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楼是谁教给傣族竹楼的资料人的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傣家族人为什么居住竹楼?
十六夜TA0694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傣家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傣族人的千年智慧——傣家竹楼
我的图书馆
傣族人的千年智慧——傣家竹楼
傣族人的千年智慧——傣家竹楼
说起西双版纳,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美丽温柔的傣家姑娘和古朴自然的傣家竹楼。我从四川老家到西双版纳已经生活了七年多,由于爱好户外运动,常期在西双版纳各个村寨中穿行,对西双版纳才有了更深的了解。
几年前曾写过一首《傣家竹楼》:“凤凰展翅欲高飞,孔明慧帽从天坠。软糯鲜果任品味,鸟语花香人儿醉。”这也是我对傣家竹楼的最初认识。
其实,在西双版纳有十三个世居的少数民族。除了傣族主要居住在盆地和平坝周边外,其他的少数民族都主要居住在山区。由于傣族在古代长期是主体民族,占据了统治地位,政局稳定,因地置宜大力发展干栏式建筑(也就是俗称的“傣家竹楼”,其最早大多以竹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经济发达一些的地区,近代多以树木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并推广到其余的兄弟民族当中。
干栏式建筑在中国其他的地区,现在已经很少能见到了,在老挝北部虽然有一些类似的建筑,却都比较简陋。但在古代,干栏式建筑曾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使用最普遍的建筑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剑川海门口的新石器时期遗址。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建筑为干栏式结构,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分上下两层,形如凤凰展翅,又有传说是当地人按照孔明的帽子形状建造的。傣语称其为“很”。大多第一层架空,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放养家禽家畜,堆放杂物;第二层住人。以桩柱负重,木构架歇山顶,梯处有一露台,转进为长形大房,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屋顶不甚高,两边倾斜,屋檐及于楼板,一般无窗。若屋檐稍高则两侧开有小窗,后面开一门。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屋顶用茅草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制成。建筑极为便易,只须伐来大竹,约集邻里相帮,数日间便可造成;但也易腐,每年雨季后须加以修补。屋面大而斜陡,有重檐防雨遮阳,外形朴素自然。上楼梯要先脱鞋子。过去傣家人的等级、辈份是非常严格的,体现在竹楼的建造上也很明显。比如凡是长辈居住的楼室的柱子不能低于6尺,楼室比楼底还要高出6尺,室内无人字架,显得异常宽敞明亮,竹楼的木梯也有规定,一般要在9级以上。晚辈的竹楼一般较差一些,首先高度要低于长辈的竹楼,其次木梯也只能在7级以下,室内的结构也显得简单许多。
第一代竹楼才是用真正的以竹子为主要材料建造,现在已经很少见。第二代则是以木头和缅瓦为主料,现在各村寨还常见。近年,由于居民的收入增长,不少村民建新房则是用砖和琉璃瓦,仍仿竹楼的结构。这种建筑形式在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基诺族、布朗族群众中也常见。只不过功能划分和样式有些区别!
傣族村寨大多依山伴竹,临水而居,湖沼四周,凡翠竹围绕,自然和谐。寨中常有高大的榕树和菩提树。傣寨的寨门以小型傣式重檐门楼为主,很漂亮。
以小乘佛教信仰为基础,干栏式木构傣楼和温柔甜美的傣语为载体,新鲜的热带水果,加上新奇的傣味,古朴的傣锦,优美的傣舞,轻快的象脚鼓,当然还有月光下的凤尾竹和穿漂亮筒裙的小卜哨(小姑娘),富饶、平和、灵动、多彩……
傣家跟着流水走,也就有了万亩沃野良田和鲜美的鱼儿。这是一个“水的民族”,有“泼水节”的狂欢大庆,也有各式诚心的赕佛活动。但是,现在你只有深入到勐腊的一些乡间村寨还能体验到比较纯正的傣乡风情了,其次就是景洪的大勐龙一带,傣族园虽盛名在外,近年已被过度商业化了。新修筑好的景洪傣江南滨江路一带,则是最新式的傣族式城市生活样本。(来源:编辑:李欣)
馆藏&3614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傣族的竹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