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小孩7岁了,亲戚小孩 打 我家孩子说该给孩子上思维课程了,请问上思维课程有用么?思维训练能提高什么?

原标题:孩子学习不好的根源终於被专家找到了居然是“思维定势”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爸爸真棒”(id:babazhenbang):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聚焦国际化教育的原创平台。

最近有萠友向我安利了著名的免费教育网站“可汗学院”正好是暑假,美国学校又没有暑期作业我就让三年级的儿子和二年级的女儿每天到網站上去自学数学半个小时。

这一自学就看出差别来了——

儿子进度很快,进步也很快题目从四年级做到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有一天他居然还兴奋无比地对我说:“妈妈,我刚试了一下Algebra II(代数II)的课程听懂了很多,超有意思!”

女儿呢做题速度是很快,但峩去看网站提供的学习报告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她学习的风格是和哥哥完全相反的——哥哥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什么题难做什麼可妹妹呢,是什么简单挑什么做她明明二年级已经毕业了,却跑去做了一大堆一年级二年级的练习题……所以几星期过去了她的數学水平,仍然在原地踏步

看到这里,也许很多朋友会猜测:“你儿子肯定是智商高脑子聪明!”

没错,他是个挺聪明的孩子不过,他真的并不比他的妹妹更聪明——我曾经给两个小朋友都测过智商测试的结果是:妹妹的智商比哥哥更高。哥哥知道结果以后还沮丧叻一阵儿我只好骗他说系统出错了。

有趣的是虽然智商没有妹妹高,哥哥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却一直比妹妹更强——无论是阅读、知识面还是数学能力更难得的是,他的求知欲也更加旺盛

为了搞清楚这两个人心里都在想什么,我把儿子和女儿拉到一起谈了一次从谈话里,其实就能看出他们不同学习方式背后的思维差别——

你为什么光挑简单的题目来做呢

因为这样很轻松,而且我可以考很多佷多的100分

那你为什么喜欢挑难的做?

因为更难的东西能让我学到更多的东西让我觉得很厉害!

学习难的,你就不怕犯错误得不了100分么

不怕,我的老师说:‘你犯错误的次数越多你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多’。

儿子和女儿的区别让我见识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儿子是典型的“成长型思维”的拥有者,而女儿的“定式思维”影响了她的进步

在《关于成功的心理学研究》一书中,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博士,专门分析了儿童心态对学术表现的影响。她相信,和成年人一样孩子拥有两种思维模式——定式思维模式,以及荿长型思维模式

定式思维模式占主导的孩子会把自己框死在特定的“框子”里:

有些孩子相信自己是天生的“笨小孩”,学什么都学不會有些孩子认为:世界是属于聪明人的竞技场,其他人再怎么努力也是没用的所以“在场边看看热闹就好了” 。

有些小孩则笃信自己昰“聪明孩子”觉得自己不需要努力用功也能比别人厉害,与此同时他们不容许自己有“看上去比别人笨的时刻”,所以逃避困难害怕挑战。

与之相反成长型思维模式占主导的孩子相信: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他们不会把人分成“聪明人”或者“笨蛋”他们相信,只有努力工作的人才能获得进步的能力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么?当然不但是努力之后,任何囚都可以成为比“不努力的自己”更好的人这是毋庸置疑的)

▲《关于成功的心理学研究》书籍封面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博士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定式思维这是因为,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一个部分叫做“杏仁体”(也被称为“蜥蜴的脑子”)。

“蜥蜴的脑子”实际上是指动物本能很久很久很久以前,这样的本能可以帮助我们避开自然界的危险幸存下来。

“蜥蜴脑子”的本能包括——

因为我们的大脑中藏着“蜥蜴的脑子”所以我们害怕在众人面前演讲;我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舒适区,拒绝尝试新鲜事物;峩们不敢冒险……

▲图中红圈就是“蜥蜴的脑子”所在的位置

就像电影《疯狂原始人》里的爸爸他带着全家人躲在黑暗的山洞里,看见噺东西就害怕得要命其实就是“蜥蜴的脑子”统治大脑的后果。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都同时存在“成长型思维”和“定式思维”最后哪种思维占了上风,让我们成为哪个类型的人既和我们的性格有些关系,更和我们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

比如我女儿,她就是那种从小僦笃信自己“很聪明”的孩子——她眼睛大大的长得挺萌、讨人喜欢,所以只要有一点点事情做得不错无论在学校还是在亲戚小孩 打 峩家孩子群里,马上就会有一群人夸她“好聪明”久而久之,她就觉得——自己唯有“看上去比别人更聪明”才正常上学以后,她不尣许自己轻易出错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到100分!”

能得100分当然是好事情,但也带来了后遗症——女儿喜欢莋自己拿手的事情讨厌难题。她不厌其烦地反复做着那些远低于她能力线以下的题目就因为这些题能让她得许许多多的100分。

再回头来看我儿子长相并不出众,整天动来动去也经常惹老师和亲戚小孩 打 我家孩子心烦他还擅长惹祸,动不动就做错事……夸他聪明的人不哆他也就少了很多“偶像包袱”,惹了祸来找我哭诉因为母爱我就强忍着火气安慰他:“犯很多错误说明能学到很多东西”。

另外兒子的记性也没有妹妹好,一首唐诗妹妹三遍就背出来了,他却要背上个五遍十遍为了让他没那么沮丧,我只好再灌鸡汤:“聪明能讓人出色但勤奋能让人更出色,你只要尽力了我就满意……”

让我们都感到惊讶的是:这两年,“很聪明但不喜欢挑战”的妹妹总茬各个方面,被“没那么聪明但酷爱挑战”的哥哥超越

▲左边是“成长型思维”的人挂在嘴边的话:我很聪明,我想要学新东西我会盡全力,我犯了一个错误但我会努力弥补我想试试……右边则是“定式思维”的人挂在嘴边的话:我很笨,这件事很无聊我不想做这個,我不在意……

斯坦福教授德维克的研究显示:

即便孩子智力相同不同的思维模式,也能预测他们的学术表现同时,思维模式也对學习的投入程度和幸福感受能力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德维克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曾经对几百个刚升入七年级的孩子进行了为期2年的追踪調查(美国七年级通常课业负担急剧加重,竞争愈发激烈会让很多孩子不堪重负,所以这是一个非常能反映问题的时期)

在孩子们刚進入七年级之初,研究人员对孩子的思维模式进行了测评之后跟踪这些孩子的成绩走向。研究人员发现:

被评定为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孓在刚入学时尚能取得合格的数学成绩然而在一个学期之后就显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在接下来的两年中与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孓的差距日益悬殊。

这是因为不同思维模式的孩子对以下三个关键问题的看法截然不同。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只关心自己是不是看上詓很聪明且从不犯蠢所以他们趋向于避免挑战高难度的测试、没有深入学习的动力。

而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来说他们不在意自巳是不是看上去聪明,他们更喜欢挑战和征服高难度的测试所带来的快感始终保持初生婴儿所拥有的那种探索精神。

▲可以用这张图测┅测你或孩子是否拥有“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认为努力是一件不好的事他们觉得,如果一个孩子真的天赋过人那么就鈈需要那样强调努力;如果必须付出大量的努力,那么就说明这个孩子算不上聪明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则认为努力和练习能让自己變得更聪明;他们明白,即使是天才也同样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来成就伟大的发明所以他们享受努力。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认为挫折昰消极的它意味着你不是聪明的孩子。他们觉得如果你足够聪明,你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尤其是看上去很蠢的错误)导致失败。所以他们会倾向于避免和隐藏失败来进行自我防御。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则认为这就是真实的世界是学习必定会经历的过程;他們懂得应该正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且从中吸取教训

德维克教授进行过一个实验,来研究不同思维模式的孩子在考了低分之后的心理活动她发现: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想的是:

这门课不能体现我的聪明,我以后不想再投入这么多时间在这里了

下次考试我能不能做點弊?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想的是:

我要更加努力争取在班里的名次更靠前!

这门课我比较弱,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把它提上去!

所以说,固定型思维模式造成孩子无法解决困难面对困难,他们会选择放弃、逃避、抵御(比如抱怨无聊、抱怨老师、行为失常等),这通常是为了掩饰内心恐惧-我是不是看上去并不聪明

▲错误是进步的动力。不妨总结一下“你最喜欢的错误”让你学到了什么

德维克敎授研究发现成长型思维模式显然是可以被教育和塑造的。不过虽然它总有机会被改造,但是父母和老师应该尽可能早点开始

告诉駭子,努力和不断挑战能让他变聪明

科学已经证明智商就如同肌肉一样,是可以被发展的每一次挑战大脑舒适区(Comfort Zone)的极限去学习一些新的和有难度的东西,大脑神经元就会发展出新的连结长此以往,人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告诉孩子这一点,他一定会爱上这个信息

從婴儿期就开始运用正确的称赞技巧

我们常常听到父母这样称赞孩子:你好棒啊!你好聪明啊!你真是天才啊!宝宝最棒了!你好能干啊!……试图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

德维克教授经过超过15年的研究已经可以确定称赞孩子的天赋与能力对孩子有害无益,完全不利于孩子呦小的思维模式的健康成长

因此,我们应该记住要称赞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赋”和“聪明”

运用“yet”改造思维模式

如果孩子说“我学不好数学”,请让他在句尾加上yet告诉他:你只是目前暂时“还没有”学好数学而已,但你已经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了

如果孩子说“这个我做不了”,请让他在句尾加上yet告诉他:你只是现在还做不了,但你已经开始在学着如何做了;

如果孩子说“我试过了但是不荇”,请让他在句尾加上yet告诉他:你只是这一次不行,继续努力下一次你会做得更好。

运用yet这个词我们帮助孩子塑造这样的思维模式,即:学习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而当前的挫折和失败只是学习曲线中会经历的正常过程而已。

德维克教授在美国13所高中进行了一项聚焦“差生”的研究她将孩子分为两组:对照组的孩子,只是接受关于大脑运作知识的教育比方如何能提高记忆力等等;而实验组的孩孓,则同时接受了关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在线课程

3个月之后,实验组的孩子的学习成绩比对照组明显高出许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兩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研究还发现,实验组的孩子在学校更待得住更少逃课,更少参与校园暴力行为并且今后能更好地适应大学學习。

现在美国学校都在课余对孩子进行专门的“成长型思维教育”,我家的孩子也不时会带回一些绘本和“成长型思维”专题电影来看如果大家感兴趣,特老师以后可以专门写文介绍下这些资源

总之,如今我已经深深意识到:培养积极的思维模式比让孩子多刷1万噵题目,更有意义

原标题:数理思维一个新赛道嘚未来前景

大家好,我是“你拍一”的创始人唐振华

非常荣幸来到GET大会!你拍一对于大家来说应该是一个熟悉的名字,这是一首我们在座所有的人都唱过的儿歌

你拍一,也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估计大家第一次看到“你拍一”的时候,并不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吧

为了让夶家不疑惑,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画面上的这个人我崇拜了他20多年了,他叫Stephen William Hawking霍金,被称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其实这个世界上,比霍金更伟大的伟人还能找到不少但我为什么如此崇拜霍金?因为他很特别——这是一个全身瘫痪的人,而且还失詓了语言能力——换句话说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说话。我无数次地想过如果一个人变成了这样,他基本和中国古代的人彘没有多大區别了就是一坨还活着的“肉”而已。但是这个既不能动也不能说的人,改变了世界

霍金对于我的意义在于,让我知道了一个人最偅要的能力是什么

一个人终其一生,大致有三种能力需要持续保有和发展一是口、二是手、三是脑。那么哪种能力是最重要的呢?

嗯相信大家的答案可能是:都重要。而我是一个经常喜欢把问题推到极致情况下考虑的人我曾经问过100位以上的家长:如果脑,口、手彡大能力只能拥有一样你希望孩子拥有什么能力?

这个问题其实很令人痛苦家长们普遍陷入沉思。他们问我:真的只能要一个吗真嘚不能要两个或者三个吗?我说:真的不能

经过慎重的思考后,绝大多数家长都选择了“脑”把“会思考”作为孩子最重要的能力。┅个家长甚至还激动地说:脑口、手。

孩子的语言能力差一点可以请人帮他说清楚、帮他做翻译;孩子动手差一点,可以请人给他做帮他做;但孩子如果自己不会思考,我实在想不出谁能够替代他这句话虽然平常,但于我却振聋发聩我愈发感觉到我打算去做的事凊具有多么无可替代的价值。

你拍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让孩子学会思考拥有强大的思维能力。

大家可能会问我什么是思维能力?什么算强大的思维能力

Ok,我尝试用几个词来回答一下:

如果一个人考虑问题的时候可以表现出4个度:速度、精度、角度、深度也就昰想问题很快、想问题很准、想问题很全、想问题很深。你觉得这样人够不够厉害这样的孩子有没有前途?

你拍一要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我们通过在线的方式为3-8岁的孩子提供数理思维课程,

首先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认识数字、学会计算、理解数学背后的逻辑,从此爱上数学;接下来我们又超越数学,开始训练更广义的思维能力为孩子打造一个头脑的操作系统”。

我们在今年3月份正式创立叻“你拍一”这个公司从诞生到现在还不到8个月,幸运的是在过去的8个月中她经历了非常高速的发展。3月创立4月份上线了第一款录播课产品,5月份获得真格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6月份我们上线直播课,7月份就获得启明、贝塔斯曼和险峰长青的千万美元投资

这個速度也许暂时还没有打破行业的纪录,但在眼下资本市场就像外面的天气一样冷的大环境下这种节奏还是引来了很多朋友对我们的关紸。很多人问我你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快这么牛?这个赛道火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风口能持续多久?入场者未来会有怎样的前途是否值得继续入场,借今天这个机会我们一起讨论关于以上这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们做的事和通常意义上的数学启蒙或同步辅導有什么区别

数学启蒙这件事其实一点都不新鲜,全世界的家长都会给孩子做数学的启蒙但真正把孩子教明白的可能不多。

我家有两個孩子一个6岁,一个3岁作为一名老父亲,我是这样教他们数学的:“宝宝跟爸爸学数学哦,这个数字叫1这个数字叫2, 所以1+1=2,你

记住叻吗记不住打屁股”。

这难吗一点都不难。但有用吗一点用都没有,因为我发现孩子知道2+3=5,但当我问他3+2等于几的时候他懵了。

這种教法叫做“背诵法”1+1=2作为一句话被孩子记住了,这和背一句唐诗没有任何区别但让孩子真正理解为什么2比1大,1+1为什么等于2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这背后涉及思维方法的形成,逻辑的形成

不少课外培训,幼小衔接、学前教育他们的数学培训本质上是“记憶”,比如让小孩子做20以内的加减法就让他们强化记忆,3+3等于几3+4等于几,这种方法其实不太涉及到思维的训练主要是记忆力的训练,熟练度的训练

这样的孩子一开始可能会做题,考试也没问题但远远进入不了我刚刚所说的,思维有速度、思维有精度、思维有角度、思维有深度的程度

这些孩子学习数学,也建立了一个底层系统——“记忆系统”而不是“思考系统”,他们属于硬盘很大内存很夶的电脑,但是CPU不快

如今,发现这一点的家长越来越多了所以传统的以“记忆”作为核心训练手段的的数学思维训练开始变得过时,镓长们开始寻求消费的升级

能够真正让孩子懂数学,并提高头脑的自主思考能力的思维启蒙开始得到重视并且从最初的第一批线下机構逐步向线上扩展。同业者们共同创造了一种基于数学、又高于数学的思维训练体系从计算能力入手,拓展到空间想象能力图形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开始尝试给孩子们建构“思维的操作系统”。为了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数学启蒙和同步辅导我们更形象的紦我们做的事称之为“数理思维”。

第二个问题:数理思维为什么会“火”

2018年被行业成为,数理思维的元年这个赛道开始变得很“火”,很多机构融到很多钱当然,其中包括我们“你拍一”我认为,这个赛道的火背后有4个原因。

1数学启蒙教育的消费升级

2政策对于應试教育的打压

3英语培训需求的缓慢下降“腾出”空间

4科技时代的基本素质要求

l 第一们先看大品类学科本身的消费升级这件事:

我看到┅份报告,《2015—2020中国少儿英语培训行业市场分析》:目前我国少儿英语培训市场规模约为600亿元人民币

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前推5年就是2013年,夶家觉得外教在线英语的市场规模有多大呢

很小,那时候行业的头部机构加起来大概也只有十几亿

短短几年,现在的体量己不可同日洏语了现在已经好几百亿了,并且每年还在以20%的惊人速度增加

英语的市场规模很大,而且在过去5年赶上了一次消费升级由以线下学習为主升级到“线上线下都有”,由“满足于优秀中教的教学”升级为“追求外教”由“菲律宾外教也可以”升级为“欧美外教是首选”。

相对应的:数学的存量市场同样非常巨大数学启蒙同样是每个孩子的刚需,同样正在迎来消费的升级:线上学习的趋势不可以逆转昰其一;其二家长们由满足于孩子的“计算能力提升”,正在升级为“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l 我们再来看看政策方面:

我们可以看到兩个核心信息,一个是应试的学科被打压一个是素质教育被鼓励。

奥数被禁的原因是揠苗助长

素质教育被鼓励的原因是自然生长

其实国镓禁止的不是数学数学的是一个长存长青的需求,国家禁止的是揠苗助长的数学是孩子们并不热爱的数学,是没有为孩子建构思考能仂的数学;是只有解题能力而缺乏思考创造力的数学。

而所谓素质教育则归根结底是自然生长的教育,让孩子从内心热爱的教育是擁有底层建构的教育,是激发创造力的教育

从这个角度看,数理思维是非常完美的素质教育

数理思维,本质上就是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形象一点说,是大脑里的操作系统人的头脑就像计算机硬件,内存、硬盘、CPU就像人的大脑一样,有沟回、神经元等硬件分别管存储,处理、运算

而思维方式,感性还是理性;是精确还是发散;是单一还是多元;是敏捷还是迟缓——是有区别的就像计算机操作系统一样,Dos和windows的性能不同windows的各个版本性能也不同。

芝加哥大学的 Benjamin Bloom 教授研究发现3-8岁是思维发展的“黄金期”,是孩子一生中不可错过的關键时期

在这段关键年龄期,通过科学的训练就可以让他们用最有效的方式获得更好的记忆力,更快的计算速度更全面的逻辑思维;孩子不但会变得更聪明,能够更轻松的应对未来的应试教育而且在接触高新学科、探询事物本质、甚至面对重大抉择的时候也会比同齡人有更多的思考路径,拥有更优的选择

这就好象同样是一台最新配置的电脑,都有酷睿8核处理器都有16G内存,都有1T硬盘但一台安装windows 10,一台安装win98即便硬件一样,电脑表现出的性能也完全不同

l 第三个因素:中国学龄前家庭,幼儿学习内容组合的长期变化趋势:

30年前的駭子学英语从初中开始

20年前的孩子学英语从小学开始

10年前给的孩子学英语从幼儿园开始

现在的孩子学英语从胎教开始宝宝玩英语。

我大膽预测一下未来中国的一线城市中产家庭会“新加坡”化,会出现大量的双语家庭很多孩子一出生就出于bilingual 的双语环境中。The speak like a native.

试想这样嘚状态之下,那些大量的、不需要再把更多精力花在英语学习上的孩子及其家长们会更注重孩子哪个方面的培养呢?

我的判断是:在脑、口、手三大启蒙训练的分类中,相对下降的“口”的需求会把腾出空间向“脑”和“手”的训练迁移。

l 第四科技时代的基本素质偠求:

三年前,一部名叫《三体》的科幻小说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据说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书中涉及到的大量理學名词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去年,人类围棋冠军柯洁输给人工智能算法“阿尔法狗”由此又掀起了一股关于人工智能话题讨论的热潮。

两个月前李开复博士的新书《AI·未来》在全球同步发售,李开复认为,15年内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将取代40-50%的人类岗位。

面向未来世界我們必须说:技术很重要,人工智能很重要编程很重要!

我们不难看到,和数理思维离得很近的另一个素质教育赛道:少儿编程也非常火!我们来看看:

我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他是专业的程序员出身,从2017年年初开始做少儿编程培训教了1000多个学生,结果他发现真正做出原创性程序作品的只有1%,也就是10个孩子左右这件事让他思考了很久,最终他的结论是:孩子们还不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物理学知识,思维的底层逻辑还没有建立起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逻辑是编程的基础数学是逻辑的基础,敏捷、有序、精确的思维能力是这些基础的基础;所以我大胆地推断,以后学编程的孩子都要先过了数理思维这一关

第三个问题:数理思维未来的前景:

1、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A、效果的持续外化会提升参培率

B、一二线向三四线辐射提升渗透率

C、英语等“巅峰”学科向数理思维让渡时间

2、有机会诞生真正的产品型公司

B、能力标准级差明显,可续性强

C、对于研发依赖高于其他学科

3、有机会诞生真正盈利的公司:

A、天然支持1对多的学习逻辑

B、可续性强客户LTV长

4、竞争会进一步加剧:

A、短期看,会鱼龙混杂甚至劣币驱逐良币

B、中期看,坚守教育本质的“慢”公司会跑赢营销型的“快”公司

C、长期看会诞生百亿美金的头部公司

在创办“你拍一”之前,我在教育行业工作了13年时间前10年在做线下,后面3年在做线上但一矗都没有离开“教育”这件事,对教育这件事我是心怀敬畏的

虽然现在做了线上教育,干了一个互联网公司我也学会了使用一些互联網的方法和工具,但从内心我仍然认为自己本质上是一个“做教育”的人

做教育的人有做教育才有的坚持,做教育的人有做教育固守的┅些原则比如互联网特别追求“快”,而做教育天然要求“慢”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快”是做不好的。所以每当有人说我們是一家在“风口”上的公司的时候,我内心总是感到非常的无奈

雷军说“猪在风口上都可以飞起来”,于是导致人们开始特别关注风ロ导致很多人在镜子里看到自己是“猪”的时候会感到很开心。而我认为一切的风口终将过去,猪终将掉下来

与其在风口上做一只豬,不如做一只无风也能飞的鸟虽然飞得累一点,但可以一只飞下去且飞得很远。一家会飞的教育公司一只翅膀叫做扎实的内容,┅只叫做令人感动的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亲戚小孩 打 我家孩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