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在官场出现并逐步流行词汇最新2017一个词汇,叫"走程序

官场流行语折射官员心态 透出四种不良风气_学科网
0资源篮中还没有资源,赶紧挑选吧!
全国热门地区
知识点初中高中试题试卷中高考中考高考
知识点初中高中试题试卷中高考中考高考资讯
知识点初中高中试题试卷中高考中考高考资讯
知识点初中高中试题试卷中高考中考高考资讯
知识点初中高中试题试卷中高考中考高考资讯
知识点初中高中试题试卷中高考中考高考资讯
知识点初中高中试题试卷中高考中考高考资讯
知识点初中高中试题试卷中高考中考高考资讯
知识点初中高中试题试卷中高考中考高考资讯
试题试卷中考资讯
官场流行语折射官员心态 透出四种不良风气
作者:安\\
阅读:1080
备课习题试卷,尽在政治学科网
政治学科网,政治教学好助手
热门文章推荐
Copyright & Phoenix E-Learning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转载]官场流行语
官场“模糊语言”解析
  有人嘟嚷说:他明明答应过我,却到现在也没个下文。若问他怎么答应的。回答说:“他说他‘知
道了’。”
  “知道了”就是“答应了”吗?看来,确有不少人对“官方”语言中的奥秘一无所知。有些干部面
对群众的时候,话语似是而非,叫人难分难解。此类语言也可称之为“模糊语言”。“模糊语言”游离在
是与非、对与错、可与否、有与无、行与止等互相矛盾对立的概念之间,变化莫测,让人捉摸不透,就像
占卜算卦的人朝你伸出一个指头那样有进退自如的解释余地。
  “模糊用语”是滑头官员在长期与上下人等周旋、斗法、敷衍、应付、忽悠、绕圈子、捣浆糊的实践
中不断演绎而来的“妙语”,若是一个人对它一无所知,那么常被人捉弄就是宿命。故弄清它的实际含义
,可以避免出现把打炮当打雷,还埋怨老天“只打雷不下雨”的错误解读。现摘取几例官场常用“模糊语
言”,试作解析。
   一、“我知道了”
   当下属向一些领导提出某一问题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知道了。”
   “知道了”只是表示领导对你所说的事了解了,知道你有这么回事而已。如他知道了你下岗后家里
很困难,知道了你孩子老大不小却没有工作等等,但对这类情况他“知道了”和你的邻家老太太“知道了
”是一样的:知道一个信息而已,没别的意思。
  老实人不懂,以为只要领导“知道了”,你那难处,就意味着问题快解决了,但有的事是不能用常规
思路去揣摩度量的。一民工去食堂吃饭,打菜时厨师拿着筷子在盛菜的铁皮盆里为他东挑西挑地选择大排
,厨师挟起一块看了看之后放了回去,又挟起一块,又比较一下,又放回去,如此反复数次,最终来到民
工碗里的却是迷你型超薄型的。若按常规思维会认为既然是在挑选,那一准儿挑大的厚实的,其实不一定
,要看为了谁。那厨师就是因为知道人们往往有这个思维定势,才勇于在那民工眼皮底下心安理得地为他
挑最次的那一块排骨。看着厨师的动作,你感激地等待着,但等到的却是最坏的结果。这样一分析,就该
知道“知道了”的实际含义了。
  二、“再说吧”
  你反复向某个上司提出你的请求,他反复说困难、不行,让你不要为难他。走投无路的你不得已抛出
若干案例举出同等条件的人却如愿的事实提醒他。上司一听先已不高兴了,因为你知道得太多,但他还是
耐心地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你死磨硬缠,他沉默良久后像有其他事似地对你说:“再说吧!”
  从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到“再说”,你或许以为是朝问题的解决迈出了一大步,甚至还会暗暗为遇到
了可以沟通商量的上司而庆幸。可你也许是高兴得太早,且高兴得毫无依据。
  “再说”有“下次再说”的意思,也有“不要说下去”的意思。可有求于人的人由于心里急,就容易
把事情往好处想,他们总把这话作“下次再说”的意思来理解。可在领导那头,并不表示他会选个什么吉
日良辰与你“再说”,永远没那一天。你终于熬不住了,凭着他承诺“再说”的指示小心翼翼地去找他,
不料他更不耐烦了,这一次连 “再说”,也懒得和你说了。
  上司说“再说”就是让你“不要再说”了。当上司对你说“再说”的时候,你除了说“再见”,其他
的实不必 “说”。
   三、“这事有规定”
   “这事有规定”,说这话的领导一般并不说出规定的具体内容,这就给人以丰富的想像的余地。以
今天的政策,“规定”大多都是对百姓有利的,但对具体的人来说,“规定”必然有的对自己有利,有的
对自己不利,在不知“规定”具体内容的情况下,必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这是常识。
  但当领导对你这样说的时候,实际是个对内的“外交辞令”,表示委婉的推托、拒绝。而如果“规定
”对你有利,他反而不会提什么“规定”,要提只提他对你独特的惠顾,拿有利于你的规定来做个人情。
  四、“集体决定”
  当头这样对你说的时候,就完了,没商量余地了,因为“集体决定”就是“铁定”,接下去你要做的
事就是认倒霉。但此事再对不住你也不是他的责任,全由“集体”扛着,你再不满意,也怨不了他。 “
集体”有时像虚幻的影子,看不见摸不着;有时像一个没有“抓手”又很硬很沉的大铁蛋,你绝对无法撼
动它。凡是对下属不利的事,往往都打着“集体决定”的旗号,永远没人承担责任。
  然而,也不用气呼呼地去弄清真是“集体决定”还是“个人意志”,就算真是“集体”,实际至多也
就是两三个人而已,列宁就从来不认为会有人而无错的事情。个人的境界不一定胜不过集体,集体的决定
也不一定一贯正确。马克思是个个体,但他的思想却是所有由马列主义者组成的集体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所以,个人的见解、观点和思想有的也很正确很伟大,相反,集体也有做错事的。
  五、“研究研究”
  官场上再也没有什么比“研究研究”这样的模糊语言更让人耳熟能详的了,也没有什么“模糊语言”
比“研究研究”使用频率更高、让领导用得更娴熟的了。在一些干部那里,“研究研究”已经到了可以脱
口而出、以不变应万变的程度。
  有人说,“研究研究”是在提示他那领导需要“烟酒”,其实这倒不一定,但是这是一句公认的最常
见的搪塞用语却是千真万确的。
  当领导说你提的问题和要求“要研究研究”的时候,他那话音一落,结论就已经出来了,那就是“不
行”。老百姓上交给领导的许多问题,就是 “研究研究再研究”也研究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但领导要研
究,你也只能由他去“研究”了。如今干部队伍中的 “研究生”颇多,这是擅长“研究”的唯一硕果。
  不揣浅陋,聊作解析,贻笑大方,是为抛砖引玉。
作者:李根龙&&&
杂志来源:互联网
解析中国官场“表态文化”:话语模式折射机制弊端
  中新网3月18日电新一期《人民论坛》杂志刊登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教授解读中国官场“
表态文化”的文章。文章分析了官场“表态文化”五种类型,并归纳为服从式、命令式、商量式、作秀式
四种形式。
  文章指出,“表态文化”有现实和历史的因素,应当优化“表态文化”中的话语模式。要反对新的“
党八股”,有序扩大党内民主,改革干部制度,特别是干部选拔模式,培养独立人格,鼓励个性官员,制
衡官员权力,提倡勤政反对懒政,进一步清除封建官场文化的余毒,提倡并鼓励“表态文化”的多样化。
  文章说,“表态文化”,本质上是指官场中由“表态”现象所反映出的官员的话语模式,以及由此模
式所反映出的种种心态、价值观念、行为方式。
  文章总结说,“表态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实践型、政治型文化现象,具体表现为若干方面的行为。
一是“完全赞成、衷心拥护”型,二是“全面贯彻、坚决执行”型,三是“认真研究,迅速处理”型,四
是“研究协调,妥善处理”型,五是“大声嚷嚷,高调宣扬”型。
  文章将这五种类型的表态文化概括为服从式、命令式、商量式、作秀式。“完全赞成、衷心拥护”型
和“全面贯彻、坚决执行”型,属于服从式;“认真研究,迅速处理”型,属于命令式;“研究协调,妥
善处理”型,属于商量式;“大声嚷嚷,高调宣扬”型,属于作秀式。
  文章具体分析了每种形式的表态文化的现实成因:“服从式”,除了政治上的考量、要以“政治上保
持一致”为表现外,和中国现行干部制度本身有关。“一把手”说了算,强调下级对自己的服从和绝对尊
重,是一个重要原因。“命令式”,除了令行禁止的施政要求外,上级对下级的绝对权威,上对下的俯视
,也是重要原因。“商量式”,除了民主、协商的温情和友善外,有时不敢负责、不真抓实干,也是重要
  文章说,上述无论哪种类型,都不可简单地、绝对地说是好还是坏。总体上讲,是良莠并存。但就其
不良的方面而言,是和中国干部队伍中个别人素质不高以及干部选拔机制存在的弊端有关。
  另外,文章指出,官场“表态文化”中的话语模式的形成,除了上述现实的原因外,其实还有历史的
原因,亦即有其深厚绵长的文化传统因素。其中,中国素有的“大一统”、保守持重、不敢出人头地等,
是重要原因。
  文章说,中国传统伦理政治型文化中的保守持重、不敢出人头地、唯恐“招风”的因循守旧思想,也
对当今“表态文化”中的官场话语模式有深刻影响。怕上级领导说自己不稳重,怕承担责任,怕得罪上司
,怕枪打出头鸟,这样发展下去,简单化、片面化、极端化的最终结果,就可能削弱党的政治生活的活力
,窒息党的文化生命,害莫大焉!
官场流行语折射官员心态
有道是颜色有流行,穿衣有时尚,官场亦有官话流行。时下,在某些机关形成了一种官话陋习,一些
领导干部信奉官话套话为“护身符”,开口闭口都是“必须”、“坚决”、“一定要”、“着力解决”、
“认真贯彻”、“坚决执行”等态度坚定的词汇,而事实上他们对这些词语的深刻内涵却未必了解,只不
过是拿来装潢门面而已。那么,这些四平八稳、不知所云的官话背后,隐藏着官员怎样的心态,折射出官
场怎样的风气,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和反思。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篇名为《秘书宝笈》的文章,粗略读后不以为然。事后细想,仿佛明白了一些个中玄机。在慨叹捉刀者的刀法了得之余,对当下官场的流行语平添了几分隐忧。
  一是“中庸”之道。我们老祖宗讲,不偏不倚谓之中庸。现代人没有理解其本意,倒学会了中国人的处事哲学,说话做事讲究四平八稳,话不能说满,事不能做绝,此乃成熟标志也。君不见不少官员讲话喜欢说的“不尽如人意”,听起来似乎不好,实则自我感觉良好,世界上有什么事能尽如人意呢?“一定的”,
作用可以有两种:一是作谦虚状,成绩虽然斐然,也只称一定的;二是文过饰非,虽然问题不少,也还是
一定的。“基本上”,略同于一定的,但比一定的更具妙用。无论谁从什么角度挑剔,均可以基本上应付
。“阶段性成果”,到啥地步说啥话,几乎天衣无缝,比之“基本上”、“一定的”又进了一步。难怪我
们有的领导干部被称为“不倒翁”,可谓深谙中庸之道!
  二是“塞责”心理。在政务公文中,“有关部门”,出现频率颇高,且是妙用无穷的词汇之一。既可概括一切,又可遮掩一切。至于谁是有关部门,语焉不详又似有所指,全靠听者自己去猜想,难怪有人说这是
最难找的部门!“高度重视”,往往出现在事情发生之后,潜台词是这事都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老百
姓还有什么要说的呢?“严肃处理”,一般是指不涉及刑事责任的处分,小到批评检查,大到撤职除籍,
一律适用。至于“有效措施”,有效无效全看时间,事情结束之后可以讲采取了有效措施,事情发生之前
可以讲要采取有效措施。“工作需要”,是职务更换的必用语,已流行了数十年,升迁可用,褒贬也一样
,难怪有人说最冠冕堂皇的语言是“工作需要”。中国汉字的神奇魔力,让这些捉刀者发挥到了极致!
  三是“媚上”心态。不知从何时开始,凡是上一级领导在正式场合中所讲的话均冠之以“重要讲话”,仿佛不加重要一词,无以表达对领导者的尊重和对其讲话的重视。“力度”,则是物理和哲学名词的巧妙结
合,不同之处在于这个“力”和“度”是难以衡量的,天知道加大的力度有多大,更不知道为何过去不加
  这些官场流行语,既反映了有些官员的心理,也反映了部分文人的心态。我们不需探究这些人的动机如何,就其社会影响而言,官场流行语不仅助长了庸俗官风,也使官员的形象受损,威信下降。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进步,人民群众需要的是那些不打官腔、真抓实干的平民化领导。领导者就必须不断改进领导作风
和领导方式,说有个性的话,做有个性的官,勇于开创官场清新风气,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尊重。
四是“八股”文风。领导干部处理问题,宣传部门进行报道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这种报道如出一辙,甚
至成为一种宣传报道的统一口径时,就感到有一股酸酸的八股文风在作祟。什么事如果都是领导“高度重
视”、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严肃处理”、取得了“阶段性
成果”,套话连着空话,老百姓听腻了,不仅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也会对领导者的执政能力提出置疑。
难怪人们看新闻报道时发现:会议没有不隆重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决议没有不通过的,领导没有不重
视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问题没有不解决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笔者不知如果去掉了这些修饰性定语
,是否就会淹没领导干部的功绩,损害领导干部的形象? (作者:孙立樵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教授、博导)
“文抄公”的无奈
  领导干部讲话稿很多时候都是由秘书代写。有这样一个小品,说某单位领导接到去上级开会的通知,抓住办公室主任代劳。他签过到便中途开溜了。当领导要其传达会议精神时,主任傻了眼。不过凭他多年给领
导写材料的经验,便如此这般地胡编起来:一是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二是领导重视,亲自过问;三是责
任明确,措施到位;四是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没几天会议材料发下来,一对照居然蒙对了,几点基本内
容一致。这其实是官场文书格式化的必然,现在各类文书,汇报材料越来越有考究和统一的迹象,很像是
一种格式化的工艺流程下的产品。
  作为官员,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文抄公”也是被“逼”出来的。面对开不完的会,讲不完的话,今天材料明天材料天天材料,有几个人能不头大?领导要求越来越高,篇篇都要有“文采”,份份都得有“
新意”,而且还不能出什么错,得字字斟酌,中规中矩,而用一些格式化的语言是最不会出错误的。当秘
书的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打出几颗钉?于是网上摘,书中翻,现有材料中找,你抄我,我抄你,到了领导
嘴里就演变成了官场流行语。因为对于领导来说,说官话有安全感,这样的安全感是屡试不爽的,久经考
验的。大凡官话套话,都有无可辩驳的正确性,于是乎上行而下效,官员俨然成了大报告的“解说员”、
权威报刊的“读报员”,渐渐习惯于官话这样一种四平八稳的公式化语法和行文。即便得不到表扬,也不
至于挨批评。那秘书们也只能写这些“官样文章”,官员们也只能“官话流行”。
  我认为,官场流行语源于愈演愈烈的官场文山会海之风的影响,更深受各种流于形式主义的检查评比之
害。官僚主义不除、 “民声”不登大雅之堂,官场流行语不绝。 (作者李昌森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委办
官场流行语透出四种不良风气
  官者总要讲话,而讲话必要讲话稿,讲话稿必狠下功夫,这似乎已经成了当今中国官场的一个惯例。而就在那些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领导讲话稿中,诸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重要讲话”、“严肃
处理”、“有效措施”、“工作需要”等一些你用、我用、大家用的词语,也便成了秘书屡试不爽、领导
津津乐道的流行语、热点词、重要句。这种官场流行语透出了四种不良风气:
  抄袭之风。对于抄袭,发现者恨之,而使用者却乐之、爱之。“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各行各业,只要是和文字打交道的,摘摘抄抄、拼拼凑凑,已经是大家心知肚明的“潜规则”,当然官场也
不例外。也许有人会说,文字是社会的,既然你能用,我自然也能用。这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
的一些文字秘书,甚至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在动笔、动口之前,常常会参考参考别人的或别的地方的
经验、做法,特别是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很多东西网上一搜、一查,便能整段整篇地下载下来,稍加改头
换面,便成了自己的经典之作、惊世之语。对于那些深谙文字秘笈的官场中人,摆弄几个流行语,应该是
他们轻车熟路的拿手好戏。
&  浮华之风。常言道,文以载道,言为心声。华而不实的作风,是党内必须坚决摒弃批判的。但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对待工作却是飘之又飘、浮之又浮。工作没干多少、成绩没有多少,却在汇报材料、领导
讲话中,堆砌词藻、变换数字、玩弄伎俩,大有气吞山河的磅礴之势。而需要分析问题、查找不足的时候
,却遮遮掩掩、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什么“严肃对待”、“认真对待”、“一定的”、“基本上”、“
不尽人意”这些没有尺度的词语便会派上用场,成为领导的洗责肥皂和挡箭牌。
  媚俗之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是好听的,领导越爱听;越是空泛的,秘书越爱用。只要是出于秘书之手的领导讲话稿,大量的排比句、对偶句、夸张句,大段的废话、套话、官话,大批的生造词、臆想句
、鼓吹,层出不穷、不断翻新。对于这样的领导讲话,如果是在干部会议上,也许领导者说得很带劲、很
激动,而台下说不定是鼾声如雷、沉睡一片;如果是讲给老百姓听,领导者还在滔滔不绝,群众说不定已
走了大半。
  攀比之风。卖弄攀比等丑行陋习,似乎一直没有离开过官场,并被某些领导干部“发扬光大”到了极致
。为了展现自己的实绩、成绩、业绩、政绩,一些领导什么话都敢说,明明很普通、很平常,却巨大、巨
大、再巨大。别人写了那么好的讲话稿,自己当然要在此基础上再粉饰、润饰、装饰,否则怎么体现出水
平和能力,于是类似“一年突破,两年翻身,三年变样”这样的目标和口号,经常性地出现在领导的讲话
和报告中,而具体完成了没有,完成得怎样,恐怕也只有那些玩弄文字、玩弄权柄的为官者知晓。
  群众爱听大白话,百姓爱戴平民官。领导说什么话,怎么说话,既代表着一个人的修养和深度,更体现
着党的务实亲民作风的落实与否。我们期待一些粉饰太平、言过其实、不着边际的官场流行语不再流行,
让群众多听到一些亲切自然纯朴感人的群众语言、大众语言,多见到一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亲民爱民
的好领导、好公仆。
   (作者:倪洋军江苏省洪泽县信息化办公室主任)
来源:人民论坛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微信扫一扫下载手机版
官场小说共100个相关结果
16万字&连载中
26万字&完结
36万字&连载中
20万字&连载中
502万字&连载中
189万字&连载中
66万字&连载中
21万字&连载中
作者:望海99
78万字&连载中
90万字&连载中
17万字&连载中
10万字&连载中
41万字&连载中
36万字&连载中
120万字&连载中
198万字&连载中
5万字&连载中
7万字&连载中
31万字&连载中
81万字&连载中
37万字&连载中
29万字&连载中
48万字&连载中
14万字&连载中
141万字&连载中
37万字&连载中
作者:anne1984
205万字&连载中
59万字&连载中
28万字&连载中
67万字&连载中
108万字&连载中
57万字&连载中
68万字&连载中
70万字&连载中
244万字&连载中
22万字&连载中
14万字&连载中
19万字&连载中
10万字&连载中
23万字&连载中
223万字&连载中
114万字&连载中
9万字&连载中
127万字&连载中
112万字&连载中
19万字&连载中
7万字&连载中
495万字&连载中
263万字&连载中
198万字&连载中
35万字&连载中
57万字&连载中
178万字&连载中
100万字&连载中
71万字&连载中
59万字&连载中
22万字&连载中
74万字&连载中
35万字&连载中
154万字&连载中
作者:张涛1985
37万字&连载中
29万字&连载中
56万字&连载中
412万字&连载中
66万字&连载中
31万字&连载中
5万字&连载中
103万字&连载中
25万字&连载中
9万字&连载中
21万字&连载中
14万字&连载中
404万字&连载中
109万字&连载中
29万字&连载中
19万字&连载中
30万字&连载中
124万字&连载中
659万字&连载中
21万字&连载中
12万字&连载中
58万字&连载中
9万字&连载中
14万字&连载中
9万字&连载中
333万字&连载中
9万字&连载中
284万字&连载中
213万字&连载中
28万字&连载中
27万字&连载中
58万字&连载中
76万字&连载中
187万字&连载中
779万字&连载中
24万字&连载中
61万字&连载中
7万字&连载中
963万字&连载中
128万字&连载中
大家都在看
114啦帐号登录
115二维码登录
邮箱/手机号
下次自动登录
还没有114啦帐号?
您还可以用以下帐号登录:按程序办事为何成了“走程序”?|领导干部|干部_凤凰资讯
按程序办事为何成了“走程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打个比方,你要向前走,先要站立,而后抬腿前迈、落地,接着另一条腿跟进、落地,这就走了一步。这三个连续动作,就是前进一步的程序。这个过程不应阻断,不能简略,更不可错乱,否则,不仅寸步难行,还有可能摔倒在地,甚至跌得头破血流,伤筋动骨,以至危及生命。因此按程序办事,就是按规定动作行事,也就是按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把事情办成办好,一定意义上也是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在法律体系和法规制定中,十分重视程序性规定,有不少法律就是专为程序制定的程序法。认识程序,尊重程序,就是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做到办事不越轨,不乱矩
原标题:按程序办事为何成了“走程序”?任炳不知何时,官场出现并逐步流行一个词汇,叫“走程序”。何谓“走程序”,圈内人了然于心,已习以为常,但圈外人则颇为新鲜、生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需要做通俗一点的解释。打个比方,你要向前走,先要站立,而后抬腿前迈、落地,接着另一条腿跟进、落地,这就走了一步。这三个连续动作,就是前进一步的程序。这个过程不应阻断,不能简略,更不可错乱,否则,不仅寸步难行,还有可能摔倒在地,甚至跌得头破血流,伤筋动骨,以至危及生命。因此按程序办事,就是按规定动作行事,也就是按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把事情办成办好,一定意义上也是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在法律体系和法规制定中,十分重视程序性规定,有不少法律就是专为程序制定的程序法。认识程序,尊重程序,就是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做到办事不越轨,不乱矩,也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办成事。从某种程度讲,“走程序”的出现,也是社会进步的反映。然而,把按程序办事说成“走程序”,我听起来怎么也不顺当,是思想保守,接受不了新鲜事物,还是这个词语本身就有一些奥妙,让人难以捉摸?思来想去,我把它放到近年来干部提拔任免的语境中解读。在不少地方,许多任免干部的会议上,常常以“一致”意见,“胜利”通过,偶尔有个别不同意见,也成不了气候。其结果就是,不少平庸无能或者道德低下甚至贪污腐败的人,被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有的在提拔前就口碑不佳,只会“深入领导”,溜须拍马,弄虚作假,尽管劣迹斑斑,也被“带病”提拔重用。近一年多来,全国陆续发现的贪官成群成队,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500多名,其中省部级以上干部超过了半百。他们中绝大多数提拔时都走过了提名、考察、公示、会议决定、报上级部门审批等多道“程序”,有的还经过人大选举任免,但道道关口,都畅行无阻,原因何在?虽然人们有五花八门的说法,有关领导部门也未作出有说服力的解析,但和“走程序”有直接关联,却是大家公认的一个原因。“程序”是怎么走的?人们不能不提出问题,推敲思索,以探求真相。有些人早有诟病,提拔时组织人事部门也十分为难,但又不得不办,久而久之,变成习以为常的潜规则。“一把手”指名内定,上级领导人打“招呼”,权力部门干预,这三种情况,无论哪一种,都是“压力山大”,都是导致把干部选拔任用的阳光、民主程序,变成贯彻领导意图、落实上级“招呼”、满足权力部门要求的过程,变成表面依法依规,实际暗箱操作的戏法。问题很大程度出在“走”字上,有人在“走”字上费了大量心血,下了很大工夫,做了过多的文章,搞了不少猫腻,才把“丑女”装成“美眉”,把老鼠扮成老虎,使其层层蒙混过关。必须明确,按程序办事,就是要依规依法、脚踏实地走正道,而决不能是做样子、“走形式”,更要警惕有人暗处“做手脚”,进邪门,走歪道。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810661
播放数:439977
播放数:1386738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网络流行词汇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