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秀ENJOYZ,这双X17无鞋带小场篮球鞋鞋带系法值得一试吗

当前位置: &
小场球鞋新选择!Nike MercurialX Proximo II TF 实战评测
小场球鞋新选择!Nike MercurialX Proximo II TF 实战评测
类型:独家责任编辑:远藤保仁更新时间:日 12:58来源:
对于一双征战普通人草球场的TF战靴,什么最重要?小编认为是帅、酷、炫!不对不对,应该是这样的:与旗舰款或高端款有着相似的鞋面配置,减配不要太过严重;TF大底与鞋面衔接自然,不要太宽;整体保持的流线外形,还得是外貌鞋会的成员。经过这些条件的筛选,剩下来的款式也就不多了。所以在小编的鞋柜里面只有两双TF,一双是橙黑色adidas Ace15.1 Primeknit TF,另一双就是今天的主角Nike MercurialX Proximo II TF,不知道有没有跟小编一样的呢?
说起耐克FootballX小场系列,一直欠大家一个正式的评测,那么今天就从这双MercurialX Proximo II TF开始吧。
穿着感受:
Nike Mercurial Superfly V AG-Pro发布之初,小编也参与了实战评测,对于新一代Mercurial Superfly是持肯定态度的。除了AG-Pro大底有些&不近人情&之外,新Superfly V是一次不错的升级。虽然耐克旗下的Mercurial系列不是小编的菜,但是MercurialX Proximo II TF却因为满足了前文提到的种种条件进入了小编的采购菜单,更何况前阵子内马尔还大大方方的穿上这款TF球鞋出现在他学校的比赛上。MercurialX Proximo II TF到手,鞋面设计基本保持了Mercurial&Superfly V原貌,只是添加了部分NikeSkin材质;荧光绿大底与鸳鸯鞋面配合相得益彰,还算漂亮。从鞋型来看,MercurialX Proximo II TF前掌弧度要比Mercurial&Superfly V更加圆润,但是鞋头依旧不高。
小编脚宽9.5厘米,脚背不高,绝大部分球鞋都穿着尺码JP270,在穿着这双MercurialX Proximo II TF的时候,依旧选择了尺码JP270。从穿着感受来看,大小合适,脚部没有明显的压迫感,宽度恰到好处,脚背的飞织材质也没有压迫感,甚至还需要系紧鞋带才能有效保证脚部稳定。合适小编的脚型是初步穿上这双球鞋的感受,对于脚型正常,不是太宽或者太窄的小伙伴们都可以按正常尺码选购。
鞋面感受:
初次穿着MercurialX Proximo II TF原地活动时,能够明显感觉的鞋面有些偏硬,这是与Mercurial Superfly V AG-Pro的鞋面来进行对比的。似乎MercurialX Proximo II TF的鞋面覆膜要比Mercurial Superfly V要厚一些,而且鞋头的上包保护图层厚度更甚,鞋头部分飞织材质的延展性受到限制。除了硬度之外,MercurialX Proximo II TF的包裹性如同Mercurial Superfly V一样出色,从变厚的鞋领到后跟,再到SpeedRibs鞋面,出色的包裹性给小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大底感受:&
荧光黄的外底是MercurialX Proximo II TF吸引小编部件之一。外底有一定的硬度,脚底并没有反馈出无力的效果,相对于一贯偏软的TF大底,这样的设计对长时间的比赛更加有益。球鞋中后部位中底缓震出色,原地能够感觉的对于压力的吸收,这对偏硬的渣场来说也是非常有效的设计。人字形TF鞋钉需要到球场之上才能体验出实际功效,那就让我们直接进入实战评测吧。
注:本次测试的场地是雨后的北京地坛体育中心,典型的普通人草TF场地
测试MercurialX Proximo II TF,我们把带球突破放在了第一位。测试一开始,天空还飘着小雨,偏硬的人草场地上MercurialX Proximo II的TF大底抓地力似乎并不太好,好几次加速冲刺感到脚底打滑,急停的时候也没太站稳。显然,密集的人字形鞋钉在潮湿环境中的表现一般。在后来雨停场地慢慢干燥之后,打滑的情况就没有再发生了。启动时脚底抓地力明显,每一步也都感觉很扎实,速度感十足,急停时大底响应也十分迅速;中底在奔跑过程中的确起到缓震作用,但是可能会被大家忽略掉,小编也是在一次争抢头球落地时,才明显的感觉的中底的缓震,非常不错。
虽然MercurialX Proximo II TF鞋面没有ACC技术,但是在雨中鞋面并没有打滑,带球过程中鞋面能够有效控制皮球,试穿时偏硬的鞋面也在不断的活动后开始变的柔软,与双脚更加贴合,看来这双小场球鞋也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磨合,一两场完整的比赛看来是起步。球员与球鞋之间相互适应,慢慢的就能更好的控制皮球。另外,鞋面SpeedRibs实际上对控球产生的效果不太明显,反而是鞋面覆膜能够起到摩擦的作用,但是随着比赛场次的不断增加, 这层人造材质的薄膜会慢慢磨损,会不会因此影响控球呢?
总体来讲,MercurialX Proximo II TF在带球时依旧让人感觉非常Mercurial,脚底生风自由奔跑,但是大底对潮湿的场地可能不太适应。鞋面对球的控制表现优异,即便是雨战。
停球与传球:
老实话,一开始穿着MercurialX Proximo II TF有些不太习惯,鞋面硬度需要慢慢磨合,渐渐的才能掌握停球时的力度,将鞋面的辅助效果发挥出来。不过穿着每一款新鞋时,难免都需要适应和习惯的时间。对于传球来讲,短传时双脚的触感还是很明显,球鞋两侧触球区域SpeedRibs偏薄,加上紧致的包裹感,传球可以很好的控制。就长传而言,MercurialX Proximo II TF表现也十分不错。一是因为大底厚度在TF球鞋中属于薄款,起球时更能准确的击中足球中下部;同时,紧致的包裹感能够有效释放腿部力量;第三,鞋面的覆膜具备一定的摩擦效果,对长传起到辅助作用。反正在比赛中,几次长传都非常准确,这一点让小编非常惊喜。
MercurialX Proximo II TF作为一双速度型小场球鞋,射门表现也尤为关键。关于射门,MercurialX Proximo II TF给小编留下了精准和力量两个关键词。精准来源于鞋面的触感,触球时双脚的感受明显,对于角度的控制可以有效把控;力量则是源于几方面的综合原因:紧致的穿着包裹感、与其他TF不同的大底硬度、从鞋领到鞋头的稳定性,这些原因让球员在发力射门时毫无顾忌,这对于小场球鞋来说特别不易。以前的小场球鞋在这几方面总是不能同时保证,但是MercurialX Proximo II TF做到了。特别提醒一点,穿着MercurialX Proximo II TF踢电梯球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无图无真相,在这里小编就不吹牛逼了)
不足之处:
有好就有差,所有的球鞋都无法做到完美,一是设计不能做到完美,二是每个球员的双脚和技术特点各不相同,MercurialX Proximo II TF也不例外。明显的缺陷之一是中帮鞋领依旧磨后跟跟腱,这在Mercurial Superfly V上并没有发生。测试时常2小时左右,大约在80分钟时左脚出现磨跟腱的情况,而且越来越明显,比赛之后小编的左脚跟腱被磨红,好在没有被磨破。看来鞋领加厚包裹更紧似乎不能解决磨脚的问题,中帮鞋领改成鬼牌2代的弧形设计刻不容缓。
关于磨合:
关于这双球鞋的磨合需要单独说明一下。从一开始的偏硬,到后来慢慢开始与双脚贴合,鞋面也逐渐变的柔软,说明MercurialX Proximo II TF需要经过几场比赛来进入最佳状态,这与Mercurial Superfly V磨合时间短的特点不同。或许两款球鞋在鞋面用料和制作工艺上有差别,所以MercurialX Proximo II TF想要达到Mercurial Superfly V的鞋面触感需要一段时间,具体是多久?小编现在也仍然处在磨合过程中,不过已经渐入佳境了。当然,完全穿开之后能保持多长时间又成为了新的问题,这一切都需要不断的测试来完成。但是遗憾,这周又要测试新球鞋了,实在希望多长两双脚啊。
虽然MercurialX Proximo II TF是靠颜值混入小编鞋柜,但是其实战性能却不可忽视,不然内马尔也不会选择这双TF战靴实战。而在耐克众多活动中,MercurialX Proximo II TF也是出镜最多的鞋款之一,综合实力优秀是重要原因。虽然磨合需要时间,也存在一定的瑕疵,但是它依旧是一双出色的小场TF战靴,而且样子还很帅,这就足够了!&
几点注意:
1. 尺码不偏,适合正常脚型,大脚趾上翘的小伙伴慎选;
2. 需要花费时间磨合;
3. 雨战中大底反应不佳,但鞋面不受影响;
4. 鞋领有磨脚后跟的隐患;
5. 球鞋耐久度优秀;
6. 综合素质较高,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7. 目前这双球鞋小编已经多次实战,磨合时间大概2-3场,从第二场开始磨脚跟问题开始缓解。
ENJOYZ欢迎内容上的合作,转载须事先征得我站同意,并注明来源。违者我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145171',
container: s,
size: '740,90',
display: 'inlay-fix',
async: true
ENJOYZ足球
玩转你的足球生活
关注ENJOYZ
微信公众号
& EnjoyZ足球 版权所有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53661|回复: 7
手机看此贴:
用邻友圈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转发至朋友圈
选择足球鞋的窍门~科普、扫盲:鞋钉、人草、场地、鞋型、脚型、开胶、特点、价格
想买到称心的足球鞋,难。
& && &借活动后写体会的机会,交流选择足球鞋的经验。
& && &这六七年下地的皮足有六七十双,走过弯路——“看上去很美,下地了后悔”,但作为折腾派,乐此不疲。每年一百五十场以上的比赛、野球,积累了一点经验。希望有下地体会的新老朋友畅所欲言,批评指正。
& && &话题范围:实战选鞋。
& && &力求解决4个问题:
& && &一、鞋钉是否适合场地?
& && &二、鞋楦是否适合脚型?
& && &三、特性是否明显?
& && &四、性价比如何?
& && &下面对这四个问题分别阐述。内容照顾菜鸟,有常识;也有新东西,老鸟可以挑着读。
一、& & 鞋钉是否适合场地?
& && &SG鞋钉,只适合第一类场地:潮湿柔软的草地。
图片:5_1522.jpg
图片:b_7.jpg
我第一双皮足是双星的钢钉SG,上世纪末花了约290元。在干硬的草地上踢球,脚痛、踩不稳,觉得不值。一天大雨中比赛,大显神威,其他人狗啃屎,而自己怎么都不摔,那个痛快!
~~~~~~~~~~~~~~~~~~~~~~~~~~~~~~~~~~~~~~~~~~~~~~~~~~~~~~~~~~~~~~~~~~~~~~~~~~~~~~~~~~~~~~
& && &FG鞋钉,最适合第二类场地:土壤类似橡皮泥的草地或松软的干燥草地。
图片:5_1523.jpg
图片:sdegb9.jpg
也可以是顶级人草,最好人草叶呈细卷丝状,同时橡胶粒加细沙厚度能埋掉一元硬币。
图片:5_228_e335ea8d35c0010.jpg
图片:5_228_cee70f.jpg
苦恼的是,顶级足球鞋大都是FG、SG的(但不是说FG、SG就是顶级的,级别和鞋钉没有必然联系)。顶级的HG/AG很少,穿一般的FG下一般的人草,对身体、鞋子都是伤害。
& && &FG之间差别也很大,有的长度直追SG,有的和HG/AG差不多,选择时要观察比较。
~~~~~~~~~~~~~~~~~~~~~~~~~~~~~~~~~~~~~~~~~~~~~~~~~~~~~~~~~~~~~~~~~~~~~~~~~~~~~~~~~~~~~~~~~~
& && &HG/AG鞋钉,最适合第三类场地:土壤不结板的草地,也可以是橡胶粒加细沙能活埋五毛的中上人草。
图片:未命名2.jpg
图片:yady.net_5827.jpg
不少HG的足球鞋,鞋钉设计得太粗,虽非常耐用,但抓地差。我喜欢鞋钉截面积小一点的,能插入场地,才有抓地力。
~~~~~~~~~~~~~~~~~~~~~~~~~~~~~~~~~~~~~~~~~~~~~~~~~~~~~~~~~~~~~~~~~~~~~~~~~~~~~~~~~~~~~~~~~~
MG鞋钉,最适合第四类场地:土壤结板不明显的土场、草地。也可以是有一层完整的橡胶粒的人草。
图片:5_1537.jpg
图片:0937.jpg
MG的场地适应性极好,二三四类场地通吃。对MG的定义很混乱,有的把它归入HG或AG,有的品牌干脆没这类鞋钉。论坛上一般的说法是:硬质鞋钉,大部分鞋钉长度小于0.9厘米,鞋钉细、数量多(一只鞋的鞋钉至少20个)
~~~~~~~~~~~~~~~~~~~~~~~~~~~~~~~~~~~~~~~~~~~~~~~~~~~~~~~~~~~~~~~~~~~~~~~~~~~~~~~~~~~~~~~~~~~
& && &TF鞋钉,最适合第五类场地:严重结板的土场、草地。也可以是类似地毯,橡胶粒很少的人草。
图片:5_1526.jpg
图片:yady.net_4243.jpg
TF是适应场地最多的鞋钉了,二~六类场地通吃。被人叫去踢球,不清楚场地情况,就带上TF。对速度一般,不追求启动的人而言,是万金油。
~~~~~~~~~~~~~~~~~~~~~~~~~~~~~~~~~~~~~~~~~~~~~~~~~~~~~~~~~~~~~~~~~~~~~~~~~~~~~~~~~~~~~~
& && &IN/IC之类的平底鞋,适合第六类场地:木地板或塑胶平地甚至干燥的水泥地
图片:15_eee614ff0053.jpg
图片:0929572.jpg
当然,这类场地上一般的运动鞋也能用,记得在木地板上使用无痕橡胶材质的鞋底。
~~~~~~~~~~~~~~~~~~~~~~~~~~~~~~~~~~~~~~~~~~~~~~~~~~~~~~~~~~~~~~~~~~~~~~~~~~~~~~~~~~~~~~~~
场地适应性的简便判断方法:除了TF和 IN/IC,前掌鞋钉基本插入场地的缓震层
图片:5_228_33dc11ddb83d4e8.jpg
图片:5_228_fe3acc.jpg
如图,前掌受力鞋钉插入泥土或橡胶粒沙子,强调:竖起的人工草叶遮盖的长度不算!
& && &左右鞋钉之间的宽度也要考虑,宽,稳定,场地适应性更好,做转向时很放心;窄,重心移动更灵敏,但增大扭脚的风险。
二、鞋楦是否适合脚型? 图片:5_26645_ede6aaf74774b73.jpg
& & 高仿能把外形做得很像,但穿进去与正品天差地别,为什么?& &鞋楦。 鞋楦是鞋的灵魂,鞋子适合什么脚就靠它了,任何一处几毫米的变化都有明显影响。制作完全靠经验和反复试验,没几年的研发,不可能做出好鞋楦。问题复杂,我概括为4个方面:&&(1)脚趾(2)前掌(3)足弓(4)后跟~~~~~~~~~~~~~~~~~~~~~~~~~~~~~~~~~~~~~~~~~~~~~~~~~~(1)脚趾。下图中,左脚第二脚趾长,即是“希腊脚”;右脚大脚趾长,即是“埃及脚” 图片:脚型脚趾.jpg
“希腊脚”的避免选择:从正上方看,鞋头斜下来尖锐的鞋子,如下图。不然第二脚趾会顶得疼。弥补办法:换大半码,但会不够贴合。 图片:脚型脚趾鞋子尖锐.jpg
“钝”一点的鞋头则能兼容两种脚趾头,如下图 图片:脚型脚趾鞋子圆润.jpg
大脚趾上翘明显的,避免选择:从侧面看鞋头呈楔形的鞋子(下图中的银色鞋子),一个急刹,趾甲先于肉顶住鞋面,内出血。选择圆弧感强一点的(下图中的红色鞋子)能避免趾甲内出血。 图片:鞋头高度对比.jpg
弥补办法:剪短趾甲,换摩擦力强,厚度薄的鞋垫,不过当心脚底起泡。~~~~~~~~~~~~~~~~~~~~~~~~~~~~~~~~~~~~~~~~~~~ (2)前掌。宽脚还是瘦脚,不能光看宽度,还需要考虑厚度。我的脚测量宽度,不宽,但测量周长却是胖脚,穿PURE4之类的瘦鞋容易脚酸。 图片:撑鞋器.jpg
& &弥补办法:聚氨酯的撑鞋器,便宜(木质的也有,但太粗,不适合足球鞋)。花一周时间,循序渐进撑开,轻松解决。& &嫌鞋子宽?除了收紧前端鞋带和加厚鞋垫外,我没啥办法了∠∠∠∠∠嬠/size]~~~~~~~~~~~~~~~~~~~~~~~~~~~~~~~~~~~~~~~~~~~~~~ (3)足弓。 图片:平足3.jpg
&&参考上面的图,高足弓的避免选择:侧系带同时无独立鞋舌的款式,如下图。高脚背穿这种鞋舌款式的,会勒疼脚背末端。 图片:8_228_60b8e5eca7fdd8f.jpg
扁平足的话,避免选择:足弓处很收,从鞋底看中段很窄的款式,这个部位会硌得不舒服
& & 弥补办法:高足弓的问题,除非忍心破坏鞋子的某些部位,不然无解。扁平足的那个问题,换中段较宽的厚鞋垫,但会把鞋子撑得难看。~~~~~~~~~~~~~~~~~~~~~~~~~~~~~~~~~~~~~~~~~~~~ (4)后跟。后跟的两个问题:不跟脚和磨脚。& && &不跟脚的问题。理想的后跟外形,上半截柔软收紧,下半截圆润外凸。比如下面这款 图片:后跟好4.jpg
下图中,后跟内收,内衬鼓出的部位恰到好处,正好是跟腱凹槽,跟脚。 图片:5_228_00dbe8d.jpg
还要考虑高度,后跟矮,不跟脚的较多。& & 我这双PURE2是反面例子,后跟形状、高度、材质都有问题。后跟从侧面看内收太少,后跟高度不够,材质生硬,内衬不鼓出,结果就是:不跟脚同时又磨脚。 图片:烂后跟2.jpg
& &摸材质,柔软的是上品,如下图,多柔软啊,内衬也能随之鼓出,锁住后跟。 图片:后跟好3.jpg
而下面这款的后跟很失败:内壁毫无内收,几乎是垂直的;内壁材质生硬,内衬不鼓出。穿着一上一下滑动。 图片:后跟烂.jpg
有人的后跟很特别,穿大部分足球鞋都磨,不能怪鞋,完全看运气了,磨脚是命,不磨是运。弥补办法:用下面这种后跟帖,薄、光滑,但是不够耐用。 图片:后跟帖.jpg
图片:后跟帖2.jpg
不怕麻烦,还有效果更好的:皮肤完好的情况下,在后跟皮肤贴上大块橡皮膏,要贴得平整。如果还磨脚,就在橡皮膏里面垫上一撮棉花。用一段时间,把鞋子后跟磨合,不用保护措施也OK了。不跟脚,没有有效的办法,重在预防。看见后跟弧度不内收的,高度太低同时内壁材质生硬、内壁内衬不鼓出的,直接放弃。
三、特性是否鲜明?
& &足球鞋系列分明,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鞋,发挥长处比弥补短处更有效果。跑得飞快的,选急速系如虎添翼;球感好但速度慢的,选急速系也没帮助,不如穿控制系或触感系的。技术特点不鲜明,选择触感好的鞋子总没错。& &不一定要模仿球星选鞋,那些当打之年有赞助的,他穿鞋有品牌商的经济补贴,技术也到了基本上无视足球鞋差别的水平,只要鞋子合脚,触感还行,钉子适合场地,大师还是大师。& && & 看退役或过气的大牌球星,很多都换鞋了,这时可以看出什么是好鞋子。个人臆测也有赌气的成分:看我过气了不给钱?老子绝不穿你的鞋子帮你免费广告!& &判断特性鲜明与否可以这么看:~~~~~~~~~~~~~~~~~~~~~~~~~~~~~~~~~~~~~~~~~~~~~~(1)力量系:A鞋底前掌的抗反折硬度,B鞋面的摩擦力,C鞋子的重量、重心。 & && &A、抗反折强,射门时不缓冲卸力,下面有图片说明 图片:力量系反折2.jpg
图片:力量系反折.jpg
&&B、摩擦力强,不易打滑卸力,例如AD的猎鹰 图片:yady.net_1259.jpg
NIKE的90 图片:yady.net_6828.jpg
美津浓无回旋 图片:yady.net_810.jpg
PUMA的C系列 图片:yady.net_3437.jpg
夸张的摩擦区域是力量型球鞋的标志。& &&&C、重心靠前,易于发力。用榔头敲东西比用榔头柄敲东西给力。当然在足球鞋上差别没那么大,以前的猎鹰7、8、9代遵循这一理念,但在轻量化的大趋势下,现在的猎鹰已不再强调这点了。~~~~~~~~~~~~~~~~~~~~~~~~~~~~~~~~~~~~~~~~~~~~~~~~~~~~~~~~~~~~~~~~~~~~~ (2)急速系:A鞋底前掌的弹性、硬度,B鞋钉的形状、分布,C鞋子重量,D后跟的跟脚与否。这些我在雪豹测评时,在那个帖的5楼分析过,不再一一解释。雪豹测评链接~~~~~~~~~~~~~~~~~~~~~~~~~~~~~~~~~~~~~~~~~~~~~~~~~~~~~~~~~~~~~~~~~~~~~~~~(3)触感系和控制系:两者都追求触感,触感第一看鞋楦,第二看鞋面材料。& && &鞋楦的问题我在本帖2楼分析了。材料方面,大家都知道袋鼠皮好,能做得很柔软(如下图)。其实牛皮也能做出类似的柔软的效果,比如猎11的牛皮处理,但同等柔软程度下,袋鼠皮的更有韧性。 图片:yady.net_8152.jpg
要追求更高的综合性能,天然材料不能满足需要,可以选择顶级的合成材料。例如帝人公司的teijin超纤维,价格不菲,性能卓越,早已大量运用在顶级的足球鞋上。近几年运用得越发纯熟,脚感逐渐接近袋鼠皮。合成材料在胶水拉力以及皮革耐磨性能上远胜袋鼠皮,也就是说,耐用性更好。合成材料中的超纤维,将依仗综合性能的优势逐渐成为高端足球鞋的主流用料。 图片:8_228_f69.jpg
& &控制和触感两系列区别何在?个人认为:控制系在强调触感(对球的控制)的同时,也强调机动能力(对球员身体的控制),是更全面的一个系列。在鞋钉的抓地性能和鞋面支撑力上,控制系更先进。& &触感系,讲究血统的纯正、工艺的传统、原料的昂贵,产品在提供极致触感的同时也显示了品位,小资球员的最爱。
四、性价比如何?
& &不少人抱怨:在专卖买了三四百元的大品牌足球鞋很不爽,还不如布鞋。说实话,这个价位的东西,往往是实际性能和品牌号召力成反比。在他看来花了“大把”的银子,而品牌商看来这只是入门级的东西,造得太好就会秒杀自己同系列的高端。 图片:EMqQ.jpg
在这个CPI飞涨的时代,就算网购,不花上500~700,也很难搞到比较称心的大品牌高端鞋子。至于是不是要花上千买,从实战角度讲倒也没必要了,现在网上能卖700~1000的足球鞋,性能上和更贵的几乎没有差别。网络上更贵的鞋子,价格往往因为品牌宣传需要、配色、限量、炒作等方面的原因更贵而已。有点夸张但有道理的说法:一分钱一分货,一毛钱两分货,十元钱三分货。& &觉得500元以上没法承受,要省钱的话:1、搞各大品牌中端的,有不少好东西,很多更适合较差的场地。2、搞专心做足球产品的国内外小品牌的顶级。术业有专攻,只做足球产品的,会花心思搞适合踢球用的鞋楦。如果用顶级材料的话,实战非常棒。专业体校大量使用锐克、KIKA之类的品牌,虽然设计滞后,但其它方面的口碑不错。千万别搞二三流的运动休闲品牌皮足,非常恶心,鞋楦说不定是用慢跑鞋的。& && &总得来说:不必迷信大品牌和国籍,要相信术业有专攻的。
转自EZ下铺版主
原帖在这,图挂了
完全看不见图
Powered by首秀 ENJOYZ!这双 X17 无鞋带小场球鞋值得一试吗?-ZAKER新闻
ENJOYZ足球装备网
在外人看来,讲究技巧与即兴发挥的小场足球似乎与速度丝毫不沾边。而在小场足球狗的眼中,如果能比对手快上一步,那么就很有可能在电光火石间成为比赛的胜者。阿迪达斯日前推出 "Ocean Storm"(海啸)足球鞋套装中就为小场玩家们准备了能够让你用速度在球场上兴风作浪的全新配色 X Tango 17+ Purespeed TF 足球鞋。本期 " 新品赏析 " 带大家欣赏这款拥有亮骚外观的 X Tango 17+ Purespeed TF "Ocean Storm" 足球鞋。外
观作为一款小场战靴,adidas X Tango 17+ Purespeed TF "Ocean Storm" 拥有着象征海啸之力的耀眼荧光黄色外观,让你穿上之后肯定会成为场地中最引人注目的那一个。流线型鞋身的设计更符合其速度型战靴的定位,看起来就像是一枚随时出膛夺取对手性命的子弹。除了鞋面足够耀眼外,阿迪达斯还在这款 X Tango 17+ Purespeed TF 的大底上做足了文章。墨水蓝色大底加入水彩效果,看起来个性十足。拥有醒目外观的 " 海啸 " 配色 adidas X Tango 17+ Purespeed TF 战靴助你成为球场上的大明星。拥有流畅线条外观的这款小场战靴如同一枚出膛的子弹。荧光黄色鞋面与墨水蓝波点的搭配展现出海啸释放的巨大能量。TF 大底加入水彩效果,更显与众不同。鞋
面与大场版本相比,adidas X Tango 17+ Purespeed TF 的鞋面更加干净利落。无鞋带设计看起来比大场版本所使用的 Purecut Sock System 鞋带隐藏系统逼格更高,搭配 Techfit 中帮鞋领所带来的整体包裹感不禁让人想到同样采用无鞋带设计的 Ace Tango 17+ Purecontrol TF。鞋领内衬加入波浪防滑纹路减少双脚在鞋内滑动,但后跟内衬上并没有像大场版本那样加入波点防滑纹路让人感到有些不解。无鞋带设计不是更应该加强后跟的锁定么?或许是设计师真的认为鞋领内衬上防滑纹路足够应付小场比赛了?除了采用无鞋带设计外,adidas X Tango 17+ Purespeed TF 鞋面材质采用了与大场版本相同的一片式 Techfit compression 超纤,无论是穿着感受还是触球感都与大场版本不大。不过作为小场版本,鞋面上并未加入提升鞋面全天候表现的 NSG 科技。虽然是针对小场比赛推出,但并非所有小场场地都在室内。如果能加入 NSG 科技,想必会受到更多玩家们的欢迎。一片式 Techfit compression 超纤鞋面并未搭载 NSG 科技。无鞋带设计不仅带来平整触球表面,同时提升球鞋整体包裹。Techfit 中帮鞋领带来舒适自然的包裹感受。鞋领内加入波浪防滑纹路,牢牢锁定双脚。大
底阿迪达斯旗下的几款小场 TF 战靴的大底都各具特色。与 Ace Tango 17+ Purecontrol TF 搭载了 BOOST 缓震科技与六边形鞋钉的大底相比,偏重于速度表现的 X Tango 17+ Purespeed TF 所使用的这款 TF 大底外观更加轻薄,就像低矮的方程式赛车地盘一样为玩家提供更好的场地感。与 Ace Tango 17+ Purecontrol TF 规规矩矩的六边形鞋钉相比,X Tango 17+ Purespeed TF 的六边形鞋钉在外型上进行了修改,拥有更好的抓地与机动性表现。除了拥有轻薄外观的大底与更注重速度表现的鞋钉外,X Tango 17+ Purespeed TF 大底还采用了大底镂空的设计来减轻球鞋自重,同时看起来逼格十足。六边形鞋钉融合圆钉与刀钉特点,助你拥有疾速与灵动的双重表现。大底采用网状镂空设计,有效减轻球鞋自重。偏短的鞋钉设计更适合在地毯草场地上使用。注入疾速之力,助你在球场上兴风作浪。
语耀眼的配色配上流线型的外观,这款来自阿迪达斯 "Ocean Storm" 足球鞋套装的 X Tango 17+ Purespeed TF 战靴是让你在球场上赚取众人目光的最佳利器。当然,它并非空有一副线炫酷的外表,一片式 Techfit compression 超纤鞋面让双脚时刻感觉贴合并提供良好的触球体验。逼格十足的无鞋带设计配上 Techfit 中帮鞋领让双脚时刻拥有全方位包裹体验。除此之外,场地感十足的轻薄 TF 大底配上拥有优秀抓地表现的鞋钉,让你在赛场竞速环节上能够笑到最后。想成为球场上兴风作浪的 X 先生?那你真的需要它来为你注入这股疾速之力。adidas X Tango 17+ Purespeed TF "Ocean Storm"官方售价:1199 元球鞋产地:越南球鞋类型:速度型鞋面材质:人造超纤大底类型:TF(适合中等及中等以下人造草场地)单只重量:234 克(JP255 尺码)尺码建议:适合正常脚型,长度偏长,请试穿后购买。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编译(翻译)。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我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发送 "6" 获取今日精美壁纸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NBA11小时前
腾讯体育2小时前
国内足球1小时前
体育大生意6小时前
体育频道7小时前
国际足球昨天
国际足球1小时前
国内足球昨天
国际足球昨天
国际足球昨天
国内足球2小时前
国内足球4小时前
国际足球昨天
英超2小时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足球鞋鞋带的系法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