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热带雨林食物网消费者食物专一性强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20 至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5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20 至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 至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 (试题编号GE001)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Ecological Amplitude2、Dominant Species 3、Niche 4、Biodiversity 5、Biosphere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2、层片与层次三、不定项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题1.5分,共15分)1、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 。A 体型小 B 体型大 C 生殖力强 D生殖力弱2、在诸生态因子中 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子3、土壤常常成为动物极好的隐蔽所是因为 。A 土壤中食物多 B 环境条件较稳定C环境条件最好 D 无天敌4、下列术语中 是植物划分生长型的术语。A 高位芽植物 B 乔木 C 灌木 D 地面芽植物 E 草本植物5、植物在新地点上能 是植物定居成功的标志。A植株生长 B 植株开花 C 开花结子 D 繁殖6、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 。A 2个种死亡 B 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C 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 D 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7、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 。A 种群 B 群落 C 群丛 D 群系8、从海南岛沿我国东部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A 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9、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 。A 能量输入输出稳定 B 生物量高 C 结构稳定D功能作用稳定 E、适于人类居住10、地球上碳最大的储存库是 。A.大气层 B海洋C. 岩石圈 D 化石燃料四、问答题 (本题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那些阶段?2、空间异质性是怎样影响群落结构的?3、气体型循环与沉积型循环各有何特点,各循环类型的代表物质有哪些?五、简述题 (本题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2、对于一个物种,它是怎样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并产生影响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 至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 (试题编号GE002)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名词解释( 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MetapopulationEcosystemShort Day PlantSpecies FrequencyEcotone二、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1. 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 Odum   B. Haeckel   C. Clements   D. Tansley 2. 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温带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这种现象可以用()解释。A. 贝格曼规律  B. 阿仑规律  C. 谢尔福德规律  D. 高斯假说 3.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 气候顶级   B. 偏途顶级   C. 土壤顶级   D. 地形顶级4. 当环境中的资源()时,植物会投资较多的生物量于能充分吸收此资源的构造上。A. 丰富 B. 缺乏 C. 变化大 D. 稳定5. 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B. 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C.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D. 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6.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A. 趋同适应   B. 竞争   C. 互利共生   D. 趋异适应 7. 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A. 物种数量  B. 物种生物量  C. 物种的体积  D. 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 8.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以下列哪种生活型的植物为主?()A. 地面芽植物   B. 地上芽植物   C. 地下芽植物   D. 高位芽植物9. 林德曼效率描述的是两个营养级间的()。A. 能量关系 B. 信息传递 C. 物质循环 D. 营养关系10. 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A. CO2浓度升高 B. 水体温度变化 C. 水体富营养化 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11. 生态系统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65页501页200页976页193页50页57页53页71页57页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修正版]
&&&&10、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 。 期末考试复习题 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 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 单项选择题: 。 1、生物群落是(b) a.生物偶然的组合 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 c.生物随意的组合 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 。 2、生物群落是(b)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 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 。 3、确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 a.植物的种类 c.植物的作用 b.植物的高度 d.植物的功能 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 仅一层 d.高位芽达 90%以上 11、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a) 。 a.镶嵌体中斑点通常小于复合体中的斑点 b.复合体中斑点间植物,紧密接触,相互影响很 大 c.镶嵌体中斑点间植物互不影响 d.镶嵌体中每个小群落各代表不同群落的特征 12、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 。 a.是不同群落片段的镶嵌分布格局 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c.每一个镶嵌体仅包括一种小群落 d.镶嵌体中小群落与整个大群落垂直结构差异很 大 13、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b) 。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 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 适应在此生存 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14、采用植物区系作为群落分类原则的是(b) 。 a.英美学派 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 外貌 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大小一致 。 6、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 a.优势种 c.特有种 b.建群种 d.亚优种 d.中国 15、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 。 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 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 木、草本和植被 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 1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 。 a.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 b.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 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 片是一致的 d.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 17、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 型反应的产物 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 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 种 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 b.法瑞学派 c.前苏联生态型等 18、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 。 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 n 维的超体积 b. 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 n 全部条件 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 完全重叠 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 丰富 19、按拉恩基尔的生活型分类,下列植物中属于一 年生的是(d) 。 a.莲藕 c.马铃薯 b.芦苇 d.玉米2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 。 a.常绿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22、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 。 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 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c.演替越来越慢 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23、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c) 。 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 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远物种生存 c.群落结构一定型 d.种类数量不稳定 2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 (b) 。 a.信息少 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 b.稳定型高 d.食物网(链)简单4、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 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 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 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 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 5、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 。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 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 征。 25、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环境 c.群落种类组成 b.群落外貌和结构 d.群落动态7、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 。 a.光照强度减弱 b.空气湿度增加 c.土壤湿度增加 d.气温增加 8、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 。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 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 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 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 。 a.苔原 c.落叶阔叶林 b.荒漠 d.常绿阔叶林26、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b) 。 a.优势种 c.建群种 b.特征种 d.偶见种27、属于地带性顶级的群落是(d) 。 a.沼泽 c.盐碱群落 b.水生群落 d.荒漠群落28、不符合非地带性顶极的论述是(c) 。 a.可出现在多种大气候下 b.可分布于多个地带性群落中 c.只受局部环境制约,大气候对其毫无影响 d.具有大气候的烙印 。 29、从裸盐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 a.次生演替 b.快速演替1 c.内因性演替d.外因性演替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 学 39、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提 出并定义的。 a.e.haeckel c.a.g.tansley b.e.p.odum d.darwin称为(b) 。 a.环境 c.内环境 b.生境 d.地球环境30、关于异龄林的正确说法是(d) 。 a.一般阳性树林多形成异龄林 b.异龄林指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下的林分 c.人工林大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 d.冷杉等较耐荫树种的林分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 3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 (c) 。 a.土壤 c.气候 b.地形 d.生物52、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 。 a.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b.间接作用 d.补偿作用40、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 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 。 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 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 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5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 。 a.综合因子 c.替代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d.限制因子54、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 250kg 产 量,钾可维持 350kg 产量,磷可维持 500kg 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 。 a.250kg 左右 c.500kg 左右 b.350kg 左右 d.大于 500kg32、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 。 a.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 b.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 化 c.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 3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 演替过程是(b) 。 a.原生演替 c.水生演替 b.次生演替 d.旱生演替41、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 。 a.种群 c.生态系统 b.群落 d.有机个体4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 。 a.生物圈 c.种群 b.群落 d.景观单元55、当光强度不足时,c02 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 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 这种作用称为 (c) 。 a.综合作用 c.补偿作用 b.阶段性作用 d.不可替作用43、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 。 a.全球陆地 c.整个生物圈 b.全球海洋 d.整个宇宙56、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 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 。 a.高温、高湿 c.中温、高湿 b.中温、高湿 d.中温、中湿44、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 。 a.岩石圈的上层 c.大气圈的上层 b.全部水圈 d.大气圈的下层。 3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 a.生态学原则 c.动态原则 b.植物区系学原则 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45、臭氧层破坏属于(b) 。 a.地区性环境问题 b.全球性环境问题57、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 。 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 a.黄化现象 c.辐射效应 b.白化现象 d.代谢效应35、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 的依据是(b) 。 a.建群种和水热条件 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c.优势种和水热条件 d.优势种的生活型和水热条件 36、关于生物地理群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 a.生物地理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 群落 b.生物地理群落含义与生态系统相近 c.生物地理群落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还包括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能量、物 质关系 d. 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 b.h 苏卡乔夫首先提出 来的 37、属于非地带性顶极的群落是(d) 。 a.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b.温带草原 d.沼泽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 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 46、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 学、理论生态学和(a) 。 a.实验生态学 c.行为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d.草原生态学58、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 。 a.高 c.一样 b.低 d.不确定47、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 。 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 a.生物学时期 c.现代生态学时期 b.环境科学时期 d.现代生物学时期59、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 。 强度称为(b) a.光饱合点 c.光照点 b.光补偿点 d.光辐射点48、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 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 。 a.气候因子 c.非生物因子 b.地球因子 d.外来因子60、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 。 a.可见光区 c.红外光区 b.紫外光区 d.绿光61、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 。 a.红光 c.绿光 b.紫光 d.兰紫光49、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 稳定因子和(d) 。 a.气候因子 c.外来因子 b.地形因子 d.变动因子62、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 。 a.红光 c.绿光 b.紫外光 d.红外光3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的一门科学50、 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 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 。 a.气候因子 c.稳定因子 b.地形因子 d.非密度制约因子63、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 光是(d) 。 a.红光 c.绿光 b.紫外光 d.红外光5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2 64、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 素 d 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 。 a.红光 c.绿光 b.紫外光 d.红外光于(d) 。 a.湿生植物 c.中生植物 b.水生植物 d.旱生植物a.小于 k/2 c.等于 k/2b.等于 k d.大于 k/28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 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 。 a.原始合作 c.中性作用 b.竞争 d.偏利作用78、下列表示种群相对密度的是(c) 。 a.一亩地有 20 棵杨树 b.10 只/hm2 黄鼠 c.100 个/hm2 鼠洞 d.50ml 水中有 100 个草履虫 79、下列属于构件生物的是(c) 。 a.牛 c.珊瑚虫 b.蛔虫 d.青蛙。 65、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 a.大豆 c.冬小麦 b.玉米 d.水稻90、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 这种关系为(b) 。 a.偏利作用 c.原始合作 b.互利共生 d.中性作用66、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d) 。 a.冬小麦 c.萝卜 b.甜菜 d.水稻67、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o 为(d) 。 a.平均温度 c.有效积温 b.发育的时间 d.发育起点温度91、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 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d) 。 a.偏利作用 c.偏害作用 b.原始合作 d.拟寄生80、下列不属于单体生物的是(d) 。 a.一群羊 c.一只鸡 b.一窝小鸟 d.一棵松树68、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 。 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 a.多 c.一样 b.少 d.不确定81、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 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a) 。 a.s2/m=0 c.s2/rn 显著大于 1 b.s2/m=1 d.s2/m 显著小于 1。 92、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c) a.寄生 c.互利共生 b.拟寄生 d.偏利共生69、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 比恒温条件下(a) 。 a.有利 c.一样 b.不利 d.不确定93、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c) 。 a.人与饲养的家畜 b.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82、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称为 (d) 。 a.绝对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b.专有出生率 d.生态出生率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 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 94、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 5 个期中,个体数达到饱 。 和密度一半(即 k/2 时)称为(b) a.加速期 c.减速期 b.转折期 d.饱和期70、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 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 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 。 a.贝格曼法则 c.李比希定律 b.阿伦法则 d.谢尔福德定律83、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的形状为基部较狭、顶部 。 较宽,这样的种群属于(c) a.增长型种群 c.下降型种群 b.稳定型种群 d.混合型种群71、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 a.通气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b.机械组织发达 d.根系发达84、deevey 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 示接 近生理寿 命前只有 少数个体死亡 的曲线 为 (a) 。 a.凸型曲线 c.对角线型曲线 b.凹型曲线 d.s 型曲线95、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 环境容量一半时,种群的(d) 。 a.密度增长越来越快 b.环境阻力越来越大 c.环境阻力越来越小 d.密度越来越小 96、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d) 。 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b.生产量为正值 c.年龄锥体下宽、上窄 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97、 种群为逻辑斯谛增长时, 开始期的特点是 (a) 。 a.密度增长缓慢 b.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c.密度增长最快 d.密度增长逐渐变慢72、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 。 a.叶面积较大 c. 通气组织发达 b.根系发达 d.叶片较多85、d n/d t = r n(k-n/k)这一数学模型表示 的种群增长情况是(d) 。 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 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 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 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 86、 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 (b) 。 a.季节消长 c.周期性波动 b.不规则波动 d.种群平衡73、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 。 a.粘土 c.壤土 b.砂土 d.黄土74、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 。 a.团粒结构 c.块状结构 b.片状结构 d.柱状结构75、比较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母质是(b) 。 a.酸性岩母质 c.风积母质 b.冲积物母质 d.黄土母质87、旅鼠和北极狐的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的周期为 (d) 。 a.1~2 年 c.3 年 b.2 年 d.3~4 年76、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及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过 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生物是(d) 。 a.植物 c.节肢动物 b.原生动物 d.微生物98、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 看是属于(d) 。 a.季节性消长 c.周期性波动 b.不规则波动 d.种群的爆发88、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 的个体数量为(c) 。77、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3 99、欧洲的穴兔于 1859 年由英国澳大利亚,10 几 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 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b) 。 a.种群大发生 c.不规则波动 b.生态入侵 d.种群大爆发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110、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b) 。 a.热带 c.温带 d.寒带 b.亚热带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d.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124、 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 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 。 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a) a.能量越来越少 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 b.能量越来越多 d.因生态系统不同,。 111、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 a.热带 c.温带 d.寒带 b.亚热带100、下列动物的种群数量不能够长期地维持在某 一水平的是(d) 。 a.大型有蹄类 c.一些蜻蜓的成虫 b.食肉类 d.蝗虫112、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a) 。 a.热带 c.温带 d.寒带 b.亚热带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 125、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c) 。 a.湖泊 c.农田 b.热带雨林 d.水库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 海洋捕 101、 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a) 。 a.k/2 c. k/4 b.k d.k/3113、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 。 a.热带 c.寒温带 d.寒带 b.温带126、形成次级生物量的生物类群是(b) 。 a.化能合成细菌 c.蓝绿藻 b.真菌 d.蕨类植物102、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b) 。 a.均匀分布 c.随机分布 b.成群分布 d.带状分布114、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 。 a.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季雨林 d.落叶阔叶林。 127、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高的是(a) a.热带雨林 c.荒漠 b.温带草原 d.开阔大洋103、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d) 。 a.达尔文 c.瓦尔明 b.奥德姆 d.坦斯利115、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d) 。 a.大陆架 c.河流与湖泊 b.开阔大洋 d.珊瑚礁128、 种类组成丰富, 群落结构复杂, 板状根、 裸芽、 茎花现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生态系统是(a) a.雨林 c.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104、生物地理群落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c) 。 a.达尔文 c.苏卡乔夫 b.奥德姆 d.坦斯利116、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 。 a.沼泽与湿地 c 荒漠 d.冻原 b.开阔大洋129、 100 种动物容易, 捉 捉一种动物的 100 个个体 难的生态系统是(a) 。 a.雨林 c.草原 b.湖泊 d.荒漠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 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兼养生物组 成 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 动物组成 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 环境组成 下列生物类群中, 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 106、 群是(d) 。 a.种子植物 c.蓝绿藻 b.蕨类植物 d.真菌117、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 。 a.温带农田 c.荒漠 b.温带草原 d.冻原下列生态系统中, 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b) 。 118、 a.热带雨林 c.北方针叶林 b.橡胶园 d.冻原130、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 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d) 。 a.雨林 c.落叶阔叶林 b.季雨林 d.北方针叶林下列生态系统中, 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d) 。 119、 a.海洋 c.被污染的湖泊 b.撂荒地 d.养鱼池131、 大型食草有蹄类和穴居哺乳类动物占优势的生 。 态系统是(d) a.雨林 c.北方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d.温带草原120、下列生态系统中,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c) 。 a.农田 c.被污染的湖泊 b.果园 d.养鱼池132、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 。 a.热带或亚热带 c.寒温带 b.温带 d.极地107、 下列生物类群中, 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 是(b) a.高等植物 c.大型真菌 b.哺乳动物 d.蓝绿藻121、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是(c) 。 a.热带雨林 c.温带草原 b.温带农田 d.落叶阔叶林133、选出正确的答案(a) 。 a.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 b.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 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 134、下列生态系统中,遭到破坏后最难恢复的是 (d) 。 a.热带雨林 c.温带草原 b.北方针叶林 d.极地冻原108、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 。 a.树木 c.昆虫 d.蚯蚓 b.鸟类122、按生产力高低排序,正确的答案是(a) 。 a.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雨林&北方针叶林&冻原 b.开阔大洋&河口&湖泊&大陆架 c.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常绿阔叶林&北方针叶林 d. 长江流域农田&黄河流域农田&黑龙江流域农田& 热带雨林 。 123、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a)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109、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 。 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保持生态平衡 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4 135、温室效应指的是(b) 。 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 对环境不利的后果 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 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表长波辐 射难以出去,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 问题 c.农民长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工作,导致了与 温室和塑料大棚有关的疾病 d.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生产的蔬菜质量与露天农 田中生产的蔬菜质量不同 136、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a) 。 a.气温升高 和高山冰雪消融 c.海平面上升 系统原有平衡破坏 137、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是(a) 。 a 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死后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 导致渔类因缺氧而死亡,使渔业产量减少 b.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鱼类的食物增加,导致 渔业产量增加 c.对渔业产量没有影响 d.使渔业产量忽高忽低 。 138、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c) a.煤炭资源 c.森林资源 b.核能资源 d.天然气资源 d.生态 b.极地b.种群生态学 c.群落生态学 d.生态系统生态学 144、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类群不包括(d) a.生产者 c.分解者 b.消费者 d.非生物环境155、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 一般其身体较 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 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 。 a.贝格曼法则 李比希定律 b.阿伦法则 d.谢尔福德定律 c156、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 a.通气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b.机械组织发达 d.根系发达145、能流和物流速度快的生态系统是(a) 。 a.热带雨林 c.温带草原 b.落叶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157、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b) 。 a.均匀分布 c.随机分布 b.湖泊 b.成群分布 d.带状分布146、下列生态系统中消费者食物专一性强的是 (a) 。 a.热带雨林 c.温带草原 d.荒漠158、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 。 a. 优势种 有种 b. 建群种 d.亚优种 c. 特147、盐度周期性变化明显的生态系统是(b) 。 a.海洋 c.红树林 d.盐湖 b.河口。 15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148、 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 储存能量最多的营 养级是(a) 。 a.生产者 c.次级消费者 b.初级消费者 d.分解者a. 苔原 叶阔叶林b. 荒漠 d.常绿阔叶林c. 落160、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 。 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 n 维的超体积 b. 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 n 全部条件 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 位完全重叠 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 d.根 丰富 16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 。 a.常绿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 149、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d) a.温带草原 c.淡水湖泊 b.落叶阔叶林 d.极地冻原。 150、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d) 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 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 c.根据消费者的食性 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 。 151、生态系统中受到捕食压力较大的是(a) a.植食动物 食肉动物 c.二级食肉动物 食肉动物 152、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d) 。 a. 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 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 c. 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 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 153、 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称为(b) 。 a.环境 c.内环境 b.生境 d.地球环境 d. 大 b. 草 d.三级 b.一级 b.根139、下列资源属于非枯竭性自然资源的是(a) 。 a.太阳能资源 c.土地资源 b.天然气资源 d.淡水资源140、下列做法不是可持续农业的做法的是(d) 。 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 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 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 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 141、 下列类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属于生态农业范畴 的是(c) 。 a.养鱼塘的分层养殖 b.农田的间作套种 c.海洋的网箱养殖 d.稻田养鱼或养鸭 142、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b) 。 a.2~3 个 c.8~10 个 d.12~14 个 b.5~6 个。 162、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 a.次生演替 c.内因性演替 b.快速演替 d.外因性演替163、 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 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 演替过程是(b) 。 a.原生演替 c.水生演替 b.次生演替 d.旱生演替16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 。 a.生态学原则 c.动态原则 b.植物区系学原则 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165、关于生物地理群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 a.生物地理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 群落 b.生物地理群落含义与生态系统相近154、 一般而言, 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 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 。 a .多 c.一样 d.不确定 b .少143、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 。 域是(d) a.个体生态学c.生物地理群落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还包括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能量、物5 质关系 d.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 b.h 苏卡乔夫首先提出 来的 166、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是(d) 。 a.达尔文 c.瓦尔明 b.奥德姆 d.坦斯利176、 在单向风的影响下, 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 特征是(d) 。 a.矮化 c.根系发达 d.旗冠 b.顶冠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187、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 。 a.气候顶级 c.土壤顶级 b.偏途顶级 d.地形顶级177、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 。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178、 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 风可以从林冠的上 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d) 。 a.疏透结构 c.稀疏结构 b.紧密结构 d.通风结构 d.温度 b.温度。 188、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c) a . 温 带 c.亚热带 b . 热 带 d.寒温带167、 下列生物类群中, 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 是(d) 。 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 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样生物、兼养生物、 非生物环境组成 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 动物组成 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 环境组成 168、下列哪一类资源是可再生性资源(c) 。 a.煤炭资源 林资源 b.核能资源 d.天然气资源 c.森189、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c) 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 a.初级总生产力 生产力 c.群落净生产力 产力 190、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d) 。 a.改善环境 b.消灭竞争者 c.增加总生产量 d.增加净生产量 191、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c) 。 a.海洋 b. 不 c.海陆交接地带 b.草原 d.荒漠 192、生 d.次级生 b.初级净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 在迎风侧形成降 179、 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 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a) 。 a.焚风效应 c.谷风效应 180、种群是指(a) 。 b.消费者的 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a. 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d.消费者的 c. 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81、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 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 型为(b) 。 a. 稳定型 退型 b. 增长型 d.混合型 c. 衰 d. 不 b.山风效应 d.陆风效应169、生态系统内消费者的营养级的确定是根据 (d) 。 a.消费者的个体大小 食量大小 c.消费者的食性 主要食性 170、阴性植物的特点是(d) 。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171、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d) 。 a.水稻 c.大豆 d.冬小麦 b.玉米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b) 。 a.草原 c.海洋 d.农田 b.森林193、 下列生态系统中, 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c) 。 a.湖泊 c.果园 d.热带雨林 b.草原194、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d) 。 a.石油 c.煤 d.水能 b.天然气182、种群平衡是指(b) 。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183、法瑞法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b) 。 a.演替原则 b.植物区系 d.群落生态。 195、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d)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总生产量、 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d.总生产量与 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196、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c) 。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 虫种群 b.保护天敌 d.保护害172、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0 为(b) 。 a.平均温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b.生物学零度173、早生植物的特点是(a) 。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174、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b) 。 a.块状结构 c.核状结构 b.团粒结构 d.片状结构 175、土壤细菌 d.根 b.根c.植被型184、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 (d) 。 a.蒙古栎 c.红松 b.长白落叶松 d.兴安落叶松197、 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 约为(b) 。 a.3% c.20% d.万分之一 b . 0.5 %185、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d) 。 a.地面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b) 。 a.菌根 c.菌丝 d.子实体 b.根瘤198、生态系统的概念是(b)于 1953 年提出来的。 a . fisher c.vickerman d.mobius b . tansley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 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b) 。 186、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6 199、 外温动物的代谢速度随温度的增加用温度系数 描述,那么温度系数 q10 是温度升高(c)对代谢 速度影响的指数。 a . 20 ℃ c.10℃ d.15℃ b.5℃a.蜗牛 c.藻类 d.蚯蚓b.细菌(a) 。 a . 380nm~700nm c.150nm~4000nm b . 380nm~760nm d.490nm~620nm212、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c) 。 a.竞争 d.适应环境 213、 捕食者优先选择能使其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 (d)的一定大小的猎物。 a.质量 c.体积 d.能量 b.重量 b.攻击 c.性选择224、 植物光合作用同化量与呼吸消耗量相等时的光 。 合活性辐射强度称为(b) a. 饱和点 衡点 b. 补偿点 d.稳定点 c. 平200、在(b)竞争方式下,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 a.干扰性 c.种间 d.种内 b.利用性225、 (c)在湖泊中的营养物质循环中起关键作用。 a.鱼类 d.藻类 226、 根据生物个体生活期死亡率的高低, 年龄存活 曲线一般可以分为(b)种形式。 a.2 d.5 (b)是生态学的一种主要影响力,是扩散和 227、 b.3 c.4 b.细菌 c.浮游动物201、竞争剧烈时,生物可通过(b)离开种群密度 高的地区。 a.流动 c.死亡 d.隐藏 b.扩散。 214、白天,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b) a.增加 c.不变 d.先降低后增加 b.降低202、 在温带生态系统中, 热的主要储存位置是 (b) 。 a.空气 c.水 d.生物体 b.土壤215、 (a)是将温度和时间相结合的一个测量,运 用于外温动物可反应这些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依赖 于环境温度及时间。 a.生理时间 c.生物钟 d.温度时间 b.物理时间203、 生物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称为(c) 。 a.气候驯化 c.驯化 d.适应 b. 调 节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约过程进 行调节的重要原因。 a.种间竞争 b.种内竞争 d.竞争216、收获理论中,收获目标指的是(c) 。 a . 收 获 最 大 产 量c.个体竞争204、 (b)陈述了来自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与来自 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相比,趋向于具有更短的末端 (耳朵和四肢) 。 a.比尔定律 c.hamilton 定律 b.阿伦法则 d.贝格曼规律b.收获恒定产量 c . 长 期 持 续 获 得 最 大 产 量 d.收获种群所有个体 217、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每一年龄阶段个体数目的比 率,通常用(b)表示。 a.年龄结构图 c.年龄分布图 b.年龄金字塔图 d.年龄组成图228、雄鹿的叉角形成的原因在于(c) 。 a.攻击 d.捕食 229、生态位的英文是(b) 。 a . habit c.site d.place b . niche b . 防御 c . 性选 择205、以下生物中,属于兼性互利共生的是(c) 。 a.地衣 c.蜜蜂与月季 d.珊瑚 b.菌根。 230、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全球气温上升了(d) a.0.5~0.7℃ d.0.4~0.7℃ 231、物质的热容量是 1cm3 物质上升(a)所需要 的热量。 a.1℃ d.100℃ 232、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产量最高的是(b) 。 b . 10 ℃ c.5℃ b.0.3~0.5℃ c.0.5~0.7℃218、 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式起作 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会减 少它; 如果水平太低, 就提高它。 这一过程称为 (d) 。 b.寄生 a.反馈 c.外调节 b.内调节 d.负反馈206、 杜鹃将蛋下在别种鸟的巢中, 让这种鸟饲育其 。 幼鸟,这一现象称为(c) a.社会性寄生 c.潜在寄生 d.真寄生207、全球陆地的净初级生产力大约为(a)t/a 干物 质。 a.120×109 c.50×109 d.50×108 b.120×108219、对于植物,下面选项中(b)是可以被消耗掉 的。 a.温度 c.盐度 d.负反馈 b.太阳辐射a.温带常绿林 c.温带草原 d.落叶b.热带雨林208、酸雨中含有的酸性化合物是(d。 a . hcl 与 h2so4 c.h3po4 与 hno3 b . hno3 与 hcl d.h2so4 与 hno3220、生物体所处的物理环境称为其(a) 。 a.栖息地(生境) c.位点 d.生存空间 b.生态位233、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量最高的是(c) 。 a.河口湾 c.海藻床或珊瑚礁 b.大陆架 d.大洋区20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有害生物的是(d) 。 a.鼠 c.红蜘蛛 d.麻雀 b.蝗虫221、夜间,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a) 。 a. 增加 变 b. 降低 d.先增加后降低 c. 不210、稳态的英文是(a) 。 a . homeostasis c.homogenons b . homeotherm d.homologous222、可见光穿过水体遵循一个称为(c)的负指数 关系。 a. 阿伦法则 尔定律 b. hamilton 定律 d.贝格曼规律 c. 比211、下面生物中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的是 (c) 。223、绿色植物光合活性辐射(par)带波长位于7 名词解释基因组合。 24、基因库:在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合。 、基因库40、阿里规律 、阿里规律: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 因而种群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产 生抑制性的影响。 41、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 、种间竞争 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42、基础生态位:物种所占据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 、基础生态位 叫基础生态位。 43、实际生态位:物种实际占据的生态位叫实际生 、实际生态位 态位。 44、生态位 、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 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 元的生态位。 45、生态元:从基因到生物圈所有的生物组织层次 、生态元 均是具有一定生态学结构和功能的单元称为生态 元。 46、生态位宽度:在现有的资源谱中,一个生态元 、生态位宽度 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的幅度。 47、生态位重叠:指不同生态元的生态位之间相重 、生态位重叠 合的程度。 48、竞争排斥原理:在环境资源上需求接近的两个 、竞争排斥原理 种类是不能在同一地区生活的。如果在同一地区生 活,往往在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等方面有所不 同。若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必然是一个物种 死亡,若使两个物种同时生存,则要使生态位有差 异,使生态位分化。 49、零增长线 、零增长线:一种生物利用某种必需营养元素时 该种生物能存活和增殖的边界线。 50、种群平衡:指种群较长时间地维持在几乎同一 、种群平衡 水平上,这一现象叫种群平衡。 51、种群大爆发: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在短时间内 、种群大爆发 急剧上升,往往造成不利影响。 52、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 、 生态入侵 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 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53、种群间的协同进化: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 、种群间的协同进化 另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 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 54、渐变群:选择压力在地理空间上的连续变化, 、渐变群 导致基因频率或表现型的渐变,形成一个具有变异 梯度的群体。 55、趋同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 趋同适应 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 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 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 56、趋异适应 、趋异适应: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 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1、 、 生态学: 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 科学。 环境: 2、 、 环境 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 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 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 、 生态因子: 发育、 生殖、 生态因子 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 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存因子: 4、 、 生存因子 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 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5、 、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 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 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 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生境: 6、 、 生境 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 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 境叫生境。 7、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 、种群 的结合。 8、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 、群落 集合。 9、 、 系统: 系统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10、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11、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 、耐受性定律 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12、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 、限制因子原理 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 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13、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 、临界温度 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4、冷害:喜温生物在 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 、 冷害 的伤害。 15、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冻害 16、霜害:在 0℃受到的伤害叫霜害。 、霜害 17、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 、贝格曼规律 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 较小。 18、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 、阿伦规律 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19、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 、生物学零度 20、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 、 有效积温 量。 21、 、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 土壤机械成分的组合的不同百分比。 22、基因型 、基因型:每一个体的基因组合。 23、等位基因:决定一个性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等位基因25、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所占的 、基因频率 比率叫基因频率。 26、基因型频率 、基因型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型所 占的比率叫基因型频率。 27、哈-温定律:在无限大的种群中,每一个体与 、 温定律 种群内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均等,并且没有其它干 扰因素(突变、漂移、自然选择等) ,各代的基因频 率不变,无论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如何,只经 历一代,即达到遗传平衡。 28、遗传漂变:一般发生在较小的种群中,因为在 、 遗传漂变 一个很大的种群里,如果不发生突变,根据哈-温 定律,不同的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状态,但在较 小的种群中,既使无适应的变异发生,种群内基因 频率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由于隔离,不能充分的 随机交配,种群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 合时产生的误差所引起的,这样那些中性的或不利 性状在种群中继续保存下来。 29、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 、环境容纳量 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 k 表示,当种群达 到 k 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 k 值为环境容纳量。 30、 、 生命表: 生命表 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 31、动态生命表 、动态生命表:根据观察一群同一时间出生的生 物死亡或存活的动态过程而获得数据编制的生命 表。 32、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个 、静态生命表 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 33、空间异质性 、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 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34、边缘效应 、边缘效应: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 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35、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 、生物多样性 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36、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 、 持续发展 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7、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 、内禀增长率 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 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intrinsic growth rate) ,记作 rm。 38、邻接效应:当种群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 、邻接效应 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 39、自疏现象: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 、自疏现象 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 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 现象。8 理特征以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 异适应。 57、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 、生活型 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 相似的类型。 58、生态型:同种生物由于趋异适应而在形态、生 、生态型 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类型。 59、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 、生活史对策 特有的生活史,这种生活史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获 得生存的对策。 60、k-对策 、 对策 对策: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或接近环境容纳量 的水平,这种类型称作 k-对策。 61、群落最小面积:指至少要有一定大的面积及相 、群落最小面积 应的空间,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生物种类。 62、优势种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 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 63、建群种: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 、建群种 64、亚优势种: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 、亚优势种 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 用的植物种。 65、伴生种 、伴生种:为群落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 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66、偶见种或罕见种: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 、偶见种或罕见种 类。 67、多度:物种间个体数量对比的估测指标。 、多度 68、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某物种的个体数与全部物种个体数 的比值。 69、投影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 、投影盖度 地面积的百分比。 70、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基盖度 71、频度 、频度: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72、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 、 相对重量 占全部物种总重量的百分比。 73、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 、生物多样性 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74、生活型谱:指群落内每类生活型的种数占总种 、生活型谱 数的百分比排列成的一个系列。 75、生态等值种:在不同地理位置但环境相同或相 、生态等值 似的地区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相同生活型的植物称 为生态等值种。 76、层间植物:群落除了自养、独立支撑的植物所 、层间植物 形成的层次以外,还有一些如藤本植物、寄生、腐 生植物,它们并不独立形成层次,而是分别依附各 层次中直立的植物体上。 77、演替 、演替: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 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78、原生演替 、原生演替: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 79、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开始的演替。 、 次生演替 80、演替系列:从生物定居开始直到形成稳定的群 、演替系列 落为止,这样的系列过程称为演替系列。 顶级群落: 81、 、 顶级群落 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 82、伴随种:不固定在某一定的植物群丛内的植物 、伴随种 种。 83、植被型:指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相 、植被型 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 落联合为植被型。 84、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活型相似而且群落外貌 、植被型组 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 85、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 、群系 合为群系。 86、群丛 、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 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 87、食物链: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 、食物链 形成的链锁状结构。 88、食物网:不同的食物链间相互交叉而形成的网 、食物网 状结构。 营养级: 89、 、 营养级 食物链上每个位置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90、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 、 生态系统 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 功能的有机统一体。 91、同资源种团: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 、同资源种团 集团。 92、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 、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 : 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 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 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 谓的 “十分之一定律” 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 , 律。 93、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 、初级生产力 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94、总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空间内,包括生 、总初级生产力 产者呼吸消耗掉的有机物质在内的所积累有机物质 的量。 95、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 、净初级生产力 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 量。 96、群落净生产力:单位时间和空间内,生产者被 、群落净生产力 消耗者消耗后,积累的有机物质的量。 97、生物学的放大作用 生物学的放大作用:又叫食物链的浓集作用, 生物学的放大作用 在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 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 98、生态平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 、生态平衡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 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 此种状态即稳定态。 99、生态演替:指在一个自然群落中,物种的组成 、生态演替 连续的、单方向的、有顺序的变化过程。 稳态: 100、 、 稳态 有机体在可变动的外部环境中维持一个 相对恒定的内部环境,称为稳态。 101、 、 负反馈: 负反馈 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 方式起着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 机制将减少它;若水平太低,就提高它。这一过程 称为负反馈。 102、适合度:是指个体生产能存活后代、并能对未 、适合度 来世代有贡献的能力的指标。 103、 、 驯化: 驯化 有机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沉水的适应 性反应。 气候循环: 104、 、 气候循环 有机体对自然环境条件变化沉水的 生理适应性反应。 105、光合能力:当传入的辐射能是饱和地、温度适 、光合能力 宜、相对湿度高、大气 co2 和 o2 的浓度正常时的 光合作用速率。 106、 、 富养化: 富养化 由于直接向湖泊排污或农用化肥随地 表径流输入湖中,使很多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的湖 泊转变成以蓝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这个过程叫富养 化。 107、矿化 、矿化: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中,无机的元素从 有机物质中释放出来的过程。 108、异化 、异化:有机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从聚合体 变成单体,进而成为矿物成分的过程。 109、 、 再循环: 再循环 进入分解者亚系统的有机物质也通过 营养级而传递,但未利用物质﹑排出物和一些次级 产物,又可以成为营养级的输入再次被利用。 110、自养生态系统 、自养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能量来源中,日光能 的输入量大于有机物质的输入量则属于自养生态系 统。 111、 、异养生态系统:现成有机物质的输入构成该系 异养生态系统 统能量的主流则是异养生态系统。 112、 、 同化效率: 同化效率 指被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 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 化了的能量比例。问答题 1、什么是生态学 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什么是生态学 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 门科学。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 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9 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 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 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 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 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 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 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 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 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 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分为 4 个时期: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 (公元 16 世纪以 , 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 (公元 17 世纪至 19 世纪末)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50 年代) , 现代生态学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至现在) 。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 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 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 地实验等方法。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 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 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系统分析 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 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 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 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5、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 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 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大体分 3 类: (1)种群密度和空间格局。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 、 死亡率(mortality) 、迁入和迁出率。出生和迁入是 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 素。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 群增长率等。 6、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常用生命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简单的生命表只是根据各年龄组的存活或 死亡数据编制的。 (2) 综合生命表与简单生命表不同之处在于增 加了描述了各年龄的出生率。 (3) 动态生命表是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资料编制而成。这类生命表或 称为同生群生命表。动态生命表中个体经历了同样 的环境条件。 (4) 静态生命表, 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 年龄结构调查资料编制的。静态生命表中个体出生 于不同年 (或其他时间单位) 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 , 件。因此,编制静态生命表等于假定种群所经历的 环境是没有变化的,有的学者对静态生命表持怀疑 态度,但在难以获得动态生命表数据时,如果将静 态生命表应用得法,还是有价值的。 7、写出逻辑斯谛方程,并指出各参数的含义。 写出逻辑斯谛方程,并指出各参数的含义 写出逻辑斯谛方程 dn/dt:rn(1-n/k)=rn(k-n/k) 式中:n 表示种群大小;t 表示时间;dn/dt 表示 种群变化率;r 表示瞬时增长率;k 表示环境容量。 或写该方程的积分式:nt=k/l+ea-rt 式中:e 表示自然对数的底;a 表示曲线对原点的相 对位置 8、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包括哪些类型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包括哪些类型 (1)季节消长 波动 (2)不规则波动 (3)周期性可以用死亡的个体数与开始时种群个体数之比来表 示。死亡率亦可区分为以下几种: (1) 最低死亡率是指在最适环境条件下测得的 死亡率,种群中的个体都是由于活到了生理寿命才 死亡的。 (2)实际死亡率是在某特定条件下的死亡率, 它随种群状况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亦称生态 死亡率 11、生物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生物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生物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1)偏利(2)原始合作(3)互利共生(4)中性 作用(5)竞争(6)偏害(7)寄生(8)捕食 12、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 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 多,竞争就越激烈。 13、自然选择的类型有哪些 自然选择的类型有哪些 自然选择的类型有哪些 以选择结果分三类: 稳定选择 (1) (2) 定向选择 (3) 分裂选择 以生物学单位分四类: (1)配子选择(2)亲属选 择(3)群体选择(4)性选择(4)种群爆发或大发生 (6) 种群的衰落与灭亡 (7)(5) 种群平衡 生态入侵简述谢尔福德( 14、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简述谢尔福德 )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 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 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 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 至灭绝。这一理论被称为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 定律。该定律认为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下限或耐性 上限的因子都是限制因子;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 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在 生态幅当中包含着一个最适区,在最适区内,该物 种具有最佳的生理和繁殖状态。 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15、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有效积温法则的含义是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 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 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 常数。 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很重要的意 义,全年的农作物茬口必须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和 每一作物所需的总有效积温进行安排,否则,农业 生产将是十分盲目的。 在植物保护、 防治病虫害中, 也要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以及某害虫的有效总积温 进行预测预报。 16、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哪些因素 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哪些因素 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哪些因素 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待分解者的质量,分 解者的生物种类和分解时的理化环境条件。三方面 的组合决定分解过程每一阶段的速率。 17、顶极群落有哪些主要特征 顶极群落有哪些主要特征 顶极群落有哪些主要特征9、动物的领域性及决定领域面积的规律 动物的领域性及决定领域面积的规律。 动物的领域性及决定领域面积的规律 领域性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 空间, 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 以鸣叫、 气味标志或特异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具领主的领域 范围;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等的行为。决 定领域面积的几条规律: (1)领域面积随领域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 (2) 食肉性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 性种类大,并且体重越大,这种差别也越大。 (3) 领域行为和面积往往随生活史周期性变化, 尤 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例如,鸟类一般在营巢期中 领域行为表现最强烈,面积也大。 10、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区分为哪几种类型 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区分为哪几种类型 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区分为哪几种类型 种群出生率是描述任何生物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或速率。出生率还可分为下列几种: (1) 绝对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增加的 数目。 (2)专有出生率是指每个个体的绝对出生率。 (3) 最大出生率是指种群处于理想条件下 (无 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 生殖只受生理因素所限) 的出生率。 (4) 实际出生率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 的出生率,亦称生态出生率。 死亡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表示;也10 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主要特 征有: (1)生物量高; (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小; (3)净生产量低; (4)群落结构和食物链(网)复 杂; (5)物种多样性和生化多样性高; (6)群落稳 定性高。 18、引起种群波动的原因有那些 引起种群波动的原因有那些 引起种群波动的原因有那些 ①时滞或称为延缓的密度制约,存在于密度变化及 其对种群大小的影响之间。②过度补偿性密度制约 ③环境的随机变化 怎样估计次级生产量 19、怎样估计次级生产量 怎样估计次级生产量 (1)按同化量和呼吸量估计生产量,即 p=a﹣ r;按摄食量和扣除粪尿量估计同化量,即 a=c﹣ fu (2)利用种群个体生长和出生的资料来计算动 物的净生产量。 (3)净生产量=生物量变化+死亡损 失 20、动物集群的代价有那些 动物集群的代价有那些 动物集群的代价有那些 ①增加对食物的竞争 ②对于捕食者增加显眼性 ③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 21、食草动物对植物群落的作用有那些 食草动物对植物群落的作用有那些 食草动物对植物群落的作用有那些 ①许多食草动物的取食是有选择性的,影响群落中 物种多度 ②啃食抑制了竞争物种的生长,从而加速和维持了 低竞争物种的多样性 22、种群密度制约有哪几种形式 种群密度制约有哪几种形式简单解释一下这 种群密度制约有哪几种形式 几种形式。 ①过度补偿 ②补偿不足 ③准确补偿 23、在高度富养化的湖泊中蓝绿藻能成为优势浮游 在高度富养化的湖泊中蓝绿藻能成为优势浮游 植物的原因 植物的原因 (1) 浮游动物和鱼类宁可吃其他藻类也不愿意以绿 藻为食; (2) 很多蓝绿藻都能固定大气中的氮, 因此当氮短 缺时它们就处于有利竞争地位。 24、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 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 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 (1)收获量测定法; (2)氧气测定法; (3)二氧化 碳测定法; (4)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5)叶绿素测定法 26、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直接作用 和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 (5)不可代替性和 补偿作用; (6)限制性作用。 27、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1)水生植物有三类:①沉水植物;②浮水植物; ③挺水植物。 (2)陆生植物有三类:①湿生植物;②中生植物; ③旱生植物。28、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 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定的分布范围; (6) 具有边界特征。 29、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1)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 (2)系统的能流、物 流收支平衡; (3)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 的保持。 30、简述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的区别与联系。 简述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的区别与联系 简述环境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 的总和;生态环境是指围绕着生物体或者群体的所 有生态因子的集合,或者说是指环境中对生物有影 响的那部分因子的集合;生境则是指具体的生物个 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生物本 身对环境的影响。 (7)该观点的意义还在于,尽管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 科技进步,但人类仍然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仍然是世界生态系统这一整体的一部分。 (2) 层次结构理论。 层次结构理论是整体观和综合 观的基础。该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的结构都是有层次 的,而且这种层次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是无限的。组 成客观世界的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功 能,对任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都不能代替对另一层 次的研究和认识。 (3) 新生特性原则。 当低层次的单元结合在一起组 成一个较高层次的功能性整体时,总会有一些在低 层次从未有过的新生特性产生。 3、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 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 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2) 主导因子作用。 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论述题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 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1、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是什么 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是什么 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是什么 (1) 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 现代生态学 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乃至宇宙性方面发展;另 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 传学、生理学、微形态解剖学结合。 (2) 研究范围的扩展。 一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 务扩展到人类社会,渗入到人类的经济活动,成为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接的桥梁之一;二是应用生 态学得到迅速发展。 (3)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野外自计电子仪器、遥 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建模等现代化测试技术、 设备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系统 生态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本学科的方法论。 (4)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日益增强。 2、试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试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试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1) 整体观和综合观。 生物的不同层次是由具有特 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 的一个生态整体;组成生态整体的各个要素总是综 合地发挥作用。整体性观点是生态学区别于其他学 科的基本观点,他要求始终把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 作为一个生态整体来对待, 注意其整体的生态特征。 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由整体到部分的还原方法 和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方法这两者的结合,但由于 长期以来,存在着还原有余而综合不足的倾向,尤 其是要解决目前全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生存危 机,所以生态学特别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研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 (3)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 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如地形因子;另外一些因子 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 (4) 阶段性作用。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 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 的。 (5) 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环境中各种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 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 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 偿。 (6) 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 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 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4、生态学研究更加注重生物的生境与小环境 为 生态学研究更加注重生物的生境与小环境,为 生态学研究更加注重生物的生境与小环境 什么 什么 生态学研究更加重视生物的小环境。显然,研究生 活在地表凋落物层的甲虫, 是没有必要了解树林 20 米高度以上的温度情况的。此外,即使生物是处于 同一地区、同一季节和同一天气类型之中,但由于 小环境的不同,它们实际上是受到彼此不同的小气 候影响而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例如,在 严寒季节, 即使雪被上的气温是零下 60-70 度, 雪 雪上生活 被下土壤表面的气温仍维持在 10-20 度; 的动物忍受着低温,而雪下生活的动物,实际上是11 生活在类似南方的小气候中,它们是因为有了适宜 的雪下小环境,才能在冬季寒冷的地区生活下来。 植被个体表面不同部位也存在着不同的小环境。 5、试述光的生态作用 试述光的生态作用。 试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 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 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 (1) 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 影响。 (2) 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 光合作用的光 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 紫外光主要是促进维生素 d 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等。 此外,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 更换、生长、发育等也有影响。 (3) 日照长度的变化使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表 现出昼夜节律;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 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 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 度变化的反应方式,即光周期现象。根据对日照长 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 物。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大多数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 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16、试述捕食对种群数量和质量的调节作用 试述捕食对种群数量和质量的调节作用。 试述捕食对种群数量和质量的调节作用 捕食者于猎物的关系,往往在调节猎物种群的数量 和质量上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捕食者对猎物的种群数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 用。 (2)捕食者对猎物的种群质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 用。 (3) 在自然环境中, 捕食者于猎物的关系是受许多 因素影响的,往往是多种捕食者和多种猎物交叉着 发生联系。 17、论述顶极群落的特征 论述顶极群落的特征。 论述顶极群落的特征 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比较,顶极生物群落具有一下 特征: (1)生物量最高; (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 小,约为 1; (3)总生产量/生物量小; (4)群落 净生产量低; (5)食物链(网)复杂多样; (6)群 落结构复杂; (7)物种多样性最高; (8)生化多样 性最高; (9)生物与环境物质交换速度慢; (10)矿 质养分循环封闭; (11)生物的生活周期长而复杂, 生物体积大; (12)群落稳定性高、熵低、信息多。 18、论述陆地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举例 论述陆地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举例。 论述陆地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举例 陆地生物群落地带性分布规律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 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又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 性: (1)纬度地带性是由于热量带沿纬度变化而变化,导致群落类型也随纬度变化依次更替,如亚洲大陆 东岸从赤道向北极依次是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苔原。 (2) 经度地带性是由于降水自沿海向内陆依次减少 导致群落类型沿经度方向依次更替,如亚洲温带大 陆东岸,由沿海向内陆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 (3) 垂直地带性是由于山地随海拔升高, 温度和降 水依次变化从而导致群落类型自下而上依次更替, 如马来西亚的基那巴卢山,从下向上依次是山地雨 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 林-高山灌丛。 19、举例说明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举例说明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举例说明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1)山地随海拔高度升高,群落类型依次更替。 (2)山地带谱的基带就是当地的水平地带性群落。 (3) 湿润地区山地带谱类似于当地向高纬的纬度地 带性群落系列,如(略) 。 (4) 干旱地区山地带谱由基带干旱类型向上逐渐过 渡为湿润类型,但超过一定高度后,又向寒冷类型 变化,如(略) 。 20、论述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论述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论述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1) 水平结构: 水平结构是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 格局,主要表现在镶嵌性、复合体和群落交错区。 ①镶嵌性是指群落内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现 象。②复合体是指不同群落的小地段相互间隔的现 象。③群落交错区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群落的过渡地 带,其生境复杂多样,物种多样性高,某些种群密 度大。 (2)垂直结构:①分层现象:a.地上成层现象; b. 地下成层现象; 动物种群的分层现象; 水 c. d. 生群落的分层现象。 ②层片, 也是群落的结构部分, 它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生态生物学特 征,具有一定的环境。 (3)年龄结构。 21、论述生物群落的外貌 论述生物群落的外貌。 论述生物群落的外貌 生物群落的外貌特征包括生活型,叶性质和季相三 项内容: (1) 生活型: 植物的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受一定环 境综合影响所表现的适应特征。 (2)叶性质:包括叶级,叶质, 叶型等,群落不同, 叶性质不一样。 (3)季相:是外貌的动态变化随季节更替而变,季 节越明显地区,群落季相救明显。 22、论述生态位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论述生态位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论述生态位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1)空间生态位; (2)营养生态位; (3)n 维超体 (5)生态位的 积; (4)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 重叠; (6)生态位分离; (7)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 23、论述中国植物群落分布的原则 论述中国植物群落分布的原则、系统和单位。 论述中国植物群落分布的原则 (1)分类原则: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2)分类依据:①种类组成;②外貌和结构;③地 理分布;④动态特征;⑤生态环境。 (3) 分类系统: 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亚型-群 系组-群系-亚群系-群丛组-群丛-亚群丛。 (4)主要分类单位:①群丛(基本单位) ;②群系 (中级单位) ;③植被型(高级单位) 。 24、论述英美学派和法瑞学派群落分类体系及其二 论述英美学派和法瑞学派群落分类体系及其二 者间的区别。 者间的区别 (1)英美学派 ①代表人物:f.eclements 和 tansleya.g ②分类原则:群落动态发生演替 ③基本观点:把成熟与未成熟群落分开,建成两个 平行的分类系统,高级单位以动态特征为依据,群 丛及其以下以优势种为依据。 (2)法瑞学派 ①代表人物:j.braun-blanquet ②分类原则:植物区系 ③基本观点:以植物区系为基础,所有分类单位都 以种类成分为依据,具体分类时以特征种和区别种 为标准。 (3)二者区别 ①分类原则不同:英美动态原则,法瑞区系原则。 ②对群丛理解不同:英美以优势种为依据,法瑞以 特有种为依据。③分类系统不同:英美两个相同, 法瑞一个相同。④群丛命名不同 论述单元顶极、 多元顶极和顶极格局三种理论, 25、 论述单元顶极 多元顶极和顶极格局三种理论 并找出三者间的异同点。 并找出三者间的异同点 (1)单元顶极 ①代表人物:clements ②主要观点:在同一气候区域内,无论演替初期条 件如何,经演替最终都停止在一个最适应大气候的 群落上,只要气候不变,人为或其他因素不干扰, 此群落一致存在,一个气候区只有一个气候顶极群 落,区域内其他生境给以充分的时间,最终都会演 替到气候顶极。 (2)多元顶极 ①代表人物:tansley ②主要观点:一个气候区内除有气候顶极外,还有 土壤顶极,定型顶极等多个顶极。 (3)顶极-格局 ①代表人物:whittaker ②主要观点:赞成多顶极论,但认为各种顶极不呈 离散状态而呈连续变化,形成一个以气候顶极为中12 心的顶极群落连续变化格局。 (4)共性和区别 ①共性:a.都承认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 到稳定状态的群落。b.都承认顶极群落在时间上 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和时间相适应的。 ②区别:a.单元论认为,只有气候顶极是演替的 决定因素,多元论认为,除气候顶极外,其他因素 也可以成为演替决定因素。b.单元论认为,一个 气候区最终只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论认为,除 气候顶极外,还有土壤、地形等顶极 26、说明演替的基本类型 说明演替的基本类型。 说明演替的基本类型 (1)按演替的延续时间:①世纪演替:以地质年代 计算时间;②长期演替:几十年~几百年;③快速 演替:几年~十几年。 (2)按演替的起始条件:①原生演替:起始于原生 裸地;②次生演替:起始于次生裸地。 (3)按基质的性质:①水生演替:始于水生环境; ②旱生演替:始于陆地干旱缺水的基质。 (4)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①内因性演替:由于 群落本身形成的特有生境导致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而 有利于新群落的替代;②外因性演替:由于外界环 境的变化而引起的演替。 (5)按群落代谢特征:①自养性演替:光合作用导 致群落生物量越来越高;②异养性演替:有机污染 的水体重,演替过程,因微生物的分解而使有机物 越来越少。 27、论述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 论述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 论述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 (1)生物的迁移和定居:迁移能力强,定居能力强 者可成为群落中一员,反之不能占领环境。 (2)群 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先期的群落创造了群落内环境, 为后继的群落进入铺平道路,但自己由于不适应而 逐渐退出。 (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群落随生 物密度增大而竞争变得激烈,导致竞争处于劣势者 空间缩小,甚至退出群落,强者留下。 (4)外界环 境条件的变化:气候、地貌、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变 化导致群落演替发生相应的变化。 (5)人类活动: 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砍伐、垦荒、火烧等) 。 28、论述生物群落的发育过程 论述生物群落的发育过程。 论述生物群落的发育过程 (1)发育初期特点:①建群种明显;②种类组成不 稳定;③每个物种个体数量不稳定;④群落结构尚 未定型,层次不明显;⑤群落内部特有小环境正在 形成中。 (2)发育盛期特点:①种类组成稳定;②群落结构 已定型,层次分化良好;③群落内特有小环境有较 典型的特点;④通常建群种生长和更新正常。 (3)发育末期特点:①群落不断改造,群落内小环境导致原物种生存不利,尤其建群种生长渐弱,更 新能力下降;②新物种不断迁入、定居并与原来生 物竞争并处于竞争优势;③种类组成开始混杂;④ 原来的群落结构和内部环境特点逐渐发生变化。 论述以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系列。 29、论述以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系列 论述以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系列 (1)裸岩:生境恶劣,无水无土壤,光照强烈,温 差大。 (2)地衣群落阶段:地衣可忍耐裸岩生境,并以代 谢酸和腐殖酸及有机质加速岩石风化为土壤。 (3) 苔藓群落阶段: 地衣所创造的生境迎来了苔藓 植物,同时苔藓通过竞争又排挤了地衣,苔藓进一 步风化岩石,并产生有机质,使土壤更加深厚,肥 沃。 (4) 草本群落阶段: 由于苔藓对环境的进一步改造 作用,使得草本植物开始进入,并逐渐占据优势, 草本植物对土壤及其他环境因子仍进行着改造作 用。 (5) 灌木群落阶段: 当草本群落把环境改造的更好 时,需要更优越生境的灌木进入,与草本竞争并逐 渐占据优势。 (6)森林群落阶段:灌木群落继续改造环境,使土 壤更加深厚,群落内湿度、温度、光照,变得越来 越有利于乔木生长,导致森林群落出现,由于森林 群落于当地大气候最为适应、 协调, 所以演替停止。 以上每个阶段都有相关的动物参与群落形成,每个 群落在为下一群落创造适宜环境的同时,越为不利 本身的生存和发展。 30、论述水生演替系列 论述水生演替系列。 论述水生演替系列 (1)浮游生物群落阶段:由于湖水较深,湖底光照 弱,故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主。浮游生物不断 死亡形成有机物沉底,流水携带泥沙沉积,使湖底 上升,为下一群落创造条件。 (2) 沉水群落阶段: 沉水群落的生物死亡形成有机 物沉入水底,水中泥沙不断沉积使湖底继续上升, 湖水变浅,为浅水环境的生物创造了条件。 (3)浮叶根生群落阶段:湖水浅时,浮叶根生植物 竞争处于优势并排挤了沉水植物,随着浮叶根生植 物不断死亡形成的有机物和泥沙的沉积,湖水进一 步变浅,导致浮叶根生植物生长越来越不利。 (4) 挺水植物群落阶段: 挺水植物适应更浅的水环 境,它们不断死亡,不断形成有机质,逐渐使湖底 露出水面。 (5) 湿生草本群落阶段: 此阶段由于土壤蒸发和地 下水位下降,导致土壤向中生环境转化,并伴随着 中生草本的不断进入。 (6) 森林群落阶段: 由于地下水位较深及土壤趋向于中生,木本植物不断进入,开始灌木为主,以后 以乔木代替灌木,最终形成森林。 以上每个阶段都伴随相关的动物与植物共同形成群 落。 每个阶段的生物群落为下一群落创造了适宜环境的 同时,却越来越不利本身的生存和发展。 31、论述次生演替系列 论述次生演替系列。 论述次生演替系列 (1)采伐基地阶段(草本群落阶段) :乔木层消失, 形成强光环境, 阴生植物消失, 阳生草本植物为主。 (2)先锋树种阶段(阔叶树种阶段) :云杉幼苗怕 强光、霜冻,故喜光阔叶树首先进入草本群落,并 很快成林。阔叶林的密闭造成林下弱光环境,不利 本身幼苗生长,却为云杉幼苗生长创造了条件。 (3)阴性树种定居阶段(云杉定居阶段,或针阔叶 混交林阶段)云杉幼苗在阔叶林的荫蔽下逐渐长大 与原阔叶树种形成混交状态。 (4)阴性树种恢复阶段(云杉恢复阶段) :当云杉 高度超过阔叶树种后,由于阔叶树种不适应弱光环 境,便逐渐退出,最终云杉林恢复。 32、论述演替过程中群落特征的变化趋势。 论述演替过程中群落特征的变化趋势 论述演替过程中群落特征的变化趋势 (1)生物量:由低到高; (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 (p/r) :由高到低; (3)总生产量/生物量(p/ b) :由高到低; (4)群落净生产量:由高到低; (5) 食物链(网) :由简单到复杂; (6)群落结构:由简 单到复杂; (7)物种多样性:由低到高; (8)生化 多样性:由低到高; (9)生物与环境物质交换速率: 由快到慢; (10) 矿质养分循环: 由开放到封闭; (11) 群落稳定性(抗干扰能力) :由低到高; (12)熵: 由低到高; (13)信息:由少到多。 34、用热力学第一 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物链初级消费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