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中全剖视图的表达是否需要剖视图中断开的剖视图部分

4被浏览1,005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图文】机械制图--剖视图 (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机械制图--剖视图 (1)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机械制图剖视图和局部放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机械制图剖视图和局部放大
&&机械制图剖视图和局部放大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9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机械制图:剖视图的形成与画法说课设计
机械制图说课设计
《剖视图的形成与画法》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机械制图主要是研究如何表达物体空间结构的课程,而它的表达方法主要有视图、剖视和断面。《剖视图的形成及画法》是机械制图教材中第六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在前一节之中我们学习了视图的概念及画法,它主要集中表达的是机件的外部形状特征,对于机件的内部结构则用虚线在图中表示;而剖视图是以视图为基础,对物体进行了切割,主要在于表达机件的内部形状,是机械图样的另一种主要表达方法,它既延续了视图的投影知识又在其基础上给予了发展和提升,同时,它也是后面学习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础,可以说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中职生本身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不高,而且注意力相对而言更容易被分散。所以要时常与他们互动,以鲜活的实例诱导他们,让他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2、知识障碍: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本身就需要学生有一定得空间想象能力,而本节内容又是学习物体的内部结构,所以相对更难一些。因此必须结合实际中他们常见的物体去诱导他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情商,让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也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思想教育目标三类。
知识目标:
(1)了解视图表达能力上的不足,认识到引入剖视图的必要性。
(2)了解剖视图的形成过程并能准确而简单地总结其形成过程。
(3) 掌握剖视图主要表达的内容,学会合理地运用剖视图表达机件。
技能目标:
(1 )掌握剖视图绘图原理与规律,正确地绘制剖视图。
(2 )看懂剖视图,根据剖视图能准确想象机件的形状。
(3 )我们通过多媒体演示,拆模型来理解剖视图的概念,从而让学生总结剖视图的形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德育目标:
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教学、分组讨论学习的方法理解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与交流的态度,相互帮助、鼓励,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四、教学重难点
(1 )通过项目教学法理解掌握剖视图的形成过程。
(2 )剖视图画法中实体与实心部分的具体位置的判别。
(3 )攻克绘制剖视图时容易产生的漏线现象。
五、教学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应以掌握知识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项目教学法的形式,紧扣重点,突破难点。在这节课中,我分如下几个环节来展开我的教学活动。
五、教学过程
展示一组视图,让学生想象形体,接着提问学生&主视图中过多的虚线会产生哪些不足&(项目一),从而引入新课&&剖视图。
学生认真听讲,感受视图表达该物体的结构,充分感受视图能力上的不足,分小组完成项目一
对比与典型的&回忆旧知&&获取新知&的引入法,这种问题法引入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完成知识目标一的突破。
一、剖视图的概念:
假想用剖切平面剖开机件,将处于观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
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剖视图的形成及概念。提问:剖视图的形成主要包括哪三个步骤?(项目二)
学生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认真观察所演示的过程
回答:剖开、移去、投
影三个步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二教学
从感性认识到知识体系层面上的理性认识,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影片及模型的直观教学让学生对剖视图的概念形成直观感受,强化学生的记忆。同时完成知识目标二的突破。
二、剖视图的绘制例题:
结合多媒体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剖视图的绘制步骤。
题目:将视图改绘为剖视图。
认真观察教师演示,熟悉绘制剖视图的步骤。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因此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完成知识目标三的突破。
具体作图步骤:
1、假想切开机件
2、移去部分机件:
A 移去了部分遮住视线的
外部轮廓;
B 将原来看不见的内部
结构变为看得见,即虚线改
做到此处是否能明显区分好机件的空心与实心部
分吗?(项目三)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回答相关问题。每答对一题目得十分,利用小组合作评比等方式,共同完成项目三
通过模型演示,实物教学,学生就能够直观地认识到剖视图的形成及画法。
三、剖视图的绘制由上面的提问引出国家标准规定的剖面线画法。规定:
在剖切平面通过的实体位置绘制剖面线。回至上个例题:具体作图步骤:3 、判别实体位置,并绘上剖面线。
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绘制剖面线。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正确地画法,要求自己的制图的规范性。
通过多媒体课件及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绘制剖面线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剖面线的绘制。
1、&&&& 找出图中的错误部分,并说明改正方法(项目四)。
将主视图改为全剖视图。
学生分组学习讨论自己动手绘制作图。对作图情况分小组打分,完成项目四
教学案例选择典型例题为核心,将学生根据学习能力,知识构建体系的完善与否, 分为十个小组, 分别给予相应难度的课
堂练习,单独完成,组间进行互评、讲解,互评后将作业反馈给教师,增强学生教学的参与性。在此过程中实现本节课的德育目标。
巩固练习总结:归纳总结,剖视图作图的注意事项
归纳、总结知识要点,帮学生梳理知识条理。
多媒体演示剖视图的形成,并总结如下:
假想用个面,将体来切开,移去前面的,其余画出来。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通过以简单顺口的小诗总结概括剖视图的形成及画法, 强化学生的记忆。
巩固知识,引起疑问,为下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评价
我将班级学生分为10个学习小组,对每个项目的掌握情况,并记录在学习成绩评价表中,看哪个小组是本节课的优胜组。通过比赛即能很直观反映学生对每部分知识掌握情况,又能激发青年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他们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意志品质。同时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去,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授课的思想。评价表如图:
学习成绩评价表
七、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应努力做到图文并茂,突出重点和难点,实际上板书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和绘图能力培养的过程。本课结束时,在板面上显示出剖视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一半是文字,一半是板图,难点内容可用彩色粉笔标出,做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当前位置: >>
机械制图-图样的基本表示法ppt课件-包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
第八章 图样的基本表示法引 8.1 言 视图8.2 剖视图 8.3 断面图 8.4 局部放大图 8.5 常用简化画法 8.6 图样的基本表示法的综合应用 8.7 第三角投影法简介 返回主页 引言――三视图表达立体的局限性点线面问题:基本体组合形体1.当所要表达的机件较复杂时,不可见 轮廓线(虚线)增多,使图面混乱; 2.结构的复杂,必定导致标注尺寸数量 的增多,影响视图的清晰程度。解 决 方 案1.对于复杂的外形,通过增加投影面 数量加以解决;2.对于复杂的内部结构,采用假想剖 开的画法――剖视图解决。复 杂 机 件主目录 8.1 视 图8.1.1 基本视图(GB/T)机件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 的视图。V? 主视图 ? 俯视图 ? 左视图? 右视图 从右向左投射 ? 仰视图 从下向上投射 ? 后视图从后向前投射主目录 8.1 视 图? 六个投影面的展开主视 仰视俯视主目录 ⒊ 六面视图的投影对应关系 8.1 视 图前 上 右视 下 俯视 左 长 右 后 主视 左视 右 后视 左 高 仰视长? 度量对应关系:仍遵守“三等”规律(投影规律) ? 方位对应关系: 除后视图外,靠近主视图的一边是物体的后面, 远离主视图的 一边是物体的前面。主目录 8.1 视 图?问题讨论1.表达机件时,是否必须用到六个基本视图? 表达原则:确保机件图样表达的正确、清晰、完整。 2.是不是视图的个数越多,导致图面上的虚线越多? 当某一基本视图已将其他基本视图中不可见部分表达清 楚,则其他图形中表示这些不可见部分的虚线是可以省略的, 使图样更清晰,避免了表达的重复性。 此虚线不得去掉,为什么?主目录 8.1 视 图8.1.2 向视图 向视图是可以自由配置的视图。C B D E D F C F B E按基本位置配置自由配置1.在向视图的上方标注字母,在相应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射方向,并标注相同的字母。 2.表示投射方向的箭头尽可能配置在主视图上,只是表示后视 投射方向的箭头才配置在其它视图上。主目录 8.1 视 图8.1.3 局部视图 局部视图是将物体的某一部分向 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 注意事项A AB?用带字母的箭头指明要表达的 部位和投射方向,并注明视图 名称。 ?局部视图的范围用波浪线表 示。当表示的局部 结构是完 整的且外轮廓 封闭时,波浪 线可省略。 ?局部视图可按基本视图的配 置形式配置,也可按向视图的 配置形式配置。主目录B 8.1 视 图8.1.4 斜视图 斜视图是物体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 射所得的视图。 问题:当物体的表面与 A 投影面成倾斜位置时,其 V 投影不反映实形。解决方法: 1.增设一个与倾斜 表面平行的辅助投影 面。 2.将倾斜部分向辅助投 影面投射。主目录H 8.1 视 图?画斜视图的注意事项:A字母靠近箭头端, 符号方向与旋转 方向一致。AA1.斜视图的断裂边界用波浪线或双折线表示。 2.斜视图通常按投射方向配置和标注。 3.允许将斜视图旋转配置,但需在斜视图上方注明。主目录 8.1 视 图综合举例BABAB主目录 8.2 剖 视 图?问题:当机件的内部形状较复杂时,视图上 将出现许多虚线,不便于看图和标注尺寸。采用剖视图主目录 8.2 剖 视 图8.2.1 剖视图的基本知识1.剖视图的概念假想用一剖切 面将机件剖开,移 去剖切面和观察者 之间的部分,将其 余部分向投影面投 射,并在剖面区域 内画上剖面符号。主目录 8.2 剖 视 图?剖视图的画图1)确定剖切面的位置 2)想象哪部分移走了?剖面区域的形状?哪些部分 投射时可看到? 3)在剖面区域内画上剖面符号。主目录 8.2 剖 视 图2.剖面符号画法(1)不需在剖面区域中表示材料的类别时,剖面符号可采用通 用剖面线表示。通用剖面线为细实线,最好与图形的主要轮廓或 剖面区域的对称线成45°角; 同一物体的各个剖面区域,其剖面线画法应一致。AA30° A-A_(2)当画出的剖面线与图形的主要轮廓线或剖 面区域的轴线平行时,该图形的剖面线应画成 与水平成30°或60°角,但其倾斜方向与其他 图形的剖面线一致。主目录 8.2 剖 视 图(3)当需要表明机件的材料类别时,应按下表中剖面 符号绘制。主目录 8.2 剖 视 图3.画剖视图应注意的问题(1)剖切平面的选择:通过机件的对称面或轴线且平行 或垂直于投影面。 (2)剖切是一种假想,其它视图仍应完整画出,并可取剖视。 (3)剖切面后方的可见部分要全部画出。A -A B -B C -CAABBCC主目录 8.2 剖 视 图(4)在剖视图上已经表达清楚的结构,在其它视图上此部分 结构的投影为虚线时,其虚线省略不画。BA A-A但没有表示清楚的结构, 允许画少量虚线。AB主目录 8.2 剖 视 图4. 剖视图的标注 (1) 剖切线 指示剖切面的位置(细单 点长画线)。一般情况下 可省略。 (2)剖切符号 表示剖切面起、迄和 A 转折位置及投射方向 。 (3)剖视图的名称 下列情况可省略标注:A-AA◆ 剖视图按基本视图关系配置时,可省略箭头。 ◆ 当单一剖切面通过机件的对称(或基本对称)平面, 且剖视图按基本视图关系配置时,可不标注。主目录 8.2 剖 视 图?剖视图的读图1.确定剖切面的位置;2.明确剖切面在视图上通过了几个线框;3.根据剖视图,确定各线框所示表面的空间位置; 4.构建立体模型(补充局部结构,如孔、槽等)。主目录 8.2 剖 视 图8.2.2 剖视图的种类1.全剖视图 用剖切面完全地剖开物体 所得的剖视图。适用范围: 外形较简单,内 形较复杂,而图形又 不对称时。A A A-A主目录 8.2 剖 视 图对于一些具有空心回 转体的机件,即使结构 对称,但由于外形简单 ,亦常采用全剖视图。 改正全剖视图中的错误主目录 8.2 剖 视 图主目录 8.2 剖 视 图A―A外形信息 丢失AA主目录 8.2 剖 视 图2.半剖视图 以对称线 为界,一半画 视图,一半画 剖视。A―A已表达清 楚的内形 虚线不画主目录 8.2 剖 视 图适用范围: 内、外形都需要表达,而 形状又对称或基本对称时。A-A B BB-B A A主目录 8.2 剖 视 图举例:用半剖视表示形状基本对称的机件注:不对称部分一定另有图形表达清楚。主目录 8.2 剖 视 图?画半剖视图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1)半剖视图中,因机件的内 部形状已由半个剖视图表达 清楚,所以在不剖的半个外 形视图中,表达内部形状的 虚线,省去不画。 虚线省去 不画!!! 2)画半剖视视图,不影响 其他视图的完整性。主目录 8.2 剖 视 图A-A3)半剖视图中间应以 细点划线分界,不应画 成粗实线4)半剖视图的标注 方法与全剖视图的标 注方法相同AA主目录 8.2 剖 视 图3.局部剖 用剖切平面局部地剖 开物体所得的剖视图。B A-A BB-BAA主目录 8.2 剖 视 图主目录 8.2 剖 视 图适用范围: 局部剖是一种较灵活的表示方法,适用范围较广。(1) 当不对称机件的内、外形都需要表达时。主目录 8.2 剖 视 图(2) 当对称机件的轮廓线与中心线重合, 不宜采用半剖视时。正确错误(3)实心杆上有孔、槽时,应采用局部剖视。主目录 8.2 剖 视 图?画局部剖应注意的问题(1)波浪线不能与图上的其它图线重合。错误正确主目录 8.2 剖 视 图(2) 波浪线不能穿空而过,也不能超出轮廓线。× ×××错误正确主目录 8.2 剖 视 图×错误正确主目录 8.2 剖 视 图(3)当被剖结构为回转体时,允许将其中心线 作局部剖的分界线。(4)在一个视图中,局部剖的数量不宜过多。主目录 8.2 剖 视 图8.2.3 剖切面的种类1.单一剖切平面 ⑴ 平行于某一基本投影面A-AAA主目录 8.2 剖 视 图⑵ 不平行于任何 基本投影面(投 影面垂直面) ?标注方法: ?适用范围: 当机件具 有倾斜部分, 同时这部分内 形和外形都需 表达时。A-AAA-AA B BA-A?此剖视可按斜视图 的配置方式配置。B-B主目录 8.2 剖 视 图2.几个平行的剖切平面A-A B BA A AA?标注方法: ?适用范围:当机件上具有几种不同的结构要素(如孔、槽等),它们的 中心线排列在几个互相平行的平面上时,宜采用几个平行的剖切 面剖切主目录 8.2 剖 视 图?应注意的问题(1)两剖切平面的转折处不应与图上的轮廓线重合。 (2)在剖视图上不应在转折处画线。A-A B B×AAA A AA主目录 8.2 剖 视 图(3)在剖视图内不能出现不完整要素。A A-A A A-AAAAAA-AA错误A正确(4)当两个要素在图形上 有公共对称中心线或轴线时 ,可以对称中心线或轴线为 界各画一半。A AAA主目录 8.2 剖 视 图3.两个相交的剖切平面A-A AAAA?标注方法: ?适用范围: 当机件的内部结构形状用一个剖切平面剖切不 能表达完全,且机件又具有回转轴时。主目录 8.2 剖 视 图?注意的问题(1)两剖切面的交线一般应与机件的轴线重合。 A A A-AA A(2)应按“先剖切后旋转”的方法绘制剖视图。 A A-A A-AAA错误正确主目录 8.2 剖 视 图(3)位于剖切平面后 且与所表达的结构关系 不甚密切的结构,或一 起旋转容易引起误解的 结构,一般仍按原来的 位置投射。 AA A螺孔AAA油孔A-AA-A(4)位于剖切平面后 ,与被切结构有直接联 系且密切相关的结构, 或不一起旋转难以表达 的结构,应“先旋转后 投射”。主目录 8.2 剖 视 图(5)当剖切后产生不完整要素时,该部分按不剖绘制。A-AA-AAAAAAA错 误正 确主目录 8.2 剖 视 图?组合的剖切平面主目录 8.3 断面图?断面图的概念 假想用剖切面将机件的某处切断,只画出该剖切 面与机件接触部分(剖面区域)的图形。?断面图的种类 1 移出断面 2 重合断面主目录 8.3 断面图?断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 断面图只绘制断 面的形状,剖视图除 了绘制断面形状外, 还要绘制其后面可见 部分轮廓的投影。断面图剖视图主目录 8.3 断面图一、移出断面图 1.画法 画在视图之外,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配置在剖 切线的延长线上或其他适当的位置。按剖视绘制的仅指 被剖切到的表面.注意:(1)剖切平面通过回转面形成的孔或凹坑的轴线时应按 剖视画。主目录 8.3 断面图(2)当剖切平面通过非圆孔,会导致完全分离 的两个断面时,这些结构也应按剖视画。A A-A A-AA(3)用两个或多个相交的剖切平面 剖切得出的移出断面,中间一般 应断开。错误正确主目录 8.3 断面图2.标注方法 标注内容与剖视图相同A-AABB-BAB(1)对称的移出断面:配置在剖切线的延长线上,可省略标 注;配置在其它位置,可省略箭头. (2)不对称的移出断面:配置在剖切线的延长线上,可省略 字母;按投影关系配置,可省略箭头。主目录 8.3 断面图选择正确的断面图主目录 8.3 断面图二、重合断面图将断面图绕剖切位置线旋转90°后,与原视图重 叠画出的断面图,称为重合断面。1.画法画在视图之内,轮廓线用细实线 绘制。 当视图中的轮廓线与断面 图的图线重合时,视图中的轮 廓线仍应连续画出。主目录 8.3 断面图2.标注方法(1) 配置在剖切线上的不对称的重合断面图, 可省略字母。(2)对称的重合断面图,可不标注。主目录 8.4 局部放大图将图样中所表示机件的部分结构,用大于原图 的比例所绘制的图形,称为局部放大图。ⅠⅡ2:12:1ⅠⅡ主目录 8.4 局部放大图1.局部放大图画法 (1)局部放大图采用的表达方法与原图形的表 达方法无关; (2)局部放大图应绘制在被放大部分的附近; (3)另取投影方向的局部视图可画成局部放大图。主目录 8.4 局部放大图2.局部放大图标注方法 (1)放大的比例(图形与机件的实际大小之比);(2)放大图名称:用罗马字母表示。主目录 8.5 常用简化画法二、简化画法 1.肋板的画法B正确B-B错误B-BAA规则: 对于机件的 肋板,如按纵向 剖切,肋板不画 剖面符号,而用 粗实线将它与其 邻接部分分开。BA-A主目录 8.5 常用简化画法2.均匀分布的肋板及孔的画法肋不对称 画成对称A-A孔未剖到 画成剖到B-BAABB若干直径相同且成规律分布的孔,可以仅画出一个 或几个,其余只需用细点画线表示其中心位置。主目录 8.5 常用简化画法3.断开画法 轴、杆类较长的机件,当沿长度方向形状 相同或按一定规律变化时,允许断开画出。实长 拉杆轴套断开画法标注尺寸时, 仍注实长。实长 阶梯轴断开画法主目录 8.5 常用简化画法4.对称图形的画法在不致引起误解时,可只画一半或四分之 一。并在对称中心线的两端画出两条与其垂直 的平行细实线。主目录 8.5 常用简化画法5.机件上小平面的画法 当回转体机件上的平面在图形中不能充分表 达时,可用相交的两条细实线表示。主目录 8.5 常用简化画法6.圆柱体上因钻小孔、铣键槽等出现的交线允许 省略,但必须有其他视图清楚地表示了孔、槽的 形状。交线用轮廓线代替 交线用轮廓线代替主目录 8.5 常用简化画法7.当机件上有若干相同的结构要素并按一定的 规律分布时,只需画出几个完整的结构要素, 其余的用细实线连接或画出其中心位置。85×? 5共××槽主目录 8.6 图样基本表示法的综合应用接口法兰 圆柱体肋板底座体小圆柱体一、形体分析,确定需要表达的结构1.各基本体的外形轮廓(圆柱体的特征可通过尺寸标注的直径 符号体现)及相对位置; 2.接口法兰孔与圆柱体孔的贯通关系;小圆柱体孔与圆柱体孔 的贯通关系;圆柱体内部台阶孔形状;底座体四个孔的贯穿。主目录 8.6 图样基本表示法的综合应用二、主视图的选择接口法兰 圆柱体肋板原则:较多地表达出物 体的形状特征及各部分 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三、确定表达方案底座体小圆柱体注意肋 板画法主目录 8.6 图样基本表示法的综合应用A A还有什么结构没 有表达清楚?主目录 8.6 图样基本表示法的综合应用A A主目录 8.6 图样基本表示法的综合应用四、图纸的布局分析考虑尺寸标注空间主视图 平面空间 左视图 平面空间俯视图 平面空间其它 图形主目录 8.6 图样基本表示法的综合应用主目录 8.6 图样基本表示法的综合应用长度方向主 要尺寸基准84×?10高度方向主要 尺寸基准52 80 82 110 R14宽度方向主要 尺寸基准R14标题栏主目录 8.6 图样基本表示法的综合应用9 ?55 ?20尺寸链封 闭错误8576?38 8494×?10R1482 11052 80标题栏主目录 8.6 图样基本表示法的综合应用?55 ?20 9 6.5 63 528576548?38 844494×?10?28?20R1482 11052 80标题栏主目录?34 8.6 图样基本表示法的综合应用?55 ?20 9 6.5 63 52857654844494×?10?28?20?14?28 R14 82 11052 80标题栏主目录548?38?34 8.6 图样基本表示法的综合应用?55 ?20 9 6.5 63 52857654844494×?10?28?20?14?28 R14 82 1101452 80标题栏主目录548?3842?34 8.6 图样基本表示法的综合应用?55 ?20 9 6.5 63 52857654844494×?10?28?20?14?28 R14 82 1101452 80标题栏主目录548?3842?34 8.6 图样基本表示法的综合应用局部剖和半剖视图的标注?20 ?3020?38?2080主目录 8.7 第三角投影法简介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V、H、W,将W面 左侧空间划分为四个区域,按顺序分别称为 第一角、第二角、第三角、第四角。 将物体放在第三角, 使投影面处在观察者和物 体之间进行投射。V Ⅱ Ⅰ Ⅲ ⅣH主目录 8.7 第三角投影法简介? 第三角画法中三视图的形成★ 前视图从前向后投射,在正平面 (V面)上所得的视图。向上翻转 90° 向前翻转 90°★ 顶视图从上向下投射,在水平面 (H面)上所得的视图。 VH★ 右视图从右向左投射,在侧平面 (W面)上所得的视图。主目录 8.7 第三角投影法简介?展开后的三视图及度量对应关系顶视图宽 长 宽高右视图前视图主目录 8.7 第三角投影法简介? 第三角画法与第一角画法的比较后 左顶视第三角画法 右 左 上 右 前右视上主视上 右 后左视前下前 上 左前视下后后 左俯视右 前下下第一角画法主目录 8.7 第三角投影法简介? 第三角画法中六个基本视图的配置及尺寸对应关系顶视前视 左视 底视 长后视高右视长主目录 返回主页
更多搜索:
赞助商链接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olidworks断开剖视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