其丧失抗病能力。这些因素都会使上呼吸道粘膜抵抗疾病侵袭的作用减弱,加上孩子的免疫能力本身又比成人低,又容易受凉,各种细菌、病毒乘机而入,导致感染上呼吸道疾病。  吃盐影响锌吸收儿童的口味是跟随家长的,若父母饮食习惯偏咸,小孩子也会爱吃咸的食物。吃得过咸,直接影响儿童体内对锌的吸收,导致孩子缺锌。但是许多人有喜欢吃梅干菜、咸鱼和腊肉等习惯,这些食物含钠量普遍高,小儿应该尽量避免。除此之外,豆瓣酱、辣酱、榨菜、酸泡菜、酱黄瓜、黄酱(大酱)、腐乳、咸鸭蛋、罐头、腊肠、猪肉松、油条和方便面等也应该尽量避免。  第五“禁”:快食   目前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吃饭过快的现象,尤其是早餐和午餐。  调查显示,20。3%的少年儿童在5分钟之内吃完早餐,有85。5%的少年儿童在15分钟以内吃完早餐;午餐也是速战速决,18。3%的少年儿童在10分钟之内吃完午餐,72。5%的少年儿童吃午餐所用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只有晚餐可稍微从容一些,但也有近一半的少年儿童在20分钟内吃完晚餐。  研究人员指出,进食过快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吃得过快,孩子们就不能细细品尝和欣赏食物的味道,使吃饭只起到填饱肚子的作用,既起不到激发和培养饮食乐趣的作用,也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吃得过快,食物不能被充分咀嚼,也就不能通过唾液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这样就加重了胃肠的消化负担,从而延长了消化时间,降低了营养被消化吸收的比例。此外,吃得过快,还容易导致饮食过量,吃得过多,从而造成肥胖。  一般来说,孩子吃每顿饭的时间最好不要少于20分钟。  第六“禁”:甜食   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糖有白糖、红糖、冰糖、水果糖等,这些都是从甘蔗或甜菜中提炼出来的,统称为蔗糖。小孩子虽然喜欢食用甜食,但糖不宜多吃。  过多吃糖能使宝宝发生营养不良。糖是一种纯热能食物,它几乎不含其他任何营养成份。据测定,每1克糖在体内可产生4千卡热量,所以往往吃糖使人减少食量。结果身体里所需要的热量虽然不少,但所需要的其它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就不够了,时间长就会造成营养失调。  糖大量消耗宝宝体内的钙。糖为酸性物质,它会中和体内的碱性物质钙。体内缺钙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个子长不高,更突出的危害是引起骨质疏松及佝偻病。  常吃糖容易引起龋齿。糖为口腔内的细菌提供了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这些细菌和残糖一起能使牙齿、牙缝及口腔里的酸性增加,由于牙齿经常受酸性侵蚀就容易引起龋齿,久之则形成龋洞或口腔溃疡。因此日本口腔科医生建议,预防龋齿的前提首要的是少吃糖类食品。  多吃糖还会削弱人体抵抗力,使宝宝容易患各种疾病。  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那么孩子究竟每天吃多少才合适呢?近年来国内外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每天每公斤体重控制在0。5克左右为宜,就是说,成人每天不宜超过50克,小儿不宜超过20克,10公斤以下的孩子不应超过10克。  第七“禁”:看食   边吃饭边看电视有多种坏处:  第一,容易影响食欲  食欲除了生理因素可以引起食欲外,外部因素也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来增强食欲。边吃饭边看电视人们往往以电视为主,忽视了食物的味道,使本来已经出现的食欲因受到电视的抑制而降低或消失,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现象。  其二,影响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的吸收  人在吃饭时,需要有消化液和血液,帮助胃肠消化食物。吃饭时看电视,大脑也需要大量的血液。这样,相互争着血液的供应。结果,两方面都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就会吃不好饭,也看不好电视。时间长了,还会发生头晕、眼花。  所以,在家中不要边吃饭边看电视,最好是饭后20-30分钟再看电视。如果一定要看电视时,在选择电视节目时,少看或不看紧张刺激情绪的节目。  第八“禁”:走食   乘车走路吃东西很不卫生,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久而久之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车上、路上,人来人往,尘土飞扬,吃的东西很容易受到污染,尤其是孩子乘车吃东西,容易通过手,使车扶手上的细菌、病毒污染食物,吃入引起疾玻另外,食物的营养素被人体吸收利用,要经过两种消化过程,即物理、化学消化。  牙齿咀嚼、舌头搅拌,胃肠蠕动等属于物理消化;唾液中的淀粉酶、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胰液中的胰蛋白酶,以及胆汁等,对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消化,属于化学消化。  而这两种消化都是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完成的。但是乘车、走路时吃东西,大脑既要指挥消化系统,又要指挥运动系统,精力分散,因而往往咀嚼不细,消化不好。而且还会发生呛食、咬舌,使食物误入气管,引起气管异物,尤其是乘车吃带核的东西,更易发生意外。  第九“禁”:笑食   孩子吞异物不可倒立拍打  小孩吃食时嬉笑打闹、老人吃饭时分神,或吃药时因反射功能退化,都会造成器官吸入异物造成窒息。倘若发生这种情况,应及时用急救法快速排出异物,否则几分钟之内就可夺人生命。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将孩子倒立拍打。  儿童急救法:  孩子俯卧在两腿间,头低脚高,然后用手掌适当用力在患儿的两肩胛骨间拍击4次。拍背不见效,可让患儿背贴于救护者的腿上,然后,救护者用两手食指和中指用力向后、向上挤压患儿中上腹部,压后即放松,可重复几次。  站位急救法:  救护者站在患者身后,用双臂围绕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拳头的拇指侧顶在患者的上腹部(脐稍上方);另一手握住握拳的手,向上、向后猛烈挤压患者的上腹部。挤压动作要快速,压后随即放松。
  卫生“死角”对宝宝皮肤的伤害  有些宝宝娇嫩的皮肤极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导致皮肤过敏,因饮食、情绪或所用的护肤用品,导致皮肤表面干燥、发红、起斑点、眼肿、脱皮或生暗疮等,都称为敏感性皮肤,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个月开始发病,通常在3—5岁时缓解。  过敏宝宝有哪些表现:    婴儿期症状:两颊皮肤干燥、发红和脱皮再延伸到脸部、颈部、手腕、手、腹部和四肢。瘙痒导致宝宝焦躁不安,难以入睡。  在儿童时期(2—12岁)的患儿以四肢屈侧皮肤炎为主,包括肘窝、腋窝、颈部、手腕和足踝,而搔抓还可能导致续发性的细菌或病毒感染。  预防宝宝皮肤过敏不留卫生“死角”  (1) 嘴和下巴:宝宝吃完奶或溢奶时,要用湿布及时擦嘴,千万不要漏了容易沾到奶的下巴和脖子。由于这几个部位一天要擦好几次,因此下手要轻要慢,不然很容易擦红皮肤。  (2) 屁股:如果天气热,要少用尿布或纸尿裤。若用时,则要勤换,保持宝宝屁股透气,千万不要让纸尿裤一捂就几个小时。另外,宝宝排便后,不少妈妈为图方便,有时光用湿纸巾抹屁股就完事。这种做法很不妥,因为粪、尿有一定的酸碱性,甚至里面还残留有对皮肤不利的微生物,最好用清水彻底洗干净。  (3) 头皮:有些宝宝头皮油脂分泌过多,易跟灰尘结在一起,甚至形成茄。有些家长怕麻烦或怕弄疼孩子就随它去。其实,宝宝身上无论哪里不干净,对他的健康都是个威胁,因此,建议家长适当用点婴幼儿洗发水细心地将其洗净,不要在宝宝身上留下任何卫生“死角”。
  【健康宝宝】宝宝春捂:做到“三暖二凉”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季节,气候特点是阳气渐生、阳寒未尽,时常有冷空气活动,天气多变且昼夜温差大。乍暖还寒的早春天,年轻的父母们要给孩子“捂”着点儿,可使稚嫩的身体适应这种冷暖气候的变化,有利于维护孩子恒定体温的调节,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所谓“春捂秋冻”就是这个道理。不过,“春捂”可不是简单地不给宝宝褪衣,这里可是有讲究的。  穿衣“下厚上薄”  古代的养生家指出,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些,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因此,在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应当注重对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脚的保暖,以免感受风寒。  把握好时机  春季气候多变,时有寒潮过境,在冷空气来临前的一到两天,妈妈要适当给孩子增添衣物。恰到好处的“捂”,可将感冒、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门外。  根据气温高低及时加减衣服  面对时而春风和煦,时而冷风阴雨的天气变化,妈妈应及时为孩子加减衣服。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为孩子添加衣服,以免受寒。随着气温的回升,不能减衣太快,待气温持续回升后,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应持续14天为妥当,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做到“三暖二凉”  三暖:一是背暖。背部保持适度温暖利于孩子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机会。二是肚暖。腹部保暖,最好给孩子戴个棉肚兜,既能维护孩子胃肠道的功能,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肚子因受凉而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三是脚暖。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又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差。足底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对外界寒冷最为敏感。双脚受寒后,就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因此,注意脚的保暖,孩子的小脚暖和了,才能保证一身温暖,抵御寒冷,防病保健康。  二凉:是指头部和心胸要凉。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的,如果头部捂的过热,容易引起头晕头昏、烦躁不安。所以,在室内、风和日丽的天气,要保持头凉,才能使孩子神清气爽。心胸凉,是指给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过于厚重臃肿,以免胸部受压,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  脱穿衣服看情况  春季早晨天气比较冷,到中午温度升高时,不能马上将孩子的衣服脱掉。当孩子玩得满身出汗时,也不要立刻脱衣服,应该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干,让孩子安静下来,待汗水完全下去时再脱外衣。
  网传不实用婴儿用品清单引共鸣  网传一份“并不实用的婴儿用品”排行榜安抚奶嘴、护手、牙胶、定型枕都在榜上  安抚奶嘴、护手、牙胶、婴儿鞋……最近,网络流传了一份“并不实用的婴儿用品”排行榜,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共鸣。昨日,天府早报记者按照这份列表,走访了市内各大百货和母婴用品店,探访了这些产品的销售情况,并咨询了相关专家。  专家称,绝大部分东西都是没有必要的,过于保护孩子,实际上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并不实用婴儿用品”清单:  1、安抚奶嘴(不吃或难戒)  2、护手(怕抓伤不如勤剪指甲)  3、牙胶、磨牙棒(磨牙饼干安全且锻炼咀嚼)  4、婴儿鞋(袜子就好,BB脚长飞快)  5、温奶器  6、吸鼻器(婴儿棉棒沾婴儿油或滴点奶打个喷嚏就ok)  7、便盆(架在大马桶上的儿童坐便器更好)  8、尿布兜  9、定型枕(睡不住)  记者走访  商场:婴儿用品卖得挺火  记者首先来到市内几家大商场的婴儿用品专柜调查。安抚奶嘴、护手、磨牙棒、吸鼻器、定型枕等婴儿用品应有尽有。光是一个婴儿定型枕就在50元以上,甚至还有价格超过150元的。售货员介绍,这种婴儿定型枕更能够保护婴儿的脊椎和头部。销售人员还向记者推销婴儿煲,“三四个月大的娃娃就要喂辅食了,用婴儿煲熬出的粥比一般锅熬出的粥要更稠”。在另一家商场内,销售人员又向记者推荐婴儿座便器,“一岁多的娃娃就可以用这个,主要是培养他们座便的习惯”。专柜售货员还特意强调,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生前,就已经准备好了大部分用品。  家长:买了很多实用的不多   商品卖得很火,那家长的实际体验又怎么样呢?市民毛先生的女儿今年已经一岁多了,列表上的大部分用品都购买过,一些东西确实不实用,“像婴儿鞋,这一年多以来买了好几双,基本上过两三个月就要买一双,其实稍微厚点的袜子,在家里完全可以应付了。吸鼻器、安抚奶嘴也买过,但是宝宝很抵触,买了也没用了。”  有网友表示,上述婴儿用品比较有用。网友“清澈的小溪”说:“我家宝宝就用座便器。”  专家点评   安抚奶嘴半岁后应戒除   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新晋辣妈、微博达人章蓉娅在微博里表示,安抚奶嘴可以用但勿过度。如果宝宝在公共场合哭闹不休时安抚奶嘴可以快速止哭,但不能把它当成妈妈乳头的替代品,否则使用过多会减少宝宝与妈妈亲密交流、减少对乳头的刺激;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过度依赖、难戒除。原则上:月子里不用、平时尽量少用、五六个月后尽早戒除,否则会导致牙齿畸形。  吸鼻器不如棉签安全   在彭州某医院儿科工作了30年的卓燕医生表示,网上列举的婴儿用品不是全部没有用处。卓燕说,安抚奶嘴、牙胶和牙棒是从功能上讲对增强婴儿咀嚼功能有一定帮助,“咀嚼能力强,孩子的消化功能才好,让孩子咬一咬奶嘴和牙胶是有益的。”婴儿鼻腔干燥时,自己不会擤鼻涕容易导致鼻腔堵塞,但是,卓燕表示,吸鼻器操作不当容易损伤孩子鼻腔,建议最好不要使用吸鼻器。她建议,父母还是用手或棉签帮助婴儿擤鼻涕。
  除宝宝衣服污渍11种妙招  通用做法:巧用苏打粉  宝宝的衣服,大多是用棉布做的,棉料质地柔软更舒适。但是棉的衣服就不是很好洗了,尤其是有吐奶、溢奶、粪便沾到衣物的状况,理想的作法便是当场清洗。可先将衣物冲洗干净,接着以小苏打粉调成浓度高一点的膏状,直接涂在污渍的地方,静置一个晚上,第二天再清洗时,脏污就会消失无踪或是大幅改善。神奇的小苏打粉本身是化学品、可去除异味,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德国)常被拿来当作清洁剂使用。不过如果将衣物浸泡在小苏打粉水中过久,可是会发酵发臭的。  这里介绍11种污渍的清洗妙招  1)奶渍:如果是奶渍,要把衣服先用冷水洗一遍,再用肥皂搓洗,然后用清水冲净;  2)果汁:水果渍是最难洗的,要把脏衣物放在苏打水中浸泡10-15分钟,再拿出来用肥皂洗,就比较容易干净了。  3)呕吐物:衣服上沾有宝宝的呕吐物,要用水冲掉呕吐物,然后用冷水洗,若肥皂洗不掉可以用些加酶的洗衣粉,效果不错。  4)酱油:衣服不小心碰到酱油,可去附近的便利商店购买碳酸汽水,直接将汽水倒在酱油渍上反覆搓揉,因碳酸汽水含有小苏打粉的成分,可帮助去污。  5)发黄的尿渍:用适量食用酵母涂上去,过几分钟按常规清洗。  6)油脂:在油脂处涂上牙膏,5分钟后搓洗。  7)汗渍:用40度左右的温水兑适当洗衣液,浸泡15分钟。  8)发黄的白衣服:在清洗的最后一遍水里加几滴蓝墨水,就可基本恢复以前的白色,还可防止再发黄。  9)葡萄渍:沾上后立即用白醋浸泡,不要用皂类,直接用大量清水冲洗。  10)青菜青草渍:食盐化水浸泡后搓洗。  11)血渍:沾上血迹后立即用冷水冲洗,还洗不掉的话就用柠檬汁加点盐搓洗,即使是时间很长的血渍也可以清洗干净。还有硫磺皂也有较好的效果。
  关于宝宝健康和营养  来玫瑰情宝宝健康论坛:http://kesheng8556.dns6.53nic.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99  http://mgq520.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99  妈妈QQ群①:
  妈妈QQ群②:  只能申请加入一个QQ群。
  宝宝小枕头蕴藏大学问  成人睡眠时要枕头,那么需不需要替小婴儿量身打造”小枕头”呢?其实这个举动是不必要的,因为小婴儿在任何姿势下都可以进入睡眠状态,因此,替宝宝选用专用枕,是多此一举的动作,建议待孩子大一些,可以维持固定睡姿时再给予,才不会白费功夫!  枕头是决定孩子头型的关键吗?答案可能不如家长的预期。专家强调,只要家长每二个小时替孩子翻动一次睡姿,避免维持同一姿势过久,就可有效雕塑孩子的头型。  慎选枕头 避免窒息危机  别小看枕头的功用喔!HOMY和家床店副总经理蓝淑敏表示,枕头最主要的功用是支撑颈椎,少了“它”睡眠品质就会大打折扣了呢!  那么刚出生的婴儿需不需要枕头呢?其实是不用的!蓝淑敏解释,新生儿的颈椎是直的,所以当其平躺时,颈椎会自然呈现垂直状,所以不用特别靠枕头来支撑,而且如果在六个月大前使用太过柔软的枕头,还可能还会有窒息的危险。  林口长庚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张北叶则强调,对婴幼儿而言,枕头并不是绝对需要的必需品,尤其是过于柔软的枕头,并不足以支撑婴幼儿躺上去时头部的压力。而且小婴儿在妈妈的肚子里时多半呈现卷曲状,因此,小婴儿在任何姿势下都可以睡眠,所以并不需要额外的助眠工具。  此外,满月过后,宝宝就有足够的力量移动头部,所以如果仔细观察婴幼儿会发现,通常在其进入睡眠状态后一个小时左右,头就会离开枕头,所以,对宝宝而言,枕头显然是没有作用的。  那么什么时候才需要使用枕头呢?张北叶认为,等小朋友大一些,会固定姿势睡觉时,才需要枕头。  依需求 挑选合适枕头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宝贝,挑选贴身商品时更是马虎不得。蓝淑敏建议,替幼儿挑选枕头时,应依孩子的身长及高度来着手,才能挑选到合适的枕头。  如果挑选太硬的枕头(如:绿豆枕)则无法贴合孩子的头形,太软的(如:羽绒枕)又无法给颈椎足够的支持力,且还有窒息的危险,因此,软硬度合适,才是最适合孩子的产品。  至于表布的材质也应选择透气性佳的材质,以免太闷、不透气使宝宝过敏。此外,由于宝宝十分会流口水,选择一个易清洗的枕头,也可替妈妈省去不少清洁上的困扰。  市售枕头比一比  市面上的枕头种类繁多,家长该怎么挑呢?蓝淑敏强调,挑选产品时千万不可贪便宜,最好选择专业,且具有信誉、标志完整的厂家,品质才有保障。此外,仔细比对表布及里布的材质,感受产品的密度及重量,并检视外观是否完整,有无破损,这些都是必做的审查项目,千万不可马虎唷!  此外,选购时也不应贪便宜,一般市面上标榜NT$99、NT$199的产品多属便宜的硅胶枕,为化学发泡物,可能会散发有毒物质,选购时宜当心,嗅一嗅、闻一闻都是不可少的动作。  一般市售产品依照产品的材质及组成,约可分为下列几种:  * 造型枕:即传统的枕头,材质多半为毛巾布,触感较温柔,且有可爱的图案,可直接清洗,造形多半为甜甜圈状。  * 抗菌枕:强调表层抗菌材质,对于会过敏的宝宝而言,是不错的选择。  * 乳胶枕:乳胶枕多半较轻薄,且可按体型改变弯度,为天然材质,且具有不易变形的特点,对于过敏、会打呼的宝宝而言,是另一种选择。  * 硅胶枕:波浪式的硅胶枕,由于中间有凹槽,具有固定的效果,可以完全吻合宝宝的头形。不过,硅胶为化学发泡物,家长选购时应注意闻味道,以免购买到含毒的产品。  出生六个月内 头型最佳雕塑期  婴儿的头型是可以塑造的吗?张北叶说明,答案是可以的,不过成功的关键不在于选对枕头,而是在于不断变换的睡姿。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人的脸型多半较大,而西方人多半为窄型脸的原因,因为中国人习惯让婴儿仰睡,而西方人则多半会让孩子趴睡或侧睡。  这是为什么呢?张北叶进一步解释,婴儿在出生时为了顺利通过狭小的产道,因此头骨是柔软的,同时也是可以塑造的。但由于出生后,头骨会迅速钙化,以便保护头部,因此,如果在这段期间内,都让宝宝仰睡,那么后头部在钙化的过程中就会较为扁平。  选对枕头 有效雕塑孩子头型?  枕头为什么无法改变孩子的头型呢?原因在于市售的枕头都过于柔软,无法呈受头部的重量,所以就算睡枕头,孩子还是会拥有较扁平的脸。  想让孩子拥有理想的头型,枕头就要有型。张北叶强调,由于出生后的婴儿通常是仰睡,所以为了将宝宝的头型保持合理、完美的圆形,就必需给予一个理想的球型枕头,才具有雕塑头型的功效。
  如何让宝宝睡出超级“明星脸”  如果宝宝的颧骨不太高,父母又属于那种比较扁平的脸型,若采取趴睡方式,就会使颧骨凸出来变得好看许多。  ■睡相决定头形  婴儿在出生时头骨是柔软的,尚未完全骨化,各个骨片之间仍有成长空隙,有相当的可塑性。而且,宝宝的颈部肌肉尚无力转动沉重的头部,当某一方位的骨片长期承受整个头部重量的压力时,其生长的形状就会受影响了。  当宝宝逐渐长大后,头骨的硬度也跟着变大,骨缝密合,头型就不大会改变了。调整宝宝头型的黄金时期就是宝宝出生后的2个月内。  如果2个月以后发现宝宝的头型不对称或者不好看了,在第3个月赶快调整还来得及。3个月以上的宝宝头型就基本固定了。宝宝在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囟门会闭合,宝宝的头形就定型了,很难再有所改变。  ■睡出好头型  以往中国父母习惯于让宝宝采取仰卧睡姿,因此中国人的脸型大多比较扁平,立体感不强。而且,仰卧还容易因宝宝需要转头致使后脑勺不对称,形成偏头。而西方人习惯于让宝宝趴着睡,两侧脸颊长期受到压迫,使脸型变得轮廓鲜明。  不过,父母还应根据宝宝的长相来决定宝宝的睡姿,例如:有的宝宝颧骨较高,如果再让他趴着睡的话,以后颧骨会更高,脸型反而变得不好看了,这样的宝宝采取左右侧睡的方式比较合适,这样不会造成颅骨扁平,不会使前额与枕骨(后脑勺)受到挤压,可使头型轮廓优美。  如果宝宝的颧骨不太高,父母又属于那种比较扁平的脸型,若采取趴睡方式,就会使颧骨凸出来变得好看许多,但这也会让宝宝的脸型变窄变长。所以,只有颧骨不高的圆脸宝宝更适合这种方式。  提示:取俯卧睡姿也有一定风险,必须有专人看护,随时注意宝宝的呼吸道是否通畅,防止呼吸道阻塞。  ■睡出清秀五官  睡眠时长期向一侧卧睡,有可能使宝宝出现左右脸部不对称的情况。两侧换着俯卧则可压迫颧骨,不让颧骨过分发育,以显出鼻梁高耸、嘴及下巴侧面线条平直。仰睡则可以使宝宝的面部五官长得比较端正、匀称,脸庞倩丽。  ■睡出小脸  中国人的脸型多半较大,而西方人多半为窄型脸,其原因之一是中国人习惯让婴儿仰睡,西方人则多半让孩子趴睡或侧睡。此外,侧卧可限制下颌骨过度发育,防止两腮过大而形成大腮帮子脸。  提示:采取侧卧时,两侧应适时交替,不要固定于某一侧,以免造成头形与脸形不对称,并注意不要将耳轮压变形。  ■避免“对眼”产生  刚出生的婴儿,多数时间是躺着度过的,只能看到上方有限的空间,因此很喜欢盯视眼睛上方的饰品和玩具,时间一长就容易变成对眼了。  所以,不要在婴儿床或童车的上方固定悬挂任何物品。可以手拿玩具,来回晃动着逗宝宝,玩的同时还锻炼了宝宝眼睛的灵活性。  ■防止招风耳  当宝宝躺下时,妈妈一定要先将宝宝的耳朵往后抚平。因为新生儿的耳朵非常软,就算压到也不会哭闹,否则,宝宝就会睡出难看的“招风耳”。仰卧比较容易出现偏差,导致后脑勺扁平或引起招风耳,所以不能让宝宝长期仰卧。  ■睡出好牙  宝宝1岁以后,不要让宝宝养成含着奶嘴睡觉的习惯,否则,时间一长,宝宝下颌会习惯性前伸,上下腭齿列(颌骨)处产生移位,造成宝宝日后牙齿排列会不理想。
  产后重返职场如何放松心情  虽然说法律规定可以享受产假和哺乳假,可这对于一个初为人母的女人来说,时间还是太短太短了。孩子是天底下最可爱的人,他让你寸步难离,因为谁也不想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美妙细节。工作和孩子相比,显得冰冷而无情趣,是不是该放下工作然后走M型道路?  所谓M型道路,是职场妈妈的专有名词,大意是说怀孕生子时放下工作,等孩子大了重出江湖。  看起来是个不错的主意,但前提是你得有这个经济基础。否则,奶粉钱从哪里来?所以,我们大多数人还是要做好假期结束就重返职场的准备。  如果你有一个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工作,那么恭喜你,以下的内容你不必看了。  如果你休完产假、哺乳假,必须返回原来的工作岗位,可心里却割舍不下对宝宝的种种牵挂,这时,你就要试试这个“心理脱敏”的疗程:  1.深刻领会“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思想。  孩子是我们射出的箭,一旦离开弓弦便永不回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道,不必因为自己没有时时刻刻在孩子身边而感到不安与内疚,要明白,就算是小婴儿也未必时时刻刻需要我们。  2.坚决贯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的原则。  经常会有父母在某些时刻冲着孩子大喊“我为你放弃了什么什么”,“什么”的内容可能是升职、创业、旅行、学习等等。你以为孩子会感激你吗?绝不!想想当年你的父母这么说时,你自己的反应吧——你会想:又不是我要你这么做的。养儿才知父母恩,古话一点都不错。  不要把生活的全部都放在孩子身上,因为除了母亲这个身份,你还有其他的角色:妻子、女儿、朋友、同事……享受不同的身份带给你的乐趣,人生才厚重。  3.要量更要质。  孩子需要的时候,全心全意给他需要的东西。这可能是拥抱、低语、抚摩、玩具,也可能是时间、空间、自由与一些从小就应该接受的观念,比如第二条。  当生命交于我们手中,爱与责任一起产生,这让我们有付出一切的决心与勇气。但是,想一想夏天的那一场瓢泼大雨吧,其实它远不如绵绵春雨更滋润青青幼草。  4.克服分离焦虑。  每次离开孩子,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担忧。那就充分信任在你不在时照顾孩子的那个人吧——当然确实得是可靠的人。实在不放心,还有电话和摄像头呢!  5.克服敏感,要有点钝感。  很遗憾,因为工作,孩子成长中的某些变化你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看到。那就想想你是否曾亲眼见过一朵花展开第一片花瓣?是否曾清楚地发现春天与冬天的交替处?大部分的变化都是潜滋暗长的。你没漏掉过程也没失去果实,何必因为时间而懊恼呢?再说了,就算你在家,你能保证第一时间发现孩子的每一丝变化吗?  6.身教重于言教。  既然你总有一天要重返职场,让孩子早点适应也没什么不好。曾经有人说,童年时代最难忘的,就是母亲在灯下工作的样子。认真工作的人,很有魅力,对孩子的影响也一样。当然,工作狂就不好了。  此外,如果产假期满,你想借此机会换一份工作,那么我要提醒你,同时要适应新妈妈和新员工的身份是很累的!借着生孩子而转行换工的,有成功的先例,但前提是你必须对自己提前做个职业规划。
  妈妈们给宝宝退烧4妙招  1、热捂囟门法。河北佟彤妈:我通常用手心捂在孩子的前囟门处,捂到头微微冒汗,很快他就温度下降了,再喂一些温开水。最快一次,我儿子15分钟就冒汗了。  专家点评:这适用于一岁半内孩子,卤门尚未闭合,大一些的孩子也可额头用冰贴来物理降温。  2、喝生姜红糖葱白水。山西月月妈:受凉感冒引起发热,症状是手脚冰冷、舌苔白、小便颜色清淡。我一般给宝宝用生姜红糖水祛寒。还可在其中加上2~3段一寸长的葱白,有更好的发汗效果。  专家点评:此法针对风寒感冒、秋冬季感冒有效,可驱风寒。感冒初期,仅是流涕、鼻塞,也可用此法缓解症状。  3、搓脚心四肢。杭州齐齐妈:我通常给他先搓脚心,再搓小腿,再搓小手、胳膊、后背,最后将孩子两只小耳朵搓搓热,再搓搓百会穴。一会儿宝宝就出汗了,体温也就降下来了。  专家点评:用稀释的酒精搓脚心、四肢大动脉搏动处。按摩时别太快,别太用劲,同时给孩子多喝些温开水。  4、盐开水降内热。合肥姗姗妈:如孩子发烧,手脚不冷、面色、眼睛发红、咽喉肿痛、小便颜色黄,说明内热较重,这时要让孩子大量喝盐开水,能消内热。只要大量喝水,孩子多解几次小便,体温就会下降。  专家点评:针对风热型感冒,或小孩体内有内热,小便黄,大便干,用盐开水合适。(杭州市中医院小儿推拿科副主任医师 孙波)
  好贴,马克。
  宝宝长牙期该注意的10件事  当宝宝开始冒出可爱的小牙时,父母一定会欣喜万分,因为这代表着宝宝马上可以添加辅食,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高速成长阶段。可是,就在一颗颗小牙陆续报到的同时,宝宝可能也会有一些不舒服的表现,那么,在宝宝长牙的时候,究竟有哪些事情需要特别注意呢?  NO.1:时间  起:第一颗乳牙冒出来的时间通常在宝宝6个月大到1岁之间。  止:全部20颗乳牙长齐的时间在宝宝2~3岁之间。  给宝宝洁牙步骤  1将裁切好的小块纱布缠在食指上。  2将小纱布蘸点温开水。  3将蘸过水的纱布伸入宝宝的嘴巴,在口腔内的每个角落擦拭1~2次即可。  NO.2:症状  随着口腔内的牙胚渐渐长大,当它突破牙龈被我们所看见时,我们就知道牙齿长出来了。但是,在牙齿还没有完全突破牙龈之前,牙龈可能会有鼓鼓的现象,甚至有些宝宝的牙龈会因为发炎而变得红红的。  长牙是身体成长的自然现象,从理论上讲并不会有任何其他病症。不过,长牙的过程就像种子从土壤里面冒出来,必须突破一些障碍。也就是说,在牙齿努力钻出牙龈的时候,牙龈周围难免会有类似伤口的地方,以至有不适的感觉。如果此时口腔清洁度不够,那么牙龈发炎的几率就很高,而且还可能导致发烧。  在冒出第一颗牙齿的时候,可能刚好也是宝宝厌奶和开始添加辅食的阶段,此时妈妈一定要帮宝宝清洁好牙齿,别让不干净的口腔环境增加宝宝牙龈的负担。  NOo3:顺序  虽然每个宝宝的乳牙发育时间不会完全相同,但是总体来说,20颗乳牙的萌发顺序还是有迹可循的。  顺序 1 2 3 4 5(这个请参照原文做张表格)  下腭第一门齿(共2颗) 上腭第一门齿(共2颗)  位置 位于下排牙床的最中间两颗。 位于上排牙床的最中间两颗。  在宝宝6~7个月大时陆续长出。  上腭第二门齿(共2颗) 下腭第二门齿(共2颗)  位于上排牙床第一门齿的两侧门齿。位于下排牙床第一门齿的两侧门齿。  在宝宝7~8个月大时陆续长出。  第一臼齿(共4颗)  位于牙床稍后方的部位。  在宝宝12~15个月大时陆续长出。  犬齿(共4颗)  位于第二门齿的两侧。  在宝宝18~20个月大时陆续长出。  第二臼齿(共4颗)  位于第一臼齿的后方。  在宝宝24~36个月大时陆续长出。  NO.4:营养  Q1:宝宝长牙的时间比较早,是不是表示营养状况比较好?  A:根据目前的医学研究来看,宝宝长牙和营养还不能划上等号。多数研究者认为,长牙的情况如同身高、体重一样,和遗传有着较大的关系。  Q2:如果宝宝的牙齿迟迟长不出来,需要特别添加钙质吗?  A:牙齿的坚硬度确实和钙质有关系,但和婴幼儿能不能长出牙齿并没有关系。如果宝宝超过1岁仍未长出牙齿,必须尽快请专业的牙科医师做检查,以确定牙床内是否有牙胚。  NO.5:饮食  Q:喂母乳期间宝宝长牙了,接下来应该怎么哺喂?需要戒掉母乳吗?  A:这个问题因人而异。现在很多宝宝都坚持喝母乳到1~2岁,而且还是妈妈亲自哺喂(不是用奶瓶喂),这些宝宝并非没有长牙,但是宝宝本身就会用含乳的方式来吸吮,所以不至于伤害到妈妈的乳头。当然,如果宝宝长牙后经常咬伤妈妈的乳头,那就建议将母乳挤到奶瓶中来哺喂。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妈妈觉得母乳和牛奶是流质食物,所以误以为喝完后不需要洁牙,其实,只要进食,那就必须清洁牙齿,如果奶垢得不到清除,一样会囤积在牙齿表面和缝隙中。  NO.6事:保护  Q1:宝宝正在长牙,爱乱咬东西,需要给他的牙齿加上特别的固齿器吗?  A:如果宝宝在长牙时确实很爱乳咬东西,那么可以给予适合咬合的辅助物品,但是必须注意材质和安全性,比如大小要适中、颜色不脱落等,这样才不至于有吞入腹中和中毒的危险。另外,宝宝的咬合物品必须经常清洗,就像洁牙工作一样重要。  Q2:宝宝不但爱磨牙,还特别爱咬坚硬的东西,这样会影响牙齿的生长吗?  A:当宝宝正在长牙的时候,虽然家长已经能够看到长出来的牙齿,但其实牙根还未长好,因为牙根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完全稳固,就像盖房子的地基还未打好一样。因此,如果此时宝宝经常咬太硬的东西,就可能使牙齿受伤或神经受损等,甚至牙齿的排列也会受到影响,比如长出暴牙等。  Q3:宝宝牙齿的缝隙很大,怎么办?会影响日后恒牙的成长和美观吗?  A:乳牙的缝隙大一点没有关系,这样还不容易藏污纳垢,甚至对日后换牙也有帮助,因为牙齿要从20颗乳牙变成32颗恒牙,本来就需要比较大的富余空间。如果乳牙的缝隙过小,日后更可能出现恒牙长歪、暴牙等问题。  NO.7:牙病  Q1:如果宝宝生了蛀牙,需要看牙医并治疗吗?  A:很多家长误以为宝宝会换牙,所以乳牙蛀掉了也不去处理。其实,乳牙绝对会影响日后恒牙的发展,因为一旦牙齿神经被腐蚀,就会影响恒牙的发育。因此,必须根据宝宝的蛀牙程度来及时治疗,小蛀只要填补即可,如果已经蛀到底,那么拔除也是有必要的。  Q2:宝宝有可能是先天性缺牙吗?  A:根据上述长牙顺序表来看,如果宝宝的长牙顺序不正常,或者明显漏长某些牙齿时,就有可能是先天缺牙等问题,必须由专业的牙医来诊断。  NO.8:清洁  要让宝宝拥有一口好牙,就必须从0岁开始帮宝宝养成清洁口腔的好习惯。从宝宝出生后开始喝奶起,最好坚持每次喝完奶都给宝宝清洁口腔,以纱布清洗或给宝宝用清水漱口均可。即便未添加辅食的宝宝对清洁口腔十分抗拒,每天至少也要在晚上入睡前清洁一次。  长牙时  当宝宝正在长牙时,牙床、牙龈和牙肉都非常脆弱,如果又有奶垢或食物残渣停留在上面,则会让原本轻微发炎的牙龈状况更加严重。因此,一定要注意正在长牙部位的牙齿清洁,但力道不宜过强,以免弄痛成长中的牙齿。  洁牙方法:如前述3个步骤所述,记得在正长牙的位置上多擦拭几遍。  长牙后  出来的牙齿要使用儿童专用的软质牙刷来刷,而整个口腔仍可用纱布或毛巾蘸清水来清洁。如果此时宝宝能够用手握东西,则可以让宝宝学习刷牙。  洁牙方法:  1必须同时以“牙刷刷牙+纱布”清洁口腔。  2纱布清洁口腔方法同前。  3用牙刷给宝宝刷牙时,方法和大人相同,注意牙齿的每一面都要刷到。  4宝宝自己先刷一次,家长再给宝宝刷一次,最后检查是否清洁干净。  NO.9:奶瓶性龋齿  这是一种发生在乳牙(尤其是门牙)表面的牙齿问题,主要因为宝宝一边吸吮奶水一边入睡所造成。本来乳牙的表面结构就比较脆弱,如果宝宝口腔中充满奶水而未完全吞咽,就会与口腔里的细菌发生作用,久而久之便%C
  传统育儿习俗是否可信?  导语: 新旧育儿观念各不相同,我们应该相信谁呢?阅读本文,可知育儿方法不管新旧主要是需遵循科学方法。虽然传统观念值得听取,但是现代育儿更讲究科学,请父母放亮眼。  在新生儿儿护理的问题上常常有这样的矛盾,究竟是现代的护理方法更科学前卫,还是传统的育儿习俗更实用有效?  谁对谁错?两代新老育儿方式的比拼正式拉开序幕....。。  为新生儿擦”马牙”  给新生儿”擦马牙”有害无益宝宝出生后3~5天后,口腔内牙床上或上腭两旁有像粟米或米粒大小的球状白色颗粒,数目不一,看起来像刚刚萌出的牙齿,有的就像小马驹口中的小牙齿,所以人们把这种现象俗称为“马牙”。在我国民间有一种错误的做法,那就是认为“马牙”要用干净的布蹭掉才行。其实,这种民间传统的育儿习俗有害无益。  这种在宝宝出生后,出现在其口腔硬腭上的一些白色小珠,医学上称为“上皮珠”。上皮珠是细胞脱落不完全所致,对宝宝并没有任何影响,它往往会由于进食、吸吮的摩擦而自行脱落。由于宝宝口腔黏膜非常娇嫩,无论是用针挑刺或用粗布擦洗,都很容易损伤黏膜,造成口腔黏膜感染,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全身感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所以,俗称的“马牙”不必特意处理,几天后就会自行消失,如果非要用布将其蹭掉,反而是很危险的。  “螳螂齿”有益无害无须处理  宝宝出生时,上下前部的牙床是不接触的,两侧后部各有一个隆起,上下能接触到的脂肪垫,俗称“螳螂齿”。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这种脂肪垫是多余的,常用刀割“螳螂齿”,其实这是很危险的。  “螳螂齿”对新生儿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在宝宝吸奶时,前部用舌头和口唇黏膜、颊部黏膜抵住奶头,这时后部的脂肪垫关闭,帮助增加口腔中的负压,有利于宝宝吸奶。用刀割“螳螂齿”不但影响宝宝吸奶,还可引起口腔破溃、感染,甚至还可引起全身的败血症,严重的可致宝宝死亡。随着乳牙的萌出,这种高出的脂肪垫就会渐渐变平,所以不需要处理。  新生儿口腔保健是人生保健的第一步  口腔与牙齿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人的一生身心健康。特别是对新生儿来讲,口腔与牙齿的疾病与宝宝的全身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不同的育儿方法所体现的全身健康状况,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到口腔与牙齿的健康。上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新生儿口腔保健是人生保健的第一步。  口腔具有摄取食物、咀嚼吞咽、语言、呼吸等多种非常重要的功能。刚出生的宝宝就具有吸吮、吞咽的能力,但这仅仅是一种原始反射的最初表现,随着宝宝的不断生长发育,其口腔功能也将日趋完善。有的爸爸妈妈特别是一些老人认为刚出生的宝宝口腔内有羊水、血等脏的东西,因此,喜欢用纱布或手帕擦洗口腔,这样很容易擦破口腔黏膜而引起感染。其实,这个时期的宝宝口腔一般不需要特别清洗,因为这时口腔内尚无牙齿,口水的流动性大,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另外,在每次给宝宝喂奶后再喂点温开水,可将口腔内残存的奶液冲洗掉。如果确实需要清洗时,可以用棉签蘸水轻轻涂抹口腔黏膜,注意千万不要擦破。所以,从新生儿期开始爸爸妈妈就要关注宝宝的口腔与牙齿的保健,为宝宝的健康管理打好基础。  为新生儿“挤乳头”  可能引起乳腺发炎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几天内可能会出现乳房肿大,甚至分泌少许乳汁样液体,所以在民间有一种“挤乳头”的育儿习俗,就是挤压新生儿的乳头。特别是女宝宝,认为不挤压乳头,以后就不能给后代喂奶,其实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不论男宝宝还是女宝宝,出生3~5天后,都会出现乳腺肿胀的生理现象。触之有蚕豆大或山楂大小的硬结,轻轻挤压可有乳汁。这是由于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的结果,一般2~3周可自然消退。此时,千万不要挤压,否则若不慎把乳头挤破,会带进细菌使乳腺红肿、发炎,严重的甚至可能引起败血症。如果是女宝宝,挤压造成乳腺发炎,使部分乳腺管堵塞或形成瘢痕,当宝宝发育为成年女性时,还会影响到泌乳。新生儿乳头凹陷亦不需要处理。  新生儿不能见光  不能见光对新生儿视觉发育不利新生儿不能被强烈光线照射,强烈光线会伤害宝宝眼睛。但这并不等于说新生儿不能见光,如果把宝宝的房间布置得很昏暗,或只给宝宝开一盏小瓦数的灯泡甚至彩灯,这对宝宝视觉发育是极为不利的。另外室内光线太暗,还可能影响妈妈的心情,使妈妈感到视觉疲劳。此外由于视线不清,爸爸妈妈也不能及时发现宝宝是否有皮肤黄疸或其他情况。所以,民间所说的新生儿不能见光是错误的。  合理安排新生儿的生活环境  新生儿身体幼小、娇嫩,最好选择朝南的房间作为宝宝的居室。居室阳光充足,宝宝可以晒到太阳,不容易因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佝偻病。白天不要给宝宝的居室挂窗帘,尤其是比较厚、颜色比较深、花色比较暗的窗帘,晚上完全可以使用正常的照明灯。  朝南的房间干燥,致病菌不容易生长繁殖。平时要经常开门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要注意不让风直接吹到宝宝身上,用窗帘或屏风遮挡一下即可。如果天冷或风大时,也可以先把宝宝抱到另外的房间,等通风以后再抱回来。居室要清洁,每天应打扫室内卫生,家具应用湿布擦拭,地面应用潮湿的拖把清扫,以免尘土飞扬。  新生儿怕声响,易受惊吓  太安静反而不利于宝宝神经系统发育一些老人认为新生儿怕声响,易受惊,于是育儿经验不足的新爸爸妈妈们则依照传统方法,总是把坐月子的妈妈和新生儿的房间搞得静悄悄的,连走路也要小心翼翼,生怕弄出声响惊吓了宝宝。  宝宝刚出生就可以听到声音。由于神经尚未发育完善,新生儿对刺激还缺乏定向力,他(她)们还不能分辨不同的声音。有时看起来像被惊吓了,其实这并不是宝宝的异常行为,而是正常的神经反射。那种唯恐声音吓着宝宝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不利于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  惊跳”是新生儿正常生理现象宝宝在入睡或清醒时,在听到响声后肢体会快速地抖动几下,出现“惊跳”现象,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因为刚出生的宝宝大脑皮质功能发育还不完善,神经纤维周围的绝缘组织即神经髓鞘还没有形成,外界响声从听神经传入大脑神经中枢时,神经冲动可同时波及到大脑控制四肢肌肉的神经纤维上,引起四肢肌肉的抖动。这种现象随着宝宝长大会逐渐减少、消失。如果妈妈做一下试验,轻轻碰碰宝宝任何一个部位,宝宝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四肢伸开,并很快向躯体屈曲。还有些爸爸或妈妈认为出现“惊跳”现象是因为抽筋或缺钙,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当宝宝肢体抖动时,如果轻轻压住肢体,可以使肢体停止活动,而抽筋时轻轻按压不能停止肢体抖动。
  宝宝半夜急诊专家给你支支招  半夜急诊,专家给你支支招  孩子生病是全家最头疼的事。年幼的宝宝常常半夜突然发病,父母们一下就慌了手脚,怎么办?别急!本期我们邀请儿保专家为你支支招。  突发高烧  据医生统计,发高烧占宝宝半夜急诊的80%左右,而引起发烧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感冒。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在短期内让宝宝退烧是不成问题的。  专家告诉你:  1.宝宝第一次发烧,通常是宝宝急疹。没有其他症状,突然发烧,可能会高烧(根据体质来定,有的宝宝容易发高烧,有的宝宝不容易),一般会烧两三天,烧退即疹出。宝宝急疹引起的发烧没有特效药,千万不要用抗生素,只需在家好好护理。  2.发烧是身体启动自我保护机制的体现,是好事。有的妈妈害怕宝宝烧坏脑子,其实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大部分病毒、细菌需要39℃以上的温度才能杀死,所以不要急于服用退烧药。  3.如果宝宝温度接近40℃,为了防止宝宝高热惊厥,有必要吃退烧药。  4.发烧去医院通常要求先验血。如果白细胞高或C反应蛋白升高,则说明有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超过范围,则是病毒感染。有细菌感染需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则不需要。  Tips:紧急就医指南  1.39.5℃以上物理降温后,体温并不下降。  2.宝宝未满2个月且发热38℃以上。  3.无意识。  4.出现抽搐痉挛现象。  咳嗽  据统计,每天就诊儿童中有70%~80%是以发热伴咳嗽或单纯咳嗽为主诉就诊。针对宝宝咳嗽,各种治疗方法常常难以奏效,约有12%的宝宝会导致并发症,24%的宝宝需要复诊。  专家告诉你:  1.如果咳嗽剧烈,如有医生给的药,吃一些是必要的。凡是咳嗽药,不外含有两种成分:一种是祛痰药,使痰稀化易于排出;另一种是镇咳药,用以麻醉气管黏膜,抑制咳嗽,两者配合适当才能使咳嗽逐渐平息下来。  2.当发生呼吸困难并且每次出气时都伴有笛鸣音者,便是哮喘。此时最重要的是缓解呼吸困难。可让患儿取前屈坐位,拍打背部,这样大都可以缓解。若有医生给的药,应立即让患儿服下,严重者应立即去医院。  3.如果咳嗽发出“空、空”的声音,像狗叫似的,说明已有喉炎,严重的可发生呼吸困难,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4.咳嗽剧烈时,要怀疑是肺炎,即使不大发烧,也最好去医院诊治。  Tips:紧急就医指南  1.突然咳得很严重,呼吸困难时,可能有异物堵住了气管。  2.咳嗽又伴随发烧、脸色不好、呼吸痛苦时,则可能是肺炎或支气管炎。  腹泻  急性胃肠炎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儿童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列为第2位,在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宝宝尤为突出,全世界每年发生30~50亿例病例,其中500~1000万例死亡。  专家告诉你:  宝宝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婴幼儿胃肠道功能比较差,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低,稍有不适就容易发病。  急性胃肠炎如果引起的是轻型腹泻,一般状况良好,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为黄色或黄绿色,少量黏液或白色皂块,粪质不多,有时大便呈“蛋花汤样”。急性胃肠炎也可以引起较重的腹泻,每天大便数次至数十次。大量水样便,少量黏液,恶心呕吐,食欲低下,有时呕吐出咖啡样物。如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