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点估算 实例2点512÷0点989*4点95-3点001大约多少结果取整数

不良坐姿会引发很多的问题,我说个严重的例子吧:一个男孩17岁以前很健康,17岁之后开始着迷网络游戏,每天将近12小时在电脑前,18岁的时候觉得走路没有力气,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家里带着走访过很多医院,大夫都说没有问题,注意多运动就行。到他21岁的时候我们第一次见面,那时他已经没有办法保持稳定的站立姿势超过10秒钟,走路的时候像一个畸形儿。当然我们只是偶尔碰面,我才知道了这件事,到了这个程度我没有能力解决问题,后来北医三院确认为痉挛性截瘫,再后来做康复没有什么效果,我再通电话问的时候,这男孩回家了,不知道现在情况怎么样。&br&&/p&&p&
去年我开始在优体给小孩儿上课的时候,发现不少孩子有体态的问题,一般来说孩子的体态问题是6岁以后出现的,因为肌肉和力量开始明显增长,如果这期间很多运动动作出现错误,可能出现肌肉不平衡,这些失衡的现象就导致了体态问题,会引起运动损伤,降低运动效率,最后还可能使得神经系统发育受损,如果还经常玩手机,玩儿网游,出现开头那种问题不是不可能。体态问题对于任何人的影响基本一致,所有人都应该重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如果你的孩子在6岁以前就出现了体态问题,极有可能就是模仿你的姿态而来。&/p&&p&今天的文章说明如何保持正确坐姿:&/p&&p&之前挂过这图:&/p&&p&&img src=&/58d95ef8cd760fbd31b1e_b.jpg& data-rawheight=&304&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8d95ef8cd760fbd31b1e_r.jpg&&&br&&b&一、左为错误坐姿,&/b&&/p&&p&看上面两个箭头:右侧箭头是指头往前探出来,左侧2个箭头意思是抬头,使用电脑一族头部的&b&“标准错误姿势&/b&”这样引发的问题是第1,2节颈椎过度弯曲,下面几节颈椎过度伸直,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肩颈酸痛,臂丛神经受压,手指发麻。第3个箭头是指肱骨内旋与胸椎的过度屈曲,这里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呼吸不顺畅导致肩颈肌肉过度参与加重颈部问题或是肌肉离心性紧张引发后背疼痛。再往下的几个箭头表示了腰椎和膝关节的张力变化。。。总体来说,这种坐姿会引起颈部和腰背的各种疼痛问题,力学上间接改变了膝关节的受力,提升了膝关节受伤的风险。另外膈肌的下降还会导致呼吸不良,使得心脏承担过度供氧的责任,于是心跳过快,焦虑,高血压都从这个坐姿而来。&/p&&p&&b&二、如何通过练习把这些问题改善呢?&/b&如果你没有专业教练指导的话,其实仅仅是维持右侧正确的坐姿就能明显改善问题。&/p&&p&正确的坐姿依次是下巴和头收回落肩上,两侧肩胛骨向后收缩同时大臂稍微外旋让胸打开 ,同时肩胛骨下沉尽量让锁骨拉平成一条直线。脊椎拉直让上半身重心落坐骨上,腰腹保持一定程度的收紧来维持脊椎的姿势。而脚落膝盖正前方,双脚,双膝都冲正前方。&b&另外这个坐姿如果维持时间过长,一些肌肉开始疲劳,骨盆会出现不稳定,因此需要考虑将后背靠在椅背上,以正确坐姿为前提&/b&。以这个正确坐姿为基础,看手机的时候需要把手机拿高,避免低头。&/p&&p&&img src=&/adfde4f857e630b04a677d_b.jpg& data-rawheight=&416& data-rawwidth=&3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6&&用电脑同理 ,使用电脑的时候避免头前倾,保持肩胛骨下沉,不要耸肩。 (左为错误姿势,右为正确姿势)&img src=&/2e6ed83b59b35e08f615ae_b.jpg& data-rawheight=&219& data-rawwidth=&3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6&&&/p&&p&&b&三、&/b&&b&简单的自我颈部问题缓解方法:&/b&&/p&&p&画圆:&/p&&p&1) 保持肩膀固定不动,用下巴在矢状面上画圆,顺时针6次,逆时针6次&/p&&p&2) 保持肩膀固定不动,用下巴在冠状面上画圆,顺时针6次,逆时针6次&/p&&p&&b&四、&/b&&b&简单的自我腰部问题缓解方法:&/b&&/p&&p&1)DyingBug&/p&&img src=&/38cf7adeff4a48_b.jpg& data-rawheight=&218& data-rawwidth=&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p&这个动作可能大家见过,我一直提议练平板支撑前必须先练好这个动作,否则练平板支撑容易伤腰而不是练腹肌。这个动作的起始位置是双腿屈膝靠近胸部,感觉腰椎贴住地面。手臂在练习初期可以不抬起来,就贴着地面。练习时双腿慢慢下降,在下降过程中腹部持续紧张,一定保持腰椎贴地,如果感觉贴不住地面,马上将双腿收回。一共练习30次&/p&&p&2)臀桥:&/p&&img src=&/3b3f6f29f3a5db0bc4638_b.jpg& data-rawheight=&391& data-rawwidth=&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3b3f6f29f3a5db0bc4638_r.jpg&&&br&这个动作大家可能很熟悉,但是往往错误训练导致一些臀部深层肌肉过度疲劳,浅层肌肉又没有被用到。动作说明网上都有。但是我有1个要点说明,始终双膝与双脚冲正前方,如果不能保持马上停止,休息。一共练习30次&br&-------------------------------------------------------------&p&最近补充:每次发这种基本动作贴都收到很多问题反馈,我没有太多时间回复,每发一个贴子,私信+邮件可能超过100封来问个人问题。实在地说,在网络这个交流层面上,我最大限度地把能写出来的都写了,很多东西可以直接收高价上课。我把一些很重要的基本的方法每次都已经详尽的写出来了。我之所以每篇写这么多,就是希望提供参考,让大家自己能进行些基础训练,这样虽然保守,但是不会出错,一些不在北京的朋友也照顾得到。对于一些简单问题反馈我当时就回复,但是如果有更多的个人问题,网上其实已经难以解决了,很多时候需要体态分析和现场评估,建议线下来上我的公开课或加入公众号的MTM线上公开课。&/p&&p&公众号jlgaoke&/p&&p&&b&我希望大家变得更好,但是练习动作仅供参考,有任何病理问题的人请谨慎把握练习程度或遵医嘱,训练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自己解决,我会提供建议,但不承担责任。我会一直和大家继续下去。&/b&&/p&
不良坐姿会引发很多的问题,我说个严重的例子吧:一个男孩17岁以前很健康,17岁之后开始着迷网络游戏,每天将近12小时在电脑前,18岁的时候觉得走路没有力气,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家里带着走访过很多医院,大夫都说没有问题,注意多运动就行。到他21岁的时…
一、&br&想起了高中时候的班主任,每次看到我们作业字迹乱、上课做作业、边听歌边做作业的时候都会很着急地制止我们。&br&他一遍又一遍的向我们强调:&br&&b&如果平时练习不能做到注意力集中,考试的时候更不可能做到。&/b&&br&&b&不要以为你想要“认真”“专注”的时候就能立刻做到“认真”“专注”。&/b&&br&你平时是什么样,考场上就是什么样。&br&&br&二、&br&高三时有一位其他年级的物理老师给我们临时代课。&br&课堂上出一道题,要求7分钟内做出来,另外会找两个人上讲台在黑板上做。&br&题不难,也就是高考倒数第二道大题的难度,但黑板上的同学很少能做对。&br&&b&“上了讲台,人就会变‘笨’。同样的,上了考场,更会变‘笨’。”&/b&&br&他的意思是:&br&不仅要做练习,更要&b&做紧张氛围下的练习。&/b&&br&要做到&b&变“笨”以后还能把题做对。&/b&&br&&br&&br&上面各位大神说的已经很好了,我再补充一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br&&br&-------------------------------------------------------------------&br&当时回答的时候比较仓促,评论区很多朋友表达了疑惑,所以我在此说一说我对两位老师的话的理解吧。&br&其实我觉得,他们想表达的观点是:&b&要把平时的练习当成考试对待。&/b&&br&&br&&br&第一位老师想强调的是&b&注意力集中&/b&,如果在平时练习中习惯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那考试的时候就很难注意力集中,再加上考试时的紧张状态,所以就容易犯错误。所以在平时练习中就要&b&“练习”&/b&注意力集中。&br&&br&为什么会觉得“学得好却总是考不好”呢?因为平时会做的题到考场上做不对了。&br&为什么平时能做对的题到考场上做不对了呢?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平时和考场上状态不一样。&br&平时练习很少会有时间紧迫感、精神高度集中、心理压力,而这些会造成思维不顺、手残等不利于考试的因素。&br&所以我们要&b&练习在时间紧迫、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做题。&/b&——这是第二位老师的观点。(心理压力这个不太好练)&br&举个例子:高三复习的时候老师会发很多的理综练习卷,如果你在零散时间断断续续地做这些卷子,我认为,这卷子基本是白做了(除非遇到了能让自己发现知识漏洞的题,但是对于“&b&学得好&/b&”的同学来说通过做&b&套卷&/b&来发现知识漏洞的概率是很低的)。那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最合适的做法是选定2小时左右的时间,排除外界干扰,模拟尽可能接近考场的状态,做限时训练。这样做一套的效果顶零散地做十套。&br&&br&人们常说“考试的时候要像平时一样”就能做到不紧张、正常发挥,这说的没问题,但如何做到嫩?我觉得如果能做到“平时就像考试的时候一样”那自然“考试的时候要像平时一样”了。&br&&br&最后,以上内容可能只适合于觉得自己已经”学得好“的同学……如果你还没做到“复习的很到位很全面”,那就赶紧系统地复习知识点去吧,别刷知乎了……
一、 想起了高中时候的班主任,每次看到我们作业字迹乱、上课做作业、边听歌边做作业的时候都会很着急地制止我们。 他一遍又一遍的向我们强调: 如果平时练习不能做到注意力集中,考试的时候更不可能做到。 不要以为你想要“认真”“专注”的时候就能立刻做…
每日成长?太贪心了!成长是一个缓慢、累积、渐进的过程,具体到某一天的进步微乎其微,很难感知及有效反馈,以我个人经验,每周成长确实可以,我的成长暗器就是“一周一记”!&br&&img src=&/53fafd5fafef7b446ef4fe_b.png& data-rawwidth=&435&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5& data-original=&/53fafd5fafef7b446ef4fe_r.png&&记录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上周计划;二是上周计划点评;三是下周计划(注:我一般是周六晚上写,既能确保周六能开开心玩,又确保周末不会太玩物丧志)。&br&&img src=&/0e1d98c28be8db287cf391_b.png& data-rawwidth=&435& data-rawheight=&6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5& data-original=&/0e1d98c28be8db287cf391_r.png&&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罗列了带来成长的习惯,如读书笔记,自我暗示,事后总结,提前规划,保持自律等等,最后还是选定“一周一记”。这个习惯已经坚持四五年了,回过头看看,生活的重大变化都与这一习惯息息相关,它之所以能当作成长暗器,因为它是&b&核心习惯(&/b&&b&引起连锁反应的关键习惯,开启改变的起点和支点&/b&&b&)&/b&,能全面撬动成长的连锁反应:反馈,调整,坚定;&br&&br&&b&反馈:&/b&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坚持长期目标,不是目标多么困难,而是因为得不到准确地反馈,感受不到细微的进步。&br&&br&直到思考这个回答之前,我都以为即时反馈最重要,以知乎数据统计为例,从四月份至今,我记录了每天的关注数、点赞数等,但我越来越发现,对每天的数值变化越来越麻木,这种即时的记录并不能带给我成长、进步、满足感,相反我对数据变化越来越麻木,哪怕一天收获四五百关注,我却会因为某个回答点赞少而沮丧、郁闷,是我越来越贪婪,还是越来越失去快乐的能力?&br&&br&其实都不是,答案在于与生俱来的本性:适应性,或称之为习惯!哪怕我们每天都在成长,但如果每天的成长量差不多,我们就会慢慢习惯,衣就逐渐丧失对成长的感知和快乐,一旦丧失了这种快乐感知,这对长期目标的坚持是致命性的,但如果将时间延长到一个礼拜,我会突然发现,这周的关注数居然超过两千!!原来我已经进步这么多了吗?或者说,我这么优秀了吗?快乐、激动之情让人不能自己!每天的细微进步由量变产生质变!&br&&br&即时反馈很重要,但一段时间内的总结和回头看更重要,它能让我们保持成长的感知和快乐,这对长期目标是至关重要的!!&br&&br&&b&调整:&/b&包括两个方面:及时调整行为;及时调整目标。&br&及时调整行为。当取得进步,或者达成某个短期目标后,我们会因自我感觉良好而寻求自我奖励,通常会导致放松要求,甚至是开始堕落行为,俗话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理学上叫“成长陷阱”。&br&&br&如同我在日记上记录,因知乎关注激增,所以睡前跟起床都刷知乎,这是一种很自然而然的行为,并没有察觉出有什么不妥,甚至在心里营造出一种自我认同感,这是在为答题而付出、努力!但当我在写“一周一记”时,我发现,这种行为破坏了正常的学习工作,睡前的自我暗示,早起后的英文阅读,而这些才是长期成长的根本,意识到后就能够做出行为调整!&br&&br&及时调整目标。4月份,我预定的目标是,一年关注人数5K,5月初,调整到10K,6月初,年度目标似乎唾手可得,又将其调整到50K。并不是个人狂妄,而是目标的属性决定的,目标绝不应该是轻轻松松就能达成的,而是在通过刻苦努力后,再努力垫垫脚才可能够得上的。通过“一周一记”及时评估目标进度,及时修正目标,确保正在努力的目标,能够激发个人的潜能和斗志,能够帮我们整合身心资源全力以赴!&br&&br&&b&坚定:&/b&牢记长远目标,不会因为一时得失而舍本逐末!&br&说实话,不到两个月时间关注破万,确实有一种上瘾、飘飘然的感觉,让我逐渐迷失,忽视甚至遗忘来知乎的初衷。而“一周一记”能时时提醒我牢记长远目标:成为一名伟大的心理学家,成为潜能开发的践行者。&br&&br&这也能让我牢记来知乎的初衷,就像我在另一个回答下写的:通过答题,梳理个人的知识体系,通过互动,激发个人灵感,通过网络,积累更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实践经验。只有牢记长远目标,在一时的得失、名利之前才不会迷失,不会因为一点小进步而偏离路线!&br&&br&每个人的私人成长暗器都不尽相同,但我认为,任何一个称得上成长暗器的杀器,肯定不能只局限于生活的某一方面,而是如同一个支点,能够撬动整个生活!&br&&br&——————————&br&喜欢我的回答和思考,请关注公众号「高太爷」。
每日成长?太贪心了!成长是一个缓慢、累积、渐进的过程,具体到某一天的进步微乎其微,很难感知及有效反馈,以我个人经验,每周成长确实可以,我的成长暗器就是“一周一记”! 记录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上周计划;二是上周计划点评;三是下周计划(注…
若排除临场心态问题,“学得好却考不好”基本上是个伪命题,认知心理学完美地解释了这一悖论:低效的学习和努力容易给人一种充实、成长、掌握的感觉,我们自以为的“学得好”可能只是一种学习错觉,一旦到考试等关键时候就露馅了!所以,什么才是真正的“学得好”?&br&&br&另外,要拿高分,临场心态也非常关键,直接加成或削弱个人能力,那一刻的心态抵得上几个礼拜、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苦功!本文深入探讨这两个影响成绩的核心问题:&br&1)什么才是真正“学得好”?&br&2) 如何保证临场心态?&br&&br&&b&No.1 &/b&&b&什么才是真正的“学得好”?&/b&&br&1、打破“学得好”错觉:熟悉不等于理解掌握&br&&br&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学得好,是错将熟悉当做知道。比如我们学习一个章节内容,读的时候还画了重点,然后再看一遍,这次甚至做了笔记,这时候我们可能会认为学得很好,对知识点也了如指掌,但如果合上书做个简单的自我检测,瞬间就会忘掉三四成。在考试时,这种熟悉感并不能让我们准确提取所学知识,甚至在做多项选择题时,熟悉感往往还会帮倒忙!&br&&br&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的研究表明:重读学习材料是主要的学习方法,它能够造成正在学习的错觉,因为复读提高了流利度,但研究表明,流利度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对材料有更好的记忆和理解。此外,复读还会导致熟悉性效应,即当我们看完两三遍材料之后,不由自地就会产生一种错觉:我已经理解、掌握材料,不用再深入钻研了,不幸的是,这仅仅是一种错觉。&br&&br&&p&2、学习效率取决于信息加工深度&/p&&p&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表明,“深层次”的加工比“浅层次”的加工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提取。换句话说,记忆和理解取决于如何加工信息使之进入我们的大脑。加工深度很难衡量、定义,因时而异,但有效的深加工肯定是在记忆内容和已知信息间建立联系。&/p&&br&&p&自我检测(问题思维)是一种有效的信息深加工模式,最近研究表明,对要记住的信息进行自我检测要比复读有助于长期记忆和理解!&/p&&blockquote&&p&心理学家设计了个试验,分为测试组和复读组,两组各用10分钟记一篇文章,然后做2分钟的数学题,之后,复读组再复读背诵文章10分钟,而测试组进行10分钟的自我测试。最后分别隔5分钟、2天、1周进行3次考核,测试结果发现,5分钟延迟后的测试,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2天、1周后测试,两组的成绩都下降了,但测试组的下降程度要远小于复读组。&/p&&/blockquote&&p&自我检测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书本的“测一测”进行自我提问;另一种是自己编问题,比如将书本的大纲和子标题按照层级编成问题,然后自我提问。&br&&/p&&br&&p&其实,向同学、朋友讲解知识点,帮助他们答疑,这也是一个自我检测的过程,能让自己主动思考、组织信息,这对学习和记忆非常有用!所以,不要吝啬于同学的请教,这也是最好的自我成长机会!有经验的同学都知道,很多灵感都是在给别人讲题中产生!&/p&&br&&p&3、高效学习的关键:搭建知识框架&/p&&p&问题思维能启发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但高效学习并不是知识数量的简单堆积和记忆,知识孤岛再多也没有用,关键在于知识之间的串联和组织,要建立一个能帮助我们把不同信息联系起来的框架:构建出知识的树状图!&br&&/p&&br&&p&以高中学习为例,在我眼中,书本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无序堆积,而是一个树形结构,一个节点就是一个问题,我要做的,就是建立并完善这课知识树,在学习中不断调整、增删节点,不断发展、壮大这棵知识树,高三复习时,完全以节点中的问题进行回顾、复习,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思考过程,而不用低效的翻书、复习、遗忘。&/p&&br&&p&知识树一旦被搭建出来,每一个节点就是一次思考,每一次思考就是与周边知识节点的一次连接,知识之间的联系就越来越紧密,知识树也就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有生命力,很多问题自然而然就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而不是杂乱无章的一团浆糊,毫无头绪!&/p&&br&&p&让知识融会贯通,这才是真正的“学得好”!&/p&&br&&p&&b&No.2 如何保证临场心态?&/b&&/p&&p&先来了解下压力管理悖论:典型压力管理强调减压、放松的重要性,这其实进一步肯定了担心的事实,即压力、焦虑是表现不好的信号,告诉紧张的人要平静下来,这强化了他们觉得自己不行的信念,提高对未来焦虑的担心!此外,现实中,很多事情其实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压力避无可避,压力及压力带来的焦虑就会形成叠加效应,陷入恶性循环。&/p&&br&&p&不禁想起中考、高考,越是试图放松下来,越是期望云淡风轻,内心深处越是紧张的要死,那时候特意学过不少的放松减压技巧,听别人讲的头头是道,但怎么到我这就没卵用,尤其高考两天晚上都失眠,一直以为自己学艺不精,原来都是坑!&/p&&br&&p&来看一下压力新科学的最新研究,下面是一个著名的压力干预实验:&/p&&blockquote&&p&实验:“我很冷静”VS“我很兴奋”,把压力、焦虑转化成帮助其更好表现的能量!&/p&&p&罗切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贾米森对学生考前干预,鼓励一组学生采用传统的压力管理策略,即通过放松、呼吸、鼓励等方式缓解紧张;干预组中,鼓励学生拥抱焦虑,对自己说“我很兴奋”,压力反应是身体帮助你更好地表现;控制组什么也不做。&/p&&br&&p&通过收集学生考试前后的唾液样本分析压力荷尔蒙发现,思维干预并没有减轻压力反应,但在接受过思维干预的学生,更强的压力反应伴随着更高的考试分数,压力提升了表现,而传统压力管理组及控制组,压力荷尔蒙与成绩没有关系!&/p&&/blockquote&&p&实验表明:选择视焦虑、压力为兴奋、能量或者动力,并不会降低压力反应,与直觉相反,压力越大,成绩提高却越显著,这是因为压力反应本身就是进化出来帮助我们整合身心资源的!当感觉紧张时,告诉自己这是兴奋,是身体帮助我更好表现,这确实简单、管用!重大事件之前,焦虑和兴奋之间,仅仅一线之隔!&/p&&br&&p&还有一个关于压力的研究表明,如果人们被简单告知“你是那种在压力下表现更好的人”,他们实际表现会提高33%,即使这种只是随便说说也无妨,重要的是信息改变了焦虑信号的意义,不再是“你会搞砸的”,而是你会更好发挥的证据。&/p&&br&&p&压力新思维把视为障碍的身体压力反应看成资源,使天平从“我无能为力”向“我搞的定”倾斜,这个思维转变会随着时间叠加,它意味着在生活中,面对压力时,你感觉透支还是被赋予能量!科学的压力管理,不是试图减轻它、逃避它,而是在压力下成长的勇气,转变压力思维的能力:视压力为资源。&/p&&br&&p&打破传统错误的压力观,临场压力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如果能够视压力为资源,临场考试就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焦躁不安了,相反压力越大,超常发挥的概率就越大!&/p&&br&&p&呕心沥血之作,希望你会因认同而点赞!&/p&&br&&p&——————————&/p&&p&曾翻译过一篇长达44页的学习论文《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译文为《刻意练习:成就天才表现》,畅销书《异类》及“一万小时理论”均出自此论文,公众号搜「高太爷」,回复“刻意练习”自动获取原文及译文。&p&&a href=&///?target=http%3A///r/LzmJkRrEr0fQrV7y92w9&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LzmJkRr&/span&&span class=&invisible&&Er0fQrV7y92w9&/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p&
若排除临场心态问题,“学得好却考不好”基本上是个伪命题,认知心理学完美地解释了这一悖论:低效的学习和努力容易给人一种充实、成长、掌握的感觉,我们自以为的“学得好”可能只是一种学习错觉,一旦到考试等关键时候就露馅了!所以,什么才是真正的“学…
作为老师,我来告诉你如何做吧。&br&&br&赢得学习竞赛不是要玩命跑,而是要给自己升级,这才是真正的竞争力。&br&&br&&ul&&li&&b&死命学是最低效的学习方法&/b&,因为它会耗干你的学习动力,很快就会厌学,所以就应该劳逸结合,来提高学习的幸福感。&br&&/li&&li&&b&不要和别人比较,比完只会&/b&&b&让你失去信心&/b&,其实排名10~20名的中上游就够了,这足以保证自己不掉队,不要刻意追求进前3名,为了进前三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训练根本不重要的技能,这就没时间给自己的竞争力升级了。&/li&&/ul&&br&
我观察过很多学生,无论是上课还是自习,他们的注意力并不在学习上,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无意识的游走状态。做起作业来就像在磨洋工。有时候一个小时一道题都没做完,发呆、走神、聊天、各种无谓的小动作,就是不能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br&&br&方法好的学生做一道题就能找出几种解法,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和磨磨蹭蹭一小时也做不完一道题的学生相比,效率要高百倍不止。&br&&br&其实他们早就厌学了,都是在&b&假装学习和表演勤奋&/b&,是不得已被摁在教室里学习。而厌学是学习的癌症,靠老师的力量是很难治愈的。以至于很多老师认为是智商的问题,其实不是,是驱动力和学习方法的问题。&br&&br&学习就像长跑,大部分时间里不要领跑,让别人去竞争消耗吧,你要做的是积蓄力量,保持自己不掉队、不厌学,在后半段再逐渐加速超越。&br&&br&当然,这也不是让你傻玩。&br&&br&你最应该关注是你当下的进步,主要精力用在给自己升级,而不是分数或他人。&br&&br&比如&br&&ol&&li&学习方法的进步,归纳、收集各种学习方法,降低自己的思考成本。&br&&/li&&li&纠错能力的进步,总结、反省自己的各种错误,闻过则喜的习惯可以降低你失败的成本。&br&&/li&&li&笔记整理的进步,梳理知识脉络和训练上面的元认知能力,完成思维方法上的系统升级。&br&&/li&&li&自控能力的进步,发现自己效率低下、情绪低落的时候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警惕自己沦陷。&br&&/li&&li&超越课本的进步,抽时间大量的阅读科普书、传记和名著,把视野拓宽到更广更深的领域。&br&&/li&&li&同学关系的进步,真诚的与同学分享经验和资源,建立互助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成为你的助力。&br&&/li&&li&师生沟通的进步,每天都要抓住老师把自己的问题、疑惑、困难和苦恼都要提出来,老师的经验能大幅降低你的试错成本。(比如我这篇文章)&br&&/li&&/ol&&br&你不用急于超越别人,特别是分数上,只要不掉队就行。因为人学了东西会忘记,很多高一高二学的知识到了高三就忘光了,需要重新复习和训练,这就是后面人超越的机会。&br&&br&你当下最重要的是把更多时间用在完善心智系统上,到了高三再拼命学,就能很快超越他们。&br&&br&我作为一个老教师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老师见的太多了,不要相信智商、天份、天赋的神话,那都是人为的幻象,太多人活在这种幻象里了,包括一些年轻教师,他们有这种幻象是因为还没看清教育的本质,建议看一下《&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智商高低是因为思维习惯不同造成的吗?&/a&》。&br&&br&一说到不要相信智商神话,很多人会本能的抵触,你呢先别忙着点反对,推荐你看这本书《&a href=&///?target=https%3A///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超越智商&i class=&icon-external&&&/i&&/a&》,这里面对智商说的非常透彻,看完你就全明白了,你说的智商根本不是智商。而且你还会知道,除了聪明之外,还有更高级的境界。&br&&br&&img src=&/0d6efdb9f0eb306e5c3fded_b.jpg& data-rawwidth=&460& data-rawheight=&2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 data-original=&/0d6efdb9f0eb306e5c3fded_r.jpg&&&br&开始在长跑中领先的人,都有自己能赢的幻觉,但最后都会绝望的发现,很多人在把他甩掉,而这时候他已经没有足够的力气追赶了。&br&&br&&b&真正的高手,对内关注自己当下的小进步,对外关注不断增长的好奇心,积蓄好力量,在正确的时候发力,这才是最优的策略。&/b&&br&&br&其实就算你赢了高考,挑战也才刚刚开始,到了大学里,尖子生满地走,毕业后到了社会上,更是有积累了几十年经验的人在和你竞争,比智商和成就一定会被秒杀,是不管用的,还是要靠长时间的持续升级来赶超他们。年龄大的人,他们的缺点是负担重,升级比你难,这是你的机会。&br&&br&所以越快升级自己的心智系统越好,因为人生长着呢!&br&&br&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升级自己的心智系统,可以阅读我的两个专栏《&a href=&/zhangyingfeng& class=&internal&&自由心智&/a&》和《&a href=&/education& class=&internal&&教育成本&/a&》,里面有很多文章可以帮到你。&br&&br&&b&回答一些评论&/b&&br&#你知道前三名看见这个心多累吗&br&&br&如果有一天,大家都不关注分数,都不在乎别人的智商有多高,而是关注自己的进步,寻找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并能和同学建立亲密的互助学习关系,我觉得教育的目的才是真的达到了,人的成长才是教育的目的,分数排名不是目的,不对吗?&br&&br&那个时候前三名就不觉得累了,你会很幸福,因为大家都把考试作为反馈的工具,谁都不把名次当回事了。&br&&br&&br&&br&#写的不错,但非常片面,智商是重要的因素不可忽略。&br&&br&“非常片面”这个词挺片面的,哈哈。&br&大部分人所说的智商其实是天赋,因为他们喜欢用“天生”这个词。如果暂时看不了《超越智商》那本书,可以看我专栏里的以下几篇关于天赋的文章:&ul&&li&&a class=&internal& href=&/p/&&为什么相信天赋反而会塑造凡人?&/a&&br&&/li&&li&&a class=&internal& href=&/p/&&为什么要反对天赋神话?&/a&&br&&/li&&li&&a class=&internal& href=&/p/&&人们为什么会掉入天赋神话的陷阱?&/a&&br&&/li&&li&&a class=&internal& href=&/p/&&如何装作很有“天赋”的样子?&/a&&/li&&/ul&&br&&br&#我不喝!明明智商差距就在哪里。哎想哭&br&&br&自从鸡汤这个词开始流行,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听不进别人的建议,一言不合就说别人是鸡汤。&br&鸡汤偏见会封闭他们的好奇心,不再有兴趣去关注别人说的话有没有依据,有没有有价值的地方。他们就是要用情绪来抵触你。一般年纪大的人,才会这样固执,现在很多年轻人未老先衰,已经失去了开放的心态。&br&这就是为什么要升级自己的心智系统,很多人的低效恰恰源自自我束缚,要警惕自己的封闭性思维。&br&&br&&br&#评论里好多坚持相信智商的学生&br&你们信好了,那是你们信仰的自由,但是一个老师不能信智商、天赋、天份、神童之类的怪力乱神。这就像&br&&ul&&li&一个科学家信鬼神&br&&/li&&li&一个医生信巫医&br&&/li&&li&一个建筑师信凶吉&br&&/li&&li&一个企业家信算命&br&&/li&&/ul&这些人共同的特点都是愚昧导致了迷信。&br&老师不了解教育本质也会造成天赋迷信,乱用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灾难。&br&老师相信你智商高当然是好事,老师要相信你智商低呢?你再努力也没用!&br&在这种老师眼里智商高的必然是少数,其它大多数学生还有机会吗?&br&这是一个自证预言式的陷阱,“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你真的希望自己的命运掌控在别人手里吗?&br&冷静下来,读一下我上面提到的5篇文章,好好想想再下结论。&br&&br&&br&点个赞给老师一个鼓励吧……^_^
作为老师,我来告诉你如何做吧。 赢得学习竞赛不是要玩命跑,而是要给自己升级,这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死命学是最低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它会耗干你的学习动力,很快就会厌学,所以就应该劳逸结合,来提高学习的幸福感。 不要和别人比较,比完只会让你失去信心…
&b&1.不要看对方说了什么,而是思考他为什么说这个&/b&&br&昨晚我爸打电话给我,告诉我1月下旬的时候杭州天气可能会不好,让我注意保暖。&br&我告诉他我一月中旬就会回去的,老爸很满意的挂电话,停止了给我弯曲杭州天气的进程。&br&他其实这句话只是告诉我:过年早点回来,我想你,但是他么那个年代的人是表达不出来这种思念的,会绕用各种绕口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情。&br&&br&快到圣诞了,女友和我讲最近有个男生经常追求她,今天还给了她礼物,她说完之后停了一会儿,这个停顿是为了看我的反应,所以我理所当然的开始吃醋,开始和她表达爱意,在这个过程中还不忘打开了t宝。&br&其实她告诉我这件事的动机只有两个:&br&a.试探一下你是不是在乎我。&br&b.我想要圣诞礼物&br&&br&4岁的小侄子打电话给我,说想我了,想我去上海陪宝宝玩。&br&他的需求有两个:&br&a.家里确实无聊,想我带他出去烧火,带他出去玩各种刺激的&br&b.他想吃糖,只有我会偷偷给他糖吃&br&我自己确实无法去上海,所以我告诉他,杭州最近有怪兽,我走不开,但是我打怪兽国家发我糖作为奖励,这些糖都寄给他吧。&br&&br&当我不懂这个道理的时候,觉得世界真心复杂,和一个人交往真难,但是慢慢的开始掌握这种思维之后,世界在慢慢变得简单起来。&br&这种能力需要练习,练习的方式是换位思考,初期肯定经常出错,但是有了这样的意识,就不会活得混混沌沌了,每一次成功的感知或者失败的感知,都是知识库的一部分。&br&这也能培养观察能力,当你确实的在使用这个能力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以前你和别人的矛盾都是你们在讨论不同的问题,识别不了对方需求,表达不出自己的需求。&br&&br&&br&&b&2.主动交流,多去赞美,决定一个人对你看法的是你们的关系&/b&&br&我在大学的时候有一个不错的女性朋友,我和她出去玩总发现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难度不一样。&br&当时我还处于愤青年纪,我觉得她之所以是简单难度,是因为:我们更愿意帮助漂亮女生定律。&br&后来又结实了一些男生,他们也简单一点,我才意识到,我缺乏他们的一种品质:主动交流。&br&但是当时我自诩清高,不屑于这些人际技巧,后来我自我反省,才发现这不是正直,而是自恋。&br&我曾经一直存在着某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我坐在图书馆里面,摆出专注的态度,前面放着一大摞大部头书籍,总能吸引到有丰富内涵的女生。&br&这种幻想是来自一种自恋,不愿意付出,认为以优秀就能获得别人青睐的自恋,骗自己罢了,除非我长得像梁朝伟,不然别人都没工夫看我前面的书到底有多厚。&br&我开始试着放下我那卑微的自尊心,多与人交流,多平等的交往,不再去不切实际的幻想着对方被我深深吸引,世界的难度在降低。&br&我会在食堂打饭的时候主动和阿姨聊两句,几次之后她就能认识我,我发现自己的饭也变多了。&br&在杭州救助站实习的时候,多交流这个品质帮了我很多。&br&因为我早上起得迟,食堂是7点开放,我8点才起来,每次阿姨都会给我留吃的,以前早上都是饿肚子,只是因为我有一次和阿姨聊了聊各自的家庭之后状况变了。&br&那时候住在山上,没电视没网络,非常无聊,晚上会下山玩玩,之所以能下山玩,是我那时候找门卫下棋,和他抱怨过这里无聊,他告诉我晚上可以下山玩,10点之前回来,他帮我留门。&br&主动沟通真的能降低生活难度,不要一上来就表达自己的需求,熟悉之后对方自然愿意为了你麻烦一下自己。&br&人都是喜欢能让自己获利的人,赞美是最简单的建立关系方式,到卖蛋饼的店夸他蛋饼好吃,说不定聊两句之后她会给你做的大一点。&br&夸中年妇女漂亮,夸少女温柔和吸引力,夸男生成熟,夸长辈对自己的耐心,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能让你的世界变得很不一样。&br&越来越多的体验让我真实的认识到:&b&决定一个人对你态度的,不是你是什么样的人,而是你们的关系。&/b&&br&我在救助站受到更多的照顾,不是我在山里还算稀有的大学生身份,而是我和他们都很熟,&br&我最近迷恋吃羊骨头煲,我发现我的羊肉总比别人多,不是因为我长得帅,而只是每次吃完我都和老板娘唠嗑。&br&&br&&br&&b&3.找准自己的角色&/b&&br&时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你和老师的关系这么好?是不是你更擅长与拍马屁?&br&是的,确实我拍马屁比较厉害,但是我觉得更关键的是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学生,老师和学生关系好,意思就是师生关系好。&br&学生的要求就是尊重知识,热爱学习,只要做到这一点,和老师关系不会差的。&br&我觉得鉴别一个人成熟度的就是找自己位置的能力。&br&几个朋友打牌,你一定要赢,一定要表现自己的聪明,和别人合作,别人出错牌就一肚子牢骚,大家都是朋友,一起玩无非图个开心,如果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总想表现自己的优异,总想获得别人的赞美,没几个愿意和你玩的。&br&领导开会不敢发言,怕同事觉得自己装逼,开会是上下级,同级交流,就需要表现自己的看法。&br&生活的复杂性在于有时候你的角色会冲突,努力扮演好自己的主要角色,对次要角色做到心安,生活能变得顺心很多。&br&&br&&b&4.焦虑来自你的想象,别人对你没有预设,预设是你自己给自己的&/b&&br&在积极心理学的课程上时常有一个小活动:&br&站到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吼,放开了吼。&br&如果有过这样的体验的人一定能有一种很神奇的经验:&br&&b&我坐在下面,想着自己等下要上去,特别的紧张,很担心自己到时候吼不出来,越想不紧张。&/b&&br&&b&但是当我真的站在上面,放开了吼的时候,我发现其实和我想的不一样,当能够专注于自己吼出来的时候,焦虑全部消退了。&/b&&br&一个心理学实验:&br&一批志愿者,告诉他们体验歧视,在他们的脸上做出疤痕,然后让他们分散在每个公共场所,晚上回来的时候让他们讲体验。&br&很多人都说自己遭受歧视了,而事实上,他们在出去的时候工作人员以补妆为借口已经把他们的疤痕擦去了。&br&对外界的焦虑,来自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的看法会篡改你在外界收到的真实信息。&br&&b&我们焦虑与人际,大多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其实别人压根没觉得你应该优秀。&/b&&br&&br&&b&5.找到自己想要什么&/b&&br&我们时常会说优质的男性与女性更懂得尊重别人,他们不容易生气,不会强迫别人,他们温文尔雅,这些都并不来自与他们有更高的忍耐力,更高的情商,只是他们不在乎。&br&凯撒大帝英勇无比,长老团围攻凯撒,他如战神屹立,直到他在刺杀人群中看到了自己的妻子(此处感谢各位知友的提醒,是布鲁斯),他失望的放下了自己的武器。&br&即使最优秀的人遇到自己在乎的东西也会变得脆弱。&br&而不再去在乎外界的看法最好的方式是你回避外界,而是找到真正自己努力和在乎的东西。&br&在我的咨询体验中,来访者有两个阶段变化最大:&br&1.接受现状,他的焦虑会明显减轻&br&2.寻找到自己想要的,他的抑郁开始消退,生活变得积极&br&当能发觉来访者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咨询已经变得很容易。&br&其实不必羡慕那些积极的人,你想模仿他也不可能,如何做到的答案在你心里,很多人会问,我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办?&br&找到自己想要的这句话第一个字是找,每当你找的累了,都告诉自己:我这是在给自己一个机会。&br&&br&&br&&b&6.一种感受只能被另一种感受替代&/b&&br&当你发现面前有一个小姑娘在哭的时候,你会做什么?&br&男性一般讲个笑话,给个棒棒糖,希望用开心代替她的哭泣。&br&女性一般温柔的抱抱,问她怎么了,给她安慰和抚慰。&br&我们明明知道如何对待悲伤,却从来不对自己使用。&br&当你悲伤的时候,你不知道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出去玩一玩,找点快乐的事情做一做,你不知道你需要好好的安慰自己,鼓励自己,我们总是强迫自己不能悲伤,应该振作。&br&绝大部分对待自己的方式都是很暴力的,就像一个小女孩在哭泣,你走上去,凶狠的和她说:不准哭!再哭我就打你!&br&这样的方式怎么能让那个小姑娘不哭?这样的方式怎么能让自己的悲伤消退?&br&悲伤和痛苦是压抑不住的,但是你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感受代替他。&br&&br&&br&&b&7.别指望有人能理解你,降低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期望&/b&&br&我曾经之所以痛苦,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这么美好,而我如此不幸。&br&我现在之所以平静,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本身就很恶毒,有人对我好,有人赞扬我,都是我赚了。&br&别人不会懂我,也没有义务懂我,包括父母,我没有理由恨他们,让别人懂我是我自己的事情,但凡有人愿意懂我都应该感激。&br&世界很糟糕,而我很幸福。&br&&br&&br&&b&8.把时间从压抑自己的欲望解放到如何合理的释放自己的欲望&/b&&br&我时常会收到一些私信,比如说:我常年手淫,戒不掉,怎么办?&br&我喜欢乱花钱,控制不住自己逛淘宝,怎么办?&br&一次次压抑自己的行为与欲望,一次次在无法压抑中自责与痛苦,不是你意志力不够,而是方法错了。&br&之所以迷恋手淫,之所以迷恋花钱,因为你的生活本身太无聊!&br&无聊的生活,手淫和淘宝是唯一的多巴胺释放途径,我们会迷恋上这种快乐。&br&但是这种快乐有代价,你要阻止这种行为,其实也就是在阻止这种快乐,这时候你的敌人就是你自己,自己打自己,你的绝大部分主观能动性都调动不起来。&br&小时候喜欢吃橘子,但是橘子上火,不能多吃,但是控制不住,&br&后来爸爸买了荔枝,这才是真的甜,于是不想吃橘子了,开始吃荔枝,但是荔枝贵,不能多吃,但是又控制不住。&br&之后和二丫发明了两个人光着身子玩过家家的游戏,每天放学也没空回家吃荔枝了。&br&欲望满足所释放的力比多你是控制不住的,之所以需要控制是因为单纯的满足自己代价太大,你需要控制的是自己的行为,寻求其他更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欲望。&br&与其每天控制自己,不要偷邻居的内衣自慰,还不如好好读书,培养品质,多赚点钱,让自己更优秀,找个老婆回家各种cosplay。&br&与其删除淘宝,不如培养爱好,做点公益,&br&生活中有其他事件能够释放多巴胺了,我们就不会在迷恋代价巨大的多巴胺了。
1.不要看对方说了什么,而是思考他为什么说这个 昨晚我爸打电话给我,告诉我1月下旬的时候杭州天气可能会不好,让我注意保暖。 我告诉他我一月中旬就会回去的,老爸很满意的挂电话,停止了给我弯曲杭州天气的进程。 他其实这句话只是告诉我:过年早点回来,…
有一篇学习笔记是量身定制的回答!曾经翻译过一篇论文《刻意练习:成就天才表现》,英文题目为《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该论文是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的成名作,畅销书《异类》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等观点,就是以该论文为原型的,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反复看了几遍后实在心痒难搔,这么好的论文居然没有译文,学术控是可忍孰不可忍,就翻译并整理成了这篇文章,我想论文本身就能准确回答题主的问题!&br&&img src=&/cafcaeecfa184a607f7ed99_b.png& data-rawwidth=&1309& data-rawheight=&4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9& data-original=&/cafcaeecfa184a607f7ed99_r.png&&&br&&b&《刻意练习:成就天才表现》&/b&&br&&blockquote&In most domains of expertise, individuals begin in their childhood a regimen of effortful activities (deliberate practice) designed to optimize improvemen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even among elite performer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ssessed amounts of deliberate practice&br&&/blockquote&&br&简言之,就是&b&即使是天才,也是拿时间砸出来的&/b&,但仅仅用时间是否就能够砸出天才,回答是不够,还需要“刻意训练”,也就是这篇文章介绍的学习技巧,另外也是我对题主的回答:&b&要想成就卓越,脱颖而出,仅仅时间远远不够,还需要辅助必备的学习方法,时间+方法必将会无往而不利!&/b&&br&&br&&p&论文分析了取得优异成就的必备条件,如动机限制、外部限制等,全面论证了刻意练习与卓越表现的正向关系。另外,论文肯定了“天赋”在开启刻意练习方面的启发性作用,但打破了传统对“天赋制胜论”的误区。论文将能力提升分为三个阶段:&/p&&br&&p&1)启蒙学习阶段,初步掌握基础能力,在正式开始刻意练习之前;&/p&&p&2)非全职的刻意练习阶段;&/p&&p&3)全职的、全身心的刻意练习阶段,达到领域内的专家级水平;&/p&&p&实际上还有第四阶段(见下图),就是超越专家级表现之上的“天才”表现,是一个领域的最顶尖表现。如何达到卓越?首先要达到专家级水平,并对行业带来创新性、突破性贡献。&/p&&img src=&/a6e159eebe271_b.pn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a6e159eebe271_r.png&&&p&&b&一、传统误区&/b&&/p&&p&&b&1&/b&&b&、量的叠加并不意味着能力提升&/b&&/p&&p&仅仅是简单的量的叠加,技能难以提升到更高水平,即使是天天从事的业务、任务,个人能力不会自然提升,而是在某个瓶颈处滞留,主要原因有三个:&/p&&p&1)需要提升的技能太多;&/p&&p&2)不知道正确的提升方法;&/p&&p&3)不在乎技能是否提升;&/p&&p&单纯的重复练习并不会提高技能水平,但通过刻意练习,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也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技能水平。&/p&&br&&p&&b&2&/b&&b&、天才不需要刻苦训练&/b&&/p&&p&天才在掌握基本的技巧后,不需要刻苦练习也能达到专家级水平,这是一个传统误区,研究表明,“10年原则”在各个领域被普遍支持、验证,仅仅极个别特例会少于10年,但也不会少太多,以音乐家为例,仅少1-2年时间。另外以高中的例子,学习成绩越好的人越是勤奋努力,没有例外,小学、初中或大学之所以有所谓的“聪明人”,是因为这些时期的课程任务简单、没深度,不需要时间和汗水的沉淀。&/p&&br&&p&&b&二、刻意训练理论&/b&&/p&&p&&b&1&/b&&b&、刻意练习的特点&/b&&/p&&p&&b&保持清醒&/b&。根据是否有意识的学习、提高区分三种行为:工作(例行公事)、Play(娱乐性质)和刻意训练。工作是为了外部奖励,外部动力不足就没有改善提高动力,刻意练习和Play是因为行为本身,即内部奖励,Play是为了享受行为过程,而刻意训练目的明确,就是为了克服不足提升能力,是有意识的训练、提高过程。&/p&&br&&p&&b&及时反馈&/b&。任何训练行为,如果只是大量的重复,没有及时反馈或有意识的自我反馈,即使动机再强烈,能力提升效果也不明显,甚至会南辕北辙,此外,即使有提高也属于野路子,无法确保准确性、可重复性、可移植性、可推广性。&/p&&br&&p&&b&提炼、改进、更替方法&/b&。刻苦努力却没有成效,就要考虑方式方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方法,可以极大地提升记忆效果,于我而言,不仅要相信潜意识的穷力量(正确方法之一,基础),还要找到其他的招式性方法,总结、提炼已有方法,尝试、更换新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能力,打破瓶颈。&/p&&p&挑战“学习区”:普通运动员喜欢练早已掌握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跳。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精确的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具有高度的针对性。&/p&&br&&p&&b&有监督的专业指导&/b&。对于复杂的项目,刻意训练不仅需要及时反馈,还需要针对性的指导,以及时纠正训练行为,尽管有组团学习、讨论等其他方式,但是有监督的指导效果更佳。此外只在学习区练习,是一个非常强的要求。一般的学校课堂往往有几十人按照相同的进度学习知识,这种学习是没有针对性的。同样的内容,对某些同学来说是舒适区根本无需再练,而对某些学生则是恐慌区。科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小班学习,甚至是一对一的传授。真正高手训练与其说是老师教学生,不如说是师傅带学徒。&/p&&br&&p&&b&总结:&/b&刻意训练,是指有教练个性化指导的有监督训练(理想条件),寻找正确、高效的训练方法,不断挑战“学习区”,并获得即时反馈和即时纠正,不断延伸现有能力水平。&/p&&br&&p&&b&2&/b&&b&、刻意训练理论框架&/b&&/p&&p&&b&核心理论:&/b&个人能力与训练时间成正比,个人要取得更好的能力表现,必须争取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刻意训练。驳斥了先前的理论:优异表现前提是天赋,其次是练习,并且练习刻苦程度与表现关联较弱。&/p&&br&&p&&b&3&/b&&b&、刻意训练限制因素&/b&&/p&&p&&b&一是资源限制。&/b&亦即家庭、学校对某个学生能提供的资源、机会是有限的,通常独生子女、富裕家庭能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提供更多的多样化选择;&/p&&br&&p&&b&二是努力限制。&/b&&/p&&blockquote&A number of training studies in real life have compared the efficiency of practice durations ranging from 1 -8 hr per day. These studies show essentially no benefit from dura-tions exceeding 4 hr per day and reduced benefits from practice exceeding 2 hr (Welford, 1968; Woodworth & Schlosberg, 1954).&br&刻意练习时间内,整个人都需要全神贯注,每天的有效刻意练习时间是有限的,必须劳逸结合。调查显示,超过2小时后训练效果逐渐递减,超过4小时后再训练就根本没有效果(边际效应递减),因此合理的休息,与高效率的学习同等重要,长时间的无效率学习会让人心生厌恶。&br&&br&one would expect that the level of practice an individual can sustain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 is limited by the individual's ability to recover and thereby main-tain a steady state from day to day. After the individual has slowly adapted to a constant level of practice, increases ought to be possible. In contrast, if an individual cannot recover each day from a given level of practice, sustaining that level will lead to exhaustion and mental fatigue. &br&要想长期能够保持稳定的训练,就不能一次过度消耗甚至透支,要确保每次训练前,精力都能够恢复。一旦过度训练,不仅会造成效率低下,甚至带来精神疲劳,削弱动机和坚持动力,很多少年天才通常过于急功近利(或被迫),致使兴趣、动机被消耗干净,最后不得不离开这个领域。&/blockquote&&p&对于长期的任务,明智的做法是,控制每天的工作时间,避免精神疲劳或逆反心理。较好的做法可参考独立撰稿人:每天早上的高效能时间撰写4小时,剩下时间就是休息、调整。总而言之:&/p&&p&1)短期内,要合理调配好训练与休息,避免训练过度损耗兴趣;&/p&&p&2)长期看,长时间的刻意训练,能够让身心能逐步适应渐进的训练强度,可逐渐增加训练量和训练强度。&/p&&br&&p&&b&三是动机限制&/b&。刻意训练不是娱乐性的,相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刻意训练就是为了提升技能,要想坚持刻意训练,个体必须深刻认识提升技能的意义和吸引力。&/p&&br&&p&&b&三、“天赋”作用:开启“刻意训练”的先决条件&/b&&/p&&p&&b&1&/b&&b&、传统天赋观&/b&&/p&&p&在正式从事、学习某个特定领域之前(刻意训练),所谓的“天赋”并不可靠,通常更像是一种臆测,一个许诺,一个希望,而不是客观的、可以证实的事实,所谓的天赋表现一般只是优于同龄人(时间推移几年,天赋只是普通表现),比如2岁开始背唐诗等。&/p&&p&天赋一般在小范围、短期的实践、训练等中有用,但多数人通常误以为天赋在任何情况,哪怕是长期的刻意训练中同样有效,但传统对天赋的观念非常固执,即使实践证明“天才”没有取得优异表现。&/p&&br&&p&&b&2&/b&&b&、“天赋”只是开启“刻意训练”的钥匙&/b&&/p&&p&所谓的天赋是否有用并不清楚,但“天赋”(自我实现预期,父母、教练重点投入,孩子自己的领先优势)确实是开始刻意训练的先决条件,孩子优于同龄人的表现,吸引家长等注意,并给孩子尽早接触、训练的机会,这才是最重要的。本文观点:&/p&&p&1、强调动机和兴趣在开始和维持刻意训练方面的作用;&/p&&p&2、某个方面的才华(知觉到的)会让孩子更早的开始刻意练习;&/p&&p&3、初始的优异表现并不代表固有的天赋差异&/p&&p&4、拥有杰出能力的人都维持一个高水平、高强度的练习&/p&&p&“早熟”孩子(优于同龄人)家长要有清醒认识:孩子的优异表现是来源于系统性的刻意训练,而不是固有的天赋,家长主要培养孩子的信心和兴趣动力,卓越天才们的“天才”特质是后天刻意训练的结果。&/p&&br&&p&&b&三、“天赋”的自我实现过程&/b&&/p&&p&父母察觉到孩子的某个天赋,真实且信心十足地传递并感染给孩子,孩子也因此认为自己很特别,会更加自信、努力,更有兴趣、动力在某个领域开始系统学习,父母(信心十足地)期望的影响已经被大量实例证明。&/p&&br&&p&夸奖能够提升信心,但过度夸赞也会降低孩子坚持学习意愿,毕竟“高智商+坚持&&&鬼才+缺乏毅力”,另外研究证实,学习能力(聪明者愚蠢)主要和情绪相关,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而消极的情绪则会起到抑制的负面效果。&/p&&br&&p&&b&四、论文结论&/b&&/p&&p&&b&天才与庸才核心区别是“刻意训练”时间&/b&,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天生缺陷的人取得卓越表现,比如小儿麻痹症患者拿到田径、自行车冠军,反驳了天赋致胜论),固有的天资(天赋)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修正、提高的(符合自我暗示规律,人的潜能与可塑性是无限的)。&/p&&br&&p&环境(何以诗书传家,或者将门虎子)和天赋(自我实现的兴趣),一般充当开始刻意练习的诱因,审视天才时,不仅仅关注他在某个领域的天才表现,还要研究他如何保持训练、提高。&/p&&p&虽然论文不认可天赋的决定作用,但也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达到优异水平,分析当代卓越人士案例得出,早期来自父母和环境的支持、启发,个人长期坚持不懈的刻意训练,能够避免意外和疾病等等,诸多限制因素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p&&br&&p&&b&刻意训练较为辛苦,而Play轻松写意,如何能够在别人游玩时我们坚持刻意训练,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区分,动力、动机如何形成、如何维持,这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也是关键问题。&/b&&/p&&br&&p&——————————&/p&&p&公众号搜「高太爷」,做高效的学习者!&p&&a href=&///?target=http%3A///r/LzmJkRrEr0fQrV7y92w9&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LzmJkRr&/span&&span class=&invisible&&Er0fQrV7y92w9&/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p&
有一篇学习笔记是量身定制的回答!曾经翻译过一篇论文《刻意练习:成就天才表现》,英文题目为《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该论文是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的成名作,畅销书《异类》提出的“一万…
&p&关于提高学习能力,有人给出的方法是列详细计划,设计奖惩方案,用名言或现实激励,番茄学习法……&/p&&p&我感觉对于自制力高的人这些方法可能有用,而对于自制力差的人,这些方法有点陈意过高,不切实际。&/p&&p&&b&在设想所有人的自制力为零的前题下,我将尽可能客观,尽可能实际地分析学习的过程。&/b&&/p&&p&&b&一、学习的第一关是处理诱惑。&/b&&/p&&p&以游戏为例,诱惑就是门槛很低,入门很快,快感很高的东西。
而学习恰恰相反,它是门槛较高,入门较慢,快感较低的东西。
&/p&&p&学习的枯燥会增加游戏的快感。游戏的high点过高,会使学习的乐趣很难被发掘。&/p&&p&如果一个人长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就更加不会去学习,也难以入微,这门课的学习一定会失败。&/p&&p&大脑会本能地选择刺激更高的东西,让游戏与学习较量,游戏可以不战而胜。&/p&&p&&b&二、学习的第二关是处理厌学情绪。&/b&&/p&&p&学习并不是一件十分友好的事情,它先需要你背诵一些定义,熟识一些定理,能灵活运用时才产生快感。&/p&&p&学习自行车、学习游泳也是一样,学习初期只有痛感(摔倒,呛水),只有上了道,快感才开始产生。&/p&&p&而且学习需要把你慵懒的大脑激活起来,高速运转,会导致大脑疲惫,如果长时间没有奖励,大脑就会排斥学习,产生厌学情绪。&/p&&p&学习的初期,是学习过程的最危险期,此时受挫逃避,就危险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p&&p&处理办法就是:
1、用一天中最兴奋的时间学习新知识,而非背诵。
2、尽早让自己体会到成就感,并客意放大成就感,奖励自己,“今天你太棒了,司郭仪。”
3、给自己信心,再坚持坚持就能看到希望,再坚持坚持就能挖到金子。&/p&&p&&b&三、学习的第三关是选择学习环境。&/b&&/p&&p&环境对一个自制力为零之人的影响是足以毁天灭地的。
在适宜的环境中学习,学如平原走马;
在不适宜的环境下学习,学如逆水行舟。&/p&&p&孟母三迁,一点也不过分,这是孟子成才的坚实基础。&/p&&p&&u&&b&最上等的学习神器,是有好的学习环境,与大神一起竞争、角逐。&/b&&/u&&/p&&p&中等的学习条件,有学习的环境,和老师同学“随波逐流”。&/p&&p&最次等的学习条件,是自创学习条件。(令人崇敬,各位加油!)&/p&&p&&b&四、学习的第四关是发掘快感。&/b&&/p&&p&只有快感是唯持学习的唯一动力。&/p&&p&鞭策、激励对于度过学习危险期(初期)是比较有用的,然而靠立志维持学习是不可能的。&/p&&p&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突发事件,比如假期、生病……靠立志维持的学习状态就立刻被打碎,你将会恢复立志前状态。&/p&&p&&u&保持学习状态的唯一动力来源于学习的快感。&/u&&/p&&p&如果始终没有体会过学习的快感,没有体会过获取知识的愉悦,你已经失败了。&/p&&p&如何发掘学习的快感?
1、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学不会是正常的,学会了值得鼓励。
2、对知识进行翻译和再创造。怎么生动怎么来,怎么直观怎么来。(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p&&p&&b&五、学不可以已。&/b&&/p&&p&一位好朋友说,&u&学习要争分夺秒,复习要见缝插针。&/u&&/p&&p&说得太棒了。&/p&
关于提高学习能力,有人给出的方法是列详细计划,设计奖惩方案,用名言或现实激励,番茄学习法……我感觉对于自制力高的人这些方法可能有用,而对于自制力差的人,这些方法有点陈意过高,不切实际。在设想所有人的自制力为零的前题下,我将尽可能客观,尽可…
学霸之所以能投入较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产出,原因大概是以下的两个:&br&&b&&br&一、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为了什么而努力,&br&&br&二、有惊人的专注力,对其他无关紧要的事物,有百分之一百的防备之心。&br&&/b&&br&必须要承认,很多人看起来十分努力,大多数是被逼无奈的,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努力学习,能获得什么样的意义和希望,他们每天起床的动力,不过是父母强行给他们别上的发条,他们努力的精神支柱,不过是父母未完成的梦想,需要在他们这一代,尽早地实现。&br&&br&知道为了什么而努力,比每天漫无目的地冲锋陷阵,要来得轻松爽快。&br&&br&专注力,十分的重要。学霸之所以能在短短的课堂时间里,掌握绝大部分的知识,强大而高产出的专注力,是必不可少的。&br&&br&有太多的人,心总是太杂,他们什么都想要,上课的时候,想着体育比赛,寻思着隔壁班的妹纸,或者脑袋,干脆直接云游天外,说得不好听,就是在做白日梦。&br&&br&你看他们下了课之后,每晚通宵达旦的学习,但还是很难做到精神专注,内心的浮躁和喧嚣,很难心无杂念沉下心来。&br&&br&都说每个人像极了春天里的花朵,有属于自己盛开的时间,但事实上,不是每朵花,都能在春光灿烂的日子,绽放出一生中,最美丽的颜色。&br&&br&有时候,还是得服气的。
学霸之所以能投入较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产出,原因大概是以下的两个:
一、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为了什么而努力, 二、有惊人的专注力,对其他无关紧要的事物,有百分之一百的防备之心。
必须要承认,很多人看起来十分努力,大多数是被…
&b&实名反对高票的智商差距论,学习能力的获取,本质在于对自己使用头脑方式的锻炼,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人,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训练方式,就能够使自己的头脑适应学习效率,从而产生最佳效果。&/b&&br&&br&&br&一个合格的学霸,生活状态必须是在当堂课45分钟之内,就已经把老师讲的东西全部搞懂。课后的时间绝对不会用来复习或学习基础知识,才会有时间进行更深度的思考和知识串联应用。满足这个条件的学霸,又有几个完全反直觉的学习习惯:&br&&br&(1)学霸很少做笔记,绝对更不会工工整整的做笔记。一个班上笔记写的最完整的一定不是成绩最好的。而学霸基本上只会在书上写几个自己想到的字,一般人也看不懂。请自行验证。&br&&br&(2)学霸的生活重心在于“如何减少自己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从来不会思考“怎么样才能挤出更多时间学习”。为什么呢?当你到达学霸的基准线之后,你就会非常清晰地了解你的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和学习速率,从而意识到大量的学习任务、复习和作业,其实都是浪费时间,阻碍了你进行更广泛或深层次的学习。&br&&br&(3)学霸为什么门门功课都很好,而普通人总是会出现偏科状况?因为学霸高度重视对自己的头脑的训练,训练自己头脑的专注力、理解力、思考力,这些核心能力在每一门学科上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普通人偏科,则是用时间和努力学某些课,偏废某些课,所以始终是按下葫芦浮起瓢。&br&&br&那么,讲点干货,一个普通人,怎么训练自己能够在45分钟当堂课上就完全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呢? &br&&br&我最开始以为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大学时跟最厉害的几位教授聊天,也发现很多教授读书的时候也是天才型儿童——从来不带笔和纸,走进教室听课。下课走出教室那一刻所有的知识都在头脑中串联成线。后来,接触的人多了,上了各种各样的班,才发现45分钟的课,能接收到10分钟以上的内容,已经是很厉害的人了,大多数人听2-3分钟,就完全跑神,回过头来又跟着老师听2-3分钟,又更跟不上跑神了。&br&&br&“专注,长时间的专注”是一种最强的头脑能力,也是最值得训练的头脑能力。你要训练自己的专注力,注意力在线的时间不断延长,打败自己种种分心走神的习惯,最终可以达到45分钟时间内一直能够专注聆听,听到的东西都写入头脑记忆中,那么,你就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学霸了。一些不成体系的操作方法如下:&br&&br&(1)高度重视身心健康,“定力”和“静气”的硬件基础,来自良好的身体素质。吃好饭是基础,睡好觉是重点,真学霸通过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来给大脑功能,他们决不允许自己的大脑在疲惫状态下工作。可以适当多一些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把年轻的时候烦躁之气释放掉,你会更静得下来。青城山那边有个实验,让学校小孩子都学太极拳,后来成绩全都上升了,也就是通过运动和身体素质的增强,人会更静得下来,当你静下来的时候,头脑也会开始变得清明。&br&&br&(2)密切留意你的分心状况,排除不必要的干扰物。比如,保持自己的桌面整洁,书桌上不能有太多花哨的东西,也不要有很多小玩具什么的。告诉自己,坐下来,学习就是学习,除了学习,什么事情都不要做,什么事情也都不要想。手机什么的更应该完全关掉,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br&&br&(3)一次次训练自己深度专注的时间加长。没有人能做到一次性专注45分钟,如果你现在只能专注2分钟,那就从2分钟开始做起,慢慢训练自己到3分钟,然后再到5分钟。为自己每一个小的进步鼓掌。随着训练,你会更容易觉察自己“走神了”。一个常见的情况是,老师讲着讲着,我们的思绪就不知道飘哪去了,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下课了,对吧。你要训练自己的就是,尽可能快地发现自己走神了,然后把自己拉回来。你意识到你自己走神了,在1、2分钟之内,马上做一个深呼吸,调整一下状态,又重新跟上课堂节奏。随着专注时间的训练,你的头脑会更适应专注的状态,并在专注状态下得到很多的快乐与满足感。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成绩也进一步上升。&br&&br&&br&一些更高端的心法:&br&&br&&b&(1)学会把他人当冬瓜。&/b&学习这件事情本来是很简单的,但因为参与我们学习过程的人太多了,父母、老师、同学,各种各样的观点和念头,会让我们对学习产生厌烦或很多不必要的情绪。就把他们当冬瓜好了,不管别人,自己爱怎么学就怎么学,你的头脑负担会少很多。&br&&br&(&b&2)相信我,你会随着自己学习能力的进步,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巨大的快乐。&/b&调整你对学习的心态,把那种很苦、很受罪、煎熬的心态放下。去认真在学习中锻炼自己的头脑,体会到自己慢慢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和巨大满足感。你会爱上学习的。&br&&br&&b&(3)“智商”是一个伪概念,凡是在这个时代还谈智商的,通常都是知识上的无产阶级。&/b&请广大老师和父母停止用“智商”概念继续毒害儿童。我14岁的时候数学不太好,曾经还一度被怀疑过智商有问题,后来自己训练自己,数学变得很好之后,别人又说我智商高,数学有天分。在认知科学的研究中,“智商论”是近几年被批斗得很厉害的一个学说。斯坦诺维奇认为人的智力分为三种智力,一种自主心智,一种算法心智,一种反省心智。其中智商只是代表算法心智中的“流体智力”,意味着人处理信息的快慢,仅此而已。你需要发展的是自己的“反省心智”——自己训练自己的能力、心态和决心,以及不断执行这种自我训练的耐力和坚持。请参考这本书(斯坦诺维奇《超越智商》&a href=&///?target=https%3A///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超越智商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4)发展理性,追求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b&我们的父母和老师,未必能成为我们的榜样。但在互联网信息如此扁平的今天,你可以非常容易地找到那些致力于追求智慧,发展自身理性的人,拒绝那些宿命论式的智商决定者,也拒接那些逻辑都说不圆的鸡汤。保持你自己的观察、保持冷静的思考和判断,并敢于做出你自己的假设和判断。&br&&br&&b&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超能力&/b&&br&&b&那些很厉害的人能做到的事情&/b&&br&&b&都是有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达到路径的&/b&&br&&b&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并学会相信你自己的结论和判断&/b&&br&&b&并理解和接受,你和大多数人的想法真的完全不一样&/b&
实名反对高票的智商差距论,学习能力的获取,本质在于对自己使用头脑方式的锻炼,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人,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训练方式,就能够使自己的头脑适应学习效率,从而产生最佳效果。 一个合格的学霸,生活状态必须是在当堂课45分钟之内,就已经把老师…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729 条内容
2125 人关注
1223 条内容
195 条内容
1251 人关注
466 条内容
114 人关注
301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fpug功能点估算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