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移动健身app变现难题 行业大咖fittime即刻运动朱骁潇怎么说

揭秘移动健身APP变现难题 行业大咖FitTime朱骁潇怎么说_腾讯网
揭秘移动健身APP变现难题 行业大咖FitTime朱骁潇怎么说
零售、出行、教育、医疗……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之势从来未曾消减。下一个互联网将要颠覆的传统行业或许是健身。在资本寒冬中,体育产业成为了逆势风口。2016年我国运动健身类APP活跃用户规模预计达3400万,网红经济深入到各大垂直领域,健身类网红/KOL已经大量出现,并通过电商等方式实现变现。来自调查公司IHS Electronics and Media一份报告称,目前已经相当火热的运动及健身应用程序市场有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迎来高达63%的增长。IHS 预测全球范围内的此类应用装机量(或下载量)会从2012年的1亿5600万上升至2017年的2亿4800万,可穿戴设备的需求也会受到积极影响。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运动健身已成为大众生活方式之一。根据国家相关机构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在性别、年龄层面区分度不明显。因此,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这也表明了目前我国减肥健身人群并无明显特质,各个年龄、性别层次的人群均有运动减肥健身的需求。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未来,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将继续增长,增长幅度逐步放缓;与此同时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用户性别结构较为平均,这一宏观环境决定了利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进行运动减肥健身的男性用户与女性用户分布将均匀增长。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运动健康领域APP活跃人数为23372.95万人;APP启动次数达727057万次;APP使用时长97334万小时。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受运动健身人群均匀稳定增长的影响,加上中国移动运动健康领域用户活跃度较高,未来随着用户渗透率的不断攀升,商业模式日渐成熟,运动健康类APP的用户活跃度和粘性将进一步增长。资本市场的认可显示了运动减肥健身领域的巨大潜力,但业内尚未出现如女性健康领域的美柚一样的在用户渗透率与商业变现能力两方面都拥有绝对地位的厂商。目前领域内各典型厂商各其有核心用户,模式探索与深化往往在其熟悉的用户群与市场内进行,并无“红海”现象。那么问题来了,互联网接下来将会如何颠覆或重塑健身行业呢?互利网体育行业又是否有泡沫存在呢,是否还有其他商业模式可寻呢?互联网健身创业公司FitTime创始人兼CEO朱骁潇近日接受了腾讯财经《枕头财经》的专访,看看他怎么说。谈创业历程:在线减肥服务开创者 1对多模式成为行业主流时间追溯到2013年,从英国留学归来的朱骁潇放弃了帝国理工的offer创立了 FitTime,在此之前(年),他留学于英国,攻读数学专业。期间,朱骁潇感受到国外健身产业的成熟发展,认为健身在中国存在着相当的市场潜力,因而在大学毕业后放弃名校研究生 offer,回国创业。回国后,朱骁潇发现只有很传统的贴吧和论坛在做健身相关的内容,他认为这恰恰是一个好的时机,把国内的健身人群聚集起来,同时深挖国内健身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商业模式。随后,他选择以校园社交媒体人人网作为平台,通过内容的制作和传播,在3个月时间内为 FitTime 汇集了 20 万用户,创造了 150 万人民币的变现。2014年年初,FitTime拿到了真格基金和险峰基金的天使轮投资,8个月之后,FitTime 的微信公众号花了小半年时间积累到 40 万的用户。在 2014 年年终成为健身垂类的第一自媒体,同时在全国的自媒体中排名在前五十。因为自媒体有了不错的成绩,2014年年底,FitTime 获得了经纬中国的 A 轮投资。朱骁潇直言,为了测试工具和社区对用户价值,拿到A轮融资之后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创建自己的移动APP客户端,另外开始尝试一条全新的商业模式路线,FitTime启动了名为“口袋私教”的一个一对一在线健身服务。APP端的凝聚效应开始显现,2015年FitTime开始把健身爱或者汇聚起来,成为了国内的最大的移动健身社区。随后,公司也拿到了体育上市公司探路者的A+轮融资。FitTime健身产品和电商这个领域也颇有交集。朱骁潇称Fit Time手机软件中间植入了一个专业电商,是专门针对这种健身爱好者去销售一些非常有特色的运动营养品,或者说一些一些运动专业的运动装备,比如说紧身衣啊护具之类的,售卖效果非常好,Fit Time客单价能够达到300到400之间。2016年体育健身的主流商业模式也出现了。口袋私教这个项目从一对一的在线健身指导转型成了一个一对多的在线减肥服务“口袋减脂营”。朱骁潇想到可以把这样的模式搬到线上,帮助用户找到饮食运动的方案,尽可能在线上通过对用户的饮食行为进行管理,让用户执行FitTime的方案。同时减脂不需要服务人员本身是一个健身教练,他只要有行为管理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就可以提供这样的服务并确保结果,因此可以使用兼职教练,并采用以一对多的模式,由此摸索了一段时间后,口袋减脂营推出了。“在线健身指导这件事情有两个弊端,第一个弊端的话是健身这一件事是其实在线下它有一些不可替代的价值,比如说教练面对面的去观察你以及教练手把手地去保护你这个通过远程是做不到的,所以而且这个一对一的话其实教练起到的作用会非常大,那么我们公司产生的价值其实并没有那么高,所以说到了16年17年的这这两年时间里面,我们把整个模式变成一个在线的减肥,并且是一对多的原因是我们其实通过自己的这个后台数据我们可以自动的生成每一个人的解决方案,并且这个解决方案是非常依靠我们自己的数据后台去去生成的。”朱骁潇对腾讯财经表示。“一对多的在线减肥服务的这个模式,逐渐已经成为了这个这个主流的跑步类的健身类的减肥类的互联网这个在线的这种软件的商业模式的这个主流的商业模式,所以说这也验证了我们这个商业模式摸索的一个成功性。”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基于微信的在线减脂小组,每个群组里有体型的15个减脂者,配备远程教练和营养师,来督促和陪伴他们的整个减脂过程,要求每位减脂者将自己的饮食和运动都记录下来。目前,“口袋减脂营”已经帮助2万多个肥胖人士减脂成功,成功率在96%以上,FitTime的每位投资人也都参与过“口袋减脂营”。谈新战略:布局大健康 瞄准产后辣妈市场2016年年底,Fit Time完成了东方富海领投的5000万人民币B轮融资。B轮融资之后,Fit Time大动作不断,开始将战略目标从健身扩展到大健康领域。在FitTime决心不光局限在健身服务领域,而是要肩负起为广大用户提够专业,科学的健康管理服务,先在无锡建立了2000平米的教练,营养师基地,后又相继推出了口袋减脂营,口袋辣妈营等特色服务,为不同人群打造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瘦身服务,倡导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今年年初Fit Time就在无锡跟体育局合作,建立一个很大的一个教练基地,公司无锡有一个全职的健康管理师基地,所有的服务已经从原本的兼职全部转向全职了。这些健康管理师以专业健身教练和营养师以及健身爱好者和部分大学里健身、营养专业的学生为主。为何做出这样的改变,朱骁潇说,当下公司一个月服务上千人,可以用兼职,但未来一个月服务上万人时,兼职人员将很难进行有效管理。同时他表示他已经想清楚,未来FitTime将要切入到大健康领域,将会面临更加细致的管理线,而只有全职人员,才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更加专注,能够对公司服务品质有更好的保障。据朱骁潇介绍,后续也会引进有关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期望后续有关技术能够对用户上传一日三餐图片进行自动识别,减轻教练的压力,提升管理效率。“我们现在一个健康管理师,它以我们现在可能平均它一个月可以服务50到60人左右,但是如果再加上我们未来这个技术的辅助的话,它的工作效率很有可能可以提高25%,甚至大幅提高50%,那么我们整体的成本也可以下降,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间用户的体验也会增强,因为它会更快地得到反馈和服务,所以说在这些过程中间其实我们还是会利用到大量的互联网的这个技术”。朱骁潇表示。FitTime会在用户入营第一天收集其体重、腰围、臀围、胸围等一系列数据,其后每隔一周收集一次相应的体重和腰围数据,依托此前FitTime上万用户数据的分析统计,一位60公斤女性用户入营后每周的数据变化都有相应的数据可以进行参考,如果在第一周,有用户数据变化与参考数据有非常大的出入,教练会及时与用户进行沟通,对其采用新的管理方案。最终使得每位用户尽可能达到想要的减脂效果。此外,口袋减脂营是建立在微信的基础上,入营后的用户会被按照每个用户的身体BMI等进行分班,14人为一班,每个班成员都会被拉进同一个微信群,大家每天在群里打卡沟通。FitTime还自主开发了微信机器人,它会自动收集所有成员聊天的频次和信息,遇到用户没有打卡的情况,它会把结果及时反馈给教练。现在大量的90后的女性已经逐渐成为主流的妈妈人群了。产后妈妈通常会遇到的有关身体及心理的一系列问题,在中国目前只有线下极少数的工作室可以解决,但花费极高。由此朱骁潇考虑是否也可以成立一个类似口袋减脂营的线上服务产品,只针对产后妈妈。后来他派公司团队去国外学习,引入美国Fit For Birth孕产康复训练体系及芬兰Koskitech孕产体适能训练体系,FitTime目前具有国内首批美国Fit For Birth认证孕产体适能教练。耗时8个月,历经了妻子及身边好友的体验,确保这个事情可以远程,并且可规模化之后,才在今年正式推出口袋辣妈营。据朱骁潇介绍,口袋辣妈营刚上线一个月,服务几百人,用户的满意度非常高,目前也已经与一些母婴类的月子会所等企业达成了多方面的合作谈公司独特竞争优势:专业服务构建竞争壁垒 用户付费意愿强朱骁潇强调Fit Time一直在建立一个的一个竞争优势就是坚持服务专业性,“其实之所以我们能够在国内第一个去原创出这样的一个服务,那还是因为我们有能力把一个专业的内容转化成一个是适合用户去执行的这样一个产品和服务,所以说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啊一直坚持专业,并且我们公司内部有非常强的这个专业力量,是我们在这个行业里边一直保持一个竞争力的一个点,那么还有一个我觉得还是一个团队,就是我们团队在每一次摸索商业化和这个找方向的时候我觉得是一个非常精准的状态,因为我们是国内第一个做健身自媒体的也是第一个从健身自媒体去开发这个移动互联网软件的,然后同时我们也是第一个去做在线服务的。”其次,公司服务用户电商的客单价很高,目前公司每单客单价能达到1000左右,如果算上复购率能达到1350元。他指出,用户的付费意愿很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从头到尾公司都不太去写一些这种哗众取宠的内容。从数据来看,就是说FitTime至今都是健身领域自媒体号最大的一家,目前FitTime微信公众号有接近150万的注册量,同时又有300多部自主版权的视频,播放量已经过亿。再者,FitTime的敏锐程度是非常高的,包括产后恢复服务。朱骁潇指出像这个服务在半年之内都不太会有第二家出来,因为它涉及到的背后的研发,并且产品化甚至到背后的这个服务人员的这样一个供应能力的一个一个培养其实是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的。谈商业盈利模式:要减少变现环节移动互联网公司最难的还是变现,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没有一家移动健身app依靠电商实现自负盈亏。朱骁潇却称从第三季度开始FitTime已经实现了单月盈利,坐拥1000万注册用户、百万月活用户的FitTime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的呢?“做任何这个行业中的任何一个板块,其实都会有一个盈利模式,这个盈利模式会是一定会决定你的这个这个公司的运营链条有多长有多可控,那么如果选择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长链条比较不可控的话,你的投入到规模的性价比我我认为会比较低的”朱骁潇指出,公司把主流商业模式由电商转向服务的主要考量是运营链条变短了能收获更高的利润空间。一个用户很有可能愿意花五块钱十块钱去看一个付费内容,但是如果可以让用户花一千块钱过来购买更精准的服务,这个价值会会非常的高,那么同时也就代表了企业可能会有更高的一个利润空间,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间公司的运营链条变得更加的短。朱骁潇称公司会成为像小米运动这样的服务提供商,FitTime有非常多的获客手段,目前已经跟体检中心、宝宝树、月子会所等服务机构打通。人力的输出也涉及到技术参与进去去提高运营效率,但是整体来看公司从原本的9到10个环节变成了现在只需要两个大环节,投入和和可控度会变得非常的高,同事公司不仅仅进入健身市场,而且也进入一个大的健康市场,公司的天花板会变得更高,商业模式变现链条会变得更短,这也意味着公司的投入到我们的规模的性价比也更高。谈健身行业泡沫:千万别出现阶段性判断失误近年健身工作室逐渐崛起,这两年的增速非常的凶猛,比大型健身房的增速起码高出十倍以上,行业内是否出现了泡沫呢?朱骁潇认为国内健身行业的泡沫很多来自于创业公司对于国内行业需求判断不准确而出现的阶段性判断失误。以美国健身房聚合平台ClassPass为例,它近两年融资融得很猛,ClassPass 的盈利主要是通过健身房的百分比提成。健身房根据每个月上课的人数等因素来支付ClassPass相对的费用。然后同你年这个国内出现了至少3到5家甚至更多的公司去学习这个模式,然后也都拿到了不错的投资。但是ClassPass这个模式在美国能成功是因为已经因为美国的这个健身行业已经发达到了任何一个地方,就像纽约的任何一个街区,一条街区上面都至少会有两家健身房。而整个美纽约一个城市,它的这种课程的多样性可能已经高达200种以上,所以说在美国几乎已经到了人人都有健身卡,而大家除了拥有一个健身房的场地使用权之后,它很有可能想再多体验一些课程,所以说它会购买ClassPass这种课程的体验团购这个团购型的这种这种服务。那么在国内当时童年有很多公司完全抄了它的模式,但是它们并没有意识到到在国内哪怕在北京和上海任何一个城市课程的课程的种类加起来是不会超过20种的,所以说在国内目前的阶段是大家还想廉价去获取健身房的使用权,而不是大家去已经要已经达到了一个成熟到了一个要去体验多样性课程的这样一个状态。这些泡沫基本上都会来自于一些这个对于需求判断不准确或者说只是一个阶段性需求的这样一个状态。但是在国内其实这种情况这个技术之前有很多什么对赌是的,健身房啊一系列的其实多多少少泡沫都会有,但是还不至于太夸张,对我觉得这还比较理性,也正是因为这份理性,Fit Time才会在这个行业中走的每一步都是精准的,包括我们的口袋减脂营和辣妈营。
正在加载...2014年年初,离朱骁潇留学回国创业刚过去1年,他在一个路演现场介绍自己的项目,遇到创始人。徐老师夸赞他&身材与头脑都无可挑剔&,1小时内便决定投他。 朱骁潇在高中的时候还是个小胖子,他的魁梧身材是在英国华威大学留学的健身成果。当时他主修严谨、逻辑性强的数学专业,本可以继续进修帝国理工大学研究生,但看到国内&缺少健身内容&的,便回来创办了&睿健时代FitTime&。 正如朱骁潇的身材和头脑&吸引&了徐老师,徐老师&移动健身社区&的构想也影响了朱骁潇。 睿健时代FitTime创始人朱骁潇
1 朱骁潇2013年刚创办睿健时代,本想做电商,通过健身内容引流,卖蛋白粉、健身服装之类的健身用品,这生意不复杂,而且已有数百万元的变现。但他最终决定暂时停止电商,全力在各大平台深耕健身内容,先影响更多人。&我觉得这是个视野问题,(徐老师)让你看到这个东西,很吸引人。&朱骁潇回忆。 不可否认,朱骁潇遇上了一个好时代。国产机崛起、手机普及率快速上升、工作生活碎片化,让一个小小的App便可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量。从2013年、2014年开始,移动互联网健身逐渐席卷全国,计步、跑步、健身、健康等各类健身模式争相入局。Keep、火辣健身、薄荷、咕咚,在那时成立或获得金额不小的融资。 机会的另一面是风险,对一家公司的领导者而言,&清醒地选择不做什么&有时候比&热情地做什么&更重要,这决定他会避开多少坑,能否快速找到自己的路,朱骁潇也面临这样的选择。 他回忆,当时美国的Class Pass健身模式在中国不乏追随者,如全城热炼、雅酷、小熊快跑,用户缴纳少量月费便可享受不同品牌健身房的服务,类似于O2O和团购。但朱骁潇认为这并不适用于中国目前的健身产业现状和用户习惯,所以从逻辑上就pass了。后来该模式遭健身房大规模抵制,也验证了朱的判断。 朱骁潇认为乐刻运动这样的24小时小型健身连锁是可行的,切入大量不愿支付高预付金额的健身用户,但由于睿健时代团队的优势是在线运营,乐刻模式的特点偏线下,所以当时这条路也没有走。 2014年年底,睿健时代完成第二次融资,由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在次年1月上线App。2015年刚过半,睿健时代、微博、微信、APP四大平台,已拥有数百万粉丝量,这让它成为健身垂直类数一数二的自媒体。到目前为止,睿健时代全矩阵内容平台已覆盖1000万用户。2在移动互联网健身野蛮生长的头几年,用户增长成了创业者的第一要务,这也成就了在用户数上领先的若干家企业,变现开始逐渐提上议程。 朱骁潇用了三年探索商业化。 一切开始于2014年年底他和同事张昊的尝试,此前,张昊是个网红,从一个260斤的大胖子练成了全国大学生健美冠军。他们先在微信群为粉丝用户提供收费的干货课程,比如如何深蹲、如何以最高性价比烧一道减脂早餐,而不是空谈减肥四大原理,仅这一项,张昊月收入便达到数万元。 通过专业人士输出用户真正想了解的标准化内容,这是第一步,但弊端在于这只是知识点的输出,以后会形成一本书,仅此而已。而且这种围绕内容付费的盈利模式是否一直行得通也是个问题,毕竟国内用户没有养成为内容付费的习惯。 这时,朱骁潇的一个&专业&判断是,那些关注内容的人一定不只是关注而已,&他要的是&结果&&。能不能让用户为健身结果付费,付更多的钱?很快沿着这个思路,2015年,睿健时代推出口袋私教&&1对1在线健身指导,雇佣兼职健身教练,为用户远程提供健康跟踪和管理服务,收费1000元/月。 朱骁潇发现,为了让教练有动力参加,他们的月收入和月服务用户必须达到一定数量,遇到的难点在于用户需求很多样,增肌、减脂、丰胸、美臀、马甲线不一而足,难以标准化和规模化。 将用户需求缩小到一个最大公约数,再通过健身教练用更高效和标准的方法满足这个需求,
朱骁潇最终选择了&减脂&。其他需求更多需要依靠教练线下指导,但实现减脂,只需要做到饮食结构合理调整、控制热量即可,这个模式完全可以让教练通过远程计划、引导和监督用户完成。国外也有一家相似模式的医疗公司Omada Health,使用的原理均是&改变慢性病病人的心理和生活方式&。 2015年年底,口袋私教升级为口袋减脂营,仍为1000元/月。用户付费后会先收到皮尺、食物称等减脂工具,大体重男性、轻量级女性分别成组,以30天为1个周期,前两天,教练讲解模式、收集用户数据,后台系统生成个性化减脂方案,其余28天,教练在线监督学员三餐、加餐的状况,回复学员问题。 按照朱骁潇描述,用户参加训练营一周便会有效果,一个月后能减重几斤到十几斤不等,此时还会产生复购减脂的需求。如果减脂过程结束,还会有增肌、塑形等服务项目提供。 目前口袋减脂营公众号有10万用户,含30%付费用户,还有不少华人用户,客单价1000元/月,月服务用户能达到5000人。如按此数据估算,口袋减脂营的月收入可达500万,年收入可达数千万。 2016年,在没有任何广告推广的情况下,口袋减脂营仅凭自有流量转化,便获得了第一个1000万收入,用户的NPS(用户净推荐值)达到40%。32017年年初,睿健时代在无锡建立了上千平的全职教练基地,不同于以往兼职教练,睿健时代招募了近百名全职健康管理师,以确保规模化后稳定的教练供应和服务质量,朱骁潇表示,这样做可以保证用户95%以上的满意度。 朱骁潇还发现,在睿健时代多半数的女性用户中,崛起了一批90后的妈妈群体,她们关注科学的育儿观念,并会随时关注自身产后的体态和健康,同样适合进行在线健康服务的群体。&所以睿健时代引进欧美主流的产后体系,花了8个月的时间研发&口袋辣妈营&,于今年5月上线,已服务数百位妈妈用户,效果非常好。&朱骁潇认为辣妈营切入的时点和人群都恰到好处,并且还会通过与月子会所、等平台合作,扩大用户群体。 在未来1年时间里,睿健时代将继续专注在&口袋减脂营&和&口袋辣妈营&,并研发更多相同逻辑的服务产品。朱骁潇认为,&线上是睿健时代的核心价值,我们将不遗余力。线下服务、健康保险等增值部分将通过合作来做。&据了解,睿健时代已与乐刻运动达成合作,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线上和线下服务共同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24小时报不停
马斯克:中国先进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是美国的100多倍
360正式回归A股首日跌停,市值3850亿
京东超市称2020年实现年交易额破5000亿
菜鸟绿色联盟公益基金将投入1000万升级绿色包装
以色列移动取证企业找到了解锁任何iPhone设备的方法
Facebook部署照片面部识别功能,防止用户假冒他人
免费让人蹭WiFi是门好生意?这家公司两年亏1.8亿
盖茨:加密货币被犯罪分子利用,已导致一些人丧命
美国科学暂获缓刑:特朗普政府撤销对NSF30%预算削减
搜狐百度直播答题率先回归,撒币要重新热起来了?
链家遭购房者起诉,被指不了解房贷政策
爱奇艺招股书解读:百度持股70%,会员服务占营收近40%
雅虎将从二季度开始抛售雅虎日本股权,价值100亿美元
360正式登陆A股:股价先涨后跌 周鸿祎控制63.7%股份
亚马逊逾10亿美元收购智能门铃生产商Ring
中国人对移动支付习以为常,韩国落后只能干着急
海尔开放大规模定制平台,今年交易额将达约4000亿元
新零售领域火力全开,阿里腾讯争夺移动支付场景
中国将建全球最大5G试验场,今年将在上海等地测试
“三元电池”走俏小金属受捧,钴价翻倍仍一货难求
贾跃亭股票爆仓,西部证券计提 4.39亿元坏账
在线教育细分化发展入行门槛不高,需回归教育核心
币圈兴起分叉币新玩法,圈内人士:多数IFO风险超过ICO
前谷歌和Square高管现加入Pinterest任首席运营官
老板电器6年来营收同比增长率首次低于25%
爱奇艺递交IPO申请:拟融资15亿美元 赴纳斯达克上市
谷歌透明度报告:收到过240万次移除搜索结果的请求
快递年业务量超400亿件,我国立法补齐行业短板【财经天下周刊】运动健身 互联网创业的又一个红海|界面新闻 · 科技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图片来源:视觉中国2015年1月份,朱骁潇在老家无锡的一间地下室里,开发出了一款名叫FitTime的App。它是个健身移动教练,你可以跟着内置的教学视频进行健身学习。它还是一个社区,你可以发布自己的健身心得,或者拍照跟朋友分享自己的腹肌、人鱼线。
在无锡,朱骁潇很难找到移动互联网方面的技术开发人才。他的天使投资方、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劝他赶紧搬到北京。2015年2月春节刚过,朱骁潇和合作伙伴一道,带着创始团队的6个人来到北京,成为扎堆望京SOHO的众多创业公司中的一员。
本身就很痴迷于健身,24岁的朱骁潇看起来块头十足。他曾在英国求学5年,念到研究生阶段就开始琢磨创业。他发现在健身行业发达的英国,售卖相关食品的电商正如火如荼。朱骁潇2012年回国后,于2013年年末先创办了一家专卖诸如蛋白粉一类运动营养品的电商网站。为此,他在人人网建立一个名叫FitTime的公共主页,用来为电商业务凝聚粉丝。这个自称语文极差的男生,最终通过运营在人人、微博以及微信等平台的FitTime账号,获得了接近250万粉丝的关注量。
朱骁潇的电商业务因此曾赚了不少钱,同时也吸引来了投资人的注意。2014年年初,徐小平带着百万元级别天使轮资金找到朱骁潇,告诉他如果想做更酷的事情,最好前期别急着做商业化,不妨先专做健身文化。朱相信徐小平的判断,立即停掉了电商。2014年晚些时候,他又拿到经纬的A轮投资,之后决定研发针对健身文化和社交的App。
就在朱骁潇刚刚落脚北京的同一个月,距他新办公室只有50米远的望京SOHO的另一栋塔楼内,一款名叫&火辣健身&的App也刚刚诞生,呈现的内容其实和FitTime相差无几。火辣健身还未诞生前,其创始人徐威特已经让它含着金钥匙了。戴黑框眼镜、眼睛细小的徐威特,是安卓论坛机锋网的创始人之一。2013年,机锋网被A股公司爱施德全资收购,他在卖掉股份后先做了两年投资人,2014年当还只是脑子里装着一个健身领域创业点子时,徐威特就连续拿到两轮投资。
还是那个2月,距离望京SOHO西南10公里外的一座四合院内,90后的王宁正处于特别紧张的状态。2月4日,也就在春节长假前,王宁的创业团队上线了一款跟朱、徐相似的产品,取名为Keep。
这是王宁的第一次正式创业,用他自己的话说,&有期待也有恐惧&。创立Keep的半年前,王宁刚从一所不知名的大学毕业,先后在六家公司实习。在创办Keep之后,在线教育公司猿题库的实习经历以及一个课程表类的失败创业项目,成为了他的创业&红宝书&。在旁人眼里,这个平时走路喜欢弓着背、有点外八字的年轻人,对于创业有着天然的冲动,并善于付出行动。
一个手握数百万粉丝的健身达人、一个互联网持续创业者和一个野心勃勃善于行动的大学毕业生&&他们都在辞旧迎新的这个2月在同一个赛道忙着规划着自己的未来,同时也彼此正式成为对手。
&在我开始做的时候,看不起我们,但自己又做着跟Keep一样的事儿。&谈到对手,王宁对《财经天下》周刊记者抱怨说。
事实上,这些高度同质化的创业故事,各家为了努力营造出区别,在需要对外描述起自己的模式时,乍一听都有点复杂,但同时也都有点虚张声势。他们在记者面前一方面揭露对手是在伪装真相,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伪装着自己的真相。比如,这三家产品都会争着说是自己第一个创立&教学+社区&模式健身App的。再比如,这些人都会说自己积累用户的手法很单纯的同时,也会不点名地批评同行存在的刷榜行为。
朱骁潇揭发说,他见过竞争对手通过刷假数据来骗融资,但这种事&行内的人是看得懂的&。
在Keep还没上线前,朱骁潇就已经知道这款产品了。因为活跃于他那些健身媒体的粉丝们,曾经讨论过Keep的内测版本。但他和徐威特也是后来才意识到,王宁会成为自己的头号竞争对手。
这个2月份,这些创业者都同时关注到了一个跟健身App领域看似无关的消息:情人节那天,同质化的打车软件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并拉开了互联网公司合并潮的序幕。
这个消息背后蕴藏着残酷的道理:一家创业公司有资金支持并且跑得足够快的话,就有可能成为行业巨头,那么未来合并的主角是你,新一代的霸主也是你;但如果你因为各种原因比对手慢了半拍,一切努力在终点处便都化为乌有。
朱骁潇不由得联想到自己公司以及整个行业的命运:&撑死会出现两家规模大的,而第三、第四,要么被合并,要么被淘汰。&
诱惑与造梦
抛却这些细枝末节般的争吵以及未来的命运不谈,创业者们确如鲨鱼般,首先都闻到了鲜血的味道。这些诱惑,或来自产业政策利好、消费方式升级,又或者是从个人亲身经历中得到某种启发。
朱骁潇回忆说,自己在2013年做内容的时候无论素材和配套服务都很缺乏,因为那时候&健身文化&的概念在国内不仅没有普及,反而还有点被妖魔化。朱骁潇多是凭借翻译国外的权威知识来攒内容,早期积累粉丝的过程并不容易。后来,有不少健身达人成为了意见领袖后,发表内容传播自己的健身心得,这才又吸引了更多粉丝的加入。
王宁体重曾一度达到180斤,尝试跑步减肥但效果不佳,后来也从各种媒体渠道了解减肥技巧,但感觉上网寻找的答案总是五花八门,很难辨别出其中的有效信息。最终,王宁是找到一些健身达人指点迷津才成功减掉了50斤。
&我在里面走了很多的弯路,同时也发现其他健身和减肥的小伙伴,和我有着相似的痛点。我们不是不想运动,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去运动。&王宁对记者说。
一个直观的印象是最近一两年好像朋友圈里秀运动、秀马甲线的人越来越多,但王宁觉得这些观察并不权威,于是他又研究了&健身&、&运动&、&瑜伽&、&马甲线&这几个关键词的百度指数。
&你会发现从2006年有百度指数以来,一直到2014年,这些词的搜索热度一直处在很平稳上升的状态,但是从2014年中期开始,这类关键字的搜索热度,突然呈几倍的增长。&王宁从百度指数的变化看到创业风口。要支撑&风口&论还需要一些数据。王宁对《财经天下》周刊记者举例说,2013年美国体育产业总产值4400亿美元,约占美国当年GDP比重的3%左右,同期在中国,这一占比只有0.6%。此外,体育用品销售在美国体育产业占比也非常重,但在中国比例还是非常小。此外还有政策利好,2014年10月份,国务院宣布将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并采取相关的措施,去激发体育产业的活力。
最终王宁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市场空间会非常大,还有很多机会。&
王宁能想到的机会,朱骁潇自然也想到了,但他还在琢磨一个更现实的问题。
&说白了,健身就是反人性。&朱骁潇说,使用网购的App都是有快感的体验,但健身App看起来像本教科书,体验枯燥乏味,而且&你还不能强制用户把书看完&。
徐威特也有相似顾虑,他认为单纯的工具型产品看起来太单薄,用户容易流失。
于是,大家不约而同都想到,如果能加个社区,以主题讨论为主,则可以有效降低教育的枯燥程度,增强用户黏性。用朱骁潇的话来讲,就是要制造出看、练、晒的循环。
出于炫耀的本性,健身达人会乐于秀出自己的肱二头肌和翘臀照片;对于新用户来讲,这些被人集中点赞的照片,会刺激他们的运动欲望,从而也点击教学视频,开始跟着健身模特一起锻炼,并不断晒出自己的训练成果。
这些运动App会在很多用户使用环节设置提示和奖励。徐威特说,让用户有坚持下去的动力,&就需要造梦,并给他存在感&。
直到目前,在上述这些同样都忙于造梦的产品中,冲得最快、用户量最多的是Keep。
从教学维度来打造一款健身App,王宁的这一思路,多少也要感谢他曾经实习过的在线教育机构猿题库。这段实习经历中,他做过市场运营,也独立带过项目,甚至也负责过招聘、找办公场地等行政工作。最后,王宁不仅从猿题库找到了创业合伙人,也复制了猿题库的部分气质,甚至办公桌都从同一供应商采购。
&我们不做刷榜,在健康健美App领域(下载量)的排名第一。你能想象到应用市场的奖项,我们都有了。&王宁表示,从2015年2月到现在,在将近10个月的时间内Keep的用户数已经达到1000万。而这个数字比对手FitTime多出两倍。
朱骁潇则这样评价王宁:&他们是很懂产品的一个互联网团队,当时大家几乎同时发布产品,但我们在明面,他们在暗地里有4到6个月都没有浮出水面,专心打磨产品。这是很好的做法。&
王宁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记者,Keep在潜伏期低调做完了两件事,从中积累了200万的用户。第一件事是通过新媒体以及贴吧找到了很多健身的人,成为Keep的内测用户,&本来只打算找200个人,结果一下涌进来4000人&,这其中也包括了FitTime自媒体上的粉丝,王宁请他们体验产品,测试BUG。直到产品完成第二个稳定的版本的迭代,Keep才对外宣布正式上线。
跟内测同时启动的还有&埋雷计划&&在用户聚集较多,以减肥、健身为主题的贴吧和豆瓣小组里,大量埋下Keep的原创内容,吸引用户关注。其中大多数是关于健身经验。
&其实这些帖子和雷,只要用心一点维护,热度就会非常高,因为很明显你的内容价值很高,很多人就愿意过来看。等到产品正式上线的时候,我们把这些帖子全都点爆,突然告诉网友,我们在用Keep。&通过这个手段,王宁发现论坛和社交网络都在热议Keep,这也促成了App正式上线之后的火爆。
转型与求生
就在王宁启动埋雷计划的2014年冬天,咕咚的创始人申波在公司总部成都和北京两地间来回奔波。2015年2月,咕咚在北京中关村设立了分公司。
在很多同行眼中,70后、身材消瘦、面目斯文的申波,算是这个创业领域的前辈。
公司成立6年来,目睹了&人鱼线&、&马甲线&这些新词汇的流行,也看到了朱骁潇等后辈们的各种新鲜玩法,申波也很明白,这个市场在变热的同时,环绕于自己周围的竞争者数量短期内只会有增无减。
几年来他一直带领咕咚不知疲倦地左突右冲,不断调整产品方向,从手环硬件到App,从专注于跑步数据监测到基于地理位置、包含更多运动主题的社区&&而这些调整或多或少,也都与竞争因素相关。
申波算是一个老IT人。2007年,他在老家成都谋得诺西中国区服务器架构主管一职,在此之前,他也曾在贝尔、思科中国做过产品研发工作。最早,是IT同行过劳死的新闻让他意识到运动的必要性。同时,围绕着社交游戏而大红大紫的社区产品&开心网也给了他启发:可以利用加载游戏功能的社交网络产品,鼓励白领们快乐地锻炼。
2009年年底,申波辞职创业,投入50万元资金,成立咕咚。凭借多年硬件研发的经验,申波决定将智能硬件、监测分析类软件和PC端的社区三者结合&通过硬件销售,获得收益和用户,通过软件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半年之后,咕咚第一款产品问世&一个U盘大小的健身追踪器,使用者把它别在腰间就能跟踪热量消耗和睡眠质量。通过USB线将数据传到网站后还能做相关的分析指导。申波告诉《财经天下》记者,这在中国算是最早的一批围绕运动数据监测的智能硬件产品。同期,国内用户更多接触到的同类产品,都是价格昂贵的国际品牌&&比如Fitbit、Jawbone、Mitfit Shine。彼时,苹果在其音乐播放器硬件中也已经加载了Nike+的计步工具。
2010年底,申波在成都申请某个创业园的免费办公室时,偶遇盛大集团的一位投资经理。很快,他被推荐和陈天桥见面,聊了两个小时后,申波从盛大获得了2000万元的融资。
第一次知道风险投资为何物的申波,靠这笔钱开始进行扩张。他连续发布了码表、智能健康秤等智能产品,并在几个城市招兵买马,但这种地推模式的效果并不理想,咕咚被迫裁员的同时,申波自己也有一些反思: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还不成熟。
智能硬件市场的真正引爆点,出现在2012年。这一年咕咚推出跑步App。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是移动互联网环境的极大改善。比当初申波所设想的产品结构更精进一步,&智能硬件加上App&随后成为这个领域中的创业项目的标配。
年开始在城市兴起的跑步风潮,是咕咚赶上的一次好时机。这款App在2014年积累2000万用户,而这个成绩也让申波在当年连续拿到两笔投资。
相比App研发迭代,智能硬件的研发和产品更新节奏会困难很多。申波在推出App之前,先将手环硬件的研发提上日程,但产品真正成形却耗费了两年。2013年之后,申波决定终止硬件端的产品生产,关掉天猫店铺,将业务的重心彻底转到软件和服务上。
&我觉得创业公司还是应该专注于某个环节,如果软件、硬件和服务都做,链条会比较长。此外,国外对专利、企业的保护很到位,中国的企业擅长打价格战。&申波对《财经天下周刊》记者分析说。
2015年6月份,美国智能硬件公司Fitbit上市,业绩不俗,但此刻的申波仍然坚信依靠硬件盈利的模式行不通。事后看,咕咚抽身跳出智能硬件市场的拼杀,也许是明智的。因为在随后的2014年夏天,小米公司以79元的低价杀入手环市场,成为最大的搅局者,甚至迅速威胁了一大批国际品牌的市场地位,而那些梦想着打造&硬件+软件闭环&的创业者,也开始出现阵营分化。
&用户在线上的习惯还没做起来,硬件层面又会遇到小米。谁再想自己做硬件,别人一定会问你&小米做了你怎么办?&徐威特对智能硬件创业项目并不看好。朱骁潇则分析说,智能硬件并不能督促用户进行运动,用户虽然有可能通过智能硬件找到训练的标准值,但坚持运动一周,差不多就有自己的概念了,就想脱离硬件。
看好智能硬件创业,比如有品魔秤的创始人张悦,正是在咕咚放弃硬件的2013年进入这一领域,并连续发布了几款结合App的体脂秤。&硬件获取的用户非常忠诚,因为是花了钱才买的产品。我们把内容服务做好,硬件就是入口。&相反,他认为App上的数据并不能成为用户的健康助手,指导意义远不如有品魔秤。
张悦此前做App开发的相关培训,挣了不少钱。智能硬件公司Jawbone的手环进入中国时,张悦在深圳跑了一圈后得出结论&&手环并非什么高科技,产品门槛非常低,&只不过是给装酷的用户使用&。但后来,他在飞机上碰见一个坚持用笔来记录自己体重变化趋势的女孩,这番聊天后,张悦决定做秤。
申波和张悦都以诺基亚的案例鞭策自己,但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却有差异。申波觉得,诺基亚没能赶上智能机时代的潮流,是因为不懂得放弃,所以咕咚要舍弃硬件。取而代之,2014年咕咚对外发布了能适配大部分手环的咕咚ROM&&鼓励用户通过刷机,让很多佩戴智能手环的用户可以连接咕咚App。
张悦则说,诺基亚因为硬件太重,在智能机时代积重难返。他提醒自己,硬件坑太多,要小心行事。几年前,因为上游供应商偷工减料,让张悦在深圳的仓库到现在还积压了很多残次品。
2014年6月,有品魔秤获得了B轮2100万美金融资。到今年11月份,它一共卖掉了40万台产品,App用户数达到120万。放弃硬件的咕咚,目前用户数量已经达到4000万,其中有15%用户来自于北京。
2015年在北京成立分公司后,申波希望借此挖掘当地600万用户的价值,同时咕咚还在不断丰富App的产品功能&用户可以跟感兴趣的人私信交流,可以在咕咚吧里讨论骑行、跑步和运动装备,此外还能找到附近的场馆信息和线下的诸多比赛活动,这其中还包括了咕咚自己组织的部分赛事。
有趣的是,今年申波重新又开始在To B市场关注智能硬件的新机会,他把目标锁定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推出了一个类似于速度传感器的智能盒子,把它安装在普通的跑步机后,咕咚App就能显示这台设备的运动数据。申波并不否认自己有点重操旧业,但他认为这是&从不同角度举一反三,从To B的模式对许多场馆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同质化竞争的挑战
就在申波想利用免费的智能盒子改造传统健身房时,一些互联网公司也在行动。他们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惹上麻烦的形式。
2015年4月,一款名叫&全城热炼&的App登陆应用市场。它采用O2O模式切入健身房市场&&用户每月只需支付99元,就可以参与上海、北京等地上百家健身场馆的线下课程,但每家场馆只能约课三次。
创始人司维在康纳尔大学读书时就是一个运动健将,他曾是校游泳队主力队员和跆拳道队队长。2014年年底,司维接触到ClassPass模式,便将其复制到中国。
来自美国的ClassPass,模式的核心玩法就是&整进散出&&&整进,就是跟健身房合作,以团购价购买次卡;散出,则是以每月99美元的价格&批发&给用户。目前,这家公司估值已达到2亿美元,今年的营收有望达到1500万美元。
&90%的健身房都是年卡,如果你出差或者搬家,就使用不了。我们的这种做法就是不必针对年卡服务做用户绑定。&在司维看来,全城热炼打破了昂贵的收费门槛,能吸引潜在的运动爱好者。它也打破了健身房的位置局限,带来新的客户流量。
当然,同为ClassPass学徒的中国创业App还有一大堆,比如燃健身、小熊快跑,他们与全城热炼一起,彼此互为对手。
与此同时,全城热炼跟健身房的立场也并不完全一致。业务上线不久,司维就发现有很多健身房都在向在&全城热炼&平台下单到店的用户推销自己的年卡。对此&全城热炼&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通过终止合作的方式进行治理。
&你不做,隔壁老王就会来做。你并不是唯一。&司维说。再加上同类App参与供应链竞争,让这项&看上去很美&的用在线渠道拆零销售课程的业务,实际并没那么好做。
回头来看,从以在线教学为主体的App产品,到吸引用户重新回到线下课堂的O2O模式,到底哪类更能拉拢C端,目前并没有定论。
&我们判断这个市场目前仍然是小白基础的市场,谁能把教育的感觉做好才有戏,而不是一上来纯粹做社交或者约教练、去线下报班。&投资了Keep的贝塔斯曼投资经理汪天凡对《财经天下》周刊记者表示,投资人更愿意从生活方式的角度去看待健身市场的机会,而不看重所谓&肌肉养成市场&。以Keep为例,目前用户中女性的比例多于男性,表明这款产品更偏向于家庭、强调以&健康&为目的的健身内容,用户回到家,坚持照着视频练习,为的是保证身体轻盈,而不是为了练肌肉。
投资人与王宁为Keep规划的蓝图,首先是强调产品的教育属性,从教育方向开始,介绍健身的方式,并不断扩充应用场景&学生宿舍、夫妻卧室以及机场&&先做好教育的延伸,其后才是社交和电商。
如果健身的完美标准是100分的话,王宁也认为,Keep的目标用户就是那些想达到60-70分的小白用户。当然,王宁也在谋划着,Keep是否能与健身房的信息实现整合,帮助推荐更适合的线下教练,但这一切目前还只是一个关于&未来&的想法。
司维就坚信对于小白来说,只看视频健身很难做到规范,而想做到某块肌肉的训练,还是需要线下健身房,此外,纯在线教学虽然积累到了流量,但谈到变现路径,目前也并不清晰。
即便是先放下模式之争,环看当下围绕着&运动健身&主题的这场创业大潮,无论大家的产品是从&室内&或&室外&来做区分,还是按&纯在线教学&和O2O模式来划定疆界,又或者你是在&只做App&和&硬件+App闭环&两种思路中二选一来做文章&&只要结合上述种种维度做一番排列组合,无论怎么切分这块大蛋糕都会发现:在任何一个细分选项,创业者彼此也总能撞见几十个对手。而这已然成为这个市场当下最为惨烈的竞争事实。
当问及如何解决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各家App产品的回答竟然出奇一致:&我们要比对手先做大用户规模。&
但是怎么做呢?实现用户量提升的更具体路径,无非是在产品细节以及产品营销上去下功夫。乐动力、咕咚都在积极针对社区用户组织各种赛事,而Keep等产品则开足马力,力争每两周就出一个App的更新版本。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凝聚的粉丝。功能什么的,对于成熟团队两三个月就能做来的事情。但不同公司做,效果不一样。&尽管类似FitTime这样的App今年上半年就一下子冒出来20多个,面对记者的质疑,朱骁潇仍表现得很淡定。
身处望京腹地的朱骁潇,一直在琢磨每天晃悠在自已身边、距离自己最近的这些用户。&望京SOHO这么多白领,如何鼓动让他们健身?在这行业,还没有人能把我们对面小区的用户变到App里。&朱骁潇觉得,不管是自己还是对手,大家的产品目前都还没有真正进入大众,而这是一个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攻克的问题。此外,他觉得大家现在无论怎么折腾,未来殊途同归,都得在O2O和电商两个方向上获得收入。
徐威特也同意朱骁潇的变现思路。12月10日,徐威特将&火辣健身&的首家实体健身房开在望京自己办公室的楼下,把它当成一个试验场,目的是看传统的健身房能否通过互联网思维进行改造。
申波对《财经天下》记者这样描绘未来针对运动健身的消费图景:当你想要去健身房时,通过App可以事先了解到健身房当前的使用情况,确定是否有位;到达健身房后,你的手机与健身器材联网,可以直接在App上接收运动数据,然后分享运动成绩给好友。与此同时,后台大数据分析,还能挖掘你运动数据背后的意义。
&当物联网达到一定水平后,通过运动大数据我们将会告诉你,跑鞋是否该更换,还需要哪些运动工具。&申波说。
(编辑:王姗姗;摄影:王樊)
来源:财经天下周刊原标题: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ittime ap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