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家庭感恩题词

&日&&&&星期三&&&&欢迎您访问!
&您是第个访客
&&您的位置:&& >
与农民联欢 看农民生活 感农民胸怀 全国知青来我村参观 知青楷模董加耕为我村题词
更新时间:&&|& &阅读:757 次
&&|& &&&|& &&&|& &
与农民联欢 看农民生活 感农民胸怀 全国知青来我村参观 知青楷模董加耕为我村题词
记者雷秀娟
&&& “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这深情的演唱,既表达了来我村参观的全国知青对当年知青生活的回忆,也表达了他们到“中国新农村的楷模”――南街村的激动心情。&&& 12月28日至29日,参加“中国梦知青情?纪念毛主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批示60年座谈会”的全国著名老知青标兵、重返第二故乡创办集体经济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先进人物、各地知青文化团队代表共计80人来我村参观,其中有当年的“知青典型”董加耕。董加耕是江苏盐城人,1961年5月,他毅然放弃去北京大学深造的机会,立志回乡务农,他的行动曾影响上世纪中国乃至前苏联等国内外千千万万青年的行为,班长当年“不当工人当农民”的举动,就深受他的影响。建国50周年前夕,董加耕入选“共和国英模”。&&& 12月28日晚,知青们到达我村后,在娱乐活动中心二楼与村民进行了联欢。艺术学校学生和南街村舞蹈队、腰鼓队、戏迷协会分别表演了精彩节目,赢得热烈的掌声。知青们则以省为单位,分别派代表登场演出。尽管没有正式的舞台、专业的水准,但人人尽心尽力、倾情演唱,现场气氛活泼热烈。联欢晚会在全场合唱《团结就是力量》的嘹亮歌声中结束。&&& 29日上午,知青们对全村进行了参观。在文化园,通过参观村史馆和听取班长的录像报告,他们个个激动不已,纷纷在村史馆留言:“南街村,中国梦的摇篮”,“社会主义的典范,共产主义的雏形”,“共产主义的理想在这里展现,这面红旗将永远高高飘扬!”年已75岁的董加耕也在贵宾留言簿上题写感言:“学习和发扬南街村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随后,大家又参观了方便面厂、鲜湿面厂、康寿乐园和村民楼等。这些当年精力旺盛、干劲冲天的姑娘小伙儿,如今大多是60岁以上的人了,尽管鬓发苍苍、行动变缓,但他们对建设祖国、建设农村的热情和激情依然不减。通过对南街村的全面了解,河南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纪念馆名誉馆长吴焕霞激动地说:“南街村是农村也是城市,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他们脸上流露的笑容是自然、真实的,没有做作,他们生活在一片祥和的土地上。我也是一名党员,通过参观南街村,我感到南街村党委一班人的领导是到位的,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是到位的,没有浮华,只有真诚,他们是真正的共产党员!”《黑土情》杂志主编翁德坤说:“看了南街村的共产主义小社区建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南街村党委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非常不容易!南街村的今天是中国人民的明天,感谢南街人创出了这条道路!”复旦大学教授陈一堆认为,南街村有今天,在于有一个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领导班子,在于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共产党人一定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他说,“南街村一直坚持毛泽东思想,是培养党政干部的好学校,我们要大力宣传南街精神!”
作者:admin&&&&感恩开拓者重温知青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感恩开拓者重温知青路
&&潞京会知青活动策划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吴工圣:一路走来 知恩感恩
我的图书馆
吴工圣:一路走来 知恩感恩
&&&&&&&&作者简介:&&&&&&&&吴工圣,祖籍河南,“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日生于杭州郊区,1968年9月,赴宁夏六盘山区插队落户,工农商学兵(民兵)都当过。1978年10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2年7月毕业回到杭州。先在杭州大学工作11年,被评为“杭州大学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然后到农村信息报社,从事农村农业新闻工作,直到退休。曾荣获“全国农民报十佳新闻工作者”。知恩感恩,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老编附言:祝福新三届老大哥吴工圣70大寿!本文作者近影。2016年摄于马来西亚。原题:知恩 · 感恩 · 新闻人&&&&&&&&胸佩着闪光的校徽,豪情在胸中激沸,我们赶上美好的新时代,时光对我们无比珍贵。努力学习,深入专研,刻苦锻炼,猛进突飞,用心中火热的爱情,点燃祖国灿烂的朝晖。&&&&&&&&胸佩着闪光的校徽,华主席期望铭记心内,今天洒下辛勤的汗水,明天绽开绚丽花蕾。条件艰苦,激我奋发,“陕公”精神,永放光辉,让我们嘹亮的歌声,化为祖国崛起的风雷。&&&&&&&&胸佩着闪光的校徽,心中感到无比甘美,祖国的未来像美酒,想一想也会心头醉。祖国的需要,就是命令,壮丽蓝图,刻在心扉,让祖国插上翅膀,在万里云天振翅高飞。&&&&&&&&&&&&&&&&这首由人大新闻系诗人李建华同学作词、我谱曲的《胸佩着闪光的校徽》(日,作于人大红一楼),刊登在由人大新闻系才子孟国治同学主编的人大新闻系学生刊物《新地》第一期上。&&&&&&&&这一期《新地》还刊登了李建华作词、我谱曲的《张志新小唱》(日,作于人大红一楼)。我还为人大新闻系诗人李培禹同学写的《校运会献歌》谱过曲(日,作于人大红一楼)。&&&&&&&&30多年前,人大新闻系同学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唱歌,跳舞,踢球,办刊,还有谈情说爱。30年后,我还想与两位李姓诗人合作,共谱新闻78新曲。&&&&&&&&《胸佩着闪光的校徽》,把我的思绪带回到35年前。我是1966届高中毕业生,在宁夏六盘山区插队、工作的杭州知青。1977年,我参加了高考,因受同学“反农业学大寨”冤案(后平反)牵连,“政审不合格”没录取。&&&&&&&&1978年继续考,当时我已经32岁,为了录取把握大,志愿填的都是冷门、师范类,我报了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不曾想,思想僵化、内向木讷、不善交际的我,阴差阳错被人大新闻系录取了。&&&&&&&&正如《胸佩着闪光的校徽》中唱的“我们赶上美好的新时代”,我是搭末班车上大学的。&&&&&&&&当时,我有三个“想不到”:想不到中学毕业12年后还能上大学,想不到结婚生子了还能上大学,想不到还能带工资上大学。&&&&&&&&我感谢邓小平、改革开放,感谢宁夏六盘山区人民,没有他们,我就上不了大学。当年考大学真的不容易,12届学生一起考,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四点几。&&&&&&&&我的年龄,在人大78级排行老五,农经系赵荣超老大,计统系尹俊骅老四,老二、老三是谁,我没记住。在新闻系,我是老大,比罗杰、陈平年龄大一倍,是两代人一起上大学。&&&&&&&&大学四年,系统的文、史、哲、外学习,扎实的新闻理论、新闻实践学习,为我们30年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们终生收益,我感谢新闻系的老师、人大的老师。作者(右4)与大学室友在校门合影。&&&&&&&&毕业30年来,我感悟最深的是,人民大学教我不忘历史,做一个知恩、感恩的新闻人。&&&&&&&&1982年。夏天。我把宿舍地面最后一次拖干净后,告别人民大学,告别老师同学,背起行装,回到生我养我、阔别14年的人间天堂杭州。&&&&&&&&摘下闪光的人大校徽,戴上红色的杭大校徽,在杭州大学当了11年教书匠,然后跳槽到浙江省农业厅《农村信息报》(农经系78级顾益康同学参与该报创刊)工作到退休,在杭州默默无闻工作、生活30多年。&&&&&&&&难怪孟国治抱怨来杭州找不到我,张伟光怀疑我不在杭州,从人间蒸发了。其实,我在杭州,见到成美老师(来杭大新闻系讲学)、童兵老师(造访杭大新闻系)。还见到周建明、张善炬(最后一次见面)、陈保田、高永伍、马在新、谢一宁、鲁难等同学。杭州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第一届毕业生合影。&&&&&&&&我在杭州大学做了几件事:&&&&&&&&一、为新闻专业的创建、新闻系重建当铺路石,也是人大对杭大的支援。新闻专业初创时,教师只有5员大将:张大芝,邬武耀(人大调干生,成美老师的同学,我的入党介绍人,1993年离休后仍坚持教学,累倒在讲台上,以身殉职),王欣荣,俞月亭,还有我。&&&&&&&&不久,王欣荣回原籍山东,俞月亭调福建省广电厅。剩下我们三人,在夹缝中苦苦支撑,终于迎来发展,1988年新闻系重建。&&&&&&&&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暖神州大地,祖国迎来科学的春天、知识分子的春天。我找到组织,入了党,完成一件人生大事。35年前进人大时,我是无党派,今天,我已是有27年党龄的老党员。&&&&&&&&三、我感谢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好政策,认真做好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教书育人,与学生打成一片,被评为“杭州大学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我教过11届、400多名学生,其中有新华社记者慎海雄、朱国贤、朱冬菊等。慎海雄在上海工作时,徐世平跟他开玩笑说:“我还是你师叔辈呢。”&&&&&&&&四、在新闻专业、新闻系当助教、讲师,从事中国新闻史教学科研,出过教材《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纲要》、专著《浙江新闻简志》。《浙江新闻简志》送给方汉奇老师一本,方老师的评语是:“吴工圣同志的《浙江新闻简志》详载浙江近代以来全省各地历年所办的各类报刊的历史,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浙江新闻史、文化出版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浙江新闻简志》已为浙江图书馆收藏。杭州二中红旗六盘山小分队队歌。&&&&&&&&1993年,我因不适应出了校门又进校门的生活,第二次摘下校徽,跳入“农门”。&&&&&&&&我感谢《农村信息报》,因为这里是我施展身手、为农民朋友服务的平台。“三农”工作辛苦,不少人千方百计要跳出“农门”。不少人怀疑我一个城市长大的大学毕业生能安心编农民报。&&&&&&&&农经系78级陈锡文同学说过,搞“三农”工作的人要对农民有感情。只要对农民有感情,关心农民疾苦,反映农民呼声,为农民服务,就能编好农民报。&&&&&&&&其实,我对农村、农业、农民并不陌生,我在“贫瘠甲天下”的宁夏六盘山区工作、生活了整整10年。&&&&&&&&日,作为老三届的一员,我和60名杭州同学、6名老师一起,告别父母,告别美丽的西子湖,到宁夏六盘山区的固原县什字路公社灯塔、刘沟、东山坡三个大队插队。&&&&&&&&我在东山坡二队落户,当了三年农民,身份从“学生”变成“贫下中农”。六盘山区是老少边穷地区,六盘山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过贡献。&&&&&&&&但是,解放19年后,六盘山区农民仍然过着“甜吃,黑揣,精勾子”的赤贫生活(没钱买盐,只能吃淡饭、酸菜,这是“甜吃”;没钱买煤油,晚上伸手不见五指,只能摸黑、早早睡觉,这是“黑揣”;没钱买布,一家人合穿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裤子,10岁上下的娃娃,不分男女,寒冬腊月,还光屁股、光脚丫,在冰天雪地里跑,这是“精勾子”),经济上没有翻身。杭州二中红旗六盘山小分队,出征前在学校毛主席塑像前合影。&&&&&&&&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根本不会相信这些都是真的。&&&&&&&&六盘山区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青春年华是在六盘山下渡过的。&&&&&&&&我住在贫农郭大娘家里,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艰苦的劳动、贫困的生活,改造我们的思想,磨练我们的意志,增长我们的才干。有三件事使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就是三下平凉。&&&&&&&&平凉是甘肃省的米粮川,比我们所在的什字路公社富裕。平凉在什字路东南100里。不少什字路的姑娘为了吃饱肚子,嫁到平凉。& & & & 第一次下平凉,是1968年除夕,队长派我去补马车内胎。因几天的回程车票已卖完,我不愿在平凉白等几天多花队里的钱,便备足干粮,肩挎车胎,手握铁棒(因沿途有狼);除夕之夜,硬是孤身一人,在冰天雪地里走回什字路,行程百里,历时11小时。凌晨5点敲开公社邮电所老张的房门,在老张的热炕上美美睡到到大天亮。&&&&&&&&第二次下平凉,是1969年青黄不接之际,我随队里马车去平凉买救命粮——高价收购玉米。因怕被人发现,我们是夜间打着手电,走村入户买粮的。好不容易收足一车玉米,还是被人发现了,盘问中,对方得知我是杭州知青,是来“借粮”的(怕被人当着投机倒把,说秋后再来还粮,其实哪有粮还),便放行了。&&&&&&&&第三次下平凉,是1969年麦收季节,我在远离生产队十几里的寺沟里割麦子时,不慎将右手掌割破约两寸长的伤口,鲜血喷涌不止,社员们七手八脚帮我包扎止血。党员柳继文陪我走十几里山路回东山坡林场包扎,又用架子车拉我到10里外的公社卫生院治疗,最后拦运煤车送我到平凉地区医院手术。杭州二中红旗六盘山小分队,在天安门广场合影。&&&&&&&&当时,我住在贫农郭大娘家里,为了给我补身子养伤,她把家里攒下准备换钱买盐买煤油的鸡蛋,全部留给我吃了。我和柳继文的友谊,一直延续到他去世。我连续几年给他寄自己编的报纸,希望通过报纸给六盘山区的父老乡亲送去脱贫致富的信息。&&&&&&&&这段经历,使我与农民有了共同语言,结下深厚的感情。这段经历,帮助我了解中国农民、中国国情:中国农民最贫困、最可爱、也最可伶。&&&&&&&&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大国。党的四代领导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农村。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党中央,更是多人当过知青。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中国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在黄土高原、延安窑洞里诞生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大业,是从农村开始的。江泽民说,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四个现代化。&&&&&&&&西部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要了解中国国情,就应到西部去,到西部农民中间去。&&&&&&&&在宁夏六盘山区的经历,影响我的一生,使我终生收益。我来自人民,上了大学就要回报人民。1992年9月至2010年3月,我在《农村信息报》当了18年编辑。《农村信息报》是一张“立足浙江,面向全国,为三农服务”的农民报,发行量20万份,拥有百万读者。杭州二中红旗六盘山小分队,在天安门广场合影。&&&&&&&&因为当过农民,到农民报工作,我如鱼得水,得心应手,胜任愉快,有了用武之地。我编的报纸,从形式到内容,比较贴近农民、贴近农业、贴近农村,受到农民读者的欢迎。&&&&&&&&18年中,我收到近千封读者来信。对每封来信,我都像朋友来信一样仔细阅读、认真处理。许多来信经改编后刊用,不适合见报的来信,都转到有关部门处理。&&&&&&&&读者来信拓宽了我的视野,帮助我了解农村的新变化和农民的新需求,使我结识了新朋友,为我编的版面增添新内容。&&&&&&&&农村长期缺医少药,医疗卫生知识极不普及,农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民,迫切需要医疗卫生知识。我编的“生活之友”版,介绍了农药中毒、稻田皮炎、谷痒症、粪毒症等四五十种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方法,很受读者喜爱。&&&&&&&&我自己患有“老慢支”,用偏方基本治愈,我也千方百计向读者推荐(治“老慢支”土方:三伏天,每天用半斤老姜,洗净捣烂,滤出姜汁擦患者的脖子和前胸。姜汁被吸收蒸发后,再穿上衣服,不要立即去洗澡或擦身。这样连续治疗10天,快者当年就能根除,慢者也能明显减少复发次数。每年到伏天都用此法治疗,能逐步根除。)&&&&&&&&“高医生信箱”栏目开设后,读者来信踊跃,先后收到近百封来信。出于对报纸的信任,不少读者敞开心扉,讲述一些对外人难以启齿的问题,如成人遗尿症能不能治好、近亲可不可以结婚、产后肥胖怎么办、被疯狗咬了怎么办等等。作者(右)住在贫下中农郭大娘家里。郭大娘在帮忙铺垫被。&&&&&&&&我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约请浙江医科大学、省防疫站、杭州红会医院、武警杭州医院、杭州妇幼保健院七八位医学专家,撰写了近20篇文章。这些文章见报后,既给患者解除病痛当参谋,又给广大读者上了卫生知识普及教育课,获得好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放开农副产品价格后,农民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许多农民读者来信表示,迫切需要致富信息、市场信息。为此,我向省粮食厅、省物资局、省畜牧局、杭州笕桥蔬菜公司等部门约稿,请他们及时为本报市场版提供“米袋子”、“菜篮子”、生产资料商品行情表。&&&&&&&&因为时效性强,为了及时见报,我经常骑车去取稿。商品行情表是密集型信息,一张表少则近百条信息,多则200多条信息。我参与编辑的《农村信息报》,曾获得华东地区优秀报纸二等奖。&&&&&&&&为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卖难,我在市场版开设“市场信箱”栏目,为滞销的农副产品牵线搭桥,找到销路。&&&&&&&&1998年,宁夏六盘山区西瓜丰收,1亿公斤西瓜愁销路,我立即编发了这条从互联网发现的信息,想为第二故乡瓜农解决卖瓜难。东山坡大队的知青合影。&&&&&&&&一次,安徽岳西山鹰报社张斌来信反映,岳西县有10吨部优、省优“岳西翠兰”、“大别山绿茶”卖不掉,当地茶农心急如焚。我将这封来信编成百字快讯,以“岳西高山名优茶待销”为题刊发了。&&&&&&&&两个多月后,张斌寄来感谢信说:“这条快讯在读者中引起积极反响,两个月内,我收到80多封信,帮了茶农大忙,10吨陈茶销售一空,当年新茶也销出16吨,为大别山革命老区茶农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这条百字快讯,一字千金,一字万金,是一条非常成功的信息,是价值百万的信息,是受读者欢迎的信息。&&&&&&&&这也使我受到鼓舞、增添信心,要更加努力工作,开动脑筋,挖掘潜力,为农民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根据读者的要求,我还开出一些本报的独家栏目,如“郝律师信箱”、“新闻园地”、“互助网”等,这些栏目都成为本报的名牌栏目、读者喜爱的栏目。“郝律师信箱”,约请法律专家撰稿,为农民读者解答法律难题、提供法律援助。&&&&&&&&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自成体系,它随着新闻事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对新闻学不能无师自通,掌握新闻学,必须靠学习、靠灌输、靠实践。东山坡大队的知青合影。&&&&&&&&不少从事新闻报道多年的基层通讯员,由于没有学过新闻学,至今不懂新闻与公文、文学的区别,写的新闻不像新闻,因此大大增加编辑改稿的工作量,也影响报纸的质量。&&&&&&&&一位乡镇通讯员来信反映:“我们进城,走遍所有书店、书摊,都找不到介绍新闻写作知识的书籍。我们业余新闻写作者,既无人上课,又找不到书,哪能提高写作水平?”这代表了乡镇通讯员的现状和心声。不少通讯员来信询问,新闻应该怎么写。&&&&&&&&新闻实践提出了普及新闻学的要求,并把普及的对象定为县以下的基层通讯员和人数众多的新闻爱好者。新闻学的普及,有百益而无一害,它有利于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是值得倡导和支持的大好事。报纸在普及新闻学方面大有作为。&&&&&&&&“新闻园地”开设的目的是:“让新闻学走出书斋,面向广大读者,普及新闻学基础知识,大家都来学新闻、写新闻。”为了破除新闻学的神秘感,我在第一讲《大家都来学新闻写新闻》中写道;“新闻并不陌生,我们一天也离不开新闻……新闻也不神秘,凡是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能完整写百字书信的人、能看懂《农村信息报》的人,都能够学习写新闻。”&&&&&&&&“新闻园地”的文章文字力求通俗易懂,运用比喻、故事、新闻作品,深入浅出介绍新闻学常识。比如,介绍新闻五要素时,把它们比作新闻大家庭的五兄弟。“新闻园地”的文章采取连载的形式,每篇1000字,循序渐进,一篇讲一个题目。东山坡大队的知青合影。&&&&&&&&文章从新闻学常识开讲,以新闻写作知识为主线,穿插新闻理论、新闻史等知识。先后介绍了新闻定义、新闻分类、新闻五要素、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结构、新闻导语、新闻主体、新闻背景、新闻结尾、新闻文风、新闻命中率等内容。其中穿插介绍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等党的领导人的新闻思想,毛泽东、邓小平的新闻实践和新闻作品。还讲评了一些通讯员的来稿。&&&&&&&&我撰写了《大家都来学新闻写新闻》《新闻是个大家族》《提高新闻命中率》等26篇新闻学普及文章,共计2.6万字。“新闻园地”在读者中产生共鸣,深受基层通讯员和农村新闻爱好者的欢迎。他们在来信中称:“新闻园地办得好”,“贵报重视培养泥腿子通讯员”。他们将“新闻园地”的文章一期不漏地剪贴成册,作为学习资料。&&&&&&&&“互助网”是本报一个免费为农民读者提供服务的栏目,向农民读者承诺“农民有求,我们必应”。自日开设,5年中发表求购、求教、求医、待售等各类求助信息上千条,共计10万余字,免费为数以千计省内外读者解决生活、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困难。&&&&&&&&其中,日本报第四版,推出半个版的互助网豪华版,刊登求助信息多达45条,近5000字。“互助网”密切了报纸与读者的联系,为读者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深深扎根在读者心中。“互助网”曾参加浙江好新闻“好栏目”评选,至今还在本报沿用。30年后,东山坡大队知青在杭州合影。&&&&&&&&能在编辑岗位上,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读者排忧解难,我感到无比快乐和幸福。2002年,我被评为“全国农民报十佳新闻工作者”,这是领导关心、同事支持的结果,是对我工作的认可,也算是对人大、老师、同学们一个交代。(写于2013年9月。原载《新闻78是一篇散文》,北京日报出版社2014年出版。本号获许可推送,图片由作者提供。)文革系列:记者系列:走出大学:你还可以点击阅读: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文章内容
[其他]知青五十年后相聚杂感
威望:38097
收/送花:0/0朵
其他文章:
发表时间: 20:44:16
该作者的文章:
&& 原以为这已是淡忘的过去,岁月荏苒,我不再会耿耿于怀那段经历。可不料想,六月十五日湖州南埠乡&知青五十年相聚&活动在栖贤寺旁的&鸟之家&农家院举行,这眼前的景,眼前的人,把封存已久的往事一件件翻了出来,思绪万千如潮水,在心底翻滚不停。&&&&&&不眠之夜,当年情景历历在目,孤独无助之心绪又油然而起。&&&&&&&&&&&&&&&&&&&&&&&&&&&&《想那时》&&&&&&&&&&&&&&&&&&&& & 铿锵的锣鼓把我们送到穷乡僻壤&&&&&&&&&&&&&&&&&&&&& &从此漫漫路上经历着岁月的风霜&&&&&&&&&&&&&&&&&&&&&& 长途上 &默默地挥洒汗水&&&&&&&&&&&&&&&&&&&&& &孤灯下 &痴痴地编织梦想&&&&&&&&&&&&&&&&&&&& &日复日啊 年复年&&&&&&&&&&&&&&&&&& && 熬过无数个黑夜的忧伤&&&&&&&&&&&&&&&&&& & &等待着& 期盼着&&&&&&&&&&&&&&&&&&&& 地平线上升起新一轮太阳&&&&&&&& 栖贤禅寺&&&&&&&&&&&&栖贤寺,坐落于湖州南埠乡与妙西乡交汇的罗山脚下。在清末民国初年时是吴兴郡的&四大丛林古刹&之一,因建寺前文人墨客、贤士高僧常汇于此,故名&栖贤禅寺&。我们在乡下时常需到十几里远的山上砍柴,必经栖贤寺,每次下山都要到寺前的古树下憩息。当时古寺已破烂不堪,唯有那棵古树依然苍翠挺拔,它如慈祥父亲高大的身躯,为我们遮挡肆虐的毒日,在它的庇护下,得以放松精疲力竭的肢体。今观栖贤寺旧貌换新颜,不免感慨万千。&&&&&&&&&&&&&&&&&&&&&&《 栖贤寺感怀》少小曾面栖贤寺&&&&&&& 野草凄凄尽荒祏而今侬已换新颜&&&&&&& 我却满头少青丝&&&&&&&下乡,五湖四海的少年聚在了一起;返城,朝夕相处的伙伴各奔东西;五十年后的今天,短暂相聚,凝视对方,彼此尽力在已陌生的脸上寻找昔日熟悉又亲切的神情。&&&&&&&&&&&&&&&&&&&&&&&&&《 相 认》&&&&&&&&&& &蹉跎岁月五十年&&& 今日相聚在栖贤&&&&&&&&&&& &眯起双眸细相认&&& 少时倩影依稀见&&&湖州知青博物馆内的资料,见证了那段历史&&&& &上山下乡&时代如长长的彗星尾巴划向天空,终于陨落在苍穹。我们的人生虽有憾,内心却无悔。&&&&&&& 和蔼可亲的原南埠公社党委书记潘澄涵为老知青题词&&&&&&&&&&&&&&&&&&&&&&《心 声》&&& 莫道曾历千般苦&&& 莫言此生乃虚度&&& 五十春秋虽坎坷&&& 却铸金子心一颗&&&&&&&&& &同举杯,共祝福,花甲之后幸福多。老伙伴们,好好活!
(送一朵花扣除10积分)
选择你要赠送的礼物
网站Email: 或垂询:400-1-老知青的感恩情结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老知青的感恩情结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青家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