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活化能等于0的化学反应都需要活化能么

当前位置:
>>>反应A(g)+B(g)→C(g)△H,分两步进行:①A(g)+B(g)→X(g)△H1②X(g)→C(g..
反应A(g)+B(g)→C(g)△H,分两步进行:①A(g)+B(g)→X(g)△H1&②X(g)→C(g)△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表示A+B→X的活化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l=△H-△AH2>0B.X是反应A(g)+B(g)→C(g)的催化剂C.E2是反应②的活化能D.△H=E1-E2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临沂一模
A.①A(g)+B(g)→X(g)△H1&②X(g)→C(g)△H2,①+②得:A(g)+B(g)→C(g)△H=△H1+△H2,所以△Hl=△H-△AH2,由图可知:A(g)+B(g)→X(g)△H1&中反应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所以△H1>0,故A正确;B.若X是反应A(g)+B(g)→C(g)的催化剂,则X是反应①的反应物,是反应②的生成物,故B错误;C.反应②的活化能E1-E2,故C错误;D.反应A(g)+B(g)→C(g)的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1,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E2,反应的焓变大于E2-E1,故D错误;故选A.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反应A(g)+B(g)→C(g)△H,分两步进行:①A(g)+B(g)→X(g)△H1②X(g)→C(g..”主要考查你对&&焓变、反应热&&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焓变、反应热
反应热,焓变: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和光能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1.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生成物和反应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2.符号:△Ⅳ 3.单位:kJ·mol-1 4.产生原因:化学反应过程中旧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释放的总能量不相等,故化学反应均伴随着能量变化——吸热或放热。 5.表示方法:放热反应的△H&0,吸热反应的△H&0.
发现相似题
与“反应A(g)+B(g)→C(g)△H,分两步进行:①A(g)+B(g)→X(g)△H1②X(g)→C(g..”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7391631420136384133583237320571756反应活化能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反应活化能
反应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对基元反应,反应活化能即基元反应的活化能。对复杂的非基元反应,反应活化能是总包反应的的表观活化能,即各基元反应活化能的代数和。
反应活化能活化能历史由来
反应活化能萌芽
活化能是一个化学名词,又被称为阈能。这一名词是由(Arrhenius)在1889年引入,用来定义一个的发生所需要克服的能量障碍。活化能可以用于表示一个化学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反应的活化能通常表示为Ea,单位是千焦耳每(kJ/mol)。
活化能表示(有时称为能垒)的高度。活化能的大小可以反映化学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
反应活化能提出
在Arrhenius提出活化能概念之前,人们对溶液反应曾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则:溶液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将成倍增加。并且,在1878年,由英国科学家Hood最早通过实验归纳出一经验关系式:
式中B、C是经验常数。
随后,范特霍夫于1884年在讨论温度对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影响的基础上,首先对上式作出了初步的理论说明。他从热力学严格地导出了描述温度与化学平衡常数K之间关系的方程式,对于溶液反应Kc可写成:
并导出了温度与反应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式:
不过他没有给出A的物理意义以及确定的I方法,因此当时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1889年,Arrhenius 通过大量实验与理论的论证,揭示了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Arrhenius经验公式,其形式如下[1]
反应活化能完善
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活化能的概念,但对活化能的解释不够明确,特别是把活化能看作是与温度无关的常数,这与许多实验事实不符。 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托尔曼(Tolman)运用统计热力学来讨论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并于1925年推导出下面的反应式:
为活化分子的平均摩尔能量,
为反应物分子的平均摩尔能量,即活化能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很多反应若按阿仑尼乌斯的经验公式,以lnk对1/T作图,常得到的图形是一根曲线,而不是直线,这表明活化能并不是一个常数。事实上,&E*&和&E&都与温度有关, 因此Ea也应是温度的函数,但在有些情况下二者的温度效应可能彼此抵消,此时活化能则与温度无关。 托尔曼所推导出的公式较好地弥补了阿伦尼乌斯理论的一些不足与缺陷,不再将活化能与温度相互隔离开来,而是提出了一个更为普遍与更具说服力的一种解释。
反应活化能基本定义
活化能是指中,由反应物分子到达所需的最小能量。以酶和为例,二者自由状态下的势能与二者相结合形成的活化分子的势能之差就是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因此不是说活化能存在于细胞中,而是细胞中的某些能量为反应提供了所需的活化能。
事实上,对,Ea可以赋予较明确的物理意义。分子相互作用的首要条件是它们必须“接触”,虽然分子彼此碰撞的频率很高,但并不是所有的碰撞都是有效的,只有少数能量较高的分子碰撞后才能起作用,Ea表征了反应分子能发生有效碰撞的能量要求。而对非基元反应,Ea就没有明确的物理定义了,它实际上是组成该总包反应的各种基元反应活化能的特定组合。在复杂反应中,Ea称为该总包反应的(apparent activition energy),A称为表观指数前因子(apparent pre-exponetial factor)[1]
与其活化能的大小密切相关,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因此降低活化能会有效地促进反应的进行。酶通过降低活化能(实际上是通过改变反应途径的方式降低活化能)来促进一些原本很慢的生化反应得以快速进行(或使一些原本很快的生化反应较慢进行)。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外因与内因:内因主要是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在同一反应中,影响因素是外因,即外界条件,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
反应活化能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实验证明,只有发生碰撞的分子的能量等于或超过某一定的能量Ec(可称为)时,才可能发生。具有能量大于或等于Ec的分子称为。
不同温度下的分子能量分布图
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活化能。反应的活化能越低,则在指定温度下活化分子数越多,反应就越快。
不同温度下分子能量分布是不同的。图中是不同温度下分子的能量分布示意图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增大,不仅使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碰撞的次数增加,更重要的是由于气体分子能量增加,使活化分子增大。图中曲线t1表示在t1温度下的分子能量分布,曲线t2表示在t2温度下的分子能量分布(t2&t1)。温度为t1时的多少可由面积A1反映出来;温度为t2时,活化分子的多少可由面积A1+A2反映出来。从图中可以看到,升高温度,可以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从而使增大。
反应活化能定律公式
反应活化能阿伦尼乌斯公式
非活化分子转变为活化分子所需吸收的能量为活化能的计算可用阿伦尼乌斯方程求解。阿伦尼乌斯方程反应了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在多数情况下,其定量规律可由来描述:
式中:κ为反应的速率系(常)数;Ea和A分别称为活化能和,是中极重要的两个参数;R为;T为热力学温度。
(1)式还可以写成:
lnk=与-1/T为直线关系,直线斜率为-Ea/R,截距为 lnA,由实验测出不同温度下的κ值,并将lnκ对1/T作图,即可求出E值。
例:由Ea计算反应速率系数k
当已知某温度下的k和Ea,可根据Arrhenius计算另一温度下的k,或者与另一k相对应的温度T。
2N2O5(g) = 2N2O4 (g) + O2(g)
已知:T1=298.15K,k1=0.469×10-4s,T2=318.15K,k2=6.29×10-4s。 求:Ea及338.15K时的k3。
K3=6.12×10-4S
反应活化能复杂反应中反应活化能的定义
在元反应中,并不是反应物分子的每一次碰撞都能发生反应。S.A.阿伦尼乌斯认为,只有“”之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反应,而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差值即为活化能。近代理论进一步指出,两个分子发生反应时必须经过一个——活化络合物,过渡态具有比反应物分子和产物分子都要高的势能,互撞的反应物分子必须具有较高的能量足以克服反应势能垒,才能形成过渡态而发生反应,此即活化能的本质。
对于复合反应,由上述实验方法求出的E值只是表观值,没有实际的物理意义。
反应活化能物理意义
(S.A.Arrhenius)发现化学反应的速度常数k和绝对温度T之间有
的关系。这里的E就是活化能。假若把上式积分得到
从这个公式可知,在各种温度下求得k值,把lnk对1/T作图(这图称为阿仑尼乌斯图)就得到直线,由于是-E/R,因而可求得E值。
活化能的一般认为是这样:从原反应体系到产物的中间阶段存在一个过渡状态,这个过渡状态和原系统的能量差就是活化能E,而且热能RT如不大于E,反应就不能进行。也就是原系统和生成物系统之间存在着,其高度相当于活化能。其后(H.Eyring)从过渡状态(也叫做活性络合物)和原系统之间存在着近似的平衡出发,对速度常数k导出了如下的关系[1]
k为,K是波尔兹曼常数,h是,ΔG*、ΔS*、ΔH*分别为活化、活化和活化。而且活化自由能与活化大致相等。主要就是由于降低了活化自由能。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物理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副教授审核小木虫 --- 600万学术达人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热门搜索:
&&根据活化能怎么判断一级反应还是零级反应
根据活化能怎么判断一级反应还是零级反应
根据活化能怎么判断一级反应还是零级反应Sample TextSample TextSample Text
不是,我是在试验中要测活化能,然后判断反应情况,看是一级还是零级,
那一般怎么来判断反应级数呢?
学术必备与600万学术达人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下列有关活化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g+和Cl-在水溶液中混合.其反应的活化能接近于零B.活化能的大小对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能产生影响C.加催化剂能降低正反应的活化能.但不降低逆反应的活化能D.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其原因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活化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g+和Cl-在水溶液中混合,其反应的活化能接近于零B、活化能的大小对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能产生影响C、加催化剂能降低正反应的活化能,但不降低逆反应的活化能D、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其原因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根据活化能的概念分析;B、活化能的大小对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不产生影响;C、加催化剂能同时降低正反应的活化能和逆反应的活化能;D、降低温度能减慢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减小.
解: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Ag+和Cl-已是活化离子,故其活化能为零,故A正确;B、活化能的大小对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不产生影响,故B错误;C、加催化剂能同时降低正反应的活化能和逆反应的活化能,故C错误;D、降低温度能减慢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减小,故D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活化能,主要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较简单,但选项D是学生解答中的易错点.
科目:高中化学
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微粒信息如下表:元素代号QRXZ微粒信息离子:单质分子:R2离子:X3+一种原子:Z已知Q、R、X在同一周期,R2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完成下列填空:(1)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2)Q、R、X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Q、R、X、Z中金属性最强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3)Q与X两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钠的活泼性比铜的强,所以钠可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B、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所以氢氧化铝可溶解在氨水中C、浓硝酸易分解,所以要用棕色瓶盛放,且放在阴凉处保存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所以金刚石不能与氧气反应
科目:高中化学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G点时沉淀的质量为18.5gB、该混合溶液中6c(Fe3+)>c(NO3-)C、该混合溶液在空气中加热、蒸干、灼烧后所得到的固体为Fe(NO3)3和Al(NO3)3D、室温下Ksp[Al(OH)3]>Ksp[Fe(OH)3]
科目:高中化学
实验室用大理石等原料制取安全无毒的杀菌剂过氧化钙.大理石的主要杂质是氧化铁,以下是提纯大理石的实验步骤:(1)已知滤液B的主要成份是硝酸铵,则酸X为(填名称,下同),A物质为.(2)检验操作Ⅱ后溶液中是否还含铁离子的试剂是(填化学式),如果有则观察到的现象是.(3)写出加入碳酸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CaO2可作供氧剂,写出Ca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CaO2中一般含CaO,某探究小组按下列过程测量CaO2含量:首先称取0.80g样品,然后将样品溶于100mL&1.0mol/L的盐酸中,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mL,则该样品中CaO2含量为.(6)要配制100mL&1.0mol/L的盐酸,需要12.5mol/L盐酸的体积为mL;配制该溶液时,除用到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和用品有.
科目:高中化学
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的中和热可表示为:H+(aq)+OH-(aq)═H2O(l);△H=-57.3kJ/mol.已知CH3COOH+NaOH=CH3COONa+H2O;△H=-Q1kJ/molH2SO4+NaOH═Na2SO4+H2O;△H=-Q2kJ/molHNO3+NaOH═NaNO3+H2O;△H=-Q3kJ/mol上述均为溶液中的反应,则Q1、Q2、Q3关系正确的是(  )
A、Q1=Q2=Q3B、Q2>Q3>Q1C、Q1>Q2>Q3D、Q1<Q2═Q3
科目:高中化学
2-丁炔与1,3-丁二烯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H3-C≡C-CH3(g)+2H2(g)→CH3CH2CH2CH3(g)+Q1CH2=CH-CH=CH2(g)+2H2(g)→CH3CH2CH2CH3(g)+Q2已知:Q1>Q2(Q1和Q2均大于零),由此不能判断(  )
A、2-丁炔与1,3-丁二烯稳定性的相对大小B、2-丁炔与1,3-丁二烯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C、2-丁炔与1,3-丁二烯相互转化的热效应D、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
科目:高中化学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主要以碘化物形式存在.有一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单质,他们将海带灼烧成灰,用水浸泡一段时间(以让碘化物充分溶解在水中),得到海带灰悬浊液,然后按以下实验流程提取单质碘:(步骤②发生的反应为2KI+Cl2=2KCl+I2)(1)灼烧海带时需要用到的金属实验仪器是(填仪器名称).(2)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③.(3)过程②中充入适量Cl2的目的是将海水中的I-置换为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操作③中所用的有机试剂可以是(只填一种)(5)步骤③的操作可以简述成以下几步,请将部分文字补充完整,并且将下列步骤正确排序&①静置、分层; ②加入适量的萃取剂,盖好玻璃塞;&③将碘水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中;&④打开分液漏斗上端和下端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关闭活塞上层液体应从;&⑤振荡、放气;(6)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单质并回收有机溶液,还需要经过操作.
科目:高中化学
对下列物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  )
A、CuSO4?5H2O属于纯净物B、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C、纯碱、烧碱、碱石灰均属于碱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化学反应一定有分子碰撞 那只有原子的怎么反应? RT
比如 Cu和S:2Cu + S = Cu2S这个反应是什么原理?另外“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一定>0”
这句话为什么错呢?
藤林杏4f6r0u4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首先明确一点,化学反应,实质上是原子之间化学键断裂又重新接上的一个过程.在分子结构中,如果只有一个原子,那么这个分子的分子结构就是一个原子.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就是让化学键断裂所需要的能量.既然化学键一定,那么让它断裂的活化能自然也不会变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计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