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大补酒适宜人群能治耳鸣吗

&&&&&&&&&&&& & 正文
老年性耳聋耳鸣如何治
一般认为语言频率(0.5、1.2Hz)平均听阈在26dB以上,即有,听力损失在70dB以内者称,在70dB以上者为聋,临床上习惯统称为聋(deafness)。下面就介绍一下的辩证治疗方法有哪些?突发性老年性的辩证治疗:1、肝型:此种类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耳鸣、,甚至耳聋,且伴有目眩、、急躁易怒、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腰膝酸软、便秘、舌红苔少、脉细数等。在治疗上应以滋补肝肾、育阴潜阳为主,可将杞菊地黄汤加减后用水煎服。该方是:枸杞子15克,菊花、生地、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知母、贝母、麦冬各10克,石斛20克。如不用该方药治疗,也可选用中成药杞菊地黄口服液、精乌冲剂、首乌片、鱼鳔丸等进行治疗。若使用杞菊地黄口服液,每次服1支,每日服3次;若使用精乌冲剂,每次冲服10克,每日冲服2次;若使用鱼鳔丸,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若使用首乌片,每次服4片,每日服3次。2、心脾两虚型:此种类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甚至耳聋,且伴有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肢倦、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脉细弱等。在治疗上应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主,可将参苓白术散加减后用水煎服。该方为: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桔梗、山药、苡仁、莲米、扁豆、砂仁(后下)、木香、枳壳各10克。如不用该方治疗,也可选用中成药归脾丸、安神补心片、复方阿胶浆等进行治疗。若使用归脾丸,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若使用安神补心片,每次服5片,每日服2次;若使用复方阿胶浆,每次服1支,每日服3次。3、气血亏虚型:此种类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甚至耳聋,且伴有面色胱白、神疲乏力、头晕、心悸、耳鸣、夜寐不宁、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等。在治疗上应以益气摄血为主,可将八珍汤加减后用水煎服。该方为: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白术、茯苓、阿胶(另煎对人)、龙眼肉各10克,黄芪15克,大枣5枚,炙甘草5克。若不用该方治疗,也可选用中成药八珍糖浆、十全大补丸、归脾丸、阿胶补血浆等进行治疗。若使用八珍糖浆,每次服1支,每日服3次;若使用十全大补丸,每次服1丸,每日服3次;若使用归脾丸,每次服1丸,每日服3次;若使用阿胶补血浆,每次服1支,每日服2次。4、痰浊中阻型:此种类型的患者多体形肥胖,主要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甚至耳聋,且伴有头晕目眩、头痛头重、胸闷心悸、食欲不振、呕恶痰涎、肢体困重、舌苔白腻、脉滑等。在治疗老年性耳聋上应以祛湿化痰为主,可将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后用水煎服。该方为:天麻、苍术、白术、法半夏、茯苓、陈皮、泽泻、扁豆、苡仁、石菖蒲各10克,砂仁(后下)、吴茱萸、甘草各5克。若不用该方治疗,也可选用中成药降脂灵颗粒、减肥降脂灵、减肥降脂胶囊、脂可清胶囊、二陈丸等进行治疗。若使用降脂灵,每次冲服10克,每日冲服3次;若使用减肥降脂灵,每次服4粒,每日服3次;若使用减肥降脂胶囊,每天服3次,每次服2粒;若使用脂可清胶囊,每次服3粒,每天服3次;若使用二陈丸,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
(责任编辑:苏雅婷 )
文章关键词:
老年性耳聋是一种生理性的退化现象,老年人对耳聋进行治疗。这对于延缓人体的衰老,预防耳聋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老年性耳聋怎样做好防治工作相信很多的子女应该都会比较关心这些问题,老年性耳聋相信很多的朋友都是比较了解的,主要以老年人多发,给老年人的身……
老年性耳聋是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的进行性听力减弱,重者可致全聋的一种老年性疾病。通常情况下65~75岁的老年人中,发病率可高达60%左……
有高脂血症的老人发生耳聋的几率要比血脂正常的老人高出20%。这是因为高血脂会损害内耳神经和血管。一方面,高血脂可引起内耳脂质沉积、过氧化……
合理安排饮食中老年人不要摄入过多的脂肪及甜食,宜多吃蔬菜、水果豆类等清淡食品,以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发生,而影响耳的听觉……
相关健康数据
擅长:擅治咽喉嗓音病、耳鸣耳聋中耳炎、鼻炎鼻窦炎等。
擅长:鼻咽癌早期诊断、小儿鼻鼾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鼻窦内窥镜微创手术、咽喉头颈手术、耳显微手术、变应性鼻炎及...
副主任医师
擅长:在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中耳炎的诊治。
副主任医师
擅长: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中耳炎、面神经疾病以及头颈部良恶性肿瘤。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擅长:在围产医学领域尤其在高危妊娠、母胎监护、多胎妊娠、……耳鸣:中医论治_大学生精选Tips_新浪博客
耳鸣:中医论治
神经性耳鸣属于主观性耳鸣,是指引起耳鸣的病变部位在听神经、耳蜗,或听觉中枢,亦称感音神经性耳鸣。耳鸣是多种疾病的信号,其发病率高15%~20%,在55岁以上人群甚至高达20%~30%,有人推测我国至少有耳呜患者9000万。随着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增加、人口老龄化以及工业、环境噪声的增加耳呜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耳鸣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耳鸣目前尚无客观检查方法,更没有特效药物和特效治疗方法,属于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医学难题。
中医古代文献对耳鸣的论述颇多,其中包括了各种耳鸣,而不单纯地指神经性耳鸣,但无论是关于外感六淫,或脏腑失调,或气机升降失调所致耳鸣,对于神经性耳鸣的认识与辨证论治的指导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中医病因病机】
耳属清空之窍,凡六淫侵袭、七情失调、脏气不平,皆可成为耳鸣的发生原因。耳鸣发生的病理机制主要有风、火、痰、虚、瘀。
1、风邪外袭:素有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复感风寒、风热之邪侵袭,入于耳窍经脉,风邪与气相击,发为耳鸣。如《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卷四十八说:“手太阳之经脉入于耳内,小儿头脑有风者,风入乘其脉,与气相击,故令耳鸣。”
2、肝火上扰:肝胆主疏泄。情志不畅,久郁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内生,上盛而跃,发为耳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之发……耳鸣眩转。”《金匮钩玄·耳聋
》亦说:“少阳厥阴热多,皆属于热,耳鸣者是。”
3、痰火上壅:饮食不节,炙煿厚味,致脾胃受损,痰浊内生,火热内藴,痰火互结,上壅清窍,与气相击,发为耳鸣。如《明医杂著·耳鸣如蝉》卷三说:“耳鸣证,或鸣甚如蝉……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壅闭矣。”
4、脾胃亏虚:素体虚弱,久病失养,劳倦过度,脾胃亏虚,气血生化泛源,宗脉不足,或风邪乘虚入于耳窍脉络,与气相击,发为耳鸣。如《素问·口问》说:“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又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也。”
5、心脾两亏:素体虚弱,久病失养,劳心过度,心虚血耗,风邪乘虚入于少阴之络扰耳,或血虚阴不涵阳,心火上扰,发为耳鸣。故《古今医统大全·耳病门》卷六十二说:“心虚血耗必致耳聋
、耳鸣。”
6、肝肾阴虚:病后失养,劳累过度,年老体衰,阴液内耗,肝肾阴亏,髓海不足,虚火内生,或阴虚阳浮,上扰清窍,发为耳鸣。如《素问·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说:“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经曰: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半即衰之谓也。”
7、肾阳亏虚:病后失养,劳累过度,年老体衰,肾阳亏虚,或阳不化阴,以致阴阳两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发为耳鸣。故《圣济总录·耳虚鸣》卷一百一十四说:“肾气既虚,风邪干之,复以思虑劳心,气脉内结,不得疏通,则耳内浑焞与气相击而鸣,或如钟磬雷鼓,或如蝉噪,皆肾虚所致也。”
8、气滞血瘀:因头部外伤,或久病失于调理,以致气滞血瘀,耳窍脉络痹阻,风邪内郁,与气相击,发为耳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心脉......微涩为血溢、维厥、耳鸣、癫疾。”
在临床治疗的思路方面,西医更强调如何消除耳鸣,中医则更强调通过改善机体整体状态继而达到消除耳鸣的目的。中医认为,耳鸣属于标,而导致耳鸣的脏腑功能失调属于本;事实上,耳鸣属于现象,引起耳鸣的病因病理是本质。所以,中医治疗耳鸣的思路较西医有更为合理之处。西医与中医治疗耳鸣的思路既有相同的方面,更有重大的区别,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具有显著的互补性,有可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辨证论治】
1、风邪外袭证
主证:新病耳鸣,有近期外感邪毒侵袭,如感冒或耳部带状疱疹等病史。耳鸣多呈高音调,或伴听力减退、耳痛,用手触摸头面、耳部时有异常感或引起耳内作响。舌质正,苔薄,脉弦。
病机分析:因外感风邪侵袭,邪入耳之脉络,与气相击,故有外感病史,引起新病耳鸣,或伴耳聋
;风邪外感,入于阳经,脉络不畅,则气血失和,故触摸头面、耳部则有异常感或引起耳内作响。
治法:疏风通络,祛风止鸣。
方剂:清神散(《和剂局方》)加减。
药物组成:檀香10g,党参10g,羌活10g,薄荷15g,荆芥穗15g,甘草15g,石膏30g,细辛3g。
加减:可酌加蝉蜕、路路通。若舌苔薄黄,或有耳痛,酌加黄芩、夏枯草、连翘、板兰根、蔓荆子、木通之类,轻可祛实,轻清泄降,亦可改用银翘散(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甘草、荆芥、豆豉、牛蒡子、芦根)加减;舌苔薄腻、脉濡细,酌去石膏,加石菖蒲、苍术、法夏、茯苓之类以助化湿通窍。
2、肝火上扰证
主证:耳鸣暴发,鸣声如潮,日夜不歇。伴烦躁易怒,或有头痛、眩晕、耳聋
,胸胁不适,口苦咽干,夜寐不宁。小便黄,大硬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或弦滑数。
病机分析:肝性劲急,肝火上扰,盛上而跃,故耳鸣暴发,声宏如潮,日夜不歇,或多见于急性或亚急性耳鸣;肝火化风上扰,则兼头、眩晕;耳窍不利,功能失司,则听力失聪
。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肝火内盛之证。
治法:清肝泻火,安神止鸣。
方剂: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组成:龙胆草12g,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各10g,甘草6g,生地黄20g。
加减:伴头痛、眩晕者,酌加石决明、钩藤、蝉蜕之类息风止鸣;夜寐不宁,酌加龙齿、牡蛎、酸枣仁之类安神止鸣。病程较长,酌加地龙、全蝎之类,搜风通络。
若耳鸣啃杂,鸣声较大,心烦失眠,性情急躁,口舌生疮,小便黄赤,舌尖红,苔黄,脉实有力,寸脉大,多由心火上扰,治宜清心泻火,用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生地黄、木通、甘草梢、淡竹叶),酌加栀子、黄连、磁石、丹参、牡丹皮之类,以助清心降火。
3、痰火上壅证
主证:耳鸣声粗而宏,或有头重如裹,耳中胀闷,耳聋
,或伴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口淡,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分析:痰火上壅,火性劲急,故耳鸣声粗而宏;痰为阴邪,其性重浊,故头重如裹,耳中胀闷,或有耳聋
。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脾虚,痰热内盛之证。
治法:清热化痰,降火止鸣。
主方:清气化痰丸(《医方考》)加减。
药物组成: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各10g,胆南星、法夏各15g,生姜6g。
加减:酌加石菖蒲芳香化浊,通窍止鸣;苔黄酌加黄柏降火止鸣;头重、苔腻酌加苍术以助燥湿;口苦酌加龙胆草降火止鸣;耳内闭塞感,酌加木香、郁金、青皮之类以助行气破滞;睡眠难安者,酌加黄连清心;舌质胖,酌加瞿麦、萹蓄、木通之类利湿以助降火止鸣。病程久者,酌加全蝎搜风止鸣。
临床上,若耳鸣声粗而宏,头晕胀痛,或有低热不扬,伴口苦心烦,苔腻黄白,脉滑数或滑数,多属湿热内藴,可用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木通、川贝母、射干、连翘、白蔻仁、藿香、薄荷),酌加连翘、柴胡、蝉蜕之类以助疏风止鸣。
4、脾胃亏虚证
主证:耳鸣,鸣声尖细,劳则加重,入夜明显,或蹲位起立时加重。伴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不华,食欲差,食后腹胀,便溏。舌质淡,或淡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
病机分析:脾主运化,升发清阳。脾胃虚者,气血生化泛源,清阳不升,或宗脉不足,风邪乘虚入于耳窍脉络,与气相击,故见耳鸣;以其气虚,则鸣声尖细,劳则加重,蹲位起立时加重。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脾胃气虚之证。
治法:健脾益气,升清利窍。
方剂:益气聪明汤(《证治准绳》)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20g,党参15g,葛根15g,黄柏6g,白芍药10g,川芎6g,炙甘草10g,蔓荆子10g。
加减:酌加石菖蒲芳香通窍;耳内胀闷感者,酌加木香、郁金以助行气活血;纳差腹胀者,酌加白术、枳壳、砂仁理气健脾;苔腻或便溏者,酌加法夏、茯苓、薏苡仁、白豆蔻之类健脾化湿,或用六君子汤加减。病程久或舌见瘀滞,酌加檀香、丹参、全蝎、蜈蚣之类行气活血,搜风止鸣。
5、心脾两亏证
主证:耳鸣,鸣声尖细,入夜为著。面色萎黄不华,倦怠乏力,心悸怔忡,夜寐不宁,梦多。舌质淡,脉细。
病机分析:心脾两亏者气血不足,耳窍失养,或心血亏而虚火内生,上扰清窍,故见耳鸣;以其虚,则鸣声尖细,入夜为著;气血不荣于面,则面萎黄不华;脾虚故倦怠乏力,血虚心神失养,故心悸怔忡,夜寐不宁,梦多。
治法:补益心脾,安神止鸣。
方剂: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20g,党参15g,当归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10g,龙眼肉10g,酸枣仁10g,木香6g,远志10g。
加减:酌加磁石聪耳止鸣,五味子养心安神。伴心烦少寐者,酌加栀子、莲子心、丹参之类清心除烦以助安神;兼苔腻,酌加法夏、陈皮以助燥湿化痰;病程久或舌见瘀滞,酌加丹参、三七、水蛭、全蝎之类活血化瘀,搜风止鸣。
6、肝肾阴虚证
主证:耳鸣,入夜明显,或有头晕眼花,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心烦少寐,潮热盗汗。舌质偏干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分析:肝肾阴虚,耳窍失养,或虚火内生,上扰清窍,故见耳鸣;以其属虚,故入夜明显。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肝肾阴虚,虚火内盛之证。
治法:滋补肝肾,降火止鸣。
方剂:耳聋
左慈丸(《重订广温热论》)加减。
药物组成:熟地黄20g,山药20g,山茱萸15g,牡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磁石30g,石菖蒲6g,五味子6g。
加减:酌加龟板、鳖甲或龙骨、牡蛎之类以平肝潜阳;头晕眼花,眼睛干涩者,酌加枸杞、白菊花,以助养肝;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酌加知母、黄柏坚阴降火,心烦失眠者,酌加黄连、酸枣仁清心安神,以助交通心肾;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者,酌加菟丝子、骨碎补、怀牛膝、龟板之类补肾强腰;兼头晕者,酌加天麻、钩藤之类平肝息风;舌苔腻者酌加陈皮、法夏、菖蒲之类燥湿化痰;大便干结,酌加火麻仁、瓜蒌仁、枳壳之类以助通便;兼气血不足,酌加黄芪、党参、白术、当归之类补益气血;病程久或兼舌瘀点,酌加丹参、三七、水蛭、全蝎之类活血化瘀,搜风止鸣。
7、肾阳亏虚证
主证:耳鸣,入夜明显,或有头晕眼花,发脱或齿摇,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性功能减退,小便余沥,夜尿多。舌质淡,脉沉迟弱。
病机分析:肾主耳。肾阳亏虚,耳失温养,虚阳上扰,则为耳鸣,入夜明显;肾阳虚者精血不足,故见头晕眼花、发脱;肾主骨,腰为肾之府,阳虚髓少,故牙齿不固,腰膝酸软。其他证候及舌脉所见亦为肾阳亏虚之证。
治法:温肾壮阳,引火归原。
方剂: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组成:熟地黄20g,山茱萸15g,山药20g,枸杞10g,菟丝子10g,杜仲10g,当归10g,炙甘草6g,肉桂5g,附片6g,鹿角胶10g。
加减:酌佐石菖蒲通窍。兼气血不足,酌加黄芪、党参、白术、黄精之类补益气血。病程久或舌兼暗滞,酌加郁金、丹参、三七、全蝎之类活血化瘀,搜风止鸣。
若耳鸣夜甚,并见腰膝酸软,性欲减退,齿摇发脱,五心烦热,畏冷肢凉,脉沉弱无力,多属阴阳两虚之证,治宜滋阴壮阳,补肾通窍,用肾气丸加减,酌加川牛膝、磁石、五味子、丹参之类。
8、气滞血瘀证
主证:耳鸣,鸣声多尖细,持续不已,病程或长或短,或因外伤所致,全身无明显其他证候。舌质有瘀点或暗滞,脉或涩。
病机分析:气滞血瘀,经脉不畅,耳窍功能失利,或风邪相乘,与气相击,以致耳鸣;病因于血瘀阻络为主,故全身无明显证候可见;心主血脉,舌属内脏,为心之苗,故血瘀之证多见征于舌、脉有瘀点或暗滞。
治法:活血化瘀,搜风止鸣。
方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组成: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地生黄15g。
加减:酌加石菖蒲、全蝎。若舌质偏淡者,酌加黄芪、白术以助益气活血;病程久者,酌加地龙、丹参、水蛭之类以助化瘀通络;耳部胀闷感者,酌加木香、檀香、青皮、枳实之类以助行气活血。
【针推按摩理疗】
主穴:取耳门、听宫、听会、翳风。
配穴:外感风邪配风池、合谷;肝胆火盛配太冲、外关、中渚;痰火上壅配丰隆;脾胃虚弱配胃俞、足三里;肾虚配肾俞、太溪;肾阳亏虚配百会。
治法:针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百会可用灸法。每日1次。
取穴:同体针。
治法:针刺得气后,加用电针,实证一般用连续波,虚证可用疏密波。
取穴:同体针。每次主、配穴各取1~2个。
治法:进针得气后,注入药物,每穴注入0.3~0.5mL。所用药物可选川芎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维生素B1、维生素B12、弥可保注射液,等,任选1种。亦可取主穴一个,注入2%利多卡因注射液(或加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每穴0.5mL。每日1次.
主穴::耳、内耳、神门、内分泌、屏间。
配穴:根据证候所属脏腑病机,分别取肾、心、肝、胆、脾、三焦、交感等。
治法:针刺,中等刺激,留针15分钟,每天1次;或穴位贴压,或穴位埋线。
五、头皮针
取穴:晕听区。
治法:毫针刺,间歇运针,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1、直接灸:
取穴:听宫、听会、完骨、天柱。
治法:直接灸,每穴6壮。
2、隔苇管器灸
材料:苇管一段,长5cm,直径0.8cm左右。先用冷水浸泡透。
方法:将苇管一端插入外耳道口并固定,在苇管鸭嘴形外端上点燃艾炷,用嘴轻轻吹向外耳道方向(泻法),或让艾炷自然燃尽(补法),使外耳道内有温热感为宜。每次5~9壮(黄豆大小)。每日1次。
七、按摩导引法
1、鸣天鼓法:两掌搓热,用两掌心分别贴住左右两耳,手指托住后脑部,食指压在中指上,使食指从中指上重重地滑落,经此弹击后颈发际处,可听到“咚咚”之声,如击天鼓,共击108次。每日1次。
2、穴位按摩:①取耳门、翳风、医聋(翳风穴上0.5寸凹陷处)、听宫、听会;每穴点、按、揉、摩(泻法)交替使用3分钟。②取中诸、天容、上关;每穴交替点、按、揉摩(平补平泻)使用3分钟。③取肾俞、足三里、下关穴;每穴(补法)点、按、揉、摩交替使用4分钟。以上方法每日早、中、晚各1次,15天为1个疗程。
3、自行鼓膜按摩法:每日数次,每次1分钟以上。对各种耳鸣均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4、自行咽鼓管吹张张法:每日数次。对各种耳鸣均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八、引火归原法
1、以代温灸膏贴敷涌泉穴,每晚1次,次晨取去。可用于各证,虚证尤宜。
2、晚上睡前,以温水浸足15分钟。或再用代温灸贴涌泉穴。
九、微波治疗
用耳鼻喉微波综合治疗仪,将专用耳辐射器置入外耳道,固定,每次辐射时间20分钟,输出频率245MHz.输出功率5~20w,剂量参照患者的主观感觉,以耳温热量(有舒适的温度)为度,1次/日,10日为1疗程。
【经验方】
1、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高华.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第29卷第3期P104)
药物组成:半夏12g,炒白术12g,茯苓10g,陈皮12鼻,天麻10g,竹茹6g,生姜6g,泽泻12g,甘草6g,水煎服。
适应证:梅尼埃病,痰浊中阻所致耳鸣。
2、补肾活血方(朱萱萱等.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期P11~12)
药物组成:熟地黄l0g,山茱萸l0g,丹参l0g,葛根l0g,五昧子10g,茯苓10g,桔梗6g。
加减:肾阴虚明显者加用生地、麦冬;气虚者加用太子参;肝阳上亢者加用菊花;痰火内扰者加用龙胆草;脾胃失运者加用焦楂曲;失眠多梦者加用合欢皮花。
煎服法:水煎服,分2次服。
3、补阳还五汤(黄亦彤,顾玉潜.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年第24卷8期P487)
药物组成:黄芪20g,当归尾10g,赤芍10g,地龙6g,川芎10g,红花6g,桃仁10g。
加减:伴腰膝酸软,失眠健忘者加牛膝、杜仲各10g;伴胸胁胀闷疼痛,心烦易怒者加龙胆草、栀子各10g;伴头昏沉重,胸闷脘痞者加半夏、白术各10g。
煎服法:日1剂,水煎服。
4、聪耳通窍汤(曾丽虾林淑琴.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第7卷第3期P34~36)
药物组成:柴胡6g,郁金15g,丹参l5g,赤芍12g,路路通l2g,茯苓l5g,葛根l2g,菖蒲l5g,升麻3g。
加减:肾精亏损者加骨碎补、山药;风热上扰加防风、菊花;肝胆火盛加龙胆草、石决明;痰火郁结加黄芩、浙贝。
煎服法:日1剂,水煎服。
5、聪耳止鸣丸(王彩云.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7年第15卷第5期P353)
药物组成:黄精150g,何首乌150g,磁石300g,山萸肉150g,川I芎90g,柴胡60g,葛根90g等。加工浓缩丸12g/袋。
服用法:每次6g,每日3次,水送服,
6、黄阿磁珠汤(王付.家庭医学2007年第8期P58)
药物组成:黄连12g,黄芩15g,鸡子黄2枚,白芍18g,阿胶10g,磁石24g,朱砂3g。
加减:若心热明显者,加栀子、生地,以清热养阴;若肾虚明显者,加山莱萸、构杞子,以滋阴固精;若耳鸣甚者,加紫石英、龟板,以重镇潜阳,交通心肾;若盗汗明显者,加五味子、牡蛎,以滋补固涩。
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服。或制成蜜丸或水丸,每次9g,每日3次。
7、六味地黄汤加味
药物组成:熟地黄30g,山茱萸20g,山药20g,泽泻12g,牡丹皮12g,茯苓15g。
加减:肝阳上亢型:加栀子15g,女贞子15g;痰火上扰型:加陈皮12g,半夏12g,山楂10g,白术15g。
煎服法: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8、柔肝定眩止鸣汤(辛雪香等.河北中医2008年第30卷第6期P582~583)
药物组成:柴胡10g,钩藤10g,刺蒺藜10g,白芍药15g,石决明15g,人参10g,葛根15g,天花粉10g,丹参10g。
加减:痰湿蒙窍加石菖蒲、半夏、天麻;肝阳上亢去人参,加菊花、黄芩、羚羊角骨;肾精不足加酸枣仁、芝麻、玉竹;瘀阻脑络者加川芎、益母草、桃仁。
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服。
9、养阴滋肾方(阴建军.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第5期P177)
药物组成:熟地黄、女贞子、白芍、麦冬、玄参、山药、牡丹皮、磁石各12g,五味子、当归、石斛、桃仁各6g。
适应证:养阴补肾,活血聪耳。用于肾阴亏虚证之耳鸣耳聋
煎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10、滋肾安神通络汤(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20卷第6期P502~503
药物组成:酸枣仁15g、知母9g、甘草5g、百合20g、葛根15g、泽泻10g、山萸肉10g、沙参15g、当归12g、丹参15g、淮山药15g、黄芩15g、半夏10g、何首乌15g
煎服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3次服。
11、柔肝定眩止鸣汤(辛雪香陈汉平.广西中医药2007年第30卷第3期P49~50)
药物组成:柴胡10g,钩藤l0g,蒺藜l0g,白芍10g,石决明10g,生晒参10g,葛根15g,天花粉l0g,丹参l0g。
加减:偏于痰湿蒙窍者加石菖蒲、半夏、天麻以健脾燥湿清窍;偏于肝阳上亢者去生晒参,加菊花、黄芩、羚羊角骨以清肝熄风;偏于肾精不足者加酸枣仁、芝麻、玉竹以滋阴润窍;偏于瘀阻脑络者加川芎、益母草、桃仁以通络散瘀。
煎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饮食疗法】
1、桑椹蜜膏
组成与制用法:鲜桑椹1000g(干品500g),蜂蜜300g。将桑椹水煮30分钟连续2次,将两次的药液混合后,文火煎熬至较稠时加入蜂蜜至沸,冷后瓶装。早晚各食一匙,沸水冲饮。
功效:益气血,扶元气。
2、四黑八物羹
组成与制用法:黑芝麻(炒熟)50g,黑黄豆(炒熟)50g,黑糯米(炒熟)50g,核桃仁50g,山药(炒熟)100g,红皮花生米(炒熟)50g,芡实100g,燕麦片50g。将前七味用粉碎机粉碎,然后加入燕麦片搅匀。每次取50~100g,开水冲搅,服。每日1次。
功效:健脾补肾,益气养血,聪耳明目,乌发养颜,润肠通便。
组成与制用法:鲜胡萝卜(洗净,切丝)100g,鲜菠菜(洗净,切碎)50g,鲜哈蜜瓜(去皮、瓣,切碎)100g。将三物榨取汁。饮。每日1次。
功效:健脾清肝,明目聪耳。
4、姜葱萝卜丝
组成与制用法:生姜(切细末)10g,葱白(切细末)10g,鲜橘皮(切细末)15g,白萝卜(切丝)200g。入盘中,根据个人忺习惯,加酱油、醋、味清、食盐、芝麻油、胡椒粉、芥末各适量,佐餐食用。
功效:理气开郁,健脾化痰。
5、百合枸杞粥
组成与制用法:百合10g,粳米50g,熬成粥后,加枸杞10粒,一次服完,每天1剂,宜长期食用。
功效:养阴安神。
6、菊花肉丝
组成与制用法:瘦猪肉丝200g,干白菊花10g(温开水适量泡开)。将肉丝炒熟,加入白菊花,加入适量调味品。每天1次。
功效:补脾清肝。
7、紫菜鸡蛋汤
组成与制用法:紫菜5~10g,鸡蛋1~2只。盐、醋、味精适量。将紫菜入装傻充愣水煎沸后,将搅溶后的鸡蛋放入汤中至沸,起锅前加入调味品。宜常服。
功效:益肾扶元。
8、黑木耳瘦肉汤
组成与制用法:黑木耳30g,猪瘦肉100g,生姜、食盐适量。冷水炖熟服食。常服。
功效:补脾肾,和血脉。
9、胡罗卜炖田螺
组成与制用法:胡萝卜(洗净,切菱块)250g,田螺肉(洗净)150g。入砂锅,加水、料酒、姜、盐、葱,煨炖至田螺肉软烂。食前根据饮食习惯加入适量酱油、醋等调味品。每日1剂。每周1~2次。
功效:健脾清肝。
10、乌精枸杞蒸鸡
组成与制用法:母鸡1只。何首乌60g,黄精30g,枸杞30g,胡椒、食盐、生姜、葱白适量,均入鸡腹,大火煮沸,捞去浮沫,加料酒适量,文火炖至鸡烂,分餐食用(包括三味药物)。
功效:补益肝肾,养血聪耳。
11、当归生姜羊肉汤
组成与制用法:鲜羊肉(剔去筋膜,放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切块)500~600g,当归片10g,生姜片20g。料酒与调味品适量。于沙锅内放清水适量,入羊肉块旺火煮沸,入料酒,转中火,反复捞净浮沫至羊肉汤清辙透亮,加入当归片、生姜片,再次煮沸后,转文火煲3至4小时。食用前加入适量调味品即可。每周1~2次。
功效:补血养阳,温经散寒。
12、天冬熟地茶
天门冬、熟地黄各6g,煎汤代茶每日饮之,7日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
【临证心法】
一、耳鸣辨证,首辨虚实,次明脏腑
耳鸣辨证,以虚实为纲,古人诊耳鸣必辨虚实。《医贯》卷五说:“耳鸣以手按之而不鸣或少减者,虚也;手按之而愈鸣者,实也。”《景岳全书》指出:“凡暴鸣而声大者多实,渐鸣而声细者多虚,少壮热盛者多实,中衰无火者多虚,饮酒味厚,素多痰火者多实,质清脉细,素多劳倦者多虚。”耳鸣辨虚实,主要依据耳鸣的症状、起病、全身状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一般而言,耳鸣暴发者多实,渐发者多虚;新鸣者多实,久鸣者多虚;耳鸣音调高亢者多虚,低沉者多实;鸣声响度大甚者多实,响度小者多虚;鸣声持续不歇多实,鸣声日轻夜重多虚;以手按耳屏鸣声愈响者多实,手按之鸣声减小者多虚;年轻、体质壮实者耳鸣多实,老年、体质虚弱者耳鸣多虚,但临床并非尽然;属于风邪侵袭、肝火上扰、痰火上壅、气滞血瘀证者属实,属于脾胃虚弱、心脾两亏、肝肾阴虚、肾阳亏虚证者属虚,但虚中挟实,实中挟虚,虚实挟杂证临床并非少见。
耳鸣辨证,以脏腑辨证为立法用药前提,但不排除采用气血、阴阳、病因(主要是六淫之风邪、风热、风寒,湿邪等)辨证之法。从脏腑辨证角度看,耳鸣与五脏相关。耳鸣属肺,多为风邪侵袭所致(表现为外感所因,或有鼻塞不利,手摸头面皮肤有异常感或致耳内响声);耳鸣属肝,常与情志不畅、气机不利有关,可为为肝郁气滞(多为兼证,表现为耳部闭胀感,或有胸胁不适),肝火上扰(表现为耳鸣声宏嘈杂,急躁易怒,口苦、头痛、夜寐不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等),肝血或肝阴不足(表现为面色少华,胁下隐痛,头痛,两目干涩,入夜耳鸣声细,失眠多梦,脉弦细弱)、肝阳上扰(多为逆火证,如耳鸣如蝉,入夜为著,头晕昏眼花,腰膝酸软,虚烦失眠,舌红苔少,尺脉浮)。耳鸣属脾,多与脾胃亏虚(表现为倦怠乏力,纳差便溏,耳鸣入夜明显,舌淡,脉弱等)、痰火上壅(表现为耳鸣声宏,耳胀闷,胸脘满闷,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或脾虚痰湿(表现为倦怠纳差,舌胖,苔腻等)。耳鸣属心,多与心血不足(表现面色不华,耳鸣声细,心悸怔忡,少寐多梦,舌淡,脉细弱等),心火上扰(表现为耳鸣声高音尖,烦躁失眠,小便黄赤,舌尖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等),血脉瘀阻(表现为外伤耳鸣,或久病耳鸣,耳内刺痛,夜间易发,舌质暗滞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青筋紫暗怒张,或脉涩等)。耳鸣属肾,可为肾阴亏虚(表现为耳鸣夜甚,腰膝酸软,头晕眼花,五心烦热,脉细数等),肾阳亏虚(表现为耳鸣夜甚,腰膝酸软,肢凉溺清,夜尿频,脉沉迟弱等),或阴阳两虚(表现腰膝酸软,性欲减退,齿摇发脱,耳鸣夜甚,五心烦热,畏冷肢凉,脉沉弱无力)。但临床上,单一证候少见,往往是多证同兼,宜辨明主证与次证(兼证),尤其是辨明与心、与肝的兼证。辨证明,才能立法妥,用药验。
二、耳鸣重在调脏腑,治标酌从风火求
耳鸣者,其本在脏腑失调,故治本之法,重在调理脏腑,或攻邪以疏风、清火、除痰、行气、活血,或补虚以补培气血阴阳不足。然耳属清窍,清窍不同,病机各有特性。耳鸣病机,固然以脏腑失调为本,至于其鸣者,为静谧失守,标在风与火,以风、火主动。当于主治中酌兼祛风、降火,以还耳窍静谧之性。
风:耳鸣何以当祛风,以耳鸣之声如风之象,或为外风相乘,与气相击则鸣。《肘后备急方·治耳聋
诸病方》卷六有“卒得风,觉耳中悦悦者”之说;《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有“劳动经血,而血气不足,宗脉则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之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八亦有“风邪入耳,与正气相干,搏于血气者,即为鸣”之议;《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有“火风侵窍而耳鸣者,宜驱风清火汤”之治;《杂病总诀·杂症·耳病章》卷下有“风温上郁耳鸣”,从“火风侵窍,用轻可去实法,轻清泄降,薄荷、马勃、桔梗、苦丁茶、银花、绿豆皮、菊叶、连翘、杏仁、通草、川贝、荷梗、益元散、羚羊角、连翘、元参、黄芩、滑石、蔓荆子、石膏、大力子、荷叶汁、山栀、夏枯草、淡竹叶”等用药之法。耳属清窍,“高巅之上,唯风可到”,耳鸣之治酌佐风药,属外风相乘所致,取其辛通走窜之力以祛风止鸣,药用轻清泄降,疏风通窍之品已如上述。若久病耳鸣者,乃风之象,非属外风,则宜虫类药物以搜风止鸣,常用全蝎、蜈蚣;或从平肝息风,如天麻、钩藤、蝉蜕、地龙,白蒺藜、羚羊角之类。龚慧涵氏等认为,风药佐于耳鸣诸证有增效作用(过用亦耗气损阴)。故祛风止鸣、搜风止鸣、息风止鸣之法,多为佐治,亦属常法。
火:耳鸣何以属火?阳气有余便是火,《素问·脉解》说:“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主病·火类》说:“水虚火实,而热气上甚,客其经络,冲于耳中,则鼓其听户,随其脉气微甚而作诸音声也。”《医林绳墨·耳》卷七亦说:“气虚耳聋
,火聚耳鸣……火者,少阳三焦有余之火也……火当宜泻。”热为火之渐,火为阳之极,火性动,火热上盛而动,扰乱耳窍静谧则耳鸣。故治耳鸣,当明辨是否有火,有则酌从火论治。火有虚实,痰火、肝火、心火多属实火,肝肾阴虚则生虚火,元阳不足亦可虚阳上浮。实火多从苦寒清泄以降之,多从龙胆草、栀子、黄连、牛黄之类而酌用;亦可潜阳,如磁石、代赭石、石决明、牡蛎之类。虚火宜潜降,常用药物如磁石、代赭石、石决明、牡蛎、鳖甲、龟板、珍珠母之属;亦或苦寒直折,如黄柏、知母、川牛膝,引火下行。虚阳上浮之火则宜导龙入海,引火归原,重用附、桂之类以佐之,主方当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旨以定。
三、耳鸣扰神宜治心,耳鸣乱情宜疏肝
耳鸣最扰心神,心神受扰,则睡眠难安,致耳鸣益甚。故耳鸣患者多有睡眠障碍,药物之治,当佐安神之品,既有利于改善睡眠,亦有利于止鸣。心主则神明,安神重在治心。治心以安神,作为主证,王永钦氏论述颇详;作为兼证,主要有:(1)养心安神:常用酸枣仁、茯神、人参、大枣、龙眼肉、百合、远志、柏子仁、灵芝、缬草、首乌藤、刺五加、羊红膻之类。对于主证属于脾胃亏虚,或气虚、血虚、阴虚,或气血不足、气阴不足等证,伴心悸怔忡,睡眠梦多,易醒,耳鸣而致睡眠难入,或自觉耳鸣与心跳同步,可酌情选用。(2)解郁安神:常用合欢花、合欢皮、丹参。多用于兼有肝气郁结之证,如胁胁不适,神情不畅,心事重重,饮食不香,情志抑郁
,耳鸣以致心烦,睡眠难入,可酌情选用。(3)清心安神:常用黄连、栀子、莲子心、水牛角之类。此类药物无直接安神之效,而能清降心火,心火降则神安。对于主证属于心火上扰、肝火上扰、痰火上壅、肝肾阴虚等证者,伴急躁易怒,耳鸣声大,口干心烦,睡眠难入,舌红或舌尖红赤,脉数,宜酌情选用。(4)镇惊安神:常用磁石、珍珠(粉)、龙骨、龙齿、珍珠母、牡蛎、紫贝齿、紫石英、朱砂、琥珀之类。对于主证属于心火上扰、肝火上扰、痰火上壅,以及肝肾阴虚等证者,如伴惊恐、愤怒之因,惊悸不安,胸中烦热躁扰,耳鸣嘈杂,夜卧惊起,以致睡眠不宁等,宜酌情选用。
耳鸣既扰神,亦乱情志,令人烦躁、忧郁,气有所结,则肝病。肝主疏泄,性喜条达,病则气机不畅,五脏受害。故耳鸣诸证而兼肝病证,宜酌兼治肝之法,主要有:(1)疏肝解郁:常用柴胡、郁金、香附、川楝子、合欢花、合欢皮之类。对于耳鸣诸证而伴胸胁不适,神情忧郁等肝气郁结之证者,可酌情选用。(2)清肝泄火:常用药物如龙胆草、青黛、栀子、黄芩、黄连、牡丹皮之类。对于耳鸣诸证而伴急躁易怒,耳鸣嘈杂,口苦、头痛、眩晕、心胸烦热躁扰等肝火内盛或肝火上扰之证者,可酌情选用。(3)养血(阴)柔肝:常用药物如当归、白芍、生地黄、枸杞、何首乌、桑椹子、女贞子、旱莲草之类。对于耳鸣诸证而伴有精神忧郁,胸胁隐痛,两目干涩,少寐多梦等肝血或肝阴不足之证者,宜酌情选用。(4)平肝潜阳:常用药物如龟板、鳖甲、龙骨、珍珠母、牡蛎、石决明、紫贝齿之类。多用于肝肾阴虚之证。(5)平肝息风:常用药如天麻、钩藤、蝉蜕、地龙,白蒺藜、羚羊角之类。多用于脾胃亏虚、气血不足,或肝肾阴虚之证,酌情选用。
【名医经验】
一、干祖望(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强调辨证论治
干氏提出对耳鸣分实证,风热上扰、痰浊蒙窍、气滞清窍。半虚半实证,清阳不升、肝阳上亢。虚证,脾气下陷、荣虚血枯、气血双亏、耳聋
预兆。九亇证相应的辨证立法处方。风热上扰证,疏风清热法,代表方银翘散之类。痰浊蒙窍证,化浊消痰法,代表方平胃散会二陈汤。加藿香、佩兰加强化浊,加菖蒲、路路通以开窍。气滞清窍证,理气通窍法,代表方升清流气饮。清阳不升证,化湿升清或益气升清,代表方五苓散加升麻、柴胡,或补中益气汤。脾气下陷证,补土升阳法,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加升麻、葛根。营虚血枯证,养营生血法,代表方四物汤。气血双亏证,气血双补,代表方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耳聋预兆证,补益法,补脾补肾、气血双补,因证取治。
二、蔡福养(河南中医学院耳鼻咽喉科教授):耳鸣证分虚实,辨证论治
蔡氏认为耳鸣病因复杂多端,临床上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者多因外感邪气,脏腑实火上扰耳窍所致。虚证者多为脏腑虚损而致。辨证治疗时,实证分风邪外袭,肝火上扰及痰火壅结三型。虚证分脾气虚弱,心血不足,肾精不足,肾元亏虚四型。分别提出代表方银翘散、龙荟丸、加味二陈汤、益气聪敏汤、归脾汤、益水平火汤、右归钦。
三、王士贞(广州中医药大学耳鼻咽喉科博士导师):擅长从肝论治耳鸣
王氏认为,在生理方面,肝胆与耳关系密切。肝胆经脉入耳,肝藏血,主疏泄,耳的功能有赖于肝血充沛与肝气调达。在病理方面,情志因素可导致耳鸣,耳鸣反过来又影响情志,从而使该病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故多数耳鸣责之于肝,从肝论治耳鸣,在源头上入手,打破该病形成的恶性循环。肝病耳鸣以兼证为主,或为主证,主要病机、治法有:
1、肝火上炎,耳窍失和:因气郁、食郁、痰郁,郁而化火,或素体阳盛,或为感受热邪,导致阳热亢于上,出现耳鸣,鸣如闻潮,或如风雷,此类响声音调较高,每于郁怒或情绪激动之后加重,兼有耳胀耳痛感,因肝火上犯,元神被扰,多伴有口苦、心烦、头痛、眩晕、夜寐不安、烦躁不宁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解郁,泻火通窍。常以主方加杭菊、蔓荆子、栀子等,或合柴胡清肝饮加减;若患者出现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等肝胆湿热证候,酌用土茯苓、黄芩、夏枯草、栀子、鱼腥草等。
2、肝郁气滞,瘀阻耳窍:气郁血滞,脉络之气血无以上荣清窍,则出现耳鸣。其病程或长或短,声调或高或低,鸣声或大或小,或随情志与身体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多伴情志不宁,夜眠欠佳甚至失眠,或可兼见口干口苦,胸胁胀痛、善太息,头痛或眩晕,舌暗红或有瘀点,脉弦细涩。治宜疏肝理气,化瘀通窍。可在主方上加郁金、合欢皮、远志等,或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加强解郁宁神的作用。
3、肝脾不和,清气不升:若肝郁犯脾,致清气不升,经脉空虚,则出现耳鸣,每天劳累后加重,耳鸣多为持续性,鸣响音调平和,病程较长,且声响长期未见明显变化,或兼口淡,纳少便溏,四肢困倦,恶心欲呕,少气懒言,胸胁胀痛,头痛或眩晕等症,结合舌脉,舌多淡或虚胖边有齿印、苔多薄白或白腻,脉弦脉滑或缓而无力。治疗宜疏肝健脾,行气通窍。可在主方上加用痛泻要方以调和肝脾,气虚甚者加用大剂量的黄芪、党参。
4、肝血不足,耳窍失养:若肝血不足,耳窍失养则导致耳鸣。耳鸣声低微,或响或止,每遇疲劳之后加重,可兼见面色少华,胁下隐痛,偏侧头痛,或巅项痛,两目干涩,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弱。治宜补肝养血,活血通窍。可在主方加用何首乌、鸡血藤、桑椹子、熟地、黄精等,以加强补肝养血之力。
5、阴虚阳亢,上扰清窍:多因病后精血衰少,思虑烦劳或恣情纵欲,耗伤肾精,髓海空虚,无根之火上浮,引起耳鸣。耳鸣如蝉,昼夜不息,安静时尤甚,听力逐渐下降,或见头昏眼花,腰膝酸软,虚烦失眠,夜尿频多。舌红苔少,脉弦细弱或细数。治以平肝熄风,育阴潜阳。宜在主方加益智仁、淮牛膝、桑寄生、山萸肉等。
此外,王氏认为,凡耳鸣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善太息、烦燥、口苦,胸胁胀痛等肝郁气滞的症状,均宜在主方基础上加柴胡、白芍、香附等疏肝解郁的药物。如出现夜寐不安、烦躁不宁等症状,则酌加夜交藤、合欢皮、何首乌或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如耳鸣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情况稳定,此时仍需养肝血以咨筑固疗效,可在合用四物汤加减。
四、王永钦(香港浸会大学耳鼻咽喉科教授):擅长从心论治耳鸣
王氏认为,在生理上,耳与心有相似的生理特性,如心藏神,耳司听觉、位觉,均属于神的活动范畴,其功能的发挥亦是在心神的主持下而产生的。在病理方面,耳鸣是神不内守的表现,耳鸣发生多数与精神、情志失调或思虑劳神过度等因素有关,其病机往往是先伤心神,致心神失守,再病及耳神,使耳失静谧而发生耳鸣,故耳鸣发生与心神失守有关,是“神不内守”在耳窍的表现。如心神内守,则耳聪不呜,心神失守,躁动不宁,则听神易难安宁而发为耳鸣。耳鸣治心主要方法有:
1、清心安神:适用于七情失调或过激,气郁化火,心火上炎,扰乱听神所致之耳鸣。表现为耳鸣嘈杂,鸣声较大,心烦失眠,性情急躁,心烦时耳鸣尤甚,口苦,或口舌生疮,小便黄赤,舌尖红,苔黄,脉实有力等。此证之发,因由心火,治宜清心泻火,俾使火清心静神宁而呜自息矣。方药用清心熄呜汤(经验方:栀子,黄连,竹叶,莲子心,生地,水牛角,合欢皮,甘草)或黄连泻心汤、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辨惑论》:朱砂、甘草、黄连、当归、生地黄)加减。
2、养血安神:思虑用脑、劳神过度,耗伤心血,心血亏虚,不能上奉,则心神、听神失养而发耳呜其症多见呜声细小,昼轻夜甚,日久不愈,面色不华,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治宜养血补心,安神熄呜。方药用四物汤合酸枣仁汤(《金匮要略》: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加减。
3、滋阴安神:用于素体阴虚七情失调,心血亏虚失治等日久耗及心阴,致使心阴亏虚,阴不制阳虚火扰心所致之耳呜。表现为耳呜声细而尖,入夜尤甚,虚烦失眠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口干,心悸不安,舌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数等治宜滋养心阴,降火安神,方药用天王补心丹(《仁斋直指》:熟地黄、白茯苓、人参、远志、石菖蒲、玄参、柏子仁、桔梗、天门冬、丹参、酸枣仁、麦门冬、炙甘草、百部、五味子、茯神、当归、杜仲)加减。
4、交通心肾:适用于肾阴亏虚,心火旺盛,阴阳不济,水火失调,心肾不交所致之耳呜。常表现为耳呜较甚,经久不愈,或有听力减退,长期失眠,口舌干燥,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多梦遗精,头晕头痛,小便短赤涩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育阴清心,交通心肾。方药用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韩氏医通》:黄连、肉桂)加减。
5、清心疏肝:适用于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扰心,致使心肝郁热,上扰耳窍而发生耳鸣。症见心烦,急躁易怒,或抑郁
寡欢,闷闷不乐,耳鸣遇心情烦躁或心情欠佳时加重,夜卧不安,胸胁闷胀,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用清心疏肝,解郁安神,方药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6、补益心脾:适用于思虑过度,耗伤心血,或劳倦过度,损伤脾气所致之心脾两虚者。证见耳鸣不止,鸣声细小,思虑劳倦则加重或蹲下站立时自觉头空耳虚,耳鸣加重,身倦乏力,心悸,健忘,失眠纳差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或细弱。治宜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药用归脾汤加减。
7、活血通脉:心主血脉,耳为宗脉之所聚,若七情失调,气郁血瘀,或耳鸣久治不愈,久病人络生瘀,或外伤伤脉,瘀阻气血,均可致心脉瘀阻,耳脉不畅而引发耳鸣。表现为耳鸣久治不愈,胸闷胁痛,时有心悸、头痛,或耳内刺痛,夜间易发,或外伤后耳呜不止,耳聋
,舌质暗红,或有瘀点,或舌下青筋紫暗怒张,脉细或细涩。治宜活血化瘀,通脉熄鸣。方用通窍活血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
8、重镇安神:适用于惊恐所伤,七情过激,致使神不守舍,心神不宁所致之惊悸不安,烦躁失眠耳鸣嘈杂,夜卧惊起,胸中烦热,舌红苔黄,脉弦或结代者,治宜镇心安神,方药用琥珀安神丸(琥珀、生地、玄参、天门冬、丹参、当归、龙骨、人参、茯苓、大枣、甘草、柏子仁、五味子、酸枣仁、远志、合欢、桔梗)加减。或朱砂安神丸合磁朱丸加减。惊悸不安者,加龙齿、枣仁以助镇心安神之力。
9、清心化痰:用于痰热或痰火扰心所致之耳鸣,心烦失眠,口苦,神情亢奋,或有咯痰黄稠,大便干燥,小便黄浊,舌红或舌尖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治宜清心化痰,安神息鸣。方药用黄连温胆汤,或牛黄清心丸加减。若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者,可先服礞石滚痰丸6~9g下其痰热,便通即止。尔后再以黄连温胆汤调治。痰火扰心,烦躁失眠明显,耳鸣夜甚者,可加服牛黄清心丸1丸,以助清心化痰,安神息呜之力。
10、益气养心:用于久病体弱心气、心阳虚弱,耳失温煦所致之耳呜。表现为耳呜细小,久呜不止,神倦乏力,神情不振,面色(白光)白或灰暗不华,怕冷,舌淡或淡暗,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养心,温阳通脉。方药用养心汤(《仁斋直指》:黄芪、茯苓、茯神、人参、当归、川芎、肉桂、远志、五味子、炙甘草、枣仁、柏子仁、半夏)加减。心阳虚弱者,可合用真武汤加减。
易经心理养生顾问梁进良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6,462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劲牌十全大补酒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