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怎样写申请贫困生进校园

“让贫困生带着爱走进大学校园”(图)_网易新闻
“让贫困生带着爱走进大学校园”(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南京瀚和软件公司杭李中左向两位贫困学子送上助学金。张筠 摄  “这笔钱本来是打算搞一个开业庆典的,后来想想,股东们一致认为用来助学更有意义。”昨天下午,南京瀚和软件公司市场部经理杭李中来到本报,当面将1万元助学金分送给两位贫困学子。
  杭经理告诉记者,这家软件公司是上个月刚成立的,公司职员平均年龄25岁,属于创业型的企业。从报纸上看到扬子晚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报告会的报道以后,股东们都被这个活动感动了,立刻打电话到报社,希望能够选两位贫困学子,结对进行帮助。从报名的贫困学子名单中,他们最终选择了今年考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王琦和考取河海大学的丁朝春进行帮助,希望他们能够改善在大学期间的生活条件,把精力多放在学习上。如果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这家公司还可以提供后续帮助。
  对于这次收到捐款,两位贫困学子都特别意外。丁朝春是南京浦口人,父亲早年因尿毒症去世,母亲在火锅店打工养家。今年考上大学后,丁朝春利用暑假在饭店上了2个月夜班,帮人打扫卫生、收拾盘子。他说,自己是从一位到自己家采访的电视台工作人员口中得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当时活动已经报名截止了,自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寄出了报名材料。后来阳光学子名单公布,自己不在其列,也是意料之中。万万没想到的是,扬子晚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并没有把自己的材料放在一边,而是牵线爱心人士,给予自己额外的帮助。9月2日,河海大学就要开学了,丁朝春说:我是带着爱走进大学校门的,感觉特别温暖。
  10天,又结76对帮扶对子
  进入9月,高校陆续开学,本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本该暂告一段落。但是社会爱心人士的热情并未随之减退,8月20日利群阳光学子报告会后,本报助学办公室又成功牵线达成76对结对帮扶。至此,经本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一些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同时得到了多位爱心人士的帮助,一举解决了大学期间的后顾之忧。
  姜堰蒋垛中学李蓉是本报曾经报道过的贫困学子,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跟着80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今年被盐城工学院录取。报道见报后,很多读者被她的故事感动,暑假期间,通州顾先生资助她5000元,南通肖先生也资助她5000元,并承诺以后每年都资助她学费。泰州陈亚红女士昨天亲自到李蓉家去探访,得知李蓉学费已经解决后,决定资助她每月500元生活费。与此同时,陈亚红女士还看望了另外一位递交报名材料的学生赵如星,看到他特别困难的家庭状况,当场给了他5000元。
  一位名叫施梦婕的贫困学子得到了南京一位王先生的一次性资助6000元,后来南通一位袁先生又提出资助施梦婕,在得知已经有人资助学费后,这位袁先生依然决定提供每年2000元,缓解施梦婕的生活压力。
  南京华地房地产公司老总李玉保给本报打来电话,他说自己也是苦出身,读书期间也吃了很多辛苦,看到扬子晚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后,他想起了自己的过去。他在我们的阳光学子报名材料里选择了来自南京江宁、淮安、徐州、盐城4位贫困学子,资助他们四年的学费、生活费。
  往届阳光学子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爱
  在社会爱心人士踊跃捐款,与贫困学子结对帮扶的同时,往届的阳光学子,也以自己的方式传递着爱心,回报社会。昨天,本报邮箱收到往届阳光学子缪斌的一封邮件,他在信中说,自己是2003年阳光学子,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目前在丹麦马士基船舶经纪公司任职。回想大学四年生活,他认为,贫困学子除了经济上的匮乏外,心态的调整也十分重要,他希望能够联络往届阳光学子,在高校中开展针对贫困学子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巡回讲座,从自身的经历谈起,帮助贫困学子建立阳光心态,开始全新的校园生活。
  夏亚明 冯可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关注我们:
“让贫困生带着爱走进大学校园”(图)
南京瀚和软件公司杭李中左向两位贫困学子送上助学金。张筠摄“这笔钱本来是打算搞一个开业庆典的,后来想想,股东们一致认为用来助学更有意义。”昨天下午,南京瀚和软件公司市场部经理杭李中来到本报,当面将1万元助学金分送给两位贫困学子。杭经理告诉记者,这家软件公司是上个月刚成立的,公司职员平均年龄25岁,属于创业型的企业。从报纸上看到扬子晚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报告会的报道以后,股东们都被这个活动感动了...
责任编辑:AP0018
心情分享加载中...
互动评论加载中…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24小时点击排行榜您好, []|
& 校闻联播 & 正文
“1元套餐”走进大学校园 贫困生吃上便宜菜
中新网郑州1月7日电 (记者 朱晓娟)1.2元就可买到二两馒头、一份菜和一碗粥。物价上涨提高学生餐成本,记者7日从河南新乡医学院了解到,该院推行“一元套餐”,让贫困学生也能吃上便宜饭菜。今年入冬以来,新乡医学院着力推进贫困学生帮扶政策,力求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帮助。近日,该校学生餐厅“一元套餐”和免费汤的推行逐渐走入贫困学生的生活中,减少了市场上饭菜物价攀升后对贫困生学习、生活的影响,为他们送去冬日里的关怀。据了解,在该校的早、中、晚三餐时间,贫困生只要持学生卡花上1.2元,便可在第一学生餐厅27号售饭窗口享受到物美价廉的“一元套餐”。“一元套餐”主要由一个馒头、一份菜和一碗粥组成。每周餐厅也会结合学生需求不断变换菜式。同时,该校还为学生供应中餐、晚餐免费汤。据该校有关负责人介绍,如遇寒冷天气,餐厅也会充分考虑学生身体健康,为学生特别熬制姜汤,驱除寒气,预防流行性感冒,进一步让贫困学生切身感受到学校的关爱。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moninfu]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教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教育视频高清大片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助力农村贫困生进名校:降“门槛”之外还应做些什么?
  新华社上海4月17日专电 题:助力农村贫困生进名校:降“门槛”之外还应做些什么?
  新华社记者吴振东、潘旭
  近期,全国95所实施单独面向农村学生招生(即高校专项计划)的重点院校相继公布了今年的招生简章。或扩大招生规模,或取消“到校复试”,或明确后期重点培养方案……一系列举措进一步降低了农村贫困生进入名校的门槛,显示了高校贯彻教育扶贫战略的决心。
  不过,教育工作者指出,要使高校专项计划更大程度造福“寒门学子”,还需完善从招录到培养的监督机制和配套举措,从长远看,应持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不断缩小城乡教育的鸿沟。
  降分仍“给力” 报考更“顺畅”
  针对大学尤其是名校农村学生生源比重下降的现状,自2014年起,我国部分重点高校开始实施高校专项计划,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教育部规定,安排招生计划不得少于有关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规模的2%。
  “给力”的降分优惠政策,是高校专项计划的一大特色。如清华大学今年的优惠分值分为30分至60分四档,考生最高可降60分录取;获得北大入选资格的考生,最高可获降至当地一本线录取的优惠政策。
  相较前两年,今年多校简化招录流程,以减轻农村贫困学子因异地考试而增加的负担。如复旦大学全面取消了高考前笔试、面试等环节;北师大则取消多能力测试和面试,采用由考生提供视频材料的方式进行复评,并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通过网上报名、高校复审的方式,学校将扩大入围专项计划的学生数,给更多考生机会。”复旦大学招办主任丁光宏说。
  复旦、人大等高校都将在今年材料复审时考察考生平时成绩、在校表现、学科特长、发展潜质等,择优确定入围考生及其入选专业。
  上马还需扶一程
  靠降分政策能让农村孩子“进得来”,但如何“学得好”“可成才”?相关高校做出了不少有益探索。
  上海交大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郑浩说,农村学生基础偏弱是普遍现象,个别学生在大一时甚至收到了退学预警。为此学校推出“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采取集体自习、高年级同学学业辅导等方式帮助农村学生。
  一些原本对计划生源实行单独编班的高校,在看到农村生成绩与普招生差距明显后,开始实行插班培养,同时在课余提供多种机会帮助其拓展综合素质。
  “学校会向学院保密学生的入学渠道,就是希望学院在培养上能一视同仁,不让农村学生背上基础弱的心理包袱。”上海外国语大学招办主任王斌华说。
  “不让一位贫困生辍学,也不能让一位贫困生落伍。”丁光宏说。据悉,复旦大学已开办6期“助力腾飞训练营”,一年来已帮助2000多名农村学子提高计算机和英语水平。该校一项跟踪调研显示,经过一到两年的院系帮扶和自身努力,“薄弱生”大多实现了“快速超车”。
  完善“教育扶贫链”
  “今后高考改革如何科学运用综合评价来体现农村学生的特点,高校自主招生如何避免‘掐尖’,这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吴遵民指出,在助力农村贫困生进名校时,除了增加招生计划外,还应完善更科学的选拔制度。
  与此同时,教育专家认为,“高考扶贫”只是“教育扶贫链”上的一环,补上农村教育的欠账,才能让农村贫困生进名校成为常态。
  郑浩表示,教育扶贫更需精细化管理。应健全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入学保障机制,确保“一个不少”;要为贫困生建档立卡,实行精准资助、动态管理,避免“轮流受助”“平均资助”等现象。此外,要持续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优秀教师流动交换机制,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共享。
  此外,就业处在教育扶贫链条的末端。华东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熊斌告诉记者,该校今年的国家专项计划将全部用于招收免费师范生,目的就在于鼓励学生毕业后回生源地从事教育事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算贫困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