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诗眼倦天涯""词眼"和用典

整理制作 会员wxy制作
01.什么样的诗算有“意境”周振南
02.真相与真魂 臧克家
03.漫谈“想诗”金开诚
04.什么是“隔”与“不隔”黄葆真
05.诗歌的气象 周振甫
06.谈谈“情景交融”任中杰
07.语不惊人死不休:炼字与炼意 李元洛
08.诗风格谈 王明居
09.漫谈“诗眼”和“词眼”陈志明
10.古代散文学习漫议 张中行
11.读词须有想象 吴世昌
12.说“雄奇”吴调公
13.什么是古诗中的“兴寄”牟世金
14.画意与诗情 李思敬
15.诗的含蓄美 吴战垒
16.动静交错意趣生 胡经之
17.谈谈诗歌的“理趣”张少康
18.说“清空”吴调公
19.诗的色彩美 吴战垒
20.怎样分析古代散文 倪其心
什么样的诗算有“意境”作者:周振南
先说“意境”,意境这一词的提出在唐朝。日僧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著在景物上。“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日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日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所以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因为写出了诗人的美学观点,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意境。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再来看什么样的诗才算有“意境”,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联接着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流连指在欣赏景物时,不忍离去,这里就产生感情,给景物着上感情色彩,沉吟就在进入创作了。又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写气”是描写气候,“属采”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下面举出具体例子:“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dd,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嘤嘤?学草虫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下面就来看看刘勰所举的例子。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状少好),灼灼(状鲜明)其华。之子于归( 这个女子出嫁),宜其室家。”“灼灼”,描写桃花的红艳,是“图貌”;也赞美新嫁娘容貌的美艳,是“与心”;即情景交融,就是有意境的诗。这里好象没有写出一种境界来,为什么说有意境呢?王国维《人间词活》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在这里,写桃树的少好和桃花的红艳,用来兴起新嫁娘的年轻和容貌的明艳,反映了诗人喜悦赞美的感情,这就是有境界。不过这种用意没有明白说出,这就属于三境中的情境。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令我来思(助词,犹兮),雨(下)雪霏霏(形容雪大)。”“依依”写军人出征时看到柳枝的柔弱,是“图貌”,又反映了依依不舍的感情,是“与心”,即情景交融,写出了意境。
《诗?卫风?伯兮》:“其雨其雨,杲杲(音搞,状明亮)出日。愿言思怕,甘心首疾(头痛)。”妇人想望丈夫回来,象天旱想望下雨,却是太阳照耀,不会下雨。“杲杲”是状日出,又反映妇人失望的心情,也是情景交融。
《诗?小雅?角弓》:“雨雪dd(音标,状雪下得大),见(音现)曰消。”受到谗言毁谤的人说,谗言很多,像雪下得大,看到日光说雪要融化,为什么不融化,还是相信谗言呢?“dd”是图貌,也反映受到谗言毁谤的人的失望心情。
《诗?周南?葛蕈》:“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共鸣喈喈。”“喈喈”描写黄鸟的鸣声,也反映妇人喜悦的心情。
《诗?召南?草虫》:“海ㄒ粞闯婷┎莩妫(音提,状跳跃)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妇人想念丈夫,独自听到虫鸣,感到节令的变化,引起心忧。“骸泵栊闯嫔鸶写ィ彩乔榫敖蝗凇
以上引了《诗经》中的六个例子,“灼灼”“依依”是“图貌”,描绘形貌;“杲杲”“dd”是“写气”,写气候:“喈喈”“骸笔恰案缴保瓷簟U饫锛取八嫖锿鹱保帧坝胄呐腔病保龅健扒槊参抟拧保辞榫敖蝗冢幸饩场W髡甙迅星樯手诰拔锷瞎钩删辰纾懈星椋辞橐猓允且饩场U馐恰妒分杏幸饩车氖
《物色》里又说:“及《离骚》代兴,触类而长,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到屈原宋玉的《楚辞》中描绘意境的作品,就比《诗经》写的丰富了。
《九歌?湘夫人》:“帝子(女)降兮北渚(小洲),目眇眇(状远视)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描写秋风的柔弱细长,也反映情思的婉转波动。在秋凤中,洞庭湖波的起伏,也反映情思的起伏。这里也是情景交融,对景物的描绘更为丰富,像诗中有画那样,境界也更突出了。
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状风声)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犹凄怆)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音穴)寥(状空旷)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积蓄的雨水)而水清。(惨)凄增欷(叹息)兮薄寒之中人。”这里写秋天气氛的可悲,下面还有描绘,且不说,光就这里写的,写风声,写草木凋零,写天高气清,潦水尽而水清,写轻寒袭人,再结合远行送别,去故就新。用这样多方面的景物来衬托人物愁苦的心情。这里用景物构成的境界内容更丰富了,情感也极强烈。这就构成《楚辞》的特色,与《诗经》中的写意境不同了。
《物色》里又说:“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这是讲南朝刘宋时谢灵运的山水诗,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檄。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这首诗里,“窥情风景”,“钻貌草木”,不是诗人把感情色彩著到景物上来描绘草木的形态,是诗人看到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如“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结合上联,“出谷日尚早”,不作林壑有微明,结合“入舟阳已微”,不作云霞无夕霏,却作“敛暝色”,“收夕霏”,太阳出来前的夜色被林壑收起来了,晚霞的飞动被云霞收起来了,这是写林壑和云霞本身所具有的情态,带有拟人化,它们会收敛暝色和夕霏了。再像“芰荷迭映蔚”,菱花和荷花反复地光采照映,菱花照荷花,荷花照菱花,蔚是光采,即互相照耀,这也是写菱花和荷花本身所具有的情态。蒲稗是两种水边的草,因依是互相依靠,非常亲密的样子,这也是写出蒲稗的情态。诗人把山水花草当作有情的,看出它们本身所具有的各种情态,这是谢灵运山水诗所具有的特点。上引这首诗的末了,作“虑谈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者,试用此道推。”虑淡,思虑安静对于名利就看得轻了,情意恰合自然合理,寄语养生的人,试用这个道理来推求吧。即满足于山水景物的情态,忘掉争名夺利,有利于养生。这就是“志惟深远”。这首诗写景物的情态写出了意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谈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里讲的有我之境,即《诗格》里讲的情境或意境;无我之境即物境。冯延巳《鹊踏枝》:“泪眼问化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用“泪眼问花”写妇人的悲哀孤独,无人可问,只好问花了。用“飞过秋千”,秋千正是她同丈夫亲爱时打秋千处,现在丈夫出外游冶,看到秋千,不堪回首。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写出在外飘泊的游子,孤独寂寞凄凉哀怨的心情,把这些心情著在景物上,无我之境象谢灵运的山水诗,写出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像元好问《颖亭留别》:“寒波淡谈起,白鸟悠悠下。”写出寒波白鸟本身所具有的情态,没有把自己“怀归人自急”的急迫心情加到“寒波”“白鸟”上去。所谓“以我观物”和“以物观物”,就是用我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与不用我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不用我的感情色彩看到景物上去,还是用我的眼光来看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象“淡淡”“悠悠”,象上引的“映蔚”“因依”这种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还是诗人的眼里所看出来的,还是带有诗人的主观成分在内。因此用“以物观物”来说明,还不大确切,倘用摄影来说,照相机是物,所摄的影也是物,但摄影时还要选择角度,注意光线距离,要选择美的镜头来摄影,这里也有摄影者的美学观点在里面。因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川”里,含有诗人爱菊的感情,所以要“采”,含有诗人爱庐山的感情,所以说“见南山”。所谓无我之境就是《诗格》里的物境。
《人间词话》又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这里提出境界出不出的问题,也就是哪些诗有境界,哪些诗没有境界。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要是作者没有自己的感受,只是把人家写过的意思再写一遍,人云亦云,既没有作者的情意,也行不到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那就是没有意境的诗了。
真相与真魂
作者:臧克家
我喜欢郑板桥的为人,我也欣赏他的诗词书画。他在我的家乡――山东,曾两任七品县宫。少年时就读他的“家书”,津津有味。人缘、诗缘两有之。
《郑板桥集》是我案头上经常翻读的一部书,诗集中有赠扬州八怪之一、号瘿瓢七闽老画师的黄慎的一首,特别引起我的注意,爱之,不释手;诵之,不绝口;书不在眼前,心中有。
这篇诗之所以好,好在给他的朋友、他的同调,画了一幅精神肖像,其中倾注了他的落落寡合的凄冷诗情。一下手两句,就充满了嫉世愤俗、孤高标举的怪僻气氛。“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诗是心声,无法抑制。世人喜热,他却偏爱冷,这一热一冷之间,感受不同,见出心境之迥异了。我格外欣赏这首诗后边的这两句:
画到情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我觉得,这两个句子,不只道出了黄慎绘画艺术的神魂,更重要的是,他道出了文艺创作中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年多来,我围绕着这个问题,经常思索,迫忆古今一些大诗人、名画家的有关言论与创作,印证了自己学习写作多年的一点经验,尽力探寻着“真相与真魂”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相貌是事物精神的表现,这二者,是既矛盾而又统一的。照相,也叫“写真”,但它也不一定真的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真魂。人的形象为喜怒哀乐情绪所左右,表现上就有差异。有的“标准像”未必能表现精神的真,好的照相师才能促住一个人物最能显示精神状态的一刹那。东坡说得好:“举体皆似”,未必能“传神”,“得其意思所在”,也就是说贵在把握人物的特征。他推崇吴道子的画不只形似,还能做到神似:“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因此我认为:以艺术之手,以艺术之心,摄自然之貌,摄自然之魂,是高手;叫人摆好架势,弄弄头,拉拉手,这样想摄出人的真魂来,真是戛戛乎难哉!
就绘画中的写生而言,也不完全是照着葫芦画瓢,即使花草树木,也自有其自然生态,形体之中,含蕴着一种力量,也即是内在的精神,画家以自己的心灵捉着这种精神,用艺术之手出之,才会产生有生命力的艺术高尚作品。
我们鉴赏文艺作品,不能以描写出客观事物外表的真实与否作为优劣的标准。东坡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是很有见地的,形似下一定能见精神,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拿曹霸与他的弟子韩干对比,他评论说:“将军善画盖有神”,“一洗万古凡马空”。而韩干呢:“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雕丧。”就可以作为例证。但,是否“真魂”可以不凭借形象而完全是艺术家空想的产物呢?是又不然。对事物的形象谙熟于目,感印于心,才能透过艺术的心灵捕捉住它的精神,真魂产生于真相,而前者又可以脱离开后者,造成艺术家创造的另一种境界。司空图所谓的“象外之象”,就是立足于形象实体,而又超过了它,造出一个超然空灵的艺术境界,形成一种风格的美,使人从中品出“味中之味”。
如果完全脱开或无视形象的作用,使艺术品成为作者主观想象的符号,就会失了形,也就失了真,使人感到怪异,不可理解。我见到一个外国人画的一幅画,如果不标出画的是北京,在我们北京人的眼中,一点看个出他画的是个什么地方。这种现代派画风,完全失去了形象的真实性,也就失去了作品的现实意义,成为既无“真相”又无“真魂”的了。
文与可是画竹大家:他的“竹数尺”而有“万尺之势”,为苏东坡所倾倒,东坡的墨竹也有名,他在《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中说他画竹独得了与可的画“意”,而且还得到了他的画“法”。这就是“胸有成竹”,“意在笔先”,达到了“见竹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的境界,然后才能够“无穷出清新”。首先,他们十分熟悉而且热爱自己所描绘的对象,主观感情与客观事物融为一体,所画的竹子不是一般的竹子,而是心中的竹子,竹子不是实物,成为他们艺术境界中的有“真魂”的竹子。写意,虽然空灵,但不空虚。写意,扎根于实,着眼于虚。
那么,在怎样情况之下,使艺术家在笔下所描写的事物无真相却有真魂呢?回答是:“画到情神飘没处。”
“悄神飘没处”这五个字很重要。这是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也就是王国维论诗词的境界说中所揭示的无我之境,也就是陶渊明“悠然见南山”,“欲辨已忘言”那种情态。艺术家的情神象春风漫吹,草塘水溢,专注到艺术对象中去,目,不暇旁顾;耳,不暇旁听;心,不暇旁想。这种情神状态,是浪漫感情的奔放,渺乎不知其所止,在这一刹那,他的灵感炽如烈火,他的笔下似乎有神。杜甫,就凭这种飘没情神,在《饮中八仙歌》中,给他几个知心的朋友画了一幅又一幅画像,每个人,只寥寥几笔,却十分传神。写的时候,好似毫不吃力,极为自然。这一幅幅画像,不全凭真相,但写出了真神。“眼化落水井底眠”,这是失真相的;“饮如长鲸吸百川”;“李白一斗诗百篇”……这种夸张,不仅是一般修辞学上的手法,而是“情神飘没”的结果。杜甫,十分了解,极为钦佩他的这几位朋友的人格、风格,知面知心,精神契合,他抓住了他们每个人的特点,笔下蘸着强烈真挚的浓情,于是《饮中八仙》千古流传了。
看到过大画家八大山人笔下的一只鸟儿,怒目而视,有点失常,这是作者蕴积心头被压抑的愤懑之情,“画到情神飘没处”的透露。
不只在艺术创作上有真相与真魂的问题,在向古今大家、名家学艺的时侯,同样也有这种情况。当代大画家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如果只求外形的相似,他画小虾,你也画小虾,他画金鱼,你也画金鱼,即使学得唯妙唯肖,可以乱真,也是死的东西。齐白石的真魂何在?四个字:创造精神。他想画一幅山泉群蛙,出现在画面上的却是一群蝌蚪,画题云:十里蛙声出山泉。他虽没有画一群青蛙,而却令人想到山谷清流群蛙争鸣的一种美的动的境界。
大家都知道,韩愈在诗歌方面是极为推崇李白和杜甫的。他高呼:“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死之后,他“夜梦多见之”,“举颈遥相望”,向往之情可谓深矣。韩愈诗歌创作的表现艺术与杜甫不同,但受到他的影响,受到他的启发。他不在学习杜甫诗作的外形上下功夫,而是摄其精神,独出心裁。
韩愈在他的名篇《调张籍》中,有下边这样的几个句子:
我愿生两翼,捕捉出八荒。精神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这些诗句,充满了创造精神与浪漫主义的昂扬感情,心灵是和李杜相交通的。但他追求捕捉,上下求索,愿以自己的手为诗歌开辟出一条崭新的路子。他并没有亦步亦趋地求其“似李杜”,却真是得到了李杜的真魂。
韩愈有一首《醉留东野》的诗,我吟诵之后,觉得有点杜甫《饮中八仙歌》的神味。杜诗,咏了他的八位酒仙朋友;韩诗,写了他极为推崇的好朋友孟郊。一开篇,就高唱:“皆年因读李白杜哺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并世生,如何复蹑二子踪。”下边接着流溢出“低头拜东野”的满腔热情,最后是以下这样四个句子作结:
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韩愈写孟郊的时候,和杜甫下笔去为他的朋友“饮中八仙”写照的内心境界,完全是一致的。韩甚至比杜还更加浪漫了一点,更超脱了一点,他学杜,不是学的他的皮毛而得其神髓。
我想,“是无真相有真魂”的问题,不只有关诗歌与绘画,对于文学方面的创造人物,描写现实,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文学漫谈】何处寻“文眼”与“诗眼”?
【文学漫谈】何处寻“文眼”与“诗眼”?
【文学漫谈】何处寻“文眼”与“诗眼”?  
文丨姜卫华    所谓“文眼”,就是文章中最精彩、最传神的地方,常常只有一两句话,或者一两个字。这“眼”在散文里叫“文眼”,在诗歌里叫“诗眼”,小说里大约也有“眼”,好像也有人论及过,只是不太强调而已。  “文眼”是作品的“闪光点”,“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关键之处,利用片言“揭全文之旨”,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古今散文作家中,巧设“文眼”,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文眼”。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文眼”。古典散文如此,现代散文亦然。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开头第一句“这几天心情颇不宁静”就是其文之“眼”。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在结尾处,神来一笔,“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即为该篇之“眼”。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不知被多少人引述过的王安石那首题为《泊船瓜洲》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是公认的“诗眼”。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曾“披阅十载,四易其稿”。王安石写《泊船瓜洲》诗中那句“春风又到江南岸”,先将“到”字改成“过”字,接着改成“入”字,继而又改成“满”字,经过十多次的变换,最后才改定为“绿”,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不光是写出来的,而且也是精心改出来的。画家郑板桥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话对我们写作很有启迪。  白居易的名篇《忆江南》词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绿”两字,可谓一对“词眼”。一“红”一“绿”,呼应对照,异彩纷呈,何等艳丽!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文眼”像人的眼睛一样,传神尽在阿堵中,透过它,读者可以产生丰富而高远的联想,领略深邃而优美的意境。正如“点睛”大师顾恺之画人物,非常重视画好眼睛,他有时画好一幅画数年不点睛,别人问他是什么缘故,他说:“四肢画得好一点丑一点无关紧要,传神的地方就是这个眼睛啊!”  寻“文眼”容易,设“文眼”艰难。“文眼”可以自然和谐,惟妙惟肖;也可以雕琢粉饰,忸怩做作。是好是孬,全在作者功力的上达和构思的精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作者最新文章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桥梁工程专业工程师,硕士学历,擅长桥梁设计,结构有限元分析,岩土分析计算。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中古诗文鉴赏教学研究增
下载积分:1250
内容提示:高中古诗文鉴赏教学研究增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9:46:1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25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中古诗文鉴赏教学研究增
官方公共微信论古代诗词的“诗眼”和“词眼”_文档下载
亿万文档 免费下载
当前位置: &
& 论古代诗词的“诗眼”和“词眼”
论古代诗词的“诗眼”和“词眼”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词,锤炼得当的字、词,成为整个一首诗词的“诗眼”、“词眼”,在关键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传神作用,使得整首诗词生动而富于情趣,诗意精炼而意境大增。本文试从古人诗词名句的欣赏中,归纳“诗眼”、“词眼一带给整首诗词精妙意境的作用,进而探讨古诗词锤炼“字眼“、”词眼“的一些技法,以便我们能够在古代诗词鉴赏中.真正把握其深刻意境。
第3 1卷第 3期
27 0 0年 3月
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Junl f h eg nvrt ScSi o raoC i n ie i o . )
M a&2 O l Ol .
论古代诗词的“眼’“眼’诗’词和’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语言文学系,内蒙古呼和浩特
要:古人写诗作词,究锤炼字、,炼得当的字、,为整个一首诗词的“眼”“讲词锤词成诗、词眼”在关键处起到画龙点睛,
的传神作用,得整首诗词生动而富于情趣,意精炼而意境大增。本文试从古人诗词名句的欣赏中,纳“眼”“眼一使诗归诗、词带给整首诗词精妙意境的作用,而探讨古诗词锤炼“进字眼“”眼“一些技法,、词的以便我们能够在 - ̄诗词鉴赏中 .正把握其 b ̄ -真
深刻意境。
关键词:词眼;法:技意境
中图分类号: 0 I 7 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6 3 29 (0 0 0― 0 2 0
17― 5 6 2 1 )3 06 - 2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句,在关键处炼得好字词, 就如同相传中张僧繇画龙,一旦点睛,龙便凌空飞去,使得
伟大的诗人杜甫历来被人们称为锤炼字句的圣手。他年轻时的代表作《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句
整个诗词显得如游龙飞动,意境全出,这就是所谓的“诗
眼”“、词眼”。它往往令人有刹那间见终古、微尘中显大千的感觉。所以,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字词”的佳话趣闻,成为后人学习的范例。韩愈帮贾岛斟酌“鸟宿池边树,僧
个“”、生字一个“字,入”把诗人心胸如被云气所冲荡。张
目而见飞鸟的归宿之情与景,写得浩荡空阔,表现出诗人胸
襟的开阔。他在《春望&首旬“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中。
个“”把因战乱造成的荒草遍城、烟稀少的凄凉之深字人
( )推敲月下门”中“句推敲”的故事众所周之;杜甫决心“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更是令人敬佩其锤炼字,句的执着。孟浩然在《省试骐骥长鸣》中,淡”“”诗“、滴二字的锤炼,成就了千古不朽的佳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张先词《;天仙子》云破月
来花弄影”如果去掉“、“中,破”
“”弄二字,宋祁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去掉“字,闹”所写的景色就显得平淡无奇,而用了这几个关键字,就起到了化静为动的效果,诗词的境界全出。
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春”与“之时节作对,更显得凄怆。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两个动词把自己句用“、惊”
对祖国的深爱和对国家残破的沉痛之情表达得人木三分。
在《月夜》香雾云鬟湿,中“清辉玉臂寒”,香”“二字句“、湿”
使我们如见寒月下挂念诗人而久立的诗人妻子及其霜打之发的形象,清”“二字更是突出了秋月夜孤身单影的悲“、寒”
凉。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在《中,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
新”,红”“”“”“”个色彩形容词把早春之景句“、嫩、青、新几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在诗中云:天公忽向“
背,诗眼巧增损。”南宋诗人范成大也在诗中写过:道眼已“
色活跃在眼前。《水槛潜心》细雨鱼儿出,中“微风燕子斜”两
句,出”“两个动词把细雨中的鱼儿之态与微风中的用“、斜”
空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词眼”“一词最早见于元代陆友仁的《旨》词。虽然“眼”“诗、词眼”的称呼出现在宋元,但
是讲究锤炼字词可以说和诗歌创作的历史一样久远。《诗
燕飞之景写得真切而细致入微。在《下夔州郭宿,船雨湿不得上岸,王十二判官》别中的“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句
中,“”“”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则把春灯在风用乱、悬两一
经 秦风》中的《蒹葭》:蒹葭苍苍,篇“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阻且长。道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
中的情态与江鸣夜雨之形象表达出来,二则把诗人与其友之间在此种情景中告别的骚动不安以及急切之心情透露出来,对诗人的情感体验进行了鲜明而强烈的渲染。诗人的《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中“月涌大江流”,垂”“二句“、涌”
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在水之埃。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浊。”
字体现出杜诗阔大气魄与流走跌宕的铺排风格。他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写道: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时时”““、恰恰”把戏蝶、娇莺的繁忙、愉快景象再现在
每段各句中只在关键处换字、词:苍苍――萋萋――采“采”“霜―一未唏一,为未已”“方――湄――涣”,一 “长――跻――右”等等,层推进,,逐同中见异,称得上可“眼”诗。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声韵、格律的兴起和骈文的盛行,文人创作中追求警策、秀丽之句,中包括对诗眼的其追求,为一时风气。谢胱的诗句“成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
树”王籍的诗句“噪林逾静,,蝉鸟鸣山更幽。”中“”其识、
宋元时代的诗论家,是在千百年来诗歌的语言艺术 1 3 益精进的基础上,在诗人们越来越自觉地注意锤炼字句的
情况下,概括出“诗眼”“眼”、词这些诗学术语的。那么,诗“
眼”“眼”、词在诗句中的作用有那些呢?
“”“”“都是诗句中的“,辨、逾、更”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传神作用,在锤炼字句方面传为美谈。
第一,用来翻出新意。如,萧楚才改张乖崖的诗句“独恨
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恨”中“字为“字,恨太幸”“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下载1-1页,共1页)
论古代诗词的“诗眼”和... 85人阅读 2页 1.00 沿波溯源 提炼诗眼 细品...文学时空 有关“ 眼” 词眼 的位置 ,诗和“ 并没有作 明 逝去 的感 叹...漫谈“诗眼”和“词眼”作者:陈志明相传张僧繇画尤,一经点睛,便凌空飞去。...明代诗论家谢榛无视篇意而轻改古 诗字句,难免招致非议。他认为谢I的“澄江...诗歌语言之题眼、诗眼、词眼 古典诗文 10-15 1947 诗歌语言之题眼、诗眼、词眼 (附:诗眼?词眼?曲眼?文眼) 来源:阿吉之“叫”学相长的博客 所谓“题眼...诗歌语言之题眼、诗眼、词眼(诗眼?词眼?曲眼?文眼) 新高考新视野
9a20102dsz7 诗歌语言之题眼、诗眼、词眼 (附诗眼?词眼?曲...高三诗歌鉴赏专题三(语言之诗眼)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诗歌鉴赏专题三诗眼 诗眼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 “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2013 年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分析诗眼题解 题模式古典诗词鉴赏题型解题方法:分析...“诗眼”、“词眼”以动词、形容词居多。“诗眼”、“词眼”通常是全篇主 ...诗句和诗题 “诗眼”的寻找和鉴赏 什么叫诗眼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是局部的诗眼。 练字 重 点一 炼字 炼字,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专题五:诗眼(词眼、关键字)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诗眼(词眼、关键字)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 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诗眼?词眼?曲眼?文眼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诗眼?词眼?曲眼?文眼 诗歌语言之题眼、诗眼、词眼 (附:诗眼?词眼?曲眼?文眼) 阿吉之“叫”学相长的 ...? 二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或词,这是局部的 诗眼,叫句中眼。 了滴桐着憔...(指出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平淡质朴 华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次北固山下诗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