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质“向上”了吗

|||||||||||||||||
&>>&&&&&正文
新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惹吐槽 学生:难哭了
江城中学初二年级的120名男生,有80人左右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起来,达标的只有二十六七人。
本版制图 于佳岐
  新学期开学后,很多学校的体育课都增加了练习引体向上的时间,这是因为在教育部前不久发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版)》中,从高中开始到大学,引体向上成为男生必选的考试内容――如果无法通过,将拿不到毕业证书。
  “引体向上的标准太高了,我一个都做不起来,难哭了!”“为了引体向上达标,我们决定每天都吃菠菜,这样就能成为大力水手了。”对于体育考试要测引体向上,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在网上吐槽。“引体向上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是个大问题,男生中有一大半现在一个都做不了,后面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杭州市江城中学体育老师贝越超说。
  要怎么练肌肉
  才能让引体向上很轻松?
  标准提高是为了让大家少玩手机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和以往相比,对低年级的要求放宽了,比如小学生跳绳,一年级男生的100分,从原来140个减少到109个,女生从145个减少到117个,但对于高中以及大学的要求提高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贝越超介绍说:“从以往测试的反馈来看,小学低年级的标准定得高了,所以现在有所下降。而对于中学生和大学生标准的提高,这是为了让学生们多参加运动,现在的学生经常上网和玩手机什么的,很少外出运动,标准的提高是为了把大家‘请’出去锻炼身体。”
  对于外界吐槽最多的引体向上考试,贝越超说:“引体向上对发展人体的上肢悬垂力量、肩带力量和握力都有很重要作用,它对手臂力量的要求很高,这就要求学生多参加运动。考试的要求比较高,但如果能够长时间坚持锻炼,也是能够达标的。”
  对于体质健康标准引入难度颇大的引体向上,贝越超认为这是对学生体质下降的担忧。现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年轻人用于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其实不仅是学生,现在很多成年人的体质也在下降。这也导致以前看看蛮简单的引体向上,现在却让学生望而生畏。有体育老师就表示:“如果不专门练一段时间,我自己去参加引体向上的考试可能也不会及格。”
  一半以上青少年玩不转引体向上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突然把引体向上设立为必选项目,学生们都很不适应。”贝越超说:“我们初二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过测试,有一大半男生一个都做不起来,这在全国的学生中是普遍现象。”2013年国家教育部为修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专家对20多万青少年进行了测试,同样有一半以上的人一个都拉不上去,有很多连双手握杠都坚持不住。甚至在一些体育学院的学生中,也有一半不能达到及格线。
  不过对于初中生来说,做不了引体向上还问题不大。因为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包括引体向上在内的体育考试如果不达标,并不影响初中升高中;而高中生以及大学生如果引体向上无法达标,将无法毕业,只能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体育上达标特别是更好地完成引体向上的考试,新学期全国高中每周的体育课从以往的两节增加到了三节,初中虽然还是保持三节的课时,但体育课中增加了引体向上和练习手臂肌肉的内容。贝越超说:“可以想象得到,接下来很多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更多地练习手臂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在引体向上的考试中达标。”
  其实不光是学生,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引体向上虽然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法,但做不了几个的也大有人在。那么到底要怎样锻炼,才能让做引体向上变成一件轻松的事情?昨天,杭州市江城中学体育老师贝越超和杭州市健美协会秘书长傅建陈给大家支了以上几招。
  1分钟做不满8个就没法高中毕业
  新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惹来激烈吐槽
  以前看看蛮简单的引体向上
  怎么就把现在的学生难哭了?
责任编辑:张振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您现在的位置: > 教育要闻
学生身体素质“向上”了吗? &
发布者:阿卜杜热合曼 &&&时间: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今天发布了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结果显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2010年相比,虽然部分指标有所好转,但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和肥胖检出率在继续增加,情况不容乐观。&
  此次公布的调研数据表明,全国学生身体素质喜忧参半:可喜的是,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营养状况持续改善,乡村小学生蛔虫感染率持续降低,特别是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滑趋势在2010年得到初步遏制后,继续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令人担忧的是,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指标堪忧。如大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下降,一些指标甚至不如中学生;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增高且低龄化趋势明显。&
  农村学生体质改善幅度远超城市学生,大学生身体素质呈继续下降趋势&
  “虽然城乡学生之间的体质差别越来越小,但差距依然存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专家组组长、北京体育大学原副校长邢文华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幅度较大,城乡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但因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与城市的起点不同,因此,其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城市学生相比,在某些指标上仍有一定差距。 &
  以农村各学段汉族学生为例,相比2010年,2014年监测结果表明,无论在身体形态、机能还是营养状况方面,农村学生整体数据都在上升,而且和城市学生的差距均在缩小。在身体素质方面,农村学生的50米跑、握力、仰卧起坐、耐力跑等成绩提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城市学生。&
  邢文华认为,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正在经历的城市化进程,“乡村学生在膳食等方面的改善幅度&不只是简单‘量’的积累,而是一种‘质’的变化”。&
  实际上,此次调研数据表明,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机能和身体素质以及体检指标等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比如,7岁年龄组农村男生、农村女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比同龄的城市男生和城市女生分别低2.42厘米、1.65千克、1.42厘米、61毫升和1.99厘米、1.00千克、0.85厘米、44毫升;13岁年龄组农村男生、农村女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比同龄的城市男生和城市女生分别低2.66厘米、4.04千克、2.42厘米、196毫升和1.99厘米、1.91千克、1.09厘米、128毫升。&
  邢文华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差异、健康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差异和学校体育卫生条件与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及重视程度的差异是导致城乡学生身体素质差异的三大原因。&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2010年,农村男女学生形态发育指标的增长水平首次全面超过城市男女学生,而随着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这种变化趋势则更加明显。&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说:“2014年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学生形态发育指标超过城市男生的增长现象仍然存在,而且农村学生有随年龄增大而赶超的趋势。另外,农村学生因更能吃苦耐劳,在一些身体素质指标上也超过了城市学生。比如立定跳远,农村男生、农村女生分别比城市男生、城市女生高1.79和0.89厘米;耐力跑项目农村男生、农村女生分别比城市男生、城市女生快5.03和5.02秒;握力项目农村男生、农村女生分别比城市男生、城市女生高0.55和0.36千克。”&
  此外,此次调研数据显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与汉族学生正在同步增长。汉族学生在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少数民族学生也同样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呈现继续下降趋势。与2010年相比,19-22岁年龄组男生在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指标方面有所下降,女生身体素质指标则有升有降。&
  邢文华认为,高中生高考前“拼命”现象严重,大学一年级新生往往身体素质都普遍较差。&
  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更缺乏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且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4.16%的大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有15.99%的大学生不做课间操;有28.22%的大学生偶尔做课间操,不做或偶尔做课间操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小学生;在26.94%的大学生不愿意参加长跑锻炼,分别比小学生、初中和高中生高于15.73、8.69、0.18个百分点;另外,大学生静态活动时间明显长于中小学生。&
  邢文华说,目前的大学体育课改革,教学内容虽然丰富多彩,项目选择余地也很大,但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缺乏必要的规定性和导向性的必选项目。&
  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的增幅继续加大&
  在“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的大趋势下,农村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增长幅度继2010年首次高于城市学生后,2014年调研结果仍延续了这种趋势。&
  马军认为,“增加幅度”和“增长量”是两个不同概念:农村学生超重和肥胖发生晚,基数低,有一定的增幅就表现很明显;城市学生发生早,基数较高,故其增幅的表现可能不引起重视,但增长的绝对数量可能很大。他举例说,如2014年城市男生和女生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17%和9.71%,分别高于农村男生和女生肥胖检出率的4.48%和8.28%。而相比2010年体质调研的结果,2014年城市男生、女生的肥胖检出率年平均增长值分别为2.52和2.174个百分点,低于农村男生、女生的肥胖检出率年平均增长值4.74和3.07个百分点。“不过,‘农村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增幅加大’提示我们,随着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那种传统的农村学生营养不良问题实际上不再严重,今后反而要注意农村学生的肥胖问题!”马军说。&
  中国教育科学院体育卫生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吴键对此则认为,造成肥胖率高的关键原因和发达国家一样,是因“肥胖易感环境”已经或正在形成,表现形式为“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膳食热量过高和不良饮食习惯及运动缺乏等。&
  本次调查发现,每天用于做家庭作业或看电视或用电脑时间越长,导致体育锻炼不足,从而导致肥胖发生的概率提高。问卷调查显示,有11.4%的小学生、38.9%的初中生、46.8%的高中生每日家庭作业时间在两小时以上。大学阶段的汉族学生认为平均每天用手机、平板电脑、电子游戏机、电脑等玩游戏、看视频或电子书的时间在两小时以上的报告率高达41.7%。&
  邢文华认为,控制肥胖需要学生、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他说:“要在全社会普及营养科学知识,树立平衡膳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每天进行1小时以上的慢跑、快走、游泳、有氧体操、爬山、爬楼梯等有氧锻炼。在此基础上,要切实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少吃高脂肪和油炸食物,少喝甜饮料,多吃水果和蔬菜,减少在外就餐次数,注意用小碗盛饭等。&
  调研还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方面学生肥胖检出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却出现了营养不良。&
  学生营养状况改善了,为何还有一些学生营养不良呢?马军解释说,其实这并不矛盾。&
  调研结果显示,随着学生营养状况的持续改善,低体重和营养不良检出率在进一步下降。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家长缺乏营养知识等,致使日常膳食中所摄入的食物营养素品种比较单一,造成儿童少年营养不良。此外,儿童青少年由于偏食、挑食和过多吃零食等,致使营养摄入不全面、搭配不合理、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久而久之,也会导致营养缺乏。&
  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走高,并呈低龄化趋势&
  尤其值得重视的一个信号是,此次检测中不仅各学段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在继续走高,而且视力不良的低龄化趋势更加明显。&
  在马军看来,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长时间玩游戏机、上网、看电视、使用手机等因素导致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
  这在此次调查数据中也得到了印证。根据此次对26.19万名小学四年级以上学段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4.1%的小学生、36.9%的初中生、54.1%的高中生感觉到“学业负担很重或比较重”;11.4%的小学生、38.9%的初中生、46.8%的高中生每日家庭作业时间在2小时以上;有23.8%的中小学生每天看电视或用电脑时间在1小时以上(3.5%的中小学生超过3小时)。&
  此外,相关分析表明,体育锻炼、看电视、玩游戏,做作业及睡眠时间长短都与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比如,在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的学生中,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大于1小时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超过10小时的学生发生视力不良的情况明显少于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学生。&
  除了用眼过度等诱因之外,究竟还有什么原因导致学生近视呈现低龄化趋势?马军从医学角度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生物现象。从幼儿起,其视力有个“正视化”过程,即:先是生理性远视,逐渐走向“正视”,其后若不注意预防,将进入近视。这一过程,关键取决于眼轴的发育;从事视近工作的负担越重,持续时间越长,眼轴将越早被过度抻长,越早结束“正视化进程”而开始近视;眼轴被抻长的距离越长,近视程度越严重。可见,眼轴长度是其中的关键。但是,眼轴的长度和身高的相关性比眼轴长度和年龄的相关性更高。现在的6-7岁孩子比二三十年前平均长高了6-8厘米,眼轴长度随之增大。所以,以往的儿童平均要到9岁才开始近视,而现在可能提前到7岁甚至更早,这就是所谓的“低龄化”的解剖学基础。二是人为因素。现代社会,需要用眼处越来越多,例如看电视、玩游戏机等;加上现在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从孩子3-4岁起就安排参加各种培训班,而许多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其实几乎是在“上小学”。这样过度、过早的大负荷用眼,是导致近视低龄化的更重要原因。&
  调查数据显示,有近20.2%的中学生每天用于上网、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近一个小时;在双休日,有14.8%的中学生眼睛停留在“屏幕”上的时间超过120分钟。过多的时间做作业或沉迷于网络,青少年几乎没有体育活动时间,更难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有关专家指出,控制近视低龄化趋势,没有特殊的解决方法,只有让孩子真正减负,回到他们真正的童年世界,以“玩”为主,寓早期教育于“玩”之中。&
  马军认为,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努力。首先,全社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在评价学校、老师、学生时不能只看分数和升学率,更不能以牺牲学生身体健康为代价来换取分数和升学率的提高。其次,要坚持综合防控原则,针对导致近视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学生用眼卫生的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引导并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再其次,要把“防近”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各环节中,使“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最后,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家长和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做好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的合力。&
  改善学生体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根据此次的调研数据,虽然我国学生身体素质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但总体上呈现稳中向好趋势。这种向好趋势的背后,其实与相关政策的配套实施密切相关。其中,也有不少经验可循。&
  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巡视员廖文科介绍,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出现积极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政策导向和推进落实是关键: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取消“小升初”考试、小学毕业就近入学政策的逐步落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学甚至初中阶段学生的升学压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逐步实施、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课程改革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家长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教育部还联合相关部委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政策措施,包括先后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办法、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中小学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等。同时加强学校体育督导、学生体质健康抽测符合公示政策的出台激发了各地重视学校体育的积极性。&
  事实上,除了政策支持,相关制度的建立也功不可没。近几年,为了扭转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趋势,我国还建立了加强青少年体育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学校体育卫生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大课间体育锻炼制度等。尤其是中考体育加分制度的全面实施,调动了初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数据表明,初中生各项体质健康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的趋势最为明显。&
  对于本次调研中出现的学生部分身体素质指标“向下”趋势,专家学者们普遍寄望于继续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此前公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6至19岁的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参与度较高,其中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包含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校外体育锻炼)的占94.6%。&
  教育部体卫艺司巡视员廖文科指出,国家对学校规定是每天锻炼一小时,而受学校体育工作评价、学校办学条件等因素影响,这在很多学校目前还没做到。&
  廖文科说:“我们经常讲,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做得好与不好,做得多与少,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地区都没有任何的影响’。也就是说,在评价学生的体系、评价校长的体系和评价地区教育发展时,没有把学生体质健康的好坏作为评价标准。”&
  学校办学条件对部分地区学生开展体育锻炼也有一定的影响。廖文科坦言,在解决有学上的问题时,各地一般不会优先考虑体育。一些城市学校虽然有经费,各方面条件也有保障,但由于学校本身的占地面积小,无法建设相关的体育场地,所以一些对场地要求比较高的体育运动无法开展。“当然,从客观上来讲,如教师、场地与器材的不足等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他说。&
  吴键则对此认为,现在,我国许多家庭以及社会对体育在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作用认识还很不到位,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家长在选好学校的时候几乎不关心学校有几个体育教师、有没有运动场,只要能让孩子考高分,怎么样都行,这种社会文化环境,实际上也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廖文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工作要求,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已经从“健康第一”理念树立、政策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环境与条件改善、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推进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指标堪忧。
  实际上,学生体质健康在一个时期出现整体下降现象,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同样存在。文献研究发现,由于生活方式改变,许多国家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面临与我国青少年相同的问题:肥胖已成为很多国家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健康挑战,许多国家面临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的双重挑战;近视已成为亚洲相关国家和地区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且亚洲儿童近视率普遍高于欧洲儿童;青少年耐力等身体素质下滑也呈现出国际趋势,运动不足已成为世界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所不同的是,从1995年至2005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整体下降速度相对较快,2005年至2015年,随着中央及地方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相较于前10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邢文华说,这意味着改善学生体质,不可能一蹴而就,非一日之功,今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
开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
承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地址:乌鲁木齐市胜利路229号 邮编:830049
&&&&新ICP备大学生体质下滑 一个班1/3学生不能做引体向上
原标题:大学生体质下滑超过中小学生 一个班三分之一学生做不起来引体向上昨日,由全国11所知名高校组成的全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联盟,正式在华中科技大学成立。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群众体育研究中心主任江崇民在《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历程》报告中说,2010年到2014年有人说中国大学生体质开始止跌,但体质依然是下降的,只是下降速度趋缓。
江崇民介绍,大学生的体质在下滑,同时身体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如身高体重等,尤其是肥胖率,每5年要提高2到3个百分点。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导致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过多网络娱乐、吃得好动得少以及不良的家庭生活习惯等等。
2015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中,7岁到19岁的学生体质状态,大学生下滑最严重,其次是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生相对不错。反映大学生体质的三个主要指标是耐力、力量和韧性。而从1985年至今,耐力是持续下跌的,最为显性。江崇民说,他曾亲眼在河南一所学校见到,一个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起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江崇民说,目前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受安全因素影响较大,很多运动项目不敢放心大胆开展,但要解决这个问题,光靠教育部门一家肯定是不行的,必须通过立法手段来划分学校、学生和家庭责任,让学校放开手脚发展体育运动。
据悉,11所高校发起而组建“全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联盟”(简称“联盟”)旨在搭建资源公共平台,促进高校跨区域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交流;用精准数字为教育部政策出台提供数据支撑。
华中科大为在校生建运动大数据库
昨日,华中科技大学体育部主任孙竞波说,该校对刚刚入校的大学新生进行体测,合格的作为A类学生,不合格的放在B类,对A类和B类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前者侧重于体能训练,后者侧重于体育技能训练,效果很明显,2016届的学生进校时体能检测合格率只有75%,毕业时则达到了86%。而2017级的学生,校方将体测合格率定到98%,因为学校在入学时就摸清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尽可能参加有兴趣的运动。
孙竞波说,华中科大是典型的工科院校,书虫较多,学生体质状况并不是特别好。孙竞波说,10年前,该校大学生体能检测合格率只有70%,也就是说有三成学生体质不达标。
据悉,华中科大将围绕喻家山、喻家湖投入2亿多元,打造国际一流的大学生运动场馆,不仅有山地项目还有水上项目。(记者杨佳峰 实习生匡蘅 通讯员陈素芳) 武汉、宜昌、襄阳、咸宁、荆州、孝感这6个地方的网友有福了!腾讯新闻APP武汉、宜昌、襄阳、咸宁、荆州、孝感6个页卡正式上线。想最快获取本地民生新闻、突发事件、生活指南,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echowu]
热门搜索:
热门排行焦点今日热评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学生身体素质“向上”了吗?-问卷网
74,323 views
31,837 views
25,825 views
24,252 views
22,836 views
随机文章推荐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身体素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