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南斯拉夫的克族跟塞族阿族是不是死敌,我也就一问

当前位置: &
南斯拉夫内战“惨烈开端”:塞族与克族的毁城之战(1)
扫描到手机
13:33:51 &新民晚报 & &
在1991年的武克瓦尔战役中被克罗地亚守军击毁的南人民军坦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大家正在看
/*lieqi 图加+*/
var cpro_id = "u2837948";波黑战争中的波斯尼亚军队是指塞族军队还是穆族或者克族军队????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波黑战争中的波斯尼亚军队是指塞族军队还是穆族或者克族军队????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他们就从波黑里面独立,结果被北约给打回去了,不过如果是波黑战争期间的话波黑的全称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人口包括有三个民族,波斯尼亚穆斯林,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其中波斯尼亚穆斯林占50%左右,他们是当初最希望波黑从南斯拉夫里面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国家的。克罗地亚族开始是和穆斯林一起投票从南斯拉夫里面独立的,但是他们的最终目地是把波黑或者最起码克族占领区与克罗地亚国家联合起来建立大克罗地亚,后来眼看打不过塞族才在北约协调下不得不与穆斯林妥协转为扼制塞族的独立倾向。我不知道你是在哪里看到的这个词,而塞尔维亚族不希望从南斯拉夫里面独立,所以波黑一独立后
采纳率:42%
来自团队:
当时的这个称谓是特指波黑的穆斯林武装。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波黑战争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波黑战争-西方策动下的分裂势力有多可怕?
我的图书馆
波黑战争-西方策动下的分裂势力有多可怕?
前面写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独立过程,还有南斯拉夫的一些演变情况,大致整理一个脉络出来。本篇主要写西方国家的背后操纵。可以一边听这首马克西姆写于战后萨格勒布的钢琴曲:《克罗地亚狂想曲》一边看。波黑战争历时43个月,近十万名妇女被强奸,轮奸,凌辱,死亡25万人左右,270万平民沦为难民,人均收入从1900美元降到500美元,工业产值只剩5%,萨拉热窝供电只剩10%,供水瘫痪。分裂的背后巴尔干半岛是美国“优先考虑的战略地区”,它地处亚非欧交通要冲,往南可兵临中东,向东可威胁高加索和中亚,向西可深入中东欧,历来为大国必争之地,称之为欧洲火药桶。美国,苏联(俄),西欧强国都对该地区虎视眈眈,那么中国呢?也想在这里寻找一个立足点,我们以前跟阿尔巴尼亚关系很好,阿尔巴尼亚地处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毛泽东看得很远,这是中国影响巴尔干半岛的理想地带,后来变成了对毛泽东时代的一种攻击借口,说那时很傻,没钱还要援助别人,这种看法是很肤浅的。1978年后,两国关系恶化,那是另一个问题。中国将来如果找到路子深入巴尔干半岛,千万别忘了毛泽东这名探路者。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独立背后的策划者,援助者都是德国,帮手是奥地利,美国登场亮相是在波黑战争中后期。德国对斯,克两国的土地,资源,以及亚得里亚海天然不冻港,一直垂涎三尺,战败后,德国一直夹着尾巴做人,但野心从没消减过。当欧洲安全理事会通过决议,希望维护南斯拉夫统一时,德国终于跳了出来,总理科尔叫嚣:“应当让南斯拉夫人民自由决定自己的命运,欧洲必须支持他们的努力。”德国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都设有情报机关,这两个共和国从南斯拉夫分裂出来的整个过程和计划,德国一清二楚,并且参于了计划实施。独立最大的威胁是南斯拉夫人民军,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只有一些地方武装,怎么可能抵抗训练有素的正规军?事实上交战过程中,克,斯武装并没有一败涂地,有时还占有上风。这是为什么?从武器上来说,德国提供了两国足以装备10万大军的装备,并将40多名军事顾问秘密派往各部队,甚至在战斗过程中,克,斯武装人员来不及熟练操作反坦克导弹等武器时,德国还派了雇佣兵协助。外交支持更是不遗余力,1991年11月,欧共体国家在激烈讨论之后,决定推迟对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独立的承认。而这时,德国却一反常态,抛开欧洲,在12月25日,率先承认两国独立,将欧洲国家逼到无可回转的角落。在克罗地亚战争中,每当人民军陆海空占据上风时,德国立刻拉上欧洲以人道,和平等名义喊停,一停火,就休养蓄力,缓过劲来就破坏停火协议。塞族手中克拉伊纳自治区要独立,克罗地亚无力镇压,结果是以停火告终。但等南人民军一撤出,克军突然发动闪电战,拿下这一地区。也就是说,包括后来两场大战,人民军遵守各种停火,有人则视停火为休整借口。历史上看,从神圣罗马帝国时代开始,日耳曼文化就一直持续影响着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还有波黑一部份,德语是贵族的语言。一战时,这些地区都是奥匈帝国的地盘,二战时,克罗地亚归顺纳粹,而波黑穆斯林组建了党卫军师团。塞尔维亚人则在一战,二战中都是德国死敌,特别是二战,塞尔维亚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这种历史情结,对德国而言挥之不去,90年代初,南斯拉夫局势一动荡,德国就伺机而入。那些二战时法西斯的帮凶们(乌斯塔沙组织),也从奥地利回到了南斯拉夫。图季曼在多党制运动后,成了克罗地亚共和国总统,德国给了他200亿马克援助(还有军火),以实现他的独立计划。图季曼年青时是一名历史老师,在70年代一直是分裂言论的代表人物,铁托时代他被判了三年徒刑,成了有名的“异见份子”,大号公知。图季曼在德国情报机构的策动下,制定了三步走计划:1,夺取克罗地位最高权力(总统)2,向梵蒂冈救援,以宗教幌子清洗原政府机关中的非天主教官员3,克罗地亚独立后,去联合波黑穆斯林,使波黑合并入克罗地亚。克罗地亚的回报是将亚得里亚海中的布里俄尼岛租给德国70年,并将万卡岛(铁托渡假地)提供给德国总理科尔一家专用。再看斯洛文尼亚,它的精锐27旅,是全副德式装备,还有德军顾问,并拥有最先进的防空导弹。库昌总统在推行独立前,是先与德国外长根舍进行秘密协商,德国设计,以南人民军空军飞机越过奥地利领空为由,指使奥地利陈兵边境,摆出随时应战的架式。斯洛文尼亚新政府高层中,外长鲁佩尔是奥匈帝国王室后裔,国防部长扬沙,内务部长巴夫查尔都是奥地利的人马。其实就是一战阵营,但另一个阵营却不在了。法国和英国都坐不住,一旦斯,克两国重新纳入日耳曼体系,对他们而言百害而无一利。但英法这两个怂货,扭捏一个月后,最终跟着德国承认了两国独立,他们想停火,想帮助塞尔维亚,已力不从心。法国要把事情闹上联合国,英国却在忙着大选,坐视德国上下其手,排兵布阵。波黑战争始未这是欧洲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有人不惜用尸山血海实行自己的战略目标,别看美国,德国都在喊停,他们心里想的是“用力点,不要停”。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独立后,马其顿也独立了,六个共和国剩下三个。波黑独立却极为复杂,另外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家合并成了南联盟,后来成了塞黑共和国,现在已经分家了。波黑实际上不是独不独立的问题,而是被谁吞并的问题。如果不是外力作用,大战未必会爆发。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都想把波黑境内本民族的地盘纳入本国,他们可以谈判解决,本质上就是如何瓜分。但德国(前期),美国充分利用了波黑穆斯林,开动了战争机器,使自己顺理成章走到了台前。波黑共和国全称波斯尼亚-黑萨哥维亚共和国,它的民族构成就是南斯拉夫缩影,分别为穆斯林(伊斯兰),克族(天主教),塞族(东正教),面积51129万平方公里,战前人口436万。森林面积,水力发电,铁矿石,石棉,铝钒土,煤,均占南斯拉夫第一。六十年代时,人口比例为塞族43%,穆族26%,克族22%,还有一些小民族,整个铁托时代,波黑的宗教色彩很淡,清真寺,教堂,也没啥人去,民族矛盾由党处理,一般问题不大。但南中央没有注意一个状况,就是穆斯林人口生育率在猛增。到了1991年,人口比例变为,穆族44%,塞族31%,克族18%,仍然是混居状态。民主来了后,波黑出现40多个政党,其中穆斯林的民主行动党成了第大党,共产党被挤下台。穆族的伊泽特贝戈维奇成了波黑总统,总理为克族,议长为塞族(名字太长,省了)。日,波黑宣布独立。这是穆斯林推动的计划,他们要把波黑变成一个伊斯兰国家,而塞族坚持反对独立,克族却支持穆斯林(参考图季曼的三步走计划)。穆族决定在日,举行公投,卡拉季奇号召塞族人口全部拒绝投票,变成了政治僵局。卡拉季奇是波黑塞族领导人,他的方案是“如果波黑脱离南斯拉夫,那么塞族自治区也公投独立。”他跟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思想是接近的,老米当初说过“各共和国要独立,需要全南斯拉夫全民公决,不允许一部份人搞公投。”西方恨老米就在于他的坚强和不屈,老米的话令美国很难堪,如果反对老米的原则,那么塞族一部份人公投独立有何不可?双重标准后果就是民族仇杀。克族选择了跟穆族合作,二打一,战争就差导火索了。到了3月1日公投日,首府萨拉热窝的一个东正教堂,正在举行一场塞族婚礼,新郎新娘接受新友的祝福后,与众人一道欢天喜地走出教堂。谁也没想到迎接他们的是冲锋枪扫射,新郎父亲当场死亡,来不及逃回教堂的亲友们也纷纷倒在血泊之中。此事件令三族矛盾激化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婚礼血案谁干的?谁指使的?到今天也说不清楚是穆族还是克族,但这对塞族人的刺激可想而知,民主之后杀家,已经有人开始动手了。3月3日,穆族宣布公投结果,波黑正式独立,各派武装开始爆发冲突。3月18日,在塞族占优的情况下,德国拉欧共体介入,三方停火。4月7日,一直呼吁南斯拉夫保持稳定的美国,突然承认波黑独立,站在了穆斯林一边。塞族在这种可耻的欺骗下,宣布五个居住区合并为“波塞共和国”。穆族和克族以维护国家统一为名,对塞族武装进行清剿,战争正式拉开帷幕。民族仇杀每天都在萨拉热窝上演,地上躺的尸体是塞族平民。西方是看不见塞族人被杀的事实,新闻里永远是穆族被屠杀。三方混战,只有卡拉季奇成了恶魔,屠夫。这一名巷战中的穆族民兵。购买生活必须品,在萨拉热窝意味着穿越生死线。哪怕是以为安全地段,也有狙击手从高楼里射出的冷枪。因为上文有网友说儿童照片太惨,就不放儿童照了。风景如画的波黑田园,成了这般景像。空中打击,并不是来自三方火力,而是美军战机,北约在帮穆族克族轰炸塞族地区。为什么美国要拉偏架,如果不拉,以塞族的战斗力,穆斯林根本挡不住,所以必须要让战争持续到美国的介入时间点。这个人,山东朋友肯定记得,桑德拉奇,他带着山东鲁能拿下了甲A冠军,但中国人当时习惯称他为南斯拉夫人,准确的说应当称他塞尔维亚人。如果媒体把苏克称为南斯拉夫前锋,克罗地亚大使馆肯定会抗议,塞尔维亚人则不会。这场战争是灭绝人性的,医院,幼儿院都是攻击目标,女人被视为战利品,对女人最狠的是穆族,但西方媒体全部无视。战争过程1992年四月到年底为第一阶段。塞族为什么这么能打?4月27南联盟成立后,原南人民军从波黑撤兵,但80%的士兵是塞族人,他们留了下来,与塞族武装共同作战。5月19日,穆斯林武装实在打不过塞族,与克族正式结盟,这样,克罗地亚就出兵相助,建立了穆克联邦。7月4日,克族在战事出现转机时,突然成立“赫波克罗地亚共和国”,穆族就怒了,盟友出现了矛盾。到年底,三方格局已定,塞族占了70%地盘,克族20%,穆族人最多,地盘只有10%。交火暂停。1993年1月到1994年底为第二阶段。美国对格局很不满意,穆斯林就这么点地盘,塞族又是美国的眼中钉。美国的口号是什么?“搞事情”三方坐下谈判后,联合国派出了美国前国务卿万斯和英国前外长欧文,抛出了“万欧协议”,压缩塞族地盘和武装,美国明知卡拉季奇不会答应,以这种方式显示了对穆族的支持,这下,穆族又有精神了。到了5月,经过一阵停火后,穆族却和克族干上了,两个盟友撕破脸,战火重起。穆族觉得克族没出多大力,就捞走了20%地盘,忍不了,而且有美国撑腰,先挑个软的打。塞族一见他们开打,直接蒙圈了,卡拉季奇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参战。这说明他缺乏政治眼光,其实袖手旁观是最好的策略。德国赶紧出面,7月份抛出了“欧文-斯托尔藤贝格”计划,想把混战停下来,特别是克穆两族不能再打了,这要坏事。穆族为什么还要打,因为在伊斯兰国家眼中,这是一场“圣战”,伊朗,沙特给钱给炮,又是颁奖,又是号召全球穆斯林支持波黑穆族,甚至还有志愿军一千多名赶来助阵,怎么能不打,打又打不过塞族,只好挑克族打。1994年4月,美国终于把他俩搞定,不再狗咬狗了,团结一致对付塞族,这就是“穆克联邦加邦联”计划,也只有美国人能想出这招。这时,美国已经正式走到台前,以前说的话全部吃了回去。德国退到二线,因为它的基本目标已经达到(斯,克独立并得到大国承认),波黑德国也想要,但美国出来后,巴尔干主导者只能有一个,德国退开是明智的。7月,美俄英法德向塞族发出了最后通牒,要他们放下武器,实现和平。塞族不上这个当,以全民公决方式拒绝了五大国要求。于是,北约亲自上阵,轰炸塞族地区(宣传口径:塞族反和平)卡拉季奇这时与老米也出现了矛盾,老米从政治角度考虑,希望波黑塞族不要再打,静观其变。卡拉季奇不听,结果老米断了对他们的支持。所以后来卡拉季奇被押上海牙国际法庭时,罪名都是在波黑战争中找。而老米则不是,老米是科索沃。在西方国家心中是没有公理的,永远只有强权。同样是战争方,克族,穆族却成了可怜人。第三阶段是1995年初到年底在失去老米支持后,波黑塞族与克罗地亚境塞族结成同盟,而穆克联邦与克罗地亚军方正式结盟。这时,穆斯林武装有了政府军名义,塞族成了叛乱武装。3月,穆族向塞族发动进攻,而克罗地亚军方也向境内塞族发动进攻。战火重燃,塞族处于下风,老米再次对波黑塞族进行了支援,挽回被动局面,最终局面打成了,塞族占地51%,穆克联邦占49%,最大赢家成了穆斯林。日,波黑,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三国领导人在美国一手主持下,于俄亥俄州代顿草签了和平协议,这就是有名的《代顿协议》。12月14日,米洛舍维奇(塞),伊泽特贝戈维奇(穆),图季曼(克)在巴黎正式签署协议,波黑战争结束。这个协议如果不是米洛舍维奇和图季曼的灵活和退让,穆斯林还会没完没了的打下去。美国为了在最佳时机达成停火,也向图季曼施加了很大压力。大国们三年多惨绝人寰的战争,挑火源头是德国,美国扮演了终结者角色。当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独立时,德国高喊尊重“民族自决”,当时德国媒体声音非常一致(言论自由,呵呵),半年后,塞族在波黑要求民族自决时,德国举起了“人权”大棒,这样的做法非但不公正,而且不道德,它激起了一场接一场血腥战斗。1992年5月,德国要欧洲大国一道制裁塞尔维亚,并公开要求老米下台,让南联盟总理帕尼奇上台,帕尼奇亲西方,大家心知肚明。德国的蛮横展现无遗。法国明确反对制裁塞尔维亚,表示波黑战争各方都有责任,日,密特朗总统在没有跟欧洲打招呼的情况,公开访问萨拉热窝,阻止波黑问题进一步国际化(美国插手)。1994年2月萨拉热窝马尔莱卡市场发生炮击惨案,68人丧生后,美国,德国用“人权”压服了法国,法国转而支持最后通牒。英国梅杰大选前后忙于国内事务, 无法与法国联手对抗德国,但英国比法国还要怂,梅杰公开宣称“任何人想把美国排除在欧洲事务之外,不但是愚蠢的,而且是危险的”。跟法国唱了反调,法国干脆把问题提交到了联合国。波黑战争, 是二战以后,联合国首次干预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俄罗斯1994年开始,莫斯科站在老米一边,反对西方偏袒穆族克族。但俄国人很矛盾,一边支持最后通牒,一边派特使丘尔金前往贝尔格莱德,说要由俄国维和部队来保证塞族安全。2月17日,俄罗斯从克罗地亚联合国维和部队里抽出400多名伞兵去往萨拉热窝,态度强硬到令人吃惊。美国不得不叫停北约空袭,克林顿打电话跟叶利钦蹉商。叶利钦态度转硬,主要是由于跟塞尔维亚传统上的盟友关系,而且国内无论左派右派都站在了老米一边,甚至有3000名俄国志愿者在波黑参战。但俄罗斯不久就露出怂货本色,它显然是想以此来换得西方的经济援助,不是真的想对抗美国,后来还在塞族面前扮演起了说客角色,要求他们接受最初的40%地盘的和平协议。1995年8月北约再次轰炸波黑塞族,俄罗斯屁都不敢再放一个。它的地位当时跟一个有力气的叫花子差不多。这要是现在,普京估计会动手美国一开始表现出希望南斯拉夫统一姿态,后来改为“不希望南斯拉夫以武力方式维持统一”,国务院一直强调和平解决,但情报部门已经将分裂南斯拉夫全盘计划搬到了总统办公室。在94年3月促成穆克联盟前,美国一直冷冷看着德国,奥地利上窜下跳,不急于出手,等着欧洲把问题自动递到联合国,它才不慌不忙的走到了台前。当时美国的达到了两个目标,一,向欧洲证明,巴尔干任何问题的解决,必须纳入美国轨道。二,向全球伊斯兰国家表示,它站在穆斯林一边,这关系到它在中东的布局。美国还有更远的目标,那就是塞尔维亚,通过控制科索沃阿族穆斯林,推动该省分裂进程,掀掉最后一个障碍:米洛舍维奇。伊斯兰国家波黑战争本非宗教战争,但伊斯兰国家却将它当成圣战,1992年,伊朗第一个跳出来,说这是一场基督徒对穆斯林的种族屠杀。而种族屠杀这个词得到了西方响应,我们的媒体很大程度也是以此报道波黑战争,卡拉季奇,米洛舍维奇被舆论钉死在屠夫名单上。8月土耳其早就要求联合国进行干预,想将问题国际化。1993年6月,伊斯兰会议组织喊出了“人权”口号,好笑不?沙特则把费萨尔国王国际奖颁给了波黑穆族总统,钱就不用说了,单单武器就价值三亿美元,就这样还打不过塞族。伊朗从1994年后,成了波黑塞族武器的最大供应国。除了各伊斯兰国家的圣战志愿者外,德国还帮他们在国内招募“圣战者”,杀死一个塞尔维亚男人可领2万马克奖金,一名小孩1万奖金。为什么这场战争会这么丑陋,妇女儿童都不放过?答案就是这么冷酷。西方为了分裂一个国家,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做不出来的,人命算得了什么?现在这些信息全部被过滤,无论百度还是谷歌,能让你看到的永远是米洛舍维奇在杀人,而穆族,克族是多么的可怜,万人坑什么的全是几百倍的夸大。从波黑战争到科索沃战争,我们不难看出,伊斯兰复兴运动的高涨,离不开西方的推动,他们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西方支持穆斯林群体在非西方国家搞分裂。911之后,到今天,欧洲报应来的。中国当他们一窝蜂的挤到巴尔干半岛演大戏时,中国是个局外人,拉偏架也好,煽风点火也好, 中国看在眼里,但不表态。事情闹到联合国安理会时,中国也很低调。上面说过对波黑塞族的最后通牒,发起国是:美俄英法德。德国这个位置应当是中国的,但德国很想在政治上露一手,中国难道还跟他抢欧洲最佳男主角不成?安理会757号决议,要对南斯拉夫进行全面制裁,中国投了弃权票。安理会820号决议,对波黑塞族和南联盟制裁,中国再投弃权票。中国不是不想管,实在管不了。投赞成票?公理道德上过不去,我们有自己的价值观,不可能跟西方一个鼻子出气。投反对票?好,没事惹一身骚。别说西方,连整个阿拉伯世界都要跟你闹。波黑战争的大背景是什么?是苏联垮台,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倒戈,二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被破坏,美国单极世界的野心展现。中国除了闷声发大财,还有更好的选择吗?就算你闷声不响,日清晨,人家还是用导弹把我们大使馆给炸了。科索沃战争居然炸到中国人头上来,世上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吗?这些事小本子上一定要记下。现在各种分裂势力在中国还很猖狂,有民族矛盾,西方要激化,要保护分裂份子。没有民族矛盾,西方要拿“民主,人权”来掩护煽动。对这些人一旦手软后果,波黑战争的惨状已经说明一切。不是有人在鼓吹“多党制”吗?说得天花乱坠。南斯拉夫是出来两百多个政党,中国得几个?二万个也打不住,接下来是什么日子?爽到飞起?波黑战争的一张经典照片,车窗隔着留下战斗父亲和逃离萨拉热窝的妻儿,也许就是永别。各位要是有兴趣看,可以再写科索沃战争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军事与政治】波黑战争——西方策动下的分裂势力有多可怕?
波黑战争历时43个月,近十万名妇女被强奸,轮奸,凌辱,死亡25万人左右,270万平民沦为难民,人均收入从1900美元降到500美元,工业产值只剩5%,萨拉热窝供电只剩10%,供水瘫痪。
分裂的背后
巴尔干半岛是美国“优先考虑的战略地区”,它地处亚非欧交通要冲,往南可兵临中东,向东可威胁高加索和中亚,向西可深入中东欧,历来为大国必争之地,称之为欧洲火药桶。
美国,苏联(俄),西欧强国都对该地区虎视眈眈,那么中国呢?也想在这里寻找一个立足点,我们以前跟阿尔巴尼亚关系很好,阿尔巴尼亚地处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
毛泽东看得很远,这是中国影响巴尔干半岛的理想地带,后来变成了对毛泽东时代的一种攻击借口,说那时很傻,没钱还要援助别人,这种看法是很肤浅的。
1978年后,两国关系恶化,那是另一个问题。中国将来如果找到路子深入巴尔干半岛,千万别忘了毛泽东这名探路者。
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独立背后的策划者,援助者都是德国,帮手是奥地利,美国登场亮相是在波黑战争中后期。
德国对斯,克两国的土地,资源,以及亚得里亚海天然不冻港,一直垂涎三尺,战败后,德国一直夹着尾巴做人,但野心从没消减过。
当欧洲安全理事会通过决议,希望维护南斯拉夫统一时,德国终于跳了出来,总理科尔叫嚣:“应当让南斯拉夫人民自由决定自己的命运,欧洲必须支持他们的努力。”
德国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都设有情报机关,这两个共和国从南斯拉夫分裂出来的整个过程和计划,德国一清二楚,并且参于了计划实施。
独立最大的威胁是南斯拉夫人民军,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只有一些地方武装,怎么可能抵抗训练有素的正规军?
事实上交战过程中,克,斯武装并没有一败涂地,有时还占有上风。这是为什么?
从武器上来说,德国提供了两国足以装备10万大军的装备,并将40多名军事顾问秘密派往各部队,甚至在战斗过程中,克,斯武装人员来不及熟练操作反坦克导弹等武器时,德国还派了雇佣兵协助。
外交支持更是不遗余力,1991年11月,欧共体国家在激烈讨论之后,决定推迟对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独立的承认。而这时,德国却一反常态,抛开欧洲,在12月25日,率先承认两国独立,将欧洲国家逼到无可回转的角落。
在克罗地亚战争中,每当人民军陆海空占据上风时,德国立刻拉上欧洲以人道,和平等名义喊停,一停火,就休养蓄力,缓过劲来就破坏停火协议。
塞族手中克拉伊纳自治区要独立,克罗地亚无力镇压,结果是以停火告终。但等南人民军一撤出,克军突然发动闪电战,拿下这一地区。
也就是说,包括后来两场大战,人民军遵守各种停火,有人则视停火为休整借口。
历史上看,从神圣罗马帝国时代开始,日耳曼文化就一直持续影响着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还有波黑一部份,德语是贵族的语言。
一战时,这些地区都是奥匈帝国的地盘,二战时,克罗地亚归顺纳粹,而波黑穆斯林组建了党卫军师团。
塞尔维亚人则在一战,二战中都是德国死敌,特别是二战,塞尔维亚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这种历史情结,对德国而言挥之不去,90年代初,南斯拉夫局势一动荡,德国就伺机而入。
那些二战时法西斯的帮凶们(乌斯塔沙组织),也从奥地利回到了南斯拉夫。
图季曼在多党制运动后,成了克罗地亚共和国总统,德国给了他200亿马克援助(还有军火),以实现他的独立计划。
图季曼年青时是一名历史老师,在70年代一直是分裂言论的代表人物,铁托时代他被判了三年徒刑,成了有名的“异见份子”,大号公知。
图季曼在德国情报机构的策动下,制定了三步走计划:
1,夺取克罗地位最高权力(总统)
2,向梵蒂冈救援,以宗教幌子清洗原政府机关中的非天主教官员
3,克罗地亚独立后,去联合波黑穆斯林,使波黑合并入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的回报是将亚得里亚海中的布里俄尼岛租给德国70年,并将万卡岛(铁托渡假地)提供给德国总理科尔一家专用。
再看斯洛文尼亚,它的精锐27旅,是全副德式装备,还有德军顾问,并拥有最先进的防空导弹。
库昌总统在推行独立前,是先与德国外长根舍进行秘密协商,德国设计,以南人民军空军飞机越过奥地利领空为由,指使奥地利陈兵边境,摆出随时应战的架式。
斯洛文尼亚新政府高层中,外长鲁佩尔是奥匈帝国王室后裔,国防部长扬沙,内务部长巴夫查尔都是奥地利的人马。
其实就是一战阵营,但另一个阵营却不在了。法国和英国都坐不住,一旦斯,克两国重新纳入日耳曼体系,对他们而言百害而无一利。
但英法这两个怂货,扭捏一个月后,最终跟着德国承认了两国独立,他们想停火,想帮助塞尔维亚,已力不从心。
法国要把事情闹上联合国,英国却在忙着大选,坐视德国上下其手,排兵布阵。
波黑战争始未
这是欧洲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有人不惜用尸山血海实行自己的战略目标,别看美国,德国都在喊停,他们心里想的是“用力点,不要停”。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独立后,马其顿也独立了,六个共和国剩下三个。波黑独立却极为复杂,另外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家合并成了南联盟,后来成了塞黑共和国,现在已经分家了。
波黑实际上不是独不独立的问题,而是被谁吞并的问题。如果不是外力作用,大战未必会爆发。
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都想把波黑境内本民族的地盘纳入本国,他们可以谈判解决,本质上就是如何瓜分。但德国(前期),美国充分利用了波黑穆斯林,开动了战争机器,使自己顺理成章走到了台前。
波黑共和国全称波斯尼亚-黑萨哥维亚共和国,它的民族构成就是南斯拉夫缩影,分别为穆斯林(伊斯兰),克族(天主教),塞族(东正教),面积51129万平方公里,战前人口436万。
森林面积,水力发电,铁矿石,石棉,铝钒土,煤,均占南斯拉夫第一。
六十年代时,人口比例为塞族43%,穆族26%,克族22%,还有一些小民族,整个铁托时代,波黑的宗教色彩很淡,清真寺,教堂,也没啥人去,民族矛盾由党处理,一般问题不大。但南中央没有注意一个状况,就是穆斯林人口生育率在猛增。
到了1991年,人口比例变为,穆族44%,塞族31%,克族18%,仍然是混居状态。民主来了后,波黑出现40多个政党,其中穆斯林的民主行动党成了第大党,共产党被挤下台。
穆族的伊泽特贝戈维奇成了波黑总统,总理为克族,议长为塞族(名字太长,省了)。
日,波黑宣布独立。这是穆斯林推动的计划,他们要把波黑变成一个伊斯兰国家,而塞族坚持反对独立,克族却支持穆斯林(参考图季曼的三步走计划)。
穆族决定在日,举行公投,卡拉季奇号召塞族人口全部拒绝投票,变成了政治僵局。卡拉季奇是波黑塞族领导人,他的方案是“如果波黑脱离南斯拉夫,那么塞族自治区也公投独立。”
他跟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思想是接近的,老米当初说过“各共和国要独立,需要全南斯拉夫全民公决,不允许一部份人搞公投。”
西方恨老米就在于他的坚强和不屈,老米的话令美国很难堪,如果反对老米的原则,那么塞族一部份人公投独立有何不可?双重标准后果就是民族仇杀。
克族选择了跟穆族合作,二打一,战争就差导火索了。
到了3月1日公投日,首府萨拉热窝的一个东正教堂,正在举行一场塞族婚礼,新郎新娘接受新友的祝福后,与众人一道欢天喜地走出教堂。
谁也没想到迎接他们的是冲锋枪扫射,新郎父亲当场死亡,来不及逃回教堂的亲友们也纷纷倒在血泊之中。此事件令三族矛盾激化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婚礼血案谁干的?谁指使的?到今天也说不清楚是穆族还是克族,但这对塞族人的刺激可想而知,民主之后杀家,已经有人开始动手了。
3月3日,穆族宣布公投结果,波黑正式独立,各派武装开始爆发冲突。
3月18日,在塞族占优的情况下,德国拉欧共体介入,三方停火。
4月7日,一直呼吁南斯拉夫保持稳定的美国,突然承认波黑独立,站在了穆斯林一边。
塞族在这种可耻的欺骗下,宣布五个居住区合并为“波塞共和国”。穆族和克族以维护国家统一为名,对塞族武装进行清剿,战争正式拉开帷幕。
民族仇杀每天都在萨拉热窝上演,地上躺的尸体是塞族平民。西方是看不见塞族人被杀的事实,新闻里永远是穆族被屠杀。三方混战,只有卡拉季奇成了恶魔,屠夫。
这一名巷战中的穆族民兵。
购买生活必须品,在萨拉热窝意味着穿越生死线。
哪怕是以为安全地段,也有狙击手从高楼里射出的冷枪。因为上文有网友说儿童照片太惨,就不放儿童照了。
风景如画的波黑田园,成了这般景像。空中打击,并不是来自三方火力,而是美军战机,北约在帮穆族克族轰炸塞族地区。
为什么美国要拉偏架,如果不拉,以塞族的战斗力,穆斯林根本挡不住,所以必须要让战争持续到美国的介入时间点。
这个人,山东朋友肯定记得,桑德拉奇,他带着山东鲁能拿下了甲A冠军,但中国人当时习惯称他为南斯拉夫人,准确的说应当称他塞尔维亚人。
如果媒体把苏克称为南斯拉夫前锋,克罗地亚大使馆肯定会抗议,塞尔维亚人则不会。
这场战争是灭绝人性的,医院,幼儿院都是攻击目标,女人被视为战利品,对女人最狠的是穆族,但西方媒体全部无视。
1992年四月到年底为第一阶段。塞族为什么这么能打?4月27南联盟成立后,原南人民军从波黑撤兵,但80%的士兵是塞族人,他们留了下来,与塞族武装共同作战。
5月19日,穆斯林武装实在打不过塞族,与克族正式结盟,这样,克罗地亚就出兵相助,建立了穆克联邦。
7月4日,克族在战事出现转机时,突然成立“赫波克罗地亚共和国”,穆族就怒了,盟友出现了矛盾。
到年底,三方格局已定,塞族占了70%地盘,克族20%,穆族人最多,地盘只有10%。交火暂停。
1993年1月到1994年底为第二阶段。
美国对格局很不满意,穆斯林就这么点地盘,塞族又是美国的眼中钉。美国的口号是什么?“搞事情”
三方坐下谈判后,联合国派出了美国前国务卿万斯和英国前外长欧文,抛出了“万欧协议”,压缩塞族地盘和武装,美国明知卡拉季奇不会答应,以这种方式显示了对穆族的支持,这下,穆族又有精神了。
到了5月,经过一阵停火后,穆族却和克族干上了,两个盟友撕破脸,战火重起。穆族觉得克族没出多大力,就捞走了20%地盘,忍不了,而且有美国撑腰,先挑个软的打。
塞族一见他们开打,直接蒙圈了,卡拉季奇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参战。这说明他缺乏政治眼光,其实袖手旁观是最好的策略。
德国赶紧出面,7月份抛出了“欧文-斯托尔藤贝格”计划,想把混战停下来,特别是克穆两族不能再打了,这要坏事。
穆族为什么还要打,因为在伊斯兰国家眼中,这是一场“圣战”,伊朗,沙特给钱给炮,又是颁奖,又是号召全球穆斯林支持波黑穆族,甚至还有志愿军一千多名赶来助阵,怎么能不打,打又打不过塞族,只好挑克族打。
1994年4月,美国终于把他俩搞定,不再狗咬狗了,团结一致对付塞族,这就是“穆克联邦加邦联”计划,也只有美国人能想出这招。
这时,美国已经正式走到台前,以前说的话全部吃了回去。德国退到二线,因为它的基本目标已经达到(斯,克独立并得到大国承认),波黑德国也想要,但美国出来后,巴尔干主导者只能有一个,德国退开是明智的。
7月,美俄英法德向塞族发出了最后通牒,要他们放下武器,实现和平。塞族不上这个当,以全民公决方式拒绝了五大国要求。于是,北约亲自上阵,轰炸塞族地区(宣传口径:塞族反和平)
卡拉季奇这时与老米也出现了矛盾,老米从政治角度考虑,希望波黑塞族不要再打,静观其变。卡拉季奇不听,结果老米断了对他们的支持。
所以后来卡拉季奇被押上海牙国际法庭时,罪名都是在波黑战争中找。而老米则不是,老米是科索沃。
在西方国家心中是没有公理的,永远只有强权。同样是战争方,克族,穆族却成了可怜人。
第三阶段是1995年初到年底
在失去老米支持后,波黑塞族与克罗地亚境塞族结成同盟,而穆克联邦与克罗地亚军方正式结盟。
这时,穆斯林武装有了政府军名义,塞族成了叛乱武装。3月,穆族向塞族发动进攻,而克罗地亚军方也向境内塞族发动进攻。
战火重燃,塞族处于下风,老米再次对波黑塞族进行了支援,挽回被动局面,最终局面打成了,塞族占地51%,穆克联邦占49%,最大赢家成了穆斯林。
日,波黑,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三国领导人在美国一手主持下,于俄亥俄州代顿草签了和平协议,这就是有名的《代顿协议》。
12月14日,米洛舍维奇(塞),伊泽特贝戈维奇(穆),图季曼(克)在巴黎正式签署协议,波黑战争结束。
这个协议如果不是米洛舍维奇和图季曼的灵活和退让,穆斯林还会没完没了的打下去。美国为了在最佳时机达成停火,也向图季曼施加了很大压力。
三年多惨绝人寰的战争,挑火源头是德国,美国扮演了终结者角色。
当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独立时,德国高喊尊重“民族自决”,当时德国媒体声音非常一致(言论自由,呵呵),半年后,塞族在波黑要求民族自决时,德国举起了“人权”大棒,这样的做法非但不公正,而且不道德,它激起了一场接一场血腥战斗。
1992年5月,德国要欧洲大国一道制裁塞尔维亚,并公开要求老米下台,让南联盟总理帕尼奇上台,帕尼奇亲西方,大家心知肚明。德国的蛮横展现无遗。
法国明确反对制裁塞尔维亚,表示波黑战争各方都有责任,日,密特朗总统在没有跟欧洲打招呼的情况,公开访问萨拉热窝,阻止波黑问题进一步国际化(美国插手)。
1994年2月萨拉热窝马尔莱卡市场发生炮击惨案,68人丧生后,美国,德国用“人权”压服了法国,法国转而支持最后通牒。
英国梅杰大选前后忙于国内事务,无法与法国联手对抗德国,但英国比法国还要怂,梅杰公开宣称“任何人想把美国排除在欧洲事务之外,不但是愚蠢的,而且是危险的”。跟法国唱了反调,法国干脆把问题提交到了联合国。
波黑战争,是二战以后,联合国首次干预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
1994年开始,莫斯科站在老米一边,反对西方偏袒穆族克族。但俄国人很矛盾,一边支持最后通牒,一边派特使丘尔金前往贝尔格莱德,说要由俄国维和部队来保证塞族安全。
2月17日,俄罗斯从克罗地亚联合国维和部队里抽出400多名伞兵去往萨拉热窝,态度强硬到令人吃惊。
美国不得不叫停北约空袭,克林顿打电话跟叶利钦蹉商。叶利钦态度转硬,主要是由于跟塞尔维亚传统上的盟友关系,而且国内无论左派右派都站在了老米一边,甚至有3000名俄国志愿者在波黑参战。
但俄罗斯不久就露出怂货本色,它显然是想以此来换得西方的经济援助,不是真的想对抗美国,后来还在塞族面前扮演起了说客角色,要求他们接受最初的40%地盘的和平协议。
1995年8月北约再次轰炸波黑塞族,俄罗斯屁都不敢再放一个。它的地位当时跟一个有力气的叫花子差不多。这要是现在,普京估计会动手
一开始表现出希望南斯拉夫统一姿态,后来改为“不希望南斯拉夫以武力方式维持统一”,国务院一直强调和平解决,但情报部门已经将分裂南斯拉夫全盘计划搬到了总统办公室。
在94年3月促成穆克联盟前,美国一直冷冷看着德国,奥地利上窜下跳,不急于出手,等着欧洲把问题自动递到联合国,它才不慌不忙的走到了台前。
当时美国的达到了两个目标,
一,向欧洲证明,巴尔干任何问题的解决,必须纳入美国轨道。
二,向全球伊斯兰国家表示,它站在穆斯林一边,这关系到它在中东的布局。
美国还有更远的目标,那就是塞尔维亚,通过控制科索沃阿族穆斯林,推动该省分裂进程,掀掉最后一个障碍:米洛舍维奇。
伊斯兰国家
波黑战争本非宗教战争,但伊斯兰国家却将它当成圣战,1992年,伊朗第一个跳出来,说这是一场基督徒对穆斯林的种族屠杀。
而种族屠杀这个词得到了西方响应,我们的媒体很大程度也是以此报道波黑战争,卡拉季奇,米洛舍维奇被舆论钉死在屠夫名单上。
8月土耳其早就要求联合国进行干预,想将问题国际化。
1993年6月,伊斯兰会议组织喊出了“人权”口号,好笑不?
沙特则把费萨尔国王国际奖颁给了波黑穆族总统,钱就不用说了,单单武器就价值三亿美元,就这样还打不过塞族。
伊朗从1994年后,成了波黑塞族武器的最大供应国。
除了各伊斯兰国家的圣战志愿者外,德国还帮他们在国内招募“圣战者”,杀死一个塞尔维亚男人可领2万马克奖金,一名小孩1万奖金。为什么这场战争会这么丑陋,妇女儿童都不放过?答案就是这么冷酷。
西方为了分裂一个国家,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做不出来的,人命算得了什么?
现在这些信息全部被过滤,无论百度还是谷歌,能让你看到的永远是米洛舍维奇在杀人,而穆族,克族是多么的可怜,万人坑什么的全是几百倍的夸大。
从波黑战争到科索沃战争,我们不难看出,伊斯兰复兴运动的高涨,离不开西方的推动,他们释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西方支持穆斯林群体在非西方国家搞分裂。
911之后,到今天,欧洲报应来的。
当他们一窝蜂的挤到巴尔干半岛演大戏时,中国是个局外人,拉偏架也好,煽风点火也好,中国看在眼里,但不表态。
事情闹到联合国安理会时,中国也很低调。上面说过对波黑塞族的最后通牒,发起国是:美俄英法德。德国这个位置应当是中国的,但德国很想在政治上露一手,中国难道还跟他抢欧洲最佳男主角不成?
安理会757号决议,要对南斯拉夫进行全面制裁,中国投了弃权票。
安理会820号决议,对波黑塞族和南联盟制裁,中国再投弃权票。
中国不是不想管,实在管不了。
投赞成票?公理道德上过不去,我们有自己的价值观,不可能跟西方一个鼻子出气。
投反对票?好,没事惹一身骚。别说西方,连整个阿拉伯世界都要跟你闹。
波黑战争的大背景是什么?是苏联垮台,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倒戈,二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被破坏,美国单极世界的野心展现。
中国除了闷声发大财,还有更好的选择吗?就算你闷声不响,日清晨,人家还是用导弹把我们大使馆给炸了。
科索沃战争居然炸到中国人头上来,世上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吗?这些事小本子上一定要记下。
现在各种分裂势力在中国还很猖狂,有民族矛盾,西方要激化,要保护分裂份子。没有民族矛盾,西方要拿“民主,人权”来掩护煽动。
对这些人一旦手软后果,波黑战争的惨状已经说明一切。
不是有人在鼓吹“多党制”吗?说得天花乱坠。南斯拉夫是出来两百多个政党,中国得几个?二万个也打不住,接下来是什么日子?爽到飞起?
波黑战争的一张经典照片,车窗隔着留下战斗父亲和逃离萨拉热窝的妻儿,也许就是永别。
从中国一直不承认的这个国家,说说南斯拉夫悲剧!
有一个国家从2008年独立到今天,世界上已有108国家给予承认,但中国从没有承认过它,这个“国家”就是科索沃。
除了中国外,俄罗斯,西班牙也不承认,还有以色列,虽然态度一致,但出发点各有差别。
塞尔维亚去年10月份发誓永远不承认科索沃独立,塞尔维亚是俄罗斯在欧洲的唯一的盟友(虽然开始慢慢倒向西方),加上国内的车臣分裂势力,俄罗斯不会承认科索沃。
作为一个穆斯林为主的“国家”,得到了阿拉伯世界的大力支持,因此,以色列不会去承认。
对中国而言,一个主权国家内的自治省份,搞所谓“全民公决”,造成国家分裂,中国决不可能认同这种独立方式。
西班牙分裂势力也很强大(加泰罗尼亚,巴斯克),出于自保,也不会承认。
一个小小科索沃,折射出西方大国对巴尔干半岛的无尽贪婪,不惜尸山血海也要达到战略目标。科索沃独立,是南斯拉夫分裂解体这场悲剧一个沉重的音符,之前,南斯拉夫经历了两场冲突,两场战争。
这是日,萨拉热窝街头,7岁小男孩迪佛弗奇,被藏身于高楼中的狙击手射中头部,等联合国消防人员赶来时,已经告别了这个世界。
他是塞族,克族,穆族?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策动了这场极其丑陋和残忍的民族战争?不惜以几十万人的死亡来达到其战略目的。
射杀小男孩就是像这类狙击手,她只有20岁,记不清杀死过多少人,她专门射杀塞族。不问年龄,只管击中。
去年网友们都被那位海滩上小男孩遗体所震惊,在同情之余,我想说的是,西方媒体一直在过滤着信息,他们想引导什么情绪就能引导什么情绪。
以这位萨拉热窝的七岁男孩来说,如果他是穆斯林族,欧洲美国就会疯狂报道,以显示塞尔维亚军队的残忍,如果他是塞族则马上淡化。
接下来正式说说这场国家悲剧的来龙去脉。
从种族上来说,都是斯拉夫人,从地理位置和民族上看,又分为东斯拉夫(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西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南斯拉夫(黑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还有一些信奉了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族。
巴尔干半岛有一条横线,一边是受西方政治文化影响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天主教),一边是受东方影响的俄罗斯,塞尔维亚等(东正教)。
这里是欧洲火药桶,刺杀奥匈帝国王储就发生在萨拉热窝,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几个大国将他们捏合成一个南斯拉夫王国。
但内部经济差异极大,民族矛盾不断,斯洛文尼亚占了王国工业的一半比重,克罗地亚有着一半银行资本。
二战前,斯洛文尼亚人收入是黑山,马其顿人的20多倍,科索沃完全是农业社会,黑尔维亚,波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塞尔维亚人又一直控制着军队,因此各民族矛盾时有爆发。
二战时,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的剥削阶层就归顺了纳粹,他们的集中营以集体屠杀的方式消灭过几十万的塞族人(很多是共产党员),但欧洲历史只强调犹太人被杀。
塞族人是南斯拉夫反抗纳粹最坚定的力量,当然还有其它民族的共产党游击队。南斯拉夫在二战中牺牲170万人左右,有一半是死于民族之间互杀。
日,在铁托领导下,南斯拉夫联盟人民共和国成立,1963年改为南斯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一共是六个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黑山,波黑,马其顿这六个共和国合为一个主权国家,再有两个自治省:科索沃,伏伊伏丁那。
斯大林不喜欢铁托,所以南斯拉夫走的是一条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既不亲苏,又不反美。
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经济上成就堪称奇迹,1977年人均收入就已达到1600美元,城市人口占百分之七十,是一个中等发达的工农业国。
它能发展这么快,得益于南斯拉夫特殊的战略地位,美国,苏联都想拉他,欧洲也愿意跟它进贸易往来,最重要的是它没有遇到西方国家的联合封锁。
铁托实行的是“先富带后富”的政策(这样说比较好理解),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很富,最穷的是马其顿,科索沃,收入相差近十倍。斯洛文尼亚是7188第纳尔,科索沃是730第纳尔。
铁托采取的办法是由中央通过控制资金来帮助落后地区,实现共同富裕,但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不干了,铁托在的时候克罗地亚就跳得很高,甚至还要中央银行把权力下放。
他们只算出,不算进。总是强调自己给南斯拉夫太多,而那些穷地方每年白拿他们的钱,但从不算中央给他们的港口,机场,铁路,公路,各种矿产能源以及政策上大力扶持。
铁托的做法就是谁叫得凶就撤谁的职,党领导一切。当时,民族矛盾相对很弱,主要还是经济矛盾。铁托是克罗地亚人,但他从不做民族倾斜的事,否则塞尔维亚会出问题,塞族是第一大族,克族是老二。
1974年新宪法,南斯拉夫却削弱了中央集权,开始向各共和国放权,包括官员委派,也由他们自行任命,铁托在集权问题上作了让步。
这一让就种下了祸根。多民族国家,特别像南斯拉夫,一旦失去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民族矛盾将来必定会演化为民族冲突,导致分裂。
铁托在世,因其极高的威望,尚没有人敢挑战中央权威,等他一去世,民族矛盾就慢慢取代了经济矛盾,加上巴尔干半岛如此极殊的战略地位,有的国家只要时机一到,就会策划内战,直至分裂。
1980年,铁托去世,没有人能压得住局面,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塞尔维亚人马上意识到这种危性险,要求修改1974年宪法,把南斯拉夫共产党联盟的民主集中制重新建立起来。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坚决反对修宪,这意味着他们到手的权力将被收回,事情一直闹到1987年,修宪派和护宪派才达到妥协,分阶段修补宪法,但到了1988年,整个国家开始风雨飘摇,修宪计划被迫流产。
1988年底,分裂势力已经迅速抬头,他们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要求改变南斯拉夫共产党执政地位,实行多党制。他们说服南共联盟及民众的理由,只有“民主”能令这个国家更加繁荣发达。
这时,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摇摇欲坠,但南斯拉夫不一样,他是最具独立性的国家,而且没有那种经济困境。但是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公开性”路线,对南斯拉夫冲击极大。
这股政治多元化,民主化的浪潮拍打南斯拉夫时,南共联盟还是相当清醒,主席团主席舒瓦尔明确表态:多党制会形成多个封闭,分割的社会政治中心,多党制不适合南斯拉夫。
然而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共盟领导人坚决要将政治多元化进行到底,要改革必须先改政治体制,多党制具有最高的价值。
从政坛到媒体,舆论开始一边倒的宣扬起多党制,信誓旦旦的告诉民众,它能给南斯拉夫带来美好的明天。注意,他们强调的是南斯拉夫。
1989年整个国际局势急转直下,内部压力激增,“异见人士”有的从国外回来,有的从牢里出来,猛打民主牌,舒瓦尔主席也改变了口风。
打着民主旗号的斯,克两个共和国某些势力,加快了分裂活动,马其顿共盟已经嗅到国家分裂的危险,呼吁赶紧召开南共非常会议,选出新的领导班子,渡过政治难关。
日,南共14次非常代表大会召开,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提出要以民主来取代民主集中制,把南共联盟变成各自独立的共盟。塞尔维亚,黑山主张进一步加强组织上统一,实行民主集中制,波黑和马其顿站在塞尔维亚一边。
最终在这次大会上,斯洛文尼亚的“民主”提案以1165票对160票的绝对差距被否决,按民主投票的规则,那么就应当实行塞尔维亚的提案。
但民主的斯洛文尼亚全体代表集中退场,致使大会中断,无法进行。接着克罗地亚共盟宣布改名,不再承认南共联盟,南共中央陷入瘫痪状态。
5月份复会,马其顿却转向了克,斯共和国,也拒绝参会。
7月12日,南共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党,正式宣布实行多党制,南斯拉夫一下子冒出了两百多个大小政党,各唱各戏,各找各妈。
11月5日,南共联盟完全解体,从这一天起,南斯拉夫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核心力量已经被消灭。民主人士正式登场,现实与他们承诺的,是天地之差。
两百多个政党,一部份是极端反共反社会主义路线,一部份是民族分裂势力,他们的资金来源皆为国外。
在一场勿勿来临的选举,南斯拉夫政治格局变成了天下三分,斯,克反对派上台,塞,黑由原共盟(改名为社会党)执政,马其顿,波黑反对派上台,议会中原共盟有优势。
这是一国三制,还是一国六制,没人在意,原国家观念已经被淡化。
这时,已经注定整个国家走向解体之路,内战必然到来。
党虽然没有了,但南斯拉夫还是一个主权国家,有军队,警察,行政系统在运转,政治体制变成多党制,如果像民主派所说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国家发展,那就赶紧干吧。
世上多党制国家很多,但如果哪一个地区闹独立,往往是用政治,军事手段解决,维护国家统一,这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也不例外。
日,联邦主席团主席到期轮换,原主席约维奇(塞族)下来,换成梅西奇(克族),这是南斯拉夫集体领导的惯例,平时都是走个形式,各共和国在中央的代表表决一下通过就OK了。
然而,这次轮换出现了政治危机,因为梅西奇本身就是克罗地亚分裂势力的代表人物,另外,南联邦总理马尔科维奇和国防部长卡迪耶维奇都是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共和国就首先站出来反对常规轮换。
这样,塞尔维亚(加自己的两个自治省两票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和黑山,4票反对梅西奇接任主席,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4票同意。4比4僵局形成后,南联邦主席难产。
经过欧共体干预,梅西奇在长达六周的僵局后,出任主席团主席。
而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趁此期间,于日宣布独立。两天后南斯拉夫人民军被派往斯洛文尼亚,封锁边境,维持秩序。
斯洛文尼亚进行了战争总动员,地方武装和人民军发生了小范围激战,各死伤十余人。
7月1日梅西奇当任主席后,跟塞尔维亚预料中一样,他在帮助斯洛文尼亚独立。
经过一些小零星战斗后,7月7日双方停火,7月16日,人民军和原行政机构开始撤出斯洛文尼亚,等于承认斯洛文尼亚实质独立。
克罗地亚独立则复杂得多,斯洛文尼亚族在该国占91%,南斯拉夫无力挽回,再打也是白搭了(背后还有别的国家撑腰)。
克罗地亚却是个连环套,最初用政治多元化(多党制)干掉了阻碍其独立的最大对手共产党,接下来就是图穷匕见要独立。
它以境内全民公决为理由谋求独立,却出现了一个悖论,就是克罗地亚境内的塞尔维亚人也要自决独立。
就是说你克罗地亚如果从南斯拉夫独立,那么其境内塞族克拉伊纳自治区也要独立,借口一模一样---民族自决,全民公决。
这样就成了黑色幽默,南斯拉夫人民军如果阻止克罗地亚独立是镇压暴政,那么克罗地亚武装镇压克拉伊纳独立是维护国家主权?
就看谁的话筒大,西方某国,在宣传上只讲一面,不讲另一面。总之,南人民军坏透了。
克罗地亚人口480万,面积58538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浙江),克族占75%,塞族占12%,两族在二战期间有血仇。
南斯拉夫时代,大家都强调是南斯拉夫人,民族色彩,宗教色彩一直被淡化,但这时,民族矛盾已经被政治势力挑动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克拉伊纳自治区是块宝地,有石油。克罗地亚日宣布独立,境内两族马上爆发战斗,人民军进来后,将双方隔开。
南斯拉夫主席团也好,塞尔维亚也好,其实都已经接受克罗地亚独立了,但克拉伊纳自治区也应当独立(塞尔维亚自然会合并它)。
克罗地亚誓要维护主权领土完整,视人民军为敌人,7月18日,从斯洛文尼亚撤过来的人民军与克罗地亚武装战争全面爆发。
接着贝尔格莱德军区,巴尼亚罗卡军区,铁托格勒军区全部出兵,南海军封锁了克罗地亚七个港口,使某国武器进不来,并不断攻占战略要地,克罗地亚武装(国民卫队)彻底丧失战场主动权。
照此情形,不要说镇压克拉伊纳自治区独立,克罗地亚自己独立都成大问题了,这时,西方国家再次出手。
在欧洲干预下,双方时打时停,10月8日,克罗地亚议会宣布独立生效,中断与南联邦政府一切联系。
12月,克境内三个自治区合并到克拉伊纳,宣布正式成立克拉伊纳自治区共和国,独立。
双方战事呈胶著状态,欧洲不得不把事情提交到联合国解决,日,各方接受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战事才告一段落。
从整个局势看,克族占地三分之二,塞族占地三分之一。战争整整打了半年多,代价是一万多人死亡,三万多人受伤,50多万克族和23万塞族人家园破碎成了难民,直接经济损失达700亿美元左右。
在回顾那段历史,人们不禁要问,这值得吗?好好的南斯拉夫变成了这样,没水,没电,没吃,没喝,只能在地下室的烛光中过一天算一天。
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现在过得很不错,但再也没有那个强大富裕的巴尔干国家了,而且危险依然存在。
一般来说,不把这两场战斗,称为战争。战争是指接下来的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也蛮有意思,2008年,台湾马上扑上去承认它独立,结果被科索沃直接拒绝。
本篇没有写具体的西方国家谁谁谁在干伤天害理的事,先把过程和内部矛盾交待清楚,混起来写会太复杂。
很多朋友会以为是美国在搞事情,但事情远比你想的复杂。一个说要永远和平的国家最早跳了出来,无所不用其极,这个国家就是德国。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是德国,黄雀才是美国。
米洛舍维奇干了什么?要被押上国际法庭成为战犯。
因为他干了戈尔巴乔夫不敢干,叶利钦不愿干的事,自然成了西方眼中的最后一根眼中钉。
不审判他,如何显出干涉者的正义性?
这首钢琴曲叫《克罗地亚狂想曲》,是克族音乐家马克西姆的代表作品,写于战后的萨格勒布,相当好听。
(来源:环球视野)
天生萬物,品類流行,敦化川流,各得其所,寄望我輩學人,窮究人天之際,心懷父母之邦。
欢迎关注新浪博客:.cn/ssfforum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masterforum
欢迎关注腾讯微博:/masterforum
QQ群号:尚书房人文论坛
微信管理员:tildayoung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masterforu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塞族 克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