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90后的 来说说对现在这个社会实践的感想的感想或则有没有什么远大目标的?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www.
All Rights Reserved&p&6000赞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写了很久,在这儿认真还真能收获惊喜呐。期待更多胖友&b&认识阅读的局限,破除书籍迷信&/b&。&/p&&p&=============跑偏的分割线=============&/p&&br&&p&最近很不认同知乎上,一些认为读书能解决关键问题的看法。就着这罐果香浓郁的2013年产可乐,正经回答一次。当然我也准备好跑题了。稍长,不以推书为目的,要书的直接滑到最后。&/p&&br&&p&在回答之前,我要引用一些名人名言,以壮声势:&/p&&br&&p&1)&b&所有不成体系的书籍推荐,都是耍流氓&/b& - 马克·吐温&/p&&p&2)&b&任何以为读读书就能洞悉一门学问的,都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b& - 雷锋&/p&&p&3)只收藏、不点赞的同学,人心都是肉长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呀...我的意思是,不赞不是中国人,么么哒 - 彼得·德鲁克&/p&&br&&p&一、&/p&&p&作为一个管理工作从业以及读书爱好者,当我讨论管理学的时候,进入我思维的不是书单,而是一座体量巨大的移动城堡。现代管理学,大体以泰勒姥爷发表《科学管理原理》(1911)为开端,百年已过,到今天已形成庞大体系,有多大,人类身上能拿来数数的器官肯定不够用。&/p&&br&&p&如果只是消遣阅读,值得一看的管理类书籍,连起来,大概能从东京的秋叶原排到京东的华北仓。而真正想了解或者掌握管理学,不是在床上、办公室搞一搞就能解决的(群众:快停车,这不是开往幼儿园的车啊)。&/p&&br&&p&德鲁克爷爷言犹在耳:管理,是一门实践 —— 实在要给德老一个具象,请想象卖炸鸡那位爷爷,当然他其实更神似韦尔奇 —— 这个观念,和当年站在城楼上的图书管理员时空汇聚、不谋而合,他实践的是“枪杆子里讨工资”。&/p&&br&&p&再举个栗子,用惯右手的程序猿都知道的,人类创造生命大和谐的技能,不是你看几TB&b&东热&/b&就能娴熟的,首先,你得有个媳妇儿。&/p&&br&&p&嗯,准确的说,管理是典型的知行合一,Know it and Just do it。&/p&&br&&p&二、&/p&&p&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为了维护答案不被折叠,必须得回答理论学习的问题:&b&Know it ?&/b& (程序猿可以理解成:懂 IT )。&/p&&br&&p&理论习得的方法很多,最常见是教学和读书。教学在这没法谈,容易谈的是读书,它确实是重要的learning手段,之一。&/p&&br&&p&在管理学的体系化结构之下,做任何割裂阅读、破碎解读的方式,我都是反对的。最典型的就是:推荐某本或几本书籍。它们常常是带着“长青”、“经典”、“必读”、“XX推荐”、或者“XX大学不可不读” 字眼的。少侠你骨骼清奇、聪慧过人,肯定知道出版社这伙二道贩子,为了卖书,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p&&br&&p&反对理由很简单,因为成本高、而收益极低:&/p&&br&&p&&b&① 推荐的书单质量不可控,书籍的甄选成本很高。&/b&推荐书籍的人,往往就丢一个书名,连推荐理由都没有。试想,一本“经典”书籍,推荐的人读完连一点心得都没能提炼出来,要么是书不好,要么是书白看了,要么是书和人的层次不一致。拿到这样的书单,读书的人想碰到好书,看造化。&/p&&br&&p&&b&② 阅读的时间成本很高。&/b&比如这个问题下的其他答案,推荐的都是不错的书,加起来能有几十本,题主翻完很容易,要真正“看完”和“领会”......那我觉得是时候谈谈世界和平的问题了。&/p&&br&&p&&b&③ 理论没有统一性,都是一家之言。&/b&如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d9adc24d8a761eebf51e9e87a635fa87& data-hash=&d9adc24d8a761eebf51e9e87a635fa87& data-hovercard=&p$b$d9adc24d8a761eebf51e9e87a635fa87&&@warfalcon&/a& 所说,各种书架上的管理学著作,不管是杂论也好、专论也罢,各家有各家的解读。读者盲目地去吸纳这些书,只会导致真气不畅,头脑中出现无数个小人,他们互相打架,最后打残的是读者的脑子。结果可以预见,砖块搬了很多,拍死隔壁家的强子是够了,可楼始终没建起来。&/p&&br&&p&三、&/p&&p&实在选了“读书”这条看起来省事、实则无法预期的道儿,破题之法在哪里呢:&/p&&br&&p&&b&1. 你一定要读上几本学院派的经典书籍。体系化的管理学习,必须建立理论结构。&/b&&/p&&p&阅读质量已被验证、集大成而又非常入门的作品,将管理的发展史、体系、脉络捋一遍,建立知识基础和框架。我再次强调&b&,【不考虑成本、推荐5本书以上的行为都是耍流氓】。&/b&你看我,就只会推荐 4 本:&/p&&br&&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339376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管理学》,(美)斯蒂芬·罗宾斯&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27965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组织行为学》 ,(美)斯蒂芬·罗宾斯&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营销管理》,(美)菲利普·科特勒&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45392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人力资源管理》,(美)加里·德斯勒&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p&&b& 2. 丢弃碎片式的学习,划分出专门的时间。买纸质书,写读书心得。&/b&&/p&&p&某知名数据库企业的中国区HRD,有个我极为认同的观点,大体是“工作之后,还能潜心去读专业书、写笔记,这是一种竞争力”。&b&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我认为能抛弃无用的信息流,专心去提升核心实力,真的非常cool,&/b&俗称高冷。&/p&&br&&p&为什么说要买纸质书,倒没有矫情的书香情结。以上著作都算大部头,用阅读畅销书的方法肯定跟没读一样,碎片式、随意式的做法太丧失了,所以&b&我反对在任何数码终端上阅读专业书籍(包括Kindle),一不能专注,二不便做笔记。&/b&&/p&&br&&p&另外就是技术原因,图形基本看不了就不说了,用6、7英寸的电子屏阅读16开本设计的图书,你...你...你眼睛是亲生的么? &/p&&br&&p&&b&3. 控制节奏,不以“读完”为目的。&/b&&/p&&p&我反对任何给自己设定读书数量的行为,最破坏 reading 乐趣的,莫过于此。许下一年读50本以上书籍的同学,出门左转,书摊上留几手等着给你打分呢。至少管理学的书籍,我不许你这么看。&/p&&br&&p&&b&4. &/b&当你按照以上方法,专注而有质量的建好了管理学的基础架构,并且深刻认同&b&【任何以为读读书就能洞悉一门学问的,都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b&,我确信你不会迷失在管理学的星辰大海中了。这时候,请策马扬鞭,寻找更细节、更丰满的书籍去充实管理学的骨架,去形成自己的管理价值观,去诉诸实践。&/p&&br&&p&而管理的实践,场景之多,我觉得尚无把握去说上一说。我能想到的介入手段:&b&① &/b&家庭管理;&b&②&/b&班级管理;&b&③ &/b&户外活动管理;以及最典型的;④职业/工作管理。&/p&&br&&p&感谢阅读。除了前面提到的4本著作(&b&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b&),一定要再推荐一本的话,我会说: Let there be 「&b&杰克·韦尔奇自传&/b&」。他确实践行了管理的实践,是管理者的标杆。&/p&
6000赞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写了很久,在这儿认真还真能收获惊喜呐。期待更多胖友认识阅读的局限,破除书籍迷信。=============跑偏的分割线============= 最近很不认同知乎上,一些认为读书能解决关键问题的看法。就着这罐果香浓郁的2013年产可乐,正经…
更新于,(1)除港澳台地区,全部省份都能从&b&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b&网上查询,(2)增加&b&银行卡(部分行储蓄卡、信用卡)&/b&验证方式&br&-----------------------------------------------------------------------------------&br&人民银行员工作答,查询个人信用有以下几种方式。&br&1.本人持身份证到当地人民银行现场查询,异地可查,全国联网,&b&每年前两次免费,第3次起要收费25元&/b&。&br&2.&a href=&///?target=https%3A//ipcr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ipcrs./&/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b&官方平台&/b&,&b&非钓鱼网站&/b&,截止日,除港澳台地区,全部省份都能网上查询了。注册时需通过数字证书验证(部分银行的Ukey)、银行卡验证(卡号姓名证件号码等)或私密性问题验证(什么时候办信用卡/贷款,额度多少,哪个行办的等),并绑定手机,&b&记得&/b&&b&信用信息产品选&/b&&b&个人信用报告(这个最详细)。&/b&具体操作请参照链接:&a href=&///?target=https%3A//ipcr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ipcrs./&/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右上角:帮助中心-操作手册。&br&如果问题验证失败,第二天可以再重新验证。&br&3.办贷款时银行也给你查。&br&个人建议先试试第二种,不用跑腿,以后可重复查询,前提是通过注册验证。
更新于,(1)除港澳台地区,全部省份都能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网上查询,(2)增加银行卡(部分行储蓄卡、信用卡)验证方式 ----------------------------------------------------------------------------------- …
&img src=&/50/v2-bb97cfea35eba06f48a7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50/v2-bb97cfea35eba06f48a7_r.jpg&&&p&&b&写在前面:&/b&&/p&&p&
这篇文章是我正式报告的前序,希望通过这篇小几千字的文章,简述以OV为代表的中国手机行业典型企业可持续发展逻辑。在OV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错过了整个3G时代,在目前的发展中也面临高端产品突围和渠道深化的挑战。但我们要搞清楚,能维系一家公司稳定成长的基本逻辑到底是什么?于我来说,进入投资行业和上市公司之后,本职要求我必须站在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企业和产品,我的老板一直坚持利润和现金流为先,要求我学习所有值得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优点。因此,我从不认为站在个别玩家角度看产品这就是政治正确。因此,我强调,这是一篇研究报告,既不是一篇评论稿件,也不是一篇新闻,我竭尽全力,为想知道OV内涵的人,揭开真相。&/p&
请暂时忘掉OV这两年来的高速成长,深入他们的骨髓中去看原因究竟是什么? 在此引述任正非曾经内部讲过的一段话(&a href=&/people/c84831df65ddc10f988a1ca2b080340c& data-hash=&c84831df65ddc10f988a1ca2b080340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tle=&@刘赫& data-editable=&true& data-hovercard=&p$b$c84831df65ddc10f988a1ca2b080340c&&@刘赫&/a& ):“对华为来说,最应该警惕的不是苹果,三星或者其他老老实实搞生产,搞销售,搞研发的公司,而是那些妄图通过成本价甚至亏损来搞乱市场,达到垄断地位的公司。”华为有今天的成绩,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超过其业绩成长性。而我研究的vivo,也是本着这个原因,去看看驱动一家销售近千亿的公司的综合逻辑和动力到底是什么。我本次主要研究了这四个层面的内容,本前序会对这四个维度做出简述,目的是勾勒出vivo稳定成长的逻辑,在接下来的详细报告里,我会分块解读:&/p&
vivo用户体验评估的逻辑与方法&/p&
vivo设计产品的价值观&/p&
vivo互联网生态运营的现状和运营方法&/p&
与供应链、渠道的合作模式与方法&/p&&p&
其实读懂vivo并不难,我琢磨了一个月,发现这家公司取得成功的秘诀既不是铺天盖地的广告,也不是所谓卖场大忽悠,也不是看上去毛利很高的产品,而是做到了四位一体的可持续化发展。我这篇报告讲的全部东西,其实都在这张图里(这张图是我去年八月份给我司管理层汇报的模型图,稍加修改,公司经营逻辑其实都一样)&/p&&img src=&/v2-abd0eae130fb7fcc459ad_b.pn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abd0eae130fb7fcc459ad_r.png&&&p&&b&供应链与产品价值的统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b&&/p&&p&供应链价值,这个很容易理解。高通发布个820的SoC,定位于Performance整机产品,希望手机卖个三四千块钱(当然还得有别的卖点配合);三星出个双曲面AMOLED,自己的S7 Edge卖五六千,当然也希望第三方厂商卖个四五千别太掉价。(类似十几年前STB的原厂Voodoo3卖1800,小影霸OEM过去的也就便宜个小几百)。从源头厂商来说,自然希望好货配好料,然后卖个符合产品定位的价格。这里说的产品定位,其实指的是用户定位,Performance和Mainstream面对的用户消费能力、对整机的性能需求、对功能的需求是有区分的。因此从供应链的角度,是希望厂商把整机卖对人,并不希望打价格战,这一点MTK比高通可能更有体会。&/p&&p&所以,对于vivo来说,供应链与产品设计的价值统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p&&p&
充分理解上游厂商科技革命对下游产品化的推动,并且参与到这个技术革命中去。比如拍照这个事情,真不是去索尼那边买个IMX组件就可以大家水平大差不差的。索尼对IMX是开放定制的,最厉害的是苹果和三星,叫完全开放定制,也就是索尼只提供CMOS和封装服务,而苹果和三星自行设计DSP和ISP,这是行业最高水平;像OV这种叫半开放定制,也就是索尼提供CMOS和DSP,vivo和索尼独占开发ISP影像传感器,所以索尼会给个单独的型号,叫IMX376,且索尼会保证vivo在传感器部分的独占优势。而在影像算法上,如X9的双摄虚化算法,是vivo的影像研究院和ARCSoft共同开发。按我们一般理解,ARCsoft虹软是一家开放的影像技术与算法输出公司,任何公司都可以去购买他们的算法和软件。而vivo在X9和Xplay6上与ARCsoft是独占合作,在X9双摄虚化算法上处于主导地位,而非只把ARCSoft当作供应商来用,这就使得X9和Xplay6的一般拍摄画质和焦外画质要比一般的手机强得多。我给两张图作参考,都是我自己拍摄的原图,未经任何PS:&/p&&img src=&/v2-123267ebaa29f01f7902_b.jpg& data-rawwidth=&757& data-rawheight=&10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7& data-original=&/v2-123267ebaa29f01f7902_r.jpg&&&br&&img src=&/v2-026fd67ee681dd67fbf3a270f0dc03fd_b.jpg& data-rawwidth=&840& data-rawheight=&1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0& data-original=&/v2-026fd67ee681dd67fbf3a270f0dc03fd_r.jpg&&&br&&p&然后发一张我2007年的摄影习作:NikonD70+105mm微距镜&/p&&img src=&/v2-78f48eeced64a5e254eb_b.jpg& data-rawwidth=&539& data-rawheight=&8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9& data-original=&/v2-78f48eeced64a5e254eb_r.jpg&&&p&
这张蜻蜓是我2007年的摄影习作,大家可以对比一下vivo手机出片和单反微距镜出片的区别。虽然我不是什么摄影大师,但十几年也是拍摄十几万张照片的人,而且在报社上班的时候,基本尼康D3不离手。客观点说,手机双摄虚化的焦外成像因为是靠算法模拟出来的,因此还比较生硬,但是可用性依然很好,我把这两张样片发给好几个微信群和朋友,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另外,我想说,并不是手机上装了美图秀秀和美拍就解决问题的,Xplay6在美拍中的表现并没有直接出片效果好,而像美图秀秀后期风格化还不错,但无法干预成像质量。&/p&&p&
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必须和供应链出货量达成匹配和妥协。过去高通820和821的缺货惨剧历历在目,这是生产商解决不了的顽症。以本次高通820为例,当vivo认定高通不可能在820的采购上满足主打机型X9的需求的时候,就会考虑更换SoC。什么叫满足出货需求?OPPO R9 82天1000万台,vivo
X9一个月130万台这就是出货需求。而最新的骁龙835,接下来对三星S8以外的单一厂商供货,不会超过15万片/月。如果得到的是最多月供15万片的承诺,这就不符合vivo的需求,所以一定更换SoC。换句话说,常年缺货的Performance SoC手机去笑话那些一个季度上千万台Mainstream SoC平台的手机,这是不合理的,也是没意义的。&/p&&p&&b&产品设计与用户需求的统一是不走邪路的保障&/b&&/p&&p&
我在知乎无数次批评过某全年出货不敌vivo一个星期,不敌小米一个米粉节的自嗨型厂商的CEO。如果这个CEO能走出办公室,不要整天和一群审美相近的同事在屋子里闭门造车,甚至推翻同事们辛辛苦苦做过的用户需求调研,这个牌子也不至于搞成今天这个鬼样子。我对这件事和这个公司CEO的评价很简单:“产品设计与用户需求的严重脱节,走上了一条自嗨的邪路”(此处得&a href=&/people/8e7c22f13ec5d5dae4aee9e& data-hash=&8e7c22f13ec5d5dae4aee9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戴雨森& data-hovercard=&p$b$8e7c22f13ec5d5dae4aee9e&&@戴雨森&/a& ,这个曾经一起和我承受某粉谩骂的高富帅企业家)。所以,产品设计策略和用户需求到底怎么统一?到底有多少用户只在乎硬件配置和堆料?他们到底要什么样的产品?能接受什么样的价格?这些人除了手机之外还有什么别的消费能和这个价位的手机匹配起来展开后期运营?用户能否持续正反馈手机的体验指导下一部产品迭代?用户花了钱购买了这部产品,是否真心实意认为满足需求因而下一部还会选择你的或者拿脚投票?这都是自嗨型厂商很少去想过的问题。&/p&&p&这两天腾讯出了一篇深度报道我觉得特别好,&a href=&/p/& class=&internal&&万里走访:OV和小米们如何夺取印度半壁江山? - 知乎专栏&/a&。讲的是印度市场中国厂商奋进的故事。里面有一段话我估计大多数人都没关注到:&/p&&blockquote&“3 月 23 日,OPPO 推出更高端的新款机器 F3 Plus,突出的亮点在于提出了国内所没有多人自拍模式。OPPO 通过调研发现,印度人自拍照片中有 6 成是多人自拍,运用到产品中,配合 6 寸大屏,定价在印度首次站上 3 万卢比(约3000元人民币)。这款手机所聘请的代言人是宝莱坞明星 Deepika Padukone。”&br&&/blockquote&&p&
与这件事几乎同时发生的,是美图手机断货。不管我们怎么看待美图手机,甚至我经常跟妹子们交流,我说你用iPhone+美拍不就好了嘛,买这么智障的手机干什么。我得到的只是嘲笑:你根本不懂,如果美拍和美图秀秀能替代美图手机的摄像头,那他们还出这个手机干什么?区别很大的,体现在光亮、美肤自然度、色调等多个关键价值点。而我也不得不承认,我女儿现在喜爱Xplay6和R9S自拍多过iPhone+美拍。&/p&&p&
在DIY行业,堆料+性价比打法是一条把自己堆死的不归路。我就不得不提我一直推崇的另一个可持续发展样本:“华硕品质坚若磐石”。就像升技和梅捷,老玩家都知道,升技和梅捷是靠堆料+和华硕拼性价比+超频功能起家的,最后这俩也死于长期性价比运营造成的后续研发能力跟不上,使得主板不得不在辅料上用更差的材料,BIOS和维护也不够稳定,最后终于挂了。DIY产业,从AMD到升技、再到死了一大堆的显卡厂商,我们看不到性价比能挽救这个产业,反而看到的是一大堆玩家买了爆浆升技、花屏耕升、死机梅捷带来的巨大的后遗症和品牌崩塌。而反观华硕,一直高举高打,不管在用料、BIOS、基础功能、音频视频功能上都紧跟时代的步伐,从而统治主板市场之后又统治了显卡市场。许佑嘉讲的话我记一辈子:“华硕就是要用15%的铁粉影响85%的摇摆用户,这15%铁粉是华硕品质和功能最好的产品的用户。”&/p&&p&
这里卖个关子,vivo的产品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当前用户到底需要什么功能和性能?且听后续分解。&/p&&p&&b&渠道和品牌价值,是用户价值长治久安的珍珠线&/b&&/p&&p&
渠道和营销价值,是把用户和黑科技串在一起。同时,渠道和营销传播担负着传播供应链黑科技卖点和用户各种好的坏的反馈的责任,并且负责维护客户关系,同时调节厂商的备货和库存压力。 vivo的渠道策略,并非开开店这么简单,腾讯那篇文章讲的很好。vivo在印度,基本上是工厂先行,渠道商杀到恒河边。vivo在印度和在中国的打法是完全一样的,联销合伙共赢。举个例子,我今天在vivo工作,负责渠道,我明天就可能辞职,拉着我几个小伙伴和vivo签个合同承包某个地方的销售,自己给自己干,自己的老东家做自己的坚强后盾。这种模式,中国做的最透的,是OV、步步高和娃哈哈,所以他们在公开市场的业绩一直非常稳定。除了手机,大家可能不知道步步高在全球点读机和学习机市场的统治地位吧?没错,用的就是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意大家一起做,用户大家一起维护的方式。&/p&&p&
而品牌层面,vivo的打法也比较简单,后面我会详述。腾讯那篇文章里说的也不错,可以参阅。说白了,就是想明白了怎么和消费者沟通更高效。比如板球之国印度:&/p&&blockquote&“vivo 用约 2 亿人民币(3000 万美金)抢到了 2016 年和 2017 年 IPL 手机冠名,OPPO 则拿到印度板球国家队未来五年的冠名权,竞标价约合 11.45 亿人民币。”&br&&/blockquote&&p&
按印度人对板球的狂热我们算个账:印度现在接近12.8亿人口,按这笔投入最终也是12.8亿算,OV就这个体育营销用于印度人民头上每人也就一块钱。退一万步说,就算印度人民只有50%对板球有兴趣,那也就每人两元的传播成本。这对已经售价超过两万卢比(2000人民币)的vivo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几乎免费的传播。&b&而过去我们质疑OV营销费用过多的臆测,是完全站不住脚的。&/b&&/p&&p&
因此,这是个生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生态?这要看企业处于食物链什么样的位置。在这个生态已经被说恶心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关心产业链或者叫食物链的运行。用户本质上获取的是技术革命带来的商品价值,主机厂商的责任是产品转化和销售到达。而用户不认可商品价值的时候,先对主机厂商拿脚投票,间接的也就会对供应链投反对票。因此,主机厂商是一根线,用产品、营销和渠道链接用户与供应链的技术革命。这四点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必须让供应链的黑科技找到正确的释放对象,还得赚到钱(用于后续迭代和开发);也必须让目标受众真心实意接受产品理念,购买和使用,并且持续提供正反馈。&/p&&p&
在本短文的最后一部分,来简单聊聊什么是用户价值。很多人都搞错了我们讲的用户价值的概念。我说的用户价值,是购买商品之后的用户可持续经营的价值,这个商品可以是手机、汽车、手表、电脑等一切拥有用户属性的东西。&b& 我认可一个基本逻辑是:“现在买产品之后必须要运营用户价值,用产品圈用户,用用户贡献附加利润”。但我不认可或则极力反对的一个错误逻辑是:“我亏钱圈用户,然后再想办法通过服务把钱赚回来。”&/b&&/p&&p&&b&这个逻辑的根本错误在于:“低于供应链厂商目标定位,甚至亏钱卖产品换来的用户,并不是你的目标用户”。&/b&中国和印度一样,有着全世界最复杂的消费者构成,一切欧美的商业逻辑,到中国来都要经历本地化的阵痛。这就好比宝马在中国市场说,我不管,我把BMW5降价到大众迈腾甚至速腾一样的价格,然后弄死大众。我告诉你,非但大众不会有什么影响,反而会把宝马给坑死。以BMW5的保养和配件维修价格,一个只有消费速腾和迈腾能力的用户,面对一对后视镜8000块的维修价格,大概会把宝马4S店给砸了,更何况这种扭曲的商业逻辑,会给宝马后续用户服务和增值服务体系带来巨大的困难和客服质量风险。一个很现实且很正确的逻辑就是:你要把宝马5卖给不太在乎8000块一对后视镜维修费用的用户,这样你组织的其他消费活动才能跟得上节奏,从而最终维护的是宝马的品牌与用户群体的整体利益。&/p&&p&
而vivo在中国市场和印度市场圈到的都是什么样的用户呢?在印度市场很简单,印度是个种姓国家,虽然我个人很反感这种制度,但是客观点说,印度的消费人群分水岭就此而来。目前OV在印度的手机均价超过了2万卢比,今年更可能冲击3万卢比的中高端。&b&配合印度4G业务的浪潮,我们有理由相信,印度全国最具备消费能力和用户运营能力的人群,会在2万-3万卢比这个价格区间分布,而谁能控制这个区间的市场,就等于拿到了印度用户增值业务收入和价值运营的通行证。&/b&&/p&&p&
回头来看被打了无数次厂妹标签的vivo,他们的用户价值究竟怎样?&b&有个基本常识:你忽悠用户买了不符合她消费能力的手机或者汽车,后续的用户经营将会非常困难&/b&。我认可OV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点和判断点就在于此。手机卖的多没有用,一点用都没有,抓不住目标客户,就维持不了品牌定位和形象,之前做的全部品牌创意和服务都是徒劳的。&/p&&p&
所以,目前vivo自营的互联网服务(应用商店、游戏中心、浏览器和vivo音乐)增长性都比较好。截止2017年3月,累计活跃用户1.4亿,MAU过亿。(不是指Funtouch系统激活数,那个激活数已经超过两亿了)其中,vivo应用商店累计分发超过300亿次,DAU超过3600万。目前vivo互联网用户中,男性用户55%,女性45%,都属于比较有消费能力的年龄阶段。目前电商、游戏在vivo这边是最受关注的细分行业。vivo浏览器DAU超过4000万,是手机厂商自带浏览器里活跃度最高的之一。游戏中心DAU1000万(是指游戏下载DAU,不是运营DAU)。&/p&&p&
这还不算什么,最华丽的用户运营业绩是:vivo在完全不在Funtouch系统上做广告(也就是天气、备忘录等位置)的情况下,只靠浏览器、应用商店和游戏中心这三大入口,就取得了A股RTB业务龙头的利润业绩。RTB业务和传统广告业务不一样,这是一个纯粹靠撮合和竞价的广告购买模式,如果SSP(媒体端)流量质量低劣(也就是真的是低消费能力人群),其RTB业务水平一定是特别低下的。手机厂商现在已经从自建互联网基础服务发展到自建广告生态的历史阶段,而vivo的自建广告生态业绩,是行业顶尖的。更重要的是,这种顶尖的广告变现能力,不是靠摧残Funtouch用户体验实现的,这是根本。&/p&&p&
从各种第三方数据可以知道,vivo的用户能够给平台生态带来非常大的优质流量,所以才有这么多广告主来做广告,腾讯网易才把vivo当核心联运平台,京东阿里这样的大客户过来和vivo谈开发者生态的战略合作(vivo可以提供上亿的3000元左右手机消费群体的DMP标签模型,可以为电商平台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有一篇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研究报告称,除了iPhone之外,OV用户的信贷资质是国产手机里最好的,主要是指坏账率较低,其用户品质比其他国产手机品牌要好。看完这些,我们应该可以明确一个基本事实,vivo的用户群是一群拥有非常高价值的人,他们是vivo整个互联网生态的基石。&/p&&p&
所以,四位一体的生态价值链,是一个不可断裂的模型,无论是供应链找不到目标受众,还是厂商产品开发不符合用户需求或者定位定价错误,或者用户需求无法及时搜集整理向上反馈,都会导致可持续发展的停滞,最终体现就是业绩的下跌。&/p&&p&
引用赛诺机构的实体渠道销售数据(网上流传的赛诺数据不准确,我通过情报管道拿到了收费版全文,赛诺调研了1054个县级以上区域):&/p&&img src=&/v2-53a15fcf3fe4ed6_b.png& data-rawwidth=&1488& data-rawheight=&10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88& data-original=&/v2-53a15fcf3fe4ed6_r.png&&&br&&img src=&/v2-7bc304fc784cbbaf986a0e15ffaf0d74_b.png& data-rawwidth=&1489& data-rawheight=&10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89& data-original=&/v2-7bc304fc784cbbaf986a0e15ffaf0d74_r.png&&&br&&img src=&/v2-92d89ee86a42c0bc27d7ac26627afd6b_b.png& data-rawwidth=&1495& data-rawheight=&10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95& data-original=&/v2-92d89ee86a42c0bc27d7ac26627afd6b_r.png&&&br&&img src=&/v2-4efa150c9f8_b.png& data-rawwidth=&1491& data-rawheight=&10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91& data-original=&/v2-4efa150c9f8_r.png&&&p&&b&
2017&/b&&b&年2月,线下渠道:vivo 在3000元以上档次手机市场占有率为15.4%(其实就是指X9Plus),4000元以上档次手机市场占有率为2.5%(其实就是指Xplay6),元档次手机市场占有率为29.7%(指的是X9)。而OPPO那边元档次市场占有率为39.8%(指的就是R9S)。2017年2月,国内全渠道(线上+线下)销量最大的手机,是OPPO的R9S和vivo的X9(X9卖了超过130万台),这两个型号合计在元线下渠道市场累计市占率达到了69%,对其他品牌形成碾压之势,这也基本粉碎了OV两家出货靠低端机的谣言。市占率代表着用户数和该价位能获取的用户质量,印度市场的消费者质量争夺会在2万卢比以上,而中国也会在3000元上下展开激战。&/b&&/p&&p&
这么看,手机均价比销量更重要,均价是决定一个公司能圈到目标客户准确性的根本。其他厂商我就不发了,有渠道的自己去找报告看,有几个公司的型号分布蛮惨烈的。&/p&&p&
另外,纯粹闲聊,我是个完全不认可性价比的人,我只认可全寿命成本和残值。但既然有人非要扯性价比,那今天我们就好好分析一下:3298的X9P=高通653+索尼IMX376+双摄虚化+ES9018-Q2M和ES9063运放,从拍照、音乐这两个角度,在这个价位及以下基本找不到对手(数码多评测:&a href=&/?target=http%3A///doc/.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ivo X9Plus 智能手机音质测评报告&i class=&icon-external&&&/i&&/a& )。而这是当前市场最火热的手机功能,要不华为那边玩了命的推徕卡双摄干嘛呢。从成本来说,市面上用ESS ES9018-K2M和TPA6120运放的一线品牌随身DAC,售价一般都在2000元上下,台式机像X1S这样的也得1699元。就算X9P是个缩水版的随身DAC,芯片价格和研发成本也在那里放着,不会低于1000的。这么算一下,X9P的售价是对得起它给用户带来的价值的。&/p&&p&
所以,话说回来,OPPO和vivo这两三年的业绩暴涨,如果是在这个价值链上只突破一两点来换取这种透支式的增长,那是要完蛋的。也就是说,如果OV真是靠营销做出这样的业绩,供应链价值和用户价值没验证出来,那么这样的企业别说去推荐和追捧,恐怕是要做空掉的,这里蕴藏着巨大的可持续发展危机。&/p&&p&&b&所以,本文未交待完的,且听下回分解!&/b&&/p&
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是我正式报告的前序,希望通过这篇小几千字的文章,简述以OV为代表的中国手机行业典型企业可持续发展逻辑。在OV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错过了整个3G时代,在目前的发展中也面临高端产品突围和渠道深化的挑战。但我们要搞…
这个问题很有趣,真的很有趣,认真回答一下:&br&先放个结论:洪都拉斯&br&为什么是洪都拉斯呢?&br&&br&今年是2016年,往前100年,是1916年。&br&也就是说,欧洲的一多半国家,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非洲几乎全部国家,当时都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些国家排除。&br&&br&然后,领土变更或天翻地覆过的国家排除:&br&所以,欧洲各殖民帝国、中国、日本……等这些我们熟悉的名字走了。&br&&br&从政治秩序角度来说 两次大战 冷战 欧盟三件事都极大改变了每一个欧洲国家 即使是微型国家。&br&&br&我们需要把眼光放在剩下的世界……是的 ,我们要看拉丁美洲。&br&南美各国虽好,但南美各国普遍都有过起落:&br&头号作死小能手阿根廷,几乎每一步能走错的都走错把发达国家(存疑,因为标准不同可能有差异)的阿根廷折腾成今天这样也是不容易。&br&巴西相反,当年一国经济比不过一个布宜诺斯艾利斯。虽然中间经历了军人独裁等等,但今天发展不错,竟然还隐隐有点未来世界大国相,巴西学者都开始谈论”21世纪是巴西的世纪“了。&br&智利政治变动不必多说,我们人人都知道的皮诺切特,还有他之前的阿莲德。再往前还有30年代共产党左派对峙法西斯倾向右派的时期,这100年智利风云变幻,非常好看。&br&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厄瓜多尔巴拉圭都经历过领土变更,还有共同点是二战前遇事不决打一仗,二战后遇事不决就政变,而且是真刀真枪的那种,军政府和文人政府“轮流执政”,各自政策长期相反。值得一提的是玻利维亚……南美国家别看今天存在感普遍不高,但巴拉圭秘鲁智利等国都曾经非常能打,不幸的是中间有个特别不能打的叫玻利维亚,于是领土被搞成了今天这副样子,丢了出海口不说,还都剩下烂地,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世界第一(可耕地面积3%……感受一下,有个意外收获是剩下的别的国家都懒得碰的地方后来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br&不行我想特别谈谈玻利维亚。大家总黑意呆利打仗不行,这是不正确的!相比玻利维亚,意呆利简直是常胜将军了,来看玻利维亚战争史:&br&1825年,玻利维亚独立&br&1828年,玻利维亚与秘鲁爆发战争,玻利维亚战败。&br&1839年,智利对秘鲁-玻利维亚联邦发动战争,秘鲁、玻利维亚战败,联邦解体。&br&1879年,因为资源纠纷,智利对玻利维亚和秘鲁宣战,两国战败,玻利维亚成为内陆国家。&br&年,玻利维亚在智利的威胁下连续签下了两个不平等条约,从此失去了绝大多数可耕地和肥沃土地,还有不少资源产地。&br&1932年,玻利维亚与巴拉圭爆发查科战争,玻利维亚战败,失去查科地区。&br&1967年,玻利维亚终于在美国直接支持下”打了胜仗“,俘虏并处决了切格瓦拉,顺便株连了30多万玻利维亚人(玻利维亚当时总共也就几百万人……)&br&&br&&br&乌拉圭,其实乌拉圭也是很有竞争力的一个国家。当年是天天政变内战的拉丁美洲的一片净土,被誉为“南美瑞士”,中间也经历过政治动荡,但到80年代以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连中国人都在考虑移民乌拉圭了。然而我觉得相比“固守传统”的洪都拉斯,正面典型乌拉圭还是差一点。&br&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曾经的委内瑞拉没有这么左,是美国的忠实追随者;曾经的哥伦比亚也不是毒枭之国,在南美还算政治经济都不错的国家。(为什么后来哥伦比亚成了这样子?哥伦比亚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游击队合法的国家……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场面就是这个国家三足鼎立,分别是政府、毒枭和游击队。可见过去几十年中这个国家有多混乱)&br&&br&&br&&br&非洲这里埃塞俄比亚变化很大,利比里亚内战打得天翻地覆就剩下了……中美洲国家,我们列个表如何?他们是:&br&巴拿马 多米尼加共和国 海地 哥斯达黎加 古巴 洪都拉斯 尼加拉瓜 萨尔瓦多 危地马拉 &br&&br&既然是“最”,那么我们就一个个排除&br&古巴:变化太大了好么,不算&br&巴拿马:1977签订协议 1999年收回巴拿马运河是历史性事件,标志着巴拿马人民从此站……呃,据说站起来了。总之收回了世界最重要航道之一,变化也很大。&br&危地马拉 尼加拉瓜 萨尔瓦多:共同特点是都闹过声势很大的革命,而且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至今仍然是革命党执政(所以说古巴战斗力真是强,不止在中美,还在非洲;几乎可以说苏联最能干的打手),关键词“阿本斯”“奥尔特加”“马蒂阵线”&br&多米尼加共和国:同样也有长期动乱和长期独裁,当然多米尼加革命党闹内讧太厉害,分出来了现在执政的解放党,也不能算&br&海地:1916年是美国占领,现在是独立国家,当然变化大(当然我觉得海地人民不会觉得今天很棒)&br&&br&不知不觉,范围缩小好多!就是哥斯达黎加和洪都拉斯,但经过反复考虑&br&共同点:政治很稳定,100年来基本没什么波折。&br&但不同点就很明显了:哥斯达黎加现在是中美洲经济领头羊,贸易开放政策与世界关系良好,国民幸福指数名列前茅,还拓展出了独树一帜的中立政策,赢得了几乎全世界的赞许,学界亨廷顿等人都对哥斯达黎加赞不绝口。&br&&br&再看看洪都拉斯:&br&过了100年,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br&论政治:没有过大的政治动荡,基本没有政变(此处有误,感谢未完指出……但同名太多找不到了)政变虽然属于拉美平均水平(按照1916以后,1903年内战结束前洪都拉斯的确天天在暴乱、内战和政变),但是……你政变要有个政变的样子好吗!多少变一变啊,无非是美国定期把一个乖宝宝换成另一个更乖的宝宝,政策除了50年代两大果品公司罢工以外基本没有任何大的变化。更要命的是……100年前的两大党派国民党(蓝党)和自由党(红党),过了100年还是他们俩轮流坐庄。100年前是美国在中美洲最忠实的追随者,100年后还是美国在中美洲最忠实的追随者。&a href=&///people/915b10ea8d69dc80e08b4ef126b92720& data-hash=&915b10ea8d69dc80e08b4ef126b9272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915b10ea8d69dc80e08b4ef126b92720& data-hovercard=&p$b$915b10ea8d69dc80e08b4ef126b92720&&@姜委员长&/a&提到的09年推翻塞拉亚的政变,的确这样。相对来说仍然算平稳的了,基本没发生流血冲突的军事政变。还有提到足球战争……我还是只能说,各位打仗能认真点吗?为这么欢乐的理由打仗,洪都拉斯比萨尔瓦多先进一点(至少洪都拉斯飞行员不用自己手扔炸弹)而已。这次战争给洪都拉斯影响很小,却导致了萨尔瓦多政权不稳空前动荡。&br&论经济:100年前,洪都拉斯种咖啡、香蕉和甘蔗,100年后洪都拉斯还是种咖啡、香蕉和甘蔗(看看隔壁哥斯达黎加,主要出口产品都变成电子芯片、集成电路了)。100年前经济基本被美国全盘控制,100年后经济还是基本被美国全盘控制。100年前洪都拉斯的铁路就那么长,主要用来运香蕉和甘蔗,100年后洪都拉斯可运行铁路还是那么长,还是主要用来运香蕉和甘蔗(本来要长一些,但1998年米奇飓风外加疏于管理无钱维护,还是就剩下了这么一点。所以洪都拉斯也开始找中国修铁路了——不要在意洪都拉斯还和台湾建交的细节)&br&论文化:100年前,洪都拉斯男人是可以合法“卖媳妇”的,就是觉得妻子不顺眼可以明码标价或者和别人换妻,传闻是玛雅习俗残留,未证实;100年后除了限定只能在集市上“卖媳妇“以外,这种行为仍然是合法的。&br&当然也有变了的:100年前洪都拉斯和周围国家经济水平差不多,100年后已经成了中美洲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了。哦对了,除了有五星巴西、五星中国,还有五星洪都拉斯!&br&放一张图来纪念一下这个神奇的国家(话说这版图怎么感觉有点像那啥)。图片来自网络,侵删。&br&&img src=&/960ed981eaed63b66c45bd613a1764ce_b.jpg& data-rawwidth=&293&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3&&&br&&br&这100年基本没变化的国家,全世界也不好找第二个啊!
这个问题很有趣,真的很有趣,认真回答一下: 先放个结论:洪都拉斯 为什么是洪都拉斯呢? 今年是2016年,往前100年,是1916年。 也就是说,欧洲的一多半国家,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非洲几乎全部国家,当时都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些国家排除。 然后,领土变更…
&p&管你投资改善刚需自住,都可以遵循以下几点:&/p&&p&1.每年的6月30日、12月25日是房地产企业的两大营销节点,带着钱在这两个节点前到售楼处,放心,营销经理都会出来给你破底价(仅针对已上市房企)。&/p&&p&2.房价高速上涨有几大通道:传言-规划-动工-建成,以通州为例,传言通州可能成为副中心时,房价集体涨了一轮,北京市正式确定通州为副中心时,又集中上涨了一轮。所以要买的话,最好在这几个节点之前买,可以立即升值。&/p&&p&3.很多的销冠项目,并不是因为产品好或者销售好或者地段好,仅仅是因为贴着地王或楼王销售,举例来说,我旁边的项目因为后拿地加新盘加新产品,所以卖到了10万每平,我比它早拿地早开盘,产品也没比它差多少,原来我卖两万,现在为啥不能卖4万?所以,在地王和楼王出现之前购买周边楼盘,是很好的选择。&/p&&p&4.北京上海这种存在限购的城市,或者更甚的通州这种存在双限的区域,因为供小于求才会限,只有到了真正放开限购的那一天,房价才是真的高到不需要用政策调控的程度。所以,至少在近10年,只需考虑涨得快还是涨得慢,越早购买,价越低,但仍需考虑个人资金流。&/p&&p&5.现在的开发商为了防止尾盘卖不出去,会将最好的户型和最棒的位置留到最后,当然,价格也必然是整个项目最贵的。但是,当这个项目喊出清盘口号而又难以尽快清掉时,你就有了用较少的钱买更好的房的机会。&/p&&p&6.一个分若干期开盘的项目,会一期比一期卖得贵,第一期的第一次大开盘,一定会是优惠力度最大、整盘价格最低的那次,即便之后楼市下行,但不到生死存亡万不得已,开发商是不会降价的,因为一降价就是自己打脸。&/p&&p&7.二手房价、房租和一手房价总是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往往一手房价的是市场控制房地产商,房地产商决定价格,但二手房价、房租直接由市场调控。所以,二手房价不仅真实而且较一手房提前变化。举个例子:通州春节过后,三居价格从4000每月涨到了5000每月,但一手房价还没有变化,那么~&/p&&p&8.在楼市利好政策出现之时,尽快买,因为房价还没来得及涨;在楼市利空政策出现之后,尽晚买,因为房价还没来得及降。&/p&&p&9.营销无定式,市场难定性,有一个从事地产营销的朋友,才是以不变应万变。&/p&&p&10.前九点都是从外在因素分析,但实际上,刚需购房,不要在乎时机,该买又刚好能买,便是最佳的时机;改善与投资保值,则是手中有大量闲钱,且后期承担房贷而不会明显降低生活质量,且其他投资收益无法超过年化15%时,为最佳时期。&/p&&p&11.路可以修,人可以搬,地铁可以开通,新区可以申请,但唯一不能复制的是山川湖泊构成的环境,所以,单从居住的角度,要么依山,要么傍水。在热门区域应尽早抢占环境好的位置。&/p&&p&12.自住,买看得见的当下,投资,买想得到的未来。目的不同,选择自然不同。&/p&&p&利益相关:曾就职旭辉北京营销部&/p&&p&三场live:
人生首套房操作指南,live最后有万字文档,四星:&a href=&/lives/000128?utm_campaign=zhihulive&utm_source=zhihucolumn&utm_medium=Livecolumn& class=&internal&&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a&&/p&&p&好好买房:好房子,好在哪,关于各种参数,四星半:&a href=&/p/& class=&internal&&羊迪 的 Live -- 好好买房:好房子,好在哪&/a&&/p&&p&我该买房么?与吴铭老师合开的live,对房市未来的预测,五星,:&a href=&/lives/609152& class=&internal&&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a&&/p&&p&个人购房问题,请移步值乎或直接私信付费提问(可了解细节,所以我更喜欢后者),每次100RMB。相比于动辄百万的房价,我真是良心且闲。知识从未如此廉价,却依然有人希望无偿索取,sigh…&/p&
管你投资改善刚需自住,都可以遵循以下几点:1.每年的6月30日、12月25日是房地产企业的两大营销节点,带着钱在这两个节点前到售楼处,放心,营销经理都会出来给你破底价(仅针对已上市房企)。2.房价高速上涨有几大通道:传言-规划-动工-建成,以通州为例,…
我是一个创业者,我知道这些议案的意义在哪里。&br&&br&很多人没意识到,随着这几年科技的进步,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即将到来。&br&在过去的十年里,人类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基因等领域的进展已经突飞猛进。这些进步在未来的十年将逐渐被应用到商业领域,这意味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将被大大改变。&br&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在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是挖掘了庞大人口和土地的潜能——成本比发达国家低、素质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好,还有大块的地皮和现成的低廉原料。所以我们能够成为“世界工厂”。&br&在这场变化里,最直接的改变是制造业:人力会再一次大面积被机器取代,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这件事情在前几次工业革命里已经发生过了。&br&那么我们将面临一个状况:一方面发达国家的机器将替代我们的人力;另一方面人力更廉价的国家将夺取原本属于我们的订单。那么未来我们的国民创造价值的领域究竟在哪里?别告诉我你们可以把房子5万一平卖给美国人。囧。&br&或者说,我们的弟弟妹妹、儿子女儿未来的工作是干什么?只有等国家再砸4万亿然后他们全部去修房子?&br&&br&我们不是说雷军的议案吗?扯这个干什么?&br&&br&&p&别着急,我再说几件最近的事情:&/p&&p&第一件事情,去年年底SpaceX发射了Falcon 9并且成功收回了一级火箭。&/p&&p&SpaceX按中国的标准,是一家民营企业,他们只有很短的历史,却造出了比中国还便宜的商用火箭。创始人Elon Musk的故事无需赘述。&/p&&p&第二件事情是这几天的热门:AlphaGo赢了人类。&br&&/p&&p&而创造AlphaGo的DeepMind是由Demis Hassabis、Shane Legg与Mustafa Suleyman三个人于2010年在伦敦创立的公司。一个小公司改变了人类对吗?&/p&&p&不是的,还有很多和他们一样的小公司,在孜孜不倦地研究人工智能,他们不是国企,但他们干得比谁都好。&/p&&p&第三件事,最近最热门的游戏《Clash Royale》的用户过亿了。&/p&&p&而制作这款游戏的Supercell这家位于芬兰的公司只有180人。&/p&&p&同样的,还有大量和他们一样的“小”公司,正在创造各种与众不同的游戏,一起共享着这个巨大的新兴市场。&/p&&p&以上,都可以管窥到发达国家前进的真谛:给予国民良好的商业环境,给予创新者基本的制度和法律保障。他们之中一定能诞生出可以持续发展的企业。芬兰诺基亚没落了,还有Supercell。&/p&&br&&br&我们一直相信国家办大事。没错,国家在金字塔的顶端,高高在上,以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名义舞动着自己的特权,捍卫者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但是,我们会发现,在这个新的时代里,真正能够带给普通人未来的,是优秀的企业。因为&b&只有优秀的企业可以给予普通人有价值、有尊严、有成就感的工作&/b&。&br&&br&30年多前,一个老人在南方画了一个圈。带来的结果是一帮饥渴已久的人艰苦创业,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如果没有他们,内地的农民连打工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守着家里贫瘠的土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生活的落后可想而知。他们夸党的政策好,没有夸错,只要党不拦着,好好保护想创业想劳动的人,这些早已习惯了hard模式的人总能创造一些超出预期的奇迹,有人做企业、有人打工,优秀的打工者也可以出来做企业。&br&如果没有好的环境去鼓励和保护这些企业。一旦第一段描述的事情来临,我们将手足无措。一夜回到旧工业社会。因为我们除了体力,什么都没有。&br&我们曾经嘲笑经济增长停滞的日本,但是事实上,日本的企业这20年一直在蛰伏中探索未来的出路。所以最近两年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无论是大企业,还是新的小企业,都逐渐拿出了自己的成果:科技、科技、还是科技。——显然我们也需要从现在做起。不要被钢铁水泥的繁荣迷惑。&br&&br&雷军的议案一直在很务实地解决目前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国的法律不允许人力作为资本本身就是极其过时的。一个企业的孵化和成长其实就是两个因素:人和钱。人是种子、钱是土地和肥料。资本家为了更多的利益愿意付出钱,而这个社会又不缺愿意做事情的人。公司法就是要保障这两种人在企业的孵化和成长过程里可以很好地相互利用对方的所有,获取共同的利益,这些也是早已证明过可行的。但最重要的人力不能直接作为入股的资产,而优秀的人才手里本可以出资的钱可能都给了开发商……你要他们如何开始呢?&br&&br&一旦这些实际问题可以解决,意味着我们国家可以更顺利地产生更多有创造力的企业。这些企业会带动更多的周边产业。雷军的小米本身就是这样的企业,小米做好了,可以带动一堆做智能家居的企业,还有一群人从小米身上得到启示,去奋力追赶小米。中国人最善于模仿,也最勤奋,一旦多几家顶尖的企业,必然会诞生一大批同样优秀的顶尖企业。优秀企业可以对外提供有价值的工作。&br&我们在科技专利和制造业的短板,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这些赌上一切的民营企业家总会去解决一切。&br&&br&是的,解决一切。党,你别拦着,别搞我,保护我。&br&&br&每一个领域的人站在这个领域的顶端的时候,必然能看到全貌,知道问题在哪里,然后也有足够的气魄去直面根本的问题,拿出正确的议案。如果我有选票,我也会给这些人。两会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这没有问题&br&我相信雷军这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会一直从自己最熟悉的角度提出改善商业环境的议案。一旦有大量优秀的企业诞生,受益的必然是未来每一个普通的国民。&br&&br&&br&--------------------------------分割线--------------------------------&br&那些说雷军为企业家代言的人,没有意识到在现在这个商业社会,其实每个人随时都可以变成企业家:你上班不开心了,去开个饭馆、淘宝店,瞬间变成“企业家”、“资本家”。把企业家当一个特殊群体的、搞阶级划分那套,真过时了。别丢人了。&br&关于提什么案比较好的,还可以看看这篇,算扫盲吧: &a href=&/wujun/& class=&internal&&《文明之光》之美国大选:第五讲 利益集团 - 文明之光 - 知乎专栏&/a&&br&上面那些说人力资源不可以量化的,也许你们根本不了解现代科技企业的运作。早就是既定事实的事情,还在谈无法量化,这是很无知的事情。
我是一个创业者,我知道这些议案的意义在哪里。 很多人没意识到,随着这几年科技的进步,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即将到来。 在过去的十年里,人类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基因等领域的进展已经突飞猛进。这些进步在未来的十年将逐渐被应用到商业领域,这意味着人类的…
&b&不是。我就明确的告诉你。&/b&&br&&br&我从表象和深层两个方面来说。先说表象。&br&&br&天朝鼓励创业,本质是为了解决宏观经济问题,是一个手段而并非一种目的。正如我两个月前在另一个问题里的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知乎 -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a&所述。&b&政府鼓励创业,最大的动因是建立资金蓄水池以消耗超发的货币,本质上与90年代末福利改革,07年股市大牛,楼市黄金十年一脉相承。&/b&&br&&br&与前几次不同的是,政府这次面临的货币水量要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多(中央四万亿,地方十几万亿)。政府现在迫切需要资金蓄水池以消耗增发货币,但楼市的蓄水池已经满溢,股市的水龙头正在加速重启,老的资金蓄水池都难以为继,而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往国外的砌池子还早得很。没别的,还是得从国内找新池子!怎么找?鼓励创业!让老百姓自发的砌池子,通过创业把手里的货币消耗出去,减缓水量,这是其一。然后,一万个池子总有一两个能砌起来,政府再找准发力将其继续砌得更高,让超发的货币有目的性哗啦啦往里面流,有效转移楼市股市泡沫,这是其二。一石双鸟,有效化解当前货币困局。两个月前,我断言互联网业将成为政府的下一个向民间吸筹的资金蓄水池。目前种种迹象表明,政府确实有意为之。可以预期,在未来十年,互联网泡沫将在中国急速聚集。&br&&br&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政府鼓励创业,最迫切的需求是消耗货币,你创业能否成功不重要,你将你手中的货币乃至你祖祖辈辈手中的货币都消耗出去才重要(想想楼市)。为了尽最大可能消耗货币,尤其在如今这种经济形势下,政府会强行扭曲市场凭空虚造需求,为的就是推高泡沫,努力吸筹蓄水。绝大多数人的所谓创业都将面向一个狂热而虚幻的市场。&b&在政府主导经济的前提下,所谓的创业,实际就是帮政府填窟窿,用你的满腔热情及手中的货币,来填补政府通过印钞机透支的天朝未来十年经济增长空间。&/b&&br&&br&如果你还能接着看下去,我继续说一下深层原因。&br&&br&在一个理想的经济体制下,市场负责效率,政府负责公平。市场推动经济发展提高效率,而政府在牺牲一定效率的情况下(如最低工资、租房补贴、社会福利)维护一定程度的社会公平。市场和政府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寻求平衡整体向前发展,这是最理想状态。反观天朝,&b&天朝经济最本质的特点就是政府是市场的最大参与者。&/b&促进经济发展写进了党章,政府越俎代庖开始促进效率,经济增长永远排在第一位,并且被想象成掩盖一切矛盾的万灵仙丹,这就是天朝特色的市场经济。在这个一边倒的经济体里,公平彻底让步于效率(政府的主要责任为效率而非公平),而效率也受到了政府权力的损耗(腐败是政府的原罪也是市场的天敌)。高速增长的经济速度一旦慢下来,这种弊端就会越来越明显,正如现在的天朝经济。&br&&br&说了这么多,再回过头来说创业。&b&创业最好的时代就是存在帕累托改进的时代。&/b&而现在这个时代呢?政府越俎代庖成为地位超然的市场参与者,市场被政府扭曲,在社会总效率增速停滞的形势下,政府还要尽可能的从市场来维持其最大的利益。政府成为了市场参与者,它就需要盈利,政府任何试图促进帕累托改进的政策方针,都将变成为政府谋利的工具,早期的促进效率最终也会让位于政府谋利,现今时代就已然走到了这一步。公平早已让位,效率也止步不前,整个社会沿着反帕累托改进的路径,这时候响应政府号召搞创业,谈何容易?&br&&br&&b&80年代,政府与民让利,政府出让市场,利益的分配开始留给民间;&/b&&br&&br&&br&&b&90年代,政府与民同利,倚靠全球化推动经济增长,政府拿大头,民间拿小头;&/b&&br&&br&&br&&b&00年代,政府与民争利,国进民退,利用印钞机透支经济;&/b&&br&&br&&br&&b&10年代,利都已经要没有了。&/b&&br&&br&&br&&b&什么年代是创业的最好年代,不言而喻。&/b&
不是。我就明确的告诉你。 我从表象和深层两个方面来说。先说表象。 天朝鼓励创业,本质是为了解决宏观经济问题,是一个手段而并非一种目的。正如我两个月前在另一个问题里的回答所述。政府鼓励创业,最大的动因是建…
&p&北欧是全球最发达的地区,区区两千余万人口却能产生众多跨国企业。今天正好有时间,就给大家盘点一下北欧的主要(非地区垄断型)企业。&/p&&br&&p&&b&瑞典&/b&&br&瑞典的知名企业非常多,按照人口比例看恐怕只有中欧的瑞士能与之抗衡&br&通信设备第二大厂爱立信(收入256亿欧元,利润21亿欧元)&br&卡车和建设机械/矿用机械大厂沃尔沃(收入308亿欧元,利润9亿欧元)&br&全球最大金属切削工具和大型采矿设备厂家山特维克(收入99亿欧元,利润10亿欧元)&br&斯堪尼亚是大众旗下的卡车品牌(收入103亿欧元,利润8亿欧元)&br&利乐包装(Tetra Pak)是全球最大的食品包装企业(收入110亿欧元)&br&宜家是全球最大的家具连锁卖场(收入300亿欧元,利润38亿欧元)&br&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 COPCO)是全球最大的空气压缩机厂家,也是建设和矿用机械大厂(收入95亿欧元,利润20亿欧元)&br&沃尔沃汽车是吉利旗下的豪华车品牌(收入105亿欧元,亏损) &br&奥托立夫(Autoliv)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安全厂家(收入94亿欧元,利润7亿欧元)&br&H&M是全球第二大快时尚品牌(收入161亿欧元,利润24亿欧元)&br&发达世界最大白电企业之一伊莱克斯(收入123亿欧元,利润2亿欧元)&br&斯凯孚(SKF)是全球最大的轴承厂商(收入72亿欧元,利润2亿欧元)&br&SCA是著名的纸张和个人护理用品厂家(收入100亿欧元,利润9亿欧元) &br&海克斯康(HEXAGON)是全球最大测量机制造商(收入24亿欧元,利润5亿欧元)&br&ALFA LAVAL是全球领先的热交换,分离,流体技术提供商(收入34亿欧元,利润5亿欧元) &br&亚萨合来(ASSA ABLOY)是在市场具压倒优势的锁具厂家,提供安全解决方案(收入55亿欧元,利润8亿欧元),ABLOY在合并前是芬兰企业。&br&全球第二大安防监视系统提供商AXIS(收入6亿欧元,利润1亿欧元,目前是佳能的子公司)&br&萨博(SAAB)是全球知名的航空及武器制造商(收入27亿欧元,利润1亿欧元)&br&GETINGE是全球领先的感染控制(灭菌)设备提供商(收入28亿欧元,利润4亿欧元) &br&ELEKTA是全球主要的放疗设备/伽马刀等医疗仪器厂家(收入12亿欧元,利润2亿欧元) &br&TRELLEBORG是一家以聚合物,工业橡胶,软管为主业的综合企业(收入24亿欧元,利润3亿欧元) &br&胡斯华纳(HUSQVARNA)是全球最大的电动工具(园艺设备)制造商之一(收入24亿欧元,利润2亿欧元)&br&INDAP是大型透析设备厂商(收入12亿欧元)&br&斯堪斯卡(SKANSKA)是世界第五大建筑承包商(收入154亿欧元,利润6亿欧元)&br&MEDA是一家特种药物生产商(收入15亿欧元,利润2亿欧元)&br&MOLNLYCKE HEALTH CARE是生产手术室用一次性用品的企业(收入9亿欧元,利润2亿欧元) &/p&&br&&p&除此之外:&br&瑞士电力设备大厂ABB是早年瑞典的ASEA和瑞士的BBC合并而来。&br&英国大药厂阿斯利康是由瑞典Astra和英国Zeneca合并而来。&/p&&br&&p&&b&挪威&/b&&br&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得挪威的富裕程度高过北欧其他国家,但知名企业却不多,明显较邻国逊色。挪威是潜在经济增速最慢的发达国家之一,由于过度依赖石油且资源有枯竭可能,挪威的经济潜力与人口结构严重老龄化的日本相仿。挪威另一知名的是其三文鱼养殖。&br&Yara是世界屈指的化肥生产商(收入99亿欧元,利润11亿欧元) &br&PETROLEUM GEO SERVICES是大型综合地质服务企业(收入12亿欧元,利润3亿欧元)&br&海德鲁(NORSK HYDRO)是挪威最大的工业企业,主业包括铝,化肥,新能源等(收入91亿欧元,利润2亿欧元)&/p&&p&AKER SOLUTIONS是以油田服务为主业的综合企业(收入55亿欧元,利润5亿欧元) &br&ORKLA是一家综合工业企业,业务涵盖食品,日用品,铝制品,油漆等(收入59亿欧元,利润4亿欧元)&/p&&p&Opera software是著名浏览器开发商(收入3亿欧元,利润6500万欧元)&br&多晶硅大厂REC silicon(年收入6亿欧元)
&br&Cermaq是全球最大的三文鱼养殖企业之一(年收入10亿欧元),目前是三菱商事的子公司
&br&KONGSBERG GRUPPEN是一家从事油气,海事,军工产业的企业(收入20亿欧元,利润2亿欧元) &br&VISMA是挪威最大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收入8亿欧元,利润1亿欧元) &br&STX欧洲是韩国造船厂STX的子公司,是全球两大豪华游轮生产商之一,在芬兰有大型船厂(收入33亿欧元,亏损) &/p&&br&&p&&b&芬兰&/b&&br&芬兰的人均产值在北欧最低,但在欧洲来看仍很可观,知名企业远远多于挪威。&br&诺基亚是与爱立信齐名的通信设备大厂(收入234亿欧元,利润1亿欧元)&br&通力是全球五大电梯厂家之一,携巨人通力一起在中国市场领先(收入69亿欧元,利润10亿欧元)&br&Supercell是游戏部落战争的开发商,目前是软银的子公司(最新一年收入约20亿欧元,利润约5亿欧元)&br&瓦锡兰(WARTSILA)是全球最大的船舶发动机制造商(收入46亿欧元,利润5亿欧元)&br&斯道拉恩索(StoraEnso)是一家综合造纸厂(收入105亿欧元)&br&普乐(HUHTAMAKI)是全球著名的食品包装和工业膜制造商(收入23亿欧元,利润2亿欧元)&br&AMER SPORTS是知名户外用品大厂,旗下品牌包括Salomon,始祖鸟,Suunto等(收入21亿欧元,利润2亿欧元)&br&Orion是芬兰最大的药厂(收入10亿欧元,利润3亿欧元)&br&芬欧汇川(UPM-KYMMENE)是主营办公用纸和印刷用纸的林业企业(收入100亿欧元,利润5亿欧元)&/p&&p&美卓(METSO)是一家大型自动化/造纸/采矿设备制造商(收入67亿欧元,利润3亿欧元) &br&NOKIAN轮胎是在北欧本土和俄国有较高市场份额的轮胎厂(收入15亿欧元,利润3亿欧元)&br&KEMIRA是著名的纸张处理/水处理用化学品提供商(收入22亿欧元,利润1亿欧元) &br&OUTOKUMPU是一家不锈钢生产商(收入67亿欧元,亏损) &br&METSALIITTO是一家生产纸巾、纸浆和板材的林业综合企业(收入50亿欧元,利润2亿欧元)&br&TIETO是欧洲著名的IT服务商(收入16亿欧元,利润1亿欧元) &br&Outotec是大型矿物加工设备厂商(收入19亿欧元,利润1亿欧元)&br&KONECRANE是全球最大的起重机生产商之一(收入21亿欧元,利润1亿欧元)&br&Fiskars是著名刀具厂商(收入7亿欧元,利润6000万欧元)&br&VALMET是一家纸浆/能源/综合服务企业(收入26亿欧元,亏损) &/p&&p&曾经活过的愤怒的小鸟(Rovio entertainment)(收入不到2亿欧元)&br&安全软件厂家F-SECURE(年收入不到2亿欧元) &/p&&br&&p&&b&丹麦&/b&&br&诺和诺德是全球20大药厂之一,是糖尿病领域的领先者,北欧市值最大的企业。(收入112亿欧元,利润42亿欧元)&/p&&p&世界最大玩具企业乐高,非技术型创新企业的代表(收入34亿欧元,利润11亿欧元)&/p&&p&马士基是世界最大的海运企业(收入420亿欧元,利润10亿欧元)&br&维斯塔斯是风力发电设备的领导者,但近年受中国为主的廉价品竞争影响收益不佳。(收入60亿欧元,利润2亿欧元)&br&嘉士伯是大型啤酒制造商(收入88亿欧元,利润11亿欧元)&br&服装企业Bestseller,旗下品牌包括杰克琼斯,Vero Moda(收入27亿欧元,利润3亿欧元) &/p&&p&灵北(Lundbeck)是一家以神经系统药物见长的药厂,其阿兹海默症药物预计在2017年上市。(收入20亿欧元,利润2亿欧元)&br&ARLA FOODS是全球知名乳制品企业(收入99亿欧元,利润4亿欧元) &br&COLOPLAST是世界知名的造口护理、泌尿护理和伤口护理产品制造商(收入15亿欧元,利润5亿欧元) &/p&&p&格兰富(GRUNDFOS)是全球最大的泵厂(收入30亿欧元)&br&丹佛斯(DANFOSS)在制冷/空调/水处理控制领域全球领先(收入45亿欧元,利润5亿欧元)&br&诺维信(NOVOZYMES)是世界最大的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厂家(收入16亿欧元,利润4亿欧元)&br&WILLIAM DEMANT是世界最大的综合听力设备企业,产品覆盖助听器,电子耳蜗等(收入12亿欧元,利润3亿欧元)&br&GN STORE NORD也是一家助听设备和耳机生产商(收入9亿欧元,利润2亿欧元) &br&ROCKWOOL INTERNATIONAL是世界最大的岩棉板制造厂(收入20亿欧元,利润2亿欧元) &br&NKT是一家主营电力电缆,清洁工具,光纤的企业(收入21亿欧元,利润1亿欧元)&/p&&p&爱步(ECCO)是知名鞋类制造集团(收入10亿欧元)&/p&&p&CHR HANSEN是全球最大的着色剂生产商(收入7亿欧元,利润2亿欧元) &br&DSV是一家货运物流企业(收入61亿欧元,利润3亿欧元) &br&KMD是丹麦最大的IT服务企业(收入6亿欧元,利润3000万欧元)&br&FLSMIDTH提供水泥和矿业相关制造设备(收入36亿欧元,亏损)&br&BANG & OLUFSEN是著名的耳机厂商(收入4亿欧元,利润约为0)&/p&&br&&br&另外:&br&西门子风力发电的根源是两家丹麦企业Danregn,Bonus。&br&&br&&p&&b&冰岛&/b&&br&仅有30万人口的冰岛并非只有渔业和电力工业。&br&总部设在冰岛的MAREL是全球领先的食品(肉类)加工机械厂家(收入6亿欧元,利润约5000万欧元)&/p&&br&&p&由于排除了有地域垄断性质的企业,这里没有介绍电信运营商(如TeliaSonera,Telenor),原油开采商(如Statoil,Fortum),银行(如Danske,DNB),采矿,电力企业(如Vattenfall),航空公司和烟草商(如Swedish match)。&/p&&p&&br&收入和利润均为2013年数值,利润指运营利润。&/p&&br&&p&参考资料:各公司官网和本人经验。&/p&&br&&p&最后补一句,虽然北欧知名企业众多,但终究能够在数小时内列出,如果要我列出日本或者德国的大企业,那么会多到根本不愿提笔。&/p&
北欧是全球最发达的地区,区区两千余万人口却能产生众多跨国企业。今天正好有时间,就给大家盘点一下北欧的主要(非地区垄断型)企业。 瑞典 瑞典的知名企业非常多,按照人口比例看恐怕只有中欧的瑞士能与之抗衡 通信设备第二大厂爱立信(收入256亿欧元,利…
今年八月份去莫斯科参展,回来除了带几瓶包装还算有点特色的伏特加孝敬老爹外, 完全找不到什么伴手礼可买。为啥我这个俄罗斯的仰慕者买不下手?可以说这里不管吃的穿的用得, 物质并不贫乏,但质量和设计都极其平庸,就是说消费品都没有竞争力。纪念品也毫无特色,而且多半都不是他们制造的。满大街跑的都是都是进口汽车, 偶见奇瑞, 著名的老拉达那是很难找了。 我悲哀地意识到, 伟大的俄罗斯已经变成一个技术上乏善可陈的国家了.这么庞大的国家, 靠出口自然资源过日子,那得多危险啊,我都替他们紧张。果然,最近卢布危机越来越严重了。 &br&&br&今年是一战的100周年,那个时期俄国的主要外汇来源是乌克兰的粮食,所以 沙俄参加一战想得到的好处是黑海海峡的控制权, 这样才能确保出口通道的畅通。 但是现在俄罗斯还是只有石油天然气可供出口,所以才需要控制乌克兰, 因为这是通往西欧的天然气管道所经过之处。 哎,这一百年过去了, 还走在这个死循环里啊。 &br&&br&过去的30年, 不说东亚的新兴国家, 类似日本和德国这样的国家也仍然是制造强国。俄国有科技人才, 有教育良好又相对廉价的劳动力, 有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有广袤的土地和饥渴的市场 , 可是为什么除了苏联留下的军火制造和能源开采,没有电子产品 ,没有成衣制造,没有机械制造业呢? 有谁买过来自俄罗斯的消费品呢?有的西方经济学家讽刺俄国, 说他们是“&b&建立在原材料贸易和普遍腐败上的原始经济&/b&”, 这个对于曾经的世界第二工业强国可真是一大讽刺。&br&&br&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崩溃几年,这也是正常的,其他东欧国家也是这样。 到了普京执政时期,油价一路飙升, 俄罗斯的收入大增,预算也平衡了,看起来很美的样子。(叶利钦时期油价大约16.7美元/桶,普京上台后达到了40美元/桶, 后来的油价有阵子都到了140美元了)。 但是去了俄罗斯一看, 甚至基础设施也很不怎么样,基本是苏联时期的底子 。莫斯科的车辆保有量和人口其实比中国的京沪都少多了, 但是交通堵塞之严重,只能归结于政府的不作为。 那么,这些年的收入上哪里去了?
哎, 一来是官僚机构的贪污(在2011年世界银行发布的适宜经商程度排名,, 俄罗斯名列123位,低于格鲁吉亚(19名)和吉尔吉斯斯坦(44名)), 贪污的数字估计高达每年3000亿美元, 相当于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1/4. ) 二来就是普通国民确实有一些福利待遇。 &br&&img src=&/a3d3d12bb8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a3d3d12bb8_r.jpg&&&br&但是,出卖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收入都这么轻易地花掉了, 谁来考虑俄罗斯的未来呢? 看起来很强大的国家,其实岌岌可危。 所以现在由于油价和制裁引起的经济危机, 不待智者而后知。 而这个经济危机的实质,其实是长期酝酿的政治危机。 &br&&br&因为, 政治精英的职责,就是为了全民族的未来做长远的筹划。 可是 ,俄罗斯的政治领导人却对此毫无作为, 只是通过发放一些福利来讨好公民,通过打击异己来巩固权位, 通过迎合民族主义情绪来维护自己的执政合法性。 说得严厉些,普京一伙的内在思想其实是:“&b&在台上越久越好。 至于我下台后,哪管洪水滔天?”&/b&&br&&br&有些人觉得普京态度强硬,看似雄才大略的样子。 西方又多半觉得他是个邪恶的独裁者,野心勃勃。 其实, 我觉得最近读到他的一个前亲信普加乔夫对他的评价很有道理: &b&普京并不邪恶,他完全是随性而为。 ( Putin is not evil, he is just
Completely Winging It)&/b&. 普加乔夫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说:“普京不是对未来制定策略制定计划的那种人,他只生活在当下。他没有任何计划,他此前也没有把目标定为当上总统。 他甚至没有想过继续待在政府里。”而且, 普京不懂也不喜欢经济。对他来说读那些报告很枯燥很无聊。他喜欢明确的东西:俄罗斯继续向前;事情发展有多好。他对正在发生的事没有深入的理解。普京身边的人知道普京喜欢好消息,所以不管发生了什么,他们总是给他带去好消息。对他来说,这足以让他有好的心情了。&br&&br&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普京执政那么多年,外交政策是完全反应性的, 而不是主动性的。 他曾经希望北约邀请俄国加入, 他曾经对美国应对911的举动标示善意,对格鲁吉亚的入侵,其实也是起因于萨卡什维利的挑衅; 而今年吞并克里米亚, 也没人可以说他是蓄谋已久,应当是骑民族主义之虎难下所致。所以, 归根到底, 普京在国内长期发展上不作为, 国际事务中也是没有长远规划,其实因为他并不杰出,根本不是适合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 的领导人。那么,为什么他支持率很高呢? 为什么如果他现在下台,也很难想象其他人来接替他的位置呢?这个从长的历史时期来考虑, 就是因为&b&俄罗斯的政治人才长期匮乏已经到了极点&/b&。 &br&&br&普京在这个位置上呆这么久, 一直是个谜,因为他背后既没有一个大组织支持, 上台前也没有做过什么贡献。 但是如果从比较的角度,就可以发现, 当时叶利钦其实是矮子里面拔将军, 他根本找不到什么合适的人才接替他这个烂摊子。 那么,普京相比他人的优势何在呢? 哎,我先来讲个只有我注意到的神奇预言吧。 &br&&br&很多人可能还记得那个英国史上最大的间谍哈罗德o金o菲尔比吧。 他在1963年成功逃到苏联后,1988年去世。 记得我十几年前在一期《参考消息》上,读到80年代时英国记者对寓居莫斯科的菲尔比的采访。 在问及苏联的前途时,菲尔比指出苏联领导层思想非常陈旧, 他觉得未来的领导人会出现在克格勃里, 原因是他们是苏联精英阶层中唯一受教育程度高, 外语好,而且相对而言对外部世界了解较多的群体,而且他们又对国家权力机构的运作了如指掌。 嗯,后来我有次在看到普京的新闻时,突然想起这段话, 觉得这个大间谍可真是神人啊,人家可是剑桥三一学院的高材生哩。 &img src=&/a581e675e9f_b.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8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a581e675e9f_r.jpg&&&br&所以普京上台后, 重要的手下除了像梅德韦杰夫这样的大学同学外, 大多是原来苏联强力部分的老成员。 在快当上总统前的一次晚会上, 当时还是总理的的普京对自己当年的老同事发表了讲话, 开玩笑说:“我向诸位报告, 联邦安全局秘密安插在政府部门内的一批特工干得很顺利,正在执行首期任务。 ”通过这些人,他成功地实现了对全国的控制。 &br&&br&但是问题还是, 俄罗斯到底是一人一票直选的国家,叶利钦是可以指定普京,可为啥老百姓也要投票给他呢? 也是因为他们没得选择。 &br&&br&政治领袖的涌现,从体制内外均有可能。 从体制内来说, 菲尔比为什么认为觉得苏联当时的政治领导不行呢?从苏联的诞生追溯起, 前两代领导人, 列宁和斯大林,不管支持还是反对他们的,都得承认他们是有宏大计划和铁腕执行力的领导人。 但是, 斯大林后就不行了。 在后斯大林时代的一班领导人中,赫鲁晓夫也许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但他却仍然没有能够把事情做好,政治经济政策昏招不断。 因为他和他的同僚是在斯大林那种反复的残酷清洗中幸存下来的,他们的政治智慧,被挤压并蜕变为首先为“生存哲学”所主导的犬儒意识。赫鲁晓夫能够成为后斯大林时代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不是因为他在思想深度和远大政治规划上比他的同志更为杰出,而只是因为他的狡猾以及对于高层政治力量对比的无与伦比的阅读能力 。 而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他本来就是被硬推上位的,当了领导人后收集勋章和奢侈品到了可笑的地步,这样贪恋虚荣和财富的庸人, 只能勉强守成而已。(而他执政的时期,却是计算机革命开展的同时,苏联在这个阶段,技术和经济就永久性地落后于西方了)。
至于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 他的初衷肯定也是想做适当改革而已, 但最后是他统治下的国家苏联解体,经济崩溃, 不管回过头来怎么自圆其说, 作为领导人没有比这更失败的了。 叶利钦也是苏共体制内的大人物易帜过来的,执政后乏善可陈, 酗酒成性,而且操守也很可疑(普京就任总统后的第一个法令,就是宣布叶利钦及家人免于刑事起诉。)。 &br&&br&可是, 像东欧那些国家不是都有各种前反对派上台么? 而且韩国也有金大中, 台湾也有民进党?原因是,不是反对派就有机会上台的,他们也要证明自己有执政能力, 也要有一步一步的政治历练,但苏联体制太久了,经过几代人的逆向清洗和思想灌输,体制外的人才也扼杀得差不多了。 这不仅使得苏联国家本身失去了从不同政见者的批判性意见中汲取改善自身的思想资源,也使得这些知识分子在自身理想破灭的同时,和政治舞台疏远了。 所以苏联解体后,没有出现类似哈维尔、金大中这样的人物和政党,所以只能继续因循旧路。 普京时期为了维护个人权位, 对媒体和社会组织大加压制,使得自己更成为人们唯一可选择的对象。 这样自己是地位巩固了, 没有人才储备的俄罗斯未来怎么办?&br&&img src=&/a24f4a9f00d94cdc368c19a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3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a24f4a9f00d94cdc368c19ab_r.jpg&&&br&这次俄罗斯的经济危机, 其实本来就有前车之鉴。 20世纪80年代中期油价的下跌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由此所带来的经济停滞最终引发了布尔什维克退出政治舞台。前俄罗斯总理盖达尔说,由于沙特并未在当时抑制油价下跌,导致苏联每年经济损失超过200亿美元,最终使得这个巨人崩盘。 盖达尔对此则评价道,&b&“苏联的溃败是一个很好的经验教训:任何政权如果以高油价最为立国之本的话,很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分崩瓦解&/b&。” 可是,在位者不谋其政, 民间组织又发挥不出影响力,只能看着国家一步一步走向未知的前方断崖。&br&&br&当然,这次危机是有西方制裁的因素。 西方现在觉得普京很危险, 还有把他比较成希特勒的说法,其实这是陷入了固定模式思维。 本质上说,一个国家领导人的能量,和他个人的能力关系不大,而是和他统治的国家的国力关系更大。当初希特勒为什么危险,不是因为他有什么魔力,而是因为他统治下的德国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普鲁士的军事传统。
现在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的经济总量大概相当于“广东+江苏”,是中国的5分之一强,美国的8分之一。军费开支只有中国的一半,美国的8分之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更弱。 很多人还是觉得俄罗斯是前几名的强国,这是把苏联时代的地位和现在混淆了。 可以把今天的俄罗斯比喻成一种叫&b&红巨星&/b&的天体,它是暮年的恒星。 它看起来比原来的体积大几万亿倍, 但由于恒星质量没有增加,它的密度非常低。密度太低使得它的引力场已经不能吸引自己全部的物质,因此每时每刻它都有很多物质抛撒到宇宙中。俄罗斯也是这样, 看起来还算庞然大物,但是资本和有前途的年轻人都在不断逃离。 &br&&br&真的觉得普京邪恶的话, 倒不妨把他比喻成希特勒曾经的导师墨索里尼。 虽然他比起希特勒来说是资格老得多的独裁者,但是真的扩张起来, 凭借国力衰弱的意大利,只能欺负一下极其弱小的埃塞俄比亚。 俄罗斯现在可是连和格鲁吉亚冲突都乌龙不断的银样镴枪头了。 &br&&br&那么普京的未来呢?按照对普京的日常生活的描述, 他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在永无休止的典礼号角乐中,他从一个黄金屋走到另一个接待会。 他独立思考的内容很少:他的演讲都是提前写好的,他的立场都是提前设想过的。在政权之巅太久了, 他就像默克尔说的,已经丧失了现实感,还是用前克格勃特工的视角来打量世界。他确实也渴望俄罗斯得到尊重, 但是错把让人恐惧当成尊重。他最喜欢的书籍是关于关于恐怖的伊凡 ,叶卡捷琳娜二世和彼得大帝的历史书籍,从中汲取的, 当然是时过境迁的沙俄时期的统治术。 就算他能纵横捭阖,至死保持领袖地位,但那又如何? &br&&br&在Ben Judah的《脆弱的帝国》(Fragile Empire: How Russia Fell In and Out
of Love With Vladimir Putin)里有这样一个段落:“幕僚说,他们曾经听到过他真诚的独白。那是在一个温暖夏夜,普京开诚布公的谈论起国家的命运。他问那些身边的人,谁才是俄罗斯史上最大的叛国贼。但他并没有等待属下们回答。他说,俄罗斯史上最大的罪犯,是那些把权力扔在地上,让一些歇斯底里的疯子捡起来的懦怯者,比如尼古拉二世,和戈尔巴乔夫。而他,永远不会重蹈覆辙。“&br&&br&普京的这个说法有一些道理 。 当初尼古拉二世放弃皇位后, 既不愿让自己有血友病的长子继位,又不能强迫自己的弟弟顶班,结果国家架构马上崩塌。 但是,如果不是沙俄的长期压制导致民间组织力量的缺少的话, 国家也不会那么快激进化,他的一家也不会在叶卡捷琳堡被处死。 所以这怪谁呢? 同样的命运,也许就等着普京. 怎么下台?怎么收手? 他还等得到他的普京么? &br&&br&普京统治俄罗斯这些年,就是依靠石油吹了个大泡泡。 这个泡沫,闪亮有时,破灭有时。 但是,长远来说, 可怜这个代价是由俄罗斯民族来承担的。 在过去十五年里科技飞速发展,可是他们躺在一时的石油收入上停滞不前。随着老龄化的加重和苏联时期技术积累的流逝(这两点几乎是不可逆转的), 俄罗斯的再次兴旺可能就遥遥无期了。&br&&br&----------------------------------------补充的分割线-----------------------------------------------------------------------------&br&呀,第一次得到这么多赞,看来以后还是要多回答时事题材:)&br&声明一下, 我对俄罗斯的未来还是抱有信心,只是觉得他们应当挣脱普京给他们的错觉,不要沉溺在苏联时期的国际地位和所谓荣光里。俄罗斯何必成为小型的苏联,既然已经放弃那种全球性的意识形态了,
干嘛非要全球争霸?那么多核武器就是战略纵深,何必控制周边国家?俄罗斯民族人口少,那适当增加其他民族的人口又如何?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还有黑人血统哩,苏共的早期领导人一大半都是犹太人呢。穆斯林的比例增加, 也未尝不可以看成一个契机,让国家思想变得更多元化一些。 俄罗斯民族的伟大,是因为十九、二十世纪的文学、艺术、科技、思想传统的伟大,并不是因为他们曾经占领了多大地盘或打了多少胜仗。&br&俄罗斯历史上遇到的苦难时期多了 ,我当然相信都会熬过去。 只是最好不要像以前多次发生的,寄希望于某个伟人或政党能替他们指出一条明路,而是能够真的由人民来掌握自己的方向和命运。&br&&br&&br&-----------------------------------再补充的分割线 -------------------------------------------------------------------&br&有知友评价说屁话那么多,具体普京最后会怎样, @暗香浮动月黄昏 的本题答案就很赞。 &br&&br&还有知友问说我具体有什么建议, 我就一句话, 俄罗斯的现政权辜负了俄罗斯人民,正视国家现状踏实建设,比滥用资源装强大要困难很多。
逻辑上都知道每个国家都应当采取和自己现有经济实力配套的外交政策。 但是, 虽然从经济实力上看俄罗斯暂时已经是二流国家, 但是俄国人的大国情节可能很难扭过来。 而且, 正因为如此, 在对经济问题无从着手的情况下, 普京政权更会倾向于通过外交上的强势立场来迎合民族主义情绪,以保住执政地位。 谁都知道正确的事情是调整产业结构, 再造国家长远的竞争力, 这都是很难很难,而且在任期内不见得会见效的事情。 可是既然在国际关系上亮出肌肉就可以得到国内一片喝彩,而他的目的只是留在位上,
自然还是会下意识地舍难从易,直到有一天玩不下去为止。 &br&在《女人香》的剧末演说中, 中校说: “Now I have come to the crossroad of my life.
I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 Without exception I knew. But I never took it. You know why ? It is
too--- damn----- hard!&u&我现在已经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 我一直知道那条路是正确的, 毫无例外,我就是知道, 但我从不走。 为什么? 因为太TMD苦了&/u&。 ”正确的路往往也是最困难的路, 这一点对个人是真理, 对政权也是真理。
今年八月份去莫斯科参展,回来除了带几瓶包装还算有点特色的伏特加孝敬老爹外, 完全找不到什么伴手礼可买。为啥我这个俄罗斯的仰慕者买不下手?可以说这里不管吃的穿的用得, 物质并不贫乏,但质量和设计都极其平庸,就是说消费品都没有竞争力。纪念品也毫…
&img src=&/0db5d549f621f9d2a6cb_b.jpg& data-rawwidth=&454&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4& data-original=&/0db5d549f621f9d2a6cb_r.jpg&&&br&&br&&img src=&/0ac31ac863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3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0ac31ac863_r.jpg&&&br&&br&&br&&br&&p&&b&@股神的妹妹股神经——实力如何很吊人胃口&/b&
P.S:其实大家更关心Ta有木有JJ
股妹妹,先晒JJ,再谈实盘的事。要是有JJ谈实盘也没意义是不!&/p&&p&&b&@钱静——知乎上炒股最稳健的人,同时也是吃大肉的人&/b&&/p&&p&P.S:现在也是神棍了,不知是卖号了还是死不要脸地坚持……&/p&&p&&b&有一种人叫做股棍&/b&&/p&&p&&b&@刀刀烈火——呵呵呵,借着大盘上攻讲了几只票就……呵呵呵,要不晒晒你股灾那段的实盘&/b&&/p&&p&P.S:我记得端午劫股灾那会,你接连预测错误,然后发个贴说要锁仓到开学9月3号,呵呵呵,时到今日还没回本吧?没有资产抵押、没有收益率保障就要分钱,我随便选个股放一两年等翻倍收你3.9成利润友情价吧,呵呵呵呵,“股棍”对你而言实在是适合不过了。其实你比李子健聪明,人家李子健还敢明说亏了谁买谁背,你干脆直接天天大涨就早上抄底,大跌就昨天清仓……貌似我暴露了股棍的常用语,Sorry……&/p&&img src=&/d77bbb2cdaf06b_b.png& data-rawwidth=&1446& data-rawheight=&1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6& data-original=&/d77bbb2cdaf06b_r.png&&&img src=&/157ff1c67e3e37cabca5e13_b.jpg& data-rawwidth=&1222& data-rawheight=&7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22& data-original=&/157ff1c67e3e37cabca5e13_r.jpg&&&img src=&/aafbe0c28a19c049c02de_b.png& data-rawwidth=&609&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9& data-original=&/aafbe0c28a19c049c02de_r.png&&&br&&br&&br&&br&&p&&b&@龙头——(叔最近工作忙,等有空再开扒你)&/b&&/p&&p&&b&——————————— 真牛:都是自己干之余,分享点干货 ———————————————&/b&&/p&&p&&b&@十年一——做期货,貌似比较擅长中短期走势&/b&
P.S:目前知乎肯晒干货的最高水平,好好提问再邀请他吧,他真的很无私&/p&&p&&b&@魏文革 —— 做中长线,值得参考揣摩,不预测走势&/b&
P.S:他的水平绝对到达没有他口中的高度,但已经是知乎晒干货的最好那批人之一&/p&&p&&b&@猫爷——水平很高的游资(还是游资这个定位比较合理)&/b&
P.S:由于他删除了所有的答案,也就很难具体分析了&/p&&p&&b&@sanfa——期货高手,有很多系统的回答值得学习&/b&&/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实践感想2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