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推获得感和调动员工积极性性的话说明了什么

您当前的位置 :
增强人民获得感更能调动改革积极性
  能否获取最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决定着改革的成败。三十多年过去,对于中国的改革来说,“帕累托改进”已经不多,今天的改革更像“卡尔多改进”,它涉及利益调整,既有人从中受益,也必然会触动某些人的奶酪。做好利益增进和利益调整这篇大文章,是当前改革亟须破解的现实课题。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接下来该怎么干?12月5日,中央深改组召开第三十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有利于”指明改革方向,要求总结经验、完善思路、突出重点,提高改革整体效能,扩大改革受益面。同日,在纪念万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号召全党同志学习这位改革闯将“锐意改革、攻坚克难的政治担当”。
  按照总体安排,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行至中期。三年多的时间里,改革以一张亮眼的成绩单打消了人们此前的种种担忧:没有冰上开车、没有空转打滑,改革始终在稳扎稳打中推进。3年30次会议198个文件,中央深改组平均每次会议审议通过6.6个文件,顶层设计愈发精细;职称评审松绑了,行政审批减负了,纪检监察发力了,教改、医改、司法改革……凡是群众关心的几乎都有回音,具体举措件件给力。事实说明:是改革,厚植了今日中国的底气;唯改革,能释放明日中国的动力。保持这股闯劲,沿着既定方向将改革进行下去,已经成为当下的最大公约数。
  改革,本质上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能否获取最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决定着改革的成败。当年小岗村的一声惊雷迅速响彻南北,正是因为“联产承包”“分田到户”让农民立马得到了好处,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几乎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经济学上,把那些不损及任何人却能带来好处的改革称为“帕累托改进”,三十多年过去,对于中国的改革来说,“帕累托改进”已经不多,今天的改革更像“卡尔多改进”,它涉及利益调整,既有人从中受益,也必然会触动某些人的奶酪。比如,调结构转方式要去产能去杠杆,不可避免地要关停一些粗放企业,进而会涉及人员安置和债务处置问题;再如,简政放权极大减轻了社会办事成本,但也会触发一些人无权不会办事的“本领恐慌”,诸如此类的两难甚至多难的矛盾还有很多。做好利益增进和利益调整这篇大文章,是当前改革亟须破解的现实课题。
  该动谁的奶酪,又该如何去动?这需要一个科学的态度和明确的标准。1992年,针对某些人对改革开放的困惑和争论,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在全国统一了认识、厘清了思路,为改革凝聚了合力。同样,今天面对全面深化改革中这样那样的新掣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多数的力量是伟大的、要紧的,有志于改革者倘不深知民众的心,设法利导,改进,则无论怎样的高文宏议,浪漫古典,都和他们无干,仅止于几个人在书房中互相叹赏”。人民群众永远是改革的“主角”,前路越是艰难、阻力越是巨大,越要站稳人民立场,不断以改革的新进展、新成果,增强人民拥护改革的积极性。
  改革有阵痛,不改革就会长痛。这着实考验人的眼光和能力,呼唤非凡的勇气和魄力。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增强锐意改革的政治担当。“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准许改革不成功,但不准许不改革”,知晓小岗村“冒天下之大不韪”率先包干,时任省委书记万里顶着巨大压力甚至做好了“乌纱帽都不要”的准备,给基层改革以充分的自主权。这股锐意改革的劲头,助推中国发展打开新局,获得了新生。的确,大石挡路,愚者只见眼前的纠葛,智者看到长远的未来。当前,改革深水区的“险滩暗礁”防不胜防,放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动别人的奶酪样样都很棘手。在眼前与未来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如何抉择?各级领导干部尤须有清醒的认识,义无反顾争当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多算改革的大账、总账、长远账。
  “萦回于我心中的,不是中国已有的成就和变化,而是下一个世纪的呼唤”,万里同志曾饱含深情如是感慨。此刻,我们正在干的事业,何尝不是着眼于此?昂扬起精神,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窗口期,用好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才能不负时代和历史的重托,无愧民族和子孙的期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积蓄足够力量,推动“中国号”巨轮继续破浪前行。(汤华臻)
东北新闻网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iPhone版
【一键分享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李月莹]
【】【】【】【】
*免责声明: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报道:
袁成杰杂志封面大片
陈晓初秋暖系穿搭
《创业时代》发剧照
《赢天下》唯美剧照
王梓权曝写真大片
王珞丹示范极简穿搭
姚晨演绎时尚约会穿搭
《中餐厅》周冬雨挑大梁
频道热线 024-36  投稿信箱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4-|邮箱:|
东北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辽)字第00255号
辽公网安备26号
沈网警备案号
用户可信赖无线产品[党徽]习近平强调: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4:00:58&)
323字(563/4)
( 14:38:59)
76字(64/2)
( 14:57:22)
62字(20/0)
( 14:56:34)
75字(29/1)
( 15:19:15)
82字(344/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2016年高考预测题(十八)一一获得感
2016年高考预测题(十八)一一获得感
1、“获得感”多用以指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的幸福感。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一词由此迅速流行,且使用范围出现固化趋势,多用以指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的幸福感。
2015年十大流行语之一。
加快收入分配改革:让钱袋子鼓起来
观察近期网上舆论,“收入分配”成为民众“获得感”的首要诉求,也是对今次两会的最大期待。在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的两会调查中,这一选项均居于榜首。
近期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超7成人对目前个人收入水平感觉“不满意”。当被问及“您所在单位多长时间为员工调整工资”时,近4成人表示“不会调整”。
在各大媒体官方微博发布的有关“获得感”的新闻下面,诸多网友直接留言“请涨工资”。
中新网的最新调查显示,“涨工资”成为民众最为期待的应对生活成本上涨的措施。为此,诸多受访者呼吁,应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的长效机制。
其实,民众“涨工资”呼声的背后,是对收入分配改革的期待。调查进一步显示,收入差距的主要问题是“行业之间差距过大”、“普通员工与管理层之间差距过大”等。
对此,有网友留言说,“有时候,并不是我们的收入下降了,而是看到很多人收入升得快,自己心里的落差加大了。希望政府用好政策杠杆,让人们在差不多的脑力、体力劳动付出时得到的收入能保持在同一个区间内,至于那些高收入、超高收入,应用财税手段去调节,我们的社会是讲求公平和效益的。”
继续重拳反腐:把“老虎苍蝇”打下去
民众对于公平的诉求,不仅体现在“钱袋子”上,还体现在对于公权力的关注上。包括中国新闻网在内,多家媒体的调查显示,“反腐倡廉”均居于榜单前三位。同时,“从严治党”选项也居于榜单前十。
十八大后的两年多,8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十余万党员干部受处分,除了党政系统,反腐风暴还深入到国企、军队、高校等领域。中国反腐上不封顶、不设禁区,引全球瞩目。
根据中纪委年初的部署,今年中国反腐的一个重点是向“苍蝇”开刀。对此,有网友留言表示,“个别基层政府和基层政府的个别工作人员带头不依法执政的杀伤力是很大的,严重损坏了基层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关系,破坏了当地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
这位网友指出,“从人治到法治,再从法治到信仰自我规范和约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级政府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反腐如何趁热打铁、如何由表及里,形成长效机制把“老虎苍蝇”打下去,成为两会前民众一大期待。
增进民生福祉: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除了对于公平的关切,诸如医疗、养老、教育、就业、食药品安全等一些民生问题的改善,也成为老百姓对于增加“获得感”的普遍诉求。
中新网的调查显示,“社会保障”仅次于“收入分配”,位列两会热点排行榜第二名。其他媒体调查榜单的前十名,亦多为“医疗改革”、“养老改革”、“教育公平”、“住房保障”、“就业创业”、“食药品安全”等民生话题。
网友“一叶税舟”在微博上留言称,“人民的获得感是非常诚朴的,只要可以支配的钱多起来、物价降下来、有一定的休闲时间就满足了。”
深化改革正是对民众朴素“获得感”诉求的回应,如何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如何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令人关注。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的全国两会,正是观察改革路径、成果、进度的重要窗口之一。
加强环境治理:喝上干净水,呼吸干净空气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多家媒体的调查显示,“环境保护”位列最受关注十大话题,其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问题最为严峻。这与去年官方公布的信息相吻合:冬天创下平均雾霾天数52年之最,近六成地下水水质差,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
综合中新网微博、微信、社区等多个端口的调查数据,约半数人认为,目前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
网友“Fred”在中国政府网上留言说:“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刻不容缓。说法有了,重在行动!”
下一步,如何行动?在媒体的调查中,诸多受访者希望“减少公车出行”、“关停污染企业”、“更多使用清洁能源”,以及“加大政府考核中环保工作所占的比例”,等等。
网友“思思”建言,公民和企业都应该为经济生活副产物——环境污染买单,“建立污染物清单管理,定期报告,适时检查,分步推进,确保环境有所好转。”另有网友呼吁,应尽早完善相关法规,从顶层设计逐步引导人们改变。
今年全国两会,“获得感”再成热词。新华网、人民网对2016年两会的调查都显示,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是养老、收入、环保、住房、医疗、教育等与 “获得感”紧密相连的热点。全国人大代表巨晓林,全国首位农民工总工会主席,受访时也如此表达心声:“我受益于这个蓬勃发展的时代,希望有更多的农民工能像我一样,更有获得感。”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就是施政重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这样令人温暖的一段话:“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我们要念之再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
  不止是普通群众,更多群体需要“获得感”。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为什么“获得感”如此受重视?因为,“获得感”虽是一种主观感受,却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指数”。重视“获得感”,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执政导向。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这个“民生”,不只是生活生计等物质内容,也包含精神情感等主观因素。今年全国两会有个生动细节充分说明这一点——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他不仅关心“老乡一年赚多少钱?”,还关心“村里一年有几个人娶媳妇?”因为,婚姻与家庭,同样带给人“获得感”,同样是幸福之源。也正是因为如此,江苏代表团一份关于家庭家风的联名建议,引发强烈共鸣。
“获得感”从何而来?事实证明,“幸福感”与“参与感”密切关联。必须看到,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的,也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在积极参与中获得的,在努力奋斗中获得的。观察今年两会可以发现,不仅“获得感”备受重视,“参与感”同样是热议焦点。&
&社保住房利好频出;百姓“钱袋子”;将注入更多实惠;股市在发展;信心很重要。
众参与,方能集众智。今年全国两会一项重要任务是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发改委开展“共建共想,同心同得——‘十三五’规划问计求策”活动。目前,已收到1.3万人次、2.9万条意见建议,很多建议已体现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公众的参与,无疑让规划更接地气,更能体现公众切身利益关切。
  众参与,方能汇群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从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目标,到完成供给侧改革任务,从加强社会治理,到构建“大慈善”……我们正在进行的各项事业,都需要公众广泛参与。多一分参与,就多一分力量,也就多一分成功的希望,多一点收获的可能。由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调动全社会创业创新积极性,汇聚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5、获得感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
  在江苏省盐城市政协副主席、市文联副主席蒋婉求代表眼中,获得感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提升,还有精神层面的、文明程度和法治进程的提升。“作为从事音乐创作和艺术教育的人士,我经常到世界各地去交流,明显感觉这几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提升。”蒋婉求代表说。
  迟福林委员指出,“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央有力实施宏观调控,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老百姓也切实从改革发展中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十二五’时期,我国坚持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就业基础稳定、收入同步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健全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民生保障制度,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但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获得感不断提升。”迟福林委员说。
6、普通群众期待增加哪些方面的“获得感”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不仅创造了二战之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也使作为改革发展主体的广大群众获得了能够感受得到的实惠。但需要看到,与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相比,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普通群众在增加“获得感”上还有一些期待:一是在享受发展愿景、目标性成果基础上对享受实际可见、可得性成果的期待;二是在享受发展数量性成果基础上对享受发展质量性成果的期待;三是在某些方面、领域发展成果享受过程中对享受更广泛发展成果的期待;四是在政策性、机遇性、偶发性享受发展成果进程中对公正性、规制性、法治性享受发展成果的期待。
  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党和政府为满足这些期待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要更好地使普通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确实还需要有更为艰辛的努力。普通群众可能在某种条件或一定时段由于一些愿景性、原则性或即时性的“获得”而产生一定的“获得感”,但随着实践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实际需求的提升,他们必然会把自己的“更多获得感”置于实实在在的实际所得、不断增加和提升的内在所得的基础上。
  7、如何验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验证:
  一是是否具有实际的获得。让普通群众不仅具有目标设定、前景展望和发展预期意义上可能的“获得”,而且必须具有现实可见、可拥有和可支配的,并且在今后发展中还会不断充实的实在“获得”,这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基础要求。目标和愿景意义上的“获得”,也能给普通群众以某种“获得感”,但前提是群众对发展愿景持有的坚定信心,而这种信心通常又是建立在实践中提出的目标与愿景都能成为现实的基础上的,因此在本质上需要有真实可见的“获得”作支撑。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群众习惯于在预期截止时,常常对政府早前承诺要办的几件“好事”、“实事”进行验证的原因。
  二是是否具有内在的获得。必须让普通群众既能够从自己“获得”过程的纵向比较中感受到“更多获得感”,也能够从与具有可比性的其他社会成员的横向比较中感受到“更多获得感”。需要注意的是,普通群众的获得感常常是从横向比较中形成的,因此在最大可能地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同时,既要防止绝对的平均主义观念的消极影响,更要注重树立社会主义公平观,实现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统一的“更多获得感”。
  三是是否具有整体的获得。必须既让普通群众中某部分群体、成员享受发展成果而形成“更多获得感”,也让其中大多数社会群体、社会成员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实际“获得”中产生“更多获得感”,这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根本要求。这就是说,如果出现了部分社会群体、社会成员的收入明显高于其他群体、成员的情况,大多数社会群体、社会成员就可能出现在“人均”、“平均”意义上“被获得”的情形,这是难于使广大群众产生“更多获得感”的。在这个问题上,特别要防止由于制度性、政策性因素造成的利益固化问题,后者造成的获益者总是获益、受损者不断受损的“马太效应”,必然会使许多群众失却对“有更多获得感”的信心而滋生失望情绪。
  四是是否具有持续的获得。必须让普通群众的“更多获得感”具有不断增加的可持续性。一方面包括在数量上“获得”的逐步增加,即要让他们真实地感到社会的发展与自己的实际所获具有同步性,从而增强其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包括在质量上“获得”的稳步提升,要让普通群众不断提升生活品位、生存质量和“获得”档次的需求在社会发展成果的分配中达到体现,促进他们真实地感到社会发展与自己的发展需求具有的共进性。在这样两方面意义上形成的“更多获得感”,能够使广大群众不再把自己的实际“获得”等同于一次性或几次性的瞬间或机遇所得,而是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更多获得”,这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核心要求。
  五是是否具有可靠的获得。必须让普通群众具有为法律制度与体制机制保障的、体现公正、公平要求的“更多获得感”。换言之,普通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获得”,是可以区分为不同类型的,即便都是合理、合法的劳动所得,也可区分为劳动与创造所得、某种政策调整所得或某些偶然机遇所得等具体情形。在所有的这些“获得”中,只有使大多数人享受并感到自己的“获得”不仅仅带有偶发性、巧合性,而是为制度所要求、为法律所保障的,其“更多获得感”才可能是建立于稳定的和牢靠的基础之上的,这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关键要求。
  8、“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对改革实践提出了哪些要求
  今天,我们的任何一项重大改革、任何一种重大决策,都要从起始阶段就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并在具体实践中把握和处理好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重要关系,在实践发展成果的考核检验上以广大群众是否“有更多获得感”作为衡量尺度。
  在过去3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总量、财富总值迅速增长的基础上,如何调整利益分配格局,使社会发展步入既保持发展效率,又体现社会公平的良性循环进程,是一个需要极其慎重的推进过程,也是一个难于回避或延缓的现实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新常态下发展的形势与任务,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调节不合理的利益关系;在依法治理的框架下,通过制度改革和创新,形成更公正的发展环境和更公平的分配格局;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通过明确权力边界、监督权力运行,遏制少数人利用权力掠取“蛋糕”的行为,这样才能不断充实广大群众“更多获得感”的增长值与含金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让青年有更多获得感-中青在线
02版:思想者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往期回顾 &&
让青年有更多获得感
——上海共青团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徐未晚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努力让青联组织更多关注各类青年群体的代表,避免成为“精英俱乐部”。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时曾经深刻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上海共青团作为全团改革试点之一,紧紧围绕市委和团中央的要求,始终秉持“让青年有更多获得感”的目标,切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出硬招、求实效,努力让青年通过改革真正受益。
&&&&青年的获得感从何而来
&&&&推进群团改革,必须找准青年需求、聚焦青年“痛点”,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党政所盼、青年所需、共青团所能的现实问题。
&&&&首先,是要“找到”青年。青年的分布如今已从“单位”向“社会”转移,希望通过“社会路径”联系团组织的青年数量正在日益增长,共青团必须更多地通过基层、社区和属地联系青年。
&&&&其次,是要“找准”青年。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青年的需求已从满足生存需要的衣、食、住、行,逐渐向满足发展所需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公益、社交等领域转型升级。共青团在努力协助党和政府满足青年生存需要的同时,必须敏锐地捕捉到青年在促进自身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方面的巨大需求,在服务青年特别是普通青年上增加有效供给。
&&&&第三,是要贴近青年。近年来,不少青年日渐成为“键盘族”“拇指族”“低头族”,传统的思想引领、舆论宣传渠道对青年而言距离“变远”,许多青年希望听到“网上共青团”的青春正能量声音,也希望共青团能够通过网络听见自己的“青年之声”,共青团在互联网空间和新媒体阵地必须发出声音,有所作为。
&&&&距离“让青年有获得感”还有多远
&&&&对照习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可以发现,改革前的上海共青团的工作力量配备不均衡,“头大、腰细、腿如柴”,基层团组织人手少、资源少、事务多。我们的组织建设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不高,大量体制外青年在新兴领域中工作生活,共青团却缺少联系他们的组织载体、渠道。我们自上而下、层级化的科层制管理模式,影响了青年主体作用的发挥。共青团进军网络还面临着本领恐慌、话语隔膜、技术薄弱等一系列挑战,网上共青团工作和青年生活方式网络化的现状还不相适应。我们的干部作风距离“三严三实”的要求仍存在着一定差距,部分团干部群众观念不强,不够融入普通青少年、不够接地气,摆不准作为群团干部的位置。这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削弱了青年的“获得感”。
&&&&唯有改革才能“让青年有获得感”
&&&&面对党和政府的殷切期望以及青年的殷殷期待,上海共青团聚焦瓶颈问题,采取创新举措,全面推进改革:
&&&&努力让基层组织更加“强”起来。改革就是要通过构建“扁平化、纵横交织”的组织格局,实现上海市委提出的“小机关、强基层、全覆盖”的目标。围绕“扁平化”,我们对团上海市委总共14个部门的格局进行调整,最终形成“9+1+X”的部门设置架构。一方面,精简团市委机关25%的部门,更加突出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另一方面,以“X”的形式设立重点工作项目组,比如设立“创新创业”“爱心暑托班”“网上共青团”等项目组。同时,团上海市委机关还精简了30%的行政编制,下沉到青年工作任务较重的区县、大口、重点园区的团组织,夯实基层团的工作。
&&&&围绕“纵横交织”的组织格局,我们配齐“团干部+社工+志愿者”的工作力量,把工作手臂延伸到基层去,做到青年“家门口”;把好团员入口关,加强学联、少先队组织建设;大力加强基层“青年中心”建设,将“海漂”“创客”等新兴群体纳入工作视野,把党的关怀和声音“包邮直送”给青年。我们还努力让青联组织更多关注各类青年群体的代表,避免成为“精英俱乐部”。
&&&&努力让工作队伍更加“活”起来。我们团的市、区两级班子将实行专职、挂职、兼职并行,在配备专职书记、副书记的基础上,配备一定比例的各行各业热爱共青团工作又有干劲儿的优秀青年人才来担任兼职、挂职副书记。挂职成员不需对应干部级别,兼职成员可以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不纳入行政编制。我们按照“2+1”的形式夯实机关干部队伍,补充了挂职干部和专业背景广泛的志愿者。我们还探索“遴选制”,解决干部来源单一、“三门”干部比重较大等问题。
&&&&让“基层导向”和“青年为本”更加“实”起来。围绕“自上而下、重心下沉”,我们团的领导机关普遍建立基层联系点制度,每年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机关专职团干部担任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基层团组织的团建联络员,到基层联系服务的时间不少于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围绕“自下而上、有序参与”,要让更多青年“遇见”共青团,我们明确团市委常委会委员中基层一线团干部和团员比例不少于30%,全委会委员中基层一线团干部和团员比例不少于50%,团代表中基层一线团干部和团员比例不少于80%;此外,还发起成立了由各领域青年自主报名参与的“青年汇智团”,真正把青年意见作为上海共青团谋划工作、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
&&&&让共青团组织形象更加“潮”起来。在共青团工作互联网化方面,我们把“网上共青团”作为首要方式,大力打造“青春上海ACT+”活动服务平台,推动“青春上海”等团属媒体与新媒体、新技术融合发展,与“青年中心”“梦创空间”“青年创业学院”等实体“门店”共同打造O2O互动的工作新模式;加强“上海青年之声”建设,整合12355热线、网站等渠道,做实共青团网上服务维权工作。我们还依托新技术改进诸如团籍管理、团费收缴等基础团务工作流程,探索推行“电子团员证”,让互联网给共青团团务工作带来更多方便。
&&&&围绕“社会化、专业化”,我们推动团组织与各类青年社会组织、自组织形成“伙伴式互动、引导式成长”的关系,使工作触角更加广泛深入。围绕“项目化、产品化”,做深做实以青年为主体、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的“运行闭环”,把服务真正做到青年的心坎里。
&&&&上海共青团改革的成效,终究要以青年是否有“获得感”来衡量和评价。党的要求、青年期待,就是我们改革的动力、方向。只要共青团改革实践不断深化、只要广大团干部坚持对党绝对忠诚、锐意开拓创新、满怀热忱之心、勇于担当重任,青年必将拥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
&&&&改革,永远在路上。
&&&&(作者为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家、团上海市委书记)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徐未晚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