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共力共育包括几方面、家庭共育下…

调查:非海归父母更愿让孩子接受国际学校教育_张家口新闻网
张家口市情
调查:非海归父母更愿让孩子接受国际学校教育
来源:&&时间: 11:26&&阅读量:
  人民网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 郝孟佳)今天,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北京王府学校联合发布《中国国际学校报告蓝皮书(2016)》。CCG秘书长苗绿表示,低龄留学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的青睐,&一考定终身&的教育模式正在成为历史。
  国际学校的发展仍需更大的政策突破
  调查显示,在309所国际学校中,只招生中国籍学生的有158所,占比51.1%;同时招中外籍学生的有105所,占比33.9%;只招生外籍学生的有46所,占比15.0%。在入学考试形式上,采用&自主招生&的学校有197所,占比63.7%;采用&自主招生+中考&的学校有95所,占比30.7%;采用&中考&的学校有17所,占比5.6%。由此看来,一半以上的国际学校仅招收中国籍学生,教育国际化发展仍然需要更大的突破。自主招生为主的招生形式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国际学校的办学特色与理念。
  10-18岁之间的学生为国际学校学生主要群体
  为进一步了解国际学校学生的发展现状,课题组对北京部分国际学校的学生开展了调查,共回收问卷1322份,其中,小学213份,占16.1%;初中258份,占19.5%;高中851份,占64.4%。
  结果显示,国际学校的男生占比为56.4%,高于女生的占比43.6%。学生年龄分布主要以10-15岁和16-18岁两个年龄段为主,分别占47.8%和47.9%;10岁以下的占1.4%,18岁以上的占3.0%。可以看出,男生虽然多于女生,但整体差距不并不明显;在年龄方面,处于10-18岁之间的学生为主要群体,即中学阶段为学生和家长更加关注的学习阶段。
  非海归父母更愿让孩子接受国际学校的教育
  在国际学校学生的家庭背景方面,父母均是海归的占4.5%,仅父亲是海归的占4.1%,仅母亲是海归的占2.0%,父母均不是海归的占89.4%。分年级来看,父母均不是海归的占比均在79%以上,其中,初中、高中的学生的父母为非海归的比例高达90%以上。非海归背景的父母更愿让孩子接受国际学校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教育观念的变化。
  但在留学意向所受影响因素方面,学生自身的判断力居于第一重要的位置,占70.7%;受家长的影响占53.3%;此外,受社会观念的影响占30.9%,受同学和老师的影响占15.9%;受媒体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占比较小,分别占5.8%、4.2%。
  美英仍然是国际学生主要留学目的地国
  调查发现,在选择国外院校时,国际学校学生的选择标准兼顾了学校的实力和自身未来的发展机会。他们最看重的两项因素分别是&学校排名&和&专业排名&,占比均超过56%;其次是&地理位置&和&就业市场前景&,占比分别为36.4%和32.6%;相对而言,学生们不太在意学费/奖学金、学制长短等因素,这两项的占比分别为22.6%和13.1%。
  与留学择校标准相应,在最希望去哪个国家留学方面,选择美国的居于首位,占比61.3%,随后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分别占10.5%、7.5%、5.6%,这与目前这些国家拥有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具有吸引力的留学政策密不可分。法国、德国、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均低于3.0%。此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占3.7%。美国和英国仍然是国际学生主要的留学目的地国。
  回国就业是留学生的主流选择
  在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选择&回国创业&的学生比例远高于&海外创业&,选择回国创业的占27.3%,选择海外创业的占11.3%;计划回国就业的学生占19.6%,选择海外就业的学生占16.1%;此外,也有超过25.6%的学生选择&没考虑过&。通过不同年级之间的对比发现,小学生选择&回国创业&和&没考虑过&的比例分别为30.5%、31.9%,均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高中生选择&回国工作&和&海外就业&的比例均高于小学生和初中生。选择海外创业方面的则是初中生最高,为14%,高中生最低,为10%。
  同时,在出国留学的专业选择方面,商学类、艺术类、工程技术类位居前三位,分别占比23.7%、15.8%、10.1%,IT类、语言类、财经类紧随其后,占比在7%以上,选择人文社会科学类、医学类、法学类、自然科学类的比例相对较低。
[责任编辑:杨舒帆]
[][][][][][][][][][]
民生快车道孩子最愿接受的三种家庭教育方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孩子最愿接受的三种家庭教育方法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孩子最愿接受的三种家庭教育方法,是什么?_百度宝宝知道
&孩子最愿接受的三种家庭教育方法,是什么?
天天也很帅
宝宝1岁2个月LV.12
  与孩子沟通时,就算是要表达同样的意思,选择不同表达方式和词语对孩子影响区别也很大,即便你认为他们有时候根本没有听到你在说什么。
   避开家庭教育中的四大不当方法
  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极大,教育得当能促进孩子成长、成才;教育不当会阻碍孩子的发展,影响孩子的前途。在家庭教育中应避免以下四种不当的方法。
   1、威胁 。成人用威胁的口吻对孩子说话:“你再....。。我就....。。”尽管这类威胁在大人心目中认为十分有用,但在孩子身上却不一定有效果。
  因为威胁是对孩子自主权的挑战,只要孩子有点自尊的话,他必定会故意与大人对着干,以此来显示他不是个胆小鬼。
   2、收买 。收买就是明明白白告诉孩子,如果他做了(或者不做)某件事的话,就能得到奖赏。如“如果....。。就”的许愿方法,有时能刺激孩子而暂时达到某个目的,但却不能激励他作坚持不断的努力。
  对孩子来说,这些话就意味着怀疑他的能力。另外,也拿导致孩子讨价还价,以“你不给我奖赏,我就不规规矩矩”来要挟大人,从而提出更无理的要求。
  有益的、受欢迎的不是以收买形式出现的奖赏,而是事先没有许诺过的、出乎意料的,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赏识而得到的奖赏。
   3、保证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是平等的,互相要信任。
  父母不应向孩子保证什么,也不应要求孩子作保证。如果父母必须依靠保证来强调自己说的是真话,那么变相地承认自己没有保证过的话是不可相信的了。保证会使孩子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父母也不应诱导或要求孩子保证今后循规蹈矩或绝不再犯某个错误。当孩子作了一个并非出于自愿的保证后,他等于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我们不应鼓励这种欺骗行为。
   4、讽刺 。父母讽刺孩子,极大地阻碍了他的进步。
  它往往为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有效交谈设下了牢固的障碍。挖苦的语言会招来孩子的反击,会在自己和孩子之间筑起一层屏障。
  在教育子女中,父母不应用讽刺和挖苦的语言,不应该降低孩子在他自己或在他同伴心目中的地位。
   五句无心话 伤害孩子心
  与孩子沟通时,就算是要表达同样的意思,选择不同表达方式和词语对孩子影响区别也很大,即便你认为他们有时候根本没有听到你在说什么。
   可能对孩子伤害很大的五句话
   1、“你怎么越大越....。。”
  如果一个四岁的孩子总无法在座椅上保持安静,那是因为他只有四岁,总要经历固执,淘气,自我中心等阶段,这是成长的必需。
  但父母很容易因此对孩子大喊:“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
  建议:在你忍不住要责备孩子时,请用一些比较有同情心的句子来开头,如“我知道你不高兴,但这样的事情总是难免要发生的。”
   2、“别跑,会摔跤的”诸如此类的警告
  其实是在向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你肯定他一定会摔跤的。对于一个正在努力走向独立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打击。而且,当你的警告一次次地没有变成现实,孩子也会慢慢对你的建议表现出不以为然。
  建议:更好的说法,如“出去玩之前一定记得把鞋带系好”这样具体的指导。
   3、“我只是逗你玩儿”
  你或许认为,跟孩子开个玩笑可以培养他的幽默感,但孩子可能真的相信你的话。
  建议:对孩子,不要用那些看似幽默实际是侮辱的话表现有趣,有些话你不是认真的,最好别说。
   4、“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孩子那样呢”
  诸如此类的话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像个二等公民,同时还可能导致对其他孩子的仇视。你越是跟孩子说他不如别人好,他就越相信自己不够好。
  建议:宽容地接受孩子的长处和不足,然后鼓励他向一个最适合他的方向快乐地成长。
   5、“我刚才是怎么跟你说的”
  这种带着一点点嘲讽口气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指责。
  建议:如果你真的想因为孩子没有做到你的要求而指责他,不如明白地说:“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都跟你说过三次了。但我再告诉你一次,把不玩的玩具放回盒子里去。”
   三种教育方法,孩子乐于接受
   第一种:多商量 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该做作业了,可以这样说:“到时间了,你是不是该做作业了?”而不要直来直去地说:“别看电视了,快去做作业!”这样,孩子就会感觉你很尊重他,愿意听你的话。
   第二种:多引导少训斥
  其实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越自尊,越会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当然,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对待,对于孩子的坏品行、坏习惯等,父母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采用训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严肃地与他谈话,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并订出一些惩罚措施。
   第三种:多交朋友 少窥探“隐私”
  很多孩子都特别反感家长翻看自己的书包,偷看自己的日记。实际上,家长应和孩子交朋友,平时多抽时间和孩子聊聊天,问一问孩子学校的事情,人际关系情况,对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
  这样,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尊重和信任,他们也会越来越信任父母,就会把父母当成倾诉对象,而不是保密对象了。
  此外,家长教育孩子时,还须重视反面教育
  大多数家长都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实际上,让孩子只接近“赤”,而不接触“墨”是不可能的。家长最多只能营造一个“赤”的家庭小环境,但孩子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难免不接触反面现象。
  因此,只注重正面教育,忽视反面教育,显然难以使孩子适应复杂的社会另一半。家长应该像重视正面教育一样重视反面教育。具体讲反面教育有何作用呢?
  1、通过反面教育,孩子会知道做事情很少是一帆风顺的,人们正当的合理的要求也不是总能实现的。这能使孩子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生活中的一些反面现象,如好心得不到理解、美好的事物受到挫折等,这往往能使孩子产生同情心和责任感。
  3、反面现象能使孩子看到不该发生事情发生了,从而使孩子在感到同情、惋惜和愤怒和同时产生一种克服反面现象的心理需要。
  4、如果始终生活在单纯的环境里,孩子就很难“长大”。这样的孩子将来肯定是脆弱的,而且也很难提高辨别能力。让孩子知道社会还有反面现象以及体验一些逆境的滋味,对加速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大有好处。
扫一扫 , 免费关注
”幼儿教育育儿知识大全”
微信平台 .
   每日精彩育儿知识推送给您 .
   或添加我们的微信号
: ertong99
公众账号搜索
长按复制 )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用户等级:禁止访问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2-26 10:49
查看: 15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19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2-26 12:55
关 键 要 告 诉 孩 子 , 遇 到 问 题 后 不 是 绕 着 走 , 而 是 想 着 如 何 解 决 问 题 。
用户等级:高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319 小时
金币:7488
<em id="authorposton14-12-26 12:59
鼓励为主,但也要婉转的批评。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68 小时
元宝:1935
金币:8447
<em id="authorposton14-12-26 16:18
用户等级:禁止发言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05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2-26 21: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304 小时
金币:2797
<em id="authorposton14-12-26 21:14
<font color="# 发表于
与孩子沟通时,就算是要表达同样的意思,选择不同表达方式和词语对孩子影响区别也很大,即便你认为他 ...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46 小时
金币:1269
<em id="authorposton14-12-26 23:38
家长应和孩子交朋友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8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2-27 10:12
跟孩子多沟通,了解他真正的想法,和孩子做朋友
用户等级:大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960 小时
元宝:4418
金币:16238
<em id="authorposton14-12-28 05:29
跟孩子多沟通,了解他真正的想法,和孩子做朋友
用户等级:禁止访问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6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2-28 09: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5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2-28 10:56
写的很好~~~受用了~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4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2-28 20:48
用户等级:禁止发言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2-29 10: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9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2-29 11:36
道理是好的,可实际上有几个孩子和大人能沟通的。由其大一些的男孩子那个愿意与家长沟通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0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2-29 14:26
道理是对的,实际做来不容易,孩子逆反心理强,不愿意沟通
Powered by孩子最愿接受的三种家庭教育方法,是什么?_百度宝宝知道
&孩子最愿接受的三种家庭教育方法,是什么?
天天也很帅
宝宝1岁2个月LV.12
  与孩子沟通时,就算是要表达同样的意思,选择不同表达方式和词语对孩子影响区别也很大,即便你认为他们有时候根本没有听到你在说什么。
   避开家庭教育中的四大不当方法
  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极大,教育得当能促进孩子成长、成才;教育不当会阻碍孩子的发展,影响孩子的前途。在家庭教育中应避免以下四种不当的方法。
   1、威胁 。成人用威胁的口吻对孩子说话:“你再....。。我就....。。”尽管这类威胁在大人心目中认为十分有用,但在孩子身上却不一定有效果。
  因为威胁是对孩子自主权的挑战,只要孩子有点自尊的话,他必定会故意与大人对着干,以此来显示他不是个胆小鬼。
   2、收买 。收买就是明明白白告诉孩子,如果他做了(或者不做)某件事的话,就能得到奖赏。如“如果....。。就”的许愿方法,有时能刺激孩子而暂时达到某个目的,但却不能激励他作坚持不断的努力。
  对孩子来说,这些话就意味着怀疑他的能力。另外,也拿导致孩子讨价还价,以“你不给我奖赏,我就不规规矩矩”来要挟大人,从而提出更无理的要求。
  有益的、受欢迎的不是以收买形式出现的奖赏,而是事先没有许诺过的、出乎意料的,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赏识而得到的奖赏。
   3、保证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是平等的,互相要信任。
  父母不应向孩子保证什么,也不应要求孩子作保证。如果父母必须依靠保证来强调自己说的是真话,那么变相地承认自己没有保证过的话是不可相信的了。保证会使孩子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父母也不应诱导或要求孩子保证今后循规蹈矩或绝不再犯某个错误。当孩子作了一个并非出于自愿的保证后,他等于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我们不应鼓励这种欺骗行为。
   4、讽刺 。父母讽刺孩子,极大地阻碍了他的进步。
  它往往为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有效交谈设下了牢固的障碍。挖苦的语言会招来孩子的反击,会在自己和孩子之间筑起一层屏障。
  在教育子女中,父母不应用讽刺和挖苦的语言,不应该降低孩子在他自己或在他同伴心目中的地位。
   五句无心话 伤害孩子心
  与孩子沟通时,就算是要表达同样的意思,选择不同表达方式和词语对孩子影响区别也很大,即便你认为他们有时候根本没有听到你在说什么。
   可能对孩子伤害很大的五句话
   1、“你怎么越大越....。。”
  如果一个四岁的孩子总无法在座椅上保持安静,那是因为他只有四岁,总要经历固执,淘气,自我中心等阶段,这是成长的必需。
  但父母很容易因此对孩子大喊:“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
  建议:在你忍不住要责备孩子时,请用一些比较有同情心的句子来开头,如“我知道你不高兴,但这样的事情总是难免要发生的。”
   2、“别跑,会摔跤的”诸如此类的警告
  其实是在向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你肯定他一定会摔跤的。对于一个正在努力走向独立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打击。而且,当你的警告一次次地没有变成现实,孩子也会慢慢对你的建议表现出不以为然。
  建议:更好的说法,如“出去玩之前一定记得把鞋带系好”这样具体的指导。
   3、“我只是逗你玩儿”
  你或许认为,跟孩子开个玩笑可以培养他的幽默感,但孩子可能真的相信你的话。
  建议:对孩子,不要用那些看似幽默实际是侮辱的话表现有趣,有些话你不是认真的,最好别说。
   4、“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孩子那样呢”
  诸如此类的话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像个二等公民,同时还可能导致对其他孩子的仇视。你越是跟孩子说他不如别人好,他就越相信自己不够好。
  建议:宽容地接受孩子的长处和不足,然后鼓励他向一个最适合他的方向快乐地成长。
   5、“我刚才是怎么跟你说的”
  这种带着一点点嘲讽口气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指责。
  建议:如果你真的想因为孩子没有做到你的要求而指责他,不如明白地说:“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都跟你说过三次了。但我再告诉你一次,把不玩的玩具放回盒子里去。”
   三种教育方法,孩子乐于接受
   第一种:多商量 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该做作业了,可以这样说:“到时间了,你是不是该做作业了?”而不要直来直去地说:“别看电视了,快去做作业!”这样,孩子就会感觉你很尊重他,愿意听你的话。
   第二种:多引导少训斥
  其实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越自尊,越会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当然,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对待,对于孩子的坏品行、坏习惯等,父母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采用训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严肃地与他谈话,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并订出一些惩罚措施。
   第三种:多交朋友 少窥探“隐私”
  很多孩子都特别反感家长翻看自己的书包,偷看自己的日记。实际上,家长应和孩子交朋友,平时多抽时间和孩子聊聊天,问一问孩子学校的事情,人际关系情况,对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
  这样,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尊重和信任,他们也会越来越信任父母,就会把父母当成倾诉对象,而不是保密对象了。
  此外,家长教育孩子时,还须重视反面教育
  大多数家长都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实际上,让孩子只接近“赤”,而不接触“墨”是不可能的。家长最多只能营造一个“赤”的家庭小环境,但孩子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难免不接触反面现象。
  因此,只注重正面教育,忽视反面教育,显然难以使孩子适应复杂的社会另一半。家长应该像重视正面教育一样重视反面教育。具体讲反面教育有何作用呢?
  1、通过反面教育,孩子会知道做事情很少是一帆风顺的,人们正当的合理的要求也不是总能实现的。这能使孩子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生活中的一些反面现象,如好心得不到理解、美好的事物受到挫折等,这往往能使孩子产生同情心和责任感。
  3、反面现象能使孩子看到不该发生事情发生了,从而使孩子在感到同情、惋惜和愤怒和同时产生一种克服反面现象的心理需要。
  4、如果始终生活在单纯的环境里,孩子就很难“长大”。这样的孩子将来肯定是脆弱的,而且也很难提高辨别能力。让孩子知道社会还有反面现象以及体验一些逆境的滋味,对加速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大有好处。
扫一扫 , 免费关注
”幼儿教育育儿知识大全”
微信平台 .
   每日精彩育儿知识推送给您 .
   或添加我们的微信号
: ertong99
公众账号搜索
长按复制 )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愿每个家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