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一亿有多大数学上册"月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查看: 19986|回复: 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一亿有多大》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有大,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猜想、讨论、计算等过程,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发展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一、设疑激趣
2、生读1亿
3、质疑:一亿是个很大的数,想象一下一亿到底有多大呢? (学生自由想象)
二、活动感知:
1.测量一亿张纸有多厚
(1)让学生自由猜测、自由想象
(2)分组讨论测量方法、分工合作
(3)派代表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2、测量一亿步有多远
(1)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解决情境问题——《“农夫山泉”做出的贡献》
(1)教师出示:情境问题——“农夫山泉”矿泉水公司员工为贫困儿童献爱心,他们做出每售出一瓶矿泉水就向希望工程捐献一分钱来帮助贫困儿童完成学业的决定。如果矿泉水年销售量为1亿瓶,一位贫困儿童一年的上学费用为400元,算一算,农夫山泉一年捐赠的钱,可解决多少位贫困儿童的上学问题。
( 2)学生计算得出:售出1亿瓶就捐出100万元,可供2500位贫困儿童一年的上学费用。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全课总结交流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关于一亿有多大,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19:16 编辑
预设学生行为
一、设疑激趣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一)1.测量一亿张纸有多厚(二)1.测量一亿步有多远
(三)知识巩固:解决情境问题——《“农夫山泉”做出的贡献》
三、总结交流
一、设疑激趣(1)写出(2)提示:一亿是个很大的数,想象一下一亿到底有多大呢?(3)提问: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来感受一亿到底有多大呢?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质疑:怎样测量一亿张纸的厚度?(2)巡逻引导(3)根据汇报板书(4)引导学生怎样测量一亿步有多远(三)知识巩固课件出示情境问题——《“农夫山泉”做出的贡献》
三、总结交流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一、设疑激趣齐读1亿
自由想象发言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分组讨论、交流学生可能说出可以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再看一亿里有多少个100,从而求出一亿张纸的厚度&&学生分工合作,测量并推算出1亿张纸的厚度&&代表汇报学生有同样的方法推算出一亿步有多远(三)知识巩固学生计算得出:售出1亿瓶就捐出100万元,可供2500位贫困儿童一年的上学费用。
三、总结交流
说说自己的收获
一、设疑激趣: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他们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探索的兴趣与欲望。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通过活动感知,推算出1亿张纸高900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接着通过量一亿步有45000千米,相当于523趟宾阳到南宁,19趟南宁到北京,进一步感知一亿很大(三)知识巩固这样具体、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材料,使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这样不仅是综合知识的介绍,又是对学生进行要节约等思想教育的渗透。三、总结交流通过全课总结,不仅使知识系统化,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 && && && && && && && &&&一亿有多大一亿张纸& & 约9000米高& && &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一亿步& && &约45000千米& &&&相当于523趟宾阳到南宁& & & && && && && && && && && && && && && && && &&&19趟南宁到北京一亿分钱& & 约100万元& && & 可以供2500名贫困儿童上学
《一亿有多大》一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内容,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一、创设宽松空间
我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让学生猜想1亿有多大。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对1亿的猜想也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都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虽有些想法不合实际,但我并未扼制学生的想象,而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他们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二、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悟、体验,建立数感
一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根据这个特点,我联系小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在教学中我不仅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还注重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首先我安排了活动感知,1亿张纸有多高,学生想到可选测量数100张纸高9毫米,再推算数1亿张纸高900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接着通过量一亿步有45000千米,相当于523趟宾阳到南宁,19趟南宁到北京,进一步感知一亿很大;然后解决情境问题——《“农夫山泉”做出的贡献》,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感受到一亿很大。这样就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这样一些具体、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材料,使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并且在遇到相似情境时,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同时这些又是综合知识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要节约等思想教育的渗透。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又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一亿有多大教案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一亿有多大...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亿有多大》课件 隐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活动一: 数一数 20 (下) 18 (秒) 100 90 00 0 90......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案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 识、 用计算器计算和一亿有多大......2017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精品教案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感受 1 亿这个数有多大。(......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一亿有多大教案_四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一亿有多大教案今日推荐 160......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一亿有多大教案_四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PPT课件_四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好看的课件PPT模板 小学教学课件ppt模板 PPT课件模板大全 教学课件ppt模板1......四年级数学一亿有多大[人教版]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教学内容...借住推算和计算器的 2. 推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一排的 完成书上的表格 ......温州市瓯海区郭溪燎原小学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十月份
活动课&&&&1亿有多大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3、34页的内容
&1、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理解大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一叠纸张(1000张)、直尺等。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提出问题
老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大数。今天,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引发学生猜想。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测。
学生回答的内容可能有:1亿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一整车吧;1亿米在体育场上要跑一万圈,10万圈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
二、探究活动
1.首先确定研究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2.思考如何进行测量。
提问引导: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行吗?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
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张呢?学生:100张、1000张、10000张。
教师:有没有想到取115张、1021张呢?接着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3.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分别用100张和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进行测量。
⑴教师取几份100张纸给部分学生测量高度,然后学生分小组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⑵教师把1000张纸给其他的学生测量高度,让他们也分小组去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由于学生测量时的误差,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另外部分学生对推算的方法、过程也不一定理解、掌握,所以,教师有必要进行全班讲演。
以1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的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所选择)
提问引导: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张呢?——1000米
&&&&&&&&&&张呢?——10000米
⑶推算结果。
1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老师:你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
你记得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这里学生感受到1万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也就是说如果有1亿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它的高度将超过珠穆朗玛峰。
以1000张为例。测量高度:约9厘米。照此推算:1万张的高度为9000米。
老师: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
为了让学生理解“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的道理,教师可以打个比方;如果取1亿张还有误差,还有误差吗?
三、自主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推算,进一步感受1亿有多大。
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课外作业:作业本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33页的内容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复习&&&展示生活中大数的图片和相关数据。&&&2007年,小学生在校人。&&&当前我国旅游入境人数为每年人。&&&万里长城全长6700000米。&&&让学生欣赏图片并试着读出这些数,学生边数位边读数。&&&大数在生活中运用的非常的广泛,为了更好的运用大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板书课题:大数的认&&识复习&(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生活中大数的图,让学生感觉到大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复习读数&&&&谁能来说一说你是如何快速又准确的读出这些数的?&&&预设:&A、学生可能会汇报读数的法则,&如:从高位读起,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是几个0&&都只读一个0:&&&&B、读数的小窍门:画分级线读,用逗号分节;&&&&预设:当学生说到分级的问题时,追问你们分级的依据是什么?&&&出示表格,生在练习纸上完成数位顺序表&&&&&……&&&&&&&&&&数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百&十&一(个)&&&&汇报:生说师课件演示:&&&只要记住特殊数位上的就可以了,课件着重演示“亿位”和“万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小小数据播报员&&&15&&&&&&&&&&500&0009&&&2、复习写数&&&读和写是一对好朋友,写数你们会吗?&&&谁愿意出个数来考考大家,学生说数(三、四人),其他同学写数。&预设: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末尾
二、和中间有0的数,让学生写一写。找一个学困生上黑板写数。&&&&错误共勉:把学生的错误拿出来,全班一起交流。&&&说一说根据这个错误应该提醒同学什么?&&&你写数的小窍门是什么?&&&3、复习数的比较大小&&&现在我们来给这几个数排排队吧!说说你们是如何排的。&&&4、复习数的改写和省略&&&这四个数,你们会变吗?谁愿意来变一变。&&&预设:学生会把670000改写成用万年做单位的数,把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追问五入后的数&&比原数?把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追问四舍后的数比原数?能把这个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吗?这个数你们会读吗?再次强调10864万的读法。&&&练一练:方框内可以填几,哪个数最合适。&&&39□987≈40万 &&&&&&3□亿&&&&&&35□亿&&&&&改写和省略是两个相近的知识,你们是如何区分它们的?&&&预设:&&&&&&它们的题目要求不一样,连接符号不一样,数的形式不一样&&&回忆一下,我们都复习了关于大数的哪些知识。&&&预设:读数,写数、比较大小、改写、省略&&&&&解决读、写数,比较大不小、数的改写和省略时,都要用到哪个知识?(数位顺序表。)&&&同学们看,经过大家的整理,我们把大数这个单元的知识点整理成一棵知识树,以后你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整理我们学过的知识。&(设计意图:运用三个生活中有意义的数字把本单元的知识串起来,让学生自主的回忆学习过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单元的知识网络图,并向学生渗透这种整理方法。在复习中我没有让学生自主的梳理,而是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在大家的交流中分享大家的知识。)&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在本单元中,同学们认为那里比较难理解,容易出错呢?你想提醒大家什么?(让学生充分的说)教师再&&强调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自主检测,完善提高&&&&&通过今天的复习,相信大家对大数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1、火眼金睛&(1)读时一个0也不读。(&&&)&(2)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四个计数单位。(&&)&根据这道题,你想和同学说些什么?&(3)在数字3和4之间填上7个0就组成了三亿零四。(&&)&(4)一个数四舍后是5万,这个数最大是54000。(&&&&)&(5)一个数万级上有216个万,个级上有75个一,这个数是21675。(&&&)&(6)、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7)、电子计算器上&&CE&&键的主要功能是关机。&&&&&(&&&&&)&(8)、一个七位数不一定比一个八位数小。&&&&&&&&&&&(&&&&&)&2、猜商品价格&&&&咱班郭澳雪同学家买楼房了,楼房的价格是个六位数,它的最高位是1,它的万位是2,百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它的千位上比百位上少2,其他各位都是0.&学生介绍方法,强调数位顺序表的应用。&3、超级小英雄闯关&&&&用5、3、9、6和4个0按要求写数&&&(1)、最接近10亿的数&&&(2)、最接近9亿的数&&&(3)一个0也不读的最大的数&(4)四个0都读的最小数&(设计意图:复习课要重在整理精在练习,本节课习题的设计关注学情,做到分层设计,落实因材施教,通过让学生获得成功实现能力的提升。)&&&对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4、小组擂台赛&&&&小组内的每位同学出一道出本单元有关的题,既要自己会做,会讲,还要尽可能难住其他组的人。把小组中的人分好等级,同一层次的给同一层次的同学出题。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对方加10分.
&&&&&&&&&&&&&&&&
课外作业:作业本
&&复习课的本质就是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和综合应用。本课的目的是进一步复习亿的数的数位顺序表,数的读法、写法、改写省略亿、万后面的数,通过这一节课的练习,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这一单元的知识。
直线、射线和角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5、36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角的意义。
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幻灯片、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认识射线,直线
1、复习线段的特点。
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3)学生尝试画直线。
(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
引导想象,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二、认识角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三、巩固练习:
1、&P36“做一做”1、2
2、P39、2、
四、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课外作业:作业本
&&&&角的度量
小学年级数学上册第37、38页的内容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量角器、尺或三角板、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2、建立1°角的观念。(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 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105°&&&120°&&&135°&&&&150°&&&&&180°六、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课外作业:作业本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1页的内容
&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幻灯片、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
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
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
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5.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6.认识平角和周角。
①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书P41,自学例2.
②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
板书:平角:等于180°周角=360°
师: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板书补充:&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师:那我们来看钝角。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
板书:&钝角:大于90°,小于180°三、三、巩固认识:
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想一想,你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小篇子)
2、P41、思考题
3、P43、4看图填一填
4、P43、1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角的分类)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课外作业:作业本
角的画法和角的巩固练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2页的内容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幻灯片、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复习检查
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角的画法
问: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
出示例题:画一个65°的角
(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2
(2)试一试: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画一画。
说一说: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师讲解说明。
2、做一做(P42、2)分别画出75°、105°的角。
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注意画的步骤。
三、巩固练习
1、P43、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
10°&&&&&45°&&&60°&&&90°&&&105°&&&&&&120°
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15°、75°、150°&165°的角。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课外作业:作业本
角的度量——复习课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5—45页的内容
1、明晰直线、线段、射线、角、1°角、角的分类等概念。
2、正确识别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角的分类标准;平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的关系。
3、熟练掌握: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计算角度数大小的方法。
4、在操作实践中按照要求画指定的直线射线和线段;量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画角。
5、在复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掌握方法,提高数学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角的度量的方法和画给定度数的角的方法
两角度和画角的时候看量角器的方法。
幻灯片、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1、大家回忆本单元讲的什么内容,打开书再进行补充,教师出示ppt汇总
二、形成知识体系,明晰概念,形成技能
(一)五个定义
v直线、线段、射线
1、填写表格,正确区分三者不同与联系
能测量吗?
能延伸吗?
2、说说生活中哪里能见到射线?(手电筒的光束&路灯车灯的光束)
3、追问:它们的相同点是什么?(都是直的),不同点见表格
4、小组合作探讨:发现规律:过一点可以画(&&)条(&&&&)
&&&&&&&&&&&&&&&&&&&&&&&&&&&过两点可以画(&&)条(&&&&)
&&&&&&&&&&&&&&&&&&&&&&&&&&&有多少条线段,规律是什么?
4、课件出示相应练习
5、完成小卷上指定练习
1、提问:角是怎样形成的?(由射线得到)
2、完整说说角的定义
3、自由画角,标注角各部分的名称
4、比较角的大小,课件演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5、数角并探索规律
6、课件出示相应练习
7、完成小卷上指定练习
1、在量角器上找出1°角
2、说说1°角是怎样定义的
3、教师出示课件标识不同大小的角,学生迅速说出其度数(目的是加深量角器内外圈度数的识别)
4、边指认变说出一副三角板各角度数
1、说说角可以分几类
2、这些角是怎么定义的?
3、直角、平角、周角有什么联系?
4、区分平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的不同
5、课件出示相应练习
6、完成小卷上指定练习
(二)熟练计算
&&&&&&&&&&&&&&&&&&&&&&&&&&&&&&&&&&&&&&&&&&&&&&&&&&
如果&∠2=60°&&&&&&&&&&&&&&&&&&&&&&&&&&&
那么∠1=(&&&&&)&&&&&&&&&&&&&&&&&&&&如果∠1=35°,那么∠2=(&&&&&&)
∠3=(&&&&&)
(三)实际操作
1、画指定的直线射线和线段
——教师口述,学生实际操作
——说说画时注意什么?(看清要求,标注数据)
——方法提炼:点对点&边对边&读数看清从哪端&注意取整别忘记
——完成练习
3、用三角板拼角
——窍门:想角度&快计算&两版顶点相碰最关键
4、用纸折角
——用长正方形纸折出可能的角度
——用圆形纸折出180°&90°45°的角
——教师口述,学生操作
——方法提炼:任画一边&点边重合&看数点点&连线成角
四、总结收获,质疑问难,分享所得
课外作业:作业本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6页的内容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幻灯片、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一练:&&&18×4=&&&24×3=&&&25×2=&&&14×6=
2) 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30×5=&&&2×380=&&&150×6=&&&7×13=&&&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口算练习(略)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课外作业:作业本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7、48页的内容
&1、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让学生感悟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为后面学习“积的变化规律”埋下伏笔。
3、在估算过程中,学会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
4、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幻灯片、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基础练习
(1)教科书47页的第4题。
1、&教师以口算卡的形式出示算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正确应用算法的基础上,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速度。
2、练习时人人参与,独立口算。
3、&个别答和小组开火车相结合,然后在教科书上填写结果。
(2)教科书48页的第5题。
1、小黑板出示算题。
2、口算得数,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请认真观察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
结合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教师可利用板书进行简要的说明。)&
二、估算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第6题。
1、小黑板呈现题目,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口算结果。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三、创新思维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第7题。
1、板书题目。
2、读题,理解题意。“买3棵送1棵”是什么意思?(付3棵的钱,得到4棵小树)
3、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4、反馈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小结。引导学生认真体会,鼓励创新思维。
5、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课外作业:作业本
三位数乘两位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9页的内容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幻灯片、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52×2=&&&231×4=&&&321×2=&&&&415×3=&&298×3=&&&&523×3=
2、笔算&&&&&24×12=&&&44×59=&&&63×52=&&&&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1、书后做一做&&&&134×12=&&&176×47&=&&&425×36&=&&&237×82=
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课外作业:作业本
&&&&&笔算乘法练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0、51页的内容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的技能。
2、使学生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幻灯片、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28×3=&&&&16`×8=&&&36×2=&&&&46×20=&&&&4×160=&&&&3×150=&&&15×6=
150×6=&&&26×7=&&&&20×19=&&&200×73=&&&900×24=&&&430×8=&&&190×5=
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322×24=&&&145×27=&&&&679×13=&&&&286×35=
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练习
二、练习内容:
1、判断并改错。
134&&&&&152&&&&&&&246
&&×&16&&&×&23&&&&&×&34
---——&————&&&————
&&&804&&&&&&156&&&&&&&964
&&&134&&&&&104&&&&&&&638&&
————&&————&&————&
&&&938&&&&&1196&&&&&&7344
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
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124×73=&&46×215=&&224×36=&&&28×153=&&27×142=&&182×47=
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解决问题
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
2)一场电影有观众806人,照这样计算,放映32场共有观众多少人?
)有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人,站了行,共有多少人?
)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套,儿童百科每套元,数学大全每套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书上练习七第题
四、思维训练
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
、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看成了,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练习七第、思考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课外作业:作业本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3页的内容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幻灯片、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口算
40×72=&&&600×300=&&&30×23=&&&53×30=&&&20×700=&&
40×22=&&&&608×5=&&&&40×72=&&&40×72=&&&&&40×72=&&
&20×20=&&&40×90=&&&&502×7=&&&&908×4=&&
2、笔算&&708×6=&&&&790×8=&&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160×30=&&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计算×时,既然中间的与相乘得,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先把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课外作业:作业本
(在线编辑:管理员)
主办:温州市瓯海区郭溪燎原小学 浙ICP备号
校址: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郭溪凰桥村 3250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年级语文猫教学设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