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可为的仕途分析父亲是不是刘仲健

我也当把方舟子
好久没光顾Blog了,世界杯加上实验室的两个活宝让我实在没心情,不过主要的原因还是懒。隔了接近一个月,跟上篇Blog一样,这次还是跟Nature有关系。
昨天晚上回家就听GL跟我说他们学校生物系大二的学生发了一篇Nature,OMG,这可是件大事,立马让我想起了Hary
Mullis,这位发明PCR的Nobel
Laureate在22岁读生化Ph.D的时候凭靠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在只引用了一篇文献的情况下写了一篇物理投给了Nature,居然被接受了,虽然他此后再没有在Nature发表任何文章,甚至是那篇让他摘取诺贝尔奖的文献都没有,但他的创造性在他22岁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后来的PCR也可以说基本上是靠他的想象力,一个原理如此简单的东西居然在Kornberg发现DNA聚合酶30多年以后才出现,是不是从侧面说明了绝大多数生物学家缺乏想象力哪?
书归正传,找到了,上面说得天花乱坠,不过这也正常,中国的记者们写新闻的时候要不用点修辞方法,也反映不出来他们所受的高等教育,于是去Nature的主页上看这期的刊物,哪知道居然显示连接错误,也无法搜索,不知道是不是来自于祖国的访问量吓坏了Nature的服务器,抱着看一看的态度我求助于Pubmed,居然还真搜到了,原来是上期的文章,点进去一看,是篇Brief
Communication,只有一个Figure,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不能算是Nature
Publication,可还是被吹成了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很多时候,非常牛的Paper并不一定非要长篇大论,Watson
Click的传世之作也不过占了Nature一页纸的版面,同样,我们不能因为这点就否定别人的成就,于是我悉心拜读了这片大做,同时复习了一下大一考完植物就再没有见过的一些单词,还好文章不长,很快就读完了。这片文献说的是一种特殊的自花授粉,有别于绝大多数闭花自花授粉,这种自花授粉发生在打开的花冠里,通过一根小柄旋转一百八十度把花粉送入柱头,实现授粉,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这也是Nature接手这片文章的原因之一吧。但文章说明的问题根本没有新闻里说得那么神奇,当然这点不能怪研究者,那些自花授粉都弄不清楚的文盲记者写出什么都不奇怪,其实两年前广州的一个研究机构也在Nature上。即便是如此简单的一个现象,
作者们也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收集了很多数据,虽然最后只有一个类似于动画演示的Figure,在文献的补充材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们是花了多少心血才能在这世界上最牛的科学杂志上写上一页,对此,我对他们表示深深地敬意。
但让我不能接受的是这篇文章的Authorship,第一作者就是新闻里那位天才少年刘可为,今年20岁(正常大二年龄),第二作者是跟第一作者同姓的刘仲健,通过Google我发现他生于1958年,今年48岁,而且根据新闻刘可为同学的父母就是刘仲健单位的,有没有可能刘仲健就是刘可为的父亲哪?虽然我这么想有点小人之心,但我的怀疑不是根据他们的岁数而推断来的。
按照Nature上的原文和补充材料,这篇文章所有的实验都是在云南思茅完成的,日期是2003年-2005年每年的二到四月,在这段期间课题组观察了10片兰花里面的一千多株,从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19点三十分观察每一株兰花的任何变化,有无虫子爬过,动物碰过,等等。且不说刘同学在这段期间绝大多数时间应该在学校上课或者准备高考,即便是他参加了部分观察,所占的分量也不过微乎其微。刘同学是2002年暑假作为高一学生来到他父母的单位参加科研,而2003年2月课题组就已经奔赴云南开展了大规模的科研活动,这短短半年时间用来科研立项尚且不够,怎么可能还会有时间来发现这么重要的现象并且论证。按照文章所说,每年2月到4月是这种兰花的花期,刘同学七八月份开展观察的时候并没有兰花为他盛开从而让他研究这种奇怪的自花授粉,当然我不排除园艺温室里兰花任何时候都能盛开,可园艺所一个如此稀有品种的兰花在非正常花期内被恰好来做Intern的小刘同学发现是自花传粉,由此很快开展巨大的科研活动,这一切不是不可能,只是太过凑巧了而已,反正我是不太相信巧合的。
更奇怪的是这片文章作者的排名,第三作者是通讯作者黄来强,而最后作者居然是一个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生唐光大,学生物的都知道所有的PI都最重视The
Authorship,Pubmed搜索的结果根本不会显示谁是通讯作者,所以大家约定俗成的把最后一个当成通讯作者,当然也有少数例外,但这次例外的比较夸张,居然让一个研究生来当最后一个作者,又让我没法相信这里面没有猫腻。
还有很多疑点,就不多写了。去年南大出了一个类似的例子,不过那爷俩不错,老子当通讯作者,儿子当第一作者,谁也不拉下,这次当老子的吃了点亏,不过为了儿子的前程,人家都已经做到深圳园艺集团董事长的老爹自然不在乎这点损失了。
最后声明,我可不是因为被USTC生物系的人打击过才写这么多废话的,只是觉得这种现象确实太不象话了,USTC还是由很多牛人的,我现在还记得当年住在隔壁寝室学GRE时只有15岁。
说实话,谁都喜欢有个NB的爹,可NB爹用起来多少别太夸张啊。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关注今日:20 | 主题:574371
微信扫一扫
【共享】中国农业大学要发Nature 和Cell了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11年零92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据悉,6月份中国农业大学有两位牛人的论文分别被Nature和Cell杂志接受了,而且完全是本土化的成果,太牛啦!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中级站友
虽不是农学,但对华中农大和中国农大的印象8错。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虽不完全了解, 但这两篇论文应该算植物分子生物学. 一篇可能与信号转导有关,一篇可能是某某激酶的调控机制, 都是基础研究.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我们老板在昨天出版的NATURE上已经发了一篇文章,这是深圳市首篇,实现零的突破哦~!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荣誉版主
irisyang 我们老板在昨天出版的NATURE上已经发了一篇文章,这是深圳市首篇,实现零的突破哦~!能否传上来共享一下,仰慕中!!!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It should be this one!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植物分子生物学. 一篇可能与信号转导有关是武维华吗?大学上过他的课,感觉很好。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应该是武维华的!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听说一个是武维华,一个是张大鹏两个大学时就很佩服的老师,很实干的老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我们云南农业大学2001年早发了nature,现在第二篇都要出来了。作为中国的农业最高学府,不是第一,有什么牛的,如果我们其它农大有中国农业大学的经费和地位,或者10篇nature都出来了。谦虚一点并努力一点吧,不要浪费广大公民的纳税钱,。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dyangza 编辑于
Jeffrey88 It should be this one!◇◇新语丝(www.xys.org)()(xys.3322.org)()◇◇对中科大大二学生论文登上《自然》杂志的质疑作者:困惑的天那边
本人很好奇,这里面首席科学家刘仲健和这位大二学生刘可为的关系,有没有知情人给打听打听,是不是父子、亲戚什么的,这年头除了包装院士,还有不少包装学生的。刘可为“父母都是深圳市园林集团的园林工艺师”,刘仲健“任深圳市园林(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列举的资料都来自网上,大家可以搜搜看。相关资料一:
世界自然科学界最高级别的学术刊物《自然》杂志,在6月2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上刊登了由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刘可为担任第一作者的论文《一个兰花的自发授精策略》,并在刊物的封面上对文章作了特别推荐。据悉,由于这篇文章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里的独特价值,《自然》杂志专门在英国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公布这一全新的研究发现成果。
这篇论文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一种植物繁衍进化的新途径——不借助任何外部媒介完成的植物自花传粉。长期以来,人们对植物自花传粉机制的认识是必须通过风、昆虫、重力等外部传递媒介来实现,而一旦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这些外部媒介全部丧失后,植物将如何实现正常繁衍进化或是就此消亡,一直没有定论。
早在2002年,还在深圳一所中学高中就读的刘可为有幸进入深圳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学习研究。善于观察的刘可为由此发现了一种异常的现象,从云南思茅热带雨林地区引进的一种兰花品种——大根槽舌兰在密闭的温室中,在没有风、昆虫等任何外部传递媒介的情况下,竟然能依靠其雄性花药的花柄自体转动360度,将花粉团送入同一朵兰花的雌性柱头腔内,从而完成繁衍进化的最重要步骤。
深圳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刘仲健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黄来强等专家,正是根据刘可为的这一发现,进一步通过长达4年的试验研究证明了这种自花传粉机制是在干旱季节开花的大根槽舌兰繁殖进化的唯一途径,并进一步揭示出一些特别的植物物种在缺乏风、昆虫等传统传粉媒介的恶劣生态环境下,能够主动适应环境的演变,从而为研究植物的进化机理、揭示自然界进化的秘密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方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19岁的刘可为自小生活在“花草世界”,父母都是深圳市园林集团的园林工艺师,独特的家庭环境、姹紫嫣红的花草从小就诱发和培养了刘可为观察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和过人的观察判断力,特别是对各种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与研究,可谓“一举一动皆有心得”。2004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继续从事与植物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相关资料二:
刘仲健,男,广东省台山市人,日生,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系林业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7月分配到深圳市城市绿化管理所任技术干部、副所长;1987年11月任深圳市梧桐山苗圃总场场长;1992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和被深圳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6年再次被深圳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7年被深圳市授予深圳市青年科技带头人称号;1999年任深圳市园林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同年被广东省授予广东省青年科技标兵;2000年任深圳市园林(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0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2年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并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到目前为止,出版了6部专著共307万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共获科技奖励16次。现兼任中国兰花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市园林学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生态学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兰花学会会长、全国高技术产业化协作组织深圳专家委员会生物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中心首席科学家。(XYS)◇◇新语丝(www.xys.org)()(xys.3322.org)()◇◇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荣誉版主
我想自然杂志的审稿人可能明白的比我们更多。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论文中科大生命科学学院二年级本科生刘可为发现兰花自花传粉机制
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一种新颖的、完全由雄性花药主动运动而不借助于任何外部传递媒介完成的自花传粉机制。这一机制是该物种繁殖的唯一途径,并提示它是该物种为适应其缺乏传粉媒介的生态环境而进化出的繁衍策略,可能广泛存在于其它类似环境中的种群。
6月22日出版的《自然》刊载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年级本科生刘可为首次发现并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黄来强教授、深圳园林集团刘仲健教授等指导下合作完成的这一重要成果,刘可为是文章的第一作者。
众所周知,开花植物通过自花或异花传粉授精实现繁殖,其雄性花粉的传播均借助风、重力、动物(如昆虫)或分泌物等其中的一至数种媒介间接地传到雌性柱头上,而一旦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这些外部媒介全部丧失后,植物将如何实现正常繁衍进化或是就此消亡,一直没有定论。
早在2002年,还在深圳中学高一就读的刘可为有幸进入深圳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学习研究。善于观察的刘可为由此发现了从云南思茅引进的大根槽舌兰的雄性花药的粘盘柄能转动并将花粉团送入同一朵兰花的雌性柱头腔的现象。在此重大发现的基础上,黄来强、刘仲健教授等研究人员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密闭的温室里,没有风、昆虫等外部传递媒介,这种生长于云南山林的树干上、干旱季节开花的大根槽舌兰,其雄性花药能够主动转动360度,将花粉团送入同一朵兰花的雌性柱头腔,酷似动物界的性交,即能够完全由雄性花药主动运动而不借助于任何外部传递媒介完成“自花传粉”,而且这一机制是该物种繁殖的唯一途径。这一研究成果对于认识了解兰花的繁育系统以及生物对环境演变的适应及其进化机理都有重大意义。
今年19岁的刘可为自小生活在“花草世界”,父母都是深圳市园林集团的园林工艺师,独特的家庭环境、姹紫嫣红的花草从小就诱发和培养了刘可为观察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和过人的观察判断力,特别是对各种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与研究,可谓“一举一动皆有心得”。2004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继续从事与植物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weiduqu ◇◇新语丝(www.xys.org)()(xys.3322.org)()◇◇对中科大大二学生论文登上《自然》杂志的质疑作者:困惑的天那边
本人很好奇,这里面首席科学家刘仲健和这位大二学生刘可为的关系,有没有知情人给打听打听,是不是父子、亲戚什么的,这年头除了包装院士,还有不少包装学生的。刘可为“父母都是深圳市园林集团的园林工艺师”,刘仲健“任深圳市园林(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列举的资料都来自网上,大家可以搜搜看。相关资料一:
世界自然科学界最高级别的学术刊物《自然》杂志,在6月2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上刊登了由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刘可为担任第一作者的论文《一个兰花的自发授精策略》,并在刊物的封面上对文章作了特别推荐。据悉,由于这篇文章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里的独特价值,《自然》杂志专门在英国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公布这一全新的研究发现成果。
这篇论文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一种植物繁衍进化的新途径——不借助任何外部媒介完成的植物自花传粉。长期以来,人们对植物自花传粉机制的认识是必须通过风、昆虫、重力等外部传递媒介来实现,而一旦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这些外部媒介全部丧失后,植物将如何实现正常繁衍进化或是就此消亡,一直没有定论。
早在2002年,还在深圳一所中学高中就读的刘可为有幸进入深圳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学习研究。善于观察的刘可为由此发现了一种异常的现象,从云南思茅热带雨林地区引进的一种兰花品种——大根槽舌兰在密闭的温室中,在没有风、昆虫等任何外部传递媒介的情况下,竟然能依靠其雄性花药的花柄自体转动360度,将花粉团送入同一朵兰花的雌性柱头腔内,从而完成繁衍进化的最重要步骤。
深圳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刘仲健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黄来强等专家,正是根据刘可为的这一发现,进一步通过长达4年的试验研究证明了这种自花传粉机制是在干旱季节开花的大根槽舌兰繁殖进化的唯一途径,并进一步揭示出一些特别的植物物种在缺乏风、昆虫等传统传粉媒介的恶劣生态环境下,能够主动适应环境的演变,从而为研究植物的进化机理、揭示自然界进化的秘密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方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19岁的刘可为自小生活在“花草世界”,父母都是深圳市园林集团的园林工艺师,独特的家庭环境、姹紫嫣红的花草从小就诱发和培养了刘可为观察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和过人的观察判断力,特别是对各种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与研究,可谓“一举一动皆有心得”。2004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继续从事与植物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相关资料二:
刘仲健,男,广东省台山市人,日生,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系林业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7月分配到深圳市城市绿化管理所任技术干部、副所长;1987年11月任深圳市梧桐山苗圃总场场长;1992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和被深圳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6年再次被深圳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7年被深圳市授予深圳市青年科技带头人称号;1999年任深圳市园林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同年被广东省授予广东省青年科技标兵;2000年任深圳市园林(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0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2年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并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到目前为止,出版了6部专著共307万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共获科技奖励16次。现兼任中国兰花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市园林学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生态学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兰花学会会长、全国高技术产业化协作组织深圳专家委员会生物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中心首席科学家。(XYS)◇◇新语丝(www.xys.org)()(xys.3322.org)()◇◇就算 刘仲健有意让出一作,我们能怎么样?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中国农业大学武维华教授在Cell上的论文已于6月30日正式发表. 该论文是中国农业大学独立完成的, 没有第二单位特别是国外单位的参与,论文主要作者均为武的研究生,通讯作者是武维华本人.作者里没有一个外国人, 是名副其实的本土化成果.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顶一下!8错!!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lzj4306 就算 刘仲健有意让出一作,我们能怎么样?当然不行!须知,文章作者署谁的名字跟文章质量虽然毫无关系,却会破坏学术的传统,令学术评价一团混乱。而且,背后也会衍生各种利益交换,学术***由此而生。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虽然我们不能拿他怎么样(暂时),但是如果通过类似新语丝这样的质疑能够揭发背后的故事,那结果就不一样了吧?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您所在的位置: &
& 国内滚动 & 正文
中国科大学生刘可为发现了植物繁衍进化的新途径
日07:28  
  [新华纵横]法医论文竟造假
  履历论文造假 清华教授被辞
  湖北省第二届兰花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兰花――卡特兰(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摄
  湖北省第二届兰花博览会上获奖的兰花――白仙女文心兰(4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摄
  湖北省第二届兰花博览会上展出的一盆惠兰(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摄
  湖北省第二届兰花博览会上展出的红花蝴蝶兰(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摄
  世界自然科学界最高级别的学术刊物《自然》杂志,在6月2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上刊登了由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刘可为担任第一作者的论文《一个兰花的自发授精策略》,并在刊物的封面上对文章作了特别推荐。据悉,由于这篇文章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里的独特价值,《自然》杂志专门在英国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公布这一全新的研究发现成果。
  这篇论文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一种植物繁衍进化的新途径——不借助任何外部媒介完成的植物自花传粉。长期以来,人们对植物自花传粉机制的认识是必须通过风、昆虫、重力等外部传递媒介来实现,而一旦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这些外部媒介全部丧失后,植物将如何实现正常繁衍进化或是就此消亡,一直没有定论。
  早在2002年,还在深圳一所中学高中就读的刘可为有幸进入深圳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学习研究。善于观察的刘可为由此发现了一种异常的现象,从云南思茅热带雨林地区引进的一种兰花品种——大根槽舌兰在密闭的温室中,在没有风、昆虫等任何外部传递媒介的情况下,竟然能依靠其雄性花药的花柄自体转动360度,将花粉团送入同一朵兰花的雌性柱头腔内,从而完成繁衍进化的最重要步骤。
  深圳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刘仲健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黄来强等专家,正是根据刘可为的这一发现,进一步通过长达4年的试验研究证明了这种自花传粉机制是在干旱季节开花的大根槽舌兰繁殖进化的唯一途径,并进一步揭示出一些特别的植物物种在缺乏风、昆虫等传统传粉媒介的恶劣生态环境下,能够主动适应环境的演变,从而为研究植物的进化机理、揭示自然界进化的秘密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方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19岁的刘可为自小生活在“花草世界”,父母都是深圳市园林集团的园林工艺师,独特的家庭环境、姹紫嫣红的花草从小就诱发和培养了刘可为观察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和过人的观察判断力,特别是对各种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与研究,可谓“一举一动皆有心得”。2004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继续从事与植物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记者黄勇 通讯员胡胜友)
  相关评论
(中国青年报
城管捕杀流浪狗
林志玲被曝曾拍裸胸光碟
球星糜烂生活大曝光
垃圾车中突现碎尸块
俄罗斯帮伊朗保卫核电站
青藏高原“云海奇观”
海南胖美人大赛进入决赛
日军里的外籍侵略军团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稀物种
醉酒后的丑态百出
少女遭父毒打后坠楼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
《中国科大报》553期
第一版:重要新闻
学校举行2006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本报讯& 7月2日上午,2006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大礼堂隆重举行,校领导郭传杰、朱清时、侯建国、王东进、窦贤康,以及各学院院长陈顒院士、叶向东教授、陈初升教授、卫国教授、杨基明教授、牛立文教授、梁樑教授、汤书昆教授参加了仪式。侯建国主持了典礼。&&&& 校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校长朱清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向同学们取得的成绩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为他们的成长倾注无数心血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以居里夫人的名言“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来勉励同学们要不懈努力,取得成功。他说,“毕业”的英文“graduation”的词根不是“完成”、“结束”之意,而是蕴含着开始、进步的意思,今天的大会不应是庆祝“结束”,而应是欢呼新的“开始”。他祝愿广大毕业生,一路顺风,一生成功!&&& 教师代表冯焕清教授和学生代表、博士学位获得者周密分别在会上发言。&&& 侯建国常务副校长宣读了学校关于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文件。今年,我校共有389名学生获博士学位,814名学生获硕士学位,1686名学生获学士学位。&&& 窦贤康副校长宣读了学校关于表彰各类优秀毕业生的决定,共有106名毕业生被评为安徽省品学兼优毕业生,311名毕业生被评为校优秀毕业生,56名毕业生获科技强军奖学金。&&& 典礼上,毕业生分别身着红色、蓝色、黑色学位服,排队依次登上主席台,校领导和导师们为他们一一扶正流苏。&&& 典礼在雄壮的校歌声中结束。   (林 文)
秸秆可以炼油,产油率达50%以上
我校生物质炼油技术可望产业化
&& 本报讯&& 每年夏收季节,各地都有农民大量焚烧麦秸秆,导致严重空气污染。最近,河北涿州焚烧麦秸导致怪雾呛了北京城,使这一问题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6月27日下午,我校可再生洁净能源实验室宣布,由朱锡锋、郭庆祥教授等研制的一项最新科技成果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他们将木屑、稻壳、玉米秆和棉花秆等多种原料进行热解液化和再加工,可变废为宝,将它们转化为生物油,其中木屑产油率60%以上,秸秆产油率50%以上,生物油热值16~18兆焦/千克。这项成果已经过中试,实现产业化已指日可待。 &&& 据介绍,我国每年仅农作物秸秆和农产品谷壳等就有7亿多吨,就地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还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采用这项技术,可将秸秆等生物质直接转化为生物油,作为燃料可以直接在燃油锅炉和工业窑炉中燃烧使用,精制提炼后可作为车用燃料使用,还可以分离提取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 &&& 我校的专家们根据多年研究经验,提出了该技术实现产业化的最佳路线:首先在原料产地将生物质规模适度地分散热解,转化为便于运输和储存的初级液体燃料———生物油,然后将各地热解得到的生物油收集后进行再加工,这样可从根本上解决生物质资源分散和受季节限制等大规模应用的瓶颈问题。 &&& 据介绍,热解液化单机最佳规模为每小时处理2吨秸秆(秸秆收集半径约为10公里),产出1吨生物油,生产成本大约为790元/吨。生物油经过简单的品质改良后,热值约增至为18~20MJ/kg,销售价格假设为1000元/吨,用它替代柴油和重油,提供同样的热量,价格分别相当于柴油和重油现有价格的43.2%和63.1%。&&& 该实验室在原有技术基础上,今年成功研制出每小时可处理120公斤物料的自热式热解液化工业中试装置。专家有信心在2008年6月之前,将研制建成一座时产1000公斤生物油的生物质热解液化示范工厂。&&& 7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我国科学家突破秸秆炼油技术,两吨秸秆可炼一吨油”为题,报道了我校这一研究成果。&&&&&&&& (杨保国)
我校本科生刘可为发现兰花自花传粉机制
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论文
&&& 本报讯& 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一种新颖的、完全由雄性花药主动运动而不借助于任何外部传递媒介完成的自花传粉机制。这一机制是该物种繁殖的唯一途径,并提示它是该物种为适应其缺乏传粉媒介的生态环境而进化出的繁衍策略,可能广泛存在于其它类似环境中的种群。6月22日出版的《自然》刊载了由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二年级本科生刘可为首次发现并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黄来强教授、深圳园林集团刘仲健教授等指导下合作完成的这一重要成果,刘可为是文章的第一作者。&&& 众所周知,开花植物通过自花或异花传粉授精实现繁殖,其雄性花粉的传播均借助风、重力、动物(如昆虫)或分泌物等其中的一至数种媒介间接地传到雌性柱头上,而一旦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这些外部媒介全部丧失后,植物将如何实现正常繁衍进化或是就此消亡,一直没有定论。&&& 早在2002年,还在深圳中学高一就读的刘可为有幸进入深圳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学习研究。善于观察的刘可为由此发现了从云南思茅引进的大根槽舌兰的雄性花药的粘盘柄能转动并将花粉团送入同一朵兰花的雌性柱头腔的现象。在此重大发现的基础上,黄来强、刘仲健教授等研究人员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密闭的温室里,没有风、昆虫等外部传递媒介,这种生长于云南山林的树干上、干旱季节开花的大根槽舌兰,其雄性花药能够主动转动360度,将花粉团送入同一朵兰花的雌性柱头腔,酷似动物界的性交,即能够完全由雄性花药主动运动而不借助于任何外部传递媒介完成“自花传粉”,而且这一机制是该物种繁殖的唯一途径。这一研究成果对于认识了解兰花的繁育系统以及生物对环境演变的适应及其进化机理都有重大意义。 &&& 今年19岁的刘可为自小生活在“花草世界”,父母都是深圳市园林集团的园林工艺师,独特的家庭环境、姹紫嫣红的花草从小就诱发和培养了刘可为观察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和过人的观察判断力,特别是对各种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与研究,可谓“一举一动皆有心得”。2004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继续从事与植物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胡胜友)
学校隆重召开庆祝建党85周年暨表彰先进大会
&&& 本报讯& 6月29日上午,学校隆重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暨表彰先进大会。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定主持。校领导郭传杰、李国栋、王东进、鹿明,校长助理尹登泽,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党委各部门负责人,校各民主党派负责人,获奖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参加了会议。&&& 与会同志通过视频收看了中国科学院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认真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路甬祥的重要讲话。&&& 视频会后,举行了表彰先进仪式,中科院党组成员、校党委书记郭传杰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学校每一步的改革与发展,都离不开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指引,离不开基层党组织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监督保证各项工作的实施和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广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更新观念和无私奉献。他就加强学校的党建工作谈了几点意见,一是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二是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校党委副书记鹿明宣读了校党委关于年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的表彰决定。理学院党委等10个基层党组织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叶林秀等47名同志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汪柱美等5名同志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陈祖墀等17名同志荣获“优秀德育工作者”光荣称号。校领导为获奖先进基层党组织颁发了奖牌。&&& 获奖先进集体代表孙红灵、先进个人代表李静先后发言。&&&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定要求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和贯彻路甬祥同志的讲话精神,按照郭传杰同志的讲话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 (党委组织部& 党政办公室)
校党政中心组召开学习会
&&& 本报讯&& 7月5日上午,党委副书记鹿明主持召开校党政中心组学习会,在校校领导、秘书长、党委委员、党委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学习会。&&& 鹿明副书记在会上传达了全国组织部长座谈会的主要精神。6月30日至7月1日,中央组织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组织部长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全体同志聆听了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与会同志学习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4个文件。纪委副书记王泽普在会上传达了《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通知》精神。&&&&& (党政办)
郭传杰等到信息学院调研
&&& 本报讯& 28日下午,校领导郭传杰、侯建国、李定、王东进等到信息学院,召开信息学科发展工作专题调研座谈会,信息学院院系党政领导、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部分教授与教师代表参加了调研会。&&& 研讨会上,信息学院执行院长卫国作了题为“信息学院发展与‘十一五’规划”的工作汇报。与会同志就“十一五”期间信息学科如何实现更快发展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讨论。&&& 郭传杰在讲话中对信息学院的汇报内容、工作思路及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谈到信息学科的下一步发展时,郭传杰说,科大是一个理工结合的学校,这几年国内工科发展极快,我们应该有紧迫感,信息学院作为工科学院,应该在承担国家重大需求项目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十一五”期间,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及时做好政策规划和评价体系工作,积极参加对外学术交流与沟通。郭传杰还就学校基建支撑、构建公共平台、吸纳外部资源、凝聚队伍、理顺关系、人才培养特别是科技管理型与青年开拓型人才等方面发表了指导性意见。 侯建国、李定分别就信息学科的发展特点、学科定位、团队作用、人才培养与待遇、平台支撑等讲了话。&&& 陈国良院士、朱近康、王仁华、黄刘生、顾乃杰等教授与教师代表也纷纷就学院学科发展的现状及今后的工作思路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6月28上午,常务副校长侯建国,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定等在信息学院领导陪同下,先后参观了信息学院的语音通信、无线通信、毫米波、网络传播与控制、智能农业、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CN-GI、集成电路、生物医学、信息安全等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听取了实验室负责人的详细介绍。&(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 6月30日上午,科技史与科技文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科普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校党委书记郭传杰,安徽省科协、省科技馆、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负责人出席了研讨会。与会者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20》,畅谈21世纪科普工作的美好前景。&&& ◆ 6月30日,学校召开五十周年校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扩大会议,五十周年校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咨询顾问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常务副校长、领导小组组长侯建国院士主持会议。党委书记郭传杰、校长朱清时出席会议并讲话。&&& ◆ 7月1日下午,校学位委员会召开上半年度学位授予工作会议,就我校2006年上半年学位申请者名单进行审议和表决。会议由校学位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何多慧院士主持。&&& ◆ 7月2日下午,朱清时校长主持召开我校2006年度第二次优秀人才引进学术委员会会议,校党委书记郭传杰出席会议并讲话。校优秀人才引进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主要对拟引进的优秀人才进行审议,并讨论了推荐2006年度“长江学者”候选人事宜。
第二版:校内新闻
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第四次发展工作会议隆重召开
&&& 本报讯& 6月29日至30日,学校隆重召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第四次发展工作会议,校领导郭传杰、侯建国、李国栋、李定、王东进、鹿明、窦贤康,校长助理尹登泽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侯建国常务副校长主持。&&& 侯建国作大会致辞。他说,目前,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已到了一个重要时期,学位授予人数累计已超过万人,在学研究生人数已超过本科生人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我校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听取郭传杰书记、朱清时校长的重要报告,分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现状,认真总结办学经验,研讨改革与发展思路,谋划未来发展蓝图,表彰部分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先进管理工作者、优秀研究生班主任,团结和动员广大师生员工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努力开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党委书记郭传杰做了重要讲话。如何做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保证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他提出了几点指导性意见。第一,要始终坚持“精品大学,英才教育”的研究生教育办学理念;第二,要从研究生招生、培养、管理、评价与质量监控、支撑条件、资助机制等各个环节构建质量保证体系,当前最为紧迫和严峻的问题就是要采取措施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第三,要注意积极营造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立体环境。&&& 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梁樑教授代表课题组做了《中国科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现状调研分析报告》的专题汇报。《报告》从生源、师资、培养、科研、就业五个环节对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透视。该《报告》的最终成稿,历时半年之久,期间,数易其稿,进行了两次大的问卷调查,召开了5次研讨会议,涉及导师600余人,研究生4000余人。该项活动是我校近年来组织的最大规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调研活动。&&& 屠兢、李晓光、张淑林、林子敬、牛立文、郑永飞、崔海建等分别作大会主题报告与专题发言,他们分别分析了研究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会议分组围绕招生宣传、选拔机制改革创新及学生管理工作,教学培养工作、课程体系设置、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学术道德规范等,学位质量把关、学科建设、优博论文申报、新一轮重点学科申报及导师队伍建设等主题进行了认真而热烈地研讨。 &&& 代表们根据郭传杰书记的讲话精神,结合大会主题报告及起草的管理文件,从研究生招生、教学培养、学位学科等重要环节进行了研讨,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共识,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改革建议与意见。&&& 窦贤康副校长主持了30日下午的大会闭幕式。会上,郭传杰书记、朱清时校长为教育部“同步辐射研究生创新中心”、“微尺度物质科学研究生创新中心”基地揭牌。&&& 会议表彰了在研究生教育战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导师、管理者、班主任。&&& 刘世林、尹民、杨基明分别从研究生招生、教学培养、学位学科建设三个方面对分组研讨情况进行了汇报总结。&&& 朱清时校长做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近几年我校学科建设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他说,近年来,我校在学科建设中的一些先进发展理念引起了国内众多高校的关注,这与研究生院引领学科建设的管理模式是分不开的。他强调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在我校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重要性,并就研究生教育中的几个问题谈了看法。第一,研究生招生与本科生有较大差异,研究生生源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成绩,还与其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及潜质有关,因此,需要通过选拔机制创新把对科研有真正兴趣的学生招来。在招生宣传方式上,各院系、学科点,特别是研究生导师要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要进一步推进研究生课程改革,规范教学,特别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不断把学科前沿知识吸引进来;第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要力戒浮躁与急功近利。第四,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要重视研究生就业工作,要加强对研究生就业的指导。&&& 侯建国常务副校长作了《中国科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考》的报告。他强调,围绕提高质量这一中心任务,学校将坚持“稳定规模,内涵发展;优化结构,强化特色;师生为本,机制创新;所系结合,研教互动”的发展思路。他介绍了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将重点开展的十个方面的工作和任务:一是制订《中国科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二是依托“三大工程”,改善支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软硬件条件,优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生态环境;三是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对不同类型学科实行分类定位,创新培养模式;四是按科学化和创新性的工作思路,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两级管理体制;五是改革研究生招生宣传方式,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六是转变办学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促进研究培养机制转变;七是深化研究生教学和学制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和营造环境,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八是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强化质量意识,构建分类的学位授予标准体系;九是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积极吸纳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十是继续坚持“所系结合”,探索创新研教互动培养模式,构建所校合作与资源共享机制。&&& 窦贤康副校长作大会总结。他说,这次会议不仅认真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成绩与经验,分析了当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形势与现状,而且明确了今后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及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增强了广大师生员工为开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的信心。&&& 本次会议受到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科学时报等多家中央媒体的关注,多名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 (研究生院)
2006年分析及应用国际学术会议在我校举行
&&& 本报讯& 6月28日上午,由我校和香港城市大学联合举办的“2006分析及应用国际学术会议”在我校隆重开幕。开幕式由大会组委会主席、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肖体俊教授主持。我校常务副校长侯建国教授,香港城市大学Liu Bie Ju数学科学中心周定轩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近70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出席了仪式。&&& “分析学”一直是数学的三大主流学科方向之一,其理论涉及面和应用范围均极为广泛,是当今数学及应用数学研究中发展十分迅猛、成果层出不穷的大学科方向,其研究倍受关注,也是我校优势学科方向之一。应大会邀请,李大潜院士、李邦河院士、Alberto Bressan 教授、 P. Kuchmen教授、李岩岩教授、Gang Bao教授、杨彤教授、江松研究员等国际著名专家及学术新锐参加了本次会议,这对促进国内外数学家之间的交流,特别是促进我校学者、研究生与国际著名专家学者间的交流,推动“分析及应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开幕式结束后,李大潜院士、Seiji Ukai教授、李邦河院士分别作了一小时精彩的学术报告。此外,在会议期间,有近30位中外学者走上讲坛,向与会者讲述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所取得的成果,及对分析学这个数学分支未来发展的展望。&&& 我校校友李邦河院士、李岩岩教授、孙业能教授还抽空同我校数学系的师生进行了座谈。 &&& 2006年,我校与香港城市大学签署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联合高等研究中心(苏州)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并确定在应用数学等五个项目上首先联合培养研究生。为了进一步加强两校的合作与交流,双方决定联合举办系列国际学术会议,此次在我校举办的“分析及应用国际学术会议”就是其中一个。&&&&&&&&&&&&&&&&& (数学系)
我校获安徽省高校先进“教工之家”称号
&&& 本报讯 6月28日至29日,安徽省高校先进“教工之家”评审组专家一行7人来我校,对我校申报先进“教工之家”工作进行评审。&&& 校党委书记郭传杰在致辞中感谢评审组专家对我校建设“教工之家”的工作给予指导。&&&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鹿明向评审组介绍了我校“建家”领导小组的工作。校工会常务副主席俞寿明从“以法治校、民主办学,建设‘民主之家’”、“围绕中心、维护权益,建设‘和谐之家’”、“以人为本、寓教于乐,建设‘温馨之家’”、“加强建设、提高水准,建设‘美满之家’”等四个方面,向专家组详细汇报了我校建设“教工之家”的工作。&&& 专家组观看了《中科大党政工共建“教工之家”》的宣传片,查看了有关资料、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参观考察了我校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直属工会,并详细了解了该基层工会开展活动的情况。并召开了有关方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教职工对学校“建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组在认真地研究之后,向我校“建家”领导小组反馈了对我校建设“教工之家”工作的评审意见。评审组一致认为,中国科大已形成党政工共建“教工之家”的氛围,工会和教代会各项工作已进入安徽省高校先进“教工之家”行列,同意授予安徽省高校先进“教工之家”称号。(工会)
潘建伟教授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 本报讯& 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青联主办的第六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日前在北京揭晓。我校潘建伟教授等10人获此殊荣。潘建伟多年从事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2000年以来先后获得奥地利科学院Erich Schmid奖、欧洲物理学会Fresnel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国内外奖项。2001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并入选“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2002年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评审工作始于1992年,树立了一批甘于奉献、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青年科技典型,有力地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争当自主创新先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闻中心)
校友陈一昕获国际人工智能竞赛大奖
&&& 本报讯& 前不久在英国Windermere举行的第五届国际人工智能规划竞赛上,现执教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中国计算机学者、我校少年班毕业生陈一昕教授率队囊括了两项大奖的冠军。 此前, 他曾在2004年夺得第四届国际人工智能规划竞赛的头等奖。 &&& 本次竞赛设有优化组和可行性组两项大奖。陈一昕领导的队伍开发了两个规划系统,分别参加了这两组竞争。在与其他国际著名的规划系统的竞争中,陈一昕设计的两个规划算法展示了遥遥领先的规划速度、优化质量,和数理逻辑的推理智能,包揽了两项竞赛的第一名。陈一昕开创性提出的大规模非优化算法思想也受到了人工智能专家的极大关注和好评,确立了国际领先的地位。颁奖仪式已于日在英国第15届国际人工智能规划大会上举行。  &&& 陈一昕1995年上高一时被我校少年班录取,1999年提前一年毕业获得本科学位毕业,于2005年在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获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后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计算机系任教。陈一昕在大规模优化、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生物工程、医疗优化、并行计算等领域作出了多项突破性的贡献,于2003年荣获由美国成就学院颁发的全美计算机科学杰出人才奖,并获ICTAI、ICMLC等多个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奖。& (新闻中心)
激 情 重 燃
——81级、862校友重返母校侧记
学生记者& 刘 滨& 兰 兰& 杨 靓 
&&& 7月1日的早晨,合肥一改几天来的暴热,下起了清凉的雨,这是为了迎接阔别母校20年的81级校友和862校友重回母校。&&& 上午10点钟左右,近300名校友相聚在东区活动中心前的广场上合影留念。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过去一同走过的日子,个人奋斗的历程,还有如今的状况,同学们的交谈中融入无限的关切。&&& 大家参观了位于东活六楼的校史馆。同学们遍及海内外,有些人因为工作的原因20年没有能够回到祖国,没有回到曾经伴随着他们一起成长的母校。谈起学校以前的样子,看到学校这些年来巨大的改观,同学的思绪开始在时空间穿梭,仿佛又一次从年轻的岁月走到成熟的不惑之年。&&& 上午11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1级校友毕业20周年暨862校友进校相识20周年纪念大会在理化大楼的东三会议室隆重召开。常务副校长、校友总会会长侯建国院士致词,并从学校规模、毕业生成就、实验室建设和科技成果等方面介绍了母校情况,党委书记郭传杰,校长朱清时分别到会讲话,81级班主任和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的讲话也赢得了校友们的响应和热烈的掌声。其中81级海外校友代表张捷的讲话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 中午的活动是在食堂吃“忆苦饭”。虽然饭菜已不同于当年,少了一些艰苦的味道,但是与当年的伙伴一起进餐却是无比香甜的感怀。  &&& 下午,以系为单位组织了校园游览和院系访问。校友们重回绿树成荫的校园,穿行在昔日熟悉的楼群之间,重温远逝的大学生活。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充分表达了感谢母校的培养,感谢治学严谨的老师的言传身教,感谢同窗好友一起度过的难忘时光。各个班级代表还就校友会如何为我校即将到来的50周年校庆活动贡献力量,与侯建国副校长进行了座谈。  &&& 虽然下了雨,但是校友们“忆当年”的激情不减,下午五时许,在东区操场举行了一场校友足球赛。他们的飒爽英姿让人不禁联想到,如今的精英一辈也曾是当年科大校园里生龙活虎的年轻人。  &&& 晚上9点,校友们精心安排了“激情岁月———学生时代的回忆”酒会,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可以更深交流的平台。经过晚餐后的休息,校友们纷纷来到东活五楼的多功能厅,这里有室外流觞曲水的苏州园林,丰盛可口的酒水点心,但是校友们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久违的伙伴身上,自由的交流着。 &&& 一天的活动丰富多彩,但毕竟时间有限。81级和862校友依依不舍地离别,即将继续他们的人生之路,可是科大情结在每个人的心中再次激情燃起。七月的校园里到处是“今天我以科大为荣,明天科大以我为傲”的条幅,海内外的校友们没有辜负科大的培养,他们无论身处何方、取得怎样的成就,都把母校的情谊牢记心间。学校在与时俱进的大潮中破浪前行,需要每一位科大人的关注与支持,希望在50周年校庆的典礼上各位校友能够贡献出更丰硕的成果,作为对母校的献礼。共同期待下一次的激情聚首。
团结 拼搏 进取
记“全国优秀班集体”03009班
&学生记者 常莹
&&& 短短两年多,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2003级本科班获得了一连串的荣誉:学年度甲级团支部,学年度校优秀班级,2004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省级优秀团队,学年度红旗团支部,2005年度安徽省“先进班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最近这个班又获得了“全国优秀班集体”的光荣称号。&&& 自入校以来,这个班以“生涯导航”为红线,发扬“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形成了一个具有“团结互助、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优良班风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同学积极思考、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自信、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素质。
极具凝聚力的班级公约
&&& 班级建立之初,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班级各项管理正规化、制度化,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形成了“班级公约”。&&& “公约”在思想、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做了详尽明确的规定,包括出勤、课堂纪律、离校请假登记、寝室卫生、计算机使用、奖学金评定和班费收支等内容,使班级具有了极大的凝聚力。&&&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为弘扬民族精神,班级组织同学参观大蜀山烈士陵园、参加“18岁成人宣誓仪式”;开展“完善自我、文明修身”活动,倡导同学做积极文明的科大人;相继开展“摒弃不文明行为”、“节约科大,文明自身”等系列主题团日活动,通过在校车张贴“请给老师让个座”等温馨提示、赠送“文明书签”及文明宣讲多种方式,在全校倡导文明行为、摒弃不文明行为,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得到了校内师生的积极响应,受到了广泛好评。
师生关系融洽 同学互助友爱
&&& 两位班主任对同学认真指导、悉心教育;同学也乐于与班主任沟通交流。班主任钟小强老师主动拿出他获得的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部分奖金,召开“迎新茶话会”,师生共话理想与未来。每逢教师节,班级都会向任课老师及院系老师送上鲜花贺卡表示感谢与祝福,老师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动与欣慰。同学互相帮助,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生活中相互关心,情同手足,在每位同学生日时送上一份礼物的“温馨行动”,让同学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和考风,形成了“勤奋、诚信、祥和”的班级家园。
&&& 2004年初,班级组织召开“生涯导航活动”启动仪式,正式拉开了“生涯导航”系列活动的帷幕。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许武在启动仪式上做了“努力学习,志在高远”专题报告,对同学们开展的生涯设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同学们这种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正是学校创建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精神基础,同时要求同学们以科学的态度确定自己未来的目标,把自己培养成为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 活动计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引航”,注重养成教育,通过各种报告和交流活动让同学认识了解“生涯导航”的意义并积极参与进去。很多同学在这一过程中受益匪浅,摆脱了刚入学时的茫然。&&& 第二阶段是“领航”,注重激励教育,重点塑造自信心和主动性;通过各种有效的交流途径,积极帮助同学了解各方面信息,协助制定生涯发展方案,锻炼同学各个方面的能力。&&& 第三阶段是“启航”,注重自我教育,重点提倡在集体观念下的自我实现,激发了同学们创新实践的兴趣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挖掘了个人潜能,增强自信心,同学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及沟通能力得到了培养,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一个团结向上、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班集体;也启示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积极思考,开始逐步规划自己的人生。&&& 生涯导航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学习、创造的动力不断增强,同时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醇化了学风、班风。以“生涯导航”思想为红线,班级建设及其他活动也蓬勃开展起来。
丰富多样的课外生活
&&& 为发扬优良校风,培养创新精神。班主任鼓励同学参加各种学习实践活动,锻炼动手能力,学习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为此班级组建了机器人兴趣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机械设计、电路制作和自动控制等知识,并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在2004中国科大公共安全机器人表演赛中,获得了最佳创意奖。表演赛中,公安部消防局政委陈家强将军对公共安全机器人给予了很高评价,并欣然题词:“科技兴消防”。兴趣小组获得了“华为杯”科技制作竞赛中资助的第一个一年级学生申请项目———灭火机器人项目,并在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在2005年学校第五届RoboGame活动周中,又取得了机器人剧场组第二名的好成绩。同学结合专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组建创意组合模型活动小组,在2005年学校创意设计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和“最佳创意奖”的好成绩。&&& 为提升同学全面素质,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开学初,新集体在中秋节举办“相聚PB0309———共创勤奋、诚信、祥和新家园”联欢晚会,促进同学之间相互了解;国庆期间班级组织畅游大蜀山;参与学校纪念“一二•九”文艺汇演;冬去春来,外出踏青,班级组织植物园烧烤;秋高气爽,班级组织紫蓬山秋游;中秋佳节,开展“节日不再孤单”赏月吃月饼活动;冬至日,举办“包饺子”活动,让大家感受家的温暖。班里还积极组织节目参加院系迎新晚会,让师弟师妹在入学时就能体味到大学生活的活泼。&&&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2003级本科班就是这样一个富有活力的组织。求索路上,结伴而行的同学们享受着快乐,在抓住机遇、奋力拼搏的过程中体味着成长的幸福。作为已经走过两年旅程的优秀团队,我们坚信:他们还可以走得更远,还有更高的阶梯等待着他们去攀登。
栾青探访比尔•盖茨的“未来之家”
&简雅洁 胡霈霖
&&& 6月17日~6月22日,10名来自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8所中国顶尖高校的学生,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第二批“明日之星”代表赴美国进行了一次难忘的访问。
&&&&&&&&&&
&&&&&&&&&&&&&&&& &&&& 比尔•盖茨家外景
&&& 近日,回到北京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中国科大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硕博连读二年级学生栾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她在美国微软总部、波音公司等地的非凡感受,以及与传奇人物———比尔•盖茨零距离接触的经历。
“盖茨的脸上挂着番茄酱”
&&& “我们在比尔•盖茨家的草坪上见到了这位传奇人物,他从家里的楼梯上慢慢走下来,我是第一个看见他本人的!” &&& 栾青说,盖茨看起来很和善,穿着一件很普通的夹克,里面是圆领衬衫,显得非常亲切、随和。&&& “之前曾听过关于盖茨的小故事,说跟他见面时,他鼻子上竟然挂着番茄酱。没想到这次我们与他见面,盖茨脸上还沾着番茄酱,可能是刚吃完东西”。&&& 栾青告诉记者,比尔•盖茨的家建在华盛顿湖边的小山上,全木结构,从外表上看与一般的别墅没有太大区别,“是很普通的别墅,但又有一种温馨的感觉”。而比尔•盖茨每年都会邀请一些在微软实习的优秀学生和微软公司的核心员工,参加在他家草坪上举办的烧烤聚会。“说是烧烤聚会,其实是西方的自助餐,主要是方便社交,而中国学生自去年开始才获得这样的机会”。&&& 栾青说,在聚会过程中,盖茨一直不停地和各种人说话,“好像没吃什么东西”。不过,正是这种质朴,让他始终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 “我们向盖茨提了5个问题,包括对中国学生的建议、是否会提供更多资金帮助中国的慈善事业等。”栾青说,可能是由于口音存在差异,不少问题盖茨不能完全听懂,但他都会耐心地询问,“这种诚恳的态度表现了他对提问者的尊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未来之家”是个神秘的地方
&&& “有人误以为‘未来之家’是比尔•盖茨的家,其实这只是微软公司的一个技术展示厅,任何人都可以进去参观,不过不可以拍照。”栾青介绍说,“未来之家”是世界上最先进、最神秘的地方,高科技生活配套展示了人类未来的居家生活。“‘未来之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技术更新,所有世界上最尖端的科技都可以在那里见到”。
&&&& &&&&&& &
&&&&&&&&&&&&&&&&& &传说中比尔•盖茨家的豪华客厅和超大冰箱
&&& 据介绍,“Grace”是“未来之家”声控系统的指令接收者,管理员带着参观者进入后,首先会说:“Grace,有客人来了。”而Grace在接收指令后会拉开窗帘,放背景音乐,所有指令都依靠管理员语音识别完成。&&& “‘未来之家’里面有一面魔镜,你对着镜子招手,它就告诉你今天天气怎样,穿什么衣服比较合适。”栾青说,魔镜还具有时尚指导的作用,能告诉你时下最流行的衣着搭配方案和衣服颜色的选择。“感觉像跟镜子里的人对话,它会给你很好的提示,而不要浪费钱请一位指导老师”。&&& 而展览用的小装饰柜则是栾青的最爱。“如果你去巴黎游玩,可以把带回来的埃菲尔铁塔模型放在那个柜子里面,而装饰柜上的多个小显示屏会展示出巴黎的风景,并随机播放一些背景音乐,很神奇!”栾青认为,“未来之家”的神秘就在于你需要的时候,各种技术就会一下子冒出来,“非常了不起!”
“美国之行让我更加自信”
&&& 栾青是西安人,200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科大,本科毕业后继续在中科大念硕博连读,还有三年毕业,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而此次和她一起访美的10名中国学生,都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生,几乎都在国际性的会议或期刊上发表过自己的论文。由于在实习期间表现出色,他们被选中获得赴美参观并与盖茨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尽管如此,栾青还是谦虚地表示:“这次有幸去比尔•盖茨家,对我来说是运气,也和导师们对我的支持分不开。”&&& “这次美国之行最大的收获就是提高了自信!我见到了许多‘传说中’的人物,拉近了和‘牛人’的距离,这些都让我自信满满。我在聚会上见到了加里•弗雷克,一位全球顶级的软件工程师,他向我介绍了一款他新开发的软件。我之前看过那个方案,有一些疑问,就对他说你这个好是好,但是太耗时间和精力,没人会去用。他听到后就开始站在原地思考,后来盖茨演讲时他激动地拉着我说,他想到了哪些可以解决的方法。”栾青觉得,以往像加里•弗雷克、吉姆•格雷这样的顶级研发人员对她而言是遥不可及的,但是当他们认真地面对自己所提的疑问时,你会发现,自己在和尖端人物平等地对话。“这种感觉很美妙,与国外从事相关研究的访问学生和微软员工相比,中国学生一点也不落后”。&&& 被问到以后会不会留在微软工作时,栾青考虑了一下,表示“很难说”。她告诉记者,现在她在微软实习,可能一直到博士毕业,她都会在那里实习,但是毕业后能不能留下来,将由很多因素决定,现在还无法确定。
第四版:综合副刊
&&& 在建党85周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之际,我将毕业,奔赴新的学习、工作岗位,开始人生新的征程。回想七年来在科大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禁感慨良多。我是科大最后一批五年制本科生。入学时,为期一个月的军训,既紧张又有意义。虽然每天挥汗如雨,但是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谈天说地,增长了不少见识,感觉特别有趣。&&& 军训间隙,大家不忘学习,互相比较看谁的高数学得快。第一学期我们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是顾新身教授。他衣着朴素,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看书时还要拿一个很大的放大镜,儒雅中透着可爱。顾老师讲课很有条理,总是把很深奥的数学公式化解得浅显易懂。&&& 在科大,人常说:“龙生龙,凤生凤,华罗庚的弟子会‘打洞’。”“打洞”是指一种分块矩阵的计算方法。而让我们领略到华老留给我们的“绝技”魅力的,是线性代数的任课教师刘太顺教授。&&& 我们大一的物理老师是邢泽仁教授,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常和同学们聊天谈心。在讲台上,他精神抖擞,把物理定律、公式讲得深入浅出。特别是在最后一节课上,他跟同学们说,你们都年轻,肯定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妨读一些书。要读好书。接着他就给我们讲了《三国演义》里曹操起兵遭受挫折,之后东山再起的故事。勉励我们不要被暂时的困难、挫折吓倒,要活得积极、乐观,要不断的奋斗。现在,邢老师虽已离开了我们,但他教给我们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将会使我们受益终生。&&& 还有我们在基础物理教学中心和电子电路教学中心做实验时,每一位老师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们常常非常细致的讲解实验原理,连仪器的结构和摆放位置都详细地向我们交待,并启发我们多动脑筋,用各种不同方法实现实验目的。科大培养创新精神的教学理念和理实交融的优良传统在这些看似普通的实验课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我们的动脑、动手能力得到了切实的锻炼。&&& 我们上专业课时正逢教学改革,上课内容做了较大更新,在打好基础的同时,特别注重知识领域的拓展,并和国际保持同步。我们的专业课老师讲课非常有特色,吴刚教授给大家讲控制系统设计,同学们原以为可能又是枯燥的理论。没想到第一节课,吴老师却给我们讲工程师的品格,给我们讲李冰父子在当时的困难条件下建造都江堰的感人事迹,并用拍球的例子把专业术语解释得通俗易懂。吴老师的精彩讲解,不仅激发了大家对自动化专业的浓厚兴趣,更让大家感到,作为工科学生肩负的责任重大。&&& 我们的班主任魏衡华老师在实验课上对我们严格要求,在生活中对我们关爱有加。他和我们的班干部一起组织我们去科学岛参观、烧烤,到操场拔河、放风筝。在获得优良班集体的称号后,还和我们一起去食堂包饺子。在这样温馨的集体中生活,老师、同学们亲如一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七年的科大生活,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忘不了我的硕士导师汪增福教授深夜为我修改论文;忘不了我的博士导师朱明教授利用在外地出差的间隙还给我打电话,指导我的学习;忘不了系党总支徐明松书记、系执行主任奚宏生教授、研究生班主任郑烇博士为同学们的学业、前途日夜操劳;忘不了工作在校、院、系各个岗位的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教导。我们从心底里感激你们,你们的教诲和恩情让我们永生难忘!&&& 这七年来,我们亲眼目睹了科大突飞猛进的发展,在“211”、“985”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点支持下,“两院”院士数量、重点学科数量成倍增长,科研成果连年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我们自动化系也在“全院办校、所系结合”中,博士点增加至七个,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声学所、沈阳自动化所建立了联合实验室,联合申请了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祖国的大好形势、学校的快速发展,让我倍感欢欣鼓舞。也因此,我谢绝了美国大学的博士奖学金录取,甘愿留在科大自动化系继续攻读博士。我决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母校对我多年的教育和培养,把自己交给科大,把青春献给祖国,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谨以此文献给我亲爱的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平淡是一种美
&  喜欢淡淡一点的天空,高而远。&&& 喜欢淡淡一点的友情,真而久。&&& 喜欢淡淡一点的微笑,醇而甜!&&& 平淡是一种美。&&& 平淡的日子,有快乐心情。现在的我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觉得平淡就是无聊。平淡的时候,我用享受的心情去理解,品味平淡中的那份真,那份美。高兴时看书,心烦时听音乐,手指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击点桌面,一种享受沁人心脾。&&& 仰头看自由自在的彩云,心里就有了海阔天空般的遐思。三毛说了:“最深最平和的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与人生,慢慢品味出它的美与谐。”也许就是这样吧,淡淡的享受,平静的心情,有一种坦然的愉悦。&&& 久未谋面的朋友见到我,不无夸张地喊:怎么不再追求新鲜与浪漫了,甘愿这么平静了吗?我淡淡一笑,平淡,平淡!可是心里不空虚,因为心灵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 平淡是一种美。&&& 平淡的日子里,学会了勇敢。偶尔,平淡拨响了我寂寞的琴弦,是谁游离在我清清如水的心情里,只有孤单吧。不怕,即使前行的路上没有旅伴,只要有小草山花相伴,我就不会感到孤独寂寞。即使山道崎岖,到达不了峰顶,只要能比现在视野开阔,我也要不停地攀登。即使有太多的艰难,太多的失落,只要有真心的付出,我也一定会获得胜利的成果!&&& 平淡是一种美。&&& 平淡的日子,有着默默的努力,静静的拼搏。进入大学,天空蓦然间放大了许多倍,视野也变成了立体的,竞赛的跑道雾蒙蒙的若隐若现,学习,工作,生活,为人处世……竞赛的项目也由单一变成了多元。生活在偶尔被人遗忘的世界里,我明白该做些什么了。所以,我选择去奋斗,努力把握好生活中的每分每秒,让大学在静静的努力,默默的耕耘中过得充实。平淡不代表平庸,平淡的我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的魅力,平淡的我要乘着梦想的翅膀在成长的天空自由飞翔!&&& 平淡是一种美,平淡之美要用心来感受,当枕边的梦悄悄醒来,又有了一日的繁忙,有爱,就去爱着,失落了,就坦然面对,不必想得太多,简单一点,生活就会变得轻松与快乐。
& & 我躺在西湖的波里,荡荡悠悠,荡荡悠悠,一任水草纤细的手指抚动着周身……这些时候,我常做同样的梦。江南匆匆的一瞥,竟成了我心底挥之不去的情愫,不亚于怀春女子的相思,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沐着江南的斜风细雨,流连于依依杨柳、潋滟波光里,我仿佛走进了唐诗宋词的意境:三潭映月流动着瞎子阿炳凄婉的琴声;断桥残雪演绎着一段“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的爱情经典;六和塔上登高望远,灿灿苍海,落落天气,真有海阔天空、神清气爽之感;双桥凭栏,周庄的古韵遗风尽显水乡的清新阴柔;枫桥夜泊,一夜钟声,催动着无眠的乡愁。&&& 置身于这样的景致,常让人浮想联翩,一忽儿,是戴望舒的《雨巷》,那种悠长悠长的雨巷,那个打着油纸伞的姑娘,只合走在江南的雨里;一忽儿,我的面前又幻化出一位古装的女子,着了大襟的长袍,粉红色,镶着金丝宽边,斜倚在临河的窗回,听雨打芭蕉的寂寥,想着千年的心事。&&& 如果把关东比作一位威猛的大汉,那么江南则是一个曼妙的佳人,她不突兀,不硬派,只是那么软软地、柔柔地,就会将你融化。浸润其中,我也似乎沾染上了一点灵气,踩着光洁的青石板路,好象踏着江南的丝竹小调,连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告别江南,行囊里塞满了琳琅的物什,我竭力想留下些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有那一掬水气,氤氲不去,湿漉漉的常常打湿了我的梦境。
&&&&&& 科大& 再见吧&&&&&&&&&
&&&&&&&&&&&&&&&&&&&&&&&&&&&&& 长风破浪
&& 迎着灿烂的朝阳,&& 走进科大满怀希望;&& 是拳拳的赤子, 投入了慈母的胸膛。
 那玉兰花香, 是迎客的礼妆; 看她们满脸的笑容, 犹如回到了可爱的故乡。
 开贞路上的梧桐树, 是鸟儿的天堂; 欢快的歌语, 在我的耳边荡漾。
 静静的石榴园里, 玉立着窈窕的姑娘; 幽雅的芳华园中, 更添戏水鸳鸯。
那顶日孺子牛, 是学子的渴望; 朝气蓬勃, 便是我的精神食粮。
还有那雪中的一鉴亭, 婀娜的垂杨柳, 出淤泥而不染的水芙蓉…… 教我如何不把你想!
科大,再见吧! 当离别的钟声敲响, 我知道我将扬帆远航, 是你为我指点了前行的方向。
 悄悄地我走了, 乘着朝霞的辉光, 背起寻梦的行囊, 重去追逐人生的梦想!
&&&&&登山&
&&&&&&&&&&&&&&&&&&&&&&&& 虹一
&&& 漫漫山路彤云厚,&&& 蒙蒙雨帘罩人愁。&&& 欲寻阔树避阵风,&&& 却见小鸟立枝头。
&孺子牛散议&
“混入丐帮搞调研”
&&&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学院兼职教授王维平是国内著名的垃圾对策专家,曾经为调研垃圾问题装成乞丐混入“丐帮”,与“丐帮”“帮主”交上了朋友,被“帮主”称作“大哥”。他要求凡是他的博士生,都必须去“住垃圾场”,意在教育学生有深入社会实践的勇气。一开始,他的博士生很难接受,但后来却觉得“那些日子虽然辛苦,但有滋有味。”&& &&& 王维平教授混入丐帮搞调研,让博士生去住垃圾场,用现代人的眼光看,颇有些另类,似乎有些不近情理。不过,这种做法却体现出一种朴实的理念,即学术研究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必须贴近现实,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有针对性,有现实意义,有科学价值。&&& 古往今来,成大业者必然是从社会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做大学问者也必然是放下身外之物,一门心思扎根于社会土壤的人。所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一切有成就的学术研究所必须遵循的一个规律。尤其是事关国计民生的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更要把贴近群众、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当成学术研究的一种基本要求。&&&& &&& 但是,曾几何时,这样一种传统而朴素的学术研究之路,被某些现代学者、现代学人弃置一旁。他们满脑子的自命不凡,满脑子的精英意识,走上了一条早就被历史证明行不通的“贵族学术”之路。其显著表现形式是,优越的生活+超脱的情怀+“纯粹”的学术+荒唐的话语。 &&& 这几乎是一种必然。其本质在于缺乏社会实践,缺乏对国情民情的了解,缺乏对普通国民的热诚情感,缺乏与现实生活的声息相通。因此,其生活、学术与话语必然和大众、和社会实 际格格不入,似乎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外来人。这也正是一些专家学者每每发出荒唐怪诞言论的内在原因。&&& 相比之下,王维平教授的学术之路,看起来有些“另类”,但“另类”得令人感动。其实,“混入丐帮搞调研”中所体现的学术理念,正是开展学术研究的正途,是一条虽然艰苦却最扎实有效的办法。。整天坐在玻璃房里,能做出什么好的研究成果来呢?
&&&&&&&&&&&&&
一鉴亭 副刊第236期
中国科大校刊编辑部电话:3Email:、 、&&&&&&
中国科大新闻网
中国科大官方微博
中国科大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07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Email: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承办: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邮编:23002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可为违规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