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理论之前是什么: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科学家激辩宇宙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科学家激辩宇宙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12-1911-1511-1511-1511-1511-1511-15
查看: 8656|回复: 2
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么样子 是什么引爆”奇点“
我们一般认为,大爆炸是宇宙的开始。但是讲述这个故事,也许要从更久远前,即宇宙诞生之前说起。那么,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么样子呢?
1-zaW3psBfP0VKNh3NzT0VLQ.jpeg (92.86 KB, 下载次数: 5)
00:21 上传
“科学的目的,并不是要打开一扇通往无限智慧的门,而是要防止人们无穷无尽地犯错。”——Bertolt Brecht作为一名宇宙学家,笔者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并不是大爆炸本身。
1-clc6uOXSvbz3aWP6KW147A.jpeg (36.17 KB, 下载次数: 5)
00:21 上传
宇宙大爆炸是个非凡的设想,理应如此,它是基于我们对宇宙的观测结果之上的,今天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是在膨胀之中,且不断冷却,而在过去,它比今天更热,更稠密,也更小。因此如果倒推宇宙的历史到极其久远的时代,其结果自然会令人兴奋。
1-Moc_L0AgHXGgKwsXg-giwQ.jpeg (22.81 KB, 下载次数: 6)
00:21 上传
过去,宇宙是如此之热,以致于每一个原子都会被辐射所击碎。这同时也意味着会存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即宇宙中所有的原子核和电子首次结合成稳定中性原子的时间点。
1-VFGjqhC_tRD6wRou3JiCiQ.jpeg (48.51 KB, 下载次数: 6)
00:21 上传
而在此之前,宇宙是如此之热,以致于所有的原子核会被击碎。由此你可能会认为,这意味着宇宙的温度可以任意高、密度可以无穷大、体积可以任意小。你可能会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可以追溯到一个奇点,在那里时空已经坍缩,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包含在这个温度无穷高、密度无穷大的点中。
1-RFSy7mXPHsINfDg3vUHjFg.jpeg (38.19 KB, 下载次数: 6)
00:21 上传
确实,这是一件非常让人想去尝试着思考的事,这也是我们大概在 1980 年之前所认为的宇宙演化方式。但是在物理学上,这是不完整的。(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和科学研究机构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根据我们今天对宇宙的早期历史,也就是当中性原子首次出现时的那个阶段所进行的观测细节,我们已经知道,在那个时候,情况并非如此。
1-m23aFeAQzVR5NL-y-b9yUA.jpeg (25.17 KB, 下载次数: 4)
00:21 上传
我们发现,在宇宙的早期历史上,温度有一个上限。尽管温度已经相当高,相当于大型强子对撞机所产生温度的 10 万亿倍——那种能力其实微不足道——但它与奇点相比,仍不是一个级别的(奇点的温度要比它高大约 1000 倍)。此时量子引力/弦理论将开始变得重要,因为这已经到了常规物理学法则(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场理论)失效的级别。我们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一幅反映了宇宙早期温度起伏整体分布情况的快照,也就是“宇宙微波背景”。
1-Ysxs8sspweUm9CAnz8hwYQ.jpeg (68.58 KB, 下载次数: 5)
00:21 上传
这些温度的起伏所告诉我们的是,在宇宙极早期的某些阶段——我们可以用大爆炸式的理论模型,来对这个炽热、致密,充满了辐射的阶段进行精确描述——在所有可计量的级别上,整个宇宙遍布微小的温度起伏(10 万分之几),且每个观测到的级别所拥有的起伏模式,幅度都是相同的。
1-y8Nl9DOHANBtDmYnA1Z6Zg.gif (89.47 KB, 下载次数: 4)
00:21 上传
随着宇宙的扩张和冷却,引力开始起作用,它试图将物质和能量拉回来,使密度高的地方越来越多,密度低的地方越来越少。而与此同时,辐射压会试图将这些起伏抹平。普通物质(质子、中子和电子)与光子及它们自身在一起相互作用,在起伏模式中制造出“充满活力”的特征;同时暗物质能够感知到辐射压与引力的拖曳,但是与普通物质、光子和它自身却并没有相互联系。我们从中能够获知宇宙是由哪些不同要素构成的。
1-Hv06rx7FcvJ7t66ABABgzw.jpeg (66.17 KB, 下载次数: 4)
00:21 上传
从中也可以获得两项重要的观测结果,一是,随着曲线的延伸,宇宙在空间上会趋向于扁平,而不是正向曲线(像个球形)或负向曲线(像马鞍);另一个是,在宇宙的所有方向上,都拥有相同的温度参数,即使是在那些从未有机会与其他部分进行信息交换(或光子传递)的区域也是如此。
1-2S1e1Vpf8xPMRxHpXxk5Xg.jpeg (65.87 KB, 下载次数: 6)
00:21 上传
这两件事情非同寻常,可能是微妙的巧合(或者说,就是这么巧),但是也可能是某些大爆炸之前事件所留下的迹象。而宇宙呈指数级膨胀的那个阶段——也就是宇宙的暴胀——也有可能会使这两件事情成真。宇宙暴胀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预言:如不会有来自大一统理论的磁单极子或其他残留物、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内不会有拓扑学缺陷(如宇宙弦,磁畴壁),以及宇宙微波背景中的温度起伏会遵循一种特殊的分布方式。
1-7GsIl8fpE74sYmKBLjrwWw.jpeg (45.09 KB, 下载次数: 5)
00:21 上传
事实上,我们不仅找到了强有力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些残留物和拓扑学缺陷不存在,而且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已经极其精确地测得了 Harrison-Zel’dovich 频谱,这可是暴胀理论在其被观测到之前十多年便已经作出的预言!换句话说,这一与起伏有关的频谱与宇宙暴胀理论的预言完全一致!暴胀理论——这个能够解决大爆炸前事件的最好科学理论——针对“大爆炸之前是什么”这个问题,所能告诉我们的答案,也许是十分令人震惊的。
1-NHWiY3CwIp9APiUYp5Lgdg.jpeg (22.15 KB, 下载次数: 5)
00:21 上传
如上图所示,假如宇宙充满了物质(橙色)或辐射(蓝色),则必然会存在一个能够达到温度和密度都无限的点,即奇点。但是在暴胀理论中(黄色),一切都不同了。首先,我们并不需要一个奇点,而且我们也已经不需要我们之前所认为的“大爆炸时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与“过去”类似的、不完整的时空。
1-IHKKszXPRJA6CeH227tQAQ.jpeg (37.42 KB, 下载次数: 5)
00:21 上传
换句话说,我们不仅无法知道暴胀是产生于极其遥远的、位于暴胀之前年代中的一个奇点,还是其本身是持续的;而且我们甚至还无法知道暴胀是在不到1个遥刻托秒(10^-24 秒)内发生的,还是(在大爆炸之前)已经持续了和我们现在宇宙年龄一样长的时间!
要找到答案的希望极其渺芒——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几乎所有宇宙暴胀的理论模型都把暴胀结束前最后十亿分之一遥刻托秒,亦即宇宙开始之前的信息抹去了。那么,在宇宙变得炽热、致密,开始膨胀,开始冷却,开始充满物质和反物质之前呢?那时候的宇宙处于暴胀状态,那是一个呈指数级扩张的宇宙,宇宙因而被拉伸至平坦,因而在所有的方向上都有相同的平均温度,所有的超大质量残余粒子和拓扑学缺陷都被抹去,产生的温度起伏最终形成了今天所见的大尺度宇宙结构,这一过程结束于138亿年前,并将大爆炸的表像植入了我们今天所知、所爱的可观测宇宙中。而假如这个能够影响我们今天可观测宇宙的暴胀持续时间比 1 遥刻托秒的十亿分之一秒长,且所知的物理定律仍然适用,那么几乎可以确定,我们今天生活的宇宙必然是一个多重宇宙,而我们的可观测宇宙只是许多宇宙中的一个而已。
然而在暴胀之前是什么?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性,在我们的可观测宇宙中,没有来自那个时间的数据或信息能够指导我们。它可能会一直持续到过去,在此之前,可能真的存在一个奇点,或者是其他什么东西;以今天我们的观测结果为依据,我们还无法作出任何可能的推测。暴胀来自大爆炸之前,那些别人告诉你的不一样的信息,其实已经过时了有三十多年了!我们仍然持续不断地探究暴胀的本质,以及在它之前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从现在开始,不要再相信那些不实的信息。假如你迷恋它们,就把它们当成一种可能性保留下来,但是请记住,那些猜测已经不再是科学所能提供的最佳答案!
作者:伊桑·西格
翻译:老孙
之前是宇宙毁灭瞬间
大爆炸之前是之前那个宇宙毁灭
&&& &&版权所有:UFO中文网智居
&&程序采用
Powered by尔雅课物理与人类文明考试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尔雅课物理与人类文明考试答案
&&尔雅课物理与人类文明考试答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3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么?
[摘要]盘古的惊天一斧划开混沌,开辟了天地……神话故事用魔幻的手法让人们接受“宇宙是被一斧子劈开的,人类都是泥捏的”的“事实”,炮制这则故事的人也不用对其真实性提供任何可靠证据。宇宙从何而来?大爆炸之前是什么?这些都属于科学问题吗?宇宙有所谓的“轮回”吗?《天问》专栏第七期,为你深度解读天文学家如何解开宇宙起源之谜。太古之初,一位名叫盘古的沉睡巨人缓缓睁开双眼。他发现周围一片漆黑,于是一斧头劈开了这片混沌,从此便有了天地。盘古死后,他的身体逐渐演化成日月星辰、世界万物……这是我们儿时都听过的美丽传说。有趣的是,在由真实的科学理论构建起来的现代宇宙学中,宇宙的演化历史竟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有着诸多巧合。只不过,“开天地”的主角由盘古变成了一场大爆炸。热大爆炸宇宙学说是基于20世纪40年代伽莫夫(George Gamow,1904 - 1968)等人的原初核合成理论(Big Bang nucleosynthesis)研究发展出来的。根据这个理论模型(图1),我们的宇宙创生于大约138亿年前的一次时空奇点大爆炸。在漫长岁月的洗礼下,它从极高温的混沌状态开始演变,逐渐孕育出基本粒子、核子,然后经过原初核合成产生氢、氦的原子核;之后约38万年,宇宙中形成了稳定的中性氢原子与早期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接着,在原初密度涨落的影响下,由宏观物质构建起来的大尺度结构渐成雏形;直到宇宙4亿岁时,第一代恒星终于诞生,而最早的星系和类星体则出现在大爆炸后约10亿年。从那以后,由星系和星系团等构成的宇宙大尺度结构开始形成……最终,我们的宇宙演化到当前由暗能量驱动的加速膨胀状态。►图1:热大爆炸宇宙学,图片来源:NASA/WMAP Science Team (https://map.gsfc.nasa.gov/media/060915/index.html)在宇宙学家眼中,热大爆炸宇宙学已是一个美丽绝伦的故事,它以最简单、最朴实无华却又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图像刻画了我们宇宙足足138亿年的历史。可是,故事的开端——大爆炸奇点真的存在吗?大爆炸之前的宇宙又是何种模样?►图2:宇宙源自时空奇点?图片来源:金庄维追求逻辑合理性与数学自洽性的物理学家很难理解为何整个宇宙来自于一个时空奇点(图2),因为在这个奇点上,所有的物理参量——例如能量密度、曲率、温度——都是无穷大的,而无穷大发散在数学上的描述是不自洽的。这么看来,困扰大家的宇宙起源问题好像更靠近哲学范畴。为了解决这一理论疑难,宇宙学家们针对大爆炸奇点的物理本性做了大量研究。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80多年前,广义相对论刚刚诞生的时候。❖被奇点诅咒的“孩子”——振荡宇宙►图3:振荡宇宙,图片来源:金庄维20世纪30年代,一群研究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的狂热分子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宇宙学解(cosmological solutions),来描绘各种可能的宇宙演化过程。其中,美国引力学家理查德·托尔曼(Richard C. Tolman)指出,宇宙有可能是振荡的,它在演化过程中不断经历收缩 → 膨胀 → 再收缩 → 再膨胀地过程(图3)。然而,托尔曼在1934年的研究表明,由于热力学第二定律要求一个闭合的物理系统只能容许熵增长,因此振荡的周期会越来越长。根据时间反演倒推回过去,随着振荡周期越来越短,宇宙的最终起点依然是大爆炸奇点。因为这个问题的存在,再加上热大爆炸宇宙学和暴胀学说在过去半个世纪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宇宙学界对振荡宇宙的研究兴趣在上世纪80年代逐渐淡薄。❖见与不见,就在那里——火劫模型在有关振荡宇宙的研究艰难前行的同时,一些理论学家也在长年追随着爱因斯坦晚年提出的物理学终极梦想——大统一理论。其中,一类被称为弦论的学术观点逐渐盛行,特别是爱德华·威滕(Edward Witten)在1995年的一次弦论会议中提出的M理论。M理论认为,空间不只是我们所熟悉的三维,还有更高的维度,只不过这些额外的空间维度都被卷曲了。在更高维度的时空下,我们的宇宙空间完全可以被看成一张三维的膜。►图4:膜宇宙的碰撞与远离,图片来源:Astronomy Magazine (http://wwwphy.princeton.edu/~steinh/cycliccosmology.html)受这个疯狂观点的启发,普林斯顿大学的保罗·斯坦哈特(Paul Steinhardt)和剑桥大学的尼尔·特洛克(Neil Turok)在2001年提出了一个新的循环宇宙模型:我们的膜宇宙会跟另一个几乎平行的膜宇宙在更高的时空维度上发生周期性碰撞(图4)。在三维空间看来,每一次碰撞就是一次大爆炸,它创生了真实可见的世界。在这之后,膜宇宙会在远离对方的演化过程中,通过暗能量所驱动的加速膨胀过程将过去的印迹洗刷干净,留下极为平坦的膜,为下一次碰撞做准备。由于在这个模型中,宇宙创生是周期性的,如同凤凰涅磐之后火劫重生,因此提出者将其命名为火劫模型(ekpyrotic model)。❖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反弹学说客观地说,从一开始对大爆炸时空奇点束手无策到周而复始、无始无终的火劫模型,物理学家们取得了不小的理论进展。但这个模型毕竟只是一个假说,它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如何利用合理的数学语言来精确刻画这个模型;二是这个模型如何真实地刻画我们的宇宙,并解释在这个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特别是我们人类所观测到的一切。►图5:反弹宇宙,图片来源:蔡一夫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宇宙学家们先将目光集中到只发生一次收缩和膨胀过程的宇宙学图像,并称之为反弹学说(图5)。在构造这一图像的理论模型中,颇具代表性的有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罗伯特·布兰登伯格(Robert Brandenberger)教授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的大卫·沃兹(David Wands)分别独立提出的物质反弹模型(宇宙在收缩时期以物质为主)以及本文作者蔡一夫在攻读博士期间与导师张新民教授提出的精灵反弹模型(宇宙演化可以实现状态方程越过-1的精灵动力学行为)等。这些模型都可以解决热大爆炸宇宙学所面临的初始条件疑难。在这类模型中,大爆炸前的宇宙处于一个收缩过程,体积越来越小,直到某一时刻,宇宙收缩到了一个临界的极小值,然后反弹进入标准的热大爆炸膨胀阶段。反弹学说不仅很好地继承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所取得的累累硕果,更让我们避免了那个会让所有物理理论失效的时空奇点,从而推动了热大爆炸宇宙论更进一步的理论发展。❖彼岸花开——反弹宇宙学扰动理论如果说反弹学说有可能为我们解决宇宙创生那一刻的大爆炸奇点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面对的就是如何证明宇宙曾经历过一段收缩过程。为此,我们需要研究在这个收缩演化期间,有哪些蛛丝马迹可能穿越反弹的过程而遗留至今。►图6:量子涨落播下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种子,图片来源:金庄维幸运的是,无论宇宙在极早期经历过何种演化状态,微观世界的量子涨落总会存在。这些量子涨落一旦被拉伸到了宏观尺度上,形成所谓的原初密度扰动,就将为后来宇宙中大尺度结构的形成提供最原始的种子。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看到的CMB温度涨落,宇宙中丰富多彩的结构:星系、恒星、地球乃至我们自己,都是从宇宙婴儿期的量子涨落演化而来的(图6)。因此,通过研究反弹学说中的原初扰动动力学,将理论预言与CMB、大尺度结构巡天等宇宙学观测数据进行比较,我们就有一线希望来认知和检验反弹学说。这就是笔者耕耘多年的反弹宇宙学扰动理论。❖原初引力波实验:“真相只有一个!”回到最初始的问题:宇宙到底是来自大爆炸时空奇点,还是从收缩过程反弹而来?对于这些问题,学界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但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学家进行思考。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实验观测来进行“考古发掘”。根据宇宙学扰动理论可以得知,不同的极早期宇宙模型给出的理论预言在原初密度扰动和原初引力波上会存在差异。原初引力波是宇宙在极早期所产生的时空涟漪,由于产生时期极早,通过宇宙膨胀所带来的红移效应,它的波长往往会被拉扯得极大,可以跨越整个可观测宇宙的尺度大小。因此,这类引力波信号是无法用通常的光学干涉方法来探测。幸运的是,我们的宇宙在大爆炸之后约38万年时,为自己拍了一张自拍照,也就是CMB。而原初引力波的信号正好可以通过对CMB的高精度测量来加以检验。物理学家通过对CMB的研究发现,这些光子不仅携带着黑体谱和温度涨落的信息,还会有偏振状态——那是由光子与电子的汤姆森散射所形成的。如果我们观察CMB天图中不同光子携带的偏振信息,就会发现它们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图样:电场型的E-模式和磁场型的B-模式。我们可以通过对CMB光子的偏振状态进行统计分析来寻找这些偏振信号。►图7:CMB全天图:从COBE到Planck,图片来源:蔡一夫宇宙学家在研究CMB的偏振涨落时发现,原初宇宙中的张量扰动(即原初引力波)可以直接导致CMB拥有B-模式的偏振信号。宇宙学家曾试图利用WMAP、Planck等卫星实验将近15年的数据来重构出原初扰动、甚至原初宇宙的模样(图7)。但遗憾的是,截止到目前原初引力波还没有被观测到。虽然对原初引力波的探索阴影重重,但宇宙学家们依然不懈努力,去苦苦搜寻那些宝贵的原初B-模偏振信号。由于卫星实验造价高昂,且运行寿命和搭载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技术的约束,因此,近年来研究人员转向性价比更高、维持运行更长期更稳定的地面CMB观测实验。迄今为止已经建造和正在规划中的地面CMB观测实验,集中在智利天文台和美国南极极点科考站。在北半球,这仍是一块空白。为了推进中国宇宙学在CMB领域的实验研究,中国科学院高能所的宇宙学团队牵头,联合国内外多所顶级宇宙学研究单位,正在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建造北半球首个CMB极化望远镜,即阿里原初引力波望远镜(AliCPT,图8)。该项目计划2020年在阿里天文台海拔5250米处建成阿里一号望远镜并开始观测,在北天区率先实现对原初引力波的探测,并计划通过CMB偏振旋转角的测量来检验物理学中的基本对称性——电荷共轭(C)- 宇称(P)- 时间反演(T)不变性。与此同时,阿里计划还会与南半球的CMB实验合作,形成一南一北,对原初引力波观测进行全天区覆盖。►图8:阿里原初引力波望远镜台址,图片来源:阿里团队拨开世间喧嚣,追寻岁月静好。童年的梦想中我们有多少次探寻过,寥廓的深邃星空、无穷的自然真理、宇宙的历史……还有它背后的奥秘。而人类对这一切的苦苦求索,只不过源自那未曾忘却的儿时仰望星空时的那颗初心。◎参考文献:1.“科普文引发顶尖物理学家论战,宇宙有没有经历暴胀?”,翻译:蔡一夫、李春龙,编辑:金庄维,《环球科学》(/a/qianyan/tianwen__wuli/283.html)2.“Cyclic mode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yclic_model3.“Exploring Bouncing Cosmologies with Cosmological Surveys”, Yi-Fu Cai, Sci.China Phys.Mech.Astron. 57 (-1430, [arXiv: [hep-th]].4.“Probing the origin of our universe through primordial gravitational waves by Ali CMB project”, Yi-Fu Cai, XinMin Zhang, Sci.China Phys.Mech.Astron. 59 (2016) no.7, 670431 [arXiv: [astro-ph.IM]].5.“Tibet's Ali: A New Window to Detect the CMB Polarization”, Yong-Ping Li, Yang Liu, Si-Yu Li, Hong Li, Xinmin Zhang, arXiv: [astro-ph.IM].◎作者简介:·蔡一夫,中国科技大学天文学系教授。2005年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2010年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5年5月通过入选第十一批“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引进回国。研究领域:粒子宇宙学,集中在暴胀宇宙、反弹宇宙、宇宙起源问题、大尺度结构的早期形成以及当前宇宙加速膨胀等课题。·金庄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研究方向:宇宙学,现就职于《环球科学》杂志社。(文/蔡一夫 金庄维)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anyayang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科学家认为宇宙大爆炸如同吹起来的气球,我们则存在于气球的表面上,如果我们看得越远,总有一天会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儿
(神秘的地球)据腾讯科学:科学家已经发现我们的宇宙年龄大约在137亿岁左右,在暗能量的“驱动”下宇宙正处于加速膨胀的状态中,这是目前对宇宙状态的一种普遍性看法,但如果说宇处于膨胀之中,那么宇宙之外的“空间”是什么样的呢?宇宙膨胀的结果会是什么呢?任何一位天文学家都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有研究认为宇宙之外的事件并不被定义,或者说宇宙之外发生的事件也可以是宇宙的一部分,这个问题显然不能通过传统的四维时空来思考,无论宇宙是无限还是有限的体积,在高维时空的框架下宇宙都没有边缘,更不用说宇宙的外面是什么了。
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诞生了我们的宇宙,但是我们不用能三维空间的概念去想象这样的爆炸,因为我们所认为的爆炸是物质能量从一个很小的空间中“释放”出来,因此也就有了“里面”和“外面”之分。宇宙大爆炸的思维简化版可以通过蚂蚁和气球的思想实验来验证:一只蚂蚁在气球表面上爬行,对于蚂蚁而言气球在某个“微分”状态的是个平面,蚂蚁认为它处于一个平面上,随着气球不断膨胀,气球逐渐有了更加明显的三维形状,而这只蚂蚁依然在巨大的气球表面上爬行,它显然不知道它目前处于一个三维空间的一个二维平面上,这就像适应三维空间的人类不知道自己处于高维空间的某个多维结构上。
假如这个气球代表了整个宇宙,那么星系就是在气球的表面上存在,气球不断膨胀的同时,气球表面上两个点的距离也会不断扩大,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红移,其结果是星系远离我们而去。二维生物不能理解不断扩大的三维物体,就像三维生物不能理解高维空间发生的事件一样,有研究称如果我们不断研制超级望远镜,可以看到非常非常遥远的宇宙,那么你有一天可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儿。宇宙加速膨胀对我们研究宇宙并不是个好消息,因为我们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绕”宇宙一圈,并重新返回原来的空间中,这个理论有一个非常哲学的推论:如果你的运动速度越快,那么你只是缩短返回原来状态的时间。
还有一个比喻也比较类似,宇宙膨胀就像是烤箱中的葡萄干面包,随着烤箱的温度上升,面包也出现了膨胀,从任一一个葡萄干的角度看,周围的葡萄干都在远离自己而去,我们从任何一个葡萄干选择任一一个方向出发,最终将会返回原地。这些比喻都是基于三维空间的思考,如果我们是四维空间加一维时间的生物,那么情况就更加有意思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宇宙大爆炸前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