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研究中心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碳水化合物的系统研究
我的图书馆
碳水化合物的系统研究
碳水化合物是生命能量的源泉,在营养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系统地研究碳水化合物,对于营养防治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一、发现历史
在人们知道碳水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其组成以前,碳水化合物已经得到很好的作用,如今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植物作为食物,利用其制成发酵饮料,作为动物的饲料等。一直到18世纪一名德国学者从甜菜中分离出纯糖和从葡萄中分离出葡萄糖后,碳水化合物研究才得到迅速发展。1812年,俄罗斯化学家报告,植物中碳水化合物存在的形式主要是淀粉,在稀酸中加热可水解为葡萄糖。1884年, 另一科学家指出,碳水化合物含有一定比例的C、H、O三种元素,其中H和O的比例恰好与水相同为2:1,好像碳和水的化合物,故称此类化合物为碳水化合物,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碳水化合物由C(碳),H(氢),O(氧)三种元素组成,分子中H和O的比例通常为2:1,与水分子中的比例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化合物。
二、结构原理
碳水化合物,包括糖类和乙醇等,营养学多研究糖类,故碳水化合物又常指糖类。按照能量释放的快慢,大体分为两种,即能量快速释放类和能量缓慢释放类。在简单碳水化合物中,大多数是属于“热量快速释放”类型的,也就是说它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交高你的血糖水平,如蜂蜜、麦芽、糖果和大多数加工糖类食品。有一些水果,如香蕉、椰枣以及葡萄干中也含有,糖尿病患者是要避免食用的,但是果糖属于“能量缓慢释放”糖分,它们多富含于新鲜水果中,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碳水化合物分为四大类,一是乙醇,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二是人体可以吸收的糖类,人体吸收的糖分经过肝脏的分解,和胰岛素的参与,分解为能量被人体利用起来。一部分提供给正常的生理活动,一部分以储存能量的形式收藏起来,如肌糖和肝糖。三是专门提供给人体菌落——双歧杆菌使用的膳食纤维,当乙醇和人体吸收的糖分被分解吸收掉之后,剩余的就是膳食纤维——上天就让人体不产生消化该类成分的酶。主要为双歧杆菌吸收,提供能量。四是剩余的菌体不可吸收的膳食纤维。当第三部分的膳食纤维被吸收之后,最后就是连菌体也不需要的部分了。这个部分就会吸水膨胀,迅速促进排泻废物,达到排泄过多的胆固醇、各种引起疾病的蛋白质废物、毒素等。因此有预防肠道病的美称。
糖类(saccharide),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对于维持动植物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这类化合物都是符合Cn(H2O)m的通式,所以称之为碳水化合物。
根据分子结构的多少来分类,糖可分为单糖、双糖、寡糖、多糖、乙醇。
单糖含3~7个碳原子。食物单糖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双糖是由2分子单糖缩合而成。常见有蔗糖、乳糖和麦芽糖、海藻糖等。甘蔗、蜂蜜、甜菜多含蔗糖;淀粉在酶的作用下降解成麦芽糖;奶类和奶制品多含乳糖果 食用蘑菇含海藻糖多。
寡糖由3~10个单糖构成的小分子多糖。在大肠内可被肠内细菌代谢,产生气体和其他产物,造成胀气。肠内益生菌如双歧杆子能够了利用寡糖,促进菌群的增加而达到保健作用。双歧杆菌一直是肠道的忠实“卫士”。如双歧杆菌减少,我们就容易得到肠道疾病。所以要保持双歧杆菌的数量,就得经常提供寡糖类食物,而寡糖类食物绝大多数在植物性食物身上。吃素多者,肠道多清洁,故肠道少病,寿命长。多吃蔬菜水果足够人体产生双歧杆菌。
由10个以上单糖组成的大分子糖为多糖。营养学上具有重要的三种多糖有:糖原、淀粉、纤维素。
(1)糖原。也称动物淀粉,由人体肝和肌肉合成和储存。肝储存糖原可以维持正常血糖浓度,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尤其是高强度和持久性运动。
(2)淀粉。淀粉由讲多葡萄糖组成,能被人本吸收消化。淀粉多在植物细胞储存,尤其是根茎叶和种子的细胞中。根据结婚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前者能使食物老化,后者能使食物糊化。
(3)纤维素。纤维素由β—键连接,人体的淀粉酶不能破坏这种化合键,因此不能消化吸收。但是它却是重要的营养素。存在于食物中的各类纤维统称食物纤维素。根据其水溶性不同,分为可溶性纤维和不溶性纤维。食物纤维素主要包括非淀粉多糖纤维素、β——葡聚糖、半纤维素、果胶、树胶(如海藻糖),还有非多糖结构的木质素、氨基多糖(也称甲壳素)、低聚糖、糖醇、抗性淀粉。
酒精的学名是乙醇,是由碳水化合物转化而成。需要指出的是,乙醇与生活中所指的酒有很大的区别,酒精是化合物,而酒是混合物。酒是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酒精是其主要成分,此外还有水和酸、酯、醛、醇等化学物质。
三、功能作用
碳水化合物是能量之母,它与蛋白质、脂肪同为生物界三大基础物质,为生物的生长、运动、繁殖提供主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之一。
“肠道血学说”提出者日本森下敬一博士指出。“生命的根本不是蛋白。而是碳水化合物”他认为从古至今现代医学与营养学家把三大营养素看成是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物质,认为“碳水化合物只是能量的来源,实际上构成人体的是蛋白质”,但是成为我们生命发展基础的营养成分,毫无疑问是碳水化合物。而蛋白质与脂肪都是由碳水化合物形成的。所以说,碳水化合物是生命的根本。
森下敬一博士认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种物质不过是一个物质演变的各个侧面,而不是分开的。当生命活动处于高涨状态时,其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它的前期状态则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就是生命活动还没有开始时的状态。当条件充足、生命活动处于高涨状态时,碳水化合物通过人体内部化学反应,就会转变成了蛋白质。而当生命活动减弱时,蛋白质则变成脂肪。由此可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只不过是生命物质的演变,仅为生命活动每个时期的不同侧面。如果用更符合实际的话来说,碳水化合物就是“前蛋白质”脂肪就是“后蛋白质”。可见,这三种营养素并非没有联系,而是一种物质的演变过程。
碳水化合物是提供人体热量的直接来源,同时有助于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利用。但是碳水化合物并不参与构成人体的组织,也就是说一旦人体生病,组织受损,碳水化合物并不能用来修补组织。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五谷、蔬菜和水果。中国人的饮食主要是白米饭、面食,白米饭、面食,由于经过了精制,损失了大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也变得缺少。米面中大量的淀粉,迅速地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这样的饮食所提供的碳水化合物等于是直接提供了大量的糖分,而没有提供帮助运用糖的营养素。多余的糖不能被有效地利用,就会被迅速转化成脂肪堆积在体内。这其实是亚洲人群中肥胖的真正原因。同时淀粉在消化过程中又会消耗体内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储存,这些宝贵的营养素被用于产生各种消化液,比如唾液酶、淀粉酶和胃酸,而使机体本来就缺乏的养分,又进一步被消耗,大大增加了机体的负担。另外,由于纤维素的缺乏,引起血糖上升得很快,迫使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长期的结果,导致胰岛素分泌枯竭,而引发糖尿病。而血糖升高的速度,也就直接影响了脂肪形成的速度,过多的糖转化为过多的脂肪,引起肥胖和心脏方面的疾病。碳水化合物是最直接的热量来源,自然界中的这种食物来源通常都含有足够的纤维素,如水果和蔬菜。纤维素的存在,可以有交往地控制糖分在肠道内被吸收的速度,而保证血糖持续稳定。同时,这类天然的食物中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帮助身体将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合理地运用和储存,并提供身体的各种需要。
碳水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它不仅是营养物质,而且有些还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血型中的糖与免疫活性有关。此外,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碳水化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因此,碳水化合物对医学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一)生理功能
1、供给能量: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是由碳水化合物氧化分解供应的。膳食碳水化合物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消化后,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并迅速氧化给机体提供能量,氧化的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1克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可释放能量1.67×104焦耳。每克葡萄糖可以产生16.7kJ(4kcal)的能量。每克葡萄糖产热16千焦(4千卡),人体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经消化变成葡萄糖或其它单糖参加机体代谢。
2、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碳水化合物也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的多种活动。每个细胞都有碳水化合物,其含量为2%—10%,主要以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分布在细脑膜、细胞器膜、细胞浆以及细胞间质中。如糖脂参与细胞膜的强构,粘蛋白参与结缔组织的构成,核糖与脱氧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肝糖原与肌糖原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3、维持脑细胞的正常功能:葡萄糖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的必需营养素,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脑组织可因缺乏能源而使脑细胞功能受损,造成功能障碍,并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甚至昏迷。
4、是维持心脏和神经系统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血糖低下可导致昏迷,严重者甚至可休克、死亡。
5、节省蛋白质: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不足,机体不得不动用蛋白质来满足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这将影响机体用蛋白质进行合成新的蛋白质和组织更新。因此,完全不吃主食,只吃肉类是不适宜的,因肉类中含碳水化合物很少,这样机体组织将用蛋白质产热,对机体没有好处。所以减肥病人或糖尿病患者最少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不要低于150克主食。
6、解毒作用:机体肝糖原丰富时对某些有害物质如细菌毒素解毒作用增强。肝糖原不足时,机体对酒精、砷等有害物的解毒作用显著下降。肝脏中的葡萄糖醛酸具有解毒作用。
7、增加胃的充盈感:摄入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容易增加胃和腹的充盈感。特别是缓慢吸收和抗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充盈感的时间更长。这些理论已得到不少研究者的肯定。碳水化合物的类型和量都影响充盈感的程度,但在实际应用中尚受到多方面限制。
8、增强肠道功能:不能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称为纤维素,它能刺激肠道蠕动,增加了结肠发酵率,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和肠道菌群增殖,有助于正常消化和增加排便量。如:防治便秘、预防结肠和直肠癌、防治痔疮等。
9、抗酮体的生成:当人体缺乏糖类时,可分解脂类供能,同时产生酮体。酮体导致高酮酸血症。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具有这种抗生酮作用。
10、其他:碳水化合物中的糖蛋白和蛋白多糖有润滑作用。另外它可控制细脑膜的通透性。并且是一些合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前体,如嘌呤、嘧啶、胆固醇等。 
(二)碳水化合物的好坏
食物中的热量主要由三种营养物质提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身体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大脑的惟一热量供应。碳水化合物在提供人体与大脑所需的能量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它们,我们就会变得昏昏欲睡、毫无生气。当我们吃东西时,人体就将碳水化合物转化成作为直接能量的葡萄糖,其余的则以肝糖形式储存起来。然而,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并不都是相同的。它们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单一碳水化合物,即加工过的碳水化合物。另外一类是复合碳水化合物。即天然碳水化合物。人体吸收单一碳水化合物就像卫生纸吸水一样容易。单一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糖组成,这些糖很快被释放到体内,造成体内含糖量上升然后迅速跌落。其结果是我们很容易感到饥饿,当然会吃得更多。另一方面,复合碳水化合物是由淀粉和纤维组成,被人体逐步吸收,为人体提供较为稳定的能量。这类碳水化合物总是让我们觉得很饱,非常满足,也易被分解,释放能量。
  单一碳水化合物包括精制面粉、精制意大利面食(硬质粗粒小麦粉)、精制米、精制糖。这些食品对身体无益,它们就像一群坏男孩,才使得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声名狼藉。主要是糖、“外加糖”及精白米面。这里糖指简单糖,如葡萄糖、蔗糖等,如糖果。外加糖指有热量的甜味剂,如蔗糖及糖浆等,一般的甜饮料及甜点心都加有这些。吃了这些食品后,你要仔细注意身体的感觉,也就是关注自己什么时候要稳定波动的情绪,以及调节不稳定的能量。这些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的食物会使人体血糖和胰岛素激增,从而引起肥胖,甚至导致糖尿病和心脏病。
复合碳水化合物包括马铃薯、山药、甘薯、大麦、玉米、糙米、大豆、鹰嘴豆沙、小扁豆、奎奴亚藜(一种谷物)、小米、用糙米做的意大利面食、全麦面粉、蔬菜等。另外,不要忘记蔬菜、水果,它们可为人体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的复合碳水化合物。我们应当经常吃水果。因为水果中富含大量的酶,所以它不费吹灰之力就能通过身体,为人们提供碳水化合物、纤维、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氨基酸,以及抗癌的丹宁酸和类黄酮。由于水果中含有大量水分,因此它还可以为人体补充水分,从而起到帮助人们清洁身体、解除毒素、去除垃圾的作用。(三)注意事项
  膳食中缺乏碳水化合物将导致全身无力,疲乏、血糖含量降低,产生头晕、心悸、脑功能障碍等。严重者会导致低血糖昏迷。
  当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过多时,就会转化成脂肪贮存于体内,使人过于肥胖而导致各类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等。血脂升高、肥胖。
四、获得办法
碳水化合物是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之一。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性食物,如谷类、薯类、根茎类蔬菜和豆类,另外是食用糖类。平常我们吃的主食如馒头、米饭、面包等都属于糖类物质。另外白糖、红糖、水果,也属于糖类物质。糖根据能否水解又分为单糖、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多糖(如淀粉、糖元和纤维素等)。米、面、玉米及白薯所含的淀粉属多糖;红、白糖中的蔗糖及牛乳中的乳糖均是双糖;水果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及果糖,属于单糖。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纤维并不产生热量,它不能被吸收。然而它却可以帮助处于消化系统中的食物顺畅地移动及减慢其对热量的吸收。
对于简单碳水化合物,它们是由单或双糖单元组成的。饮用牛奶和果汁,食用适量的水果是十分重要的。但食用糖和其他甜味剂会提供大量体内不需要的热量对健康有害。 
对于复杂碳水化合物,它们是由糖单元链条结合构成的。与简单碳水化合物相比,人体要用更多步骤才能分解淀粉。应避免仅仅食用低纤维碳水化合物,淀粉(如土豆)和精加工的谷物(如白米饭,通心粉和白面包)。这些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会被身体迅速转化为单糖。   
相反,应尽量多食用含大量纤维的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豆类和全麦类食品会对人体健康有益。按照这些专家推荐的水果和蔬菜的食用量,可以对碳水化合物进行完整,健康的摄入。
碳水化合物(又称糖类),是人体内热能的最主要来源,约占总热能的60%~70%,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有:蔗糖、谷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高粱等)、水果(如甘蔗、甜瓜、西瓜、香蕉、葡萄等)、坚果、蔬菜(如胡萝卜、番薯等)等。在我国人们主食的大米、面粉、玉米、小米等食物中所含的淀粉,正是碳水化合中重要的一种(属多糖)。
由于碳水化合物的不同,所以更多的证据表明你应慎重选择饮食。“食品指导金字塔”建议每天从以下食品组中摄入多种碳水化合物。
食品指导金字塔
简单的方法摄取含更多碳水化合物的食品。食用风干的水果、食用包含豆类且丰盛的汤、改吃全麦面包、食用黄色稻米而非白米(或在白米中混入野生稻米)。
五、相关临床
1、巴马百岁老人饮食结构:95%为植物性食物,5%为白色肉类,结果是100岁以上多。
2、根据几个百岁长寿乡资料研究,发现:南美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村,饮食结构:98%为植物性食物,2%为白色肉类,结果是100岁以上多。保加利亚、高加索、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山区、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巴基斯坦的罕萨和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三角洲、南太平洋的斐济以及日本的冲绳,这些地方都有许多百岁老在在劳动,生活着。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寿星多数出生于农村和山区,那里地理环境幽静宜人、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日照充足,果菜新鲜、大气和河流污染少、没有噪声、也不易得传染病。饮食的特点都有个共性,那就是粗粮与蔬菜类食物占日常饮食的80%以上。
3、出家人经常以吃蔬菜水果类食物为主,并不用担心蛋白质的缺乏,也减少了许多慢性病的发生。
4、瑞典一项研究表明,从长远看,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减肥法可能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研究小组在12年间对2万中年妇女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对于一个人来说,在其摄入的能量中由蛋白质所提供的能量比例越高,其死于到致病的可能性越高,这样的疾病有可能是癌症或心血管疾病。此外,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的饮食方式可能对身体肥胖和吸烟者的健康更不利。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咨询热线:400-675-1600
1-3秒快速咨询
【摘 要】
[目的]研究不同SC/NSC比例日粮对徐淮白山羊消化道内碳水化合物消化率的影响。[方法]选取4只体况良好,体重(32±2.5)kg的徐淮白山羊,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回肠末端瘘管,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饲喂4种不同碳水化合物结构组成日粮,其结构性碳水化物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比例(SC/NSC)分别为3.52(Ⅰ)、2.06(Ⅱ)、1.28(Ⅲ)和0.84(Ⅳ)。[结果]降低SC/NSC比例,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徐淮白山羊瘤胃内和肠道内干物质(DM)、有机质(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及淀粉的消化利用率。随着SC/NSC的比例降低,DM与OM消化率显著升高,其中Ⅳ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NDF消化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Ⅲ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ADF与淀粉在整个消化道的消化率也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ADF消化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而Ⅰ和Ⅱ2组的淀粉消化率则显著高于Ⅲ组(P〈0.05),并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结论]日粮SC/NSC为1.28时,可以提高徐淮白山羊能量利用效率。
【分 类】
【关键词】
【收 录】
|不同碳水化合物结构组成日粮在徐淮白山羊消化道内降解利用的研究|共5页
重要说明: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科学研究,向少数教学、科研人员提供少量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本站文章仅向科研人员提供!
安徽农业科学 2012年12期 文档列表
安徽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
作者:高照全 赵晨霞 冯社章 程建军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北京102442
作者:王斌 姚勤 陈克平
 单位: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江苏镇江212013
作者:王亮 邢虎成 揭雨成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 湖南长沙410128 湖南省种质资源创新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湖南长沙410128
作者:黄有凯 陈程 汪天 张水明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安徽合肥230036 合肥一中 安徽合肥230036
作者:梁盛年 李充壁
 单位: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肇庆526061
作者:毛健 张兴国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天津300387 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46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南信阳464000
作者:马媛媛 肖霄 张文娜
 单位:石家庄学院化工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35
安徽农业科学农艺·园艺
作者:邵伏文 薛宝燕 郭家明 陈学平
 单位:安徽省烟草公司 安徽合肥2300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烟草与健康研究中心 安徽合肥230051
作者:郭绍杰 陈恢彪 李铭 李鹏程 苏学德
 单位:新疆农垦科学院 新疆石河子832000 新疆兵团14师47团 新疆和田848000
作者:张唯 王伟 续晨 贲爱玲 张君艳 蔡小宁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 江苏南京211171
作者:于小凤 袁秋梅 王熠 陈琛 仲军 羊彬 胡道朋 王余龙 黄建晔 董桂春
 单位: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扬州225009
作者:李道品 张永鑫 郑伟 胡孙艮
 单位: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浙江温州325006
作者:黄小兰 胡加如 薛林 石明亮 陈国清 陆虎华 程玉静 孙权星 陈小晖 彭长俊
 单位: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如皋226541
作者:兰孟焦 吴问胜 黄水金 潘浩 陈志才 张弢
 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江西南昌330200
作者:李殿平 王桂艳
 单位: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 辽宁铁岭112616
作者:魏秀梅 王淑云 王剑芳 白春艳 王琼 张小燕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气象局 河北沧州061001 河北省隆化县气象局 河北隆化038150
安徽农业科学药用植物
作者:魏涛 张静 高兆兰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北京100191
作者:刘瑞来 刘俊劭 林志銮 江慧华 陈培珍
 单位:福建省高校绿色化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武夷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系 福建武夷山354300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福建福州350007
作者:田莉 史红 田树革 吴玲玲 葛亮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新疆名医名方与特色方剂学重点实验室 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作者:彭昕 金文韬 凌庆枝 何军邀
 单位: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浙江宁波315100
作者:王霞 肖海涛 张一 郝小燕 齐晓岚
 单位:贵阳医学院药学院 贵州贵阳550004 贵阳医学院分子生物学重点试验室 贵州贵阳550004
作者:杨新建 段素云 宋琳琳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北京102442 河南科技学院 河南新乡453003
作者:危晴 兰蓉 辛秀兰 陈亮
 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北京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100029
作者:王超 侯奕充 王雯 王国夫
 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生命科学系 浙江绍兴312000
作者:傅狄华
 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浙江绍兴310018
作者:丛毓 杨靖民 刘丽娟 姜旭 周米平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吉林长春130118 通化师范学院 吉林通化134002
作者:叶世芸 苏彦雷 黄勇其 徐文芬
 单位: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贵阳550002
作者:张炜玲 王新生 戴亚峰 李耀亭
 单位:安徽圣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六安237012 安徽省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六安237012
作者:秦霞 董海丽 刘红
 单位:淮南联合大学化工系 安徽淮南232038
作者:谭家华 罗君 贺祝英 张建玲 于佳
 单位: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贵州贵阳550001
作者:王永林 查俊 李勇军 郑林 兰燕宇 龙庆德 王爱民
 单位:贵阳医学院药学院 贵州贵阳550004
作者:刘权钢 金海林 唐丽娜 金东淳
 单位:延边大学农学院 吉林延吉133002
作者:赵燕飞 秦枫 江科
 单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林医药学院 北京100031 江苏省兽用生物制药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泰州225300 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山东青岛266100
作者:郜新莲 李原生 李玉贤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郑州450008 河南平顶山环境监测中心站 河南平顶山467000
作者:徐单单 张波 黄亚东 张齐好 苏志坚 许华 郑青
 单位:暨南大学药学院 广东广州510632 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广东广州510632
作者:曾卫民 赵庭周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 云南昆明650500 云南白药集团中药材优质种源繁育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武定651600
作者:赵建芬 张素斌 严子军 王晓珊
 单位:肇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广东肇庆526061
作者:杨彩霞 刘宁 苏小龙 魏斌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作者:马青云 李承森 周俊 黄圣卓 赵友兴
 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海南海口57110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北京100093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650204
作者:陈芳 冯丽娟
 单位: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430056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生物工程系 广东珠海519041
作者:辛懋 马献力 欧贤红 冯冬梅
 单位:桂林医学院药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作者:钱海兵 徐玉平 靳凤云
 单位: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贵阳550002
作者:武宏伟 赵丽元 郑宜婷 相婷 李银
 单位:扬子江药业集团北京海燕药业有限公司 北京102206 大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辽宁大连116021
作者:东林 李海峰
 单位:云南省大理学院药学与化学学院 云南大理671000
作者:陆文总 贾光锋 孟祥艳 赵晨 倪原
 单位:西安工业大学电信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陕西西安710032
作者:冯俊霞 陆敏 戚秀菊
 单位:石家庄学院化工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35 石家庄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处 河北石家庄050035
作者:古玉 王之阳 马晓平 邬儒恩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理学院 四川雅安625014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四川雅安625014
作者:杨群 张锴
 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浙江绍兴312000 太极集团浙江东方制药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312000
作者:白雪松 杜鹃 刘新迪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营养教研室 吉林吉林132013
作者:秦菲 张烨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食品科学系 北京100191
安徽农业科学土壤·肥料
作者:刘华 郭先霞 李璐
 单位:湛江师范学院 广东湛江524048 华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广东广州510642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茂名525000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
作者:姜丹丹 周连仁 依洪涛 戴建军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作者:刘红梅 庞凤梅 赖欣 杨殿林
 单位: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农业部转基因生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中国农业科学院武清转基因生物农田生态系统影响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天津300191
作者:胡林 丘耘 周国民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北京100081
作者:贾良良 李春杰 刘孟朝 韩宝文
 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河北石家庄050051
作者:侯时季 杨守军 彭广霖 张志芬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山东烟台264670
作者:刘沙沙 董家华 陈志良 彭晓春 吴彦瑜 徐玉新
 单位: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55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泰安271018
作者:赵新颖 黄枭 高星爱 解娇 祝延立
 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村能源研究所 吉林长春130033
安徽农业科学农业灾害防御
作者:于丽颖 罗亚楠 方圆
 单位: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吉林吉林132022 北华大学医学检验学院 吉林吉林132013
作者:吕文玲 李诺 杨振德 玉舒中 徐丽 赵岩岩
 单位:广西大学林学院 广西南宁530004
作者:丁洁莲 曾崇余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江苏南京210009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江苏南京210009
作者:李辉 李娜 张玉婷 郭永泽 邵辉 刘磊 宋淑荣
 单位: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 天津300381
作者:孙磊 邵红 刘莹 徐爱芳
 单位: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与应用实验室 河北保定071002
作者:孙军娜
 单位: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陕西渭南714000
作者:李爱军 李洪 董红芬 赵长明 阎晓光
 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山西长治046011
作者:陈继珍 王咏青 张杰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 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4
安徽农业科学动物科学·饲料科学
作者:谢为天 徐春厚 冯晓杰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湛江524088
作者:禹爱兵 范忠军 周永康 赵国琦
 单位: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扬州225009 盐城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盐城224002
作者:徐春波 王勇 赵海霞 米福贵
 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作者:陈福欣 龚频 周安宁 葛玉凤 王静 马养民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陕西西安710054 陕西科技大学生命与工程学院药学系 陕西西安710021
作者:吴彪 杨爱国 周丽青 严加坤 刘志鸿
 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071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201306
作者:吕利宾 薛赛凤 祝黔江 陶朱
 单位:贵州大学大环和超分子重点实验室 贵州贵阳550025 贵州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 贵州贵阳550025
作者:田洪磊 詹萍
 单位: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 新疆石河子832000
作者:陈康林 李江涛 钟晓兰 王芳 倪杰 李小嘉
 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广东广州510006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广东广州510642
作者:张樊苗 吕凤琼 王磊 卞刚 凌去非
 单位:苏州大学水产研究所 江苏苏州215123 江苏省泥鳅遗传与育种重点实验室 江苏苏州215123
作者:张玉
 单位:青海省草原总站 青海西宁810008
作者:程茂盛 殷玲 吉挺 余林生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安徽合肥230036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扬州225009
作者:孙婉莹 崔国发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100083
作者:胡居吾 陈俊杰 涂伟 熊华
 单位:江西省科学院 江西南昌330029 江西钰鑫健康实业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南昌330047
作者:刘彬斌 罗峰 杜周和 陈义安 刘俊凤
 单位:四川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四川南充637000 南充市农牧业局 四川南充637000
作者:王妍 张守发 金春梅 薛书江
 单位:延边大学农学院 吉林龙井133400
安徽农业科学林业
作者:向小芹 刘光哲 李巧芹
 单位:陕西富县林业站 陕西富县7275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凌712100 陕西延安桥北林业局 陕西延安727500
作者:杨东 万福绪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苏南京210037
作者:李春波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650224
作者:赵雷 张继兰
 单位:昆明兴海绿化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650228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云南昆明650224
作者:覃振师 何铣扬 王文林 覃杰凤 彭素娜 邱瑞强 韦持章
 单位: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龙州532415 广东省揭西县农业局 广东揭西515400
作者:段亚萍 王洁 郭建英 王利兵
 单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29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100091
作者:郭蓝天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100083
安徽农业科学景观·农村旅游
作者:赵亮 李洪娜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辽宁鞍山114051
作者:沙爱霞 温晋林
 单位: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宁夏银川750021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宁夏银川750021
作者:曹娓 马珂 王渊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河南新乡453003
作者:詹原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高职学院 广西桂林530001
作者:郭惠 李达 朱冬冬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江苏徐州221116
作者:杨玉灿 刘玉梅
 单位:菏泽学院园林工程系 山东菏泽274000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重庆400715
作者:田大方 程思 任君华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作者:王露洋 陈永生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 安徽合肥230036
作者:齐冬香 刘春玲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24
作者:董莉莉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学院建筑系 重庆400074
作者:蔡小玲
 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义乌322000
作者:黄斌 吴少华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福建福州350002
作者:车亮亮 韩雪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辽宁大连116029
安徽农业科学农业气象
作者:何慧 陆虹 陈思蓉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 广西南宁530022
作者:王英 胡国玲 李春蛾
 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气象局 陕西咸阳712000
作者:胡勇林 钟韬 洪展
 单位:广西玉林市气象局 广西玉林537000 广西陆川县气象局 广西陆川537700
作者:陈勇 范昱 钟金莲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气象局 湖南长沙410205
作者:李振炜 吴迪 于兴修 井光花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临沂大学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研究所 山东省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重点实验室 山东临沂276005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 安徽蚌埠233001
作者:张训途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气象局 山东济南250002
作者:孔祥良 张金同 郗兴文 耿勃 王建全 商玉荣
 单位:临清市气象局 山东临清252600 聊城市气象局 山东聊城252060 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山东济南250031 莘县气象局 山东莘县252400
作者:许乃政 刘红樱 魏峰
 单位: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16
作者:李密 郑良臣 孙云国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气象局 山东博山255213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山东博山255200
作者:彭超 李家启 汪志辉 李光兵 万敏 张爽 朱建国
 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气象局 重庆400700
作者:巴特尔 单久涛 博格
 单位:内蒙古气象科学研究所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内蒙古雷电预警防护中心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安徽农业科学资源·环境
作者:李玉民 熊育伟
 单位: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河南郑州450001
作者:齐霜 姚学林 宋连久
 单位:西藏农牧学院 西藏林芝860000
作者:曲建华 王振锋 崔岩
 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河南郑州450002
作者:国昌哲 陈云峰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安徽淮南232001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安徽省污水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230061
作者:李哲 杨婷 李林璘 刘汉飞 秦雨 康春莉
 单位: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吉林长春130012
作者:高婧 董娴 梁龙超 张勇 陈卓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贵州贵阳550001
作者:祝必琴 辜晓青 陈晖
 单位: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江西南昌330046 江西省林业厅利用外资项目办公室 江西南昌330038
作者:潘静 陈椽 宁爱丽 龙胜兴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贵州贵阳550001
作者:袁红 胡宁 黄运湘 张扬珠 何寻阳 谢红霞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南长沙410128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北碚400715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湖南长沙410125
作者:程欢 彭晓春 钟义 陈志良 董家华
 单位: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55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长沙410128
作者:王红 黄英 娄昭
 单位:安顺学院资源管理与环境科学系 贵州安顺561000
作者:于瑶 杜建伟 张汉尧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 云南昆明650224
作者:牛彦琼 李双江 罗晓 胡亚妮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18 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 河北石家庄050018
作者:何佳吉 余钟波 杨传国 向龙 燕文明
 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江苏南京210098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98
作者:余俊 黄芃芃 梁秋琴 苏崇禧 宁寻安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510006
作者:黄景勇 龙春英 陈燕
 单位: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江西南昌330031 南昌大学科技学院 江西南昌330031
作者:罗玉红 高婷 苏青青 赵小蓉
 单位: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湖北宜昌443002
作者:江辉
 单位: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南昌330099
作者:杨泽龙
 单位:贵州中共毕节地委党校 贵州毕节551700
作者:张少磊 王志强 陈文清
 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四川成都610065 四川大学川大-日立环境应用研究中心 四川成都610065
作者:姚远
 单位:四川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四川成都610016
作者:李政红 马琳娜 何泽 张胜 王文中 于娟 王丽娟 曹文庚
 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河北石家庄050061
作者:贾若凌
 单位:新乡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河南新乡453003
作者:黄林显 邵景力 崔亚莉 李玲 程汤培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086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北京100086
作者:李帆 鲍先巡 王文军 蒋光月 万水霞 朱宏斌
 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 安徽合肥230031
作者:李向应 韩亚琦 李彦慧 白瑞琴
 单位: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内蒙古集宁012000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 河北保定071000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9
作者:刘晓清 张霞 王亚萍 成西娟
 单位: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陕西西安710069
作者:吴德勇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湖北恩施445000
作者:崔亚忠 张海强
 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甘肃天水741000
作者:于忠臣 杨长保
 单位: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吉林长春130012
安徽农业科学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
作者:杨士章 刘亚华 徐海祥 王海蓝
 单位: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科技系 江苏泰州225300 泰州市红五星食品有限公司 江苏泰州225300
作者:孙波 王琨 郝鹏程 马润琴 马春兰 宋平
 单位: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宁夏银川750021
作者:邓庆华 赵志宇 张中振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作者:金婷 谭胜兵
 单位:枣庄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山东枣庄277160
作者:康如龙 刘倩 苏小建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作者:张献辉 刘孟军 赵智慧 陈奇凌 王东健
 单位:新疆农垦科学院林园研究所 新疆石河子832000 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枣研究中心 河北保定071000
作者:王道铨 林志平 代宁光 谢卫 王锦金 黄朝章
 单位: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厦门361022 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福建厦门361022
作者:华鑫怡 李进军 胡保安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200240 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300461
作者:于珊珊
 单位: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阿克苏843000
作者:蔡为荣 张虹 李清华 陶鹏飞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生化与化学工程学院 安徽芜湖241000 微生物发酵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芜湖241000 安徽省南陵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安徽南陵242400
作者:潘可冀
 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生命科学系 浙江绍兴312000
作者:凌芬 王国祥 刘波 许宽 周锋 杜旭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46 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江苏南通226000
作者:柳滢春 王锐银 巫敏玲 黄秒君
 单位: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医药系 广东中山528436
作者:齐权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教务处 吉林长春130062
作者:祁红兵 宋军霞 陈钧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信阳464000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河南信阳464000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江苏镇江212013
作者:王章姐
 单位:安徽新华学院药学院 安徽合肥230088
作者:蒋成君 莫清
 单位:浙江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浙江杭州310023
作者:蒋彬 何嵋 王锐
 单位:云南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 云南昭通657000
作者:刘臣 张雷 刘婧 刘建玲 李邦玉
 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 江苏苏州215104
作者:郝永生 贾冬冬 杨德海 杨玉标 郑武 邓国宾
 单位: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650106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理卷烟厂 云南大理671000
作者:王青海 巩文萍 王静 齐祥明 周仕禄
 单位: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山东济南250100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266003
作者:叶海辉 周聪 赵敏 苏冰霞
 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海南海口571101
作者:周志平
 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保定071001
作者:李欣欣 杨圣岽 吴海成 徐艳阳
 单位: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130000
作者:杨晓龙 杨小舟 孔维宝 王娟娟 张继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安徽农业科学土地科学
作者:杨战社 苗倩娜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710055
作者:黄凌翔 刘云
 单位: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天津300384
作者:张树敏
 单位: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张家口075000
安徽农业科学农业经济·农业管理
作者:胡翠红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四川绵阳621010
作者:颜毓洁 刘园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710021
作者:何灵
 单位: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100042
作者:冯春梅
 单位: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安徽滁州239000
作者:王荣莉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安徽合肥230009
安徽农业科学农业信息科学
作者:刘晗 倪远栋 谢洲
 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400715
作者:张琴 徐亮 刘晨龙
 单位: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河南郑州450001
安徽农业科学农业经济·农业管理
作者:王春凤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法学院 广西南宁530003
作者:张素德
 单位: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辽宁沈阳110161
作者:任燕 张红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陕西杨凌712100
作者:郭明亮 蒋远胜 李瑶 徐慧贞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611130
作者:皇甫尚峰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体质健康中心 河南焦作454000
作者:张伟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 河北保定071000
作者:陈义安 王晓芬 张友洪 刘彬斌 胡春梅 蒲军 刘俊凤
 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四川南充637000
作者:刘义甫
 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江西赣州341000
作者:徐东海 吕暮瑾
 单位: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 宁夏银川750001
作者:胡丽美 解安
 单位:内江师范学院 四川内江641112 清华大学 北京100084
作者:李啸浪 梁颖 蔡承智 何子淑
 单位:贵州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贵州贵阳550004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贵州贵阳550025 贵州财经学院经济研究所 贵州贵阳550004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贵阳550008
作者:何继新
 单位: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天津300384
作者:孙顺强 李宏婧
 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400715
作者:于君刚
 单位: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 陕西汉中723001
作者:李智环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云南昆明650000
作者:刘乾凝
 单位:北京农学院图书馆 北京102206
作者:何得桂 高建梅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 陕西杨凌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 陕西杨凌712100
作者:甘雪莲 王萌 梁秋生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16
作者:李艳芳 李庆磊
 单位:中州大学 河南郑州450044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郑州450008
作者:丰凤 廖小东
 单位:贵州财经学院 贵州贵阳550004
作者:常亚南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经管院 河南信阳464000
作者:于志涛
 单位:重庆教育学院 重庆400065
作者:杨天荣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710100
作者:海莉娟 司汉武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陕西杨凌712100
作者:林灵 粟庆品
 单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530023 广西社会科学院 广西南宁530022
作者:董淑湛 贾丽凤 赵鹏睿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河北保定071001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机械工程系 河北保定071003
作者:李梅
 单位: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上海200437
作者:古桂琴
 单位:许昌学院 河南许昌461000
作者:王玉芳
 单位: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河南开封475001
作者:李双燕 董淑湛 梁晓宁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河北保定071001
作者:丛艳国 刘少群 吴贤奇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广州510642
作者:赵卫红 张鹏辉 刘冬蕾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河北保定071000
作者:龚晶 刘娟 刘月仙
 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北京100097
作者:连漪 李佳楠 叶宏球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作者:祁应军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100083
作者:孙文新 齐名军
 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鹤壁458030
安徽农业科学资源·环境
作者:赵筱青 杨红辉 易琦
 单位: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 云南昆明650091
安徽农业科学农业经济·农业管理
作者:牟凤云 韩葵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重庆400074 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518026
作者:吴定峰 周国民 王建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北京100081
作者:杨宏兵 董霁红 陈建清 王佳洁 鞠军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江苏徐州221008 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江苏徐州221116
作者:张丽敏
 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陕西西安710119
作者:马景蕃 黄素华 刘喜明 周酵琼
 单位: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龙岩364012 龙岩学院资源工程学院 福建龙岩364012
作者:高云 王勇 徐英黔 胡君一 何璐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辽宁鞍山114051
作者:任志强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南阳473061
作者:罗静 田景涛 郝翻
 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铜仁554300
作者:苏笛 张兴国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天津300387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南信阳464000
作者:孙晓梅 张丽杰 杨宏光 林梅
 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辽宁沈阳110866
作者:王超航
 单位:辽宁行政学院素质教育教研部 辽宁沈阳110161
作者:杨桂英 廖周瑜 曹子林 涂璟 姚平 刘文胜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昆明650224
作者:杨红军 王洋清 张勇 李勇
 单位: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重庆400715
作者:甘丽萍 肖国生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重庆404100
作者:熊春林 黄正泉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湖南长沙410128
作者:贾兵强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思政学院 河南郑州450045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河南开封475004
作者:朱安 李杨 房威 张志转 朱永和
 单位:《安徽农业科学》编辑部 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农业科学杂志分期列表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出版地方:
快捷分类: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34-1076/S
邮发代号:26-20
创刊时间:1961
发行周期:
期刊开本:A4
下单时间:1个月内
复合影响因子:0.413
综合影响因子:0.212
热门期刊推荐
400-675-1600
周一至周日 8:00-18:00
(仅收市话费)
免责声明:本站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收集整理互联网学术资源信息,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 蜀ICP备号-13 公安部备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