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现实是有 63% 的回农村养老现实吗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怎么办

现实是有63%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怎么办?
63%的农村娃没有上过高中,这个数据刺痛了很多人的心
农村儿童的发展怎样影响未来中国
我今天希望跟你们分享一个我觉得中国面临的最最最大的大家不知道的问题。我想,我讲完了以后,你们会觉得我说的这句话是对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可以解决的,而且为了中国很健康地发展,必须得很快解决。
我已经在中国做了37年科研,我们团队的主要的目标——我们是经济学家,我们想缩小城市跟农村教育的鸿沟。
你可能会说,经济学家为什么要做农村教育呢?因为我认为,农村的教育水平太差的话,会影响到整个中国的发展,所以必须得解决。
我们的团队是在斯坦福大学的各大学院——医学院、教育学院。在国内,我们合作的机构是陕西师范大学的一个教育部支持的中心,我们在那里有100个研究生、10个老师。中科院、北大、清华也都有我们的合作机构。由于我们是下到基层去做项目的,必须得有当地的合作人,所以基本上每一个省都有一个合作的学者。
我先讲一讲为什么中国应该关心我要讲述的这个问题。
这个图表可以说清楚什么叫作“中等收入陷阱”。其实很简单,纵轴是现在的收入,横轴是五六十年以前的收入,每一个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
左下角的这些点,是非洲、南亚的国家,原来穷,现在仍然很穷。右上角的点是OECD(经合组织)国家,它们原来是高等收入,现在仍然是高等收入国家——欧洲,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
我关心的两个群体,第一个是图中蓝色的点,我叫作“毕业生”,“毕业生”是什么呢?50年前,这些国家或地区是中等收入,这50年来,它们已经从中等收入阶段“毕业”,变成了高等收入的国家或地区。
注意两点,第一,你数一数,只有15个国家跟地区毕业了,包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还有以色列,爱尔兰,韩国。第二个要注意的是,最近20年,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毕业。
第二个我关心的群体,是“陷阱”里的国家和地区,“陷阱”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已经70年了,它们一直都是中等收入。这些国家跟地区往往不是很平稳,经常是又革命了,又犯罪了。一旦恢复稳定一段时间,经济又会开始上涨。而且你看,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其实都在这个“中等陷阱”里面。
我们就看看这两个群体,就是“毕业生”跟“中等陷阱”有什么差别。
这个是高等收入国家——加拿大、美国,北欧,他们劳动力的将近75%,也就是4个人里有3个人,至少是高中毕业的。高中毕业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平——你已经会算数了,会认字,批判思维都已经提高到了一定的水准。
你看那些“毕业生”国家或地区,就是韩国、中国台湾、爱尔兰、新西兰这样的地方,它们中等收入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高等收入国家的人力资本的基础。
我们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片子,是在韩国拍的,拍的是一些在工厂里面做衣服的女孩子。20年以后再拍她们,她们在办公室做会计员,做网络相关的工作——做这些不同的工作的,是一样的人,她们是可以转型的。
但是“陷阱”里的国家呢?平均3个劳动力里,只有1个人是高中毕业的。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中等收入变成高等收入,工资涨得很快,低工资的工作都走了,新的工作机会也来了,如果你的劳动力没准备好,就会出现非常明显的两极分化——有的人发展得非常非常快,赚很多钱,他们的未来很好;可是还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或者失业。失业以后就开始犯罪,犯罪又开始乱,乱的时候投资的人都不投资,他们到别的地方去投资,然后这些地方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70年一直这样周而复始,无法从“陷阱”里出来,变成真正的高等收入国家。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
现在讲第二个,中国。中国在这张图的什么位置?中国就是在这个“中等陷阱”里面。
可是你看,它在图上的位置是靠左边的——50年以前它很穷,是低收入国家,现在它已经跑上来了,基本上是以一个45度线的轨迹跑上来的。
中国发展得非常快。我第一次来中国是1983年,1983年的中国那么穷,现在你看怎么样,对,中国真的是跑上来了。我们现在想的是,它能不能跑完这条路,变成高等收入国家。
我估计所有的人都希望中国跑到这条线上来——因为如果中国垮了,不走了,整个世界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哥伦比亚或者秘鲁垮了,只是哥伦比亚或者秘鲁的人很倒霉,世界其他地方不会受到影响。但是中国不一样。
可是,中国的人力资本情况怎么样呢?我们先来看三个中国。这是三个中国,这个现在是3岁的孩子,是以后的劳动力。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城市户口占37%、38%左右,可是因为城里人生孩子少,只有24%,也就是不到1/4的孩子是城里的孩子。
大部分的孩子在哪里?是在贫困农村——中部60%的农村,还有西部的农村,都属于贫困农村。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农村。
所以现在我们看看这三个中国是怎么样的。我们先看高中。
实际上,跟别的国家比,在所有中等收入(的国家)里面,中国的教育,中国的人力资本是最低的。这个不是我算出来的,是201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
根据劳动力的定义,20岁到60岁的人口都算作劳动力人口。
上过高中和高中以上的人口占24%——4个中国劳动力里面只有1个上过高中。
跟别的国家比一比:
你就看这个,土耳其,31%,南非,28%——我们比南非还低,越南是33%。中国24%,是所有中等收入国家里面最低的。
这个是现在还在上学的人数。
最近进步很多,不是说没进步,但是现在也只有一半的人上高中。
这个问题是哪里的?
这个是城里的数据,中国的城里93%的孩子是上高中的。在美国,这个比例是92%,所以中国的城市比美国还好,更好。
但是你看贫困农村——接近1/3,63%的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包括职中、职高。所以这个很明显是一个农村的问题。
这个是一个典型的“毕业生”,韩国。那个时候是80年代,工资一块钱一个小时的时代——现在中国的工资是两块钱、三块钱一个小时。
但是你看,早在80年代的韩国,就有将近100%的农村孩子上高中,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上高中。
你再看80年代的墨西哥,再看看现在的中国。
墨西哥,中国,墨西哥,中国——中国跟墨西哥完全一样,你分不出来。
可是墨西哥现在怎么样了呢?80年代的时候,它的收入开始上涨,就出现两极分化了——有很多没有上过高中的人,他们只有三个选择:一个是打杂工,做玉米饼啥的,这些工作是没有福利、没有未来的;第二个就是跑到美国去,很快他们就不能跑了(特朗普要修墙了);第三个就是做犯罪组织,现在犯罪组织100%的人是没有高中毕业的——是的,因为他们没有别的选择,他们只有这三个选择。所以这么多年来,墨西哥仍然只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
实际上,问题是高中之前开始的。这个是北大跟陕西师范大学做的研究,我们去175所初中,做了一个很大的调查,有两万个人的样本。初中的第一个星期,孩子们穿得干干净净的,头发也理得很精神的,他们非常兴奋,我们就做一个调查,问他们,你三年以后想干什么。
一半的孩子——47%的孩子,说我想上高中;然后一半的孩子说,职高,或者直接去工作——这在中国是允许的,初中毕业就可以直接去工作。最后还有一些说没想好。所以我们就根据他们想不想上高中,把他们分为两类,给他们做一个考试,这个考试很特别,叫IRT-scaled测试,用于测试学习到的绝对知识。学年头尾做两次这样的考试,我们就能测出来这些学生到底今年有没有学习到新的知识。
这是刚刚开学时候的测试结果。
想上高中的学生和不想上高中的学生,分数差别很大。这个数据并不让人惊讶。
可是,第二年的6月份,我们又给他们做了一个测试,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是快要上初二的学生了。结果却是这样。
蓝色是要打算上高中的学生的分数,他们知道自己以后要中考,非常认真,学得很多。但是你看,那些不想上高中的学生,他学习到的绝对知识的值是负的——他有负面的学习,不但是没学好,而且是把小学六年级学到的东西还给了老师,他是往回退步了。
为什么初中没学好?这已经是教育的第三个阶段,我要看那个根源。
我要看两个东西,第一,是不是小学阶段没学好?是不是上初中之前没准备好?另外一个是更早的。
我先说第一个——小学这个阶段。
我刚开始做教育问题研究的时候,中国农村的学校环境是特别差的——黑黑暗暗的,有的学生没书,还有些三三两两集中在一边,乱七八糟,有时候老师也不来。现在不一样了,最近十年政府投资很多硬件,老师的工资也提高了,中央的财政直接发,所以这个不是最核心的问题。
我觉得今天最主要的问题,是营养跟健康问题。
今天中国农村孩子真的是生病了吗?我们要依靠最近十年的数据。
我们在全国收集了13万个学生的资料。我们给他们抽血,看看是否贫血,是不是营养不足、缺铁——如果你贫血,你脑子不会转,想学都集中不了精神。第二个,我们检查他们的大便,看里面有没有寄生虫。第三个,我们筛查,看看有多少小学生近视可是没有佩戴眼镜。这个是今天的中国农村。
27%的学生贫血。33%——3个学生里面就有1个,肚子里面有虫子。最后,还有25%的学生是看不到黑板的。你想一想,他怎么能学?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好解决,天天他们都集中在一起,非常好筛查,发眼镜,发驱虫药。我们的团队是做行动研究的。我们会选100个学校,50个学校发维生素,50个学校不发。一年回来就看看成绩的变化,有很大的变化。发眼镜也会有变化,这是当然的结果——如果你看不见,我给你眼镜,你的成绩会提高。
所以是不是小学没学好?yes,这个答案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我觉得更严重的,最大的,没有人知道的问题,是小学之前,认知能力低下的问题,而且这是0到3岁的婴儿阶段就开始的。
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1000天假设”,“1000天假设”非常简单——我们的脑子,我们的认知,我们的IQ,90%是0到3岁的发育决定的。
3岁之后有很多其他能力的发展,你的非IQ能力会发挥出来。但是到了3岁,基本上我们的脑子已经定型了,不能再提高,或者说很难再提高了。
James Heckman,他是美国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算出来,国家和家庭投资0到3岁,回报率是最高的。
在0-3岁,你投资1块钱,有18块钱会回来;3到4岁投资1块,是7块钱的回报;小学是3块钱;大学里投资1块钱是1块钱的报酬;成人是负的。
城市的家庭花很多钱给他们0到3岁的孩子。这个是城里的IQ的分布,这是智力分数低于90,也就是智力发展慢的学生的百分比。
上海是14%——它是在上海交大医学院抽出来的城镇居民,很健康的群众样本。北京也是一样的,还有安徽的城市,广州——不管你在旧金山,在伦敦,还是在悉尼,去做这个调查,这个数据也都是15%左右。上帝就是这么安排的,有些人的智力发展就是比另外一些人低。
那农村呢?农村是怎么样的?你去查查看,我给你我的斯坦福账号,能在全世界的网络资源库里查——没有一个团队测过0到3岁农村孩子的认知水平——一直到我们的团队,我的同事开始做。
这个怎么测?其实很辛苦,他们要差不多3个小时去测他的IQ。你测到一个小时以后,那个宝宝就困了,要拉屎了,要换尿布了,睡觉了,非常辛苦。这是在全世界,从1967年来时用过一千万次,ten million times的一个IQ测试,是比较准确的。
我们做得怎么样?我们第一步是在陕南,从山区的农村随机抽样的1800个婴儿,每6个月我们测一次。24到30个月,已经超过1000天,超过一半的宝宝发展缓慢。也就是说,一半的农村宝宝一辈子没有一个很好的IQ能够去用于学习。
后来我们又在在河北跟云南做了这个测试,得出来的数据是45%和51%。
或许你说,那是山区。那么下面这个是浦东的农民、民工,北京的民工,郑州、西安的民工。这个是县城的农村。这个是中部大村——河南、安徽。这是搬迁村,反正到处都是40%,50%,一半。
你想这个是不是一辈子的问题?
这个是甘肃跟陕西的初中生,我们给他们另外一个测试,一半的学生是发展慢的。还有小学生——北京郊外,苏州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河南、安徽、江西——也是一半。
因为你要是3岁IQ慢,你就是到最后IQ慢——几乎一半三岁的小孩生在中国农村,所以是几乎一半的一半,几乎是1/3的中国未来劳动力,IQ是低的。
IQ低,做这个东西(流水线)不重要,你坐在那边对着机器重复同一个动作,可能甚至比IQ高的人做得更好。但是这些工厂走之后,这些人要干什么,他没有学习的能力的。
为什么会认知能力低下?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基因,基因是不能改,这个是定下来的;可是第二是营养;第三是养育。养育跟营养,如果0到3岁缺少,它会影响到大脑的发展,影响到IQ、行为跟以后的学习。
所以是不是0到3岁的农村儿童有营养问题呢?所以我们下去做贝利测试的时候,也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护士跟我们下去测血——我们不单是测一次,我们先测这边,再测那边,让宝宝哭两次,然后再跟他玩贝利测试,他会很开心。后来你就看,这个是6个月到18个月的婴儿,一半以上的中国农村的宝宝是贫血的,比小学生的贫血比例更高。
你再看浦东,现在你去浦东看,我们可以让农民从农村出来,可是他喂孩子养孩子还是用农村的办法——馒头、米饭、咸菜。
所以,营养不良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们觉得更大的问题是养育问题——怎么养孩子。
问题不是不爱孩子,而是怎么养孩子。我们问父母,你喜欢跟孩子玩吗?你喜欢跟孩子交流吗?如果你可以花钱让你孩子的未来好,你会不会花钱?100%是yes。每个人都说,当然,当然。
这是我第二喜欢的数据——95%。我们问抱着宝宝的妈妈,你以后希望孩子会上学到什么程度?95%的妈妈、奶奶会说,我希望我的孩子上大学。95%的农民希望孩子上大学,但是现实里只有8%的农村人上大学。
我最喜欢的数字,是17%——17%的妈妈说我希望我的宝宝以后拿博士学位。她们是希望宝宝好的,但是到初中,1/3的孩子就辍学了。
她们是爱孩子的,那么问题在哪里?问题就是,我们问他们,你昨天有没有讲故事给你的宝宝听?大部分的回答是否,只有10%的人是肯定的回答。
我们问,你昨天有没有读书给你的孩子听?这个比例只有4%。
我们问妈妈,昨天你有没有读书给你孩子听?她们的反应是什么?她们会笑。你们想象,你小时候,或者现在你的孩子,在鱼缸里面养一个小鱼或者养一个乌龟,那你是不是天天晚上读书给你的乌龟听?你看,你们笑了,我告诉你,你问农村里面的妈妈有没有读书给孩子听这个问题,她会发出同样的笑声——就没想过应该读书给孩子听。
原来的孩子,她们就只要他健康,要他种地,可是现在她们想要他上到大学,要上博士学位。她们不知道应该要给孩子读书。
你们看,将近80%的农村家庭只有一本儿童书或者没有一本书,他们没有书。
她们爱孩子,非常爱孩子,到处都带着孩子。
这个小孩子她只会说一句话——碰。好吧,开个玩笑。
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团队跟几个其他的团队在中国推广一个课程,这个课程就是教妈妈怎么跟孩子玩——提高智力,提高语文,提高运动能力,提高社会感情。一个星期上一次课,有玩具,就是每一个星期给她两个玩具一本书,第二个星期来收,然后再去发新的玩具。
我们用谁来讲这个课?计生委。因为现在计生委是没事情干。结果怎么样?左边的是我们给他们干预的,就是给他们上课,右边的是控制组。
请注意这个图带给我们的两个信息。第一,我们的干预是有用的,有影响的;第二,还有很多家庭没有做到。问题在哪里?答案是一个词,叫作奶奶——因为有一半的孩子是奶奶带大的。
我觉得真正的留守儿童问题,就是0到3岁期间,父母把孩子给奶奶带,自己回去工作。所以就看看这个图,首先,没有干预的对照组,孩子平均IQ是88,53%的孩子IQ低于90,智力发展缓慢。但是我们教了6个月,上26次课,如果妈妈在家,孩子的认知发展完全正常。
仅仅是6个月的干预就起到了这么好的效果。因为中国农村什么都有,安全,家人的宠爱,什么都会给孩子,就是不知道怎么养孩子,你一教她怎么养育,就有很明显的作用。很多妈妈第一个星期、第二个星期的时候还很犹豫,不想做,但是到第三个月、第四个月,她已经看到孩子的变化,她们变成了最相信要跟孩子交流的人,所以见效非常快。就是几个月。
所以中国结果会怎样?
我们当然希望它可以往上走,跳出“陷阱”。正如之前所说,中国3岁孩子,有一半在农村。如果中国一半3岁孩子中有一半都是发展慢的,而在另外一半三3岁孩子中,认知能力低下的比例是15%,加起来也就是超过30%的中国的未来的劳动力可能会有永久性的认知能力缺陷。
中国的财政很有钱,可是不够养1/3的人,那是4亿。低工资低技能的工作没有了,4亿人要干什么?
在美国,发展慢的人是国家最大的负担之一,我们要给他们特殊教育,10%的孩子消耗了40%的教育财政——我们要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因为如果你不帮助他们提高,你不给他们工作的能力,他们会犯罪、吸毒、失业、造反。在美国,12%的人是发展慢的,但是你看中国,这个数字可能是4亿。对此,我是特别特别地担心的。
但是我们有办法解决,我觉得这个问题必须马上解决。马上就要想想,怎么让妈妈留在农村,让她怎么教她的孩子。这个不便宜,但也不贵。
我经常说我希望中国援助非洲,但是现在每年给非洲1000个亿,我觉得就是一个月的钱,80个亿,拿出来,做小学里面的健康项目,做养育的项目,就够了,30万个村子的村民能给他养育好。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讲完了,如果政府、企业家、社会知道这个问题,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是我们的网站,要跟我联系的话,非常欢迎,我们有实习生的项目,有志愿者的项目,非常感谢,谢谢大家。
延伸阅读:
这个社会在极严厉惩罚不读书的人
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
小学的时候练书法,周末要背着墨水瓶去老师家,瓶子没拧紧,墨水把包里的文具都染脏了,生闷气,觉得书法太讨厌,难学又惹祸,学了几天再也不愿意去。
后来念高中,语文作文总拿不到理想的分数,硬着头皮问老师原因,他说“文笔不错,可惜字丑了些。”学校组织作文比赛的时候,老师甚至主动建议我,“写完找个字好看的同学帮你抄一遍,否则得奖的可能性很小。”
大二的时候考驾照,带我的教练脾气很不好,我被骂哭两次,羞辱智商N次,跟自己赌气,说过阵子再学,后来干脆就没再去驾校,如今即将毕业的我,依然没有驾照。
过年回家,我所在的小城市的出租车,春节是不开计价器的,10块钱的路程,能漫天要价地说30,不坐拉倒。家人在忙,家中有闲置的车,可是我不会开啊,我只能去拦出租车,送上门给他们宰客。
还有半途而废的游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美术,明天再背吧的单词……它们都在后来某个猝不及防的瞬间,跳出来为难我。
因果报应真的是恒久存在的真理,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
记得蔡康永写过: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真的是这样。
这个社会在极严厉的惩罚不读书的人
每当有人劝你努力读书,考个好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的时候,你是不是嗤之以鼻?即使为了不忤逆家长做出口是心非的应允。
你心里是不是也在想:有大学生毕业连工作都找不到,更不用说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的恢弘愿景了;在这个万众创业人人有机会改变自身阶层的时代中,大学生大多会把脑子读坏,连交际能力都堪忧,能有啥出息……
总之,在你的脑子里已经将读书无用奉为圭臬,将赚钱至上视为信条。甚至在网络上流传着各式各样的读书无用论段子,例如,XX初中辍学,然而他的小伙伴却最终考入了名牌大学,十年后,身为部门经理的XX,已经开始考虑到底要不要录用他名牌大学毕业的小伙伴……
千万不要拿这样个别的例子去忽悠那些还心智未开的年轻人。因为这样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不爱学习的孩子,长大之后却发现,自己用几年疯狂的青春,换来了一生的卑微与底层!
记得朋友圈曾疯狂流传过这样一个帖子:两排名单,第一排列的有傅以渐、王式丹、毕沅等9人,第二排列的也是9人,分别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等9人。估计大部分朋友圈的人都不认识第一排,而熟知第二排上的人。帖子最后揭晓的答案是: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地秀才。因此结论是“读书无用论”。
这可是严重的偷换概念!第一排人你不认识,但不代表人家当时在社会上不知名,生活的不好;第二排人大家现在都知道,但在他们生活的那个社会,却并不招人待见的。
更重要的是,比例!成为蒲松龄、金圣叹这样的人,能有几个?还有,如果我列举既学习好,在他们当时社会生活安逸,也广为后世所知的人,会更多!
同样,没有上个大学而自主创业获得成功、赚取了大钱的人,在当下中国确实大有人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人,或许就有我们的亲戚和朋友。但是,中国没有上个大学的至少超过十亿人吧,他们中有成为富豪、老板及在其他方面成功的,不是很正常吗,但是他们的成功比例是多少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人,反智思潮一样不弱,并不认为上大学是必须的一条路。
那时候有没有学士学位对收入的影响非常低,25-32岁大学毕业的薪资对比高中毕业的薪资,平均年收入也就多了9千美金的样子;五十年后的今天,两个群体收入差别翻了一翻,更关键的是岗位占比数,靠高中文凭能找到工作岗位占比从之前的72%降到了38%,收入低,岗位少,生活直接崩盘,成了去年川普的铁粉。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参加了香港本地一档叫做《穷富翁大作战》的真人秀节目,按节目的要求体验了一把时薪只有25港币的环卫工的生活。
田北辰在体验了两天清洁工生活、尝尽底层心酸后,一语中的:“这个社会在极严厉地惩罚读不成书的人!”
这句话说得真狠。
努力读书,你才能选择想要的生活
就像龙应台对儿子安德烈说的:“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孩子,总有一天,你会长大,你要肩负起自己的人生。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每天埋头苦干却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吗?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拼命硬干却只能蜗居在地下室吗?
努力读书,学习一些技能,并不一定能让你成为百万富翁,却至少可以让你选择一份喜欢的工作,而不是被迫地让工作来选择你。
有一段父亲给儿子说的经典的话,告诉了我们努力读书和不读书的大不同。
儿子刚上学不久就问当农民的父亲,人为什么要读书。父亲说,一颗小树长1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别的。
如果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如果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如果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努力读书,你才能结交更优秀的朋友
孩子,我从来不认同一定要交有用的朋友这种功利的看法。但是不得不承认,结交一些优秀的朋友,能使你受益终生。和一群优秀的朋友来往,你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
比如责任、比如坚持、比如好习惯;和一群优秀的朋友来往,你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和一群优秀的朋友来往,你们可以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一起变得更优秀。
然而,不努力读书,你很难结交到这些优秀的朋友。朋友圈、朋友圈,朋友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努力刻苦的人很难与不学无术的人成为好朋友,不是因为看不起或是配不上,而是因为两种人的价值观不同,没有共同语言,很难交流。
孩子,我只是想叮嘱一句——长大之后没有儿戏,校园之外没有温室!请记住,外面的世界不会轻易原谅你!那些你曾经在学习上偷过的懒,在未来都会以另外的一种方式回赠给你,请不要因为现在短暂的安逸,而一辈子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
当你不想学习,或者厌恶学习的时候,请记得告诉自己,现在的努力都是以后能有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请不要被偷过的懒,变成的打脸的巴掌!
很多人在问:念研究生能学到什么?短短的几年时间,有些人上课学不到多少有用的,科研也没怎么搞,高学历到底有什么用?
拥有高学历到底有什么用
很多人在问念研究生能学到什么,短短的几年时间,上课学不到多少有用的,科研也没怎么搞,到底念研究生能学到什么?一开始念硕士博士的时候都是有这些迷惘的,甚至有些人对于“能获得什么”想都没想过。如果用点心思,不管我们将来搞不搞科研,既然念了硕士博士,就该用心去念;即使是想拿个学历,也该好好拿。
也许念完本科,大多数人只拥有了该有的道德、情感和认识能力;但真正培养自己的理性和逻辑、学习能力、更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等等,还要从现在开始。
念研究生连一个工作报告都不会做,这很普遍。但要从现在开始去培养!不要等到毕业时才问自己:我是否努力去做了?一开始时就应该清醒些。
美国科学院于发布的一本Career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Student Planning Guide to Grad School and Beyond,里面第133和134页谈到了我们念研究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能力。
2. 有好奇心
3. 辨别事情的轻重缓急
4. 培养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对环境条件和事实的感知的理性的判断
6. 客观理智的对待问题!减少主观臆断造成的损失
7. 判断客观事实、 痛苦与快乐的直觉
8. 对大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感受力和洞察力
9. 系统、条理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10. 多思考减少未来可能及早到来的老年痴呆
11. 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这不是一般人能真正学到的,总结和理性逻辑的能力很重要
12. 从表面现象推导本质问题的能力!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很重要
13.要能对产生的实际问题做出全面合理的假设,然后设计方案解决它
1. 提取信息的能力
2. 通过互相交谈进行学习的能力!这是接收信息的能力
3. 写作中的表达能力
4. 口头相互交流的能力
5. 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能力
6. 会用图景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最直接的和生动的表达方式,应该努力培养
1. 人格、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成熟
2. 应该学会自我激励
3. 要绝对自信
4. 让自己值得信赖
5. 人格和思想的绝对独立性
6. 要执着和投入,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当时的问题,不要执着于无畏的争执
7. 培养自己与老板、同学和属下的高效工作能力!这是高度协调的能力
8. 不要因失败而放弃,有主观能动性,勇敢的行动,责任心很重要
9. 不断进行客观的自我批评,别人的指责有一部分在于自己的错
10. 领导和管理的能力,课题由自己管理、小组成员都应该有管理这个小组的责任心,这个队伍才能不断前进
1. 高效利用时间
2. 要坚持到最后,不能轻易放弃,其实一开始需要认识到结果,对工作有一个全景的假设
3. 劳逸结合
4. 条理,别乱
5. 经常给自己设定“最后期限”会是一种促进和鼓励
1. 动手能力
2. 在开发、选择和使用适当的科学、工程或艺术仪器、机器和模型方面的能力
所以,念硕士博士能干什么,重点不是学会做科研,更为重要的是它对自己四方面的培养:1. 思维层次和方式;2. 独立思考能力;3. 学习能力;4. 沟通能力。做科研本身需要深层次的思考力、极高的独立性、一流的学习能力和超强的交流能力!
能看到有些人博士毕业时还没有自己的正确的、独立的思考方式,甚至不能顺利表达自己的意图。这个过程你可能还会克服自己的性格缺点、会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感谢他人、关爱他人,所以,别浪费了这个高学历。
肯定,校园和社会还是不同的。走上社会我们可能还需要更多与人交往、学会生存和生活等等能力,但也能看到很多社会上的朋友也不具备的能力,很多人也会空虚、自卑、闭塞、无助,因为很多能力是需要静静地慢慢培养的,是渗入骨子里的,步入社会也许没有很好的土壤培养这些。
拥有这些能力,我想走上社会时,你会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工作和生活。所以,不能浪费了大学这段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光。那该怎么做?很简单:用勤奋和激情做好现在该做好的,并保持一颗丰富的心!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小媳妇真现实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