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本人有百亩冬瓜什么时候成熟种植面积已成熟待销售。感谢

清新:黑皮冬瓜亟待销售
您的位置: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清新:黑皮冬瓜亟待销售
  2014年冬瓜上市季到来,清新区太和白莲片白莲、新洲、井塘、五星等村的瓜农却犯了愁,100多户种植户种植了1300多亩冬瓜,2014年产量达7000吨,往年在7月10日前就已售罄,2014年,受雨水天气和冬瓜扎堆上市影响,不仅产量下降,价格也上不去,前来收购的客商少,如今才卖出不到1750吨。
  价格下跌,行情差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清新区太和镇白莲片白莲、新洲、井塘、五星等村便开始种植冬瓜,近年来,又引进种植“铁心999”杂交黑皮冬瓜更是远近闻名。该品种冬瓜肉质致密,形似炮弹,亩产达20000斤,比普通冬瓜多出了4000斤,逐渐成为市场追捧的新贵,截至2014年已有100多户农户种植,种植规模达1300多亩。
  2014年雨水多,瓜田受水浸,不少瓜还没采摘就烂在地里了。2014年5月连续一周的下雨天气,几乎每户瓜农都受影响,2014年产量锐减三成,亩产只有1万多斤,预计产量只有200车,按7万斤/车计算,也有7000吨。
  瓜农们还没来得及面对产量锐减的失落,随着冬瓜上市季到来,众多瓜农却又犯了愁。2014年海南扩大了冬瓜种植规模,清远冬瓜上市时间因雨水天气推延了近一月,上市时间碰巧遇到了各地冬瓜扎堆上市,市场供大于求,新贵也愁卖。往北方运,价格低至0.25元/斤,在本地销售只有0.18-0.2元/斤,往年至少0.5元/斤。
  2014年,运一车瓜到浙江,费用是7000元,虽然与2013年持平,但是收购价约0.3元/斤,运到当地蔬菜批发市场以0.4-0.5元/斤的价格卖出,总体上一车也要亏几千元,而往年至少可以0.7元/斤卖出去,导致上门收购的瓜商屈指可数。
瓜农聚在一起等待商家,前来问询的商家却屈指可数。
  瓜农每户至少亏3万元
  吊在瓜架上的黑皮冬瓜,如果再没有人来收的话,就可能烂在地里了,也影响下造育秧,加上施药、化肥及人工等投入,每亩冬瓜成本需5000多元,10多亩总投资6万多元,如今看来,铁定亏了。
  目前,白莲片瓜农有100多户,户均种植规模10亩,即使按照目前往北方运送的收购价0.25-0.3元/斤计算,每户至少亏3万多元。
  每斤超过3毛钱才保本
  设每亩田地租金每年为1600元,还需投入化肥农药约每亩2500元,加上竹签、瓜种等费用,到了摘瓜时节,还需雇佣工人,每亩瓜田成本约为6000元。忙时要请工人,人工也很贵。投入了较多农药和化肥的瓜田产量较高,能达到2万斤每亩,但算下来,每斤成本要超过0.3元。
  在清远,冬瓜分为上下两造,在瓜农们看来,上造冬瓜的亏损已成定局,但是如今若不处理好瓜田里的冬瓜和瓜藤,还会影响到下一造冬瓜的种植,届时将几乎全年无收。下造冬瓜一般在大暑节气前后种植,若错过时机,瓜苗插种过迟,一旦有台风天气便会影响瓜苗成活率。过了时节,起码减产八成。如今亟需处理上造冬瓜,给下造瓜苗插种腾出地方。
  瓜农迎来了收获季,却始终没法笑起来。这样一个矛盾的场景,出现在清新太和镇白莲片区。当地1300多亩早造瓜田总产量高达7000吨,至今只售出四分之一,若在半个月内未能及时卖出,将全部烂在地里。
  冬瓜滞销的场景还出现在清城、英德等地。日,农业部门称,由于2013年下半年冬瓜价格高涨,导致全国范围增种,仅清远增种面积就增加两成,因此造成滞销。如今,市农业局计划将滞销信息在网上发布,发动商家购买。市供销社及部分企业、摊主获悉情况后,也纷纷帮瓜农联系买家。
  收购价低于0.18元,鲜有商家来收购,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在往年,6月初便有商家来到该地收购冬瓜,进入7月后瓜田里基本只剩下瓜藤。但2014年马上进入7月中旬,前来问询的商家却屈指可数。清新区太和镇白莲片区1300多亩产量超过7000吨,加起来卖出不够1750吨。
  偶尔有商家来问询,但出价都在0.15-0.18元/斤。
  2014年送运北方的冬瓜低至0.25元/斤。 
  瓜藤一旦干枯了,冬瓜就留不了了,一定要割下来。一般在商家要瓜时,才会把瓜割下,否则只有到不得不处理的地步,才会将瓜藤干枯的瓜搬到路边,因此大部分的冬瓜还留在田里。
  堆放在小路旁的冬瓜有些滑落到河里,沿着河水往下游流去。河里的冬瓜流到距离公路路口约1公里时,被一座宽约3米的小桥拦住,积攒了近一个月后,已有近千个冬瓜在该河段腐烂,四周弥漫一股难闻的气味。
  原因:2013年冬瓜价格猛涨 全国范围瓜农抢种 全市面积增两成
  清远作为省内的农业大市,冬瓜种植由来已久,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以清新区为例,2007年,该区就被授予“中国黑皮冬瓜之乡”。2013年全年种植面积就达5300亩,产量达38600吨;2014年上造种植面积也有2500亩,预计产量将达12500吨,主要分布在太和、三坑等镇。
  2013年新洲村新增的瓜农有20多户。冬瓜色泽光亮,大多是“铁心999”杂交黑皮冬瓜,肉质致密。靓瓜无人问津,可能与2013年下造冬瓜价格高涨后全国范围内出现抢种冬瓜有关。
  清远2014年的冬瓜总产量还是较为稳定,有轻浮上涨。2013年下造冬瓜在2013年的10月左右上市后,在田里的每斤批发单价一度从0.4元飙升到0.8元以上,让许多瓜农尝到甜头,于是2014年出现瓜农多种,甚至有些其他行业的也改行种冬瓜。2014年全市冬瓜种植面积超过万亩,比2013年增加约20%。
  但是,主要原因可能不仅在于清远种植面积上浮,而是全国都出现冬瓜增种的情况。清远的冬瓜供北上比较多,2014年北方种冬瓜的也多了,都不需要来这边买。价跌甚至滞销的情况在周边城市也有出现,如增城的冬瓜批发价,也不超过0.3元/斤。
  本地市场:冬瓜正常销售,集贸市场售价0.6元/斤
  进入夏季,正是清远人煲冬瓜汤降火消暑的季节。但市区的冬瓜销量并不算火热。
  在三角市场,几乎每个蔬菜档上都摆着冬瓜,少则一两个、多则五六个。每个冬瓜重量在20斤到40斤之间,0.6元/斤。在赢之城华润万家超市,每片冬瓜重量在一斤左右,单价为1.76元/千克。
  市农业局:无法完全解决困境,已计划将滞销信息发布在网上
  多地冬瓜出现滞销,纷纷向政府发出求助声音。农业部门无法完全解决这一困境,但可通过将信息往外发布,吸引商家来此采购。
  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销售情况,政府没法控制,也没法太多介入。清远农产品较多,农业部门没法顾及每一个产品的销售情况,只能进行一定的指引。如今计划将清远各地冬瓜滞销的情况在广东省农业信息网()、清远市农业信息网()上发布。
  根据2014年冬瓜行情趋势,早在7月初,清新区科技和农业局就已深入太和等种植大镇摸底调查,通过掌握到的情况与供销部门沟通,争取在供销流通渠道帮助瓜农打开销路。目前已与臻味稻等农产品公司达成了初步意向,通过该公司在市内和省内的网点进行销售。与此同时,为了扩大清新黑皮冬瓜的知名度,该局联合清新共青团开展网上营销活动,通过清新区青年网上创业平台和清新区农业局官方网页,推介和发布黑皮冬瓜的供求信息,进一步畅通销售渠道。
  太和镇白莲片区是清新最大的冬瓜种植基地,往年到了丰收时节,采瓜客商络绎不绝。仅供一车通行的小路受不住过多运输车辆,常有货车驶入田间地头相互避让。上造冬瓜通常在6月初便销售一空,随后瓜农有近一个月的农闲期,直至7月下旬才准备下造瓜苗插种。而今,即将迎来下造瓜苗必须插种的“大限之日”,7000吨上造冬瓜却只卖出一半,以低价贱卖后,每日以百万斤计往外输送,但“成本都收不回”已成当地百余户瓜农必须直面的困局。
  在清远,白莲片区冬瓜大量滞销并非孤例,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英德黎溪、石灰铺镇、清城飞来峡镇等地。全市冬瓜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都将迎来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清新、清城均为3000多亩,英德超过6000亩,还有小部分分布在阳山。
  市农业局对此困境颇感无奈,市场经济下的农产品价格浮动无法控制,政府部门也不便过多干预。而在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徐祥临看来,农民组织化程度过低导致的技术、销售缺乏专业指导,是容易出现盲目、跟风种植的根本原因。
清新太和镇白莲片区:低价贱卖,日售瓜百万斤
  2014年5月中下旬连续几天的大雨,干扰了正开着花的瓜田,不仅产量降低三成,还推迟了冬瓜上市的时间。往年在6月初便能开始收瓜,2014年却晚了近20天,刚好碰上北方冬瓜上市的时间。
  20世纪90年代,白莲片区便以种植冬瓜远近闻名,肉质致密、产量高成了白莲冬瓜的标签,每年冬瓜上市时,都一车接连一车拉往北方城市,价格也让瓜农满意。2014年下造,当地种植冬瓜达到800亩,以0.8元/斤的价格销往外地。
  但2014年,由于雨水天气及全国增种等原因,白莲冬瓜不再好卖了。1300多亩瓜田里,7000吨冬瓜中的大部分一直挂在瓜藤上,等待商客的问询。雨水天气导致产量下降,原本亩产能达到2万斤的瓜田,如今大多都只能产斤。因此,要卖到0.4元/斤才能保本。
  2014年7月初,商家的出价都在0.3元/斤左右,许多瓜农都不愿意卖,等待其他商家到来。这一等十多天过去,瓜价非但没有上涨,单斤价格还下跌到0.15元~0.25元/斤之间。
  助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决定鼓励瓜农把瓜低价处理,以便种植下一造。
  日,经过市农业局的“牵线”,清远市瑞隆农产品公司到此购买2万多斤冬瓜,并达成超过10万斤的采购意向,销往深圳等地。瓜农同意低价处理冬瓜后,日通过助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售瓜超过一百万斤,日销售也达到了近百万斤,瓜田里剩下的冬瓜已不足一半。
清城飞来峡镇:奉行“上造不种瓜”的高田村受影响不大
  与全市各地冬瓜陷入销售困境不同,飞来峡镇高田村却仅有近百亩冬瓜滞销。
  考虑到上造种瓜的种种风险,以高产优质黑皮冬瓜闻名的高田村历来奉行“上造不种瓜”。
  高田村从2000年开始有农户专门种植冬瓜,对种瓜时节有着特别讲究,得出“上造不种瓜”的经验。上造易遭水淹、时间紧、价格不稳定、不宜存放,上造瓜生产存在风险,出产后仅有1个月的销售时间,外加水分含量高不易存放,村里不主张大规模种植上造瓜。要质量,不要产量,高田村主打下造冬瓜,上造以种植水稻为主。
  2013年下造冬瓜大卖后,村干部便开始在村内走访,与瓜农达成共识:本造瓜价格高,来年切忌跟风。
  部分村民为保持土地肥力,实行冬瓜水稻同时种植,当前冬瓜滞销,对他们影响并不大。
  飞来峡2013年下造约有瓜田6000亩,上造却锐减到3000多亩,每亩产量13000斤,目前卖出了8成以上,尚未卖出去的1成多主要因为农民嫌价格太低。
英德石灰铺镇:4200万斤滞销,考虑引导农民转种植结构
  英德石灰铺镇素来是“冬瓜大镇”,15个行政村中,保安、独山两村种植冬瓜面积均在800亩以上,其他13个村也至少各有两百亩。这也就意味着,该镇2014年上造冬瓜的种植面积至少可达4200亩,按照每亩一万斤的产量,该镇2014年的冬瓜产量共有4200万斤。
  英德市和镇里都在想方设法联系收购商,但都不愿来,村民非常着急,冬瓜作为里的支柱经济作物,卖不出去会令农民收入大减。鉴于冬瓜种植的风险性,英德市和镇里都在考虑引导农民转变种植结构,比如提倡农民种植茶叶,由于种茶成本每亩要两三万,政府计划让农民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种植,成本由公司出,但是这种引导有难度,还需要时间。
英德黎溪镇:瓜农2013年赚的钱,2014年全赔进去
  英德市黎溪镇恒昌村有780户居民,80%的村民2014年种植上造冬瓜。
  恒昌村种植冬瓜的传统已经有15年,如今冬瓜成了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全镇种植冬瓜最多的一个村,每户至少一亩以上,全村种植冬瓜面积至少600亩;因为水灾减产,每亩收成1万近,全村至少产冬瓜600万斤,目前销售不足200万斤,2014年7月底必须销售完,如果销售不完,就会烂掉。
  英德石灰铺镇镇委委员沈志雄:2013年清新冬瓜比英德提前成熟,两个地方销售正好错开,2014年则全部凑到同一时段了。
  清远市瑞隆农产品公司副总经理邓先生:“上造冬瓜水分含量多,难贮存。”
  村干部罗瑞忠:2013年上造冬瓜批发价0.7元/斤,下造冬瓜最高1.85元/斤,有瓜农一年赚了十多万。冬瓜价格高导致2014年村民跟风种植。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徐祥临:如今各地容易出现农产品滞销,实际上都是农民组织化程度太低造成。若组织程度比较高,农民行为会受到组织的指导,就能够减小市场风险。
  市农业局副调研员李敏怀:市场行为政府难以干预,但能通过技术推广站、合作社等开展相关活动,让农民获取更多指导。另外,农民也应加强自身农业知识素养,避免盲目跟风种植。
  2014年清远冬瓜瓜农亏损已成定局,除了因204年“5.22”龙舟水干扰了冬瓜授粉,造成上市时间与北方地区冬瓜瓜期相近外,2014年全国瓜农盲目增种,导致供过于求,也是冬瓜难卖的主要原因。
  原因1:龙舟水打乱瓜苗授粉,推迟上市后与北方冬瓜同期
  2014年5月中下旬,连续两场龙舟水给清远带来惨重损失,冬瓜瓜农也受此影响。“当时很多瓜的花都开差不多了,就差授粉。”助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继发称,连续降雨让授粉程序无法顺利进行,有些粉抹到花上后,也被雨水冲掉。
  无奈之下,只能等雨水天气过去后才大面积授粉,此时已有部分瓜花凋谢,造成最终产量下降。而授粉成功的瓜花,也因为比往年时间较晚,结瓜时间也比往年推迟近20天,到6月中下旬才有冬瓜上市。
  在往年,按照纬度的不同,各地冬瓜上市时间由南向北推进。每年4月下旬,全国冬瓜大多来自海南省,清远冬瓜上市时间在6月初,北方地区的冬瓜则在7月上市。2014年海南冬瓜也遭遇滞销,而清远冬瓜上市时,海南冬瓜没卖完,北方冬瓜也开始进入市场。各地冬瓜同时出现在市场,是供过于求的主要原因之一。
  英德石灰铺镇镇委委员沈志雄也称,2013年清新冬瓜比英德提前成熟,两个地方销售正好错开,2014年则全部凑到同一时段了。
  原因2:2013年冬瓜价高,2014年全国范围增种
  在市农业局副调研员李敏怀看来,全国范围内出现冬瓜增种,是造成2014年冬瓜滞销的另一主要原因。“2013年价格高,全国盲目跟风种植的冬瓜很多。”李敏怀称,2014年全市冬瓜种植面积超过万亩,比2013年增加约20%。
  市农业局市场信息科科长邓诗礼称,2013年下造冬瓜在2013年的10月左右上市后,在田里的每斤批发单价一度从0.4元飙升到0.8元,让许多瓜农尝到甜头,于是2014年出现瓜农多种瓜,甚至有些其他行业的也改行种冬瓜。在白莲片区,2013年下造冬瓜有800多亩,2014年这一数据则升至1300多亩,多出6成。
  白莲片区的瓜农刘水松2013年11月之前在清城区龙塘镇从事清洁工作,从朋友处听说种冬瓜有“钱景”后,2014年在该片区种植11亩的冬瓜。
  而英德黎溪镇恒昌村2013年种植冬瓜不足300亩,2014年达到600多亩。“2013年上造冬瓜每斤批发价七毛,下造冬瓜最高每斤一块八毛五,有瓜农一年赚了十多万。”村干部罗瑞忠称,冬瓜价格高导致2014年村民跟风种植。
  沈志雄称,清远冬瓜有近半在省外消化,而2014年省外农户也开始种植冬瓜,外地收购商不愿到英德收购。
  原因3:上造冬瓜难以贮存,不适合深加工
  清远市瑞隆农产品公司主要业务为将农产品销往国外,公司得知白莲片区大量冬瓜滞销后,便来到当地采购冬瓜,在现场发现冬瓜不易保存,放弃了销往国外的打算。用冻库运送的话成本太高,没有价格优势。
  市农业局副调研员也称,由于上造冬瓜不易贮存,不适合进行深加工。下造冬瓜由于天气冷,卖不出还能放一两个月。
  原因4:雨水致冬瓜延收、质量下降,难以外销
  2014年5月的水灾中,部分地势较低的种植地段严重水浸,最高水位达1米,瓜田受浸,影响冬瓜发育,该批次冬瓜部分呈葫芦、老化状,不符合采购商要求冬瓜长势均匀。
  龙埗社区居委会有150户瓜农,有32户瓜农受灾,瓜田遭水浸泡10余天,所有冬瓜损坏。他们用排水机连续排水10余天,仍未将水排完,导致冬瓜受损。
  在清新太和白莲片区,由于遭受雨水浸泡过,该片区冬瓜质量一般,难以外销。瓜肉没有问题,主要是外观不标准。而外销标准较多,其中外观也是重要标准,白莲片区的冬瓜形状不大规律,且沾上泥土,若要人工清洗成本太高。
  提高农民组织化,有望减小市场风险,在各地开展的合作社与“基地+农户”模式,有利于与农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帮助农民解决部分种植、销售问题。
  合作社:白莲片区销出百万斤冬瓜,业务全是通过合作社进行
  在清新太和白莲片区,拥有118位瓜农成员的助农专业合作社共销出百万斤冬瓜,业务全是通过合作社进行。在白莲片区新洲村的20多户瓜农没有加入合作社,却鲜有商家问津。在华侨农场、英德石灰铺镇、黎溪镇等地,瓜农陷入滞销的也大多没有加入合作社。
  助农专业合作社是刘继发在2011年带头成立,刚开始仅有20多户瓜农加入。合作社把成员的资源集中,在与老顾客加强联系的同时,还抽空到外地开拓业务。由于成效较为明显,逐渐吸引周边瓜农加入,目前已有118位成员。
  按照规定,加入合作社后,所使用农药化肥要受到监管,有些瓜农不愿加入。入社不需费用,但定期有人会到田里检查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不能超标。如今全市共有各农产品合作社370多家,为各地农产品种植、销售提供了较大帮助。
  合作社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其专业性。销售网络能力很重要,这要看带头人。
  “基地+农户”合作模式:瓜农有技术负责种,企业有网络负责卖,双赢。
  瑞隆农产品公司为瓜农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在种植前就签订采购合同。签订合同时有保底价,保证瓜农有基本收入,而在收购时若市场价比保底价高出,还能按一定比例提高价格。2014年英德有2000多亩冬瓜与该公司有合作关系,最后以0.4元/斤的价钱收购,比市场行情高出不少,至今已卖出330多万斤冬瓜,主要销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华人较多的国家。
  瓜农即便生产技术再好,在推广上若没有经验,也容易被市场影响。企业则有专业稳定的销售网络,瓜农不必再考虑销售问题。这种“基地+农户”模式能让专业人干专业事,瓜农有技术负责种,企业有网络负责卖,双赢。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徐祥临:提高组织化程度,减小市场风险
  市场经济存在跟风盲目,农产品该如何避免再次遭遇大范围滞销?李敏怀称,市场行为政府难以干预,但能通过技术推广站、合作社等开展相关活动,让农民获取更多指导。另外,农民也应加强自身农业知识素养,避免盲目跟风种植。
  在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徐祥临看来,如今各地容易出现农产品滞销,实际上都是农民组织化程度太低造成。
  “当初种的时候,都是看这冬瓜行情比较好,你种我也种,种多了,价格就下来了。”徐祥临从体制机制角度分析称,若组织程度比较高,农民行为会受到组织的指导,就能够减小市场风险。
  徐祥临以台湾农会为例,一个组织里有专门市场营销的人来帮助分析市场,技术人员会帮助选择品种,农民也参与市场经营中,组织度较高。“如今有些专业合作社和企农合作的模式,在组织化上有所提升,但始终未能根除问题。”徐祥临称,在我国,专业合作社规模都比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而有些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碰到销售情况不佳时,会压低价格收购。
  徐祥临认为,通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才能较好解决这一难题。  
  市农业局副调研员李敏怀:农产品风险存在周期性,长期来看能盈利
  对于2014年全市普遍出现的冬瓜滞销情况,市农业局副调研员李敏怀称,这是农产品行业存在的风险,但这风险存在周期性,长期来看瓜农还是能够赚钱。
  “市场规律很微妙的,不能只着眼于某一年。”李敏怀称,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农民种植存在盲目性与跟风性,这是难以避免的风险。“2013年冬瓜卖得很好,2014年种的人就多了,然后出现滞销情况。”李敏怀称,不仅是冬瓜,包括畜牧养殖在内的的农产品都存在种植风险,大多数农产品周期在四五年左右。在这期间,大部分时间农民是能够赚钱,但会在其中少数时间出现亏损。
瓜农将卖不出去的冬瓜切开取出瓜子留种子,剩下的当垃圾丢掉。
  日至13日,当地三天售瓜超过250万斤,如今仍有近4成冬瓜滞留在田里。
  日,清新助农合作社迎来“开闸放瓜”的第三天,经过一天的忙碌,共售出冬瓜60万斤。
  日前,当地有超过5000吨冬瓜滞销,经过媒体连续报道,包括广州、清远两地供销社、忠华纺织厂、龙汇领峰楼盘、瑞隆农业公司等在内都纷纷伸出援手,其中广州市供销社首批购买20吨后,近日将再赴该地采购。
  日,市政府饭堂清雅园经营方也将从该片区采购近2000斤冬瓜。而有来自广州的客商得知英德石灰铺镇也出现大量冬瓜滞销后,计划前往当地看瓜准备采购。
  由于当地滞销数量庞大,如今还剩约3000吨未卖出,约占当地总产值4成。日后,若还有冬瓜剩余,将全部丢弃在瓜田旁,任其腐烂。因为日前一定要插种,要有3天的除草时间。
  约2000吨冬瓜仍在瓜地待售  
  经过媒体牵线,白莲片冬瓜销售有所改观,来自市、区的不少商家、企业饭堂和热心人士主动上瓜地摘瓜买瓜,截至日下午,已卖出总产量的七成,剩下近400亩约2000吨仍挂在瓜地待售。为了赶下造,有些瓜农已经等不及了,卖不出去的只能放弃了,争取下造搏一下,看看能不能将上造的损失弥补回来。如果剩下的瓜在日(大暑)前仍不能卖出,就不得不将冬瓜清出瓜田,弃在机耕道任其腐烂。
  穗80多名环卫工免费享用白莲冬瓜靓汤
  广州市激扬文字社会服务中心日早上4点多,和一帮热心公益的志愿者组成的“美食帮”一起熬制靓汤。9点多,把几大桶靓汤送给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环卫所环卫工消暑降温,让80多名酷暑天气仍坚守在环卫一线的环卫工品尝来自清新的美味。通过“送靓汤给环卫工”这种形式,呼吁广州市更多的商家和热心人士前来清远买瓜,减少瓜农的损失。
  日,有瓜农已插种下造冬瓜。 
  忠华纺织厂购瓜8吨
  日,忠华集团旗下的中伦东海岸楼盘联系清新区民政部门,到瓜田定下8吨冬瓜,将在日送往清新区各镇福利院、敬老院和贫困人员。
7月9日,清新太和白莲片区,1300多亩冬瓜地,约7000吨货才卖出四分之一
7月22日,清新太和白莲片区,1300多亩冬瓜地约7000吨货,大暑前该片区滞销的冬瓜基本销售完,部分已经撒下种子。
  日是大暑节气,也是清新太和白莲片区下造冬瓜插种的“大限之日”。截至日,白莲片区冬瓜已售出9成,近百亩冬瓜约75吨冬瓜仍挂在藤上,但大多已被客商预定。而英德石灰铺则刚刚售出一半冬瓜,仍有超过2000万斤冬瓜滞销。
  日,清远挂出2014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各地劳务人员纷纷停工避暑,而白莲片区的瓜农们却未能停下来。大暑节气是当地下造冬瓜插种的“大限之日”,若错过插种时机,下造冬瓜产量将受影响。
  在白莲片区的上空,远远望见阵阵白烟,瓜农将田里的藤草清理到路旁焚烧做肥,已清理的田里则由瓜农在埋种浇水。来不及清理瓜田的瓜农,只能用塑胶框装上泥土,堆在田边进行单株培育,待瓜田清理完毕后,再移植到田里。
  截至日,白莲片区只有近百亩约75吨冬瓜未售出,但大多已被外来客商预定,将在近期全部清走。而在英德石灰铺镇,4000多亩瓜田中仍有近半挂果。该镇党委委员沈志雄称,当地滞销冬瓜经本报报道后,已引起外来客商关注,目前已售瓜超过一半,但大多单斤价格都在0.1元左右。
7月22日,滞销的1300多亩冬瓜基本销售完,瓜地里只剩下瓜棚,瓜农在田地里为下造忙碌着。
清远市人民政府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大力支持。
主办:清远市人民政府 承办: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粤ICP备号
网站运维电话:& 电子邮箱:
联系地址:清远市清城区人民二路18号市机关办公大楼1号楼1003室
建议使用分辨率 微软IE6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清远市大数据中心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655ac-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高明冬瓜去年滞销 2015年销售变好量少价升_新浪佛山
高明冬瓜去年滞销 2015年销售变好量少价升
广佛都市网评论
白皮冬瓜还需20天左右才能上市
  佛山日报讯 记者李艳平摄影报道:今年的冬瓜又开始上市了!在经历了去年冬瓜大量滞销事件后,今年高明冬瓜销量如何备受关注。昨日,记者走访更合镇田村和塘肚村了解到,今年冬瓜种植面积比去年减少了约三成,瓜农预测今年行情会比去年好。
  作为黑皮冬瓜和白皮冬瓜的“种植大户”,田村往年种植面积达三四百亩。不过,今年种植面积有所萎缩。从巨泉村往田村方向行走,村道两侧种植的农作物以水稻、沙葛、粉葛为主,很少见到黑皮冬瓜或白皮冬瓜的身影。直至旧田村学校的西侧路段,才看到一片约五分地的冬瓜地。该村主要的冬瓜种植地则“萎缩”至村背后的田地里。目前,早种的黑皮冬瓜已长成,白皮冬瓜则需等20天左右才开始上市。
  正在抽水灌溉禾苗的近60岁村民李叔表示,去年自家种了2.5亩冬瓜,今年只种了6分地左右。他说:“全村(种植面积)减少了至少三成。”
  李叔表示,去年夏季黑皮冬瓜价格4角/斤、白皮冬瓜1角~2角/斤,可以说是“15年以来最低”,受“烂三年”说法影响,有的人减少种植面积。“价格只是原因之一,原因很多,如夏季雨水多瓜易烂、年纪大体力不够等。”他说,自己一个人做不来,下半年可能不再种大冬瓜。
  在塘肚村,瓜农罗维聪因在过年期间已播种,如今已可以上市了。他说,去年黑皮冬瓜卖得不好,今年减种了三分之一,只剩七分地。虽然前期受雨水影响有的瓜结得不太好,但产量仍维持亩产万斤。另一瓜农罗鉴周的冬瓜种植面积今年也减少一半。
  对于今年的销售前景,李叔表示,早前收到消息说黑皮冬瓜售价大约为8角/斤,加上今年整体产量减少,价格应该不会低于6角/斤,预计要比去年好些。罗维聪也认为,今年行情应该会比去年好。不过,塘肚村偏远,名气不及田村,他仍担心大冬瓜的销路可能不大畅顺。
  去年冬瓜滞销事件回顾:
  去年7月10日左右,来自更合镇塘肚村的瓜农罗鉴周向佛山日报求助:自家的黑皮冬瓜一直无人问津,就快要烂在地里了。不仅如此,村中近50亩约50万斤的冬瓜几乎全“待字闺中”。
  佛山日报记者随后实地走访,采写系列报道(《再卖不动冬瓜就烂在地里了》、《地里的大冬瓜终于动起来了》等)。报道出街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在来自碧桂园佛山地区、禅城澜石不锈钢行业协会、高明区乐善公益团队以及区内多家企业的共同帮助下,最终塘肚村的黑皮冬瓜在7月24日全部销售完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瓜你好插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